回覆列表
  • 1 # 唐風宋月

    十年前寫過一篇納蘭容若,摟草打兔子,回答一下。

    納蘭容若三十歲時候,死於傷寒。死的前幾天,他和朋友們喝了最後一頓酒。他的朋友大多是一些寒士,沒有地位。沒有錢,許多人吃飯都是問題,除了文化一無所有。這些人只會吟詩作賦,整些沒用的東西以自我欣賞。不過也有一個貴族,叫曹寅。說我將要不久於人世,你把我的事給寫下來,以告誡後人不要太多情。人生每被多情誤,此情無關風和月。

    但是曹寅公務繁忙,顧不上整這些沒用的,就把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他兒子也顧不上整這些沒用的,就把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可是他的兒子也沒有空,就把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這個人相當有名,叫曹雪芹。曹雪芹前半生也是忙著玩沒空寫,後來被抄了家,成為一個落拓文人,整天閒著沒事幹,於是想起老爹的遺命來,說寫就寫唄,有啥難的。

    納蘭容若出身貴族,二十歲時候給康熙做帶刀侍衛。可是納蘭容若很不適應這種貴族生活。因為這種生活的唯一目標就是把人整成機器,整成一顆螺絲釘。每天上班下班還不定時加班,讓人以為人活著就是為了工作。除去工作其他沒有任何意義。這就叫幹事業。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幹這樣的事業。最後積累一些被稱之為錢的東西,或多或少,謂之事業成功。而我們知道這樣的生活既沒有意思也沒有樂趣,麻木而恣睢。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寂寞。但是寂寞還不足以使納蘭容若放棄進取心。工作雖然煩悶,但是隻要娶個好老婆,回家有自己心愛的人在,再苦再累也還是值得的。真正摧毀他意志的,是傷心。

    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女朋友,是他的表妹。被康熙皇帝召進宮裡做妃子了。從有唐時候,上流社會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一個人有舅舅,而這個舅舅恰好還有一個女兒。那他就必須娶該表妹為妻,所謂親上加親。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有人說經西方科學研究,說這叫近親結婚,生下來孩子非呆即傻,其實純粹胡扯。古時候人們都這樣。也沒見呆傻了幾個。

    納蘭容若的表妹入宮是有其歷史根源的。當年滿清三大部族爭老大,愛新覺羅氏族贏了,葉赫納蘭氏族輸了,於是納蘭族頭領說,只要我族還有一個女人,也要把你建州女真整垮。努爾哈赤說你想的倒美,於是立下了一條祖訓,凡是愛新覺羅的男人,都要把葉赫納蘭的女人娶回家,一個不剩,不怕她能翻了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滿清最終倒在葉赫納蘭族的慈禧太后手裡,也是天意。

    納蘭容若於是徹底死了心,老子說,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以後,一切就變得無所謂,一切就變得不重要,一切就變得虛無縹緲。可是情場失意,官場得意,他成了康熙皇帝的紅人,其親密程度相當於韋小寶。後來有一天,他見到了初戀情人,相對無言,無表情,什麼都無有。回家後賦詞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淋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後來乾隆看到這本書,說,這不就是納蘭容若那點破事嘛,整的這麼玄乎,叫什麼紅樓夢。但是大家都知道納蘭容若是因為康熙搶了人家老婆才死的,俗話說朋友妻不可欺。他倒成了不客氣。於是乾隆就把該書整成禁書,說這是一本黃書,誨淫誨盜,比金瓶梅還可恨。就是說,金瓶梅是一部一級片,看多了就沒意思,就是那麼回事。可是紅樓夢是一部三級片,該看的最想看的不讓人看,於是流毒更深。

    安妮寶貝寫過一本書,叫二三事。裡面說一個女演員,找男朋友就是一些酒店服務生或者單位臨時工之類,從來不找圈子裡的人,也不找大款。以為底層人單純執著,不像上流社會那麼複雜險惡,沒想到下層人民也多是奸詐狡猾之徒,不僅圖了她的色,還捲了她的錢跑掉了。於是在一個大雪瀰漫的冬天,在一個偏僻而荒涼的小村莊,她自殺了,鮮血染紅了身下的幾平方尺土地。我們許多人都在圈子裡活著,並且安之若素,一些不安的人感覺到了窒息和寂寞,想出來走走,沒想到出來更寂寞,於是他被邊緣化了。就像那隻黑暗中飛行的蝙蝠,誰也不知道它是鳥還是獸。

  • 2 # 陳年影

    官二代,富二代,御前紅人,多情多才,早慧早夭。王國維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人人爭唱納蘭詞,容若心事有誰知!

  • 3 # 黃炳文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康熙進士,一等帶刀侍衛。工於詩詞,尤其擅長小令,愛情詞低徊悠渺,婉麗悽清;邊塞詞寥廓蒼遠,繪景如畫。況周頤《蕙風詞話》推性德為大清“國初第一詞人”。

    納蘭詞多寫一己情致,流於傷感,其掉亡之作,悽婉絕決。如:《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清·納蘭性德)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納蘭的邊塞詞,蒼涼悲怨。如:《長相思》(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餘以為自宋詞之後,僅有納蘭容若詞為大家。其愛情悲劇令人扼腕嘆息,傷情悲憫,也因此造就了其詞綺麗婉約的魅力。

     

  • 4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納蘭性德公元1655年1月15日出生至1685年7月1曰,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明珠是清廷重臣,位高權重,可以說納蘭性德根正苗紅,過去現在將來都講究注重人的出身,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於1685年7月1日溘然長逝,年僅三十歲,可謂英年早逝,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納蘭性德出身豪門貴族,也就是根正苗紅,是清廷官二代,父納蘭明珠是康熙朝重臣,位高權重,黨羽遍佈朝野,納蘭性德是豪門貴族出身,享受榮華富貴,生來錦衣褒衣,根本不需要為自己前程仕途擔憂,命運註定前程似錦,22歲考中進士,康熙身邊三等侍衛,後來又成為康熙身邊一等帶刀侍衛,在皇帝身邊當一等侍衛,並不輕鬆而且高度緊張,心理壓力也非常之大,使納蘭性德備煎熬,這和納蘭性德英年早逝有很大關係,清廷內部政治鬥爭,你死我活非常激烈,他父親明珠的政敵索額圖是領侍衛大臣,也是納蘭性德的頂頭上司,心理壓力非常之大,他在父親索額圖夾縫中謀生存,而且在皇帝身邊當了近十年侍衛,納蘭性德在心理感到極度壓抑,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再現風度翩翩的納蘭性德,待衛是武職,和他所謂詩書是兩回事,想文武全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巨大心理壓力和難以掩飾的憂傷在他的詩詞中表現出來,百鍊成鋼,但是納蘭性德沒有煉成鋼,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己斷。他的憂愁就是不想給皇帝當什麼待衛,也和他家世以及個人情感世界有關,弱肉強食,勢必要被這無情的政治鬥爭中所淘汰出局,納蘭性德在他短暫30年生命中先後走進四個女人,第一個女人是納蘭性德的初戀,但是被選入宮中,所有被選入宮中的女子,無論是內廷嬪妃和宮女,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他人不可染指,此女入宮,形同陌路,據說宋慶齡故居,曾是納蘭性德生活的地方,這裡還還生長著兩人株納蘭性德親手所植的明開夜合花,第二個女人是政治婚姻,兩家結親,強強聯合,僅僅四年女方產後辭世,第三個女人官氏,也是政治婚姻,強強聯合,但是納蘭性德還是想著亡妻,第四個女人,是納蘭性德的小妾沈宛,感情深摯,相親相愛,但是滿漢不通婚,沈宛拖著身孕返回故鄉,以悲劇收場,有情人難成伴侶,電視劇《康熙秘史》再現了納蘭性德和沈宛的愛情,由大美女胡靜飾演沈宛。

  • 5 # 史海閒聊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性德出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有名的宰相明珠。家族是清朝納蘭氏,隸屬正黃旗,是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由於他是清初顯赫家族,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皇親國戚的家庭裡,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但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身在高位,常思百姓之苦。

    二十二歲時,納蘭性德參加殿試,賜進士出身。受到皇帝的賞識留在身邊伴駕。在交友上,他所交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

    在婚姻愛情方面,納蘭性德多情而不濫情,傷情而不絕情,愛情因而成為他詩詞創作的一大源泉。他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即公元1685年7月1日,納蘭性德因患傷寒不幸去世,年僅31歲。 

     

  • 6 # 一往文學

    "本欲起身離紅塵,奈何影子落人間。"一語成讖,納蘭公子的一生彷彿總是與"無可奈何"四字有千絲萬縷的勾連。無論是門第出身,還是理想抱負、愛情愛人,他都是無奈的。這位天縱英才的相門公子,一生為"情"字牽絆,只可惜"情深不壽",他只在紛紛擾擾的凡塵走了短短30年,終於還是為"情"而去了。

    要說歷史上的納蘭性德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可以看看他對自己的形容。這位極聰明、細膩的才子,他的詞間透露出的資訊,就好像《紅樓夢》的判詞一樣,隱隱約約地註定了可嘆的一生。

    1. 德也狂生耳

    此句出自《金縷曲·題顧梁汾側帽投壺圖》,年僅二十二歲的納蘭性德因這首詞而名揚天下。"德也狂生耳":我原本也是個狂妄的小子。這恐怕才是最真實的納蘭,雖然看到這樣的自我形容,還是與印象中錦衣玉食的豪門公子有些偏差的,而接著往下看,你就不會奇怪了。"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我在京城混跡於官場,這不過是因為出身於高貴門第和命運的偶然安排罷了。他對高潔人格的追求和對名利財權的厭惡,使他不屑於自己的身份。他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對出身豪門的無奈、對廟堂之上生活的厭倦。然而,這些都不是他能左右的,世人嚮往的朱門生活卻是他的枷鎖,困住了納蘭自由不羈的心。

    標題中的顧梁汾顧貞觀)是他最好的朋友,可這個人卻是個辭了官,混跡江湖的文人,而納蘭性德卻是赫赫威名的相門公子。這樣門第懸殊的人,可能是真心做朋友嗎?

    在別人身上或許不是,在納蘭身上卻是的!他從來都是真心、真誠地對待朋友,從來不看對方的身家背景,只看是否投緣、是否有文采,能一起作詞賞玩是他最大的樂趣。"不通道、遂成知己""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萬萬沒想到,今日遇到了您這位知己。他日曆經千難萬劫,我們也要友誼長存。這後半生的緣分,恐怕要到來世才能補足。這個諾言是很重的,您一定要牢記在心裡。這樣高潔、真摯的友誼,在普通人身上尚顯珍貴,更不要說存在在這樣兩位身份雲泥之別的人之間了。納蘭對待友情的真誠,就像孩子一樣,沒有世俗、沒有功利,有的只是傾心相對、真情相付。

    2. 一生一代一雙人

    納蘭公子容若,一生寫過近400首詩詞,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當屬他的愛情詩和悼亡詞。而這些,幾乎都是寫給同一個人的,他的今生摯愛——妻子盧氏。

    初戀分手

    在和妻子盧氏成婚之前,納蘭還有過一段青澀但刻骨的初戀。關於初戀是誰這個問題,民間有許多傳言,一說是表妹謝氏,也有傳是相府丫鬟。同樣的,衍生出了兩個結局,前者被選秀女入宮,納入了康熙的後宮;後者被趕出相府,落髮為尼長伴青燈古佛。不管傳言哪個為真,這段夭折的初戀都給納蘭留下了很深的回憶。有道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無論中途發生了什麼、結局將會是怎樣,在回憶時都忘不了初次相見時那一瞬的美好。這樣貌似平淡的一句詞,帶來的,卻是痛擊心頭的決絕。

    髮妻早亡

    而殿試落第,再一次的讓納蘭陷入沉鬱之中,也正是這時這時,影響他一生的女子出現了。

    盧氏,書香門第、大家閨秀,父親是康熙年間的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盧興祖。七歲之前的盧氏跟隨父親在廣東生活,後隨父親遷回北京。而父親盧興祖也是一位很重視文化教育的人,這使得盧氏既有行千里路的見地,又有讀萬卷書的才華。不論怎麼看,這兩人都是天地無雙的神仙眷侶。

    不過,面對這一樁包辦婚姻,納蘭會安心接受嗎?我們知道,納蘭是一位嚮往自由生活的狂生,面對這樣硬生生出現的妻子,他或許是有所抗拒的。所以,他在居所總會時不時地懷念初戀,滿地的情詩亂亂地散落著。而盧氏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她會細心地把散落的詩詞收集起來整理好,既不吵嚷,也不吃醋,只是微微蹙一下眉,轉眼仍是大度地等候著回家的納蘭,像所有的賢妻一樣。面對這樣的女子,任何一個丈夫的心都會暖化了,更不用說天生情種的納蘭。於是兩個人開始如膠似漆起來,盧氏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才華出眾深深吸引著納蘭,夫妻二人互相愛慕、互相崇拜。而這,也這是他短暫生命中最美的時光。

    盧氏的出現像救世主一樣拯救了身心俱傷的納蘭,婚後第三年盧氏生子,如果沒有那件事,納蘭可能將會是世間最讓人羨慕的人,賢妻、孩子、家世他都有了。但是,意外發生了。盧氏難產,任你求醫問藥、四下慌張,她還是留下了可憐的納蘭,自己去了紅塵之外。"待寄芙蓉心上露,且道是,解朝醒",納蘭以為妻子是宿醉未醒,專門給妻子調好了芙蓉花露,希望像往常一樣她只是貪杯喝醉了。然而,這只是幻想。

    她走了,帶走了納蘭的心,卻留下了納蘭的情。這思念之情轉為才情,刻印在納蘭的詩詞句章裡,飄落在縷縷墨香中。納蘭在往後的日子裡,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愛妻。他用情至深,甚至一度不相信她已經走了,為此停靈時間一年多,早已超越了親王貝勒的身份禮制。在雙林禪院守靈時,時時陷入思念不能自拔,"心灰盡、有發未全僧""薄福薦傾城",心如死灰,只怨自己福薄,縱有如花美眷,也只在生離死別之中。這樣的思念成疾,也使得納蘭常常出現幻覺,"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悽迷。未夢已先疑。"至此你我天人兩隔,經聲燭火迷迷濛濛,我到底是醒著還是在做夢,剛才真的不是你為我披上外衣,叮囑我早點休息嗎?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盧氏是納蘭的愛情信仰,一生只願為一人,盧氏走了,納蘭的心也冷卻了,管這天地春色是為誰,在他心裡,只有寒冬一片。

    沈宛紅顏

    在之後單薄無味的日子裡,沈宛的出現也曾帶給過納蘭希望。她相貌姣好、才華傍身、溫柔知心,和盧氏太像了,像到讓納蘭以為可以填補愛妻的空白。然而,沈宛終究是她自己。她不同於盧氏之處在於,她只是煙花女子,一位才情過人的江南歌女。這身份的差別,使得她不可能嫁入相府,甚至於不能住在相門之中。她成為了納蘭的外室,連妾都不是。

    相見歡難敵生活消磨。在京城的日子一天天的讓沈宛看不到頭,這樣苦苦等候心上人歸家的生活太難熬了。"醒來燈未滅,心事和誰說?只有舊羅裳,偷沾淚兩行。(沈宛)"納蘭有自己的妻子兒女、有皇宮的體面官職、有顯赫的身家背景,自己哪怕熬到容顏老去、油盡燈枯,也不過是個外室,這樣的感情是不對等的。

    既然如此,早早散了的好。這也是沈宛和盧氏又一不同之處,盧氏是納蘭正妻,是會默默陪伴納蘭的人;而沈宛出身江湖,性格獨立,哪怕對納蘭愛入骨髓,也不會賭上尊嚴苦苦守候。她選擇了離開,帶著不捨、帶著愛意。

    沈宛的離開,是納蘭生命中曇花一現的美麗,花期一過,註定枯萎.

    3.不是人間富貴花

    納蘭性德對自己富貴的身世從來都不喜歡,因為這樣顯赫的貴胄身份帶給他的是"身不由己"。我們都知道納蘭性德與朱彝尊和陳維崧並稱為"清詞三大家",他們的時代是清代詞壇的鼎盛期,而納蘭性德因為自己出眾的身世更是廣為人知。一般來說,越是豪門後代,越不容易在文壇有所建樹,因為他們的生活優渥,鮮少有世俗的同情心。而且,豪門官爵的世襲通常才是他們的命途,於此之外的事情,常顯得不那麼重要。

    而納蘭不同,他的身份生來高貴,和康熙皇帝是表兄弟;父親又是內務府總管、武英殿大學士和太子太傅,在朝被稱作"明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明珠幫助康熙皇帝智擒鰲拜、巧撤三藩、統一臺灣,這些納蘭都看在眼裡,也曾想和父親一樣建立功勳、為國圖強。可是,他在第一次殿試時突染"寒疾",未能如願及第。這次"寒疾"冥冥之中也為納蘭的體弱多病的身體狀況埋下了伏筆,雖然彼時遇到了盧氏,令他有所好轉,但後來盧氏的離去卻也讓他的身體雪上加霜。

    納蘭第二次殿試是在二十二歲這一年,這一次他成功了,高中二甲第七名,真是少年英才!但此後一年,康熙皇帝都對他沒有任命,使他的處境很疑惑,也更加深了納蘭對自我理想抱負的懷疑。一年後他被任命為三等御前侍衛,雖然官品高於翰林院,但這與納蘭的理想差別太遠,而一年年的伴君如伴虎,也讓納蘭對人生、對官場生活看的更透徹。康熙二十一年秋,他奉旨出使西域,這次出使是成功的,也是納蘭政治才華的展露,但這不是他畢生追求的。在出塞途中,面對無定的山河,他越發認為世間唯有情字永不變,什麼功名、什麼江山,都抵不過一個"情"字,真是一往情深深幾許

    曾經他也想跨馬持弓的為國殺敵,可成為御前侍衛後,這一切都再也不可能了。雖然皇帝對自己很信任,他也盡心盡力地輔助康熙。但這些都不過是宮廷內的閒事,他最想做的或者是保家衛國,或者是為民請命,只要能夠在力之所及的地方實實在在的做事,就很心滿意足了。

    可惜縱橫疆土為國出力是做不成了,那就做一個舞文弄墨的學術文人吧!

    納蘭在天性極高,在文學上很有天賦,17歲入國子監讀書,18歲中舉,19歲跟隨老師徐乾學開始編印儒家經解叢書著名的《通志堂經解》。通志堂是納蘭家書房的名字,在和盧氏結婚後,生活幸福的納蘭也有了更多的動力進行學術活動。在二十二歲那年,圓滿完成《通志堂經解》的編印,共有 1800多卷,囊括了儒家180餘部經典,收錄先秦、唐、宋、元、明經解138種,其中納蘭性德自撰2種。

    他還將自己的詞作刊印出版,也就是著名的《側帽詞》(《飲水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飲水詞》在語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飾",即不過分追求辭藻,他主張自由抒寫性情,反對雕琢矯飾。納蘭反對雕飾,並不是不重視錘鍊,而是主張不露斧鑿之痕,藝術上錘鍊到歸於自然的程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評價他的詞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或許是"詞如其人"吧,納蘭本身也正是性情高潔的人。面對不可能擺脫的顯貴身世,他只有在詞中表露心跡"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京城的繁華熱鬧不是他的追求,心在別處,不與俗世同。

    4. 我是人間惆悵客

    這位在人間幾許惆悵的公子,終於還是捨棄了影子的牽絆,在5月30日去尋找他的今生摯愛了。他選擇的這個日子很是特殊,這次寒疾發作,整整七日未曾發汗,卻在這天他走了。或許是"手寫香臺金字經,情願結來生"的心誠則靈,這一天,正是愛妻盧氏的忌日。這樣同月同日的巧合,我更願意相信是三生三世的承諾。總之,在人間嚎啕一片的時候,他卻實現了"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的心願,不必再天人永隔,可以同穴而眠了。

    納蘭性德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年紀輕輕就有重要的學術作品和價值極高的文學作品傳世,後世對他也是讚譽有加。如:梁啟超稱他為"清初學人第一";一向苛刻的王國維盛讚他的詞作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且,和對《紅樓夢》研究成為"紅學"相同的是,當今學術界對納蘭的文學造詣也有專業的研究,並稱之為"蘭學"。從清代到現在,在民間也一直有懷念著他的群體,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稱他為"公子"。這位公子用他傳奇的身世、悽美的愛情、傳世的佳作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人。也正因此,300多年過去了,在人們心中,他始終是那個少年英才。

  • 7 # 黑白文章澤淵詩

    我本人很喜歡他的詩詞,所以今天特意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且道故人心易變……優美的詩句,絕妙的意境,一曲曲飽經書染的愛語纏綿,一首首感動欣慰的曠世博語,一個很多人不太熟悉的進士詩人,一位文武雙全的英逝少年――納蘭性德。 納蘭才華世無對,經史百家無不窺, 自幼學武飽詩書,漸長之間名氣出。 宰相門庭書若市,徐乾學下為學徒。 十七入得國子監,十八中舉十九貢。 因病錯過殿試緣,補考進士學圓滿。 詩詞清婉哀感韻,高格獨處一枝花。 三十有一溘然逝,留取詩集萬古吟。 納蘭性德是個有著顯赫家世、才華出眾的一位憂鬱才子,早已厭倦官場,看淡名利,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高風亮節,身居高位,且孤僻內向,鬱鬱寡歡,雖廣交朋友,且難以逃脫疾病和命運,英年早逝,夜深千丈燈,故園無此聲,其詩詞的敏銳和藝術感十足,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且美不勝收。值得我們學習和品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希裡黛玉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