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行的拖鞋1

    首先,這則訊息沒有出處,哪位專家,是什麼領域的專家,是否具有權威性這些資訊都無從得知,單就提出的論點來看大機率就不能被稱之為專家,本人近30年的軍事愛好經驗大概也可以自稱半個軍事領域的專家,我就從一個非專業的角度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如何不專業。

    航母和潛艇雖然同屬於海軍武器,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武器,其目標定位就有本質不同,而且就算在同一維度內,不同型別航母,不同型別潛艇的定位都是不同的。例如,泰國、西班牙等國的小型航母、印度和中國的中型航母、以及美帝的大型航母,其定位和作戰目標都有本質不同,常規潛艇、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外形都差不多,但其定位和作戰目標也是完全不同。

    所以,航母和潛艇在都軍事體系中都有各自的定位和作戰目標,隨便舉幾個例子,航母可以提供艦隊防空、可以在高威脅地區進行武力威懾、可以進行多波次空中打擊等等等等,潛艇不可以。核潛艇可以進行戰略核打擊、隱蔽輸送特種部隊、隱蔽跟蹤海上目標、發動海上破襲戰等等等等,航母也不可以。

    而且,就攻防能力來看,全球除了中俄,不會有第三個國家有能力威脅到美帝的航母打擊群,就算你能看到都打不到,而潛艇也不是呆在水下就可以高枕無憂,在現代化的反潛體系下,任何單獨出擊的潛艇都是諮詢死路。

    綜上所述,和平時期不管是航母還是潛艇,數量夠用就好,戰時什麼的都只有多造才是硬道理,當然前提是銀子夠花的前提下。

  • 2 # desperado28

    先不管是哪個專家說的,總之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航母能夠攜帶大量的具有偵查、奪取制空權、對地打擊能力的各型戰機,而且航母自身的自持力很強,可以在全球有後勤保障的範圍內部署並且長期執行像巡邏、震懾和打擊的任務,同時航母基本上也是一個國家海軍秀肌肉的最佳排面,和平時期大型航母的存在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並且在戰時能夠迅速的加入戰場進行作戰。

    潛艇由於本身的特殊性,在和平時期也不宜過多曝光,只能作為一個潛在戰略威脅力量存在,但是戰爭時期大型核動力潛艇的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更高效的完成滲透和戰略打擊的任務,相對於造價高昂和需要艦隊支撐的航母戰鬥群來說更加靈活。

  • 3 # 風緣1314

    這就像病人得了什麼病開什麼藥一樣……

    和平時期造航母是為了威懾和一個國家的實力表現,再一個造這樣的龐然大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時間、人力、財力、技術、資源.都是缺一不可的。

    戰時造潛艇當然是為了能快速的投入戰鬥,而且他的實用性一點也不比航母低,它的隱藏能力生存能力都是很強的,如果再裝備了核武器也可以給予敵人致命一擊,也夠敵人喝一壺了

  • 4 # 仰望火星

    一個國家究竟要造航母還是要造潛艇主要是看戰略地理位置(如果造得起和國防戰略需要)。對於德國,俄羅斯這樣出海路線易被沿線島嶼、大陸封鎖的國家,多造潛艇比較有利。德國海軍進入大洋必須經過英國海空軍活動線,水面艦艇易受打擊,所以潛艇生產的多。

  • 5 # 東北熊二

    首先,不知道軍事專家的依據是什麼?但我們回顧下歷史,可能會從另外一個角度解答您的問題。

    先說說潛艇的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VII級潛艇(7型)。建造數量為700多艘。其中VIIA型是該級潛艇的 原型艇,於1933年至1934年進行設計,隨後在1935年至1937年建造了10艘。由於VIIA型能裝載燃料的空間十分有限,所以 後來進行了改動,這就是VIIB型。VIIB型潛艇燃油搭載量,從67噸提升至108噸,這樣的改動令其續航能力有所提升。另外 ,該型潛艇還提高了航速和魚雷搭載量。1936年至1940年,德軍共建造了24艘VIIB型潛艇。

    1940年,VII級潛艇中最著名的一個型號,也是VII級潛艇中生產數量最多的VIIC型開始進入德國海軍服役。該型號潛艇相 比於前兩個型號體積變大、噸位也更大。根據前兩個型號的使用經驗,對細節進行了修改。例如指揮塔部分,將前望塔寬 度增加了6釐米、長度增加了30釐米,操縱室的空間加大,可以安裝新型聲音探測裝置,另外後來還安裝了通氣管以延長潛 航時間。由於體積變大,所以VIIC型潛艇的航速稍微慢於VIIB型。該型潛艇從1940年開始建造,一直到建造到1945年戰爭 結束,共建造了568艘。

    再說說航母的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151艘,“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 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

    德國二戰大量建造潛艇一方面是由於海軍戰略的轉變,另外一方面由於德國資源儲備所導致的。而美國大量建造航母更多是由於廣闊的太平洋戰場與大西洋戰場,需要航母來奠定絕對的指揮權優勢!

  • 6 # 止戈軍是我

    首先,這個題目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所以各位答題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支援的,有反對的,這都很正常。

    下面,我就按這個前提來回答該問題:

    一、建造一艘航母要花多長時間?

    舉例說明:

    西班牙“阿斯圖裡斯基親王”號輕型航母花費11年時間。該型航母1977年6在西班牙埃爾費羅爾市的“巴薩”造船廠建造,到1988年該艦加入西班牙海軍,花了11年的時間。西班牙“阿斯圖裡斯基親王”號輕型航母美國在1988年之前,一共有15艘航母,常規動力的平均每艘從建造到交付海軍使用在4年左右;第二代“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一般得5年以上,長的得10年以上。1988年之前,美國15艘航母從建造到交付使用時間表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完成改裝花了7年時間。2012年該艦進入大連港,2005年開始改裝,2012年9月交付海軍使用,光改裝就用了7年時間。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按計劃交付海軍使用

    另外,航母造好了,也不能馬上上戰場,還有得有編隊為其護航。目前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編隊,一般由9艘護衛、支援和保障艦艇組成,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和綜合補給船等,建造這些大型艦艇又得花費數年的時間(可以同時開工,但需要有造船實力)。

    二、航母編隊形成戰鬥力要花多長時間?

    是不是編隊建立好了,就能形成戰鬥力呢?早著呢?得訓練!訓練!再訓練!以中國的“遼寧”號為例,2012年交付海軍,當時國防部發言人說,只是用來訓練、科研和培養人才的,在2018年左右,有軍事專家說,“遼寧”號已形成了初步戰鬥力。可見,這形成初步戰鬥力的時間可不短,也花了近6年時間。當然對美國這樣有長期使用航母訓練、作戰經驗的國家來講,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可以要短一些,但一般也得幾年的時間。因此,軍事專家說的也對,和平時期要建造航母。

    網傳“遼寧”號航母編隊

    三、建造一艘潛艇要花多長時間?

    如果一個國家從“0”起步搞潛艇,估計得花10年左右的時間;但如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2-3年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比如,美國建造“洛杉磯”級核潛艇的首艦隻花了2年多的時間,在建後續同型號的潛艇就更快了。另外,潛艇都是“孤獨的”,不喜“群居”,所以,基本上建造完了,就可以投入戰場使用,非常適應戰時的大量需求。

    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透過上面的分析知道,建造航母比建造潛艇要複雜,花費時間更多,形成戰鬥力更難。所以,軍事專家說,和平時期造航母,戰時造潛艇,是有道理的。

  • 7 # 銳度何老師

    這是赫魯曉夫同志的航母無用論,而且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就已經被證明:不靠譜。

    現在網上也總有人討論:怎樣擊沉美國航母。但聊到最後,都被一個問題卡住:你敢嗎?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以當時蘇聯的強盛,以赫魯曉夫的粗魯,最終也是沒敢對美國的航母艦隊開火。赫魯曉夫宣傳很久航母無用,宣傳導彈、核彈萬能。等到跟美國對峙的時候,才想起來上面說的問題:你敢嗎?赫魯曉夫的答案就是:不敢。

    人類是先發明的航母,後發明的核武器。所以美、英這樣老牌的海軍強國是先有的航母后有的核武器。但如果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是從零開始,每一個國家都是先追求核武器,等核武器成熟了,再追求航母。中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建國初期,在最窮的時候,勒緊褲腰帶也要把核彈搞出來。核彈搞出來,那就是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這是最急迫的任務。航母,就不著急了,可以按部就班的慢慢來。蘇聯、法國都是如此。

    正常的順序就是先有核武器,保證國家的安全,沒人敢動你,然後再造航母。國家的安全由核武器來維護,航母的安全也是靠核武器在背後支援。所以說有航母的國家,一定要先有核彈,這樣才能保證沒人敢動你的航母。

    有航母的國家基本上都有核彈,那麼問題就來了,即便它是靶子,你敢打它嗎?你把人家航母擊沉了,人家拿核彈炸你,你咋解釋?

    而且航母艦隊是非常強大而嚴密的作戰系統,沒有航母的普通艦隊根本打不過它。你把它蔑視到靶子的程度,也只有一個辦法:扔核彈。你只有拿核彈打航母戰鬥群,才能算相對容易的把它摧毀。然後又回到上面的問題:你敢嗎?

    這就是當年赫魯曉夫面對的難題,美華人派出了航母艦隊,背後有核武器支援。你想打美國艦隊,就得扔核彈,然後美國的核彈還掐在手裡......你有沒有勇氣先扔?最後只有一個結果:不敢。

    赫魯曉夫喊了多少年航母是移動的靶子,海上鐵棺材。到最後才發現,壓根就不敢動這個移動的靶子,海上的棺材。

    說航母是靶子以及研究咋打航母,基本上都屬於:娛樂。航母的背後是大洋深處默默無聞,搭載著洲際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是大山深處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是公路上來回跑的導彈發射車。是搭載核彈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惹不起。

    就俄羅斯這燒煤的航母,你也不敢惹它呀,對不對?

    只有具備一下子把對方的核武器全廢了的能力,才可以對航母下手。目前即便是美國,他也沒有這種能力。所以航母是靶子,也只是句空話。

    問題的前半句:和平時期造航母。沒毛病。

    造航母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週期,十年八年的很正常。然後還得試航、艦載機上艦、訓練......從建造到形成戰鬥力,怎麼也得15年。而這也只能在和平時期實現。不然的話,15年,三場世界大戰都完事了。

    但是後半句:戰時造潛艇。就與時代脫軌了。

    解放軍總說:首戰即決戰。這還是非常有前瞻性的。現在戰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打個兩三年,分勝負。再打仗,也就是小半天的功夫,輸贏就定了,剩下的就是垃圾時間,收拾殘局。不會再個你造新武器的時間。

    不光是航母,其他武器的建造週期也都很長。最普通的常規潛艇,你也得造3年,再算上試航,測試武器,訓練成員,最低5年。戰略核潛艇這個週期是12年,戰術核潛艇的週期是8年。

    打起來再造?來得及嗎?

    搭載洲際核彈的戰略核潛艇是航母的保護傘。它肯定得先於航母建造。航母編隊內也得有潛艇,用來保護水下安全。但是,常規潛艇是不能跟著航母去打仗的,因為常規潛艇的速度只有航母、驅逐艦的幾分之一,遠遠跟不上艦隊巡航。水面艦船的速度可以達到30節,常規潛艇最大速度是十幾節,正常巡航速度只有個位數,幾節。航母編隊的水下安全問題只能靠戰術核潛艇來解決。沒有戰術核潛艇,航母水下就是空白。

    總的來講,這些裝備都得是和平時期造。技術水平低的時候,最先造常規潛艇。有了點家底的時候全力造戰略核潛艇。戰術核潛艇最晚也得跟航母同時建造。

  • 8 # 嘯鷹評

    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在和平時期造航母就是因為,暫時緊急開工航空母艦,戰爭都打完了,航母都沒造完,所以說戰爭爆發後,造船廠的任務更多的是將已經開工的航母建造完畢,甚至於一部分完成度不高的航母都會被放棄繼續建造。

    而潛艇的噸位往往比較低,建造速度快,應急補充快

    所以說戰前造航母,戰時上潛艇,戰後扔垃圾

    詳細原因如下,大型艦建造週期場艦艇配備複雜,需要更長的建造時間,並且建造難度更大,趕工難度也就更高,所以說大型艦艇的建造時間往往是在戰爭沒打響的時候趕緊上,能造多少造多少。

    而且,在戰爭爆發前的戰爭準備期,所有國家都會盡可能快的速度建造軍艦。直至兩國之中的一國財政壓力過大,無法繼續承受軍備競賽,所以選擇鋌而走險發動戰爭。

    這也是為什麼,戰爭爆發前兩國會進行軍備競賽的原因。

    嗯,輕型艦艇護衛艦驅逐艦輕型護衛艦,或者說偽裝巡洋艦之類的艦艇,噸位小,而且沒有造船廠也能造,並且對於船臺的要求不是那麼高,所以說,能夠同時建造的批次更大。這不像航母電力電子型別的大型軍艦,大型軍艦他們更大,所以說要求更高,能夠建造大型艦艇的船塢也就更少,能夠同時開工的數量少。

    這也是為什麼無論哪個國家在戰爭爆發後,基本上都不會開工新型航母的原因。反正都做不完還不如放棄治療的。

    實際上,很多國家還會因為,戰艦受創嚴重而放棄治療,直接宣告報廢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戰爭都開打了,就算能修完,修上三五年的還有意義嗎?

  • 9 # 晨曦談兵

    這年頭,專家有時候為了節目需要,或者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忽悠也是比較多的。其實,以現代戰爭的快節奏,戰時無論是造航母,還是造潛艇,並沒有多少區別,因為基本都來不及。

    由於中國現在已經建造了多艘航母,所以大家可能對航母的建造週期還是有些印象的。從世界範圍看,航母從開工到服役,大概需要6-7年的時間。是不是感覺時間比較長,所以認為戰時造航母來不及?那麼潛艇也不是“省油的燈”。

    以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為例,其批次生產後,從開工到服役的週期,也是——6年左右。即使是常規潛艇,即使是拿日本“蒼龍”級潛艇為例,其從開工到服役的週期,也達到了4年左右。不要覺得日本每年服役一艘潛艇,就認為潛艇一年就能造出來。

    我們回憶下這幾十年發生的戰爭,無論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真正的正面作戰,就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樣短的時間內,別說建造了,就是建造好了,連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都不夠用。

    當然也有人可能會說,因為這是大國對小國的“壓倒性”的戰爭,如果是兩個大國作戰,情況就不同了。這恐怕也很難。如果是區域性摩擦,可能很快就結束了;如果是長期作戰,以現代武器的射程、打擊範圍,恐怕很難去區分前後方,特別是在位於相對前沿的造船廠。無論是在造航母,還是在造潛艇,打擊效果都是一樣的。

    如果假設來得及建造,並且對方不會破壞呢?——如果有這種可能,那麼為什麼不造航母,或者,為什麼不兩者都造?恐怕有人會說,航母容易被炸,潛艇容易儲存自己——這就是防禦類弱勢心理了。首先,題目應該是,“如果我們海軍實力比別人差很多,是造航母還是造潛艇”。畢竟,當初2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可是大造航母的。

    其次,弱勢海軍的潛艇,在沒有水面艦艇的配合時,面對對方的立體攻防體系,其實也發揮不了多少作用。比如1982年的馬島戰爭,阿根廷也曾派出了潛艇部隊參戰,結果直接就被擊毀了,然後就沒有下文了。如果發揮不了多少作用,那麼即使能造,造與造又有多少區別呢?

    而這種爭論對我們的意義則在於,如果你準備應對一場即將到來的規模性戰爭,或者準備發起一場規模性的戰爭,武器的建造、人員的培訓,請儘量在戰爭之前完成;一旦戰起,基本就沒有多少機會了。

  • 10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免得有的朋友看不到這個標題下面的附屬文字,引發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想法。我先把標題截下來,大家看清楚了再分析。

    “和平時期造航母是起到威懾作用,戰爭時期造潛艇最划算,如果爆發戰爭航母就是靶子,白白浪費錢;而潛艇則神出鬼沒不易被察覺,最適合突襲”

    我不覺得這會是一位軍事專家說出來的話,因為漏洞太多了。

    戰爭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既有全面開打的世界大戰,也有僅僅幾天即結束戰鬥的“快速戰爭”;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國防需求、有不同的國力反映,甚至有不同的歷史階段,它們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關於“和平時期造航母還是潛艇”這句話,如果不加上背景因素的話,完全就是個偽命題。

    譬如將這個話題放到二戰,同時期美國在拼命造航母,德國在拼命造潛艇。你該說羅斯福偉大還是希特勒英明呢?

    實際上,二戰中的美華人什麼都造,從航母到戰列艦到潛艇到各種船舶。只要戰爭需要的,他們就瘋狂開動機器建造,並沒有什麼先後高低之分,他們真正最優先順序的東西是“曼哈頓工程”。美華人不缺鋼鐵,不缺石油,更不缺工廠,自己造多了還能支援盟友,只要戰爭一天還在打下去,能造的能發展的一切都要超過對手。

    而日本人和德華人是怎麼個情況呢?無論希特勒還是山本五十六,他們都曾設想戰爭會短時間內結束,因為他們都明白,自身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支撐曠日的大戰,也承擔不起拼光血本的洗牌戰爭。所以,戰爭被拖入鏖戰階段以後,這些國家迅速的萎縮,打到最後,士兵沒飯吃,戰車飛機燒混合油,各個單位互相爭奪造東西的鋼材,完全與美國就是兩碼事。

    這就構成了彼此不同的戰爭思路,美華人期望用資源和工業、技術優勢砸死對方,而日本、德國在越打越窮的時候期望能透過非對稱的打法“出奇制勝”。這自然就構成了後者截然不同的表現。

    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德國與日本單獨撈出來說。日本人再難熬,也一直在不停的建造航母、戰列艦以及各型軍艦和潛艇。而德華人在後期不光停止了水面艦艇的出動,還拆卸了不少艦船,將大炮拉上岸當岸防炮,將船殼回爐做成潛艇。這兩個資源並不富裕的國家展現的亦是截然不同。

    這中間戰爭環境對政治決策的影響非常大。日本人與美華人打的是全面的大海戰,需要在整個太平洋和亞太地區進行對攻,要是純靠潛艇早歇菜了。

    而德華人的海軍戰前就發育不良,他們的對手卻是當時號稱“世界第一”的英國海軍。你讓僅有一艘戰列艦的德國與英國怎麼打?德華人的選擇是打起了“全境封鎖”,透過潛艇和小規模軍艦編隊進行“破交”,掐斷英國本島的補給,迫使英華人的戰爭能力無限下降,最終崩潰或投降。

    你看,所謂“和平時期造航母、戰爭時期造潛艇”放在德國這裡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是說不通的,我們不能離開客觀現象單純的談問題。

    況且德華人敗了,面對英國艦隊的圍追堵截和護航,潛艇“噸位戰”興盛了也就一年多即告失敗。進出英倫三島的“自由輪”超過了德軍能打沉的噸位,德軍損失的潛艇數目也讓自己觸目驚心。

    說到底,戰爭是個資源問題,無論打掉的還是造出來的,怎麼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計算,這是戰爭最重要的天平。

    至於說“航母是靶子”,“潛艇神出鬼沒不易被察覺,最適合突襲”,我非常不認同這句話。潛艇並不是一件能與海軍水面武裝匹敵的裝備,航母也不是什麼“靶子”,現在不是,過去也不是。

    我們需要普及的概念是:航母是進攻武器,潛艇才是防禦武器。這也是為什麼光有潛艇,哪怕有核潛艇你也無法成為“藍水海軍”的原因。

    也許二戰時第三帝國的遠洋潛艇還能跑到紐約港興風作浪,但說到底,潛艇並不存在真正的進攻能力。它們無法對上成規模的水面艦艇編隊,只能進行戰略偷襲,在關鍵航線進行戰略阻斷。或者扛上核彈頭,靜靜的蹲在大洋之中戰略值班,作為核威懾以及彈道導彈盲區的補充物存在。

    攻擊型潛艇的對艦功能這些年其實是一直呈下降趨勢的,聲吶技術的瓶頸是最大的因素,潛艇的實際作戰方式幾十年來也沒有本質的區別。懾於手段的稀缺、技術應用的障礙,以及反潛技術的飛速進步,現代潛艇通常只能作為對艦作戰體系中的一環,它不能作為完全的主戰兵器看待,像美軍目前就在謀求減少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

    航母則是不折不扣的攻擊性武器,它具備超強的機動能力,能在晝夜間遠遁千里執行任務;攜帶的艦載機代表了極遠距離的範圍型打擊圈,可以從任何關鍵地點冒出來,對戰場實施有力的干預。

    有人總覺得航母靶子大,實際上真是高看現在的科技了。世界上能跟蹤航母的國家攏共起來就沒幾個,而且和平時期與戰爭時期的“跟蹤”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兒,會直接進入“資訊戰”、“電子戰”、“空天戰”的層次。這時候除非讓彈道導彈核潛艇動手,否則常規戰爭下,僅憑核子攻擊潛艇是扼制不住航母戰鬥群的。

    談完了功能我們再談現實,很顯然,如果放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下,除非戰爭打個10年8年,否則談造航母還是造潛艇都不現實。你既沒功夫造,造了也沒那麼容易成軍使用。

    但說是一回事兒,怎麼做是另一回事兒,戰爭會促進裝備的製造是顯而易見的,直接結果就是刺激一個國家拼命的發展軍備。繼而它會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自己的敵人,依照不同的戰略需求,去具體的制定“造航母還是造潛艇”的計劃。至於它是像二戰美國那樣全方位的下餃子,還是像德國那樣有選擇的為海戰戰略服務,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 11 # 天健35

    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吧!我猜可能是航空母艦製造的太困難,製造時間也長,形成作戰能力時間也長,潛水艇製造相對簡單,也好隱蔽,航母就不能隱蔽。特別是二戰時的德國就在戰時製造了大量潛水艇,開展的群狼戰術也給盟軍造成大量損失!而航母製造,試航才能投入作戰,好不容易造成了,在試航時就可能成為靶子,日本最後的也是最大的航母就是在試航時被美國潛艇擊沉的!因此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絕對的!

  • 12 # 航母甲板降落成功

    不知道是哪位專家的言論?戰時指的是什麼級別的戰爭?打多長時間?一級核潛艇,從立項到方案論證,到整艇設計和各個系統研發設計,到整艇開工建造和各個系統實驗製造,到首艇下水棲裝,到海試,到服役……,整個過程超過10年。首艇順利還好,如果象福特級航母那樣還有N多問題需要整改,遲遲未能服役。難道專家講的是戰時按圖紙生產老式潛艇?就中國現有船廠狀況,能建造航母的船廠要大大多於能建造潛艇的船廠。按專家的說法,中國要讓更多的船廠掌握建造潛艇的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op說唱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