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說新傳

    虎符是用兵之符,是古代君王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傳說為姜子牙首創。

    虎符外觀為虎形,材質有金有銅,所以稱為"虎符",可以說是一種極具藝術感的軍事兵符。之所以做成虎形,首先是因為虎為百獸之王。其次是在“四神”中,虎與龍相隨,虎代表西方,屬金,色白,亦稱白虎。而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炎、祈豐及懲惡揚善等多種神力。

    “虎符”組成分為左右兩部分。右半符留在京城,左半符頒發給駐守在外的軍隊。當需要調兵時,由使者持右半部分前往,與軍隊長官左半部分相驗,當驗證吻合後,軍方就按使者傳達的計劃執行軍令。

    據考古資料發現,目前最早發現的是秦惠君的杜虎符,虎符到了隋朝改為麟符,到了唐朝又改成了魚符、龜符。

    歷史上,戰國時期曾有過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三國演義中也有過諸葛亮憑藉虎符調開曹軍,兵不血刃取得三處城池的典故。

    說到虎符仿製,實際上它是有防偽的,很難仿製。

    首先,虎符兩部分的銘文、形狀相同,由背到腹,剖成兩片,為凹凸不平的榫卯結構,這個榫或是字形或是圖案紋理,兩者相合無間隙,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此只有同組虎符才能合在一塊同時使用。也就是說虎符都是專符專用,一軍一符,不能一符多用,確保了帝王對軍隊的控制權。

    其次,虎符長度10㎝左右,小巧精緻,做工精細,虎紋細膩,造型複雜,接縫處的銘文兩部分扣在一起才能完整,很難偽造。

  • 2 # 竹林老屋

    因為仿製也沒有意義啊,基本是廢柴!

    兵符一般是一分為二的,皇帝一半,負責統兵的大將軍一般,兩部分在一起外加皇帝旨意才能調兵。如果沒有皇帝的允許,單單憑藉兵符也是沒用的。

    如果仿製虎符,做一半鐵定是個廢材,因為虎符的具體構造只有持符的人知道。持符將軍手裡的符不能造假,因為你就是去找他要兵的,如果他也要謀逆,根本用不著符。所以說造假的地方應該在皇帝那一半,但是這一部分在皇帝手裡,沒人知道什麼樣,所以仿製機率幾乎為零,難不成皇帝把符給造反者讓他去做一個一模一樣的?

    皇帝如果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讓他帶上自己的一半符,持符驗合,軍將才能聽命而動,軍隊不執行只拿皇帝金符節者行兵令,也就是說拿著皇帝的聖旨是無法調兵的,除非皇帝親臨現場調兵。

    況且,仿製虎符那是什麼概念?最起碼也是株連九族的死罪,因此一般人也不會無聊到這種地步,除非有人圖謀不軌要篡位奪權。當然如果有這類人皇帝應該是知道他是誰的,即便不能確定,最起碼也不會讓他有機會調兵。試想一下哪位皇帝對自己的軍權不看重呢?

    退一步講,即便聖旨能造假,那麼作為皇帝虎符肯定是要交給自己信得過,確定沒毛病的將軍,畢竟軍權是皇權的保障。因此,造假兵符大多是沒有用的,這裡不排除某些奇蹟……

  • 3 # 嘟嘟讀讀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毆。”——杜虎符上的銘文。

    虎符是中國古代帝王發放給臣屬兵權和掉髮軍隊的信物。據說虎符是姜子牙 發明的,一般為銅製成的,老虎形狀,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和,右半部分留在中央,在皇帝手裡,左半部分在將領手裡。如果有人要調動敵方軍隊,必須帶上虎符右半部分,持符驗證,底下的軍將士兵才會聽命而動。否則軍隊不執行命令——除非皇帝本人親臨調兵。一個虎符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軍隊,絕不可能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在古代要複製虎符,就好比你今天要複製一套美國總統 手裡控制核彈發射的箱子,其難度不是一般的難。

    首先,虎符並非一個,每一地方都有一個虎符,每個地方的虎符都有差異,比如秦國時期杜虎符,就是杜地調兵使用的,對其他地方壓根不起作用。

    第二,每個虎符上的銘文都不一樣,不僅銘文不一樣,字型都不一樣 ,字的大小也不一樣,字是橫排還是豎排也不一樣。

    最關鍵的是,製作虎符在古代也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活,就算是放在現在,製作虎符的時候,你也得見過虎符長什麼樣子,上面銘文的內容,材質,還有你得會寫字(古代文盲率太高了),尤其是小篆一些本身就不好寫的文字。

    第三,每一隻虎符長得都不一樣,不要以為虎符都長得是上圖杜虎符那樣。下面看看其他幾個虎符:

    杜虎符,站立狀,虎身有9行40字錯金銘文,絕大部分是小篆,內容在開頭就有了。

    新郪虎符,這個也是秦國的虎符,不過現在為法國巴黎陳氏所收藏,上面的錯金銘文為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必會王符。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毆。

    陽陵虎符:虎符的銘文是: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陽陵。看著是不是像一隻萌萌噠的小腦斧(老虎)。陽陵虎符年代久遠,因為生鏽了,左右不能分開。。

    東郡虎符,虎背有 錯金銘文,字型是 小篆,左右兩半銘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東君。

    金虎符,可惜只有半片

    所以,現代人仿製虎符 當文物賣很簡單,但是這事擱在古代,難度還不如謀反搶皇帝兵符來的更容易。

  • 4 # 如是史社

    因為虎符裡面有標記或文字,需暗合。成時一分為二,調動軍隊時,需合二為一。仿製的和原版不可能對上,仿製無疑是給自己遭禍。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信物。伏虎狀,主要是青銅製,也有黃金、玉、竹為材料。一劈為二,內裡中空,有子母口暗合。左符給將帥,右符給皇帝。將軍只有收到皇帝給的右符合二為一時,才能調動軍隊。

    虎符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央發給地方將軍和駐軍的“官方憑證”。專符專用,一地一符,每個地方部隊都要經過和中央右符的堪合後,才能用兵。

    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各個時代都不同。秦代除虎符外,還有鷹符和龍符。秦代虎符,左右兩側銘文相同。銘文大多數是錯金書。漢代虎符銘文刻於虎脊中縫,合符通讀。隋代改麟符,唐代改魚符或兔符,甚至龜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宋代以後皆用牌。所以有岳飛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故事。

    不過虎符有時管用,有時也不管用。比如秦始皇嬴政就用虎符,收編了呂不韋手裡的大部分軍隊,架空他的實權。還有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都說明虎符對部隊的掌控。但像西漢齊王劉襄叛亂,景帝時七國之亂,這些都是虎符節制不了起兵。“安史之亂”如果節度使們的部隊見到虎符就乖乖不叛亂了,那歷史都要改寫的。最終還是看中央和地方的制衡關係。

  • 5 # 這些歷史要讀

    古代虎符是分兩半的,一半在統兵武將手裡,另一半在皇帝(君主)手裡,需要將兩個合在一起,武將才有權力調動軍隊。

    而虎符的背面都是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武將或者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出現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軍隊的情況。最後,到調兵譴將時,主要軍隊將官還需要對兩半虎符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正常情況下,誰都不知道存於君主手上的另一半是長什麼樣的。加上虎符關係國家安危,因此,其自身的製造和防偽工藝,本來就代表當時的最高技術水準。

    再說,虎符制度自身的嚴密和謹慎,一般另一半虎符的出現,還需要攜帶詔書或王命,否則要想調動軍隊,也是很艱難的。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要仿造出另一半虎符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然,當年魏國的信陵君也不會透過盜符的方式來調兵了。

    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虎符的作用就開始逐漸消失了。尤其到西漢前期,由於藩國猖獗,劉邦滅諸異姓王后制定的藩國須有漢朝虎符才能發兵的制度,對擁兵自重的藩王們限制作用甚小。

    西漢呂太后死後齊王劉襄的起兵叛亂,漢文帝時濟北王劉興居的起兵叛亂,以及漢景帝時吳楚七國之亂,這些都證明虎符其實已經沒多大意義了。因為,擁兵的王侯照樣可以不透過朝廷發動自身的兵馬。

    所以,往後虎符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 6 # 曾憲全110401818

    虎符是什麼東西,是隨便能仿製的嗎?你有幾條命殺不完呢?

    虎符這個小物件,在古代可不是掛在腰間的裝飾品,任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既使是王公大臣也無權享受這份榮譽。這車西是皇帝掌握調動兵權的主要憑證。

    虎符的組成,可以理解為一件完整的工古銅虎形工藝品,它滿身佈滿了特殊文字圖案,再把這虎形工藝品從中分成兩半,—半由住軍司令保管,一半由皇帝保管,當有人要調動軍隊時,皇帝會賜給所保管的—半虎圖,拿著這一半虎圖到住軍司令部,當兩半虎圖拼在—起構成完整的虎圖時,可調動軍隊,軍隊且完全聽認這個人指揮。

    但如果有人拿著複製品,且完全能合要求時,調動了軍隊,造反了會有什麼後果。那世界會亂,血流成河,那還得了。所以,古時帝王在製作虎符時,這些特殊文字會交錯出現,組成特殊記號圖案,—但虎符不能完全重合就會被認為是假貨,這做假可不單單是殺頭死罪,一旦被懷疑有判逆行為,那就是珠連九族,犯了滅門的大罪。誰還敢輕試呢?

  • 7 # 使用者104502318119

    事實上,虎符此物,製作過程是非常私密的,宮廷之中有專門為皇上打造的,他們那些人,往往是皇帝忠心耿耿的,他們手法,字型都有特殊的印記,極難模仿,且不說見過一面記不記得下來,就算日日看著它,也很難將虎符上面的花紋全部複製下來,更別說字型,用材之類的。

    再加上虎符這個東西常人根本見不著,只有該打仗的時候皇帝交給將領。後來,皇帝為了集中兵權,往往是讓將軍打仗前擬一份聖旨,聖旨加兵符才能調遣大軍。這樣,就更少人打複製虎符的主意了。

    這也是歷史上有一件事,有次,秦和趙打仗,秦的兵力自然在趙之上,趙國沒有辦法,就派出自己的大臣去向魏國請求支援,魏國沒有搭理他們,大臣一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虎符偷了出來向魏國將軍命令出兵,魏國將軍還是拒不出兵。這就是為什麼有了調遣軍隊的令牌也有可能調不動大軍,因為人家並不認識你啊,何來出兵這一說。

    更別說你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皇帝瘋了,才會將虎符交出來。

    虎符雖重要,但比起虎符更重要的是皇帝的聖旨,每次委任將軍的時候,皇帝不僅將虎符交給他,也會寫一篇聖旨,因為駐地將軍會持有懷疑,畢竟他們防守那麼久,卻將軍隊交給一個不認識的人,他們當然會擔心。所以,虎符雖然重要,並不能調動那麼多人,難就難在皇帝還要下任命,否則軍隊裡的老油條才不會聽任虎符!

  • 8 # 文化站長

    首先,虎符指古代皇帝的調兵符,相傳是姜子牙發明的,用青銅或黃金鑄成伏虎的形狀,上面刻上銘文,分左右兩半,把它們拿到一起可以把上面的子母口拼合起來,在古代皇帝為了限制將軍的兵權。會把左符授予將領,右符留在自己手中,一旦發生戰爭,只有當皇上派人把虎符帶給將領,才能出兵行動,然而製作一個冒牌虎符的難度,其實難度不亞於現代造飛機導彈。首先,虎符上面的銘文的字型、顏色、大小都是特定的,假如不是對它特別熟悉,很難做出能完全拼合的另一半。在古代,虎符的看守收藏都是非常隱蔽的,一官員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

    其次,製造虎符的人一般都是天下的能人,是由皇帝直接選拔出來的,肯定會聽令於皇帝,如果被皇帝知道他偷偷進行製造,那麼必然會招來死刑。如果拿自己的性命和這個東西相比的話,他們肯定會選擇自己的性命了。

    另外,從古時候的製造技術來說,那時候的手工業非常發達,虎符上的花紋、文字和凹凸程度肯定是唯一的,就算有能人進行仿製的話,那麼雕刻的手法還有文字也不會完全的一樣,並且只有一塊虎符的話,想要仿製出另一塊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沒有人會把具體的凹凸程度記得特別詳細,所以仿造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 9 # 笑歡寶

    原因很簡單,古代君王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而構成這種無上權力的基礎則是“天下兵馬”;有了“軍隊”,皇帝就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反之,“皇帝”就什麼都不是。例如三國“漢獻帝”,先受制於董卓,後受制於曹操,空有其名而已;“軍隊”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代君王都很清楚,但是“皇帝”不可能時刻帶著軍隊走,還是要把兵權交給帳下將領。

    但是,把軍隊完全交給將領也不安全,歷朝歷代皆有將領“黃袍加身”者,“兵符”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公正的說,“兵符”也並非絕對安全,這還要看當朝皇帝的個人能力如何;不過,有了“兵符”至少能解決將領私自調兵的可能。所謂“兵符”,歷代皆以銅製老虎造型示人,因此兵符又叫做“虎符”,是古代調動兵馬的一種憑證;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兵符”僅是一個老虎造型,為什麼從來沒有發生過偽造虎符,起兵造反的事情呢?

    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琅琊榜”曾有這麼一個片段,“譽王”想調兵造反,但手裡沒有“虎符”;雖然“譽王”身份高貴,可將領還是因為他沒有“虎符”,最後直接拒絕了。這裡也說明了“虎符”的重要性,在古代,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這也是皇帝為什麼要弄出一個“虎符”的重要原因。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甄子丹主演的《錦衣衛》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場景,當時賈精忠想調錦衣衛,“青龍”第一句話就是“可有兵符”;雖然“錦衣衛”算不上正式的國家軍隊,但是想要“調動”,一樣需要類似於“虎符”的憑證才行。

    既然“虎符”如此重要,那麼想要“偽造”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虎符”雖然只是一個老虎造型,但是上面還有諸多銘文,稱之為“金字錯書”;而且“虎符”並非銅板一塊,而是一分為二的,一半由統兵將領保管,一半則由皇帝自己保管。皇帝需要調兵時,就必須拿出自己的一半“虎符”,然後跟將領的另一半對在一起,不僅形狀上要剛剛好,就連上面的“金字錯書”也要嚴絲合縫才行;但是,古代“虎符”只有高階將領才能看到,而且還只是自己保管的一半,想要“偽造”刻有銘文錯字的完整兵符,其難度可想而知。

    偽造“虎符”難度高,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諸如“秦始皇”,“漢武帝”等,這些都是軍事行動相對較多的時代;試想,天下兵馬,帶甲何止百萬,這麼多兵馬肯定不會只交給一位將軍統領。因此,“虎符”也並非只有一個,樣式也不一樣,一種樣式的“虎符”只能調動一方兵馬;別處兵馬,就算手裡有“虎符”也不可能能調動。這種機制下,就算是有人真的成功偽造了兵符,最多不過是調動一方兵馬;至少皇帝手中還有其他地區的兵馬可以反擊,也有效地避免了私調兵馬造反的可能性。

    另外,虎符上的文字都是用小篆去刻的,一筆一畫都有著雕刻著獨特的痕跡,就算模仿者知道小篆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也是很難能一筆一畫模仿得一模一樣,畢竟每個人的字跡都完全不一樣。

    偽造“虎符”難度大,有不同“虎符”存在、 “虎符”必須配合皇帝詔書,正是有了這三道保險才確保了沒人偽造“虎符”的事件發生;但也有例外,就比如“信陵君”,好在是調動兵馬抵禦秦軍,如果他要造反,恐怕有沒有“虎符”都是一樣。

  • 10 # 小史君

    說沒人敢,這個可以說大部分人肯定都不敢,這是殺頭的死罪;但是狗急跳牆,再加上能夠調動軍隊,可能就可以顛覆政權,所以有人會冒險去做仿製的事情,但是歷史上為何沒有利用假兵符調兵的記載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

    1、見過兵符的人少之又少,就是幾位手握重兵的將軍和皇帝,皇帝那半塊虎符就更少人能見到了,從漢代開始,虎符的背部有文字,兩個虎符拼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文字,文字有大有小,僅憑肉眼就記下虎符的這些文字圖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從仿製的出發點就已經微乎其微了。

    2、虎符的製造材質各異,加上古代製造工藝的侷限,不能像現代這樣標準化生產,所以不是同個批次造出來的,材質上會有差異,仿製品和真品重合起來,就會有瑕疵。

    綜上兩點,有人敢仿製虎符,但是根本偽造不出來!不然虎符的這種調兵制度不會長久存在,正因為他的可靠性,所以一直沿用!

  • 11 # 發現一隻館主

    首先,每個軍隊的虎符是不一樣的,就算虎符被偷到了,一般人也不知道去哪裡對符領軍。如果貿然前去,被駐軍將領發現不對,這就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就算偷到了虎符用處也不算很大。

    其次,如果要造反,造假做個虎符去領兵。造假的難度可相當大了,虎符必須紋路和銘文全部對應上才可以,還有就是虎符相當於印璽,這都屬於重要物品,一般人是見不到的,見不到將領的虎符,你怎麼造假,憑空造假那就是找死啊。

    最後,就算你透過某種途徑看到了將領的虎符,能造出紋路和銘文都能對上的另一半虎符,可是還有一點,那就是虎符的顏色和材質。在古代,要想造到材質、顏色都一模一樣的兩件物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國古代的虎符制度,看似簡單,實際上有很大的奧妙!

    懂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談到糖尿病時,能否讓專家、學者、醫生別再說糖尿病是伴隨終身的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