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伯崗

    李鴻章的團練生涯“翰林變作綠林”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鴻章

    中進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正七品),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佔領安慶,於是,他隨同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 並且先後隨周天爵、李嘉端、呂賢基、福濟等清廷大員在皖中與太平軍、捻軍作戰。

    皖中的團練常常,在綠林,團練,太平軍中間變化身份時常降而復叛出名,例如太平天國的奏王苗沛霖。李鴻章以書生帶兵,既有“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也有“翰林變作綠林”的惡名。但是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 如何在情況複雜亂紛紛的地方部隊中處理各種情況的經驗並且獲得“奉旨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達到廳局級.

    花子軍的起源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後,清軍在長江下游已經沒有力量。江南豪紳地主,紛紛逃避到上海。在滬士紳買辦一面籌備“中外會防局”,依賴西方僱傭軍保護上海;另一方面又派出錢鼎銘等為代表,前往安慶請曾國藩派援兵。錢鼎銘先動之以情,每日泣涕哀求,言江南士紳盼曾國藩如久旱之望雲霓;繼而曉之以利,說上海每月可籌餉六十萬兩。

    這樣任何人去帶領團練去上海,都具備接觸西方人員技術的地利,裝備洋槍的物質基礎和經濟能力。

    曾國藩最初屬意派曾國荃領兵東援,但曾國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願往。隨後,曾國藩又函請湘軍宿將陳士傑出山,但陳亦以“母老”力辭,曾國藩最後轉商於李鴻章,這是李鴻章的歷史機遇,李欣然應命,於是開始了淮軍的招募與組建。

    同治元年(1862年)春節過後,淮軍最早的部隊樹(張樹聲)、銘(劉銘傳)、鼎(潘鼎新)、慶(吳長慶)四營(都是團練,後來都成為封疆大吏)即陸續開赴安慶集訓。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命令三弟李鶴章回合肥故鄉招募舊部團練,

    首批四營淮軍抵達安慶後,曾國藩極為重視,親自召見各營將領加以考察,並親為訂立營制營規。曾國藩擔心新建的淮軍兵力太單薄,還從湘軍各部調兵借將,其中整營撥歸淮軍的有10個營:其中以桐城人程學啟部“開”字兩營作戰最為兇悍,士卒多系安徽人,程學啟原來是太平天國的勇將,侍母至孝,因為母親被俘而降,和降而復叛的苗沛霖不同,但是他的降造成安慶的陷落,太平天國運動的生命進入倒計時(丁汝昌當時即在該部,根據戚其章先生調查,丁汝昌早年貧困,曾經替人放鴨子,離開家鄉是參加太平軍的。被撤裁以前任職馬隊,賦閒數年見李,任命北洋水師提督。難道李鴻章想到他會放鴨子?嗚呼)。這樣,李鴻章初建的淮軍,就有了14個營頭的建制(每營正勇505人,長夫180人,共685人)。

    按照《清史稿》記載:同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舊部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吳長慶,曾軍將程學啟,湘軍將郭松林,霆軍將楊鼎勳,以行。又奏調舉人潘鼎新、編修劉秉璋,檄弟鶴章總全軍營務 。

    花子軍到達上海

    按照《清史稿》記載:“時沿江賊屯林立,乃賃西國汽舟八,穿賊道二千餘裡,抵上海,特起一軍,是為淮軍。”不準確,按照曾國藩全集日記2,是“每次七船,可載三千人”900人的淮軍至少要運三次。僅是僱船運兵就花費18萬兩銀子,這幾乎是上海每月稅收的三分之一。 這幾千援軍,是上海官紳們最後的希望。

    然而,當這些兵將登岸列隊時,人們卻大失所望。原來這支武裝就是李鴻章剛剛組建的淮軍。他們土裡土氣、穿著不一,武器也是七長八短,他們滿嘴安徽話,由於在船艙底下悶了幾天幾夜,(悶死一名士兵)身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這支軍隊,看上去就像一群沿街乞討的叫花子。 那個高個子的主帥,官職也不高,只是個任職不久的道員,也就是地縣一級官員,名叫李鴻章外華人見其衣裝樸陋,輒笑之,鴻章曰

    :“軍貴能戰,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

    。”

    實地考察西方武備。

    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說:“鴻章嘗往英法提督兵船,見其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威整,實非中國所能及。”李鴻章清醒地看到了洋槍洋炮的威力,這種中外武器裝備對比的懸殊差別更促使了李鴻章改革軍事,整頓軍備。因此,他已認識到要與外國的強兵利器相抗衡,重要的是要練兵制器。

    據說,李鴻章考察英法提督兵船是化妝成為普通侍衛,便於“每事問”

    但是西人已經注意到他的神態好像將軍。

    選購洋槍洋炮, 仿照洋人軍制,聘請外國教練

    淮軍駐上海不久,太平軍兵鋒逼近城郊,李鴻章親率部隊,在虹橋、北新涇、四江口和太平軍三次惡戰,成功守住了上海,頓時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站穩腳跟後,李鴻章從“察吏、整軍、籌餉、輯夷各事”入手,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他起用郭嵩燾、丁日昌等一批務實肯幹的洋務派官員,同時建立了以務實幹練、通曉洋務為標準的幕府。前人之述備矣.不要多說了.

    鞭策洋將如使嬰兒

    李鴻章在和洋人打交道能夠以我為主,不卑不亢,按照曾國藩”共守不共剿”的原則保持獨立性. 並透過數次攻戰充分地顯示出淮軍的實戰能力,從而使英法聯軍在上海外圍戰告一段落後,就踐約退守上海租界.

    婉拒英國部隊司令委派的顧問而自己招聘,而且讓部下各營自助招聘.

    對於紀律不好的洋槍隊首領華爾,白齊文等等,嗤之為流氓.選用英國工兵校官戈登為洋槍隊首領.在打下常州以後,妥善解散了洋槍隊.老師曾國藩稱讚為” 鞭策洋將如使嬰兒”

    淮軍成為清朝最有戰鬥力的武裝。

    同治元年十月,李鴻章發動了收復常熟、蘇州之役。經過激烈戰鬥,攻佔了常熟、太倉、崑山,次年十一月,攻陷蘇州,徹底解決了上海的威脅。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策應曾國荃的湘軍,攻陷了南京城。因撲滅太平軍的功勳,李鴻章受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

    華人對於李鴻章的評價

    梁啟超“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以一人而戰一國,合肥合肥(指李鴻章),雖敗亦豪哉!”認為李鴻章的歷史地位低於諸葛亮,高於郭子儀.缺點” 李鴻章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不知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

    譚嗣同:又況西人政事法度,有十倍精於此者…….稍知之者,唯一合肥.國家不用之而誰用乎

    恭親王全體軍機上書;中國在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鴻章之故.

    外人的比較和評價

    和伊藤博文比較, 伊藤博文,日本首相,說起老同學嚴復,贊其才華過於他,而命運迥異,在伊藤博文任首相時,嚴復僅是李鴻章一名海軍學校教員。而後期,李鴻章的成績低於伊藤博文.

    1896年俄羅斯財政大臣維特:李鴻章從中國文明的角度看,他是”高度文明的”,但是從我們歐洲的觀點看,他沒有受到什麼教育,也並不文明.

    所以,我們要以世界的角度看中國.

  • 2 # 大樹—道聽圖說

    李鴻章訓兵基本上遵循了湘軍的體制,一切有章可循,加之李鴻章比曾國藩更懂得現代軍事理論和武器的價值,大量引進西洋武器和練兵方法,所以短時間內練兵有所成就。

  • 3 # 海鏡清

    題主所說的“花子軍”,也就是1862年剛剛來到上海的淮軍。淮軍是剛剛成立的勇營,很多人不是來自安徽的團練,就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又經過長途跋涉。因此見慣繁華的上海中外人士,看到的是一支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土裡土氣的軍隊,手裡的武器也不過是些火繩槍、大刀長矛,看上去確實比叫花子強不了多少,因此被上海人嘲笑為“花子軍”。

    剛剛進入上海的淮軍,確實像土包子進城

    但是不到半年時間,淮軍就由土變洋,成為當時中國近代化程度最好的部隊。當然,這種改變還是有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這主要是因為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軍領導人能迅速瞭解到西洋新式武器的重要性,並勇於接受新事物。

    李鴻章勇於接受新生事物,是淮軍武器迅速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淮軍裝備西洋武器的直接誘因,是當時進攻上海的太平軍李秀成部,裝備了不少走私來的洋槍,而與淮軍一起作戰的僱傭軍“常勝軍”以及英法聯軍,則更是完全西式裝備。淮軍在這種近距離接觸比較下,迅速地開始自我革新。

    常勝軍是當時上海士紳花錢僱傭在華洋人組成的西式僱傭軍,淮軍和其並肩作戰,自然會受其影響,認識到西式武器的優點

    而另一關鍵因素是因為上海是當時中國最富庶、最開放的地區。富庶意味著淮軍要購買武器能夠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援;開放意味著淮軍購買西洋武器非常便利,上海到處都是願意出售武器的洋行和外國走私商人。

    淮軍於三月抵達上海,四月開始和太平軍作戰,八月的時候已經有洋槍隊一千人。李鴻章的做法是在各營中編組一支洋槍小隊,九月的時候,原有的火繩槍都改為洋槍,也就是每哨(連)六隊(班),每營(500人)洋槍多則400餘,少則300餘。

    到1863年正月,淮軍成立了第一支炸炮隊(200人),裝備西洋開花炮,這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炮兵。到這年六月,淮軍的主力銘軍、開軍都成立了炸炮隊,主要裝備12磅炮,只有2門32磅炮。不過到了1864年5月,淮軍已經有6個開花炮隊營,裝備的最大火炮是108磅,這是當時中國最新式、最強的炮兵部隊。

  • 4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李鴻章,這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清末名人。他於1823年出生於安徽合肥,不到25歲就考中了進士,進入了翰林院任職。30歲那年,他陰差陽錯地跟隨工部左侍郎呂賢基來到安徽組建團練,抗擊太平軍。隨後,先是受盡排擠,投入了曾國藩的麾下擔任幕僚,後來在曾國藩的推薦下,帶領6000多官兵來到了上海。此後,他率部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屢次擊敗太平軍,攻佔了蘇南的廣大地區,和曾國藩的湘軍主力在南京外圍會師。此時,他的部隊已經發展為不下7萬人,兵強馬壯,武器精良,也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淮軍!

    話說,李鴻章本來不過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對於軍事一竅不通。從軍以後,雖然打過一些勝仗,但是敗仗更多,而且受到了同僚和上司的各種排擠和壓制,幾乎無法在家鄉立足。投靠老師曾國藩以後,李鴻章雖然出力很多,也深得老師的信任,卻因為個性懶散,性格張揚為曾國藩不喜。又因為和曾國藩在移軍祁門和彈劾李元度二事上發生分歧,不歡而散,怒而離開。後來李鴻章雖然又回到了曾國藩的麾下,但是一直是不得志的。當上海地區的權貴和富商向曾國藩求援以後,曾國藩為何選擇了派遣李鴻章去負責上海地區的軍務呢?李鴻章率領的不到7000官兵初到上海的時候,曾經被人嘲笑,與叫花子無異。然而,這支叫花子部隊,為何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能夠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隊呢?

    李鴻章的淮軍,如何從叫花子部隊變身為清末的國防軍主體?

    18-06-20 金色年華... + 關注獻花(0) 收藏

      李鴻章,這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清末名人。他於1823年出生於安徽合肥,不到25歲就考中了進士,進入了翰林院任職。30歲那年,他陰差陽錯地跟隨工部左侍郎呂賢基來到安徽組建團練,抗擊太平軍。隨後,先是受盡排擠,投入了曾國藩的麾下擔任幕僚,後來在曾國藩的推薦下,帶領6000多官兵來到了上海。此後,他率部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屢次擊敗太平軍,攻佔了蘇南的廣大地區,和曾國藩的湘軍主力在南京外圍會師。此時,他的部隊已經發展為不下7萬人,兵強馬壯,武器精良,也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淮軍!

    李鴻章

    話說,李鴻章本來不過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對於軍事一竅不通。從軍以後,雖然打過一些勝仗,但是敗仗更多,而且受到了同僚和上司的各種排擠和壓制,幾乎無法在家鄉立足。投靠老師曾國藩以後,李鴻章雖然出力很多,也深得老師的信任,卻因為個性懶散,性格張揚為曾國藩不喜。又因為和曾國藩在移軍祁門和彈劾李元度二事上發生分歧,不歡而散,怒而離開。後來李鴻章雖然又回到了曾國藩的麾下,但是一直是不得志的。當上海地區的權貴和富商向曾國藩求援以後,曾國藩為何選擇了派遣李鴻章去負責上海地區的軍務呢?李鴻章率領的不到7000官兵初到上海的時候,曾經被人嘲笑,與叫花子無異。然而,這支叫花子部隊,為何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能夠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隊呢?下面,小編就簡單介紹下淮軍的起源和興衰。

    李鴻章接見外國使臣

    1860年,李鴻章還在曾國藩的麾下擔任幕僚,類似於現在的高階參謀或者高階秘書。根據一些老人的回憶,曾國藩為人嚴謹,不苟言笑,而且規矩很多。李鴻章呢,雖然才華過人,深得曾國藩的信賴,但是個性懶散,而且不知收斂鋒芒。所以,曾國藩對他多少是有一些意見的。不久,兩人因為移軍祁門和彈劾李元度事件,爆發了嚴重的衝突。簡單介紹下就是,曾國藩要把湘軍的總指揮部轉移到安徽的祁門,以方便指揮部隊圍攻安慶。李鴻章呢認為祁門是一個絕地,一旦被包圍,立刻會斷絕和外界的聯絡,所以堅決反對移軍祁門。另外,曾國藩的救命恩人李元度奉命駐守徽州,因指揮不當加上敵我力量懸殊,徽州失守。曾國藩為了推卸責任,上書請求嚴懲李元度。李鴻章呢,為李元度申辯,再次激怒了曾國藩。最後,李鴻章一氣之下,直接跟隨李元度離開了曾國藩的湘軍。後來,經人求情,加上曾國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多次邀請李鴻章回來。李鴻章呢在家無所事事,藉著這個機會又回去了。但是回到曾國藩的麾下以後,兩人的關係遠不如以前親密,反而有點過於客氣和生分。

    1861年,在李鴻章回到湘軍後的不久,太平軍再次攻破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前鋒直指上海的周邊地區。此時的上海和周邊地區,已經沒有任何清軍的主力部隊,面臨著滅頂之災。上海計程車紳買辦們極為恐慌,一邊依賴西方的僱傭軍,勉強維持防務,一邊屢次向曾國藩求援。曾國藩呢,對上海的興趣並不大,但是因為嚴重缺乏軍餉,對於這些有錢人許諾的每個月有60萬兩白銀的軍餉極為心動。於是,他準備派出麾下最得力的曾國荃,率軍馳援上海。曾國荃,就不多說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藩麾下的第一愛將。但是呢,曾國荃對於上海毫無興趣,一心要攻克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立下頭功。曾國藩呢,又推薦麾下的老將陳士傑去上海。陳士傑呢,同樣不感興趣,找藉口推辭。最後呢,可能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曾國藩麾下的大佬們都不願意去上海,曾國藩只好選中了李鴻章。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吧:曾國藩中意的人選,都不願意去上海;李鴻章呢,才華過人,又沒有任何勢力,方便管轄和控制;李鴻章應該是自薦過,多少打動了曾國藩的內心。

    李鴻章利用自己和父親在老家合肥的關係和力量,迅速收編了合肥附近的幾股團練,編成了麾下最早的四個營:樹(張樹聲)、銘(劉銘傳)、鼎(潘鼎新)、慶(吳長慶)四營。他的許多親友和父親的一些舊部聞訊以後,紛紛趕來投效。初步統計,這些部隊只有不到3000人。這支部隊,糧草匱乏,武器低劣,沒有統一的軍服和軍旗,用烏合之眾來形容並不過分。唯一的亮點就是,這些官兵大多比較驍勇,打起仗來不畏生死。這些部隊到達安慶以後,曾國藩特別重視,多次前往考察,整訓部隊。曾國藩感到這支部隊的力量過於薄弱,從湘軍中抽調出了不下4000人,納入了李鴻章的麾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太平軍降將程學啟的1000多人。經過整編,李鴻章的部隊已經達到了6500人以上,分為10多個營。隨後,上海地區的權貴和富商們僱請了7艘外國的商船,花費了近20萬兩白銀,把這6500多官兵運到了上海。當時,這些部隊都待在商船的最底層,李鴻章也在其中。外華人利用太平軍的麻痺大意,成功地把這些人從太平軍的眼皮下運到了太平天國的轄區之外。

    到達上海後不久,李鴻章被曾國藩舉薦為江蘇巡撫,並且在當年年底改為實授。根據當時的一些上海人的回憶,這支部隊剛來到上海那會,一個個面黃肌瘦,衣著破爛,軍容不整,甚至有人直接掀開了衣服,去捉蝨子。因此,上海地區的官紳們,對於這支部隊是極其不屑和不信任的。他們質疑這支部隊的戰鬥力,甚至有人稱呼這支部隊為叫花子部隊。在這個背景下,上海的官紳極不配合李鴻章的工作,一心去討好外國僱傭軍,指望他們來守住上海。對此,李鴻章是極其沮喪和焦急的。但是,他並未氣餒,始終未鬆懈對這支部隊的訓練和改造工作。這支部隊雖然窮,雖然土,但是全體官兵計程車氣始終是高昂的。他們一心渴望,早點投入戰場,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向那些官紳和外華人展示自己的戰鬥力。很快,虹橋戰鬥戰鬥爆發了。

    李鴻章的貴人:曾國藩

    1862年6月17日,數萬太平軍來到了上海虹橋附近,猛攻李鴻章的軍營。李鴻章迅速抓住了太平軍遠途奔襲,立足未穩的弱點,主動出擊,迅速殺入了太平軍的核心陣地。太平軍人多勢眾,李鴻章的部隊愈發吃力,附近的洋人軍隊卻因為多次戰敗,始終不願意參戰。李鴻章幾乎吐血,只好身先士卒,準備和太平軍同歸於盡。在他的鼓舞下,數千清軍奮不顧身,以一當十,終於擊潰了太平軍。這一戰,太平軍因為輕敵大意吃了敗仗,損失上千人,被迫撤回泗涇。也可以說,李鴻章贏的很僥倖,如果太平軍知曉了他的實際力量,他的部隊會在此全軍覆沒的。但是此後的連續幾次戰鬥,李鴻章都率部擊敗了太平軍,這就不是僥倖,而是實力的力量了。李鴻章因此也守住了上海,令所有的上海官紳和洋人刮目相看。隨後,源源不斷的軍餉流入了他的軍營,他的部隊,吃好喝好穿好訓練好,軍容和軍紀也有了大的提升。靠著他的部隊的庇護,那些官紳們終於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信心

    李鴻章的死對頭:左宗棠

    有了錢糧,李鴻章開始大量購買洋槍洋炮,並且僱用洋人來訓練這支部隊。起初,許多官兵對於洋槍洋炮還有洋教練是漫不經心的態度,甚至各種牴觸。但是在李鴻章的壓制下,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去用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軍事技能。同時,李鴻章不斷地招降納叛,又在防區內大舉招兵。很快,他的部隊發展到了2萬多人。到攻打天京的前夕,這支部隊已經發展為7萬多人。不敢說李鴻章的部隊是全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絕對是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軍務搞好了,李鴻章作為江蘇巡撫,也未懈怠過政務。他罷免了許多和外華人關係太密切的官員,選用了一些務實幹練、通曉洋務的人,納入自己的幕府。此外,他既和洋人合作,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就這樣,李鴻章在轄區內統一了軍令和政令,樹立了絕對的權威,隨時準備向太平軍發起反攻。

    1862年年底,常熟的太平軍正式向李鴻章投降,李鴻章隨即率部向蘇州和常州發起了進攻。外國僱傭軍,也就是著名的常勝軍,也暫時歸他指揮。李鴻章兵分三路:北路由李鶴章和劉銘傳負責,從常熟進攻江陰、無錫;中路由程學啟負責,從崑山進攻蘇州;南路的部隊負責進攻吳江和平望,以切斷蘇南的太平軍和浙江的太平軍之間的聯絡。當李鴻章的部隊兵臨蘇州城下以後,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立刻率部離開天京,前來救援蘇州守軍。但是太平軍很快失利,李秀成離開了蘇州。蘇州守軍的八位將領因此發生了動搖,在李鴻章的拉攏下,殺掉了蘇州的主帥-慕王譚紹光,投靠了李鴻章。卻說李鴻章的部隊進入蘇州以後,這些人不願意解除武裝,反而索要官職和編制,因此引起了李鴻章的不滿。在程學啟的建議下,李鴻章設宴誘殺了這些降將,並且遣散了投降的太平軍。曾國藩聞訊以後,讚賞李鴻章“殊為眼明手辣”。

    克了常州。至此,蘇南和上海的太平軍基本被肅清。此時,由於曾國藩的部隊攻打天京,久攻不克,朝廷多次催促李鴻章率部馳援。但是李鴻章擔心染指天京,會得罪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不過呢,不甘寂寞的他卻派人殺入了浙江境內。當時的浙江是左宗棠的勢力範圍,左宗棠因此極其憤怒,多次上書彈劾李鴻章,這也是兩人結怨一輩子的起因。不久,在朝廷的再三催促下,李鴻章終於派出了上萬官兵向天京進軍。曾國荃得知以後,深以為恥,加強了攻勢。結果李鴻章的部隊還未趕到天京,曾國荃已經攻陷了天京。在這裡,也可以看出李鴻章的精明和圓滑,既不違抗朝廷的命令,又不至於得罪曾國藩兄弟,還得到了曾國藩的感激。攻克了天京以後,朝廷開始封賞在江蘇作戰的有功將士。李鴻章受封一等肅毅伯,賞戴雙眼花翎。當時只有曾國藩被封為侯爺,李鴻章和曾國荃還有左宗棠被封為伯爵。

    剿滅了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藩有感於湘軍的墮落,又出於明哲保身的考慮和朝廷的命令,開始大規模地裁軍。結果,湘軍只保留了小部分官兵。但是李鴻章呢,認為“目前之患在內寇,長遠之患在西人”,所以保留了大部分官兵,具體數目不少於5萬人。1865年,曾國藩指揮了李鴻章的大部分部隊,還有自身的部分官兵,前往蘇北和山東剿除捻軍。李鴻章呢則擔任了兩江總督,負責調兵和維持後勤保障。但是呢,在李鴻章的授意下,他的部隊對於曾國藩並不馴服,反而是各種掣肘。最後,因為種種因素,曾國藩黯然下臺。李鴻章則接替了他的位置。李鴻章上任以後,沿襲了曾國藩的戰略方針,加以改進,先是在山東和江蘇消滅了東捻軍,接著和左宗棠合力,消滅了西捻軍。因為剿除捻軍的突出功績,李鴻章被賞加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1870年,他奉命接替曾國藩的位置,來到北方處理天津教案。因為成功調解了天津教案,被任命為直隸總督,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日軍佔領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李鴻章剿滅了捻軍以後,他的部隊擔負起了北起天津和保定,南到上海和吳淞的數千裡江山的防務。在直隸總督任上,他又組建了北洋水師。他靠著這些部隊,還有麾下的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吳長慶﹑丁汝昌﹑葉志超﹑衛汝貴﹑聶士成等人,構造了一個龐大的軍政集團。他以這些勢力為基礎,掌握了國家的軍政和外交大權,成為了清朝末年勢力最大的大臣。後來,這支勢力因為存在著太多的弊端,在對外戰爭中屢屢戰敗,勢力日益衰弱。但是再後來,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招攬了許多李鴻章的老部下,成為了清末的主力部隊,也就是後世的北洋軍閥的前身。1901年,李鴻章在簽訂了《辛丑條約》後不久,病逝於北京,時年78歲,這也意味著他的淮軍系統,樹倒猢猻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癜風病飲食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