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學數學

    青春期叛逆,其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先從形成的原因來看看。

    一、孩子與家長相處的相互作用

    為什麼說是相互作用呢?就像你尊重我,那我就尊重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家長和孩子的相處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就一定得注意與孩子的說話方式了!很多時候,孩子也不一定是叛逆,可能他說了一句話,父母不認同或者不滿意就大聲呵斥,孩子受刺激也會大聲反抗,時間久了,就產生了所謂的叛逆

    孩子心裡不滿

    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父母偏心,或者心口不一,不能說到做到 ,就會用自己的行動來向父母宣洩自己的不滿。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導致孩子叛逆的元兇,對於題主所說的,孩子說謊,明明沒去上學卻裝作去上學了,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跟孩子好好談談,引導孩子說出原因,但注意,是引導不是教導,一定注意說話的方式,和孩子耐心溝通,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孩子自然會改善青春期叛逆的!

  • 2 # 西小白育兒

    “心理斷乳期”,孩子厭煩父母過度的關切

    以前很節儉的他,開始大手大腳的花錢,每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他花,開始注重形象,天天洗頭,喜歡買些時尚的服飾打扮自己,媽媽一說他,他就不耐煩的說“這是流行,時代不同了別用你的老觀念來看待新人類”媽媽氣急之下就刺激他說“有本事就自己掙錢買去呀!”結果他翻著白眼嘴裡唸唸有詞的不理媽媽,往後幾天都不和媽媽說話~~~!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情況,尤其是當孩子到了十幾歲時,有些孩子便不再聽父母的話,他們好像突然一下子就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孩子的變化讓父母不解,只能歸罪於青春期叛逆,期待著過了這個時期就會好了,可事情會像我們想象中完美嗎?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有一定原因的,心理醫生認為12~16歲,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到了這個年齡段,隨著所學知識的增加,閱歷的增長,他們的內心世界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社會,對人生有著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希望父母處處管著自己,於是經常與父母頂嘴,事事抬槓。據統計,愛頂嘴的孩子約佔70%,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心理斷乳期

    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生理斷乳期在1歲左右,第二個就是心理斷乳期在12歲左右,這時期的孩子渴望獲得獨立,渴望父母重新審視自己,把自己當作成人一樣看待,但同時他們自身又有很大的依從性,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不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尤其是當他們遇到一些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的時候,更需要獲得父母的幫助,這一時期的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特殊關注,最好能夠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做好孩子的心理導師。

    心理支招: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這麼做是有一定原因的”

    孩子犯錯父母不要不分場合,方式的去批評他。而是抱著理解的態度對孩子說“我知道你這麼做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孩子心理上就認為你很尊重他,也理解他,這時再去溝通教育,相信他也不會抗拒你了

    告訴孩子:“別怕,有爸媽在”

    多關注孩子的自尊心,儘可能地支援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定出可行的,能夠被孩子接受的解決方案。一句“別怕,有爸媽在,支援你”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

    鼓勵孩子多吐露心聲

    在家庭中要發揚民主精神,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孩子知道“有理”才能站穩腳跟。這對孩子發展個性極為有利

    總之,我們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導,三要注意方式。和孩子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幫助其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

  • 3 # 張志峰頻道

    (一)首先我想說的是:叛逆和說謊,根本就是兩個問題。孩子叛逆,其實家長應該高興才對。

    隨著個體的年齡成長和其社會化的需要,孩子也需要獨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叛逆,其實這是個體成長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家長所說的叛逆,往往是指孩子不再聽家長的話。但這正是孩子走向獨立和融入社會過程中的一個部分。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培養的都是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而不是一個奴才。如果到了青春期,孩子還是對家長唯命是從,那麼今後走向社會,他們就不再會有主見,缺乏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這種孩子很難適應今後的社會生活,甚至連活下去都很難。孩子由聽話開始變得叛逆,這是其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表明孩子開始嘗試獨立,開始嘗試自主,開始嘗試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所以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應該開心才對。

    (二)我再說說說謊。

    誠信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我們可以允許有善良的謊言。但是這種欺騙家長不去上學的謊言,是不可容忍的。對於這樣的孩子,我不主張寬恕他們。該懲罰時就懲罰。別一天到晚就說什麼賞識教育,賞識教育賞識的應該是優點,對於缺點有什麼可賞識的?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辯證存在的。如果沒有懲罰,賞識又算什麼呢?佛祖慈悲為懷,割肉絲音,但也斬妖除魔。該出手時就出手~

    (三)我再談談逃學的原因。

    1.厭學。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有很多種:也許是老師教的不好(絕對存在,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好老師);也許就是不喜歡學習文化知識(有些孩子並不適合接受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本來就是提供大多數人的,有些天才或者偏才,並不適合接受學校教育);也許是家長管的過嚴干涉過多,導致凡是家長的想法,我就是不同意,凡是家長要我做的,我必然要去反對(這可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逆反,這分明是踢場子,這種逆反不可包容)。

    2.校園欺凌。

    關注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心理學人,

    20萬人訂閱的趣味科學欄目。

  • 4 # 至尚學邦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01

    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

    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02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所謂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調一致的、不同於他人的自我,簡單地說,孩子需要了解“我是誰”、“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03

    叛逆是不良情緒發洩的一個途徑

    家有孩子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到了十二三歲,脾氣非常大,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 這時的孩子像個刺蝟,稍不留心就會扎到你。

    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洩、不吐露,那麼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04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好的結束。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

    家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做呢?

    01

    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長髮育規律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等親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 這種叛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02

    學會放手,接受孩子在慢慢長大的事實。

    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孩子叛逆,是尋求一定的自我空間, 放手讓孩子有這樣的空間去成長。

    其實孩子從出生脫離母體,就開始了不斷與父母分離的旅程——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次離家去幼兒園、第一次和同學去旅行、第一次離家去上大學……直到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有這一切,都在不停地分離。

    接受這種分離,別再把孩子當做私人物品,孩子會成長得很好的。

    03

    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太聽話

    父母不必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全程掌控,不要渴望徹底瞭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只要孩子守住了好好學習不做壞事這一底線,就不要總想著去和孩子談心。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中國家長都習慣用“聽話”來要求孩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千萬不要再把乖,聽話當作優點。

    在青春期仍過於聽話的孩子,其父母一定有很強的控制慾,會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心理學家胡慎之提出,如果孩子比較叛逆,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應該更擔憂。因為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

    簡單來說,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聽話”的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簡單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話少,行動少,情緒少,這三個方面。

    04

    學會理解孩子,經常給予鼓勵和讚揚

    小時候,“聽話”的孩子什麼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父母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卻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獨特性。

    要學會理解孩子、賞識孩子、肯定孩子。在父母賞識的目光裡,教育才能充滿希望。

    得到父母的讚揚,孩子會變得心情愉悅,信心倍增,內心充滿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克服自身的小毛病。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數落、訓斥孩子,指責甚至打罵孩子,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還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另外,青春期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不必太為孩子偶爾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05

    想要改變孩子,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

    青春期生長髮育的規律和心理變化的改變,自然地會出現許多問題,這是青春期發展特點所決定的 ,有獨立人格的父母,不會只盯著孩子,會多方面地發展好自己。

    無論孩子多大年紀,父母跟他們所建立的連線,不僅只停留在語言上,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情感連結。

    這樣孩子就會節省下對抗父母的精力,用在學習和發展興趣上。

    因為他們會知道:

    無論自己聽不聽話,都能感覺到父母和自己在一起,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將來,我會走我自己的路,而他們也會為我祝福。

    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感覺到父母就在我的心裡。

    有這麼一個故事:

    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待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援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

    出現這樣出人意料的結果,原因就在於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覺得在家裡也是沒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覺得其實在家裡也很好,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見,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

    也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象; 並不是誰叛逆了誰,頂多只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離開”我們而已。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

  • 5 # 阿娥你好

    問題描述裡有兩點是客觀事實①孩子年齡正逢青春期②翹課逃學,另外兩點是主觀判斷①叛逆②撒謊。

    首先,孩子的問題是家庭環境的問題。

    當孩子出現“叛逆”時,孩子對家長打造的家庭環境一定是不滿意的,當想法被忽視、被漠視、被打壓,甚至被鄙視的時候,心理上會抗拒,情緒上會反彈,就再正常不過了,不是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嘛,對吧?

    其次,孩子的問題是家庭關係的問題。

    有個很淺顯的道理卻一直被漠視,一段關係維繫的好,關係雙方會產生相互依戀的情感,在意見不統一時會主動讓步,因為不忍心讓對方傷心難過。

    親子關係也是關係,也需要經營,家是關上門過日子的地方,是弱點充分曝光、心不設防的安全之所,經營起來尤為困難,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年幼無知,既不好糊弄,又不好控制,家長的所有言行孩子會看在眼裡,孩子會用初步形成的三觀和認知做出評價和判斷。“叛逆”和“撒謊”說明之前的相處很不理想。

    再次,想讓孩子改變,家長先改變自己。

    這一點在我以前的文章或回答裡表述的相當充分了,孩子是影印件,家長是原件,家是影印機,家長塑造家庭環境、家長引領親子關係,家長不肯重塑自己,孩子沒法脫胎換骨,因為孩子內心太弱小,既沒動力也沒力量向上生長,孩子的內在力量來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適當的尊重、信任,還有自由。

    孩子撒謊是因為父母聽不進真話,有時候真話的確讓人難以接受,但問題擺在明面上等待解決,也比藏著掖著變成隱形炸彈強。

    最後,待見是相互的,成全也是。

    好的親情關係是互相心疼、互相成就,溫暖和睦的家是每個家庭成員在外打拼的補給站,疲憊盼歸的港灣。想改變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家長要正視自己沒做對、沒做好、沒做到位的地方,然後耐心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把所有的心事都竹筒倒豆子似的倒出來,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解決麻煩,心病只能心藥醫,趁孩子青春期一切還來得及。

  • 6 # 三寶媽媽養娃記

    我的觀點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接受體諒和尊重孩子。

    別焦慮,心平氣和的說出你的感受:”今天沒去上學,媽媽有些擔心,是有什麼事情嗎?“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不要打罵,不要嘮叨。找不去上學說謊背後的原因

    不要打著”都是為你好的“的幌子,訓斥,辱罵孩子。

    李躍兒老師在《讓孩子迴歸個性化教育》中提到,教育者要做孩子的天使,而不是上帝。天使是平等的,上帝是有架子的,父母和老師要放下架子,平等的跟孩子交流,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能聽懂和表達自己了。

    找到原因後,自然就能解開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父母能不能接納這個事實,能不能體諒和尊重孩子。

    李躍兒老師講過她自己的例子,當時兒子不聽話,老師告狀,她跟老公的第一反應就是沒面子,體罰責罵孩子,還不讓孩子上學,還說不要孩子了,想想都很殘酷。

  • 7 # 肯特M

    謝謝悟空的邀請。之前我一個朋友,兒子上初二剛好遇見同樣的問題,當時朋友也是十分著急,我詳細地問了情況後給了一些建議。幾個月後孩子正常了。 每一個孩子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覺得不一定就是青春期叛逆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相信,沒有孩子喜歡逃課,這對孩子心理上也是有一定壓力的。他說謊是因為他知道家長一定不會同意他不上學,如果知道他曠課一定批評或責罵他,這是他不喜歡的,但學校也一定有他不喜歡的地方,所以他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 作為家長遇見這樣的事情不能只是責備,要弄清楚他不喜歡學校的根源是什麼? 1. 學習有壓力,聽課聽不懂?覺得沒有興趣,好像受罪? 2. 學校有不喜歡的人孩子他不想見? 3. 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尷尬的事情,讓他覺得丟臉? ······ 有很多種可能。叛逆期也不是不可理喻,凡是都是有原因的。 我建議;第一,和學校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最近是否有反常的行為或者有沒有發生一些什麼事情?有些事情大人覺得無所謂,孩子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第二,找一個自己家熟悉的放鬆的方式,比如散步,喝咖啡,運動等,在不經意中先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和一些細節; 第三,和孩子做一次比較正式的溝通。透過你收集的資訊提前準備好問題(這個很重要,如何提問決定了孩子如何回答),一起探討,達成共識。這個過程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理解,相信這也是孩子面對的困難,大家一起解決。

  • 8 # 虎媽虎娃

    1、家長也是從青春期過來的,對青春期叛逆多少都有認知,想想自己當年的樣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歷史驚人的相似?”所以先要理解孩子,適度寬容。

    2、弄清楚孩子不去上學的具體原因,注意儘量多渠道、客觀地調查瞭解,不要偏聽偏信,先入為主。

    3、如果是外界環境的原因,比如孩子可能在學校受到粗暴對待,或者跟同學有矛盾,或者有其他影響孩子學習和情緒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就要出面,與校方和老師溝通,儘快解決問題,實在難以解決的,甚至可以考慮給孩子轉學。

    4、如果確實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厭學,交了不良朋友,說謊,逃學,這時候家長更要冷靜,簡單打罵,只能加重問題。和孩子平等溝通,也可以找相關專家求助,找出癥結所在,再對症下藥。

    5、反思自己的日常家庭生活和自身行為,是否有問題。

    有個男孩,父母都是公務員,母親還是單位的業務骨幹。孩子初中以後,叛逆越來越厲害,不願上學,還經常罵自己的母親。他說,“我媽除了工作,就是逛街,啥家務都不做,早晨都是我把她拉起來。”男孩父母關係也很緊張。

    像這種情況,就是父母行為和家庭氛圍有問題,影響了孩子。需要父母先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否則,你說話沒威信。

    6、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標杆,父母的關愛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父母和家長的問題,明白了這一點,希望對孩子能少些斥責,多些寬容和愛。以平等而不是對立的姿態進行親子溝通。

  • 9 # 陽光小房子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說謊,不想上學,這些行為都讓我想起了我哥,一個從初中開始叛逆的少年。從初中開始逃課,抽菸,交朋友,讓我爸愁到不行。

    初高中時期,班裡多數同學都有叛逆的行為,包括我自己。

    首先,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青春期的孩子說謊,或是怕說實話遭到懲罰,或是怕說真話父母會嘮嘮叨叨。

    這其實從側面反應出一個問題,父母不太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

    這個時期,孩子依然是願意和父母交流的,他們會說一些過分的話,說一些自己的小情緒和想法,如果父母不懂得傾聽,總是否定孩子,孩子就會自我否定,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

    時間久了,他們不再和父母溝通,親子之間的關係也就越來越遠了。

    當孩子感覺自己說話沒人聽時,他也不會訴說自己在學校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他只會感覺無助。

    此時父母如果意識不到,孩子就會像孤島上一樣,很可憐。

    其次,孩子叛逆期,不要忘記跟他們站在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教育孩子,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時間裡能夠更好的成長和獨立,絕對不是為了搞定孩子。

    親子之間輸贏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育兒目標究竟是什麼,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他們人際關係中遇到問題,你可以給建議,可以傾聽,可以默默支援;他學習上有困難,你要多關心,問他自己能不能解決,不能解決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孩子早戀了,別忙著打壓,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坦誠的和他們交流。

    在你要為孩子做一件事時候,先考慮下這件事我做了,是在幫助他,還是為了成全自己的輸贏心。

    當你思考過這一點,你意識到你自己的行為時,你看孩子的態度就會不一樣了。

    最後,無論如何,請接納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後的底氣,如果父母不愛孩子了,那麼他對世界也就會絕望了,他只能自己掙扎著,痛苦著,也許會從中走出來,但很可能會懷疑生命的意義。

    不管孩子犯什麼錯,請告訴他你會永遠愛他,你會和他站在一邊。

    孩子看到了愛,看到了支援,他們就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努力。

    青春期的孩子,有問題很正常,放鬆心態,和孩子一起慢慢解決問題,設定中長期目標,讓孩子慢慢進步,持續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士誠是怎麼起家的?以及後來是怎麼被朱元璋打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