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宣論史

    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人,也是客家人。年幼父母雙亡,還好有一叔叔陳承瑢代養,得以避免了餓死荒野。

    鴉片戰爭後的廣西流民扎堆,與本地土著械鬥不止,再加上官匪一家,民眾暗無天日。洪秀全、馮雲山的造反組織是他們唯一的精神港灣,於是當金田起義點燃後,十二歲的文盲兒童陳玉成在叔叔的帶領下,加入了這個宣揚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的幸福港灣。

    陳玉成也可以說天生異相,雙眼之下各有一個黑痣,別人給他一外號:四眼狗仔。另外,臉上白皙肉嫩,五官很精緻,不符合那時代廣東廣西人普遍特徵(瘦小猴精黑),而且身高相對較高(雖然和北方人比是中等偏下)。所以如果用現在的話說,他在那支隊伍裡算是一枚小鮮肉了。

    但那是一個造反組織,乾的是扛著腦袋玩命的活。沒辦法做搔首弄姿帶奶味的小鮮肉,陳玉成的性格也不是小鮮肉那樣的,他有洪秀全、楊秀清等榜樣,所以敢於拼命,苦練武術,太平軍家屬中的兒童成百上千,陳玉成是兒童團長,帶著他們完成一些艱鉅的任務。

    如攻城時,大炮或土雷轟開一個缺口,早埋伏在近處50名猴童,在他帶領下鑽洞或小口子飛快進城,佔領缺口,殺敵人,接應大部隊攻上來。

    1854年太平軍西征攻武昌,久攻不下,陳玉成帶500猴童趁夜爬牆偷襲城守,竟然成功了,為攻佔武漢立下首功。此刻陳18虛歲,受封為殿右三十檢點。此後獨立帶兵做戰,而且發明了“回馬槍戰術”。

    他每戰精選精銳,使其與敵軍交鋒時,佯裝敗退, 在有利於大軍隱藏的地形處埋伏。待敵軍追至絕地時玩消失, 敵人正一片彷徨之際,忽然命太平軍反戈回擊,敵人猝不及防而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因此,“三十檢點回馬槍”之美名廣為人知。

    陳玉成代表的是太平天國的下一代人和後備中堅,有著無比的英勇和忠誠,這點來看培養得比較成功。但天京事變打亂了平穩,不到半年,截至石達開出走,第一代領導人幾乎全部內訌掉了,只剩下寡人洪秀全,洪在用權術弄死所有對手後,發現權到手了,但自己啥都不會幹除了整人。於是高層權力真空,急需填補。

    二十歲左右的陳便提前接班了,這些“洪二代”們打仗忠勇,可收一時之效,加之厚黑天王洪把他們制服得“赴湯蹈火”,兩年內再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陳玉成迎來了人生巔峰,英氣逼人,英姿颯爽,1858年,又在三河鎮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後,晉級英王,時年21歲,僅次於石達開20歲封王之早,也成為了此刻風頭最盛,排名第一的實力派。

    “洪二代”的一時之效好比一顆春藥,掩蓋不了虛勢。洪秀全自詡軍師,卻深陷後宮不能自拔,完全不知全盤大局,軍事上更是白痴,瞎指揮一通。陳玉成、李秀成這幹人培養不夠,火箭提拔,從小將軍提到大元帥,他們還只是將才,軍國大計、統御各方的運籌能力非常欠缺,經驗不足,心智更是遠不夠相應級別的成熟。

    陳玉成為將可使回馬槍戰術,為帥就沒這麼簡單了,更需要的是大局觀、戰略佈局。英王陳玉成以安徽為大本營,內心視為封地,有一些私心,為此不惜和同僚韋俊火拼,當然後期的李秀成、李世賢等都一樣藏私,李秀成還幸災樂禍,助韋俊火拼來削弱英王勢力。年輕氣盛,趾高氣揚,幾個新秀王之間互不買賬,當然洪教主樂意這樣的局面,可見他們心智歷練也不夠。

    1862年前後,安慶之戰,曾國藩早已定了沿江而下,穩打穩紮的戰略,而太平天國只是敵攻我擋,毫無長遠戰略。安慶被圍攻,都急了,定下圍魏救趙的計謀,卻各懷私心,致使計劃破產。

    英王已是孤家寡人,只能和安慶湘軍拼命一戰。但此時的陳玉成毫無方寸,實足一毛躁小夥子做法,在安慶周邊躥來躥去,被各個擊破,其間還曾丟下四千精銳在集賢關遭全殲。如果能冷靜下來分析,有定心,不為安慶這一城一池所侷限,集中所有精銳殲敵一路,甚至先儲存實力退守安徽另城等,那麼結局定然不同,而且這才是統帥之慮。

    但安慶之戰已開啟了他敗亡之路,在丟了安慶,只有殘兵敗將之時才想到退守廬州,更要命的是他似乎沒有深刻認識到虎落平陽兼亂世的兇險,相信了以反覆無常著稱、超級小人苗沛霖,二十多歲小夥子果然太沖動、太自負,太天真,太不懂亂世人心最兇險這個真理。

    自古以來,英傑多不壽,英王也例外,但歷史太巧合,英王被忽悠進了壽州城,壽州名副其實的成了英王的絕地。

    1862年夏,為換上頂戴花翎,小人苗沛霏把陳玉成送給了清欽差勝保,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凌遲三日而殞,英年26虛歲。

    二十六歲的陳玉成的一生,是一個極其短暫的大悲劇。也正如他臨死之際的仰天長嘆:“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胡林翼說:“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說他“貌甚秀美,絕無殺氣”。

    方玉潤在《星烈日記》中驚呼:“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

  • 2 # 大壯筆談

    讓大壯來回答!

    陳玉成,1837年生,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廣西藤縣客家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

    從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開始,陳玉成追隨洪秀全南征北戰,克武昌率先登城,立下首功;身先士卒,坐小舟入城聯絡,解鎮江之圍;力拔清軍“江南大營”,逼迫清軍統帥向榮敗逃丹陽,自縊而死。

    在太平天國內訌,主要領導人物自相殘殺,損失殆盡之後,毅然挑起大旗,成為天平天國二代將領中的翹楚,先後大破清軍南北大營,與李秀成配合,在三河之戰中,以迂迴包抄戰術斷敵退路,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此戰讓湘軍元氣大傷,統帥胡林翼慨嘆“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力挫湘軍銳氣,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由衰轉盛的轉折點!

    23歲因戰功卓著,封英王,成為太平天國曆史上僅次於石達開的最年輕王,到達他生涯的巔峰!

    然而,陳玉成註定是一顆流星,光輝轉瞬即逝!不久,在著名的安慶保衛戰中,由於太平天國內部矛盾,李秀成等將領思想不統一,行動不一致,湘軍亦看透太平天國“圍魏救趙”的策略,全力圍攻安慶,加上陳玉成解圍策略失誤,使用添油戰術,而不能集中全力,一點選破,雖竭力挽救,然孤軍奮戰,終落敗。後陳玉成輕信叛徒苗沛霖,遠走壽州,被誘擒,寧死不屈,押解延津,凌遲三日而死,終年26歲!

    縱觀陳玉成一生,年輕英武,善於謀略,是太平天國後期不可多得的將才。但他對全域性認識不足,歷練不夠,沒有認清人性本質,輕信搖擺不定的苗沛霖,終於沒能挽狂瀾於既倒,終身死報天國!

  • 3 # 史無止境

    陳玉成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衝鋒陷陣,不怕犧牲,靈活機看,奮勇殺敵。太平軍攻克南京時,陳玉成年僅17歲,被提升為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陳玉成(1837~182年),太平天國傑出的青年將領,後期的軍事統帥。原名陳不成,天王洪秀全為其改名玉成,廣西滕縣人。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為了擴大勝利成果和保衛天京,1853年陳玉或率都西征,次年攻下武昌,因功升任殿右三十檢點,統領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這時他才17歲。隨後,又率軍轉戰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與湘軍水師作戰。1856年,陳玉成身先士卒,不畏艱難,連破16個營壘,大敗清軍,解了鎮江之圍;接著,又與友軍一道共破清兵江北、江南大營,粉碎了敵人對天京的封鎖和包圍。就在軍事上節節勝利,創造和發展了大好形勢的時候,1856年6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野心家韋昌輝利用東王楊秀清與洪秀全的矛盾,殺害了楊秀清家屬、部將等2萬餘人接著,翼王石達開的家屬也被他殺害。叛亂平息後,洪秀全對石達開也並不信任;結果石達開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國的道路,帶走了大批精銳的部隊,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嚴重損失,形勢很快出現了逆轉。清朝軍隊乘機捲土重來,向太平軍進行反。在這關鍵時刻,天王洪秀全決定挑選陳玉成這位剛21歲的德才兼備的青年將領來主持軍事工作,和李秀成等共同力挽危局。陳玉成不但驍勇善戰,而且足智多謀,富有韜略,有自己的一套戰略戰術。根據當時的形勢,陳玉成清醒地認識到,安徽戰場是軍事戰略的關鍵,保住安慶,控制安徽,才能既保天京又可西進。為此,他在安徽訓練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精兵。這支隊伍全由矯健機警的青少年組成,稱為小兒隊五旗營。小兒隊都頭戴紅巾,腰圍綠縐,時刻跟隨陳玉成。五旗營分紅、黃白、黑、青五色。作戰時,五旗營都上陣殺敵。紅旗營最有戰鬥力,大家稱它為“紅猿”陳玉成帶領這支精兵,積極投入戰鬥,所向披靡。1858年7月,陳玉成率兵攻打北大營,以刀牌刀破敵騎兵,殲敵萬餘人,徹底擊潰了江北大營。後又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6月,23歲的陳玉成被天王封為英王。1860年4月陳玉成率大軍再次打垮江南大營的敵人,打破了敵人對天京的包圍。與此同時,湘軍頭目曾國藩趁機兵犯安慶。陳玉成率兵趕赴安慶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利。1862年,被人暗算而被捕。在敵人面前,陳玉成堅貞不屈,正氣凜然,英勇就義,年僅26歲。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讓我們一起回顧關於陳玉成的幾件事,他為何以英勇聞名,就一目瞭然了。

    初陣即先登,揚威武昌城的少年英雄

    陳玉成加入太平軍時,才剛剛15歲,主要在童子軍裡待著,沒有承擔戰鬥任務,但陳玉成期間習得了一手好槍法。

    1854年,太平軍西征時,陳玉成第一次參戰。攻武昌時,他率五百“天兵縋城而下”,一舉攻上武昌城。

    初陣就大放異彩,得益於日常的勤練

    先登,一般是屬於最英勇的勇士的。青澀少年,初陣即先登,天縱神武,不過如此!

    後來,以身為中高階軍官的陳玉成,一葉扁舟,冒矢石炮火往返鎮江城內外,使太平軍裡外協同,一舉破敵!

    可見,論及前線英勇,陳玉成不愧“冠絕匪梟”。

    三十檢點回馬槍,小試牛刀的套路。

    陳玉成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玉成開始進入太平軍中層領導崗位。

    玉成創立了一個套路:每戰揀拔勇士選擇地形後出擊敵軍,接敵後撤至預設地形,消失不見。趁清軍恍惚不知所措時再大呼殺出!

    這個套路原理簡單,但練得熟練,屢試不爽!“三十檢點回馬槍”揚名卾皖戰場。

    以步制騎,刀牌手顯威

    勝保的騎兵,可說是太平軍老冤家了。當初,北伐軍就是敗在他和僧格林沁的騎兵手下!

    可是,陳玉成挑選勁卒,嚴加訓練。戰時,勝保騎兵橫衝直撞時,英王使刀牌手大呼而出,大斬勝保騎兵數百!狠出惡氣!

    當時的情況,與後來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有些許類似。最裡面,是湘軍李續賓部;外一層,十餘萬太平軍及捻軍;再外一層,湘軍及其他清軍正在圍來!

    此時的情況,不能拔虎牙,必為虎所傷!陳玉成下定決心,親自抵近指揮,一舉吃掉李續賓!

    此役,一掃天京事變後的消沉情緒,令曾國藩哀嘆不已,是太平天國後期一次重大勝利。

    作為個人,不計生死,冒死而戰;作為軍官,勤練戰陣,虎口拔牙。太平天國陳玉成,堪稱勇士!

    不管是曾左李,還是江忠源、羅澤南等人,抑或是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即使在中國歷史最低谷之時,中國,也從未缺過人才!

    有的老闆,天天感嘆身邊沒能人。結果,出去的人都很好!就是此理!人才不會缺,缺的是你用人之體制!

    當馮子材們揚名鎮南關時,他會不會想起李秀成、陳玉成這些殞身內亂中的豪傑們呢?

  • 5 # 文舀

    陳玉成(1837一1862年)廣西藤縣人,幼喪父母,由叔父陳承鎔養大,童年給地主放牛,受盡欺凌,金田起義爆發,他和當地夥伴一起殺了惡霸,參加太平軍。從廣西到南京,率領童子軍衝鋒在前,立下赫赫戰功,攻破江南大營,解鎮江包圍,封前軍主將。後與李秀成在樅陽集會,聯合作戰二破江北大營,殲敵萬餘,再破江南大營援軍,恢復天京與浦口交通,隨後和李秀成援皖,殲滅孤軍深入安徽三河的湘軍悍將李續賓部,殲湘軍主力六千餘人,收復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穩定上游戰局。1860年,聯合李秀成再破江南大營,擴大天國區域。次年第二次西征失利,他率軍援救安慶失敗,後中計前往壽州被俘,面對招致不為所動,“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饒舌耳!這是他回絕招降的最後誓言。1862年六月在河南延津英勇就義。

  • 6 # 歷史茶坊

    陳玉成的一生頗為短暫,如同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只留下剎那間的璀璨光芒,令人過目難忘。原本天京事變後,洪秀全曾發誓不再封王,卻恰好應了時下所流行的一個段子: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信你個鬼。

    1859年,族弟洪仁玕一到天京,洪秀全大喜過望,不惜違背誓言,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加封其為幹王,並總理朝政。真是朝中有人好封王啊,未立尺寸之功便受封王爵,朝中文武大臣自然多有不服。為了平息眾怒,洪秀全隨即封陳玉成為英王、蒙得恩為贊王、李秀成為忠王,楊輔清為輔王,林紹章為章王。

    在這幾個王爺當中,真正以戰功起家,受之無愧者,只有陳玉成和李秀成二人。他倆都是廣西藤縣老鄉,據說在家時是很要好的朋友,不過根據兩人年齡來推算的話即使是真事,那也是忘年之交。

    太平天國後期,他們倆被認為是撐持危局的天國兩大柱石。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下面我們就以李秀成作為參照物,對比一下這兩大功臣在天京事變前的履歷。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15歲的陳玉成跟隨叔父陳承瑢加入起義軍。此時29歲的李秀成還在家修理地球。

    1851年8月,陳玉成被編入童子軍中,成為一名聖兵。此時李秀成在太平軍路過家鄉時光榮參軍。

    1853年1月12日,17歲的陳玉成做為童子軍先鋒,率先攻入武昌城內。此時31歲的李秀成不知在何人手下當差。

    1854年6月26日,18歲的陳玉成率五百壯士率先登上武昌東門城樓,立下首功,擢升為殿右三十檢點。此時32歲的李秀成升任指揮,在廬州把守安民。

    按照太平天國軍制,丞相是最高文職,下設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等職。這也就是說,18歲的陳玉成在職務上要比32歲的李秀成高出一個等級。職務高一級也就罷了,更重要在於,陳玉成因攻佔武昌立下首功,天王讚譽他“真是英雄出少年”。這就好比現在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屬於國家重點培養物件。1856年2月,升任冬官正丞相的陳玉成和升任地官副丞相的李秀成隨燕王秦日綱率兵解救鎮江。當時清軍四面圍困,把鎮江守軍與援軍隔絕在外。陳玉成自告奮勇,冒死乘小船衝破清軍重圍,進入城內與鎮江守將吳如孝取得聯絡,內外夾擊,大敗清軍,解除鎮江之圍。楊秀清聞奏讚譽他“渾身是膽,當年趙子龍也比不上”。

    陳玉成是太平軍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李秀成一直被他的光芒所掩蓋。石達開率部出走之後,陳玉成接替了他在軍中的地位。1856年10月,洪秀全封親信蒙得恩為正掌率,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總領軍政要務,重新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

    我天王是一重幼西王蕭有和,第二重用王長兄洪仁發、王次兄洪仁達,第三重用幹王洪仁玕,第四重其駙馬鍾姓黃姓,第五重用英王陳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後,正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李秀成自述》

    1858年11月,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廬州三河鎮取得三河大捷,殲滅湘軍精銳6000人,悍將李續賓兵敗自殺。

    1859年3月20日,陳玉成在廬州大敗清軍,生俘署安徽巡撫李孟群。6月,23歲的陳玉成受封為英王。

    1860年5月6日,陳玉成、李秀成、李侍賢、楊輔清、劉官芳等各路人馬齊聚,二破江南大營。

    1861年9月5日,天京屏障安慶失守,陳玉成敗退廬州。

    1862年5月13日,廬州失守,陳玉成在壽州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慘遭殺害,年僅26歲。自此,少年英雄陳玉成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在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中,陳玉成無疑是最年輕的一位,也是至為重要的一員,他的死讓處於危局之中的太平天國再遭重創。此後,李秀成孤掌難鳴,徹底淪為救火隊長,不停地東奔西炮,累得是精疲力竭,卻最終也未能撲滅這場熊熊燃燒的戰爭之火……

  • 7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眾所周知,英王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他和李秀成組成了雙子星座,緩解了天京事變後岌岌可危的局勢,力挽太平天國於既倒,湘軍統帥胡林翼評價他“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廣西藤縣新旺村人,自幼父母雙亡,他和李秀成是同村好友,因兩眼之下各有紫色斑痕,遠望如同四眼,被清廷蔑稱為“四眼狗”。

    陳玉成出道很早,只有14歲跟隨叔父陳承鎔參加了金田起義,因年齡小,當時被編入童子軍中。

    陳玉成是個上進的人,他在童子軍中苦練武藝,使得一手好槍法,很快成為武藝高強的牛人。同時,他對戰術也頗有研究,獨創了“回馬槍”戰術。即對陣時,前鋒佯裝落敗,待敵追殺而至時,前鋒與預先埋伏的人馬突然回頭掩殺,使敵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落荒而逃。這套戰術直到百餘年後仍在皖鄂等省被稱為“三十檢點回馬槍”。

    1854年6月,17歲的陳玉成嶄露頭角,他隨大軍西征,國宗石鳳魁統軍攻打武昌不利,陳玉成主動請纓,願率敢死隊智取城東,獲得准許。於是,他率500壯士經梁子湖繞道武昌東城,縋城而上,殺死城頭守軍,將旗幟插遍城頭。陳玉成登上城樓,為大軍入城開闢道路,立下首功,從此名聲大震。

    天王洪秀全聽聞此事後,不由對陳玉成讚不絕口,給出5字評價:英雄出少年。同時擢升他為殿右三十檢點,統帶陸軍後十三軍,水師前四軍。

    一年後,陳玉成被提升為丞相,並隨秦日綱參加救援鎮江、擊破江南江北兩大營戰役,在鎮江之戰中乘小舟衝入城中,完成裡應外合計劃,再立大功。

    1856年,也就是陳玉成19歲時,太平天國爆發了著名的“天京變亂”,楊秀清,韋昌輝等兩萬餘人先後被殺。

    此後他在石達開指示下展開皖北反擊,是太平軍在天京事變後第一個轉入反攻的戰略區。隨後,遭猜忌的石達開憤而出走。無奈之下,天王洪秀全只好起用新人,他任命蒙得恩為正掌率,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組成軍事領導小組,由陳玉成和李秀成直接負責軍務,開啟了天國後期的雙子星時代。

    1858年夏,陳玉成與李秀成等太平軍將領大會於安徽樅陽,制定了擊破江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的決議。陳玉成先克廬州,後與李秀成大軍在烏衣會師,大敗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軍,乘勝連克浦口,六合等地,打通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期間,湘軍悍將李續賓孤軍深入,企圖收復廬州,得到守將吳定規求援的陳玉成連夜回軍,與李秀成在廬州附近的三河鎮殲滅湘軍精銳六千餘人,李續賓兵敗自殺,取得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後第二年,在洪仁建議下,洪秀全將當時地位最高、戰功最著的年僅23歲的陳玉成封為英王,並下達了這樣一條詔旨:外事不決問英王,內事不決問幹王,二事不決問天王。可見對陳玉成的器重。

    陳玉成成為繼石達開之後太平天國最年輕的封王將帥後,充分發揮勇猛善戰的特點,屢立戰功。陳玉成在安徽地區勢如破竹,數次擊敗清軍主力部隊,安徽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唯一一個領土沒有縮減,反而增加的地區。

    1860年,陳玉成會合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等將領,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統帥和春畏罪自殺,主將張國樑戰死丹陽,使清廷圍困太平天國的計劃徹底宣告破產。

    同年曾國藩進攻安慶,陳玉成帶領軍隊南下解救安慶,安慶之戰是太平天國晚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安慶之戰太平軍的人數和裝備都不亞於湘軍,但是安慶之戰的結果出人意料,最終以湘軍獲勝而告終。

    失利主要原因在於陳玉成,首先,他的戰術有誤。他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進兵湖北,兵鋒直逼湘軍大本營武昌。不料,湘軍不為所動,而武昌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攻佔,陳玉成只好被迫回軍安慶,與湘軍多次苦戰,均無法解圍,終使安慶失陷於敵手。其次,他的個性清高。陳玉成取得一些功績後,有點飄飄然,固執已見,不聽取李秀成等的建議,結果導致和李秀成之間的配合出了小問題,再加太平軍內部矛盾較多,最終使得安慶失守。

    安慶之戰失利後,陳玉成不得不採取保守策略,謹慎防守,結果他軍隊的人數也越打越少。到了1862年的時候,洪秀全對屢戰屢敗的陳玉成進行了處罰,幾乎革去他除王爵外的一切職務,也正是因為這樣,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陳玉成。

    陳玉成身邊的嫡系部隊也在數次征戰中損失殆盡。無奈之下,他只好派出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遠征豫陝,經略西北,試圖“廣招兵馬,早復皖省”。同時,還規劃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分兵掃北,會師西北軍,途徑河南再次北伐直搗京師。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外部清軍各部層層壓制下,陳玉成孤軍奮戰,勢不能守,準備突圍。正在這時,駐紮壽州的叛徒苗沛霖派人混入廬州送信,請陳玉成駕臨壽州,並表示願將手下人馬全部交予英王統轄。

    部將們都說苗沛霖是個首鼠兩端的小人,千萬不要去自投羅網。結果陳玉成力排眾議,一意孤行,突出重圍後直接前往壽州。奏王苗沛霖早已勾搭上清軍,為了表示誠意而故意誘騙陳玉成前來,好將他當成禮物獻給清軍。

    結果陳玉成一到壽州,就被苗沛霖擒拿住了,並押往清將勝保大營。

    勝保許以高官厚祿,極力勸說陳玉成投靠朝廷,陳玉成義正言辭地回了11個字: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

    勸降無望,勝保只好將陳玉成押上了刑場。1862年6月4日,年僅26歲的英王陳玉成在河南鹽津西校場關帝廟前被凌遲處死。

    曾國藩對陳玉成的評價是13個字:自漢唐以來,未有如此賊之悍者!

    陳玉成死後,雙子星局面被打破,李秀成獨撐危局,孤掌難鳴,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 8 # 永宣論史

    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人,也是客家人。年幼父母雙亡,還好有一叔叔陳承瑢代養,得以避免了餓死荒野。

    鴉片戰爭後的廣西流民扎堆,與本地土著械鬥不止,再加上官匪一家,民眾暗無天日。洪秀全、馮雲山的造反組織是他們唯一的精神港灣,於是當金田起義點燃後,十二歲的文盲兒童陳玉成在叔叔的帶領下,加入了這個宣揚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的幸福港灣。

    陳玉成也可以說天生異相,雙眼之下各有一個黑痣,別人給他一外號:四眼狗仔。另外,臉上白皙肉嫩,五官很精緻,不符合那時代廣東廣西人普遍特徵(瘦小猴精黑),而且身高相對較高(雖然和北方人比是中等偏下)。所以如果用現在的話說,他在那支隊伍裡算是一枚小鮮肉了。

    但那是一個造反組織,乾的是扛著腦袋玩命的活。沒辦法做搔首弄姿帶奶味的小鮮肉,陳玉成的性格也不是小鮮肉那樣的,他有洪秀全、楊秀清等榜樣,所以敢於拼命,苦練武術,太平軍家屬中的兒童成百上千,陳玉成是兒童團長,帶著他們完成一些艱鉅的任務。

    如攻城時,大炮或土雷轟開一個缺口,早埋伏在近處50名猴童,在他帶領下鑽洞或小口子飛快進城,佔領缺口,殺敵人,接應大部隊攻上來。

    1854年太平軍西征攻武昌,久攻不下,陳玉成帶500猴童趁夜爬牆偷襲城守,竟然成功了,為攻佔武漢立下首功。此刻陳18虛歲,受封為殿右三十檢點。此後獨立帶兵做戰,而且發明了“回馬槍戰術”。

    他每戰精選精銳,使其與敵軍交鋒時,佯裝敗退, 在有利於大軍隱藏的地形處埋伏。待敵軍追至絕地時玩消失, 敵人正一片彷徨之際,忽然命太平軍反戈回擊,敵人猝不及防而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因此,“三十檢點回馬槍”之美名廣為人知。

    陳玉成代表的是太平天國的下一代人和後備中堅,有著無比的英勇和忠誠,這點來看培養得比較成功。但天京事變打亂了平穩,不到半年,截至石達開出走,第一代領導人幾乎全部內訌掉了,只剩下寡人洪秀全,洪在用權術弄死所有對手後,發現權到手了,但自己啥都不會幹除了整人。於是高層權力真空,急需填補。

    二十歲左右的陳便提前接班了,這些“洪二代”們打仗忠勇,可收一時之效,加之厚黑天王洪把他們制服得“赴湯蹈火”,兩年內再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陳玉成迎來了人生巔峰,英氣逼人,英姿颯爽,1858年,又在三河鎮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後,晉級英王,時年21歲,僅次於石達開20歲封王之早,也成為了此刻風頭最盛,排名第一的實力派。

    “洪二代”的一時之效好比一顆春藥,掩蓋不了虛勢。洪秀全自詡軍師,卻深陷後宮不能自拔,完全不知全盤大局,軍事上更是白痴,瞎指揮一通。陳玉成、李秀成這幹人培養不夠,火箭提拔,從小將軍提到大元帥,他們還只是將才,軍國大計、統御各方的運籌能力非常欠缺,經驗不足,心智更是遠不夠相應級別的成熟。

    陳玉成為將可使回馬槍戰術,為帥就沒這麼簡單了,更需要的是大局觀、戰略佈局。英王陳玉成以安徽為大本營,內心視為封地,有一些私心,為此不惜和同僚韋俊火拼,當然後期的李秀成、李世賢等都一樣藏私,李秀成還幸災樂禍,助韋俊火拼來削弱英王勢力。年輕氣盛,趾高氣揚,幾個新秀王之間互不買賬,當然洪教主樂意這樣的局面,可見他們心智歷練也不夠。

    1862年前後,安慶之戰,曾國藩早已定了沿江而下,穩打穩紮的戰略,而太平天國只是敵攻我擋,毫無長遠戰略。安慶被圍攻,都急了,定下圍魏救趙的計謀,卻各懷私心,致使計劃破產。

    英王已是孤家寡人,只能和安慶湘軍拼命一戰。但此時的陳玉成毫無方寸,實足一毛躁小夥子做法,在安慶周邊躥來躥去,被各個擊破,其間還曾丟下四千精銳在集賢關遭全殲。如果能冷靜下來分析,有定心,不為安慶這一城一池所侷限,集中所有精銳殲敵一路,甚至先儲存實力退守安徽另城等,那麼結局定然不同,而且這才是統帥之慮。

    但安慶之戰已開啟了他敗亡之路,在丟了安慶,只有殘兵敗將之時才想到退守廬州,更要命的是他似乎沒有深刻認識到虎落平陽兼亂世的兇險,相信了以反覆無常著稱、超級小人苗沛霖,二十多歲小夥子果然太沖動、太自負,太天真,太不懂亂世人心最兇險這個真理。

    自古以來,英傑多不壽,英王也例外,但歷史太巧合,英王被忽悠進了壽州城,壽州名副其實的成了英王的絕地。

    1862年夏,為換上頂戴花翎,小人苗沛霏把陳玉成送給了清欽差勝保,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凌遲三日而殞,英年26虛歲。

    二十六歲的陳玉成的一生,是一個極其短暫的大悲劇。也正如他臨死之際的仰天長嘆:“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胡林翼說:“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說他“貌甚秀美,絕無殺氣”。

    方玉潤在《星烈日記》中驚呼:“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

  • 9 # 大壯筆談

    讓大壯來回答!

    陳玉成,1837年生,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廣西藤縣客家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

    從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開始,陳玉成追隨洪秀全南征北戰,克武昌率先登城,立下首功;身先士卒,坐小舟入城聯絡,解鎮江之圍;力拔清軍“江南大營”,逼迫清軍統帥向榮敗逃丹陽,自縊而死。

    在太平天國內訌,主要領導人物自相殘殺,損失殆盡之後,毅然挑起大旗,成為天平天國二代將領中的翹楚,先後大破清軍南北大營,與李秀成配合,在三河之戰中,以迂迴包抄戰術斷敵退路,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此戰讓湘軍元氣大傷,統帥胡林翼慨嘆“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力挫湘軍銳氣,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由衰轉盛的轉折點!

    23歲因戰功卓著,封英王,成為太平天國曆史上僅次於石達開的最年輕王,到達他生涯的巔峰!

    然而,陳玉成註定是一顆流星,光輝轉瞬即逝!不久,在著名的安慶保衛戰中,由於太平天國內部矛盾,李秀成等將領思想不統一,行動不一致,湘軍亦看透太平天國“圍魏救趙”的策略,全力圍攻安慶,加上陳玉成解圍策略失誤,使用添油戰術,而不能集中全力,一點選破,雖竭力挽救,然孤軍奮戰,終落敗。後陳玉成輕信叛徒苗沛霖,遠走壽州,被誘擒,寧死不屈,押解延津,凌遲三日而死,終年26歲!

    縱觀陳玉成一生,年輕英武,善於謀略,是太平天國後期不可多得的將才。但他對全域性認識不足,歷練不夠,沒有認清人性本質,輕信搖擺不定的苗沛霖,終於沒能挽狂瀾於既倒,終身死報天國!

  • 10 # 史無止境

    陳玉成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衝鋒陷陣,不怕犧牲,靈活機看,奮勇殺敵。太平軍攻克南京時,陳玉成年僅17歲,被提升為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陳玉成(1837~182年),太平天國傑出的青年將領,後期的軍事統帥。原名陳不成,天王洪秀全為其改名玉成,廣西滕縣人。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為了擴大勝利成果和保衛天京,1853年陳玉或率都西征,次年攻下武昌,因功升任殿右三十檢點,統領陸軍後十三軍和水師前四軍。這時他才17歲。隨後,又率軍轉戰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與湘軍水師作戰。1856年,陳玉成身先士卒,不畏艱難,連破16個營壘,大敗清軍,解了鎮江之圍;接著,又與友軍一道共破清兵江北、江南大營,粉碎了敵人對天京的封鎖和包圍。就在軍事上節節勝利,創造和發展了大好形勢的時候,1856年6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野心家韋昌輝利用東王楊秀清與洪秀全的矛盾,殺害了楊秀清家屬、部將等2萬餘人接著,翼王石達開的家屬也被他殺害。叛亂平息後,洪秀全對石達開也並不信任;結果石達開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國的道路,帶走了大批精銳的部隊,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嚴重損失,形勢很快出現了逆轉。清朝軍隊乘機捲土重來,向太平軍進行反。在這關鍵時刻,天王洪秀全決定挑選陳玉成這位剛21歲的德才兼備的青年將領來主持軍事工作,和李秀成等共同力挽危局。陳玉成不但驍勇善戰,而且足智多謀,富有韜略,有自己的一套戰略戰術。根據當時的形勢,陳玉成清醒地認識到,安徽戰場是軍事戰略的關鍵,保住安慶,控制安徽,才能既保天京又可西進。為此,他在安徽訓練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精兵。這支隊伍全由矯健機警的青少年組成,稱為小兒隊五旗營。小兒隊都頭戴紅巾,腰圍綠縐,時刻跟隨陳玉成。五旗營分紅、黃白、黑、青五色。作戰時,五旗營都上陣殺敵。紅旗營最有戰鬥力,大家稱它為“紅猿”陳玉成帶領這支精兵,積極投入戰鬥,所向披靡。1858年7月,陳玉成率兵攻打北大營,以刀牌刀破敵騎兵,殲敵萬餘人,徹底擊潰了江北大營。後又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6月,23歲的陳玉成被天王封為英王。1860年4月陳玉成率大軍再次打垮江南大營的敵人,打破了敵人對天京的包圍。與此同時,湘軍頭目曾國藩趁機兵犯安慶。陳玉成率兵趕赴安慶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利。1862年,被人暗算而被捕。在敵人面前,陳玉成堅貞不屈,正氣凜然,英勇就義,年僅26歲。

  • 1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讓我們一起回顧關於陳玉成的幾件事,他為何以英勇聞名,就一目瞭然了。

    初陣即先登,揚威武昌城的少年英雄

    陳玉成加入太平軍時,才剛剛15歲,主要在童子軍裡待著,沒有承擔戰鬥任務,但陳玉成期間習得了一手好槍法。

    1854年,太平軍西征時,陳玉成第一次參戰。攻武昌時,他率五百“天兵縋城而下”,一舉攻上武昌城。

    初陣就大放異彩,得益於日常的勤練

    先登,一般是屬於最英勇的勇士的。青澀少年,初陣即先登,天縱神武,不過如此!

    後來,以身為中高階軍官的陳玉成,一葉扁舟,冒矢石炮火往返鎮江城內外,使太平軍裡外協同,一舉破敵!

    可見,論及前線英勇,陳玉成不愧“冠絕匪梟”。

    三十檢點回馬槍,小試牛刀的套路。

    陳玉成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玉成開始進入太平軍中層領導崗位。

    玉成創立了一個套路:每戰揀拔勇士選擇地形後出擊敵軍,接敵後撤至預設地形,消失不見。趁清軍恍惚不知所措時再大呼殺出!

    這個套路原理簡單,但練得熟練,屢試不爽!“三十檢點回馬槍”揚名卾皖戰場。

    以步制騎,刀牌手顯威

    勝保的騎兵,可說是太平軍老冤家了。當初,北伐軍就是敗在他和僧格林沁的騎兵手下!

    可是,陳玉成挑選勁卒,嚴加訓練。戰時,勝保騎兵橫衝直撞時,英王使刀牌手大呼而出,大斬勝保騎兵數百!狠出惡氣!

    當時的情況,與後來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有些許類似。最裡面,是湘軍李續賓部;外一層,十餘萬太平軍及捻軍;再外一層,湘軍及其他清軍正在圍來!

    此時的情況,不能拔虎牙,必為虎所傷!陳玉成下定決心,親自抵近指揮,一舉吃掉李續賓!

    此役,一掃天京事變後的消沉情緒,令曾國藩哀嘆不已,是太平天國後期一次重大勝利。

    作為個人,不計生死,冒死而戰;作為軍官,勤練戰陣,虎口拔牙。太平天國陳玉成,堪稱勇士!

    不管是曾左李,還是江忠源、羅澤南等人,抑或是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即使在中國歷史最低谷之時,中國,也從未缺過人才!

    有的老闆,天天感嘆身邊沒能人。結果,出去的人都很好!就是此理!人才不會缺,缺的是你用人之體制!

    當馮子材們揚名鎮南關時,他會不會想起李秀成、陳玉成這些殞身內亂中的豪傑們呢?

  • 12 # 文舀

    陳玉成(1837一1862年)廣西藤縣人,幼喪父母,由叔父陳承鎔養大,童年給地主放牛,受盡欺凌,金田起義爆發,他和當地夥伴一起殺了惡霸,參加太平軍。從廣西到南京,率領童子軍衝鋒在前,立下赫赫戰功,攻破江南大營,解鎮江包圍,封前軍主將。後與李秀成在樅陽集會,聯合作戰二破江北大營,殲敵萬餘,再破江南大營援軍,恢復天京與浦口交通,隨後和李秀成援皖,殲滅孤軍深入安徽三河的湘軍悍將李續賓部,殲湘軍主力六千餘人,收復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穩定上游戰局。1860年,聯合李秀成再破江南大營,擴大天國區域。次年第二次西征失利,他率軍援救安慶失敗,後中計前往壽州被俘,面對招致不為所動,“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饒舌耳!這是他回絕招降的最後誓言。1862年六月在河南延津英勇就義。

  • 13 # 歷史茶坊

    陳玉成的一生頗為短暫,如同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只留下剎那間的璀璨光芒,令人過目難忘。原本天京事變後,洪秀全曾發誓不再封王,卻恰好應了時下所流行的一個段子: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信你個鬼。

    1859年,族弟洪仁玕一到天京,洪秀全大喜過望,不惜違背誓言,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加封其為幹王,並總理朝政。真是朝中有人好封王啊,未立尺寸之功便受封王爵,朝中文武大臣自然多有不服。為了平息眾怒,洪秀全隨即封陳玉成為英王、蒙得恩為贊王、李秀成為忠王,楊輔清為輔王,林紹章為章王。

    在這幾個王爺當中,真正以戰功起家,受之無愧者,只有陳玉成和李秀成二人。他倆都是廣西藤縣老鄉,據說在家時是很要好的朋友,不過根據兩人年齡來推算的話即使是真事,那也是忘年之交。

    太平天國後期,他們倆被認為是撐持危局的天國兩大柱石。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下面我們就以李秀成作為參照物,對比一下這兩大功臣在天京事變前的履歷。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15歲的陳玉成跟隨叔父陳承瑢加入起義軍。此時29歲的李秀成還在家修理地球。

    1851年8月,陳玉成被編入童子軍中,成為一名聖兵。此時李秀成在太平軍路過家鄉時光榮參軍。

    1853年1月12日,17歲的陳玉成做為童子軍先鋒,率先攻入武昌城內。此時31歲的李秀成不知在何人手下當差。

    1854年6月26日,18歲的陳玉成率五百壯士率先登上武昌東門城樓,立下首功,擢升為殿右三十檢點。此時32歲的李秀成升任指揮,在廬州把守安民。

    按照太平天國軍制,丞相是最高文職,下設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等職。這也就是說,18歲的陳玉成在職務上要比32歲的李秀成高出一個等級。職務高一級也就罷了,更重要在於,陳玉成因攻佔武昌立下首功,天王讚譽他“真是英雄出少年”。這就好比現在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屬於國家重點培養物件。1856年2月,升任冬官正丞相的陳玉成和升任地官副丞相的李秀成隨燕王秦日綱率兵解救鎮江。當時清軍四面圍困,把鎮江守軍與援軍隔絕在外。陳玉成自告奮勇,冒死乘小船衝破清軍重圍,進入城內與鎮江守將吳如孝取得聯絡,內外夾擊,大敗清軍,解除鎮江之圍。楊秀清聞奏讚譽他“渾身是膽,當年趙子龍也比不上”。

    陳玉成是太平軍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李秀成一直被他的光芒所掩蓋。石達開率部出走之後,陳玉成接替了他在軍中的地位。1856年10月,洪秀全封親信蒙得恩為正掌率,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總領軍政要務,重新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

    我天王是一重幼西王蕭有和,第二重用王長兄洪仁發、王次兄洪仁達,第三重用幹王洪仁玕,第四重其駙馬鍾姓黃姓,第五重用英王陳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後,正將英王之事交與我為。《李秀成自述》

    1858年11月,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廬州三河鎮取得三河大捷,殲滅湘軍精銳6000人,悍將李續賓兵敗自殺。

    1859年3月20日,陳玉成在廬州大敗清軍,生俘署安徽巡撫李孟群。6月,23歲的陳玉成受封為英王。

    1860年5月6日,陳玉成、李秀成、李侍賢、楊輔清、劉官芳等各路人馬齊聚,二破江南大營。

    1861年9月5日,天京屏障安慶失守,陳玉成敗退廬州。

    1862年5月13日,廬州失守,陳玉成在壽州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慘遭殺害,年僅26歲。自此,少年英雄陳玉成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在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中,陳玉成無疑是最年輕的一位,也是至為重要的一員,他的死讓處於危局之中的太平天國再遭重創。此後,李秀成孤掌難鳴,徹底淪為救火隊長,不停地東奔西炮,累得是精疲力竭,卻最終也未能撲滅這場熊熊燃燒的戰爭之火……

  • 1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眾所周知,英王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他和李秀成組成了雙子星座,緩解了天京事變後岌岌可危的局勢,力挽太平天國於既倒,湘軍統帥胡林翼評價他“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廣西藤縣新旺村人,自幼父母雙亡,他和李秀成是同村好友,因兩眼之下各有紫色斑痕,遠望如同四眼,被清廷蔑稱為“四眼狗”。

    陳玉成出道很早,只有14歲跟隨叔父陳承鎔參加了金田起義,因年齡小,當時被編入童子軍中。

    陳玉成是個上進的人,他在童子軍中苦練武藝,使得一手好槍法,很快成為武藝高強的牛人。同時,他對戰術也頗有研究,獨創了“回馬槍”戰術。即對陣時,前鋒佯裝落敗,待敵追殺而至時,前鋒與預先埋伏的人馬突然回頭掩殺,使敵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落荒而逃。這套戰術直到百餘年後仍在皖鄂等省被稱為“三十檢點回馬槍”。

    1854年6月,17歲的陳玉成嶄露頭角,他隨大軍西征,國宗石鳳魁統軍攻打武昌不利,陳玉成主動請纓,願率敢死隊智取城東,獲得准許。於是,他率500壯士經梁子湖繞道武昌東城,縋城而上,殺死城頭守軍,將旗幟插遍城頭。陳玉成登上城樓,為大軍入城開闢道路,立下首功,從此名聲大震。

    天王洪秀全聽聞此事後,不由對陳玉成讚不絕口,給出5字評價:英雄出少年。同時擢升他為殿右三十檢點,統帶陸軍後十三軍,水師前四軍。

    一年後,陳玉成被提升為丞相,並隨秦日綱參加救援鎮江、擊破江南江北兩大營戰役,在鎮江之戰中乘小舟衝入城中,完成裡應外合計劃,再立大功。

    1856年,也就是陳玉成19歲時,太平天國爆發了著名的“天京變亂”,楊秀清,韋昌輝等兩萬餘人先後被殺。

    此後他在石達開指示下展開皖北反擊,是太平軍在天京事變後第一個轉入反攻的戰略區。隨後,遭猜忌的石達開憤而出走。無奈之下,天王洪秀全只好起用新人,他任命蒙得恩為正掌率,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組成軍事領導小組,由陳玉成和李秀成直接負責軍務,開啟了天國後期的雙子星時代。

    1858年夏,陳玉成與李秀成等太平軍將領大會於安徽樅陽,制定了擊破江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的決議。陳玉成先克廬州,後與李秀成大軍在烏衣會師,大敗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軍,乘勝連克浦口,六合等地,打通了天京與江北的交通。期間,湘軍悍將李續賓孤軍深入,企圖收復廬州,得到守將吳定規求援的陳玉成連夜回軍,與李秀成在廬州附近的三河鎮殲滅湘軍精銳六千餘人,李續賓兵敗自殺,取得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後第二年,在洪仁建議下,洪秀全將當時地位最高、戰功最著的年僅23歲的陳玉成封為英王,並下達了這樣一條詔旨:外事不決問英王,內事不決問幹王,二事不決問天王。可見對陳玉成的器重。

    陳玉成成為繼石達開之後太平天國最年輕的封王將帥後,充分發揮勇猛善戰的特點,屢立戰功。陳玉成在安徽地區勢如破竹,數次擊敗清軍主力部隊,安徽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唯一一個領土沒有縮減,反而增加的地區。

    1860年,陳玉成會合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等將領,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統帥和春畏罪自殺,主將張國樑戰死丹陽,使清廷圍困太平天國的計劃徹底宣告破產。

    同年曾國藩進攻安慶,陳玉成帶領軍隊南下解救安慶,安慶之戰是太平天國晚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安慶之戰太平軍的人數和裝備都不亞於湘軍,但是安慶之戰的結果出人意料,最終以湘軍獲勝而告終。

    失利主要原因在於陳玉成,首先,他的戰術有誤。他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進兵湖北,兵鋒直逼湘軍大本營武昌。不料,湘軍不為所動,而武昌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攻佔,陳玉成只好被迫回軍安慶,與湘軍多次苦戰,均無法解圍,終使安慶失陷於敵手。其次,他的個性清高。陳玉成取得一些功績後,有點飄飄然,固執已見,不聽取李秀成等的建議,結果導致和李秀成之間的配合出了小問題,再加太平軍內部矛盾較多,最終使得安慶失守。

    安慶之戰失利後,陳玉成不得不採取保守策略,謹慎防守,結果他軍隊的人數也越打越少。到了1862年的時候,洪秀全對屢戰屢敗的陳玉成進行了處罰,幾乎革去他除王爵外的一切職務,也正是因為這樣,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陳玉成。

    陳玉成身邊的嫡系部隊也在數次征戰中損失殆盡。無奈之下,他只好派出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遠征豫陝,經略西北,試圖“廣招兵馬,早復皖省”。同時,還規劃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分兵掃北,會師西北軍,途徑河南再次北伐直搗京師。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外部清軍各部層層壓制下,陳玉成孤軍奮戰,勢不能守,準備突圍。正在這時,駐紮壽州的叛徒苗沛霖派人混入廬州送信,請陳玉成駕臨壽州,並表示願將手下人馬全部交予英王統轄。

    部將們都說苗沛霖是個首鼠兩端的小人,千萬不要去自投羅網。結果陳玉成力排眾議,一意孤行,突出重圍後直接前往壽州。奏王苗沛霖早已勾搭上清軍,為了表示誠意而故意誘騙陳玉成前來,好將他當成禮物獻給清軍。

    結果陳玉成一到壽州,就被苗沛霖擒拿住了,並押往清將勝保大營。

    勝保許以高官厚祿,極力勸說陳玉成投靠朝廷,陳玉成義正言辭地回了11個字: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

    勸降無望,勝保只好將陳玉成押上了刑場。1862年6月4日,年僅26歲的英王陳玉成在河南鹽津西校場關帝廟前被凌遲處死。

    曾國藩對陳玉成的評價是13個字:自漢唐以來,未有如此賊之悍者!

    陳玉成死後,雙子星局面被打破,李秀成獨撐危局,孤掌難鳴,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接二連三出現“霸座”現象,是懲罰太輕還是有團隊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