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南董小凱
-
2 # 三農輝歌
黃芪為豆科植物,主產於內蒙古、黑龍江、山西、寧夏等地。屬於補氣藥。性味甘、微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為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託毒排膿、斂瘡生肌,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半身不遂等。人工栽培黃芪如要獲得高產,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選地
黃芪種植要選擇排水性好且深厚的土壤最好,在播種前我們要對土地進行整改,首先要對土地進行施肥,增加肥沃度,一般都是施濃肥和磷肥,保證輪作後的土地的營養度和肥沃度。
二、種子處理
黃芪的種子要經過處理才能播種,首先我們要將種子放在五十度的溫水中攪動,浸泡24小時即可,然後再蓋上一塊溼抹布,等到裂嘴出芽後播種。
三、播種
播種分為春播和秋播,播種首先要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中,然後覆土後將種子蓋嚴實,最後往溝裡面灌水,讓土壤保持溼潤,十五天後即可出苗,但是這種情況發病很多。
四、栽培
保持每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經常給地裡除草,不要讓雜草跟黃芪搶營養,期間還要進行追肥,肥料可以選擇磷肥和硫酸銨,將其混合後用水稀釋然後澆灌。
五、病蟲害防治
黃芪的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可以使用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另外就是紫紋羽病,這種病會危害到根部,造成黃芪爛根的現象,一旦發現要使用石灰粉進行消毒,發現其他蟲害可以噴灑對應的殺蟲藥劑。
-
3 # 末農
黃芪在醫學研究表明:具有耐寒、耐旱、怕熱、怕澇的生長習性,以根入藥,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排毒、生肌之功。氣虛者平時放幾片泡泡水喝,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我家燉雞湯時也會放幾片黃芪,有提氣補氣的作用。
1、黃芪是中國傳統中藥材及出口創匯的重要品種,同時又是保健品,用途廣泛,市場需求量較大,野生的已經無法滿足現在需求。
2、80年代後期就開始了人工種植,大大的縮短了黃芪生長週期,它的效益比培育其他農作物高。近2 年在木壘縣開展了黃芪人工移栽栽培試驗示範,產量達到9 000 千克/公頃以上。
3、黃芪高產種植方法及管理技術有哪些:
一、播種方式有2種:直播與育苗移栽。高產宜採用育苗移栽,移栽種植密度均勻,移栽後植株生長健壯,採摘起挖也比較省人工,便於田間管理,根莖生長整齊,方便日後收穫,商品性好產量高。
二、黃芪高產栽培育苗移栽,選擇苗高30 釐米以上、根粗0.5 釐米左右、側根少、無損傷、無黴變的幼苗移栽,移植時要認真檢查,質量好的幼苗產量肯定不一樣。
三、在黃芪初花期、結莢期葉面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或用“微蜜”有機水溶肥,兌水均勻噴施,追肥:5月上旬追硫酸銨、6月上旬追尿素、7月上旬追過磷酸鈣。
四,除草可以用黃芪專用除草劑20 毫升(含助劑)或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40 毫升,與25%滅草松水劑240 毫升混合,對水30 千克莖葉噴霧,可有效防除1 年生禾本科、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
-
4 # 鬱州居士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種植黃芪提高產量不是問題:
黃芪是一種豆科植物,黃芪在藥材界中還是佔據了很大的地位的,尤其是在中藥界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黃芪具有利水消腫和補氣固表的作用,能和許多的藥材一起搭配使用,如今黃芪的種植已經被廣泛實施,但是有些產量不是很理想,那麼下面帥帥就給大家講講黃芪如何種植才能高產吧!
黃芪
一、選地整地
想要高產,首先就要選好土地,黃芪種植要選擇排水性好且深厚的土壤最好,在播種前我們要對土地進行整改,首先要對土地進行施肥,增加肥沃度,一般都是施濃肥和磷肥,保證輪作後的土地的營養度和肥沃度。
二、種子處理
黃芪的種子要經過處理才能播種,首先我們要將種子放在五十度的溫水中攪動,浸泡24小時即可,然後再蓋上一塊溼抹布,等到裂嘴出芽後播種。
黃芪
三、播種
播種分為幾個季節,分為春波和秋播,播種首先要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中,然後覆土後將種子蓋嚴實,最後往溝裡面灌水,讓土壤保持溼潤,十五天後即可出苗,但是這種情況發病很多。
四、栽培管理
保持每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經常給地裡除草,不要讓雜草跟黃芪搶營養,除草兩到三次即可,期間還要進行追肥,肥料可以選擇磷肥和硫酸銨,將其混合後用水稀釋然後澆灌。
黃芪
五、病蟲害防治
黃芪的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可以使用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另外就是紫紋羽病,這種病會危害到根部,造成黃芪爛根的現象,一旦發現要使用石灰粉進行消毒,發現其他蟲害可以噴灑對應的殺蟲藥劑。
黃芪
以上就是黃芪高產種植技術了。
下面說說要用價值
很多的人對於黃芪不太瞭解。在很多中藥裡面,都能見到黃芪的身影。黃芪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屬於豆科植物,具有很多藥用價值。那麼,黃芪功效有哪些?黃芪的副作用是什麼呢?黃芪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黃芪功效有哪些
1、黃芪具有提高肺部免疫能力的功能,針對由於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虛汗、髒脾功能、代謝功能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黃芪具有很好的補氣作用,如身上沒力氣,說話沒力氣,臉色蒼白等症狀,都可以用黃芪來調理,從而達到治療脾肺氣虛的目的。
3、黃芪還能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降低血壓、保護心臟、抵抗自由基損傷,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4、黃芪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從而達到美容生肌的功效。
5、黃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6、黃芪具有雙向調節血糖的功能,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具有較好的調理功效。
7、黃芪具有保護肝臟、消除蛋白尿的作用,預防肝糖原減少。
8、由於體虛氣虛引起的睡眠不好、夜夢盜汗等症狀,黃芪亦有良好的效果,因為黃芪性質微溫,養氣補血。
黃芪的副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食用中藥的時候,中藥的副作用更要比西藥小得多,但是如果中藥使用不當的話,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黃芪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方法以及配伍禁忌,否則黃芪的副作用會加重病情。
1、首先,食用黃芪之後容易上火,出現諸如面色潮紅、口感舌燥的症狀。
2、有腎病的人不能用黃芪,因為腎病屬於陰虛溼熱,身體內有熱毒的人使用黃芪之後會出現毒副作用。
3、如有口咽乾燥、腰痠腰痛、手心腳心發熱、失眠多夢盜汗等陰虛表現,不能使用黃芪。因為黃芪性質微溫,陰虛患者使用之後會助熱,容易傷陰動血。
4、如果身上有瘡,也不能使用黃芪,因為有瘡則意味著身上有熱毒,性質微溫的黃芪容易滯邪,加重病情。
5、如果必須要使用黃芪,則需要與其他中藥配伍,陰虛患者需要搭配麥冬、熟地、玉竹、生地、天冬、玄參等,這些中藥有養陰的作用;溼熱患者需要搭配茵陳、黃連、黃芩等,這些中藥有清利溼熱的作用;身上有熱毒的患者則要搭配敗醬草、黃連、大黃、梔子等,這些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6、此外,使用黃芪的時候一定不能用量太大,在發熱、陰氣不足、身體疼痛的時候要謹慎使用。
黃芪的食用方法
1、黃芪泡水,方法同沏茶一般。取兩三片黃芪(5g到10g為宜),用沸騰的開水沖泡,等待晾涼一點的時候就可以飲用了,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可以長期飲用,但是如果遇到身體不適,尤其是上火、溼熱的時候則不能飲用,以免會上火更加嚴重。
2、黃芪燉雞
1)取三黃雞一隻,適量料酒、香蔥、鹽、當歸、黃芪、枸杞、雞精。
2)將三黃雞洗乾淨,切成小塊;香蔥打成小結的樣子。
3)把雞塊放在涼水中,加入適量的料酒,大火煮沸焯水。
4)取另外一個鍋,加入適量的涼水之後,用中火或者小火加熱。
5)雞塊煮沸之後,在冒水花的地方將雞塊家出來。
6)將雞塊放入步驟4)中的鍋中。
7)放入當歸、黃芪、薑片、蔥結等,小夥慢燉一個小時。
8)放入枸杞,繼續慢燉5分鐘左右。
9)最後放入鹽和雞精調味。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一劑中醫古方,具有通絡活血、補氣溫經的作用。臨床上有治療關節痠痛、末梢神經炎、面板炎和中風後遺症的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取9g黃芪、4個大棗、18g生薑、9g桂枝、9g芍藥。
2、在煎藥之前需要將藥材浸泡半小時。
3、浸泡過之後再煎,需要1個小時左右。
4、水量則以高出藥材表面為準。
5、不同的病症需要搭配不同的中藥,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1)此方如果治療頸椎病,可新增薑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
2)此方如果治療肩周炎,可以新增薑黃、秦艽、羌活、靈仙、防風。
3)此方如要治療坐骨神經痛,可新增丹參、炙甘草、川牛夕、當歸、蜂蜜、草烏。
4)此方如要治療腦血栓,可新增地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
5)此方如要治療心絞痛,可新增三七粉、瓜殼、紅花、薤白。
結語:黃芪具有提高肺部免疫能力的功能,針對由於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虛汗、髒脾功能、代謝功能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一劑中醫古方,具有通絡活血、補氣溫經的作用。臨床上有治療關節痠痛、末梢神經炎、面板炎和中風後遺症的作用。
-
5 # 種植世界
黃芪是一種分佈很廣的多年生中藥材,別名很多,並且多數都帶地域特色,比如甘肅芪、山西芪、河北芪、內蒙古芪等,這說明黃芪的生命力強,在很多地方都能生長髮育,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一個朋友是搞黃芪種植的,據他說黃芪原野生於向陽的坡地、林中、山坡,人們發現黃芪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之後開始大量種植,全國各地都有。我問,黃芪種植如何才能獲得高產?
朋友說,黃芪很好種的,只要注意幾點就可以了,一是處理種子,二是選好土壤,三是水肥把控,四是做好管理,五是預防病蟲,六是採貯之道,每步都有講究,都很講究,不過只要把握要點,是準能達到高產的。我說,你講得太籠統了,能詳細點兒嗎?他說,當然啦,不過你得請我喝茶!於是,在一個清閒的週末下午,外界喧囂悶熱,我們走進了一個城郊的茶樓,非常清涼安靜。幾盞茶的功夫,朋友將黃芪種植的幾個要點娓娓道來,總結得非常的精彩、精煉、經典,我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高產黃芪如何處理種子?
黃芪種植第一步,一定要選擇好種子和處理好種子。種子好壞,決定未來能否豐產豐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我不用細說,只需選擇籽粒飽滿、皮色光澤、無雜質的種子即可。我重點說一下種子的處理問題。種植過黃芪或見過黃芪種子的人都知道,黃芪種子的皮厚實,不處理發芽率不高,那麼該如何處理呢?有兩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搓揉法與浸種法。
1、種子搓揉法:播種前,在種子中摻入種子體積2倍的河沙,然後對河沙種子的混合物進行搓揉或攪拌,直至種皮被擦傷,但是注意力度,別傷了種肉,這個辦法能加速種子的發芽。
2、種子浸種法:就是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泡與催芽處理,將種子浸泡於50℃的溫水中,並不停攪拌,連續浸泡24個小時後撈出,攤放在溼布上,然後再罩上溼布,保持種子的溼潤。注意鋪墊和罩種的溼布,儘量選擇高溫消毒處理過的,避免病菌傳播。待種子裂嘴吐芽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二、高產黃芪如何選好土壤?
黃芪雖然好種,但對土壤,仍然是有基本要求的。如果土壤選擇不對,不利於黃芪的生長髮育,就達不到高產的目標。那麼,黃芪種植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土壤較好呢?
1、壤質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由於黃芪怕水澇,所以選擇地塊時要避免黏重板結、透水性不強的土壤,當然為了高產也儘量避開土層貧瘠的土壤,一定要選擇土壤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才行。
2、前個季節沒種植過黃芪的土壤:黃芪也跟很多作物一樣,是怕重茬連作的。黃芪連作容易引發多種病害的發生,所以要選三年內沒有種植過黃芪的地塊進行種植。
3、能避日曬的陰涼土壤:野生黃芪大都生於向陽的林中、坡地、山坡,這就說明黃芪的本性是喜陽的,但對光照要求少。因此,種植黃芪時應選擇能遮陽避日的地方比較好,但偶爾也要能見到Sunny。
三、高產黃芪如何把控水肥?
黃芪因為怕水澇,所以種植過程中對水分的把控非常嚴格。總體來講,水分要把控好,需要注意五個要點。
1、出苗前:黃芪播種後,在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溼潤,利於幼苗出土。
2、出苗後:當黃芪幼苗出土後,要減少澆水,能促進根系下扎,利於促苗壯苗。
3、生長期:黃芪整個生長期需水量不大,適當即可。特別是黃金生長期的6~8月,是高溫多雨的季節,需要時常注意排水,別讓黃芪根系浸泡水中,防止爛根現象。
4、開花時:黃芪開花時,需要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利於開花結果。但是結果後,就不要澆水了或適量少澆,一定不要過量。
5、越冬期:秋後天氣漸涼,地面上部莖葉開始枯萎後,需要進行培土,土壤溼潤的話就不用澆水,乾燥的話可適當澆水,培土後幫助黃芪正常越冬。
黃芪的肥,當然也是多多益善。黃芪是既收穫果實,也收穫根系的作物,是喜肥的。不過,黃芪施肥也是有學問的。所有肥中最重要的是底肥,然後是追肥。那麼,黃芪的底肥與追肥如何施呢?
1、底肥:種植黃芪重在施底肥,底肥一定要施足施夠。播種時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500~40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撒施於地,進行深耕30~35釐米,攪勻耕平。注意施肥均勻,畦壟栽種。
2、追肥:種植黃芪過程中,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5月上中旬時苗高10~20釐米,每畝追肥1500公斤稀糞肥或5公斤尿素;第二次,6月中下旬時苗高30~40釐米,每畝追肥2000公斤農家肥堆肥或25公斤尿素;第三次,7月中下旬時苗高60~80釐米,每畝追肥過磷酸鈣30公斤或尿素35公斤。肥力充足,促進生長。
四、高產黃芪如何做好管理?黃芪種植,除了水肥之外,其它管理相對簡單,主要就是苗期管理與中耕除草等工作。
1、苗期管理:黃芪播種後,7天后出苗。當苗高5~8釐米時進行第一次間苗。由於出苗不一定很整齊,所以需要進行2~3次間苗處理,拔除虛弱苗、病態苗,只留強壯苗。間苗後的苗距8~12釐米即可。有缺苗的,將其它健苗帶土移植過來補上,保持等距,便於後期管理。
2、中耕除草:除草是一項黃芪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兩年生長期需要進行多次除草。一般第一年進行3次,第二年進行3次,兩年需要6次左右的除草工作。第一次,出苗後苗高5釐米左右時,間苗與除草同步進行;第二次,苗高5~8釐米時,間苗與除草同步進行;第三次,間苗結束,已經定苗後,進行一次中耕鬆土、除去雜草的工作;第四、五、六次除草工作是次年了,一般5月、6月、9月各進行一次,根據黃芪長勢和雜草情況而確定時間,總之就是及時除草,讓地塊中沒有雜草。同時,除草與中耕培土同步進行,減少田間中耕除草次數,避免傷害植株與造成土壤踩踏變板結。
五、高產黃芪如何預防病蟲?
黃芪是中藥材,病蟲害相對較少,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枯萎病、食心蟲、象鼻蟲等。下面我將幾種病蟲害的防治要點告訴大家,以免大家到時候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處理。
1、白粉病:黃芪白粉病危害莖葉,造成葉片早黃脫落,並且發展快速,發現後及時防治,可用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進行防治。
2、枯萎病:黃芪枯萎病主要危害根系,發病後根鬚變成褐色,併發生腐爛,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
3、食心蟲:食心蟲主要危害種子,鑽進莢裡偷食種粒,嚴重時使種粒失去發芽能力。食心蟲幼蟲時,可用燈光誘殺的方式進行處理。
4、象鼻蟲:象鼻蟲主要危害黃芪幼苗,將葉、莖吃盡,造成缺苗。地塊中發現象鼻蟲時需要及時防治,可用敵百蟲1000倍液進行噴施,殺滅成蟲、幼苗。
六、高產黃芪如何做好採貯?
黃芪種植一般是兩年一季,也有三年一季的,但為了經濟效益,多為兩年種植。黃芪的採收與貯存很重要,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出種植黃芪的經濟價值。黃芪採收與貯存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種子與根莖。
1、黃芪種子的採收與貯存:黃芪種植2年開始結籽,果實變成褐色後開始採收。將莢果摘下,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選擇色澤光亮、顆粒飽滿的種子,放置於通風陰涼處,留種待用。
2、黃芪根莖的採收與貯存:根莖的採收,需要等莖葉枯萎後進行,砍掉莖杆,將根挖出,除去泥土後曬乾,捆成小捆後存放。根莖貯存中需要預防兩個問題:蟲蛀與發黴。因此,一定要存放在乾燥通風,並控制水分30%以下、溫度30℃以下、空氣溼度為60~70%為宜。
講到這裡,朋友起身準備告辭說:好了,茶很好喝,我的內容講完了,飯不吃了,我得準備回家了。我趕緊攔住說:請稍等,這,問題還有一個尾巴沒有解決呢!朋友停住腳步問:什麼尾巴?這個問題還問到“黃芪有哪些藥用價值?”我急忙補充道。朋友手一擺:這麼個問題啊?術業有專攻,還是問醫生吧,我只知道黃芪能入藥,味甘性平,具有生陽補氣、生津潤肺、調和脾胃、袪痰止咳之效,具體細節,只有問醫了,我不行醫,幫不了忙。細細想來,朋友說得也對。我本三農創作者,也無行醫資格,不便說藥效以及藥用價值,所以感興趣的朋友,還得向醫生請教才好!
-
6 # 雲妹兒
黃芪具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臨床上可用它來主治許多病症。1、治脾胃虛弱,症見食少倦怠,氣虛血脫,崩漏,帶下,便函溏,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2、治表虛自汗、盜汗。3、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4、適用於氣虛失運、水溼停聚引起援助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黃芪的作用很多,臨床用途也比較廣泛,腫瘤患者使用黃芪主要是利用了它的補氣脾生血、固表止汗與利水之功。放化療期間的患者,通常都伴有脾胃虛弱、納食不佳、疲乏倦參、血象下降,大量使用藥芪能有力扭轉這類症狀。對於癌性發熱出汗或體虛自汗患者,藥方中也多加入黃芪,能固表止汗。胸水、腹水與心包各液病人,用黃芪能利尿退腫。
使用黃芪時,需注意黃芪有生黃芪、灸黃芪之分。灸黃芪區用於補中益氣昇陽,而利水、因表、託毒生肌多生用。因本口若懸河藥性偏溫,補氣昇陽,易於助火,所以有陰虛陽亢、熱毒亢盛、食積內停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陽熱亢盛。黃芪用量可大至30-60g,但需注意不要太過量,否則會致胸悶。
回覆列表
黃芪,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釐米;葉柄長0.5-1釐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長3-4毫米,連同花序軸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鍾狀,長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時萼筒近於無毛,僅萼齒有毛,萼齒短,三角形至鑽形,長僅為萼筒的1/4-1/5;花冠黃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形,長12-20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長圓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較瓣片長約1.5倍,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瓣柄較瓣片稍長;子房有柄,被細柔毛。
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長20-30毫米,寬8-12毫米,頂端具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正在載入鮮黃芪
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沙壤土種植。強鹽鹼地不宜種植。根垂直生長可達1米以上,俗稱“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長緩慢帶畸形;土層薄,根多橫生,分支多,呈“雞爪形”,質量差。忌連作,不宜與馬鈴薯、胡麻輪作。種子硬實率可達30%-60%,直播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年才開花結實並能產籽。
入藥部位
為豆科黃芪屬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 及內蒙古黃芪A. mongholicus Bunge的根。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播種後4~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採挖,除去莖苗及鬚根,曬乾。
性味歸經
【性味】 甘,溫。
【歸經】 歸肺、脾經。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強其補中益氣作用。
禁/宜人群
黃芪注射液有導致皮疹、過敏性休克的報道;有12例妊娠7個月以上的孕婦,因連續服用黃芪15天,總量300g以上,結果過期妊娠8例,產程延長6例,胎盤遲剝3例,會陰側切4例,產鉗助產1例,胎兒過大行剖腹產1例,胎兒體重3500g~4600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蜜黃芪:將黃芪片加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炒至黃色並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的蜂蜜25斤)。
地理分佈
產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生於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中國各地多有栽培,為常用中藥材之一。原蘇聯亦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