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興子
-
2 # 網言軍事
當然不是,起碼有2場大規模戰爭中以色列軍隊的表現就相當糟糕,損失也很大。
第一場是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第4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開戰頭2天以色列被打得基本上無還手之力,截至10月7日早上8時以軍不僅丟掉了巴列夫防線,戈蘭高地遭全線突破,而且被殲滅了3個裝甲旅、1個步兵旅,損失坦克300輛、陣亡達數千人。甚至在以色列已逆轉戰局、重新奪回主動權的10月下旬,埃軍還取得了蘇伊士城保衛戰的勝利,殲滅以軍28輛坦克、裝甲車,造成以軍數百人傷亡、被俘。
儘管以色列最終取得了“贖罪日戰爭”的勝利,但因損失巨大(傷亡1萬多人、損失上1500輛坦克和裝甲車、數百架戰機被摧毀),讓其認識到不能再與整個阿拉伯世界長期武力對抗,也正是從第4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的國防安全戰略從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對外侵略擴張”逐步轉向“積極防禦”,不再追求侵佔他國領土而盲目樹敵。
第二場是2006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同樣被打得挺慘。據統計在持續約1個月的戰鬥中,以軍121人陣亡、1244人受傷,損失“梅卡瓦”坦克約20輛(遭真主黨武裝反坦克導彈和路邊炸彈襲擊)、直升機4架、F-16I戰鬥機1架,還有1艘護衛艦被真主黨發射的反艦導彈擊傷。
此外,戰爭期間有多達數十萬以色列平民為躲避真主黨武裝的火箭襲擊,而被迫逃離家園,並有超過1400名以色列平民傷亡(死亡44人)。
最重要的在於,此役雖然重創了黎巴嫩真主黨(傷亡數千人),卻沒能實現將其徹底剷除的戰爭目標,反而讓真主黨名聲大振、勢力大漲。據以色列情報部門估計,2006年侵黎戰爭結束後,真主黨的軍事實力很快得到恢復並進一步增強,截至2017年該組織已擁有多達6.5萬武裝人員和15萬枚火箭,還裝備了敘利亞提供的M-600彈道導彈、行動式防空導彈和伊朗提供的反艦導彈、無人機,以及少量俄製T-90坦克和美製M1A1坦克(來自伊拉克)。
-
3 # 埃及微生活
世上極少有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關羽被稱為武聖人,尚且敗走麥城,何況小小以色列乎!
數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戰場上獲得了最終勝利,但其中危險重重,沒有美國的直接參戰和情報及武器裝備的支援,哪裡有現在的以色列呢?
戰爭打得就是人、錢和戰略縱深,而這些早期的以色列都沒有,至今也依然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多,錢倒是有了。
正因為以色列人少,最擔心戰爭減員;正因為以色列沒有戰略縱深,最怕的就是境內主要城市遭受導彈和火箭炮飽和攻擊。因此,伊朗軍事力量前移到敘利亞,一旦生戰,給以色列反應的時間會很短,這對以色列軍方來說是致命的威脅,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才有以色列頻頻襲擊敘利亞境內軍事基地的事件發生。
在數次中東戰爭中,1973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以色列鼓吹的世界上最堅固的防線——巴列夫防線,一舉渡過運河,休假中的以色列人倉促迎戰。如果蘇聯戰前允諾給埃及的放空導彈如果及時到位,以色列會被打得更慘。薩達特也不至於和以色列籤城下之盟,最後被刺殺在檢閱臺上。
以色列和歐洲國家一樣,最害怕的是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快速增長的人口,人口數量劣勢是以色列抹不去的痛。
-
4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謝邀!諸位已經把以色列戰敗的事例詳細描述,事實上戰爭中沒有常勝將軍,久站河邊哪能不溼鞋?區域性戰鬥失敗,並不一定影響整體戰爭結局,以色列五次中東戰爭最後都取得了勝利,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即然大家說的很明白,我這裡只能以一些與主題無關的閒話充數,權當應付邀答。
色列明顯被神化了,它能夠在敵對勢力的"孤島"中活下來當然不容易,這不但得益於軍事現代化及戰鬥力在中東有一席之地,而且得益於國力綜合發達的支撐,但更主要的是有美國做為堅強後盾。雖然以色列在五次中東戰爭中取勝,但面對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卻辦法不多,隨時隨地都可能遭到火箭彈襲擊,甚至幾隻帶火的風箏都可能造成邊境地帶一片火海。
有人稱以色列是中東的小霸王,其實這個小霸王從心底裡"霸氣"不起來,也就是底氣不足。國土縱深度為零,經不起任何密集的全覆蓋打擊,如果說應對五次中東戰爭勉強能取勝,那是因為當時是以常規武器作戰,現代化武器已經升級換代,反而使以色列很難應對一場強對抗的全面戰爭,比如伊朗的"導彈雨"。國際上風傳以色列有核武器,以色列不否認也不承認,以神密保持威懾力,但至少我們沒有見過以色列做核試驗,國土面積小,連核試驗的場地也沒有。由此想到以色列有核武器並非是好事,萬一外界攻擊引爆核武庫,首先被滅的應該是以色列。也許核武庫及發射井會在堅固的地底掩體內,而僅靠實驗室資料,沒有實際試驗發射實驗,可靠效能有多大把握並不好判斷。當然,說不定以色列壓根就沒有核武器。
以色列是世界上生存最不易的國家,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其實一直攪動不停,這從以色列近年來釆取的戰略戰術就能看出來。遠距離偷襲伊拉克核設施,偷襲敘利亞核研究機構以及襲擊伊朗在敘利亞軍事基地,這些先發制人的打擊,都是建立在不至於引起全面衝突的基礎上,而且不至於引起全面戰爭中較大的成份依然是美國因素。以色列的先天不足,很難構成實質上的強大,所以很難避免底氣不足式的過激反應,這也是以色列做為正常國家的短板。一個內心不安寧的民族很難說軍事強大,而要想真正強大不但靠戰鬥力,而且靠改善周邊關係,這隻能在漫長的時間變遷中實現。
以色列從建國發展到如今,成為中東經濟軍事能數得上的國家,已經是奇蹟了,但要說在中東站穩腳跟解除危險並不現實,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以色列很難獨立支撐。一個國家的強大不但取決於政治經濟軍事發達,而且取決於地緣地利。所以,自古以來擴張領土都是戰爭的首選目標。二戰之後人類建立了和平發展秩序,從根本上限制了侵略擴張領土的野蠻行經,但少數侵略事件難免發生,以色列的戈蘭高地,俄羅斯的克里米亞等就是例子。不知道是由於二戰後的國際規範效應,還是以色列軍事力量所限,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並沒有納於以色列版圖,也許二者的作用都有,但主要還是國際局勢不允許。但面對真主黨和哈馬斯無能為力,可見以色列軍事也並非就那麼強大。
宗教限制,人口限制,國土限制很難使以色列成為擴張性的國家,他的立國方針只能是自衛防禦,這也是以色列軍隊不可戰勝的致命傷。
-
5 # 李明波論中東
百戰百勝這種形容詞,看起來有些誇張,但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在戰場上百戰百勝這確實是一個事實,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的回答中,有好幾位網友居然把以色列取得大勝的1973年戰爭描述為以色列吃了大虧,實在是無法理解。
既然很多網友描述以色列在1973年戰爭中吃了大虧,那我們就先來說一下這場戰爭。很多網友片面強調戰爭之初以色列遭受的損失,但卻避而不談以色列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不可思議的戰爭大逆轉。這就猶如一場90分鐘的足球比賽,最終輸球的一方儘管開局偷襲先進了一個球,但最終整車比賽下來被對手扳回了6個球。你難道能yy說輸球的一方取得了大勝嗎?
1973年戰爭的最直接結果是,以色列徹底打服了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人,埃及從此放棄了在戰場上同以色列人作戰的想法,轉而單方面尋求同以色列的和解。1979年,埃及成為了第一個宣佈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導火索就是1973年戰爭的慘敗。諸位想象一下,一場戰爭能把一個國家打服了,這得是多麼慘痛的失敗?
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之後,大規模的戰爭就經歷了五場,全部取得了勝利。中國學術界喜歡用五次中東戰爭來描述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也有人習慣用四次中東戰爭來描述,因此1982年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規模相對前四次小了很多。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戰爭打到最後,幾乎沒有阿拉伯國家再敢公開出兵支援巴勒斯坦兄弟了。
以色列為什麼能創造百戰百勝的奇蹟,其實不難理解,以色列自建國第一天起就面臨著生存危機,一旦他在對外戰爭中輸了,就一定會亡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的悲催遭遇讓以色列人很清楚,亡國意味著個體的死亡。所以以色列人的生存危機感是遠遠大於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則習慣靈養尊處優。
-
6 # 楊朱學派
以色列軍隊可以說是百戰百勝,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以色列贏得了全部四次中東戰爭的勝利。戰績輝煌。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之日,是猶太教的贖罪日,所以又被稱為贖罪日戰爭。
開戰之初,以色列損失慘重。3個裝甲旅、1個步兵旅,被全殲。陣亡達數千人。
以色列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扭轉戰局,反敗為勝。把攻入在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包了餃子。並派一支勁旅渡過蘇伊士運河,直搗埃及首都。迫使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協議,不再領導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為敵。而以色列則歸還埃及的西奈半島。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付出沉重代價。但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埃及,此後不再與以色列為敵。阿拉伯世界再也無力與以色列對抗。從長遠角度看,以色列贏得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勝利,意義重大。
2006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擊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傷亡一千多人,損失坦克數十量。黎巴嫩真主黨也損失慘重。此戰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兩敗俱傷。雙方都沒有決定性的勝利和失敗。此戰的規模勉強算是戰役級的。
把廣義的戰爭分為三個層次:小規模的戰鬥、較大規模的戰役、整場戰爭。以色列只在戰鬥和戰役中失敗過,從未在整場戰爭中失敗過。所以,以色列軍隊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
7 # 高尚濤
以色列不是沒有打過敗仗,而是能夠在戰爭中處於劣勢的時候,能夠及時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並取得最終的決定性勝利。
在第一次阿以戰爭期間,也就是以色列的立國戰爭期間,第一輪戰事以色列就處於下風、險遭毀滅性的失敗。這時候,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指示他的駐聯合國代表,動用猶太人的一切關係和力量,推動聯合國實現停火,為以色列補充兵員和軍火留出時間。猶太人成功的實現了停火,併成功的在停火期間補充了大量的兵員、迅速完成訓練上崗,併購置和裝備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置。準備停當以後,以色列人堅決打破停火,主動進攻,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贖罪日戰爭中,戰爭初期,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防線和戈蘭高地防線兩面被突破,以色列軍隊節節敗退。在關鍵時刻,在戰敗就滅亡的嚴峻形勢下,以色列人沒有放棄。他們透過戰略撤退,誘使敘利亞人邀功急進,從而脫離導彈防禦圈,被以色列空軍打得稀巴爛。被打蒙了的敘利亞軍隊向埃及求救,從而把埃及軍隊也拖出了導彈防禦圈,也被以色列空軍打爛。以色列軍隊趁勢反攻,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所以,以色列軍隊儘管非常精幹強大,軍事人員素質極高,武器裝備水平極高,實戰訓練水平極高,軍事管理體制極其現代化,作戰勝率很高,但也絕不是百戰百勝。以色列軍隊的獨有特點是輸不起,輸掉一次戰爭就意味著滅國,所以每次戰爭都傾盡全力,絕對不敢放棄。這是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力量不能比擬的。
-
8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任何戰爭的目的對勝利者來說都是舒適的和平。”---《戰爭論》
對於以色列的赫赫戰功,相信軍迷朋友們都瞭解。建國以來,以色列總共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打過5次中東戰爭,小規模衝突更是不計其數。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相比,國土狹小,人口不足。的以色列憑藉精良的國民素質、先進的武器、堅韌的戰鬥意志,以及西方大國的支援,在所有的戰爭和衝突中幾乎都取得了勝利,說它百戰百勝也無不可。
伴隨著在戰場上的不斷勝利,以色列控制的領土越來越大。上圖中白色部分就是以色列控制的土地,除此之外還有戈蘭高地上千平方公里土地。
作為純粹的軍迷,筆者對以色列取得的軍事成就非常佩服。以弱小之身在強敵環繞中屹立不倒,而且越戰越強,在戰火中把一片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建設成了一個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環境優美、國民素質極高、軍力強盛的發達國家,成為國際公認的“袖珍超級大國”,這個星球上找不出第二家。
對於以色列軍隊的光輝戰史,軍迷朋友應該如數家珍。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透過嚴密籌劃、開戰數小時就用空襲解決掉了埃及、約旦的空軍;1976年恩德培人質危機時以色列特種部隊長途奔襲幾千公里、以微小代價(此戰以色列唯一犧牲的軍人就是本次行動的地面指揮官約納坦·內塔尼亞胡,現任以色列總理的哥哥)解救人質;1981年以色列空軍奔襲千里、飛越數個敵對國家領空,一舉摧毀伊拉克核設施(見上圖),然後全須全尾的歸來。然後同樣的情節又在2006年重複了一下,目標換成了敘利亞的核設施。對於這些傳奇般的軍事行動,筆者都是擊節讚歎。
但是,對於以色列在戰場上取得的成就,需要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視野內審視。正如筆者在本文標題中引述的克勞塞維茨名著《戰爭論》的那句話,“任何戰爭的目的對勝利者來說都是舒適的和平。”從這個角度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以色列真的是一個勝利者嗎?
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暴力解決不了問題。引申到國際關係的大環境下,戰爭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即便對勝利者來說。
越南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打贏了越南戰爭中的每一場戰鬥,但是撤軍的確是美國。戰爭固然可以消滅敵人的肉體、摧毀敵人的武器、甚至佔領敵人的土地,但是武器終歸不能消滅掉人類心中的仇恨,甚至會增加這種仇恨,而這種仇恨又會播下戰爭的種子。
第四次中東戰爭就是這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打贏了第三次戰爭後,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在領教了以色列超強的軍事能力後,會失去戰爭的勇氣,以色列人在自己的武功面前也有點飄飄然。而一敗塗地的阿拉伯人並沒有失去再戰的勇氣,在復仇火焰的驅使下,阿拉伯國家堅持“三不”原則,在蘇聯的援助重整軍備,在6年後就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雖然還是輸了,但這是歷次中東戰爭中輸的最像樣的一次。
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打了半個多世紀,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贏得和平。阿以之間糾結著幾千年的領土、宗教、民族問題,再加上近代地緣政治的爭鬥,解決起來異常複雜,需要雙方相向而行。但是以色列自恃軍力強大,總是傾向於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在加沙、約旦河西岸、黎以邊境、戈蘭高地乃至敘利亞,以色列的軍事大棒不斷揮舞。誠然,猶太人在過往數千年命運坎坷,在近代甚至遭到大規模屠殺,以色列對於國家絕對安全的關注可以理解。但是以色列對自身安全的關注有點神經質了,不惜先發制人甚至斬草除根。以色列這是把自己經受的苦難施加到對手身上,必然會引起阿拉伯世界的極端仇恨和反抗。
如今的以色列,仍然遭受著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的威脅,與阿拉伯世界也沒有實現關係正常化。為了對抗這種威脅,以色列仍然全民皆兵,防空系統隨時準備攔截火箭彈和迫擊炮彈,而且還大修隔離牆,人民就像生活在一個大的堡壘裡。以色列的軍事機器還在隆隆轉動,舒適而持久的和平遙不可及。以色列軍力再強,它也不能將阿拉伯世界連根拔起,阿拉伯世界地大物博、人口繁多、信仰堅定,誰又能保證未來不發生第六次甚至更多的中東戰爭?
回到本文的標題,沒有舒適的和平,以色列還算是勝利者嗎?
-
9 # 戰武奇兵
這個世界上有兩句真理是專門為色列量身打造的,第一句就是以色列對戰爭的態度:“我們的敵人可以撤退,因為他們身後還有上公里的領土,而我們已經無路可退”,這句話也是形容以色列南北狹長版圖沒有戰略縱深的硬傷。第二句本人奉為經典“以色列無數次勝利都是正常的,但是失敗一次就足夠了”,也就是說以色列每場戰爭必須勝利,即便打平也無傷大雅,不過要是輸一次,就可能意味著以色列再次失去僅有的生存空間。這兩句話應在以色列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只要一打仗以色列人拿出這兩條宗旨來照辦就行,沒那麼“複雜”。
被稱為中東小老虎的以色列在那片危險的環境中生存,稍有閃失就是“全盤皆輸”的結局!以色列從建國到今天,每一步走的都是那麼謹慎而又堅定!五次中東戰爭他都是勝利者,因為失敗一次現在的地圖上恐怕也就不會出現以色列這個國家了。有興趣的親們可以詳細去了解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國的艱難路程,他們期待已久的國家不是等了幾十年、幾百年,而是2000多年。從古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第一個猶太國家是3000年前,從公元前64年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到現在是2000多年。
以色列國父--本·古裡安,他出生於波蘭,早年投身猶太復國運動。然而“初落人世”的以色列來不及高興就要面對他們人生的第一個考驗,阿拉伯國家早就有言在先,如果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成立國家他們就把這個國家消滅。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五個阿拉伯聯盟國還沒來得及成立聯軍司令部就從三個方向對以色列“下手了”,第一次以色列衛國戰爭正式爆發,而曠日持久的中東戰爭也徹底拉開帷幕。以色列幾乎沒有像樣的武裝力量,他們全是蒐羅英國駐軍扔下的“破爛貨”,這些武器幾乎沒有什麼防禦力量,第一次中東戰爭最危險的時刻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僅剩了千數人左右的防禦力量。然而最終還是美國在聯合國居中調停,並利用停火時間向以色列提供軍火武裝部隊,才有了最後以色列的反敗為勝。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空軍裝備的二戰噴火戰鬥機。從五次中東戰爭來看,以色列打的敗仗並不在少數,他們可以允許有幾場戰鬥的失敗,但是卻不能輸掉一場戰爭。以色列的敗仗很多,例如第四次贖罪日戰爭一開始時就報銷了兩個裝甲旅,然而每次戰爭以色列都取得了最後勝利,阿拉伯國家真的是屢戰屢敗、一敗再敗,生無可戀。要是說以前在軍力和裝備都超過以色列的狀態都打不過人家,那麼現在想想更沒任何勝算了,可以說以色列今天的作戰能力絕對是透過實戰打出來的,但是百戰百勝那是不可能的,迄今為止還沒人能做到。
近日以色列遭到數百枚火箭彈攻擊後終於妥協了,開始與巴勒斯坦握手言和,實際上以色列不會再從前那樣破罐子破摔,都是瓷器身份了沒必要與石頭硬碰硬,哄著他們開心過日子多好。不過今天的以色列部隊在先進武器裝備和戰鬥素養下已經完全沒必要再懼怕以前可能會“亡國”的態勢,他更應該去想如何給自己人民帶去安全的生活,這種你來我往的摩擦和走火是所有中東百姓不想看到的。怎奈中東地區環境、宗教、民情過於複雜,以色列也只能保持較高的戰鬥意識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戰爭。而且以色列的戰力不容質疑,畢竟打了這麼多年實戰,但對手始終是那老幾位,而且從贖罪日戰爭開始大國就開始插手背後,政治力量得到干預,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這次以色列首次低頭示弱也一改往日強硬態度
以色列與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先後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獲得了最終勝利,以色列從而奪取了大片土地。
以色列的戰術,軍事條例得到了推崇,一度被網友們視為世界上最具戰鬥力的軍隊之一。
回覆列表
以色列並非是百戰百勝,它也吃過許多大敗仗,有時候還輸的很慘。只不過,由於國內一股崇拜猶太的氛圍下,以色列打敗仗的事被人忽視了。
十月戰爭,以色列吃了大虧
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爆發了長達了二十天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在戰爭爆發前,以色列透過第三次中東戰爭幾乎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為了收復失地,打擊以色列,埃及和敘利亞在10月6日凌晨突然向以色列宣戰。
首先是埃及空軍在穆巴拉克將軍的指揮下,繞開了以色列的偵查和間諜,從曼蘇拉,開羅,杜姆亞特各地起飛,一舉摧毀了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上90%的機場,油庫和武器庫,摧毀了該地區的以色列通訊系統。緊接著,早已集結完畢的埃及軍隊在坦克,“野小子”特種部隊的帶領下渡過了蘇伊士運河,向對面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線進軍。巴列夫防線是以軍為了隔絕西奈和埃及本土聯絡的保障,以軍號稱可以在該防線守到世界末日,然而,機智的埃及人用高壓水槍就消除了以軍用沙子構築的防線,隨後埃及軍隊高喊著口號,迅速摧垮了這道防線,消滅了該防線上所有的以色列堡壘。隨後,埃及以兩個軍為矛頭,向北推進,以色列調集了裝甲部隊進行反擊,結果在運河附近遭遇了埃及軍隊。面對以色列600裝甲旅190營的坦克,埃及步兵佔據運河斜坡,以良好的視角,搭配AT-3反坦克導彈,以及RPG火箭彈向以軍坦克進攻,最終全殲190裝甲營。據說法塔赫創始人阿拉法特當年就是埃軍的一員,他一個人就用火箭彈擊毀了一輛以色列坦克。
但是埃及軍隊並沒有在這樣的好形勢下發起連續攻擊,而是選擇穩固後方,加上北線敘利亞軍隊被阻擋在戈蘭高地,導致戰爭逐漸陷入僵局。而後來,美國急忙捲入戰爭,向以色列提供貸款和武裝,衛星情報,最終,埃及還是沒有成功。但即便如此,埃及人也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了————以色列並非百戰百勝!二,軍艦被擊沉,坦克被暴打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在陸地上打得風生水起,佔領了阿拉伯國家的大片土地。但在海上卻受到了挫折。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驅逐艦“埃拉特”號在西奈半島北部出現,不久之後,埃及軍隊的雷達站發現了它。埃及出動了兩艘183p“蚊子”導彈艇前去攻擊。結果,以色列艦長以為來了魚雷艇,也沒放心上。
埃及軍艦隨後向埃拉特號發射了“冥河”反艦導彈,驚慌失措的以色列海軍甚至用機槍去攔截導彈,最終,在火光沖天中,埃拉特號驅逐艦被擊沉,以軍47人陣亡,71人受傷,9人嚴重燒傷。埃軍拿兩艘導彈艇打下以軍一艘驅逐艦,大漲了阿拉伯國家計程車氣。無獨有偶,在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一艘薩爾5級護衛艦被黎巴嫩真主黨用海岸上的C802反艦導彈擊傷,4名以軍水兵當場死亡。
而以色列軍隊在80年代和敘利亞的戰爭,也有幾輛馬加奇坦克被敘利亞軍隊打爆,俘獲。那些被俘的馬加奇一直放在俄羅斯展覽。
即便是面對裝備簡陋的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的在2006年也付出了比真主黨更慘重的傷亡,在那一年的戰爭中,黎巴嫩真主黨有65人陣亡,36名黎巴嫩政府軍陣亡,但是以色列卻有113人陣亡,5架戰機被擊落,一艘護衛艦被重創。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扶持的偽政府被真主黨一舉消滅。可見,以軍並非是百戰百勝之師,他們也是人,並沒有那麼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