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L夏天
-
2 # 幼兒園的老老大
轉自網路。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是中國史書著墨比較多的人物之一,本來就是一歷史名人。從中國的盜墓文化史來說,他也是重量級的。掘開了人家的陵墓不說,還要拿著皮鞭,朝屍體發洩,可謂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本為楚華人(家在今宿遷市來龍鎮一帶)。入吳後,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伍子胥與中國歷史上多位名人有聯絡,如越王勾踐、孫武、范蠡、西施等。孫武精通兵法,是伍子胥舉薦為吳國將領,從而名聞天下的;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與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當時伍子胥建議殺了越王勾踐,結果好色的吳王不聽,范蠡遂使出“美人計”,獻西施給吳王,離間吳王與伍子胥關係,導致伍子胥被殺。亡了吳國。
伍子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位後,伍子胥也尋得了報殺父兄之仇的機會。據說入楚後的伍子胥最想幹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倖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止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此事《史記》上亦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分了,稱“怨毒之於人甚哉”。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屍”、“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屍,僅是鞭了楚平王的陵墓。楚平王墓現在已無存,史書上對此事記載又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
項羽-最牛的盜墓者
與伍子胥相比,項羽的盜墓顯得理由更充分更正義一些。伍子胥是為了報“家仇”而盜掘陵墓,是私心;三百年後,項羽為了“國恨”,掘開秦始皇陵,天下所願。秦始皇是什麼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什麼陵?中國帝王陵寢中的“第一陵”(見《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一書),敢對這樣的帝王陵下手,只有項羽,牛!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項羽與伍子胥是老鄉,都是現在的宿遷人,時人稱西楚霸王,其戰爭的競爭對手是鄰邊徐州的劉邦。秦始皇在位時實行嚴酷的統治,僅為他修陵就調運用了70萬囚犯。由於殘暴不仁,在陵尚沒有完全建成時就出亂子。公元前209年前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就是當代官方史書認定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秦陵修築前後共用了37年時間,在秦始皇病死後,因為江山不穩,秦陵是虎頭蛇尾,後期草草收尾,可以說秦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半拉子工程。
對於項羽掘秦陵,班固的《漢書》稱,“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大師至其下矣。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緊閉之禍,豈不哀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記載得更具體,“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作物不能竄,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史記》中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但有學者認為,項羽掘秦陵記載未必準確,酈道元在四百年後寫的書不可信,因為早年史書、比較嚴肅的《史記》並無準確記錄。現代考古探測則發現,秦陵“完好無損”。項羽當年到底是否掘開了秦陵,在秦陵被充分考古發掘之前,仍是歷史之謎,無從驗證史實的真偽。
劉去-最變態的盜墓者
盜墓有的是洩憤,有的是貪財,但中國歷史上有一盜墓者卻很變態,首先是為了好玩,他就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劉去為西漢皇室,封地在河北、山西、山東相連區域,原為信都國,後稱廣川王。據說,劉去當年名聲很差,做事不靠譜,吃喝玩樂樣樣精。
據晉人葛洪編著的《西京雜記》記載,在其封國內“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有點名氣的古墓幾乎沒有一座能逃過劉去的鐵鍬。劉去盜掘的物件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晉靈公的陵墓都讓他掘開了。宋代李奉敕編修過一套五百卷的大書,專收野史、傳記和小說,因編成於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遂定名為《太平廣記》。這部書裡對劉去盜墓有較詳細的記錄。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槨,中間置放石床,石屏風。為防盜掘,入口用鐵水灌注,劉去派人鑿了三天才掘開。棺材是用生漆雜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幾寸厚,刀根本砍不動,劉去則讓人用鋸子鋸開。石床上放有一個玉痰盂,兩把銅劍,幾件金器。劉去看上其中一把銅劍,當場就拿起來帶在身上。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晉靈公生前荒淫暴虐,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說無效,史稱“晉靈公不君”。死後幾百年,晉靈公遭到報應,出現了冤家對頭,他就是“不王”的劉去。晉靈公墓在今山西絳縣境內,墓冢如饅頭狀,系五花土堆成。劉去進去時看到,墓室豪華富麗,四角都放置用石頭雕刻成的鷹犬,上刻有壁畫。在棺槨兩邊,有男女石人四十多個,捧著燈燭什麼的站立在周圍。雖然棺槨已經朽爛,但屍體還沒有壞,晉靈公的九竅之中都放有金玉。劉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個拳頭大的玉蟾蜍,拿回去當儲水磨墨用的水盂使。
被劉去盜掘的有名古墓還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晉幽王墓、欒書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盜墓多了,劉去也害怕。《太平廣記》記載,在掘開且渠墓時,劉去被嚇得半死,裡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劉去趕忙讓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史稱,劉去盜掘古墓的數量“不可勝數”,但具體有多少,又獲得多少寶物,現在已無從考證。
曹操-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在民間傳說裡,他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是漢文帝劉恆,哥哥是漢景帝劉啟。劉武正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的豐厚程度。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該有多少啊。史上具體記載了曹操的盜墓行為,在陵墓開啟後,他親臨現場,指揮取寶。《水經注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裝置,曹操手下靠什麼開啟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瞭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順便說一下,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佈《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不只如此,為防盜掘還做了好多疑冢。成書於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同一時期羅大經著作《鶴林玉露》稱,“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傳雲曹操冢也。”史又稱,曹操實際葬在高陵,又稱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讓考古界困惑的一個謎團。看來,曹操防盜墓與盜墓都很專業。
董卓-最惡的盜墓者
中國歷史上的厚葬之風到西漢時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歷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內被盜的佔80%以上,據此,漢代以後必定形成一個盜墓高潮。史實證明,這推測是存在的。在中國歷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這一歷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沒有曹操那樣專業,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規模亦很大,東西兩漢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盜掘了,與其為人一樣,“惡”名在外。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曾帶兵征討黃巾軍,官至西涼刺史(相當於省部級行政首長)。公元189年,即漢少帝昭寧元年,董卓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之下進京剷除宦官,可何進卻被殺了,讓董卓得了一個大便宜,藉機收編何進部隊。又採李儒之計贈赤兔馬,收伏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由此而來。從此,董卓稱霸朝野。不可一世。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生靈,最受史學家指責的是廢漢帝一事,當時少帝劉辯登上龍座僅五個月,就讓董卓廢為弘農,改立劉協為獻帝,朝臣礙於淫威也敢怒不敢言。與歷史上最毒的盜墓者伍子胥死於女人之手一樣,董卓最後也中了“美人計”,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所害。司徒王允將貂蟬許給呂布,再獻董卓,離間這對“父子”,致二人反目,最後王允與呂布合謀殺死了董卓。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西漢最有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中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自茂陵地宮封上的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值得一提的是,在掘開長陵陵區內劉邦皇后呂雉的墓穴(漢制帝、後同陵不同穴)時發現,呂后的屍體歷經那麼多年仍如剛死不久,有兵士動了邪念,竟然奸了屍。掘開茂陵後,陵內財寶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見《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一書)。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盜墓執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將呂布。茂陵營建了54年,地宮巨大,為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後。發現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呂布滿載而歸,把劉徹的棺槨翻得亂七八糟。
董卓在盜掘西漢諸陵之前,已命令呂布盜掘了東漢帝王陵,在挾天子西入關中後。進入茂陵後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據說是受命尋找可能陪葬的治啞巴秘方。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10歲就被封為渭陽君,但卻是殘疾人,天生啞巴。董卓極疼愛她,想盡了辦法,遍請名醫都治不了。於是想到了劉徹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傳秘方一說,要呂布注意尋找。可沒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原來這是一句咒語,“千里草”、“十日子”不就是一個“董卓”嗎?“不得生”,是罵董卓不得好死呢!沒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戲弄咒罵,董卓惡向膽邊生,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屍骨拖出棺外“曬屍”,後經中國古代的音樂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有意思的,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又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董卓盜墓在正史上並無準確記載,演義小說裡多有描述,所謂的“千里草”是附會之說,劉徹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後會出現董卓這個盜墓惡賊的。
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從史載的眾多盜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墳盜墓多發生在亂世之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盜墓高峰,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亂世出英雄,也出盜賊。黃巢的出現,也是因為出於亂世。黃巢雖粗通筆墨,但和曹操相比,由於沒有盜墓 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他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並不為過。
黃巢為今山東曹縣人,屢試不第,遂以販賣私鹽為生。唐懿宗、唐僖宗主政時期,連年災荒,餓死人無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河南人王仙芝起義。黃巢的起義軍紀律嚴明,還提出了“均平”的政治口號。
甚得民心的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公元880年11月佔領東都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並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齊”。但三年後,即公元883年6月17日,黃巢兵敗自殺,唐亦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黃巢軍隊前期“整眾而行,不剽財貨”,那他號稱四十萬大軍的糧餉從哪來?盜墓是其財路之一。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物件都是重量級。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在乾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由於農民軍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儲存不到今天。
手下有那麼多人,隨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寶物啊,真是蠢死了。從當年的實際情況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寢中,黃巢不會一個未得手,最有可能掘開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盜,地宮人口容易發現。現在分析,黃巢帶領起義軍盜掘帝王陵,亂挖一通,並不僅僅是盜寶,也有洩恨的意思,是對封建皇權的一種挑戰。
溫韜-危害最大的盜墓者
連武則天在內,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號“關中十八陵”(武則天與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而第一禍首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溫韜也算是歷史上盜掘帝王陵最多的一個人,許多珍貴的文物都讓他給毀了,實乃危害最大的盜墓者。
溫韜,易名李彥韜,五代時梁華人。溫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
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溫韜趁戰亂,在這一時間內動手掘掉的。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而乾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墓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帖。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願,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劉豫-最不義的盜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斷,中國現存的所有帝王凌都已被盜墓者光顧過。唐“十八陵”讓溫韜盜掘了,北宋“鞏義八陵”則讓叫劉豫的人盜掘破壞乾淨。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追尊“宣祖”)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相比漢、唐帝王陵冢巨葬豐,北宋帝王陵普遍簡單;漢、唐帝王生前就開始卜穴營建了,而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劉豫本為北宋臣子,後降於北金政權。降順變節,本已不義,合夥盜掘陵墓,則更加不義。
北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欽宗趙桓,年號靖康,其在位僅一年又四個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國大將粘罕率軍自孟津渡過黃河,次月金兵攻陷東京,君臣南逃,北宋滅亡。四年後,即公元1130年,降金的劉豫被金國立為“大齊皇帝”,建立傀儡政權“大齊”(公元1130~1137年,年號“阜昌”),1132年遷都開封。當了傀儡皇帝的劉豫學起了曹操,設了專門的盜墓機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記載的官盜機構,分汴京、洛陽等幾路人馬,瘋狂盜墳掘陵。史書上記載,“劉豫僭立,見兵士賣陵中玉碗,即置淘沙官,再發河南山陵及發民間無主墳墓。”除了啟用他臣,肥水不流外 人田,劉豫還任命自己的兒子為“淘沙官”。
-
3 # 我是江湖小人物
《秦嶺神樹》中吳邪憑著“尋龍點穴”之術找到了秦嶺神樹的未知,面對著接踵而來的哲羅鮭,黃泉瀑布,屍陣,麒麟竭,燭九陰等詭異事物也憑藉專業的盜墓知識一一化解。這些看起來都挺神乎其神、大呼過癮。
其實在歷史上真正的盜墓方法其實並沒有這麼神奇,這些盜墓方法更多的都是文學的渲染,真正歷史上的盜墓使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小一點盜墓團伙透過“洛陽鏟”尋找墓穴,然後挖一個盜洞進去偷隨葬品,至於黑驢蹄子是不存在的,而在墓穴中放一隻蠟燭這是由此測試墓內氧氣濃度,至於對付墓中的眾多機關也沒有那麼高超的應對方式,稍有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盜墓人物而在三國時期尤為突出,三國時期由於諸侯混戰軍費成了很大的難題,而董卓,黃巢,曹操等人就把眼光盯上了古墓之中,以此來補充軍費,而“倒鬥”“摸金校尉”也是從那時傳出,曹操更是被許多盜墓人稱為祖師爺,而在近代最臭名昭著的盜墓賊莫過於“東陵大盜”大軍閥孫殿英。當時的他盜取清東陵慈禧的墓室,為了錢財損壞了諸多文物,由此被唾棄。
-
4 # 翱翔在天空200
秦嶺神樹其實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沒有發生過的事,如果象原著說的,小三哥像老癢一樣想什麼就有什麼,後來發生了那麼多的電光火石的生死時刻怎麼一次都沒應驗呢,我推斷這是吳家人又一次燒錄一段記憶到小三爺的記憶中,為的讓小三爺堅定認為自己是小三爺,把原來哪個人趕走
回覆列表
秦嶺青銅神樹是否真的存在呢,而根據歷史記載中公園前一千年到公園元年左右歷史上稱作非常奇蹟的時代,雖然那個時期一些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很多不可能的東西也都是在那個時候建造出來的(比如說長城,秦始皇陵,巴比塔)。但是要說幾百米的 青銅樹還是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畢竟青銅也不是按畝產的能種多少有多少,要知道當年秦始皇收天下之兵也不過造了12金人,這麼大一顆青銅神樹得造多少金人,可見幾百米的青銅神樹應該是不可能的。
但是雖說沒有幾百米的青銅神樹,可在現實中確實出土過青銅樹,只不過是出土地不在秦嶺,而是在四川的廣漢地區。
記載中在1986年考古人員在歷史時期三星堆的遺蹟裡發掘了很多珍貴的文物,而青銅樹就是作為其中之一,歷經千年青銅樹的儲存已經沒有那麼完整損壞的損壞的有點大 ,於是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修復,畢竟能發現歷史時期的青銅樹是意義重大的事情。而後1997年的時候三星堆博物館開館至此被修復的青銅樹大家才得以看到。
被修復好的青銅樹一共有八銖,其中有兩顆體型巨大,一號青銅樹最大的樹幹高三米八四,整個樹的高度是三米九六。所為出土歷史時期最大的一件古樹價值也和珍貴。觀看歷史時期建造的這顆青銅樹是以圓盤為形狀的底座,分了三個層面,每一層都有三枝,一共有九枝,樹枝的形態是向下彎曲的,最神奇的是在頂端有一隻太陽鳥盤旋於上精湛的藝術讓人折服。
由此根據專家發現這顆青銅神樹形態跟比較像古代神話《山海經》記載的扶桑樹,因為在遠古傳說中扶桑樹是太陽神鳥的棲息之地,據由此可見三星堆出土的樹的形態跟山海經裡面的非常相似。傳說扶桑樹天地間的靈樹,而在三星堆中也發現了古時祭祀用的鼎,估計三堆人們建造類似扶桑的青桐樹也許是用於祭祀時使用的,從而表示三星堆的人們是尊敬敬畏老天的。
不管怎麼說青銅樹的建造到發現無不展示了古代時期人們的無窮智慧與能力,也是深深的被古時青銅樹建造的魅力折服。而三星堆的神秘和青銅樹的神秘也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可能不是嗎!
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