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影觀史

    因為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歷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結束了混亂和狼煙四起,建立了一個統一而又強盛的帝國。秦朝創立的很多政令直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故尊稱其為”千古一帝“。

    隋文帝同樣是結束了中國的大混亂:(由唐朝中後期開始的藩鎮割據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征戰不休)。隋文帝統一後力行漢化,並在民間收購"異書’大大增加了藏書量。隋文帝還構想過科舉制。

    但歷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權,當它建立後四五十年左右,或當它傳位到第二、第三代時,就到了瓶頸時期。

    秦、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短命王朝,它們各自終結了一段長期的紛亂局面,統一中國,並開啟了繼之而起的漢、唐盛世,但是它們卻都無法透過瓶頸危機的考驗,黯然消失於歷史舞臺。

  • 2 # 用心學歷史

    秦和隋,都只有萬世千秋大夢,卻都二世而亡,是天意,還是人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兩個朝代迅速滅亡,自然也是因為不得民心。為何不得民心,總結起來很大原因就是功在千秋,患在當代,沒有順應時勢需要。

    首先說一下秦朝。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共歷3帝,秦王子嬰僅僅幹了46天,所以秦是二世而亡。秦始皇雄才大略,功照千古,滅六國,一統天下,開創帝制,成為千古一帝,稱始皇帝。秦始皇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經濟等制度基本格局,並一直影響至今。

    此外,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在沙丘去世的短短11年裡,令蒙恬率兵30萬北拒匈奴,修建萬里長城。發兵50萬,修靈渠,征服嶺南,設定桂林、象、南海三郡,並先後大批移民屯戍。五次巡遊天下,最後死在巡遊途中。期間,徵用大量民工,修建宮殿、皇陵、築直道,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阿房宮。據說後來項羽滅秦,大火燒了三個月才燒完。最後終於導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二世而亡。

    再看一下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隨後在589年南下滅掉南陳,一同天下,結束西晉以來300餘年的大分裂,大動亂。到619年滅亡,共歷6帝,38年,後面幾個都是時間短的傀儡皇帝,所以也是二世而亡。這一點和秦朝相似,還有一點也相似,就是都幹了不少大事,影響深遠。主要是政治上完善了科舉制、確立了三省六部制,軍事上降服突厥、征服林邑、馴服契丹、收復琉球、震服伊吾、攻敗吐谷渾,當然還有三徵高句麗。經濟上挖通京杭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這些也和秦朝的各項偉大工程一樣,都是公在功在千秋,患在當代的事業。

    相較而言,秦和隋有許多共同點:

    一是都是結束了幾百年的混亂割據,統一了天下;二是都在短短時間裡建設了許多偉大工程,完成了很多大事業;三是都使國家綜合實力達到了巔峰,又迅速二世而亡;四是在他們之後都有一個穩定和強大的朝代,秦之後是漢朝,隋之後是唐朝。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做了那麼多大事,卻短暫而亡,雖然澤蔭千秋,卻得不到民心,優勢為何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這是他們迅速滅亡的原因。

    首先是秦和隋統治時,耗費民力太大,人民太苦。秦朝修長城、築直道、造阿房宮,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隋朝挖大運河、營建洛陽、四面出擊、三徵高句麗等等,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國家積累這些財富是需要時間的,有限的人力去完成這些工程也是需要時間的。長年累月,數百萬民工的徵集,無盡的徭役,遠遠超過了百姓的負擔能力。雖然這些工程都是功在千秋,但是對於當時的百姓而言,則是無盡的痛苦,甚至是災難。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多少百姓死在邊關?所以,對於當時的百姓而言,自然會揭竿而起,雲集響應,最後,這兩個朝代也隨之滅亡。

    其次是秦和隋朝,未能及時順應時勢變化。秦朝之所以能統一天下,達到巔峰,是因為自商鞅變法,秦國堅持法制,百餘年勵精而治,加之秦始皇雄才大略,和天下紛爭已經幾百年,大統一的思想在民眾中逐漸形成。史載“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國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已經停不下來,天下臣服於秦始皇的威望,秦朝靠武力維持著平衡。征戰多年,天下一統,百姓本以為從此可以太平了,卻不想,不盡的徭役,擴張戰爭接踵而至,甚至比之前更加厲害。秦二世胡亥繼位之後,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具備秦始皇的能力和威望,而且國家已經到了火山爆發的邊沿。反而更加荒唐、放縱、更加肆意妄為,不顧百姓死活和天下安危,終於不僅失去了維持國家的能力,也失去了維持國家的民心。

    而隋朝,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兢兢業業二十年,文治武功都堪稱雄材大略。《隋書》:“高祖龍德在田,奇表見異,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始以外戚之尊,受託孤之任,與能之議,未為當時所許,是以周室舊臣,鹹懷憤惋。既而王謙固三蜀之阻,不逾期月,尉迥舉全齊之眾,一戰而亡,斯乃非止人謀,抑亦天之所贊也。乖茲機運,遂遷周鼎。於時蠻夷猾夏,荊、揚未一,劬勞日昃,經營四方。樓船南邁,則金陵失險,驃騎北指,則單于款塞,《職方》所載,併入疆理,《禹貢》所圖,鹹受正朔。雖晉武之克平吳會,漢宣之推亡固存,比義論功,不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參蹤盛烈”。但是和秦始皇一樣他也主要依靠強力,做事嚴苛,缺少恩義,又迷信,晚年因為繼承人的問題,種下了不少禍端。

    而繼位的隋煬帝楊廣,雖然和胡亥不一樣,但是更加的好大喜功,又帶有一些文人的浪漫主義色彩,單憑喜歡,不問能力,短短十幾年就耗盡了隋文帝積累二十多年的財富和民力,導致烽火四起,終於身死江都。

    這兩個朝代都順應時勢,結束了紛亂,完成了統一,都在強有了皇帝治理下,達到頂峰,又因為國力強大,揮霍無度,而激起民怨沸騰,最終二世而亡。但是,雖然他們都滅亡了,但歷史功績,作出的貢獻不容忽視。特別是秦始皇、隋文帝、隋煬帝。當然,在歷史上不得民心,也有很大部分成王敗寇的原因,後世的抹黑也有一些因素,特別是隋煬帝。

    《史記》裡這段話,我覺得秦朝和隋朝都適用,以此為鑑,可以知興替,分享給大家: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併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計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讙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正傾非也。

  • 3 # 心理觀察局

    因為他們都趕上了時代變換的節點。

    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天下一統,廢封建設郡縣,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這是後世的王朝效仿的開端,但秦始皇卻在人心未穩之時,繼續依靠法家思想治國,使本來就人心未穩的天下搖搖欲墜。法家思想適合弱國變強,卻不適合建國初期守天下。在新時期,秦始皇沒能解決新矛盾。

    而隋文帝時期,世家大族已壟斷仕途數百年,文帝開科舉,隋煬帝開進士科,這無疑是對高門大族在官場統治地位的巨大沖擊。隋朝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是破壞了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從而引起反撲。這也同時解釋了,造反的人裡有很多是隋朝高官。但隋朝的作為,卻為大唐盛世奠定基礎。秦漢,隋唐,都體現了一種傳承的關係。

  • 4 # 淡墨青史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無論是秦朝還是隋朝他們的滅亡都離不開統治者的暴虐和對農民階級的剝削與壓迫。

    秦亡於二世子胡亥

    老秦人由一個養馬的,透過不懈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一方霸主,隨後秦王“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選自賈誼的《過秦論》)。

    秦始皇嬴政初定天下時,並沒有休養生息,而是勞民傷財地修建長城,初衷雖然好,但也需體諒飽經戰亂的百姓啊,這為秦朝滅亡埋下導火索。

    秦始皇去世,本來皇位有大公子扶蘇繼位,誰知趙高胡亥勾結李斯篡改始皇帝的遺詔“命胡亥為帝,賜死扶蘇。”天下本來盼著以仁愛著稱的扶蘇登基,誰知道卻盼來了荒淫無道、殘忍無度的胡亥和趙高,天下百姓更加苦不堪言。陳勝吳廣舉兵起義,天下六國之後紛紛打著為公子扶蘇報仇的旗號起兵,秦朝滅亡迫在眉睫。

    秦亡於二世子胡亥,他繼位後加大了對百姓的迫害與剝削,花費巨資修建阿房宮;趙高專權,霍亂朝政,殘害忠良,使得大秦在內無治世能臣外無禦敵之良將,觀其這些大秦豈能萬世而為君。

    隋亡於隋煬帝楊廣

    隋文帝楊堅子承父業結束了五胡亂華的局面,重新建立由漢人大一統的王朝。隋朝所立之功,應當為不是之功,隋文帝自信地認為自己家族的帝業應當可以千秋萬世,可曾想卻亡於自己的兒子楊廣!

    隋煬帝繼位並沒有子承父業,繼承父親的儉樸愛民之風,反而盛行奢侈之風。廣招農民修建隋唐大運河,修馳道和築長城,急功好利,自大自傲,使得天下人民群起而攻之。致使隋朝覆滅,實屬可惜!

    結語:歷朝歷代的滅亡都離不開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壓榨百姓,最終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 5 # 羊4926344502678

    秦隋兩朝比較可悲 自己開創的事業都給後人繼承了 尤其秦朝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國 成了歷史發展的試驗品 幫助後人積累了經驗教訓

    至於隋朝是中國中世紀的開端 (這個中世紀是按西方人的習慣劃分的)沒辦法 做第一個就得當別人試驗品

  • 6 # 清水空流

    那個開國君主不是希望自己的朝代父傳子,家天下,萬世一系。只不過是秦隋都是短命王朝。都是從大分裂完成統一的。國家極其強大,但卻二世驟然而亡。實在是太可惜。而秦隋可惜的不僅僅是二世而亡,實際上卻是給漢唐留下了寶貴的政治經驗和物質基礎。

    在中國歷史上,秦漢不分家,隋唐不分家,就是因為他們太近了。就放在一起分析和研究了。而漢唐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代。有人說,秦隋都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漢唐坐享其成,成為華夏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原因首先就在於歷史的慣性。秦隋國家凝聚力不強,秦之前是戰國七雄的大分裂。秦的統一不僅僅是國家的統一,更是制度的大變革,隋之前是南北朝二百六十五年的大分裂。隋同樣使用武力完成統一。但秦隋的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國家的向心力不足。

    僅僅是形式上完成了統一,而在根本上徹底剷除的前朝勢力則需要兩代人去完成。而秦二世沒有做。隋煬帝則是做的太絕太狠。引發巨大反彈。秦隋二世而亡也是暴政,不得人心,秦國是得罪了六國的貴族階層及其後裔,隋是得罪了世家門閥。這些特權和利益階層擁有巨大的力量與實力,由於開國皇帝的影響和巨大能力,他們未必敢"造反"。而一旦繼任者,能力不足或者稍微有些"裂痕"他們必然會推翻現有的王超朝意圖翻身。所以柏楊先生說過,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很重要,一般只要熬過第二代,基本上就可以平穩發展了。

    再就是經過長期的分裂,利益集團太多。至少要死兩代人。只有舊的利益集團都死的,消失的差不多才能確保新王朝的長治久安你。秦隋是第一代,而漢唐就是第二代了。新王朝就可以在前朝的基礎上以輕裝上陣了。新的利益集團在沒有任何對手的情況下"分蛋糕"。

    還有一點就是秦隋都濫用民力,竭澤而漁。民力無法承受就繃了。而秦隋的成果都讓漢唐撿了便宜,秦隋得天下太易。故而不珍惜。漢唐長命也是因為得天下太難,反而珍惜不折騰。總之,秦隋的短命也給漢唐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得他們引以為戒。

  • 7 # 優劇君

    隋朝和秦朝都是終結了華夏大亂世的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爭選擇了這倆個王朝來結束紛亂。卻不會讓他們來主宰天下。亂世出英雄,無論英雄還是梟雄,在亂世之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可是他們如果沒有意識到自身政治體制應該改變的話,那就很可悲了。

    如果評選一下哪幾個王朝的建立,當下的老百姓是最開心的話,曉木敢說秦,隋當為翹楚。天下大勢,軍事政治經濟,說再多也得要民心向背。或許,“秦”與“隋”,這倆個王朝,在後人眼中是非常不堪的。暴秦,惡隋,脫口而出。殊不知這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對待他們,這是不公平的。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秦初,隋初,那時候的人們經受了太多的戰火紛飛,他們只想要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和諧美好的生活。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這就是人們普遍的心理。經歷了戰爭才會懂得和平是多麼的美好,後人安逸多了,理解不了那世那日人們的心理。

    秦朝隋朝,結束了戰亂,迎來了和平!

    只可惜這倆個王朝,都不是穩坐江山的主。

    秦始皇修馳道,定文字,建長城,一系列的措施,只為了王朝可以更加的安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國內戰爭結束了,北方還有一群野蠻人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所有,始皇帝嬴政選擇動用天下人之力來構築全新的防禦工事。

    隋文帝"開皇之治天下歸心,好一派皇漢天下的威風局面。他兒子卻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翻看前朝漢武帝劉徹的一整套連環組合拳,那叫一個漂亮!楊廣挑燈夜讀後,立下志向,要做一個“萬國來朝”的皇帝!大開運河,三徵高麗,北擊胡人,萬國來朝。好不風光!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統一王朝。秦朝的建立,標誌著封建社會皇權天下的到來,一種全新的不同於春秋戰國的新社會到來。中國??也由此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家至尊無上的社會,自此之後數千年,無數的英雄梟雄都依託著秦始皇建立得秦朝來規劃自己的帝國。無論哪朝那代,都以秦帝國的郡縣制,皇帝權力劃分理論,君臣分權,各司其職,來不斷的強化皇權!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沿襲著秦帝國時期的郡縣制,將其更加完善。秦長城在以後的歲月裡,形成了國家防禦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漢人的精神象徵。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更是加強了民族的向心力。分崩離析之後,也會迅速的完成新一輪的同化。秦帝國的領土,基本上成為中華民族的大體輪廓。“千古一帝”秦始皇當之不愧。

    【隋朝】在漢末三國魏蜀吳爭霸,及司馬家建立晉朝,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對立。數百年戰火紛飛中最終完成了劃時代的壯舉,結束了這場長達五百多年的戰亂。隋文帝,開皇之治積攢了大量的國家財富,迎來了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盛世局面。楊廣開運河,南北貫通,及至今天大運河依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歷史存在意義可見一斑。定科舉,自此之後,豪門學子終於可以習得文武藝,報於帝王家!開闢了一條從最底層開始上升的道路。打破了漢以來察舉推薦制度,世家門閥皇親國戚後宮官宦,這些依附於帝國,茹毛飲血的害蟲有了對抗的力量。科舉制度從此一應而傳,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在推行!

    千古一帝,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王朝!秦帝國。

    萬國來朝,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巔峰!隋王朝。

    這倆個王朝的壽命都不長,在歷史長河中,白駒過隙一般,如同大和民族的櫻花一般,瞬間開花結果,綻放出耀眼的光華,然後迅速凋零,空留下聲聲嘆息與後人的追憶!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秦帝國,隋王朝,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歷史選擇了他們來終結亂世,帶來了和平。不過數百年的戰爭瞬間進入和平階段總得有個緩衝期,秦,隋,自然而然做了這件事情!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在亂世中絕地反擊,完美逆襲。高難度的動作讓後人嘖嘖稱奇,和平來臨以後,他們瞬間崩塌,不留一分一毫的光彩。在完成歷史任務以後華麗的轉身,絢爛的消失。

    戰爭給了他們戰略思維的大腦,在大局上秦隋二朝的領袖明白如何做,做什麼,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帝國的整合,也能夠讓帝國的光芒輻射得更遠!只可惜,這一切都做的太快了。

    “欲速則不達”。

    萬事都如此,萬物皆如是!

    始皇帝,隋煬帝,他們動作太快了。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定的休息,不需要太多的功績。就像一輛新車一般,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老司機都明白,磨合期之後的車是開的最順手的。在磨合期的時候,千萬不能圖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把歷史比喻成一輛勞斯萊斯Ghost的話。

    秦,隋,就是這輛車的磨合期,只是在磨合期這段時間裡,駕駛員都是急性子。只想要更快的完成目標,卻沒想到車輛磨合過猛,有了嫌隙,瞬間不走了ヽ(‘⌒´メ)ノ!

    而後,大漢帝國,大唐帝國,在最艱難的時候都過去了。磨合期也過去了,該做的苦活累活都做完了。秦修長城,隋開運河。這倆個朝代把最髒最累的都完事了,留下了一手好牌,就看接班人怎麼玩了。

    文景之治,漢武一統。

    貞觀長歌,開元之治。

    完美的接過了接力棒。走的更高更快更強了!

    話說秦隋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都是在數百年亂世中昂揚崛起的終結者。迎來了久亂之後的和平,都是做了工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只可惜一切都太快了,沒有讓老百姓喘口氣。前者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後者是第一個萬國來朝的帝國。前者修長城,五十萬大軍遠赴南方。後者開運河,百萬大軍三徵高麗。前者,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後者,定科舉廢察舉。都是一樣的二世而亡。

    隋煬帝楊廣曉木感覺多多少少有點像秦始皇嬴政,始皇帝嬴政實行的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今天都是光芒萬丈的,跨越兩千多年彰顯著它的先進性,可當時人不理解呀,項羽推翻秦朝後馬上恢復了周的分封制,西漢初年也是分封制,所以後來才有了七國之亂。

    別說他們倒退,他們的做法在當時是符合民意並得到廣泛擁護的,隨著時間的沉澱,人們才逐漸理解了始皇帝時期的郡縣制是有多麼的出色,慢慢的迴歸了郡縣制,投入了這個自己最恨的人的懷抱。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諷刺!

    有人說過,天才往前多走一步就成了傻瓜,而以楊廣的超前眼光,比起一般天才來,又何止多走了一步啊,如今秦始皇已經基本得到了公正的歷史評價,而楊廣卻還是那個昏君暴君,嗚呼楊廣!

  • 8 # 知史說史鑑史

    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楊堅都是高瞻遠矚,英明神武,擁有遠大抱負的皇帝對中國的歷史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秦始皇嬴政開創了史無前例的皇帝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設立郡縣制,以及三公九卿制奠定了中國後來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隋文帝楊堅為進一步加強皇權,在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基礎上改進完善出了三省六部制,實行科舉制度,這兩項制度一直延用到清末才結束。他們所建立的功勞無人能及。兩個人身上有共同點也有不一樣的閃光點,至於說為什麼他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王朝很快就覆滅了,就需要結合歷史背景具體問題提具體分析了。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統一了全國之後便禮賢下士,任用儒學名仕希望他們出謀劃策教化民眾加強全國對秦朝的認同感,結果這些儒學大家恃才傲物瞧不起秦始皇不把秦始皇放在眼裡,在泰山封禪大典上嘲笑秦始皇粗俗而且在返回咸陽的路上遭到了刺殺。之後沒有耐心的秦始皇便採用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南征北戰,嚴刑峻法,修建長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最要命的是太子扶蘇因與秦始皇政見不合被派遣與大將蒙恬北擊匈奴。秦始皇巡遊路上死後宦官趙高夥同宰相李斯偽造詔書賜死扶蘇擁立胡亥上位。胡亥更是昏庸無能,兇殘暴虐,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推翻了暴秦。最後秦王子嬰素衣出降秦朝滅亡。隋文帝楊堅篡改北周為隋朝,採用計謀多次令突厥俯首稱臣,滅掉陳朝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時也面臨著對隋朝認同感的問題,由於對江南陳朝故地不瞭解政策實施不到位便使得江南多地造反,隋文帝一方面派兵鎮壓一方面讓晉王楊廣安撫百姓,楊廣選賢用能,弘揚佛教,加強了隋朝的統治。後期隋文帝勵精圖治,例行儉簡,建立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但在選擇皇位繼承人上廢除了貪圖享受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太子楊勇,楊廣成為皇太子。後來隋煬帝登基,平定了楊諒叛亂,修建東都洛陽,開通大運河,南下巡遊揚州穩定政局,北遊突厥展示大隋宗主國國威,經略西域將大片青海新疆疆域納入中國版圖,東征高麗這麼多大工程下來,隋煬帝的統治岌岌可危了,各地起義不斷,最後隋煬帝被宮廷政變殺死。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呀,即使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再怎麼雄才大略想要千秋萬代也架不住子孫昏庸無能,誤國誤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給寶寶選擇蔬菜泥和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