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年初,剛過38歲的屠呦呦已經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了快14年。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同年到中藥研究所工作,後脫產兩年半參加衛生部委託中醫研究院舉辦的“西醫學習中醫班”。她的職稱,當時還只是實習研究員,但兼具中西醫背景的她,已步入了中藥所研究的第二梯隊。
那年1月21日,屠呦呦瞭解到一個全國性大協作專案——“523”任務,她的科研人生就此迎來轉折。
“523”任務,是一項援外戰備緊急軍工專案,也是一項巨大的秘密科研工程,涵蓋了瘧疾防控的所有領域。在上世紀60年代的東南亞戰場上,瘧原蟲已經對奎寧類藥物產生了抗性。能否抵抗瘧疾,甚至成了越南戰場上美越雙方的“勝負手”。在中國,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也曾大範圍暴發瘧疾,全國發病人數多達1000萬到2000萬。
抗瘧藥的研發,是在和瘧原蟲奪命的速度賽跑。
中醫研究院加入這場全國性協作時,已經成為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已經“靠邊站”。中醫科學院中藥所原所長姜廷良說,他們將抗瘧藥研發的重任委以屠呦呦,在於她紮實的中西醫知識和被同事公認的科研能力水平。
“能夠參與這樣重要的專案非常不容易。她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廖福龍說。人們常說,好奇心是科學家研究的第一驅動力。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支撐屠呦呦堅持下來的,是“責任”和“擔當”。廖福龍記得,屠呦呦常提的,就是國家培養了她,她也得為國家做些事情。
191次實驗
“我們把青蒿買來先泡,然後把葉子包起來用乙醚泡,
直到第191次實驗,才真正發現了有效成分。”
1969年年初,剛過38歲的屠呦呦已經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了快14年。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同年到中藥研究所工作,後脫產兩年半參加衛生部委託中醫研究院舉辦的“西醫學習中醫班”。她的職稱,當時還只是實習研究員,但兼具中西醫背景的她,已步入了中藥所研究的第二梯隊。
那年1月21日,屠呦呦瞭解到一個全國性大協作專案——“523”任務,她的科研人生就此迎來轉折。
“523”任務,是一項援外戰備緊急軍工專案,也是一項巨大的秘密科研工程,涵蓋了瘧疾防控的所有領域。在上世紀60年代的東南亞戰場上,瘧原蟲已經對奎寧類藥物產生了抗性。能否抵抗瘧疾,甚至成了越南戰場上美越雙方的“勝負手”。在中國,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也曾大範圍暴發瘧疾,全國發病人數多達1000萬到2000萬。
抗瘧藥的研發,是在和瘧原蟲奪命的速度賽跑。
中醫研究院加入這場全國性協作時,已經成為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已經“靠邊站”。中醫科學院中藥所原所長姜廷良說,他們將抗瘧藥研發的重任委以屠呦呦,在於她紮實的中西醫知識和被同事公認的科研能力水平。
“能夠參與這樣重要的專案非常不容易。她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廖福龍說。人們常說,好奇心是科學家研究的第一驅動力。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支撐屠呦呦堅持下來的,是“責任”和“擔當”。廖福龍記得,屠呦呦常提的,就是國家培養了她,她也得為國家做些事情。
191次實驗
“我們把青蒿買來先泡,然後把葉子包起來用乙醚泡,
直到第191次實驗,才真正發現了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