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角風發作
-
2 # 雍親王府
刑部發生了“以錢買命”的荒唐冤案,太子胤礽無論如何都要承擔最為主要的責任。
在《雍正王朝》的劇情中,追比戶部欠款的帷幕剛剛落下,一樁舉朝震驚的荒唐案再一次衝擊著胤礽那本已久搖搖欲墜的太子之位。
儘管案件的主犯,包括任伯安、任季安、劉八女等人,均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或者死黨,但是畢竟冤案的產生暴露出的是整個朝廷司法刑名系統的重大紕漏,以及刑部堂官以及地方各級司法官僚的貪腐現狀,作為主管刑部的阿哥,太子胤礽必然是難辭其咎的。特別是這次是“人命關天”的要案,這不僅讓朝廷的威嚴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更是直接動搖了統治的根基,可謂是影響深遠。
而事實上也確實證明,縱使胤礽沒有直接參與其中,但是他依舊是不折不扣的“始作俑者”。
如果不是他的貪婪與奢靡,就不會拿著比其他皇子多得多的俸祿銀子,還能在戶部落下了近五十萬兩的虧空,成為了戶部欠款的最大“債主”。
如果不是他對手的縱容,那麼刑部的一眾部級堂官,包括司馬尚、黃體仁、肖國興等人也就不敢打著他的旗號,敢行如此天理國法所不容的行為,而他們的目的也是為胤礽網路財富。
如果不是胤礽的瀆職與不管不顧,任由屬下胡作非為,進而沒有盡到“代天勾決”的職責,那麼如此重大的冤案也就不會直到最後將要處決人犯的時候才得以昭示。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事件發生的時候,所有的矛頭無一例外的都指向了太子胤礽,胤礽以及他所主管的刑部成為了包括康熙在內的所有的人的關注焦點,而康熙對於胤礽的失望以及憤恨,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於有著此前一些列不盡如人意的舉動做鋪墊,使得太子成為了這次刑部冤案的最大輸家。《雍正王朝》的劇情開始,黃河流域發生洪災,多省百姓流離失所,而朝廷在這個時候竟然才發現國庫是如此的空虛,儘管這本應是主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的責任,但是作為監國配合署理政務的太子胤礽,竟然完全沒有進行查察,致使最終釀成惡果,可以說也是負有重大的責任。
而在“追比戶部欠款”的過程中,胤礽更是犯錯不斷。一來,他是戶部最大的債主,並且為了隱瞞其與其親信的債務,竟然隱匿了名單;二來,在自己的債務問題被紕漏之後,更是賣官鬻爵,以此還債,更是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三來,康熙對於此次追比欠款的態度是非常的決絕,可是胤礽竟私自做下了分兩期延期還款的決定,讓康熙的計劃破產,國庫空虛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可以說,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康熙對於太子胤礽本就非常的失望,而這次胤礽主管的刑部又出現瞭如此荒唐的冤案,康熙已經做好了給太子一個教訓的準備,所以才會從皇子中擇一人進行徹查。
當然,康熙此時心中最希望執行這項差事的人便是雍正了。一方面,雍正識大體、顧大局,懂得把握分寸,不會傷及太子的本質;另一方面,雍正有著非常認真的辦事態度,這一點必然也會對胤礽產生震懾,進而讓胤礽明白事態的嚴重性。
只不過,雍正在鄔思道的勸諫下,沒有淌這渾水,康熙又不好駁斥八阿哥胤禩積極的態度,這才安排八阿哥胤禩去徹查刑部的冤案。
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八阿哥會從誘審肖國興的方式,幾乎將太子胤礽的所有罪證全部掌握,而其惡行之嚴重,令康熙也感到震驚。
儘管康熙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朕的這個兒子病了”來描述太子,可是從在熱河期間,康熙不準胤礽接待蒙古王公,直接扣下外臣送給胤礽的如意,等等等等,這些行為無一例外的說明了康熙對於胤礽的失望透頂。
而胤礽也在康熙這份急轉直下的態度變化中變得極度惶恐與不安,最終在熱河被康熙直接廢黜。
縱然案件的主犯都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但是用一招“捨車保帥”就讓九阿哥全身而退。犯下命案的是任季安,負責找人抵命的是劉八女,而負責上下串通、通融行賄的是任伯安,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
而從“八爺黨”眾人的表現來看,他們從一開始就極力的同這些人劃清界限。
首先,八阿哥胤禩等人將有這些案犯相關的所有書信、書籍、贈物等等,但凡是有著他們名字的全部銷燬掉。
其次,在審理現場,九阿哥胤禟親自將任季安和劉八女捆綁後,押上大堂,並且一再強調要秉公執法。
再次,白天的正審結束後,八阿哥胤禩連夜趕到了任季安和劉八女的牢房,一再囑咐這件事情與九阿哥胤禟無關,並且與兩人進行了反覆的確認。
這些舉動下來,九阿哥胤禟儼然是一副秉公執斷、大義滅親的做派,也正是這樣一種“棄車保帥”的做法,讓九阿哥胤禟是孑然一身,毫無過錯。
當然,八阿哥胤禩也是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直接來了一個連夜誘審肖國興,可以說沒有包括康熙、胤礽、十三阿哥胤祥以及雍正等人任何反應以及應對的時間,就將結果呈報在康熙面前,而康熙也是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的擴大,也就將此案瞭解,不再進行過渡的追究,因而九阿哥胤禟也就此安全,進而全身而退了。
只不過八阿哥胤禩的做法可以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在這之後的八阿哥胤禩可謂是風光無限,不僅被封為了郡王爵位,還頂替了太子胤礽,作陪同蒙古王公的宴飲,胤禩也必然覺得整件事情做的是天衣無縫了。只不過,康熙派去押送肖國興的圖裡琛回到了熱河,並且向康熙講明瞭胤禩假借康熙名義誘審肖國興一事。
對於此,康熙是極度的憤怒。這不僅僅是因為胤禩欺上瞞下以及假仁假義的品行令康熙非常的厭惡,更是因為胤禩對於扳倒太子進而取而代之的野心已經是昭顯無疑,甚至為了達到此目的不惜用到此等卑劣的手段,這必然為一向崇尚以“仁德”治天下的康熙皇帝所唾棄。
儘管八阿哥胤禩表面上看似極度風光,但是康熙的一句“其心可誅”,就已經說明,從此時開始,胤禩就已經被康熙徹底的排除在了繼位候選人的名單之外,只是胤禩對此事全然不知,最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3 # 步武堂
電視劇《雍正王朝》在最初的幾集當中緊鑼密鼓的集中展現了發生在康熙四十六年到四十七年一年間接連發生的幾件大事,從“國庫空虛”、“江南籌款賑災”,到“追比國庫欠款”,從“刑部買賣人命貪贓枉法”大案,到熱河狩獵第一次廢黜太子,這些大事件都毫不例外的都與太子有關。電視劇的這種劇情安排和設計其實只是強化一個觀點“太子胤礽昏聵無能,貪婪荒誕”。給“九子奪嫡”創造了一個“天經地義”的理由。
在刑部發生的“買賣人命”的大案當中,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表面上是大案的當事人之一太子受到了康熙的責罰和冷落,而另外的一個當事人九阿哥胤禟並未得到康熙的處理。但實質上,在這個案子的三個當事人——受賄的太子胤礽,行賄的任季安的主子九阿哥胤禟,以及案件的主審八阿哥胤禩當中,輸的最慘的其實是八阿哥胤禩。因為在這個事件之後,八阿哥胤禩就和“儲君之位”漸行漸遠。康熙的那三句“其心可誅”其實就已經把八阿哥胤禩在儲君之爭當中踢出了句。
我們還是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為背景,分析一下在這個“刑部大案”的處理過程中,當事的三方都是如何處理以及處理的結果對那位皇子的影響最大,以及九阿哥胤禟為什麼會“全身而退”。
我們還是先看看刑部的這個“買賣人命”的大案究竟是個什麼案子。
康熙四十七年,在江南的江夏鎮出了一個“買賣人命”的大案。江夏鎮首富任季安,也就是江南巡鹽道任伯安的弟弟在江夏鎮強姦殺人,其罪行暴露後,任季安為了逃脫死罪,買通了地方臬臺衙門和刑部的一干官員用欺騙的手段騙佃戶張五哥為自己抵命。這就是“買賣人命”,也被民間稱作“宰白鴨”。
這個案子最終是因為張五哥的妹妹阿蘭為了營救自己的哥哥輾轉找到了曾經在江夏鎮有過一面之緣的十三阿哥胤祥,俠肝義膽嫉惡如仇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四阿哥胤禛的支援下,將案情告到了康熙面前。
這是一起上下其手,聯合作案的“潑天大案”,康熙為此非常震怒,他不僅親赴法場救出了頂命的張五哥,還下令上書房徹查此案。但是,這個案件的查處卻不是那麼順利,上書房的差事辦的讓他很不滿意。為此他把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斥責了一頓,康熙的意思是你們三位是百官之首,查處這樣的事情難道還有什麼問題嗎?
康熙的斥責遭到了佟國維的反駁:上書房確為百官之首,百官之下歸上書房管制,但諸皇子皇親就不歸上書房管轄了。佟國維其實是在暗示:這個案子是涉及到皇子的,上書房無權過問皇子的事情,更不要說審問了。這叫“投鼠忌器”
康熙被佟國維的反駁給搞得有點下不來臺,他當即決定委派一名皇子牽頭審理此案,按照他的話說就是“不管是鼠還是器都一查到底絕不姑息”。但康熙的表態其實僅僅是一種表態,在他的內心深處還真的就是“投鼠忌器”。這個“鼠”就是太子,這個“器”不是別人就是他自己。
佟國維暗示這個案子和皇子有關並非空穴來風,他是有自己的判斷和事實的:刑部有關的上下官員都參與了此案,而死刑案的勾決都是由太子胤礽代康熙辦理的,沒有太子的批准,這種冒名頂替的案子是不可能一路綠燈的把張五哥當做任季安推向斷頭臺的。佟國維高度懷疑太子胤礽參與此案。事實上懷疑太子的不僅僅是佟國維,還有四阿哥胤禛和他的的師爺鄔思道,八阿哥胤禩好多人。
同時,這個案件的真兇和行賄的任季安和劉八女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這也就牽扯到了九阿哥胤禟作為主子的“間接責任”甚至是“幕後指使”的重大嫌疑。
而八阿哥胤禩則是主動爭取成為當事人的,在看到了透過這個案子扳倒太子的機會之後,八阿哥積極主動的爭取這個案子的主審差事,他的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案子扳倒太子。
於是,爭取到了主審差事的八阿哥胤禩就成了第三個皇子當中的當事人。而四阿哥胤禛則是在鄔思道的勸說下把自己搞病躲過了這一次的兇險。
在這三個當事人中間,只有九阿哥胤禟是第一個,也是最乾淨的擺脫了這個案件牽連的人。這要拜八阿哥胤禩所賜。
在九阿哥胤禟知道了這個案子的犯罪嫌疑人是自己的門人的時候,胤禟感到了恐慌,他是真的怕自己受到牽連,“幕後指使”的罪名他無論如何擔待不起。其實不僅如此,八阿哥胤禩也很擔心,任季安的哥哥任伯安是八爺黨的核心成員,和八阿哥胤禩交往密切,在九阿哥胤禟找八阿哥胤禩出主意想辦法的時候,這位八賢王正在忙著燒燬和任伯安的所有來往記錄呢!
眼看八阿哥胤禩急於撇清關係,九阿哥是真急了,他跪在八阿哥胤禩的面前求八阿哥胤禩幫他一把。這個八阿哥胤禩還就真的幫了九阿哥胤禟一把,只不過在主觀上八阿哥胤禩是想利用九阿哥胤禟來打擊太子胤礽來著。
八阿哥胤禩在拿到了這個案子的主審的差事之後 ,就讓九阿哥胤禟親自將案犯任季安和劉八女五花大綁的交到了八阿哥胤禩的面前,這個舉動本意是八阿哥胤禩想利用任季安和劉八女之口,供出他們向刑部的相關人員的行賄事實,有了行賄的事實,就可以找到受賄的主謀。果然,在八阿哥胤禩對刑部侍郎、也是太子胤礽的死黨之一的肖國興進行私下審訊的時候,透過威逼利誘,並打著康熙的旗號,誘使肖國興供出了太子胤礽是這個案子的“幕後指使”的事實。
八阿哥胤禩的這波操作,在客觀上洗清了九阿哥胤禟的“幕後主使”的嫌疑,當九阿哥胤禟把任季安和劉八女綁到刑部大堂的時候,他就用行動擺脫了牽連——至少算是和“大義滅親”沾邊。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是不會再對九阿哥胤禟不依不饒。況且當八阿哥胤禩拿著肖國興的供詞深夜進宮找到康熙的時候,康熙的注意力就已經不再是這個案子本身了,圍繞這個案子的背後的的危險才是康熙要認真面對的。
八阿哥胤禩在這個案子上揹著同樣是奉旨審案的十三阿哥胤祥單獨審問肖國興並手握證據連夜進宮向康熙彙報,其實是在逼康熙表態。但這個態康熙是真的不好表,因為一旦表態就意味著廢黜太子,太子的這個嚴重的“貪贓枉法,膽大妄為”的舉動一旦大白於天下,不但太子完蛋,康熙的臉面也無處放。況且康熙嘴上說“無論是鼠還是器都一查到底”,但他絕對沒有打算真的去“投鼠”。更是不願意在八阿哥胤禩的逼迫下“投鼠”。
所以,康熙在厭惡八阿哥胤禩的同時,找到了張廷玉,他隱晦的表達了自己有意“維護太子”的態度。康熙藉著張廷玉的兒子的病說了一番話:“你的兒子病了,我的兒子也病了,怎麼辦呢,還得治。這也是我們做父親的責任啊!”
張廷玉明白了康熙的意思,當康熙把肖國興的供詞交給自己的時候,他幾乎是沒有猶豫,立刻把這個供詞當著康熙給燒了。康熙放心了,他和張廷玉心照不宣。之後康熙立刻派圖理琛把肖國興親自押送到關外盛京將軍處隔離看押。這算是把人證和物證都毀了。
在圖理琛回京覆命的時候,康熙問圖理琛肖國興在路上都說了什麼,圖理琛如實回答:肖國興一路上都在喊冤,說八阿哥胤禩答應他皇上會關照他的。康熙是真的憤怒了,他的憤怒來自於八阿哥胤禩的處心積慮,他感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心機深重和咄咄逼人,這個比那個不爭氣的太子更加讓康熙感到恐懼。所以康熙在聽完了圖理琛的彙報之後,連說三聲“其心可誅!”
至此,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的心裡就已經開始被防備,被猜忌,被厭惡。八阿哥胤禩無論做什麼努力都不能打動康熙的心了。八阿哥胤禩這波操作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輸的很慘。
而對於太子,康熙決定不再追究,案子到刑部為止。當然,要處罰幾個相關的官員。而為了堵住八阿哥胤禩的嘴,康熙不得不封八阿哥胤禩為“廉郡王”。但這種封賞肯定不會是康熙的本意。
在處理刑部大案的過程中,令康熙傷心失望的是太子胤礽,而令康熙厭惡和猜忌的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其實早早的就已經脫了干係,但付出的代價就是任季安被處死,劉八女被判終身監禁,任伯安被罷免了江南巡鹽道的差事。任伯安就此對八阿哥胤禩“言而無信”感到了失望,開始尋求新的主子。
有的時候,看似像是“機會”的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成為“陷阱”。並且這個大坑還是自己親自挖的。八阿哥胤禩親自給自己挖坑的事不止這一次,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在這次的刑部大案的主審過程中企圖給康熙“挖坑”。
後果很嚴重。
回覆列表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跟牽扯進刑部冤案關係很大,但一個冤案的誕生並不是一方原因。有受賄的必然有行賄的,而且兩者都有罪,更重要的是刑部不同於其他部門,行賄的一方還擔著其他罪名。
在刑部冤案一事上,犯罪方是老九胤禟的門人任伯安弟弟任季安和劉八女,受賄方是刑部官員。因為刑部歸太子胤礽管,所以等於老九胤禟和太子胤礽都牽扯了進去,但是為什麼最終的結局卻是太子胤礽深陷其中,而老九胤禟卻全身而退呢?
之前我們也講過,刑部冤案一事是突發事件,如果過度解讀的話,也可以理解成老八胤禩一開始就策劃好的。畢竟江夏鎮的阿蘭能找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必然是有高人指點,不然她怎麼知道當初夜宿江夏鎮的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我們按正常的劇情分析,康熙帝一時正義感爆棚,腦門發熱勇闖法場,救下了張五哥。
救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要查清楚背後的事情就比較難了,所以在御前會議上,康熙帝跟上書房大臣們有一番辯論。康熙帝為了證明自己不會“投鼠忌器”,也不會讓這件事不了了之,從而留下一句狠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其實康熙帝冷靜下來後,已經意識到了查到底會是什麼後果,但是帝王的尊嚴又由不得他不查。尤其是上書房大臣佟國維直接就提出來了,這件事將會不了了之,康熙帝表態還是要表的。
表完態就得定查案之人,實際上鄔思道給老四胤禛分析的時候就提到了,康熙帝不會不知道查刑部冤案的後果:
“倘若皇上想保太子,就會命太子自己去清理刑部!”
但是鄔思道只猜對了一半,他沒猜到佟國維會在御前會議上懟康熙帝,太子固然重要,但是皇上的面子更重要。
所以,面子是爭回來了,案子也必然不讓太子胤礽自己去查,而是採取曲線救國,讓老四胤禛去查,以老四胤禛的大局為重,自然能解皇上之憂。
但是康熙帝也低估了老四胤禛的野心,得聖意當“孤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結局是離皇位更遠,這不是老四胤禛想要的結局。
一番折騰之後,康熙帝最終不得不選擇了老八胤禩審理此案,為了以防萬一,給他配了一個老十三胤祥當副審。
那麼回到我們的問題,刑部冤案一事上,太子胤礽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他栽了進去,而同樣牽扯到案件的老九胤禟,卻全身而退?
在這件事上,太子胤礽跟九阿哥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至少他犯了如下幾個錯誤:
1、尋找靠山: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牽扯到這種事件中,又是皇上欽點的案件,自然不能掉以輕心。老九胤禟自不必說,他的靠山就是老八胤禩,他能做的就是尋求八哥的幫助。
老八胤禩也正有扳倒太子胤礽的野心,嘴上說著自己平平穩穩當個富翁多好,手上卻一刻都沒停撕毀跟任伯安、任季安、劉八女的一切信件。
老九胤禟開始嘴上說著絕不連累八哥,但老八胤禩真的要不管時,他突然就跪倒在地,罵自己不是人,求八哥救自己。
反觀太子胤礽,他的幫手是誰?
老四胤禛已經告病在家,而老十三胤祥是副審,他不去找老十三胤祥,反而去找了老八胤禩,說著:
“聽說任季安還有劉八女是九弟的門人,如果查狠了,九弟也脫不了干係。”
老八胤禩馬上裝作驚訝的樣子,還望太子明示,就這樣,傻瓜太子胤礽,還沒開戰就把自己的戰略、戰術全盤托出。希望八弟高抬貴手,以不傷害九弟為條件,刑部冤案一事別深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豈不知,你越讓老八胤禩做什麼,他就越不會做什麼,知道了你的底牌,你怎麼打贏對方?
在找幫手這件事上,太子胤礽犯了大錯,他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弱點給對方,成了透明人。實際上,太子胤礽最該去找的是皇上,只有皇上才是他的靠山啊,一進門就像老九胤禟那樣,直接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康熙帝希望看到的是太子胤礽有所悔改,犯錯不可怕,怕的是死不認錯。
2、丟車保帥:
刑部案件一發,太子胤礽也是急忙找到刑部那幾個官員,發了一通火,最後說一句:
“這下你們把我弄慘了,什麼錢不好弄啊,偏偏弄這幾個人命錢,現在好了通了天了,咱們一塊玩兒完。”
太子胤礽到了這個時候,想到的還是跟這幾個刑部官員綁在一起,說著“一塊玩兒完”的話。官員們也傻,此時該表態這事跟太子沒關係才對,太子能脫離出來,才能倒出手來救他們啊。結果他們還講著做這事的目的是給太子弄點錢來,氣得太子胤礽大罵,讓他們滾。
反觀老九胤禟,刑部冤案一爆發,立馬跟任伯安、任季安、劉八女割裂。先是毀掉了所有往來書信,其次又騙了任季安和劉八女,讓他們跟自己做切割。
老八胤禩審案時,在大堂上,老九胤禟就表明自己事先沒有跟刑部官員有任何來往,而且絕不姑息犯罪之人。本來是老九受到了牽連,結果一下子變成了刑部官員百般狡辯誣陷於皇子了。
隨後在刑部大牢裡,老八胤禩又帶著筆錄員審任季安和劉八女,這倆人是聰明的,不牽扯到老九胤禟,所以老八胤禩問任季安:
“你姦殺寡婦的事,你哥哥知道不知道?九爺知道不知道?”
任季安按照排練好的臺詞回答一人做事一人當,任伯安和九爺並不知道。等於是承認了姦殺的事實,也把任伯安和老九胤禟給摘了出去,做了切割。
劉八女這裡一樣,讓張五哥頂罪之事,老九胤禟是一概不知的。
供訴完,倆人還高高興興畫了押,這可是有法律效應的哦,等於是刑部冤案一事,不管是審案,還是之前的事情,老九胤禟是正大光明的,是一概不知的。
3、毫無章法:
老八胤禩一夥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審理之中,做好了策劃和謀略,而太子胤礽這邊,卻是毫無章法,任其自由發展。
尤其是對待劉八女和任季安身上,沒有過早的安排,導致在審案時問為什麼不捉拿嫌犯,刑部官員支支吾吾,說著:
“其中有些牽礙,刑部不好擅自拿人。”
但凡太子有點危機感,應該馬上捉拿任季安和劉八女,拿下他們跟老九胤禟之間的往來證據。以此要挾老八胤禩,讓他在審案的時候首鼠兩端,打斷骨頭連著筋。
結果錯失良機,被老八胤禩一夥周密策劃,巧妙地消除了一切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如果沒有拿下任季安和劉八女也不至於一敗塗地,關鍵是對肖國興這種人的瞭解不夠深入,被人家鑽了空子,抓到弱點,一舉拿下。
老八胤禩跟肖國興的對話,相當高明,先是趕走了所有隨行人員,包括筆錄員,給肖國興的感覺就是兩個人秘密對話。並且直接給肖國興落座,肖國興以自己是戴罪之人不能坐,老八胤禩一句話就先給了他希望:
“有罪,免了不就沒罪了嗎?”
然後就是跟當初老四胤禛見鄔思道一樣的套路,說出他是康熙二十一年的進士,肯定了他的才能,並說了一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給他指了明路,只要改了,就沒事啦,也不辜負這三十年仕途,並打著皇上的意思來誆肖國興,告訴他只是受人指使,身不由己……
就這樣,老九胤禟成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沒事了,全身而退。而太子胤礽,本來是小事,本來自己不知情,結果無事變有事,小事變大事,本身是刑部自發的行為,現在成了受太子指使了。
這場戰鬥太子胤礽本不應該輸這麼慘,雖然怪罪老八胤禩,實際上跟老四胤禛的退出有很大關係,最起碼不會誣陷太子。
如果不是康熙帝還算聖明,知道後面派圖裡琛再去調查,也知道了老八胤禩是“其心可誅”。
同時,康熙帝也明白,太子胤礽太弱了,就這手段怎麼跟自己的兄弟們鬥?後面有了廢太子的想法,我想,跟這個原因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