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走的大男孩

    打仗打的是人力,財力,物力,沒有把握的仗,打下去非但沒有好處,搞不好還會自取滅亡。

    由此圖我們可以看清當時形勢

    1.當時形勢多格局存在,金的背後有崛起的蒙古,頑強的西夏都在虎視眈眈如果大舉攻宋,西夏蒙古弱切斷金北退之路,則成缸中之鱉

    2。金國本部軍隊有限,大部軍隊由契丹人,漢人,蒙古人組成,管制渙散,戰鬥力低下,缺少水師戰船,攻宋極為困難。

    3。南宋餘力尚存,軍隊眾志成城,且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統領,肆意拼殺實則兩敗俱傷。

    4。金國統治階級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無力統治龐大中原漢民。如漢人揭竿而起,則是自取滅亡,無奈攻取汴京留下張邦昌的偽楚政權,軍隊大部北撤。

  • 2 # 瓷都公安

    公元1127年,康王趙構逃到了臨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權,金國雖然一路圍攻臨安,這時的南宋王朝上下一心抗金,金國的首都又受到蒙古國的攻擊,應接不暇的戰事,使金國不能全身心地滅掉宋朝,所以金國沒有一鼓作氣滅了南宋。

  • 3 # 喜歷史

    本打算培養一個附屬國,立張邦昌建大楚,怎奈北宋160多年的統治令趙氏皇族深入人心,擁戴了漏網之魚趙構,偽楚政權頃刻瓦解,宋得以延續。金回頭再想滅宋卻遇到的是一個跑的比博爾特還快的主,加上南方溝壑縱橫不適合女真騎兵突馳,無功而返。另,亂世出英雄,岳飛、韓世忠、吳階等中興大將橫空出世,令金滅宋形勢破碎,只是可惜了岳飛生不逢時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昏君+一細作奸相秦檜,使本可反轉的局勢功虧一簣,一代忠良冤死臨安……

  • 4 # 一等禁言

    金經過11年戰爭,剛剛篤定遼土,然時有反叛,此時西有大石,與西夏雖然夏崇宗被迫向金奉表稱臣,但互有猜忌。宋金戰爭後,金國也沒有想到如此順利拿下東京。此時其扶持偽齊在統治區域內橫徵暴斂,嚴刑重罰,使民不聊生,怨聲四起。河北、山東好漢在敵後紛紛舉旗。而趙構迅速得到南方支援,宋軍精銳淮南站穩腳跟,構築了江淮防線,此時有宗澤、中興四將、李橫等,與金軍互有勝負,戰線逐漸穩定,消滅南宋已經不可能

  • 5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其中,地形和氣候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其實,面對強悍的金軍,遼軍和宋軍都是擋不住的。因此,遼國的天祚帝和宋高宗趙構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一個辦法,那就是:逃。

    只要金軍一打過來,他們就帶著人馬開始逃,不斷的逃。

    但是天祚帝可沒趙構幸運,他所處的是塞外,那裡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幾乎無險可守。而金軍最擅長的就是機動野戰了。因此,天祚帝不管怎麼逃,總是能被金軍追上,然後他就沒然後了。

    趙構就不同了,他逃到了南方,那有長江天險可守,而且南方河網密佈,溼潤多雨,多為丘陵山地,使得金國鐵騎的優勢無從發揮,根本無法在江淮地區打敗宋軍。

    關鍵是,趙構一個不樂意,還能逃到海上去避難。而金軍那都是旱鴨子,別說下海了,就是在長江上他們也只有捱揍的份。當年韓世忠能在黃天蕩以區區幾千人硬是困住金兀朮的幾十萬大軍,就是欺負他們不會游泳。

    所以,趙構逃到南方,就像是海龍王回到了大海似的,金國壓根拿他沒折。

    而且,由於金軍南下受阻,無法像滅遼那樣閃電進軍。這樣一來,金軍計程車氣和銳氣就會大打折扣,而半死不活的宋朝則能捉住機會,迅速回血。

    隨著抗金戰爭的推進,軍民開始適應與金軍作戰,岳家軍等南宋軍隊的戰鬥力在實戰中不斷增強,逐漸恢復與金國作戰的信心。加上江南地區錢糧充足,人丁興旺,是能逐漸扭轉戰局的……

  • 6 # 歷史哨聲

    先說說題主這個文中中的邏輯問題:

    1、在金國認為他們並沒有滅掉北宋,只是為了穩固聯盟關係而立異性皇帝以取代趙宋;金國對於黃河以南是沒有統治興趣的。對河南、山西的統治,是對劉豫治理能力不足失望下,加上完顏熙和完顏宗弼等漢化派女真人的漢化影響,才佔領的。

    2、靖康之變時,金國對於北宋的稱呼是繼承遼朝的稱呼:南朝。在金軍包圍汴梁時,完顏宗翰(即粘罕)說:“粘罕曰:「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無也。今建議期在割地而已。」”足以表明金國無意奪取黃河以南的土地。

    3、在漢人看來,趙宋被俘虜,張邦昌被立為皇帝,以取代趙宋統治宋朝黃河以南之地,這就意味著北宋的滅亡。但在金國看來,南朝依然存在,作為老大的北朝金國並沒有消滅南朝。

    靖康之變時,金國為何立大楚以替代宋朝的原因:

    1、趙宋皇族多次違背約定,金國不再相信。宋徽宗以親手手寫的詔書賜給金國叛將張覺,而詔書被金國所取得;金國歸還燕京前所約定北宋給予的40萬石軍餉,在燕京交割給北宋後,北宋以沒有在盟書中約定而否認,不履約口頭約定;完顏宗望第一次包圍汴梁時,宋欽宗答應割讓太原四鎮,結果退兵後又反悔了,拒絕交割;宋欽宗不但拒絕交割太原四鎮,還聯絡投降金國的大將原遼國宗族耶律完緒,意圖要和他內外結合;宋欽宗不但勾結金國契丹降將,還聯絡北遼——天祚兒子梁王,意圖和北遼合計金國。

    林林總總,老子宋徽宗違背盟約,兒子宋欽宗違背盟約,因此金國對於宋徽宗和秦檜等北宋大臣要求立趙氏的要求直接拒絕——趙氏太TM沒有信用了!

    2、金國並無統治黃河以南土地的打算。在金國第一次進攻北宋時,金國先鋒撒盧拇對童貫所說的話語中就充分表露了金國的意圖:

    “撒盧拇曰:「國相若以貴朝可憚,不長驅也。莫若勸童太師速割大河以北。」”

    在第二次出征圍攻汴梁前,金國軍事會議上:

    “時二帥會議,再徵宋闕。兀室曰:「今河東已得太原, 河北已得真定,二者乃兩河領袖也。乘此之勢,可先取兩河,俟兩河既定,徐取東京未晚。今若棄兩河先取東京, 倘有不利,則兩河非我所有。兼太子向到東京,不能取 之。」斡離不未有語。粘罕怫然以手去貂帽擲之於地,謂諸將曰:「東京,國之根本,我謂不得東京,兩河雖得而莫守。苟得東京,兩河不取自下。向東京能得者,以我不在彼也。今若我行,得之必矣。」又舒右手,作取物之狀,曰:「我今若取東京,如運臂取物,得之矣。」”

    從這次會議可以知道,金國攻打汴梁是為了得到黃河以北地區,逼迫北宋切實割讓。不是為了攻佔汴梁等黃河以南之地。

  • 7 # 小劉解讀

    “靖康之變”形式上已經滅了大宋。但是為什麼沒有順勢南下,滅掉南宋而統一全國呢?

    有一句話說的好,“人心不足蛇吞象”。金國就好比是蛇,蛇可以吞下比自己大很多倍的“獵物”,可是它嘴張的再大,能吞下一頭大象嗎?撐死它都做不到。

    就像近代二戰中,日本想吞併中國。

    其實這兩件事道理一樣。都是強悍的“小國”侵略看似懦弱的“大國”。從來都是“大國”可以被打敗,卻從未被征服。因為“小國”不知道所謂的“大國”有多麼大,它大在哪裡?

    “儘管放馬過來吧”,“大國”一直有一顆包容的心。“小國”剛開始肯定能吃到“甜頭”……可是吃著吃著不行了。畢竟是“外人”,有點水土不服的感覺。更嚴重的還有人員供應不足的內患。因為隨著佔領“大國”的城池越來越多,死人不算,還必須留下一批鞏固的統治人員以防“譁變”。

    這就是金國和近代日本侵略中國遇到的最現實的問題。一旦前方戰事吃緊,就從後方調取。前方不一定能打下來,轉回頭一看,後方又丟了。真傷腦筋……朋友也許會說不是有大批的漢奸和“皇協軍”調取嗎?這個問題也分析過。同是華人為什麼有人要當漢奸?他還不是為了“活命”!做漢奸的都是什麼人?第一有小聰明。二:膽小怕事。缺一個連合格的漢奸都算不上。你想,如果讓他們上前線,他們肯定知道是要做“炮灰”。膽小的性格一旦暴露,只有三個下場:臨陣倒戈,繳槍不殺,炮灰。而合格的漢奸只會選擇前面兩種。

    還有就是本來對付一個就夠“頭疼”了,偏偏又多出好幾個。看來正義仍然一直站在“被侵略方”。金國當時雖然滅了遼國,但是有一部分逃往西部,稱為西遼。一直趁機騷擾國內空虛的金國。崛起的蒙古族,也以彪悍而聞名。使金國也不敢深入南下。

    綜合以上原因,就能很好的理解金國為什麼不趁勢滅了南宋的原因了。

  • 8 # 德厚致遠

    北宋的滅亡是金國的僥倖得利,也是北宋王朝的咎由自取。

    金兵第一次由國相粘罕和太子斡離不分別率兩路大軍南侵,宋徽宗急忙禪位於宋欽宗連夜逃命去了,宋欽宗見自己被撇下在危城之中,心裡既氣又怕又急,也打算棄國而逃,卻又怕皇權被人奪去,一時心裡拿不定主意,國難顯忠臣,是李綱見狀,哭拜在地,以死相邀,堅持固守,一面積極備戰,金兵攻城,李綱親臨指揮,宋軍戮力同心同仇敵愾,金兵被宋軍挫敗。而宋欽宗卻慌恐不安,一不相信宋軍能戰勝金兵挽救危亡,更怕宋軍乘金兵入寇而圖謀不軌,他想採取議和的辦法趕快將金人打發走,保住自己的皇位就算了事,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帝慫慫一國,趙桓偷偷暗地裡派人到金營求和,金兵東路軍斡離不以攻破都城相訛詐提出苛刻條件,宋欽宗競輕易答應,下令趕緊搜刮湊錢,好不容易籌集金二十萬兩,銀四百萬兩,派康王趙構和張邦昌作為人質送到金營,但金帛仍不夠金兵所提要求,趙桓大傷腦筋,此時,宋軍各路勤王兵逐漸集結京城,按理說,各路兵馬應該統一指揮方能增強戰鬥力,李綱也提出要种師道、姚平仲歸他節制,趙桓卻怕李綱權力過大對已造成威脅,不允其請。因而,宋軍各路兵馬缺乏統一號令,姚平仲勇而寡謀,主張趁亂劫營,此舉既然是偷襲,軍機就不能洩密,可這宋欽宗又是信天不信人,又是選吉日又是擇良辰,還大張聲勢,弄得滿城風雨,結果可想而知,劫營只是讓宋朝軍民白白送死,大敗而歸。趙桓昏庸,越是無能越怪別人,就將李綱、种師道革職拿問,而宋朝軍民不答應,紛紛示威遊行,李綱才重新復職抗金,金兵見勢不妙,又怕後路被截,不等金銀數籌足急忙退兵。李綱請求派大軍護送,令將士找機會襲擊,趙桓卻派使者監視各軍,禁止對敵作戰,以致金兵安然滿載而歸,白白訛了錢去。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金兵一退,主和派又佔了上風,他們混淆視聽,又是內戰內行,害怕各路宋軍擁兵自重,不肯委以重任,猜忌防範之餘,貶逐了李綱等抗戰將領,而圍攻太原的西路金兵,聽說斡離不己與宋議和,發了大財眼紅的很,也派人前來索賂。趙桓原以為只要議和,金國就會休戰罷兵,所以對防禦、戰備等事不聞不問,僥倖的是种師道兄弟積極備戰,粘罕撤退。

    形勢剛有所好轉,趙桓就又盲目樂觀。又對李綱、种師道等忠臣賢士猜忌防範,對戰守防禦也恬然漠視,不做周全打算,金兵再次南犯,這次連勤王兵也沒了,趙桓又是不信武將通道場,竟相信騙子加無賴郭京的謊言,打算用神兵退敵了,結果可想而知,金兵趁郭京開啟城門之際,乘機鼓譟而進,湧進汴京城燒殺劫掠,此時,趙構雖被封為兵馬大元帥,卻擁兵就自重,絲毫沒有救援京師的打算,更不敢與金兵交戰,眼睜睜看著徽、欽二帝被俘擄拘留,皇室宗親被押著北去,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國扶立張邦昌為皇帝傀儡建立偽楚,此時,趙構在汪伯彥、宗澤、李綱等軍民擁戴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僥倖登基稱帝的趙構即位不久,金兵又分兵三路,準備搜山撿海捉拿趙構,取消趙氏王朝,無奈屢次撲空,金兵又遭到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張浚、趙鼎、岳飛等南宋軍民的頑強抗擊,金兵被迫撤退。才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使趙構有一隅偏安。後來金國內部也是爭權奪利,殘殺迭起更無力滅亡南宋。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宋朝立國三百年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中原歷代王朝來說北方遊牧民族最猖獗的兩個時代一個就是兩晉時期,一個就是兩宋時期。

    其實宋朝之所以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最大的問題還是自己身上,以當時宋朝的國力來說絕對是有實力打贏遼人或者是金人的。但是主要的還是自己的策略失誤,加上北宋一直都是重文輕武,所以在軍事上兩宋時期一直都是被動的,也導致了宋軍只善於守城而不善於進攻。可以看到整個宋朝時期宋軍主動出擊打贏的次數是非常少的,但是防守戰贏的機率非常大。

    其實金人完全是沒有實力滅掉宋朝的,北宋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貪腐,才會導致金人有機可趁,都知道北宋禁軍最多的時候超過了一百萬,但是到了宋徽宗宋欽宗時期,由於朝廷已經腐敗到了極點,禁軍被各個大臣拿去給自己修房子,更有甚者據說讓這些軍人去做女紅,兩宋吃空餉的人太多了,軍人的糧餉都是被人貪了,當時守衛汴京的不過二十多萬。。而且他們還只是在畫畫,研究書畫。導致金人南下,北宋滅亡。自己也被俘虜了。

    但是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金人還是難以滅掉宋朝,首先來說老百姓就不會答應,當時漢人已經是超過了一億人口,可以看到當金人南下的時候,河北,山東等地反抗的人是非常多的。這個給了金人很大的牽制。

    其次就是當時北宋滅亡,但是各地的駐軍也就是廂軍都還是在的,而且趙構在南方建立了朝廷,宋廷不至於大亂,失去主心骨。所以宋朝的體制還是在的。

    當時岳飛,韓世忠,宗澤等人都是非常堅持抗金的,有了這些人金人也很難打到南方,而且古代基本上都是一個民族一個政權,對於外族人是非常歧視的,當時來說漢人政權已經是到了生死邊緣的時刻了,所以這個時候起來反抗的人肯定是非常多的。自然很多人願意參軍保衛國家的。

    還有就是趙構逃到南方以後,南方多水域,而金人呢就是從草原上過來的旱鴨子,到了南方金人的優勢自然就沒有了,可以看到趙構逃到海上以後金人就拿他沒辦法了。

    所以說北宋滅亡之後的宋廷並不是奄奄一息,相反戰鬥力還提升了,激發了漢人抗金的熱情。金人不是不像滅了宋朝,而是沒有這樣的實力去滅了宋朝。

  • 10 # 鹽坪冰舞

    其實北方遊牧民族是踏著先行者的足跡多走一步而己,他們也不確定全面統治漢人的影響,而人本質上對不確定事物都是畏懼的,專家研究歷史流於形式而忘卻人性的本質。

    我們來大體看看情況:1,遼對宋的戰爭是搶財物+勒索,未曾大規模佔領宋土,後遼亡金代之。2,金在搶財物+勒索的基礎上進一步一一打垮北宋並扶持傀儡政權,再向南宋搶錢勒索,後金亡蒙元代之。3,蒙古又在金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透過長期的試探性戰爭最終全面佔領中國統治漢人。4,滿清迅速佔領全境。

    看看前面的發生的就不難理解曰本二戰中為何南進派戰勝北進派進而大舉侵華了。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研究者眾感悟者少又如何可達至“以史為鑑"的目的呢?

  • 11 # 軒轅十四Rex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歷來王朝滅亡,多是因為自身積重難返,這時不管內部、外部,有一誘因出現,社會各種矛盾集中發作,整個王朝遂致崩潰。秦漢隋唐元明清莫不如此。

    但宋朝略有不同,尤其北宋,更是特別。

    北宋末年,並不是本就在風雨飄搖之中。我們現在說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君臣無能,是一種慣性,實情比這複雜得多。當時北宋國力方殷,文化鼎盛,甚至在國防態勢上,也並非保守。神宗時開始的“熙河開邊”,拓地兩千餘里,對西夏形成合圍之勢。即使是與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從當時的任何一個角度看,也都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

    可是這大好形勢,居然變成了“靖康之恥”。

    誰能想到偌大一個國家,會突然被一個剛剛崛起的女真族攻破了首都?連皇帝、皇族都擄了去?宋朝皇帝沒想到,金人同樣沒想到。他們受勝利鼓舞,當然想擴大戰果,能吞併整個宋朝的疆域,當然最好。

    但是,整個宋朝,國力尚未大損,尤其是南方,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而北宋皇室逃出來一個趙構,這也讓南方的抵抗迅速有了一個沒有爭議的領導核心;以“中興四將”為代表的抗金力量也成功頂住了金兵南下的勢頭。

    女真人是漁獵民族,在華北大平原上跑馬順風順水,可是不習水戰,在南方丘陵地帶一籌莫展。從金兵南下受挫的戰例可以看出,金兵正是吃了這些方面的虧。所以,金人很快也意識到,想一口把宋朝整個吞掉,他們還沒有那個實力。

    而南宋朝廷也發現,想要北伐光復中原,雖然有岳飛這樣的名將在,但是總體來說,自身實力也並不足夠。宋、金就這樣互相僵持,誰也吃不掉誰,成了南北對峙之局。

    所以,並不是金國不想南下一鼓作氣徹底滅亡宋朝,他們也嘗試過了——“搜山撿海抓趙構“不也追得宋高宗下海逃命嗎?但是他們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深入江南有可能退路都被斷絕,只好撤回。撤回時還受到了很大的損失,於是金國上下明白,宋朝並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滅亡的了。

    所以這個時候,對於雙方來說,坐下來談判,罷兵修和,都是最為理智的選擇。

    此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雖然兩家實力互有消長,北方金人也嘗試過若干次南征,南宋朝廷也主動進行過北伐,但雙方力量對比的大局並沒有大的變化,也就誰也消滅不了誰。

    這樣僵持的格局,直到第三方勢力出現之後,才從根本上打破了。

    蒙古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中range和xrange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