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漱溟客

    第一次聽說曹老闆對劉老闆有知遇之恩!只能說曹操比較賞識劉備吧,呂布奪徐州劉備奔許跟著曹老闆一起把呂布滅了,然後表劉備為左將軍,後劉備藉著討伐袁術的機會脫離了曹操。再之後就基本只有互相攻殲了!說知遇之恩不至於,但是對劉備也算是有幫助。但這個只能算小節吧!劉備是漢室宗親,曹操是挾天子的漢賊。這是大義呀!大丈夫豈能棄大義拘小節。

  • 2 # 崇禎朝內閣首輔大學士

    這個問題得兩說。無論知遇之恩還是忘恩負義,都取決於是一種什麼樣的“恩”。而這個恩,取決於正統與否。

    當時的大環境,漢帝漂泊無依,漢室殘垣斷壁,而曹操迎了皇上,皇上有了許昌的辦公場地,這是曹操給的,也在曹操的勢力範圍內。

    那麼這就有個問題了,皇帝陛下所在地方就是國都,而曹操此時就是漢室的拯救者,無論曹操是怎樣想的,至少他的軍隊、財政是要為皇上所用的,他就代表了中央軍。如此一來,所有的在野勢力無論勢大勢小,均不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況且劉備還被曹操“正義之師”打敗了,投降才是唯一出路。

    劉備究竟投降的誰?表面上看是曹操,因為被曹操打敗才投降的嘛,但是實際上劉備投降的是漢帝,畢竟曹操只是漢帝的“代言人”。

    既然劉備投降的是帝國中央,那就意味著依附於漢帝國,跟他曹操本人勢力有啥關係?曹操向皇上舉薦劉備做官那也是同僚之間的關係(察舉制),既然沒有依附,那麼就不存在背叛,所謂的忘恩負義也不是對他曹操,充其量是對皇帝陛下,因為劉備辜負了陛下的厚望,衣帶詔事件皇叔沒有作為!

  • 3 # 泰林說

    這是曹操的一大失誤!

    曹操之所以那麼佩服劉備,甚至把劉備列為同儕,

    並不是因為劉備的身世。

    要知道,當時曹操已經把漢獻帝迎回了許昌。

    劉備一個小小的漢室宗親,甚至是遠親,是進入不了曹操的視線的。

    劉備曾經幫助徐州牧陶謙抵擋住了曹操的進攻。

    這才是曹操看重劉備的原因。

    而當劉備被呂布背信棄義趕出小沛,

    拋妻棄子的跑到海西郡,又沒了糧草的時候。

    劉備,無奈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曹操呢,那是真高興,因為人家曹操是胸懷全國,志在天下的,

    對人才,尤其是擊敗過自己的人才,那是不穿鞋相迎都行的。

    而且,馬上封官給地盤,這事曹操幹著方便啊。

    於是,劉備被封為豫州牧。而且真的到任了。

    曹操領著劉備報了仇,但,這時曹操犯了個錯誤。

    建安三年,曹操說,老劉啊,我去打呂布,你去嗎?

    這劉備哪能不去啊!

    白門樓,殺了呂布。

    跟曹操回了許縣。

    劉備就有些鬱悶了。

    到了許縣,曹操那是好吃好喝好穿好住的招待著。

    又借漢獻帝的名義封劉備為左將軍。(這稱號劉備一直用到關中稱王)

    可是,沒地盤了!

    良心話,曹操是不可能讓劉備幹徐州牧的,地盤太好!

    但是,豫州牧也不讓劉備幹了!

    劉備這算明白了:哦,我厲害,你瞧得起我,所以把我供起來啦?!

    不是天下英雄就咱倆嗎?這就一山不容二虎啦?!

    胸懷天下的劉備,找了個機會就跑了。

    這機會是袁術給的。

    他想和袁紹會合。

    曹操就命令劉備帶著兵到徐州去短袁術的道。

    袁術被嚇跑了。劉備抬頭一看,這不是自己的徐州嗎?

    順手幹掉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又當上了徐州牧。

    曹操哪能受得了這個啊!奇恥大辱啊!

    親自領兵到小沛打劉備。

    劉備大敗,這一次,不僅又丟了老婆,連兄弟關羽也被俘虜,張飛也打的失去了聯絡。

    綜上,曹操算是劉備的敵人裡對他最好的,但知遇之恩,真的談不上。

    曹操算瞧得起劉備,

    但沒真心的把劉備當成一起創業的小夥伴兒。

    這也符合曹操一貫多疑的性格。

    再說了,根據《三國志》記載,

    劉備出兵徐州嚇阻袁術之前,參與了董承的密謀(所謂衣帶詔)。

    但是,出兵之後,劉備就聽說董承被曹操給抓了。

    這才殺了徐州刺史車胄。

    劉備總不能為了報曹操的“知遇之恩”,再返回許縣給曹操送人頭去吧。

  • 4 # 人間正道陳德立

    不是這樣的,這個要看站在什麼樣的立場角度來看問題了,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答案。

    曹操不但對劉備不但有知遇之恩,更是有救命之恩,凡是看過三國的鄞知道劉備的出身所遭遇的一切經歷,是如何虧了曹操的,這個就不要廢話連篇的詳細交待了。

    那麼,為什麼劉備不但不報恩反而還要給曹操反目為仇不共戴天呢?原因很簡單,政治目標不同,兩雄不能並立,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個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打著漢室的大旗名義為自己打天下,一個想借助漢室宗親的身份名義要光復漢室,實則,也是在為自已謀天下。

    這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至於別的都是扯蛋!一山不能容二虎,在劉備的眼裡,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大漢劉氏的天下憑什麼由你姓曹的來坐,都是他們的心裡活動,只不過不能和任何人說罷了!曹操是了不起的梟雄是不假,但劉備並非是池中物,乃人中之龍也!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的利意當然是不共戴天了,透過這樣的分析,你覺得劉備對曹操還是不是忘恩負義呢?!

  • 5 # 觀天不語

    我們從《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面都能看到,曹操對劉備是又愛又恨,曹操對劉備有舉薦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以及報仇雪恨之恩。曹劉第一次合作是在黃巾起義天下大亂之時,《英雄傳》記載: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三國演義》裡面,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曹操對劉備三兄弟也是極力推崇,劉備三人本身都是出身寒微,在東漢末年士族橫行的年代,沒有貴族的推薦和力捧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而曹操當時就慧眼識英雄,力捧劉備三兄弟。從這裡看出曹操對劉備的喜愛程度。劉備在許都的時候,曹操宴請劉備,煮酒論英雄,《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了這件事:“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曹操早看出劉備是一位英雄人物,故意說出劉備也是和自己一樣的英雄,不管是試探也好,真心也罷,這段時間是二人友誼最好的“蜜月期”,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把劉備舉薦給漢獻帝,還論了輩分,漢獻帝尊劉備為皇叔,曹劉兩人的關係達到空前,曹操對劉備極盡籠絡,想收留劉備為之所用的心思昭然若揭。後來劉備因為忠於漢室,和曹操在立場處於敵對,因為“衣帶詔”事件而出走,後被呂布擊敗而又復投曹操,曹操卻又寬宏大量,再次原諒了劉備,對劉備言聽計從,斬殺了呂布,為劉備報仇雪恨。《三國志》的記載:“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大家看看“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只要出行曹操就讓劉備和自己坐同一輛馬車,只要參加宴會就讓劉備和自己坐在一張席座上,簡直好的就差同穿一條褲子了。這種恩情就是放到現在,劉備也應該死心塌地忠於曹操了吧?但是劉備就是劉備,做為漢末一代梟雄,從小的志向就是光復漢室,報效朝廷。從這點來看,劉備屬於那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人物,也許所謂“梟雄”就是不拘小節,甚至為了大業可以委屈求全罷。要說劉備忘恩負義,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故事,在劉備的心中,始終是以光復漢室為己任的,凡是有悖於自己理想的人和事,劉備就會起來反對,為了保全自己,甘願與敵人虛以委蛇對於劉備來說也是一種策略,無關氣節,何況曹操當時也是漢臣,雖然大權獨攬,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畢竟人家沒有稱帝,劉備投靠他也是正常的。以後的理想不同,政見不一,導致曹劉反目,干戈相對,也是大局使然,私人感情方面,劉備應該還是感激曹操的各種恩情的。可惜,陣營不同,就會產生敵對,如同張遼和關羽關係不錯,又是老鄉,但也是兩個陣營裡的人,他們也是敵對關係;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兩人也是各為其主,古人在感情和政事方面分的清清楚楚,劉備對曹操也是如此,感情歸感情,政事歸政事,曹操和劉備都是一世梟雄,這種行為都心照不宣,惺惺相惜,屬於正常情況,所以說,即使曹操對劉備再好,就像《三國演義》裡曹操對關羽一樣,他們都是要走的,我們只能說劉備忠於漢室,關羽忠於劉備,肯定不能說他們對曹操忘恩負義吧?

  • 6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操對劉備卻是有知遇之恩,但他們都是互利共生的,劉備也幫了曹操很多,而且身逢亂世,所謂的道義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總體來說,劉備對曹操不是忘恩負義,

    這個問題我大致這樣分析,

    身逢亂世,曹操和劉備二人豈是“池中物,潛水龍”,他們二人不是寄人於籬下的人。(曹操和劉備二人豈是“池中之物”,劇照)

    曹操青年時期跟過外戚大將軍何進,又跟過袁紹,和袁紹好的時候就和兄弟一樣,最後也不是因為權利,地盤,翻臉了,難道說曹操也是忘恩負義。

    事物變化的規律就是變化,而人也在變化中不斷變化,曹操從小吏變身為當朝丞相,就是遵循變化的道理,曹操也是胸懷大志,在變化中變化,劉備也是這樣的一個人,都不是跟人的“混”的人,最終都是要成長為一方霸主的人士。

    “政治”面前,不要談大義,也不要談道德,政治的背後從來都是血淋淋的“編年史”。(劉備和曹操二人各懷心事,劇照)

    曹操和劉備都是政治人物,都是圍繞權利中心去鬥爭的,古代封建時期,最後在政治舞臺勝出的人物那個不是雙手血淋林的,都是六親不認,踩這別人的位置上臺的。

    幫助曹操的人太多了,最後都不是死在曹操手上了,多的不說,就光說許攸,陳登父子,對曹操那是仁至義盡,最後什麼下場,身死人手,全讓曹操殺掉了。

    所以看來曹操也是有原罪的,而且還不輕,都是恩將仇報的事例,相反,看看劉備,劉備只是另起爐灶,自立為王,不和你曹操混了,沒有做的像曹操那麼狠心,趕盡殺絕,

    這樣看來曹操比劉備還忘恩負義,所以,這點又可以看出劉備並沒有忘恩負義。

    劉備和曹操互相成全,互立共生。(曹操和劉備亦敵亦友,劇照)

    不要說曹操幫劉備多少,劉備幫曹操也不少。早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和曹操就是老相識,幫曹操打了好幾個圓場。

    曹操在與呂布和袁術大戰中,牽制袁術,為曹操擊敗呂布做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所以二人都是互利共生的,何談忘恩負義,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成立。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回答,以供參考。

  • 7 # 中州史話

    知遇之恩,是指相知、理解,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意思。

    從《三國演義》的情節來看,曹操對劉備有一半的知遇之恩,從史實來看,曹操對劉備沒有一點知遇之恩,對劉備有知遇之恩的是他的老同學公孫瓚。

    三英戰呂布及其後

    題主認為曹操對劉備有知遇之恩,可能是從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上看。當時十八路諸侯集會,劉備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跟在公孫瓚後面只能站著。鮑忠被斬、孫堅新敗,正在諸侯們一愁莫展的時候,劉備卻在那裡冷笑,這就好比老闆和高管們在開會討論業績下滑怎麼辦,你一個小兵在那冷笑,讓老闆情何已堪?於是盟主袁紹點名問他是誰,公孫瓚道出劉備出身和功績。此時,曹操插話說莫非就是討黃巾的劉備?答曰:正是。

    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曰:“然。”——《三國演義》

    其實,曹操只是比袁紹見識多了一點,知道討黃巾的有個劉備,打了不少勝仗,封了個安喜縣尉,替他多說了幾句好話而已。接著便是溫酒斬華雄,曹操又替劉備的小弟關羽說了好話,讓劉關張三兄弟在虎牢關前大戰呂布,初顯威名。如此看來,曹操倒像是劉關張的伯樂了。

    不過,曹操雖然知道劉備有才幹,卻並沒有對劉備有什麼恩遇。討董戰役之後,諸侯們各自爭地盤去了,劉備繼續回到公孫瓚部下,當他的縣令。曹操則回到兗州,招兵買馬,廣集人才,擴張自己的實力了。因此,曹操對劉備最多有相知之明,而無禮遇之恩。

    天生的一對冤家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三國志·武帝紀》

    在正史當中,並沒有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曹操和劉備是按著各自的軌跡在逐漸地成長的。

    超初袁紹和公孫瓚爭冀州,劉備作為公孫瓚的部下屯兵高唐,曹操則是袁紹的發小和盟友,協助袁紹對付公孫瓚,出兵擊敗了屯兵高唐的劉備、平原的單經、發乾的陶謙。兩人一開始的相遇,就是以對手的方式出現的,戰鬥力爆表的曹操狂揍劉備。後來,劉備數有戰功,升為平原相,屯兵平原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幫著公孫瓚對付袁紹。

    兩人的再次相遇就到了徐州。曹操東征徐州,陶謙潰不能擋,向劉備和田楷求救。劉備趕來後和曹豹一起屯兵郯城之東,曹操再次擊破劉備,攻下襄賁縣,屠掠一番後退兵了。隨後,陶謙送給劉備四千丹陽兵,表奏他為豫州刺史,讓他屯兵沛縣以防曹操。公元194年,陶謙病故,別駕糜竺、典農校尉陳登等推劉備為徐州牧,劉備正式成為一方諸侯。

    救命之恩

    曹操對劉備雖然沒有知遇之恩,但是卻對他有救命之恩。

    公元197年呂布被曹操打敗,投奔劉備,後來趁著劉備和袁術對峙的機會,偷襲劉備搶佔徐州。走投無路的劉備,投奔了曾經的對手曹操,在曹操的幫助下劉備收集舊部,充當進攻呂布的前鋒。

    公元198年10月,曹操親征徐州,殺了呂布,然後帶著劉備回了許都。次年底,快到敗亡的袁術欲借道下邳投奔青州的侄子袁譚,曹操派朱靈、劉備於路上攔截。結果袁術自己吐血而死,劉備藉機重回徐州,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再次佔領徐州。

    在失勢時,曹操收留了劉備,但是一有機會,劉備立馬殺了曹操的部將,奪回自己的徐州。劉備是忘恩負義嗎?阿中認為也算不上,因為曹操並非真的要幫劉備,像信任自己人一樣信任他,只是利用劉備而已。

    天下歸心

    在戰場上有一條法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朋友的敵人就是敵人。

    曹操幾次東征徐州,當劉備是陶謙的朋友時,就是他的敵人。呂布佔據徐州,呂布的敵人劉備這時就成了自己的朋友。收留了劉備馬上就派他去打徐州,而打下徐州後並沒有將徐州還給劉備,而是將劉備帶回許昌,沒有給他領兵的實權,曹操一直在防著劉備。

    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國志·武帝紀》

    劉備從一個縣令,短短几年就做到州牧,當然是人中俊傑,全天下的人都很清楚。程昱曾勸說殺了劉備,但是曹操認為不能殺。因為現在正是招攬天下英雄的時候,殺了劉備會導致其他賢才之士不敢來投,不但不能殺,而且還要好好地對待他。回許昌後,曹操上表封劉備為左將軍,宜城亭侯,給足了劉備面子,這都是給天下的人看的。

    所以說,曹操對劉備並沒有知遇之恩,劉備對曹操也談不上忘恩負義。當時天下混亂,正是英雄建功立業的時候,他們都在努力建立功勳,成就一番事業。

  • 8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曹操和劉備的關係如一對已婚偷情的男女,各取所需而已。

    曹操對劉備的禮遇並非惜其才這麼簡單,他是有他的狼子野心的。

    曹操知道劉備不能久居人下的梟雄本色。兩人煮梅論英雄時,才有“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的地球人都知道的佳話。曹操想成就霸業,一方面想籠絡劉備這樣的奇才,另一方面想籍此來延攬天下豪傑。你們看看,我曹大丞相思賢若渴,金幣美女大大的有!

    劉備也知道曹操的心理及用意。他在曹操薦舉下,當了左將軍、豫州牧,曹操和他出則同乘一車,坐則同在一席,表面看來禮遇有加。但劉備心中有鱗甲,是雄心勃勃之人。他自我定位只是暫時寄人籬下以歇腳。

    《三國志》有載:先主正在陪曹操吃飯,曹操沒有前奏的上文提到的一席話,嚇得先主手中的羹匙筷子都掉在地上。劉備感到曹操是他此生最大的威脅,於是便和國舅董承、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共謀誅殺曹操的大計。剛巧,袁術準備經徐州北上去袁紹那裡,曹操派先主督率朱靈、路招所部攔截袁術。先主趁勢逃脫。而謀殺曹操計劃敗露,董承等人被處死。

    二丶政治人物不能簡單地用操守來評定。

    劉備少有大志。他家住房東南角籬笆牆邊長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樹,遠遠望去樹冠繁茂有如車蓋,路過者都對這棵非凡的大樹嘖嘖稱奇,其間有人預言樹邊人家應當會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同宗小孩嬉戲於樹下,說:我必定要乘坐這種用鳥羽聯綴為飾的華蓋車。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雙手過膝,回頭能看到自己耳輪。不喜讀書,喜好狗馬、音樂、華美衣飾,生性少言寡語,善於謙讓別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俠之士,許多少年爭相歸附他。中山國鉅商張世平、蘇雙資助他不少錢財,劉備在黃巾軍起義後,率部屬追隨校尉鄒靖征剿黃巾軍,任安喜縣尉。一步步走向舞臺中央。劉備雖九死一生,妻兒多次落入敵手,軍隊多次聚而又散、散而又聚,但劉備這個靠賣鞋及編織葦蓆謀生的帝胄,從未喪失過先割據一方,再統一天下的夢想。他絕不會因為曹操的軟禁式的所謂禮遇,而改變志向!

    三、事實上劉備深知呆在曹操處最高的結果是鬱鬱而終。

    曹操的處世原則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荀彧為曹操開疆拓土居功自偉,如漢初蕭何,最終因忠於漢室,不支援曹操稱王,不得善終。張繡已降曹操,因曹操欺負其孀嬸,降而復叛,幹掉曹操長子曹昂、侍衛長典韋。在官渡之戰時,審時度勢,聽從謀士賈詡的勸說,復降曹操,曹操表面禮遇張繡,暗中卻使絆子、下殺手。劉備向有識人之明,又有鴻鵠之志,他深知在曹操手下生存,每天都有許多眼睛盯著呢。曹操和他一喝小酒,把話挑明瞭,劉備再不走,是等死的節奏!

    綜合上述,劉備不可能和曹操白頭到老,只可能是露水夫妻,一個皮厚,一個心黑,加上個孫權,皮厚不過劉備,心又黑不過曹操,但孫權兼具曹、劉皮厚心黑之特長,最終三分天下!

  • 9 # 人者仁義也

    從歷史上,真正對於劉備有著知遇之恩的是陶謙和徐州士族,而非曹操。這一點要弄清楚,所以不存在曹操和劉備有什麼恩情的說法,下面我可以講講劉備的為什麼是在徐州崛起的。

    要知道劉備在沒有進入徐州之前擔任的官職都很小,黃巾起義之後鎮壓黃巾軍擔任安喜縣尉。而後大將軍何進派遣都尉毌丘毅前去丹楊郡募兵,劉備和毌丘毅當時到達徐州的時候遇到賊寇襲擊,劉備力戰有功,於是被賜予下密縣丞。此後又擔任高唐縣尉,最後升遷為高唐縣令,但是黃巾軍復起的時候,高唐縣被攻破。劉備只好北上前去投奔自己的同學公孫瓚,成為公孫瓚的手下將領,在這段時間裡,劉備更多是是作為公孫瓚的部將作戰,跟隨公孫瓚攻打袁紹,此後被公孫瓚委任為平原國相。這一段時間過得很漫長,接下來劉備到了他的騰飛之地——徐州。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報父仇為理由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無力抵抗曹操,於是向盟友公孫瓚求援,公孫瓚派田楷帶著劉備前來支援陶謙,陶謙有意收留劉備,要知道劉備當時帶過來的部隊質量十分差,劉備的手下只有軍隊一千餘人外加幽州的烏桓和雜胡組成的騎兵,甚至還有饑民數千人,基本是很薄弱的軍隊,但是劉備來到徐州之後,陶謙給予劉備四千人的丹楊兵,最後上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也就是陶謙對於劉備既給錢又給兵,還直接把劉備由一個小人物從名義直接上升為一方諸侯。

    在駐守小沛的期間,劉備逐漸和當時的名士結交,其中就有孔融,孔融此前擔任北海相,也是後世的“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學家,在東漢末年十分有名氣。當年孔融在北海國被青徐黃巾軍圍攻的回守就是劉備救了孔融,孔融此後被袁譚大敗,流落到了徐州,在徐州期間,孔融和劉備的關係很好,此後陶謙去世,劉備被推舉為徐州牧,孔融出了大力,當時的孔融對於劉備的猶豫,就說了

    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

    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這件事是百姓推舉,上天所賜予的東西如果不拿走,將來後悔就沒有地方再來找尋。此外還有陳登,以及名士陳群之父陳紀,最後劉備還徵辟陳群為別駕。與這些名士的結交使得劉備的英雄之名逐漸傳播,這就是劉備崛起的關鍵所在。

    而且在擔任徐州牧之前劉備還得到了當時關東聯盟盟主袁紹的同意和認可,當時支援劉備的陳登曾經派遣使者前去拜見袁紹,向袁紹傳達徐州士族推舉劉備為徐州的意見,袁紹當時表示同意,說劉備弘雅有信義,現在徐州士族推舉他,是眾望所歸。袁紹的肯定使得劉備在當時的名氣更大。

    正是徐州的一番作為使得劉備得以縱橫天下,這也是劉備為什麼此後被曹操封為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的原因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走心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