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醒
-
2 # 藍天白雲77597639
一,日本的國民性。日本沒有什麼文化底蘊,不象中國幾千年來都有文化指導,培養了華人獨特的價值觀。這讓華人勤勞有韌性而且服從,在數次接近毀滅時涅槃重生。日本不同,它是個時刻感到危機的機會主義者。如果他承認了錯誤,怎麼去誚除自己的危機感呢?德國不同,中世紀以來產生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這個民族有這樣的覺悟認識到戰爭是不行。一個國家的施政方針不和大多數國民的想法相同,是很難貫徹的。
二,德國在歐州,它的前後左右都是強鄰,如果它再想發動戰爭,無異自找死路。它要發展經濟必然要和周邊國家搞好關係,要搞好關係必然要承認錯。其實一戰二戰的歐州戰場對於那些亞洲非洲的被殖民的國家來說,只不過是狗咬狗,並沒有什麼正義與非正義。日本二戰後靠的是美國,加上它的人才儲備,它是亞州,甚至包括太洋州最發達的國家。它認錯後,在與中國等國家交往中是會吃虧的。這正如是一個富人不能向一個窮人認錯。
三就是美國,日本是美國在太平洋的一個棋子,美國不希望東亞國家的團結,如果這裡一片詳和,會有損美國在這裡的利益。
這只是我個人的很不成熟的看法。
-
3 # 千佛山車神
因為戰後,美國並沒有徹底清算日本舊政府官員,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根除也不像德國那麼徹底,縱容日本沒有像德國那樣認真的反省歷史
(華沙之跪,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懺悔,這一跪讓德國獲得了整個世界的諒解)
二戰結束之後,由於各種因素,日本由美國一家獨自佔領。
起初,美國對日本製定的懲罰措施是非常嚴厲的。除了保留日本天皇以外,舊日本政府的內閣和軍部成員全部要送到上帝那進行懺悔,日本國內的工業設施也都要拆光光,全部搬到中國、菲律賓等戰勝國那裡去。
總之,石器時代時日本啥樣,戰後日本就得啥樣!
眼瞅著日本馬上就要回到刀耕火種的時代了,就在此時,一個英雄般的人物橫空出世,解救日本於水火之中,這個英雄就是北韓人民民主共和國委員長——金日成。
1950,金日成下令北韓人民軍越過三八線,開啟了北韓戰爭。至此,北韓半島局勢便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和其率領的聯合國軍,以及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相繼參戰。
慘烈的戰爭讓北韓半島提前於日本,率先回到了石器時代。
而面對著北韓半島的嚴峻軍事壓力,以及冷戰鐵幕的逐漸落下,美國轉變了對日本的態度,開始積極扶植日本,意圖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的不沉航母。
為此,美國迅速的與日本締結《舊金山條約》,結束了對日軍事佔領。並且啟用了原舊日本政府中的大量官員,以求趕緊恢復政府職能,更好的配合美國在東亞的反蘇行動。
如此舉動,讓大量原本是戰犯身份的前官員重新進入日本新政府。這些敗類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始作俑者,怎麼可能自己反省自己,自己批判自己,自己清算自己呢!
如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就曾是舊日本帝國的政府高官。歷任偽滿洲國政府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總務廳次長等職。
戰後原本應該遭到審判的岸信介卻在美國的支援下,在1957年出任日本首相。
(甲級戰犯——岸信介)
如此一來,在美國的縱容下,今天的日本非但沒有徹底反省戰爭的錯誤,反而接連不斷地試圖隱藏曆史真像,美化自己的對外侵略戰爭。
並且其毒害亞洲人民的軍國主義毒瘤,也始終沒有被徹底摘除,成為今天東亞和整個世界的一顆定時炸彈。
(日本極右翼分子的根據地——靖國神社)
-
4 # 恆實說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問題上死不鬆口來認錯,而德國卻公然向全世界承認二戰中犯下的錯誤。同樣是地球上的國家,咋區別這麼大捏?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其實日本不認錯是很正常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從地理因素來說。日本地處島國,處於地震火山帶之間。加上資源匱乏。這就逼著他們要向外尋求發展。掠奪土地、資源,以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從根本意義上決定了日本是一個有著先天侵略潛質的國家。
二戰時期,日本出兵先後侵略了亞洲多國。在中國、南韓、新加坡......等各地燒殺屠戮。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與中國相比,南韓、新加坡等國對日屠戮行為的反應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越南、新加坡等國來看,日本在當地造成的屠掠行為,基本上全是指向華人。其它民族雖然也有屠掠。但相比之下就小得多得多。大家會在新聞報道上見過:中國、南韓和其它亞洲國家表示強烈的抗議及譴責。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其它亞洲國家國小力微,即使是真的抗議,又能得到什麼實際好處呢?再說了,日本給他們扔出大把大把的鈔票,這些小國就悶聲搞起國內發展建設鄧。而中國,在五、六十年代時,崇信日貨,日本根本不怕日本貨會在國內賣不出去。日本更不會在乎口頭上的抗議了。而南韓則更清晰了。儘管他在有些方面也譴責、抗議日本。但是他背後的靠山是M國家。在亞洲,在日本的日元、日貨、盟友的關係下,各個國家譴責抗議並沒有給日本造成多大壓力,所以當然是死不鬆口承認錯誤了。
而德國則不同,他地處歐洲。因二戰的緣故,英、法等國都敵視德國,。故此在經濟上、民生上都給了德國戰後很多障礙。再加上戰敗後,國家基礎工業全被拿走、賠償一空。也算是”淨身出戶“了吧。德國在那個情況下如果堅持不認錯,也就基本上是在歐洲甚至整個地球,都沒人同他玩,最後變成一個”孤老終生的“下場也顯為人知。
二、從佔領後採取的政策來分析。美英蘇等國在佔領德、日時,就已定好了政策。德國一國兩制。德國粗暴地一劃而二:東德與西德。一資本主義、一社會主義。歐蘇對待德國戰犯,則是嚴懲不貸,有一個抓一個。即使是漏網之魚,還有一個以色列在那裡虎視眈眈地看著呢。可以說,在德國,納粹戰犯基本上都得到了審判與應得的懲罰。
而日本則不同。日本當時由M洲國佔領。M洲國話言權一家獨大。為了維護其在遠東地區的戰略佈局和軍事基地的目的,對待日本,採取的是:改變日本反美思想,大量拉擾一群軍政兩界有影響地,對共CZY有抵制思想、對舊蘇聯、ZH有敵對思想的舊軍閥、舊政客。為M洲國代言、加油。
三、從制裁手段上來分析:德國在二戰後,盟國徹底摧毀軍事工業、銷燬軍事裝備、解散軍隊、納粹黨員不得擔任公職、即使在私人企業中也不得擔任高階職位、舊蘇聯則專門成立機構,來懲治納粹人員、改造納粹人員、法國則透過教育體系來指導德華人脫離納粹思想。也就是說,戰後的德國,是一個全新的、友好的、對新世界充滿希望的嬰兒。
而日本則不同:拆除了一部分軍事工業裝置,其它的改為民用、解散舊軍隊、雖然懲治了一批右翼主戰分子,但是還有一批軍國主義的骨幹分子,並沒有受到懲治。使日軍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依然存在。保留並擴大了掃雷部隊,從一定意義上講,保留了日本海軍的訓練能力,使得短短几年內,日本就成為西太平洋中戰力最強的部隊。在戰犯中,對於日本天皇並沒有追究其發動戰爭的責任。也沒有徹底、完全的懲治二戰戰犯。使不少罪大惡極的戰犯逃脫了審判。對於日本民間的財閥,只是將它們大化小、小化散而已。這些也就是造成日本右翼的溫床。
四、從思想上分析:在德國,因納粹人員是不得進入行政、私企的高層這些能起決定因素的位置,所以話語權也無足輕重。再加上由新教育系教出的新一代,對於納粹已沒有那麼高的興趣。國家也一無儲蓄、二無人力、三無工業、四無朋友。留待德國的只有一條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而日本則不同:二戰結束後,美蘇冷戰,這使得美國從新評估了日本的戰略地位,想依M洲國為了制衡蘇聯,於是就選擇了日本,充當他在亞太地區制衡蘇聯的前哨站。但是你又不不能讓一個滿目廢墟、無人可用的國家去制衡蘇聯,於是M洲國就想了一個辦法,特赦了部分日本精英階層的甲級戰犯。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去恢復日本建設與經濟。問題就來了,這些戰犯他們的子孫依然繼承父輩的思想與精神。例如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就是甲級戰犯。而日本軍國思想也就這樣被繼承延續了下來,並悄然進入領導階層來指引國民。
從以上幾點分析,大家不難分析出日本為什麼不道歉,而德國卻認錯了的原因所在。
-
5 # 今生我財
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過去。所謂過去的事實,都會成為一篇篇文字,一張張照片,或者影像記錄,或者被湮沒。今天的我們,不能纖毫畢現過去。所以,怎麼對待過去,其實在於怎麼對待今朝。
二戰結束了,盟軍勝利了,德意日失敗了,紐倫堡的審判和東京的審判,把一些歷史認識定格。二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呢?於中國而言,是爭取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的戰爭,具備天然的正義性。但於背的國家而言,就不一定了。整體而言,二戰是一場不同勢力分割利益的戰爭。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是罪惡的,日本人南京大屠殺是罪惡的,這一點毋容置疑!但戰爭未全面爆發之前,英法對德國的綏靖,美國和日本的貿易,站在歷史角度上,予以譴責是合乎正義的。
二戰結束了,日子還要過。德國,是歐洲裡的一份子,要同鄰邦融洽關係,自然是得洗心革面的。而且戰後,德國政府與戰前的納粹政府是毫無瓜葛的,新政府的成立是建立在對納粹政府的否定之上的。而日本,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所威懾而戰敗投降的。雖然東京審判給一些戰犯定罪,但日本還是那個日本,天皇依然高高在上端坐,日本政府的相關人員還是那幫財閥。戰前戰後所不同的,只是軍部勢力罷了。德國,另起爐灶;日本,換湯不換藥。這就是德國和日本的區別。
日本的擴張性政策,是日本本身國土狹小資源貧瘠所導致的,日本哪個政黨上臺都得為了日本發展考慮,政策就不會大變。否定過去,就是否定現在。日本,要發展現在,就必須承認過去。
要想讓日本,像德國那樣對待二戰,需要日本走上新的發展的道路,需要國際環境發生新的變化。直接一點,政治上中國崛起,亞太格局勢力範圍重新劃定;科技上,新的發展方向令日本擺脫現在的發展制約。不然,日本必然死不回頭!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日本不能夠正確的對待二戰以來歷史,主要是由於二戰結束後對發動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清算和制裁上不徹底,東京審判無論是從廣度和深度上都是遠遠無法戰後的納粹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審判相比。
戰後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比較徹底,基本上所有參與發動戰爭,並在戰爭中犯有嚴重戰爭罪行的納粹戰犯都受到了嚴懲,其中既包括納粹黨的高官領導層,也包括在戰爭積極對猶太人、波蘭人以及戰俘們犯有嚴重罪行的納粹底層軍官。戰後的德國雖然分裂,但是無論西德還是東德,都將納粹人士徹底的清除出政府,並宣佈納粹在德國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此外,1948年以色列獨立建國後,其情報組織摩薩德也對脫逃於海外,尤其是竄逃到南美洲的納粹戰犯進行了追緝。大部分戰犯都落網受到制裁。
對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審判
反觀日本,日本戰敗投降後本是無條件投降。但是美國鑑於西方與蘇聯共同佔領德國,導致蘇聯勢力向中歐的滲透和德國的分裂,因此放棄原來的有中美英蘇等國共同佔領日本的方案,而是選擇單獨佔領日本,為了能夠更好維持在美國在日本的統治,美國對戰後日本做出許多的妥協,其中之一就是保持了日本大量多軍國主義殘餘。
而這些在美國主導的東京審判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日本發動戰爭最大的戰犯就是日本的裕仁天皇,他是維繫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侵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核心和靈魂人物,是真正的日本頭號戰犯,可是這樣的人物居然逃脫了東京審判,而且美國為日本保住了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7月,中美英對日本的波茨坦公告中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而日本則提出保留天皇制度等有條件的投降,遭到盟軍拒絕,於是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然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美國居然為日本保住天皇制度。)
日本最大的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在美國庇護下逃脫了審判。
此外,美國對於日本其他戰爭罪犯的審判,也是選擇性極強,對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等人,美國極力主張處以極刑,而對於在發動對中國戰爭的石原莞爾、在中國戰場犯有嚴重罪行的岡村寧次等人均逃脫了審判和制裁。這些軍國主義餘孽在戰後融入日本政府,導致日本遺留了眾多歷史問題。比如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他的外祖父就是日本甲級戰犯岸信介,而岸信介雖然被確定甲級戰犯,但是早早就獲釋,並重新進入日本政府組閣,並擔任國日本首相的職務,這樣的人你指望他們能夠檢討和懺悔日本對外侵略歷史,真心想亞洲國家道歉難度太大。
戰後擔任美國首相的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一個甲級戰犯和一個歐洲盟軍總司令,還真實滑稽)
綜合比較來說,戰後的德國無論從政治、文化還是歷史認知上,都是徹底的推倒重來,與過去的納粹德國進行徹底的分割,而日本則是在遺留有舊日本大量軍國主義殘餘的廢墟上,繼續建設,雖然有的新的文化和思想融於其中,但是原有的惡性腫瘤沒有被割除,而且重新開花結果,造成日本對舊日本以來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歷史無法割裂。
-
7 # 佈雷桑秀策醬
二戰已經結束73年,勝利者能夠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失敗者也能從歷史中痛定思痛、反思教訓。70年來,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主要策源地的德國和日本,傳統印象中兩國對這場戰爭的認知和態度上大相徑庭,通常認為德國以史為恥、切割了斷徹底服罪,而日本則遮遮蓋蓋、祭祀膜拜,法西斯陰魂不散。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過去。今天的我們,不能纖毫畢現過去,怎麼對待過去,其實在於怎麼對待今朝。
而事實上,德國和日本對待二戰的態度傳統媒體所宣傳的得日本死不認罪,德國一心認罪。我先說來說一下德國,德國對二戰的反思並不完美,德國儘管履行了戰爭賠款,承認大屠殺問題審判處決了大批戰犯——但這是基於德國本土被盟軍完全佔領,換言之德國已經失去談判的本錢。,希特勒主政時期可以說德國知識階層和官僚階層不是納粹分子就是其支持者,所以戰後重組政府其實根本無法避免任用這些人,甚至於有人諷刺西德政府為第四帝國。
再說下日本,日本是在美國兩顆原子彈所威懾、蘇俄出兵擊敗關東軍後戰敗投降的。而日本本土並沒有被美軍實際佔領,美國評估要完全佔領日本還要動員上百萬軍隊,這是美國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所以雖然東京審判給一些戰犯定罪,但日本還是那個日本,保留了君主天皇。德國,另起爐灶;日本,換湯不換藥。這就是德國和日本的區別。隨著冷戰的開始,美國轉而扶植日本右翼勢力,準備打造出遠東反共產主義橋頭堡嗎,數量眾多的戰犯先後被無罪釋放,甚至獲得重用。
德國和日本的區別,只是實力所迫,試用一句陳佩斯的小品臺詞說,沒有好處,沒好處誰投降啊,再貼切不過。
-
8 # 夏目歷史君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希望。若沒有持續的人才輸出,一個國家將沒有繼續前進的動力,將無力發展。而教育,正是正確培養出人才這股新鮮血液的一個重要方式。而在其中,作為教育這個大板塊之一的歷史教育更是影響到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自然也會很容易也會影響到民族未來的命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與德國這兩個法西斯國家都受到了相應的懲罰,而在這種懲罰之下,這兩個國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德國在此之後有了改變,對其應該所負的責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且將其所所犯的錯誤毫無保留的告訴給下一代。但是同樣作為法西斯國家的日本的表現卻截然相反。
相較於德國的真誠,日本不僅保留了原本的天皇制度,甚至還美化了侵略戰爭,將其的侵略行為定性為自我保護和必須為之。而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僅洗腦了日本普通民眾,甚至於統治階級也如此認為,而日本的年輕一代所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錯誤的教育,談何改變?這種拒絕並且試圖掩蓋錯誤的行為使其民眾常年在錯誤的價值觀中生活著。
那麼德國和日本兩國的歷史認識為何會是截然相反的呢?對於這段歷史他們究竟給自己民眾傳遞了怎樣的歷史認識?
一、德日兩國的歷史教育在二戰後,德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除了政界領袖之外,連同普通民眾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除此之外,德國還不惜將血淋淋的歷史傷疤給重新撕開,不僅在教科書上把這些歷史全面還原,還透過新聞、電影等傳媒手段進一步“宣傳”,將這些歷史真相真實的告訴下一代,甚至於透過法律規定明確規定了納粹行為是犯罪行為,以至於每一個德華人都對自己的本國曆史以及納粹歷史都十分的熟悉。
而同為法西斯國家的日本卻選擇了完全相反的模式,在美國控制之下的他們,不僅將原本錯誤軍國主義思想繼承了下來,還釋放了戰爭之中的甲級戰犯,極力逃避原本的責任,歪曲歷史真相,妄圖將其犯下的罪責掩蓋在歷史之中,導致很多的日本青年一代對於歷史事實不甚瞭解,甚至為其進行辯解。
二、兩國曆史教育為何有如此大的區別的原因分析(地理、宗教、思想)一、地理因素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十分狹小,資源也較為匱乏,但是人口數量卻十分多,整個國家相對中國來說用彈丸之地來描述也不為過,而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其國土面積完全不足以滿足本國日益增長的需求。面對這種窘境,日本產生了透過侵略戰爭來擴大自己本國國土面積的想法。因為這樣可以最為直接的得到土地,從而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以及空間。因而在很多日本人看來,向外侵略根本不算錯誤,而是為了日本發展而做出貢獻的必然行為。
而相比較日本,德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好,處於歐洲的中心地位,和很多國家的國土是相連的,雖然本國的資源也並不算是豐富,但是卻可以和鄰國進行友好交易,並不像日本一樣孤立無援。而且國內的資源貧乏導致其必須和其他國家進行友好往來,這一點是和日本有著極大區別的。
二、宗教因素除此之外,日本的宗教的體系比較複雜,比如說有道教、佛教,除此之外,還有神教等等。宗教的多樣化使得日本宗教具有複雜性的特徵,而日本本身就地域狹小,每一個宗教所能夠擁有的空間有限,這種狀況使得日本人所信宗教是繁雜的。
宗教一旦繁雜,那信仰必定不夠純粹,多信仰其實就是無信仰,而日本人便是如此,因而他們所謂的向神懺悔不過是一個無稽之談——日本的神道教更是如此,他們信奉著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神,就算是犯下了再大的錯誤也是如此。也因此,對於侵略外國的侵略者,他們不僅沒有反思其罪行,甚至於覺得他們是民族英雄。
而德國的宗教較為單一,主要只有基督教和新教,但是這兩種宗教都有著“懺悔”的說法,主張人做錯事情之後就必須要懺悔認錯,這樣的教義告訴人應當要有負罪感,一旦犯下錯誤是要自我檢討的,而不像日本人一樣可以心安理得。於是在戰爭之後,他們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去懺悔自己所做下的錯事。承認錯誤對於他們而言並非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而是對自己的救贖,只有懺悔自身錯誤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三、思想因素關於思想,個人認為這點也是所有因素裡面最為重要的。相對於德國的可以換位思考,日本人有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的情懷。他們的一些人對於給別國帶來的災難,可以熟視無睹,甚至覺得別人為自己的利益而付出的代價是必須的。
但是一旦傷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便跳出來開始指責——就比如美國在日本所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之後,他們便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覺得其他國家對不起自身,乃至於開始扭曲歷史,將這種錯位的行徑包裝成“合法侵略”。總之就是將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美化自己的行為。
三、德日兩國曆史教育的影響差距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法西斯的統治徹底的結束,轉而變為新的民主政權上臺統治,從國家的領導人到普通的民眾,所有人都不忌諱歷史,而是正大光明的以一種“加害者”的形象誠摯道歉,以一種負責任的國家的形象在世界之上立足,而且對青年一代也是持有教育的態度。新德國在“非軍事化”“非納粹化”以及再度教育的情況之下與曾經的納粹統治形成了徹底決裂的國家形式,這使得這個國家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民主國家。
尤其是在再教育方面,德國讓青少年們認識到了原來的納粹的殘酷,並且透過傳輸正確的價值觀,使得德國新的一代從青少年時期就已經養成正確的民族觀念,端正的歷史觀,這點是十分偉大的。
而正是因為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使得德國在二戰之中雖有許多嚴重的罪行,世界人民也仍舊願意接納這個新德國。德國在二戰之後的做法,收穫的是世界人民的寬容以及敬意,而這也是二戰之後德國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比於德國,日本因為美國的“寬容”而使得其原有的軍國主義勢力並未掃除乾淨,青少年依舊接受著死板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天皇的權力依舊神聖不可侵犯。而除此之外,上文有提到,日本對於這段歷史是逃避的思維態度,這就使得日本青年和德國青年性格有鮮明對比,一個是以負責任、熱愛和平統一為主,一個則是多為冷漠、無知。
總結其實,歷史本該是以史為鑑以明得失的,但是日本史學家們卻一直刻意隱瞞,甚至扭曲歷史。乃至於到了現在,日本的一部分人終於“鼓起勇氣”向歷史道歉時,所受到的卻是不少青年人的不解,甚至導致了不少青年人對於日本政府的不信任。本來可以很好解決的一個事情,日本卻非要透過謊言去掩埋真相,於是導致謊言越來越多,心理上的罪責越來越重。
-
9 # 穿插游擊隊
提到對二戰的反思,我們經常拿德國和日本進行比較,兩個國家曾經都實施軍國主義統治,都對周邊國家犯下罪行,為什麼德國對納粹清算相對徹底呢?
其實,最初德國國內對戰爭的看法,比日本還要分裂。因為德國的問題更復雜。比如德國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是戰敗國,連續兩次戰敗迫使德華人思考得更深刻、更多元。二戰後,德國又分裂為東西德,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分裂,加深了不同群體對歷史認識的分裂。
不過,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德國在講述二戰歷史的時候,逐漸選定了“施害者”這個版本。要知道,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東西德還沒有統一,兩次大戰也沒有完全走遠,為什麼德華人對戰爭的記憶會逐漸統一起來,“施害者”敘述模型會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呢?
這是因為,戰後德國,面臨一個緊要任務,與歐洲各國和解。二戰結束後,雖然德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但德國對歐洲造成的創傷,仍然讓歐洲各國記憶猶新。當初德國在一戰中失敗了,不也掀起二戰嘛?何況,德國在二戰後幾十年裡迅速發展,誰知道它會不會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呢?
所以,德國要想存在下去,就得獲得其他歐洲國家的諒解。具體方案是,讓歐洲各國接納德國,歐洲融合為一個整體,歐洲民眾用“對歐洲的認同”,代替原來“一起警惕德國的認同”。
如何實現這一系列的目標呢?
德國政府選擇的策略是“懺悔政治”模式,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施害者”故事模型。德國政府領導人主動向曾經遭受納粹傷害的歐洲各國道歉、賠償,甚至當眾下跪懺悔。
在國內,德國政府盡力統一對二戰的敘述方式。德國政府尤其重視對歷史課程的編寫,透過講述“第三帝國曆史”,號召人們自我定罪,與過去徹底決裂,重建一個全新的德國。
除了教育,德國政府還在選舉制度方面做了努力。比如設定選舉門檻,規定進入議會的政黨至少要獲得5%的選票。這樣可以有效控制那些極端的聲音,避免出現像納粹一樣鑽空子的少數極端派。
德國政府的“懺悔政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歐洲各國接納了德國。而且,德國民眾也獲得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悔罪、贖罪逐漸變成道德,被人稱為“懺悔的驕傲”。
德國的和解歷史告訴我們,要想和受過傷害的周邊國家重建友好關係,需要首先承認錯誤行為,同時做出令人信服的道歉。
-
10 # 逆風飛翔150789048
德國是大破大立,徹底推翻了納粹,否定了納粹。新執政者和納粹無關。所以可以徹底反省。日本只是戰敗,沒有否定軍國主義,執政的仍然是那幫人,所以日本如果否定軍事侵略主義就是否定自己,否定天皇,也就徹底否定整個民族。
-
11 # 布衣吳新建
①地理位置不同 德屬內陸日是島國,資源獲取德強於日,憂患意識日強於德②周邊環境不同 德面對歐洲國家對法西斯嚴厲清算,只能老老實實認罪;亞洲對日本禍害責任追究普遍寬容,中國求改善中日關係,最大受害國中國主動放棄戰爭賠款③美國因素 戰後德國主權獨立,日本成了美國附庸幾乎喪失主權,導致許多人認為有美國管著的日本難以為所欲為,軍國主義冒頭也就視而不見,不像德國法西斯冒頭就嚴打④文化不同 斯拉夫文化注重實際,日本文化虛偽成份多,忍耐性強,君子報仇,五十年不晚。
對此,中國要警惕,美國要當心。
-
12 # 倫桑桑523
德國是自負和戰術的問題才造成的戰敗,日本是因為腹背受敵,國家經濟體系接近崩潰,本就匱乏的物資,也變得越來越少,以戰養戰的政策也收效甚微。不得已才投降,大部分人都不甘心,一直認為自己可以再打下去。
日本開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掠奪資源,而德國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擴張領土。
回覆列表
根本原因是盟軍沒有武力攻佔日本本土。日本並非嚴格的無條件投降,而是附帶了一個條件:保留天皇。所以戰後裕仁天皇沒有受到審判。日本和平憲法第一章即為“天皇制社會”,第二章才是“戰爭之放棄”。
美國之所以同意日本保留天皇制,主要是不願意再付出大的犧牲。日本當時尚有700萬部隊,還佔領著中國東部和中南半島的廣闊區域。如攻佔日本本土,戰爭還將延長一年,美軍還要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