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菲利熊育兒
-
2 # 笑臉穎人生
我兒子女兒都是五個月左右吧啊啊啊的冒話,十一個月就會爸爸媽媽了,基本一歲左右能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有的小孩會晚一點
-
3 # 動媽育兒
語言能力是人類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之一,人類有專門的適應語言的咽喉、嘴唇等全套生理機制。
因此,出生一個半月後,嬰兒就開始發出一些聲音;
6-9個月可以發出“ba ma da”等簡單的母音和子音的組合。此時,可能很多家長都會開心於寶寶終於會叫人了,知道爸爸媽媽了。其實,這時只是寶寶自己在練習發音,而不是有意識的在呼喚“爸爸”、“媽媽”
10-14個月,寶寶可以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或者詞,比如此時的“ba ma da”等就開始有了含義了。
此時,如果孩子比較熟悉家長經常教給的物品,也是能夠簡單的叫出名稱的,比如“雞蛋”,他們可能會叫成“dan”等。
嬰兒一出生就能夠聽到各種聲音,但是要到9-10個月才能開始理解自己聽到的聲音,通常這種情況是從寶寶的名字和“不”開始的,也是在此時,寶寶可以開始使用一些手勢進行社會交流。
-
4 # 漂亮的大羽羽
現在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但也有一些父母信奉一句老理“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是因為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等長大一點就可以開口說話了。孩子應該什麼時候說話?語遲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
寶寶為啥說話晚?
“貴人語遲”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8月24日,新華網一條資訊給出一種答案:研究者發現,八成2歲時語言能力稍差的孩子到7歲時在語言方面與同齡孩子已相差無幾,但另外兩成的語遲幼兒7歲時在語言方面依然遜色。
美國合眾國際社日前報道說,研究者透過對1766名幼兒的研究發現,男孩語遲的機率是女孩的3倍,然而到了7歲的時候,他們在語言方面的差別就消失了。這一發現對於那些擔心自己孩子語言發育狀況的父母可謂喜憂參半。“寶寶語遲的現象,在我們兒保科很常見。對語言發育有一定了解的家長會非常重視孩子語遲的現象,在和同齡孩子的相比較中發現自己寶寶在語言方面落後於其他孩子,就會帶孩子來檢查,尋找原因。”鄭州市兒童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焦敏說,“也有一些語遲的孩子,是我們在做常規的兒保工作時經詳細問診得知的。”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孩子有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軟顎或舌繫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可透過早期發現和醫療處理矯正;後天環境不良,例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出現;孩子口腔發育異常,造成構音障礙。“寶寶語遲有很多原因,還有一些是因為遺傳,父母中有人在幼時語言發育也比較遲緩。”焦敏說,“一些語言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會隨著年齡恢復正常,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生長髮育異常造成的。”
如何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
“和其他的能力相比,孩子的語言發育個體差異要更大一些。”焦敏說。例如,“四翻六坐八爬周走”,說的是孩子的行動能力,雖然也有個體差異,但波動一般在2個月內,而語言的差異會大很多,甚至持續到上學。
美國研究人員提醒說:“對那些在學校裡依然語遲的孩子,給予早期干預和增加語言刺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擔心,應該與醫生聯絡。”
怎樣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一般來說,孩子在8個月時會無意識地發出‘爸爸、媽媽’的語音,在1歲時會發22個字音,但是在1歲以前的主動語言比較少,處於語言理解階段,不太好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異常。”焦敏說,“但是,在2歲時孩子有5個字左右的表述,詞彙量應該達到約50個,並能開始用2至3個單片語成短句。”
家長要把握好寶寶的語言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寶寶在某一特定時間內自身掌握、學習某種能力的最好時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可能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中,9個月~24個月是寶貝發音、模仿、理解詞語含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語言、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形成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
1歲寶寶語言發育要做好三個準備
1歲前的嬰兒為語言的產生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1)感知方面:嬰兒很早就表現出對人類語音的敏感和興趣,有許多研究指出,出生3天的嬰兒就能辨別不同的聲音。迪凱斯帕發現,嬰兒尤其偏愛母親的聲音,對語言模式具有很大的辨別性。他讓懷孕的婦女在孕期的最後六週裡每天大聲讀同一篇兒童故事,嬰兒出生後,給嬰兒聽母親在孕期時讀過的故事和母親在嬰兒出生後讀的故事的錄音,結果發現嬰兒明顯地表現出對在母體裡聽到的故事的偏愛。顯然,這時期的嬰兒對人類的語音已極其敏感,具有了一定的語音感知能力。
(2)發聲方面:嬰兒在第一年裡發聲的進步相當明顯。出生時,嬰兒只會簡單的哭;1個月時哭聲分化,同時出現了一些非哭的發聲;5個月時,隨著發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嬰兒能發出的音更多,其中某些發音接近於成人語言中的發音,而且在此之後嬰兒能重複發出這些音或音節,如ba-ba、ma-ma,這種發音常被稱為“呀呀語”;9個月時嬰兒呀呀語的出現率達到高峰,嬰兒不僅能重複不同音節的發音,還能發同一音節的不同音調。雖然嬰兒的呀呀語還不是語言,但嬰兒的大量發音進一步鍛鍊了發音器官,為嬰兒今後發出語音做好了準備。
(3)語言理解方面:嬰兒對語言理解的發展相對較晚,7、8個月的嬰兒開始表現對成人語言中的某些話的理解,並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但是嬰兒這時對成人語言的理解還不是針對詞的理解,而是對包含詞在內的整個情境的理解,如問嬰兒“爸爸呢”?嬰兒會把頭轉向父親所在的地方。如果以同樣的語調或在同樣情境下問嬰兒“帽帽呢”?嬰兒也會把頭轉向父親。到11個月時,嬰兒才能把詞從情境中分離出來,真正理解了成人話的含義,但是這時的嬰兒儘管能理解詞的意義,但還不能說出詞。
-
5 # 陽光語言矯正師
據統計,兒童言語障礙發病率已超過4%,隨著語言病理學科普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問題,對語言障礙帶給孩子的危害,也越來越重視,因為語言影響著孩子全面發展,從認知、教育、智商、情商、性格,到未來人際關係等,都會產生不可預估的結果。
很多時候,說話遲、咬字不清、口吃等現象在幼兒語言發育初期,非常多見,有的只表現出一種,有的伴生2種或多種,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最令父母焦急。對於判斷幼兒語言是否發育正常,現實中我們總是後知後覺,發現的比較晚,只有當孩子顯現出語言障礙時,才被發現。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提前進行提前預知呢?
怎樣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呢?
1、性別對比
我們在描述個別孩子語言能力時,總會說“與同齡同性別相比”這句話,為什麼?
研者發現,6-7歲前男孩語言發育落後於女孩的機率要高,到了7歲的時候,在語言方面的差別,雙方基本的差別就很少了,基本達到一個平均水平。以1—2歲為例,女孩要相對比男孩掌握的詞彙多一些,原因可能是因為男孩的語言中樞神經發育的慢些。女孩的雌激素和後葉催產素可以直接影響語言的使用。
這個現象對於判斷孩子語言能力尤為重要,很多父母往往忽視這個問題,過於擔心,盲目自信的認為自己寶寶在語言方面落後於其他孩子,就會帶孩子去檢查,尋找原因,給孩子造成了負面心理負擔。
2、年齡對比
從年齡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是當下最常見的辦法。因為從幼兒開始,語言發育是有規律可循的,即使語言能力發育有差別,也不會超出這個規律太多。研者發現,從2歲時語言啟蒙到6-7歲,80%的孩子都遵循這個規律。
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中,9個月~24個月是寶貝發音、模仿、理解詞語含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語言、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形成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所以,父母要把握好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最容易判斷孩子語言障礙的時期,發現的越早,越容易掌控,這也是語言矯正學習的最好時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容易養成不良語言習慣。
3、提前檢測預防
還有比“性別對比”“年齡對比”更早發現語言問題的辦法嗎?這個問題之所以放在最後,是因為很少有父母能夠提前關注這些,其實,一些語言問題,可以在孩子語言發育之前,就可以預防或檢測出來的。
為什麼呢?因為語言障礙的成因非常複雜,如出生時的發育遲緩、聽力受損、自閉症、智力障礙、腦損傷、唇顎裂、營養不良等等原因,還有很多未知原因尚未得到證實。所以婚前孕檢,幼兒出生後的健康體檢都是必不可少的。
提前預防有哪些?
一、檢查腦部發育:如果孩子的大腦發育受到損害,會給他們的語言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據研究統計,大腦受損害的兒童中語言缺陷的在70%左右,在語言上更多地表現為發音不準、吐詞不清。
二、檢查發音器官:請醫生看一下支氣管、氣管、喉、聲帶和口腔、鼻腔、咽腔。發音器官有缺陷(如舌短等)的孩子會發音不準,沒有長好牙齒也會發不出某些音。
三、檢查聽覺器官:要掌握語音,必須依靠聽覺。檢查聽力時,我們可以在孩子的背後或側面(不要讓寶寶看見)開啟音樂盒(或者其它會發出聲音的東西),看孩子有沒有轉過頭去看、去找。這樣在家中就可以方便而及早地對孩子的聽力狀況進行檢測了。
兒童發育遲緩往往都伴有語言發育遲緩,這裡需要做哪些檢查?
1、輔助檢查:腦電圖檢查、智力測試、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測定、影像等其他檢查。
2、臨床症狀:智力發育落後、身體格發育、運動發育、說話晚,易受驚嚇;多睡,無目的多動,經常出現異常肌張力和異常的姿勢和動作模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生後餵哺困難等
3、病史收集:瞭解有無家族遺傳或其他疾病,孩子的出生史、生長髮育情況、生活環境等。
總之,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道路上,未雨綢繆總是好過後知後覺,因為語言落後將嚴重影響孩子今後智力的發展。讓我們一起攜手,做好寶寶語言發育的每一個環節,不要讓寶寶有口難言,失去最光彩的童年。預防寶寶語言障礙,一定要越早越好。不要錯過寶寶學習語言的環境和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期。
-
6 # 鈺琪小寶兒
現在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但也有一些父母信奉一句老理“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是因為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等長大一點就可以開口說話了。孩子應該什麼時候說話?語遲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
寶寶為啥說話晚?
“貴人語遲”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8月24日,新華網一條資訊給出一種答案:研究者發現,八成2歲時語言能力稍差的孩子到7歲時在語言方面與同齡孩子已相差無幾,但另外兩成的語遲幼兒7歲時在語言方面依然遜色。
美國合眾國際社日前報道說,研究者透過對1766名幼兒的研究發現,男孩語遲的機率是女孩的3倍,然而到了7歲的時候,他們在語言方面的差別就消失了。這一發現對於那些擔心自己孩子語言發育狀況的父母可謂喜憂參半。“寶寶語遲的現象,在我們兒保科很常見。對語言發育有一定了解的家長會非常重視孩子語遲的現象,在和同齡孩子的相比較中發現自己寶寶在語言方面落後於其他孩子,就會帶孩子來檢查,尋找原因。”鄭州市兒童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焦敏說,“也有一些語遲的孩子,是我們在做常規的兒保工作時經詳細問診得知的。”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孩子有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軟顎或舌繫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可透過早期發現和醫療處理矯正;後天環境不良,例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出現;孩子口腔發育異常,造成構音障礙。“寶寶語遲有很多原因,還有一些是因為遺傳,父母中有人在幼時語言發育也比較遲緩。”焦敏說,“一些語言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會隨著年齡恢復正常,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生長髮育異常造成的。”
如何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
“和其他的能力相比,孩子的語言發育個體差異要更大一些。”焦敏說。例如,“四翻六坐八爬周走”,說的是孩子的行動能力,雖然也有個體差異,但波動一般在2個月內,而語言的差異會大很多,甚至持續到上學。
美國研究人員提醒說:“對那些在學校裡依然語遲的孩子,給予早期干預和增加語言刺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擔心,應該與醫生聯絡。”
怎樣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一般來說,孩子在8個月時會無意識地發出‘爸爸、媽媽’的語音,在1歲時會發22個字音,但是在1歲以前的主動語言比較少,處於語言理解階段,不太好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異常。”焦敏說,“但是,在2歲時孩子有5個字左右的表述,詞彙量應該達到約50個,並能開始用2至3個單片語成短句。”
家長要把握好寶寶的語言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寶寶在某一特定時間內自身掌握、學習某種能力的最好時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可能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中,9個月~24個月是寶貝發音、模仿、理解詞語含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語言、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形成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
1歲寶寶語言發育要做好三個準備
1歲前的嬰兒為語言的產生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1)感知方面:嬰兒很早就表現出對人類語音的敏感和興趣,有許多研究指出,出生3天的嬰兒就能辨別不同的聲音。迪凱斯帕發現,嬰兒尤其偏愛母親的聲音,對語言模式具有很大的辨別性。他讓懷孕的婦女在孕期的最後六週裡每天大聲讀同一篇兒童故事,嬰兒出生後,給嬰兒聽母親在孕期時讀過的故事和母親在嬰兒出生後讀的故事的錄音,結果發現嬰兒明顯地表現出對在母體裡聽到的故事的偏愛。顯然,這時期的嬰兒對人類的語音已極其敏感,具有了一定的語音感知能力。
(2)發聲方面:嬰兒在第一年裡發聲的進步相當明顯。出生時,嬰兒只會簡單的哭;1個月時哭聲分化,同時出現了一些非哭的發聲;5個月時,隨著發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嬰兒能發出的音更多,其中某些發音接近於成人語言中的發音,而且在此之後嬰兒能重複發出這些音或音節,如ba-ba、ma-ma,這種發音常被稱為“呀呀語”;9個月時嬰兒呀呀語的出現率達到高峰,嬰兒不僅能重複不同音節的發音,還能發同一音節的不同音調。雖然嬰兒的呀呀語還不是語言,但嬰兒的大量發音進一步鍛鍊了發音器官,為嬰兒今後發出語音做好了準備。
(3)語言理解方面:嬰兒對語言理解的發展相對較晚,7、8個月的嬰兒開始表現對成人語言中的某些話的理解,並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但是嬰兒這時對成人語言的理解還不是針對詞的理解,而是對包含詞在內的整個情境的理解,如問嬰兒“爸爸呢”?嬰兒會把頭轉向父親所在的地方。如果以同樣的語調或在同樣情境下問嬰兒“帽帽呢”?嬰兒也會把頭轉向父親。到11個月時,嬰兒才能把詞從情境中分離出來,真正理解了成人話的含義,但是這時的嬰兒儘管能理解詞的意義,但還不能說出詞。
-
7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兒童語言發育特徵
1、孩子在自己還不能說話的時期,就能理解大人說的話,在8個月到3歲之間,語言的理解能力比語言表達能力提前發育數個月,聲音語言的表達個體差異較大。
2、男孩一般比女孩表達稍晚,但理解能力沒有性別差異。
3、 有些兒童,雖然理解正常,可到2歲半還不見表達,3歲以後突然說話增多,6歲時,完全達到了正常發育水平,但是這種情況的前提是語言理解正常。
家長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判斷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是否正常呢?
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在出生時,他們就對聲音產生了一定的分辨能力。
1)0-6個月
聽到聲音會有反應;會看著說話者的臉;能轉向聲源。
在各種各樣的環境聲音當中,孩子能夠逐漸識別出父母或經常接觸的人和物的聲音,並能知道這種聲音是某個事物的符號,這種認識的建立,是語言理解的開始。
2)6-12個月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瞭解“不”的意思;指認常用物品。
2)12-18個月
遵從簡單指令;知道物品的名稱;指認五官。
1歲以後,會用手指物。用手指示的動作是孩子語言理解發育的最典型動作。
2)18-24個月
指認圖片(哪一個是蘋果);瞭解物品的用途;瞭解動作;瞭解“什麼”的問話;瞭解動詞+名詞,如扔球。
-
8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判斷還是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可從以下表現做參考:
寶寶正常情況下10個月開始叫爸爸媽媽,12個月的時候開始咿呀學語,模仿動物的聲音,一歲半開始進入語言爆發期,能說自己的小名,說3種以上的物名,能背誦押韻的兒歌。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6個月,除了哭,不會有意識地發出聲音;14個月還不會喊“爸爸”“媽媽”;2-3歲不愛開口說話、詞彙量少、語言理解力差;3歲以後說話還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回答問題反應遲鈍,無法連貫說話或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寶寶在適齡階段內還未開口講話,一定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不要過分迷信“貴人語遲”以免錯失孩子語言發育關鍵時期。
首先應先從孩子聽了檢查做起,判斷是否為聽力障礙的問題,如果聽力沒有問題,那寶寶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寶寶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究其原因在於,寶寶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由於腦力營養不足,缺乏身體及智力發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導致大腦及語言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元細胞發育不全,接受資訊能力受限,腦細胞膜流動能力減弱,資訊傳遞速度變慢,相應的孩子孩子就會出現語言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
目前主要的調整方案為營養干預配合專心康復訓練方案。
-
9 # 戀戀有情
怎樣判斷嬰兒語言發育是否正常?下面分別描述不同的嬰兒期寶寶語言的特點和具體表現,如果你的寶寶也有這樣的表現,就是正常的。即使稍有出入,也不用太擔心,平時要多和寶寶做語言溝通交流,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
嬰兒分辨和發出語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兩週的新生兒能夠區分人的語聲和其他聲音,兩個月的嬰兒對父母說話時情緒表現似乎有所反應,當爸爸媽媽用嚴厲的怒斥的語氣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會哭;用和藹親切的語聲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會笑,四肢還可以愉快地舞動,露出歡快的神情。
兩三個月的嬰兒處於簡單發生階段,嬰兒出生後的第1聲啼哭就是最早的發音,不但是生命的宣言,也是今後語言的基礎。新生兒的哭可以說是原始的語言表達,滿月後的哭就是和父母交流的手段了,但是這種交流方法上仍然是消極的。
兩個月以後嬰兒開始有了積極的表示,媽媽可以聽到嬰兒舒服高興時的反應,如啊、喔、奧等,嬰兒越高興發音越多。所以要給孩子創造舒適的環境,孩子情緒好就會不斷練習發音,這是語言學習的開始。語言的發育不是孤立的,聽、看、聞、摸、運動等能力,都是相互聯絡互為因果的,要綜合訓練孩子的各項能力。
如何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發出的聲音越來越豐富,與爸爸媽媽溝通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爸爸媽媽要不遺餘力理解寶寶的語言,把寶寶發出的所有聲音都當作語言,認真傾聽,努力理解。
光理解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和寶寶對話,就按照你所理解的來回應。當寶寶知道你在傾聽他說話的時候,他就會積極的表達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當寶寶聽到了你的迴應,就會表現出極大的喜悅,甚至是手足舞蹈。寶寶的語言不僅僅表現在發聲上,他的全身都在和你說話,與你進行著溝通。
每天給寶寶朗誦一首小詩,可以選擇朗朗上口的名詩名段,也可以自己編幾首順口溜。朗誦時要聲情並茂,繪聲繪色,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引起寶寶的性質。
重重讀最後一個字並拉長聲音,慢慢地,朗誦到最後一個字稍事停頓,把最後一個字留給寶Bora讀,以後等寶寶會說話,只要你朗誦詩的第1個字,寶寶就會接下全句。讓寶寶參與進來,寶寶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回覆列表
1,四個月的時候開始發聲
2,六到七個月的時候就會呀呀呀呀要說話啦
3,一歲的時候就能講疊字啦
4,正常情況下兩歲就能正常說話啦
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如果稍微說話晚一點不用太焦慮。
家長積極的語言刺激和給予孩子主動說話的環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