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博史通今

    我是安徽人,和徐達是老鄉,安徽人都很喜歡徐達,徐達一生打仗無數,最重要的戰爭有3個,一世鄱陽湖大戰,另一個是消滅張士誠,最後北伐元朝。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徐達(1332—1385年),字天德,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功臣,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徐達乃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他出生於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小時曾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於是他迫切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在朱元璋回鄉招兵時,他義無反顧的跟隨朱元璋一起踏上了從軍的道路,從此開始了他戎馬一生的光輝生涯。

    1.鄱陽湖大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陳友諒糾集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而出,進圍南昌。朱軍守將朱文正、鄧愈、趙德勝、薛顯率領全城將士殊死搏戰,堅守八十五天,使陳友諒頓兵堅城之下,未能前進一步。南昌守軍浴血奮戰,為朱元璋從容調兵遣將,準備與陳友諒決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七月初六,徐達遵照朱元璋的指令,回師救援南昌。朱元璋在龍江(今江蘇南京興中門外)誓師,親率大軍二十萬進擊陳友諒。陳友諒聽說朱元璋親率大軍到來,遂解南昌之圍,東出鄱陽湖返戰。這是一場關係到雙方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史稱“鄱陽湖之戰”。徐達作為主攻部隊,率軍先行,首先與陳友諒相遇於康郎山(今江西南昌康山),兩軍依湖對陣。陳友諒軍人多勢眾,艦船高大,氣勢洶洶。徐達毫無懼色,身先諸將冒死闖陣,其部下將士大受鼓舞,無不以一當十,奮勇衝殺。徐達部一舉擊敗陳友諒前鋒,斬殺一千五百餘人,繳獲鉅艦一艘,初戰告捷。接著俞通海等乘風發射火炮,焚燬敵船二十餘艘,燒死、溺死很多敵軍。徐達在敵陣中奮力拼殺,連續酣戰。大火從敵船上燒到徐達的戰船上,他一面指揮士兵撲火,一面繼續與陳軍格鬥,越戰越勇,並指揮戰船在敵陣中節節推進。雙方在康郎山鏖戰整整一天,湖水被血染成了紅色,天空也被炮火硝煙遮蔽得暗淡昏黑。朱軍在徐達等勇將的率領下,殊死搏戰,擊退陳友諒的進攻。此戰,徐達首挫敵鋒,壯大全軍聲威,為朱元璋取得決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當天晚上,朱元璋為防止東線張士誠利用鄱陽湖大戰之機乘機入寇,命令徐達撤出戰鬥,回守應天。徐達走後,朱元璋指揮將帥士卒繼續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上血戰,終於擊斃陳友諒,全殲陳軍主力,取得鄱陽湖大戰的勝利。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還師應天,徐達等率軍攻克廬州。不久,奉命再返湖廣前線。徐達先後率兵相繼攻取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湘潭州(今湖南湘潭)、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陽)、寶慶(今湖南邵陽)、靖州(今湖南靖縣)等地,徹底肅清陳友諒殘餘勢力,佔領湖湘地區。徐達在消滅陳友諒割據集團的戰役中,身經數十戰,建立了赫赫戰功,為表彰徐達的功績,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四年正月稱吳王后,任命徐達為左相國,地位在眾將之上。

    2.消滅張士誠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十二日,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萬討伐張士誠。徐達用反間計制勝,使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完全陷入孤立(參見平江之戰)。次年,徐達親率將士攻破葑門,大軍一擁而上,進入平江城內。張士誠兀自率兵巷戰,但其手下將士已無鬥志,紛紛投降。張士誠見大勢已去,縱火焚死其妻兒,閉門上吊自殺,被其部將解救,徐達將其押送應天。破城之日,徐達嚴格約束部下,立下軍令:“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率軍入城,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很受百姓的歡迎。徐達論功封信國公,是此次封賞的最高爵位。

    3.滅元大戰

    吳元年(1367)十月二十一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十二月攻克濟南,收俘元軍三千八百五十五人,馬四百二十九匹。在北伐軍的節節勝利聲中,朱元璋於翌年正月在應天登基稱帝,建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徐達被封為中書右丞相、兼太子少傅。

    為了進一步打擊殘餘元軍,洪武五年(1372)正月,徐達再次以徵虜大將軍的身份率軍北征(參見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戰)。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分兵三路,“肅清沙漠”(指對蒙古用兵)。徐達從雁門關出塞,直趨和林,作為中路軍。三月,徐達師抵山西邊境,派藍玉為先鋒,出雁門關向北挺進。藍玉在Mustang川擊敗擴廓部流動部隊,徐達率軍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土拉河),再敗擴廓軍。擴廓敗逃後,與賀宗哲合為一軍,在嶺北佈下陣勢阻擊徐達部隊。擴廓、賀聯軍拼死進攻,明軍受挫,死傷數萬人。徐達處變不驚,收縮戰線,堅守營壘,才免遭大敗。然後,徐達整軍而還,斂兵守塞。擴廓軍隊見此未敢貿然追擊。由於蒙古軍事力量一時難以消滅,明朝對北方的戰略從以攻為主轉為以防禦為主。從此,徐達長期在北平、山西一帶練兵備邊,鎮守北平十餘年。

    長期的戎馬生涯,奔波勞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1384)閏十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召還應天。翌年二月二十日病逝於應天府邸,時年五十四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配享太廟,名列功臣第一。

  • 2 # 大飛熊騎士

    大明立國,朱元璋主要依靠就是“淮泗集團”,而這個集團的為首就是李善長,次之徐達。所以,徐達在六個封公的功臣裡,排名第二,為魏國公。後來李善長獲罪,徐達進位第一。

    淮泗二十四將之首。

    朱元璋是濠州人,和一群濠州的夥伴加入郭子興的起義的陣營。這些濠州的夥伴日後都成了大明的功臣,也就是明初的“淮泗集團”。徐達就是這裡面的一員,也是“二十四將”之首。

    (徐達)

    徐達能力和功績

    徐達不但從小認識朱元璋,而且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功績卓著。徐達參與了幾乎大明建立的每一場戰爭。

    比較關鍵幾場戰爭,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徐達參與前期的戰鬥,後期徐達奉命鎮守應天,防備張士誠。朱元璋才能專心打贏鄱陽湖之戰。

    隨後,徐達和副將常遇春搭配,連線打擊張士誠,最後徐達和常遇春將張士誠包圍在平江城,張士誠勢力消亡。

    徐達再次搭檔常遇春,北上伐元,攻破元大都,北元滅亡。隨後又擊敗北元殘餘勢力名將王保保,安定了邊疆等等。

    功高去世。

    徐達可是說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大將之一,軍事方面功績卓越,被朱元璋稱之為“萬里長城”。徐達為人剛毅勇武,廉潔自律,於洪武十八年去世。朱元璋十分悲傷,追封“中山王”。

    傳說徐達生病不能吃鵝,結果被朱元璋毒死。這是野史之言,個人認為不太可信。

  • 3 # 古寺空巖

    不知道真實歷史地位和當時在皇帝眼中的地位,但在個人眼中,明代功臣中的地位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從歷代武將來說,對他感覺也是非常好的,不光從武力值來講,而是從整體來說帥才,人好,儒將,而且治家有方,後代也很忠烈~~

  • 4 # 青言論史

    1.軍界地位。毫無疑問,徐達是明初開國第一名將,在武將班子裡的地位排名老大的存在,在開國六公爵裡也僅僅次於李善長。自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給丟掉以後,四百年來漢人一直想光復這裡卻一直不得成功。徐達是光復了燕雲十六州並且攻克元大都的人,他的軍事地位在當時甚至整個明朝,都很難有人比擬。

    2.政治地位:前面說了,徐達在開國六功臣裡也僅次於李善長,足以說明其政治地位之崇高。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這就是徐達的頭銜。而且由於徐達的恭謹,朱元璋一直對他無比的信任,以至於一直稱他為布衣兄弟、大兄。因此,徐家不僅位高權重,最後的結局也算是開國功臣裡最好的之一。

    3.民間地位:很遺憾,徐達這樣優秀而且幾乎沒什麼黑點的將軍,在民間的知名度並不高。有關明初的故事,大部分老百姓似乎只知道一個麻臉的朱重八和一個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因此,徐達的民間形象基本是不存在的,這就非常令人遺憾了。

  • 5 # 老梁說歷史

    我就用朱元璋的一句評價來說大家想必應該就明白了:"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所以論及徐達將軍,我能說的只剩下了欽佩,讚揚!那麼他到底有多牛,就讓老梁帶你瞭解一下:

    第一,武功強,善謀略

    他是朱元璋的兒時好友,是為老朱打天下的一把利劍,更是為老朱攻城伐地的國之重器,老朱稱呼其為“萬里長城”(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的,他就像是為老朱守衛邊疆的萬里長城一樣,簡單的說,或許沒有朱元璋,徐達將軍的生活也應會很輝煌,但是若是沒有徐達的存在,可以肯定的說朱元璋的天下絕對的很難拿下。攻池州,平武昌,率師東征,統兵北伐,可以說沒有他的“國之利器”,又怎麼會有老朱的江山呢?文治武功,既有統兵之謀略,又有武功之高強,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將軍。

    第二,進退有方針,做人低調,功高不傲

    雖然是說徐達的功勞和戰績是真的非常非常的高,但他卻一直為人低調(就像漢代張良一樣)。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他也十分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記得每一次徐達和老朱下棋,徐達就算棋藝更高超,他也基本不會贏,平時的工作報告啥的也不會有什麼表現出自己很牛X的樣子,對待老朱那更是“唯唯諾諾,恭恭敬敬”。

    所以說在老朱心中,這位一直輔佐自己的“國之重器”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地位也是非常非常之高,正如朱元璋說: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由此可見,真的很受寵!

    (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至於死因,一說病死,一說被朱元璋給毒死,我個人感覺很可能被老朱給毒死了,畢竟在老朱看來,徐達的威脅太大了)

  • 6 # 辰州觀海

    先說西漢。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得以坐天下,是充分利用、發揮了三個人的才能:韓信的軍事才能、張良的謀略以及蕭何的管理才能。

    朱元璋建立明朝,和劉邦建立漢朝相似。

    而徐達就好比朱元璋的韓信。

    徐達算是明朝開國將領裡,軍事才能最高的,堪稱文武雙全,事實上,明朝大軍攻破元大都,迫使元順帝逃走,這次軍事行動,也是徐達指揮的。

    算是明初開國將領裡的第一號。

  • 7 # 歷史的天空history

    對於徐達,大部分對明朝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他。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大將,小時候就是朱元璋的玩伴,很早就追隨朱元璋,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在朱元璋打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立下大功,後帥軍北伐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徐達因功被封為魏國公,徐達去世之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現在說到問題,常勝將軍徐達地位如何?

    我分兩方面回答:

    第一,徐達在明朝開國功臣中的地位。

    毫無疑問,徐達無論是在淮西二十四將之中,還是在所有明朝開國功臣之中,功勞地位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論和朱元璋的親厚程度,只有徐達和湯和是和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所以他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論功勞,徐達作為軍事統帥在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後來北伐滅亡元朝的戰爭中都立下大功。

    而且和其他將領不同的是,徐達驍勇有謀,有帥才,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其他將領也許勇猛無比,但只能獨當一面,而不同統帥全域性。

    第二,徐達在歷史上的地位。

    徐達作為一個名將,在整個明朝的歷史上絕對排在前三。即便放到中華五千年中,也是赫赫有名的。

    在明朝之前的歷史上,從來都是由北向南統一中國的。但徐達的北伐卻打破了歷史上由北向南統一的公式,可謂千古奇功。

    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徐達北伐之前,漢人政權已經400多年未統治過燕雲十六州。但徐達帶領著大軍,打敗了元朝的大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北逃,至此滅亡了元朝。

    此次戰爭的勝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確立了明朝對全中國的統治。

    所以說徐達北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 8 # 魚兒讀書會擺尾

    徐達是朱元璋嫡系中的嫡系,是朱元璋最初的班底。

    在朱元璋接收郭子興的力量時,徐達起著主要作用,“時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為下”,徐達、湯和等人“奉約束甚謹”,逐漸確立了朱元璋的領導地位,也使這支隊伍成為了朱元璋的基本力量。

    在後來朱元璋推翻元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徐達貢獻大、戰功多,其率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數百”,不僅“ 統百萬大師”,戰必勝,攻必克,而月軍行所至,“間井宴然,民不苦兵”,是古代少有的良將。

    徐達不僅具有“剛毅武勇”的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尤長於謀略”,善於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言簡慮精”,所以才不僅是名將,還是能將將的統帥。1368年(洪武元年) 十一月,以正確的判斷,採取了“批亢搗虛”之計,在太原城下,消滅了擴廓帖木兒的精兵數萬人,並將其勢力逐出山西,這表明他不僅深通兵法,在關鍵時刻能扭轉形勢,轉危為安,而且料敵制勝,“與漢唐名將等”。正因有徐達這樣出類拔萃能擔負柱石之任的統帥,朱元璋才能夠在與群雄勢力的角逐,推翻元朝的鬥爭中成為勝利者。

    有人說,如果明初最大謀臣是李善長、劉基的話,那麼首要武將就當推徐達。

    徐達的軍事生涯可分兩部分,前一個時期是元末農民戰爭時期,從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農民起義爆發,至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劉福通被殺,約十二年的時間裡,徐達從一個普通的農民軍士卒上升為吳國公朱元璋麾下的著名大將,為開基江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後一個時期是明朝統一時期,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朱陳兩大集團決戰前夕,至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北元勢力衰微,除雲南等區域性地區尚待用兵,大規模統一戰爭已基本結味。在這十二年的時間裡,是徐達作為大將軍,統帥幾十萬大軍,東攻西討,北伐中原,削平割據勢力,推翻元朝,統一全國,作出重大貢獻的時期。

    前一段時期,徐達幫助朱元璋從壕州率兵南下,在定遠以誘降和攻打相結合,先後收編了一些“結寨自保”的武裝力量,包括張家堡“民兵”三千人、橫澗山繆大亨的“義兵”二萬人、馮國用所率領的投靠力量等,依靠這些兵力,迅速攻佔滁陽、和州等地。在朱元璋渡江攻下太平後,徐達又率兵相繼攻克溧水、溧陽、句容、蕪湖,從南面威脅集慶並斷其肘腋。攻克集慶後,因金陵險固,古稱“長江天塹”,“龍蟠虎踞”,在徐達的建議下改集慶為“應夭府”,置“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從此,徐達更受重任,朱元璋“居守”,“經營四方,命達為大將”。為鞏固金陵,在以後的三、四年裡,徐達領兵向東攻克鎮江、滋州、宜興、江陰等地,控扼大江,阻止了張士誠兵力沿江西上。又從皖南進兵,攻佔婺源、饒州、處州、衡州等地,擋住了陳友諒勢力向皖、浙地區的擴張。這時朱元璋集團以金陵為主,將蘇、皖、浙、贛等邊區連成一片,東與張士誠集團為鄰,西和陳友涼勢力相接,成為雄據江南的較為強大的勢力。

    此後,徐達又參與了與陳友諒的大戰,徐達親自指揮池州大戰,給敵軍以極大的殺偽。在金陵戰役時,又駐守要地,立功最多,並且復太平、取安慶。特別是在江州戰役甩,他率兵攻佔漢江之沌口,阻遏陳友諒的漢陽戰艦,不僅困住陳友涼,使其不敢離開武昌去援助求救之地,而且極大的便利於攻打江西各地。三戰三勝之後,徐達因功“特進中書省右丞”。其後,徐達又受命移師廬州與張士誠部對峙。

    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最驚險的莫過於鄱陽湖大戰。此次大戰,徐達“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打“敗其前軍”,給敵人以較大殺傷,使“軍威大振”。後因防張士誠利用郡陽湖之戰,“乘虛入寇”,命徐達回守建康,以解除後顧之憂,元璋堅信不疑地說:“吾以達留守,緩急可百全也。”後來又主持了平定張士誠的戰役。

    平定江南之後,徐達率軍二十五萬人由淮安出發,進軍山東,勢如破竹,連克沂州、濟寧、濟南等地。接著,徐達指揮明軍沿黃河西進,攻取河南,迅速攻克永城、歸德、許昌、開封等地。招降駐守洛陽的元梁王阿魯溫,大敗李思齊、張思道。洪武元年七月,徐達大會諸將於臨清,明軍沿運河北進,連克德州、直沽至河西務,打敗元將俺普達朵兒只進巴所率領的元兵,“元都大震”。

    八月二日明軍攻克都城,推翻了元朝統治。

    後來徐達又進討太原擴廓帖木兒,擴廓一敗之後,又敗於定西,定西之戰中,徐達俘獲元軍八萬四千五百餘人,使擴廓帖木兒的精兵良將,損失殆盡,僅與其妻子數人逃往和林。從此之後,戰爭的地區從內地轉到邊疆,明朝除為解決雲南、東北等地方力量,需要用較多兵力外,對漠北地區的元殘餘勢力已轉為守勢,明朝與蒙古的關係從此逆轉,朱元璋向元主公開提出:“保守其方,弗絕其祀。”要求蒙古對明朝稱臣納貢。

    徐達在朱元璋戰勝群雄、推翻元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徐達“廓江漢,清淮楚,電掃西浙,席捲中原,聲威所振,直連塞外,其間降王縛將,不可勝數”。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9 # 小格格爸比

    徐達起於微末,然能自強不息,高舉義旗輔佐朱元璋推翻蒙元殘暴統治,是以被朱元璋封為魏國公,其人謹慎,戎馬一生,為明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死後配享太廟,位列開國功臣第一位,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其評價之高!

    問答中關於徐達的功績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三藏也就不在此班門弄斧了,僅僅談一點個人的淺見,換個思路與大家分享一下:

    其一,徐家在明朝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門雙國公,極盡顯赫。徐達四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中同情朱棣,被建文帝所殺,後朱棣奪取江山後,追贈徐增壽為定國公,爵位世襲。至於徐達長子徐輝祖,出於政治原因反對朱棣的奪位之戰,而遭朱棣圈進,死後魏國公爵位由其長子繼承。終明一朝,徐家位極人臣!

    其二,徐達的女兒不是皇后就是王妃,長女是朱棣的皇后,兩人鶼鰈情深,共患難,感情堪比朱元璋與馬皇后,是一對模範夫妻,徐皇后深得朱棣敬重,其所生長子即是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熾。徐達次女與四女皆為王妃,徐家與皇家可謂是盤根錯節,淵源頗深。女兒顯赫的地位襯托出徐達的成功之處,無聲的訴說著徐達的地位。

    有理由相信,不論是一門雙國公還是與皇家的盤根錯節,都指向了一個方向,正本溯源,徐達才是根本,他有蕭何的王佐之才,又有韓信的點將之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也就造就了其在有明一朝的顯赫地位。

  • 10 # 歷史哨聲

    徐達這個人軍事能力強但又懂得收斂、不居功自傲,哪怕他從小就是朱元璋的玩伴(也有說法是:徐達和朱元璋只是同為鳳陽人,並非小時候就認識。徐達是參加紅巾軍郭子興部隊後才認識朱元璋的。)。這也是他沒有遭遇到韓信一樣下場的原因,他是張良和韓信的結合體:軍事上是韓信,政治上是張良。

    上圖為南京建鄴區莫愁湖公園勝棋樓室內,朱元璋與徐達弈棋場景復原

    從徐達曾祖父許五四、祖父徐四七、父親徐六四等的名字來看,徐達和朱元璋一樣都是苦人家出身。

    1356年徐達攻克鎮江時,軍令嚴肅,秋毫無犯;1358年徐達和常遇春共同擊敗陳友諒軍,生擒3000人,常遇春建議殺俘虜,徐達反對,於是上報交給朱元璋決定。但常遇春當晚就坑殺了一半俘虜,剩下的俘虜被朱元璋下令釋放。朱元璋對常遇春私自殺俘虜不滿 ,於是讓徐達統領其他將領,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1364年1月,朱元璋稱吳王,以徐達為左相國(即左丞相)。

    1366年攻取平江生擒張士誠時,徐達和常遇春約定分部駐紮城邊,並下令軍中:

    “搶劫百姓財物者死,毀壞百姓房屋者死,擅自離營二十里者死。”

    1368年徐達攻克大都,除了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御史中丞滿川等不投降的人被殺外,其他人無一個被殺。

    “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晚年的徐達表現出對朱元璋十分的尊重和忠誠,學會小心謹慎地自保:

    “每歲春出,冬暮召還,以為常。還輒上將印,賜休沐,宴見歡飲,有布衣兄弟稱,而達愈恭慎。帝嘗從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寧居,可賜以舊邸。”舊邸者,太祖為吳王時所居也。達固辭。一日,帝與達之邸,強飲之醉,而蒙之被,舁臥正寢。達醒,驚趨下階,俯伏呼死罪。帝覘之,大悅。乃命有司即舊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這裡所謂的大功,並非指徐達的軍功,而是指徐達這種服從、忠誠、恭順的行為讓朱元璋放心。因此,給予徐達的這些表現,朱元璋毒死他的可能性不大。朱元璋要毒死徐達的可能性只有一個:朱元璋認定朱棣會在自己死後和朱允文奪位,而不得不除去作為朱棣岳父的老功臣徐達。但如果朱元璋認定自己的兒子要奪位,他就不會讓朱棣安然在北平而不採取措施。即便不殺朱棣,也會調動或者留下預防措施。

    但事實是朱元璋沒有留下預防朱棣的措施,也表明朱元璋沒有預見到朱棣的野心,因此也沒有殺徐達的必要性。

    朱元璋對徐達的評價非常恰當: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在軍事天才和政治手段都能保持平衡的將領中,徐達就是其中一個,唐朝的李靖也是其中一個,衛青也算是合格,等等少數幾個人,其他的都是高軍事才能低政治手段的將軍,出名的有:白起、章邯、韓信、李廣、岳飛等都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有自己關於糧票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