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所謂的國際大師作品,比如巴黎時裝設計大師風格奇葩的衣服,畢加索梵高的油畫,他們的作品真的那麼有藝術價值嗎?還是隻是皇帝的新裝?世人都怕別人嘲笑自己而不懂裝懂?
11
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畢加索和梵高都是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他們都有精彩的畫作存世,因此他們的畫是真的有藝術價值,並不是皇帝的新裝。

    皇帝的新裝是少數人的看法,並且少數人的內心都是知道的,而畢加索和梵高的藝術是舉世公認的,是得到大多數的認可,所以是真正的藝術。

    很多人覺得他們的畫作不容易懂,但是藝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畢加索,梵高的藝術價值就在於此。梵高是後印象主義,畢加索是現代派。

    (後印象主義繪畫)

    梵高是荷蘭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人物,他深深地影響了野獸派和表現主義,他早期受到馬斯蒂的影響進行暗色系創作,後來隨著在外面的大量寫生,作品也轉變為明亮色系。

    (梵高作品)

    畢加索是法國雕塑家,藝術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是西方現代派主要代表人物。藝術界對他的評價極高,被稱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藝術家,然而他的畫作相信很多人不但看不懂也不能理解。

    這是畢加索的一幅現代主義繪畫,估計很多人也不能很好的理解畫作的意義,然而他這種繪畫對藝術界影響巨大。

    所以說被多數人認可的繪畫那就是有藝術價值的,並非是皇帝的新裝,所以像梵高和畢加索這樣的畫作我們只能去欣賞去研究。

  • 2 # 燈影書畫

    藝術和藝術家的產生都有其孕育發展的生存環境和歷史背景。

    十九到二十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在完成了原始積累並透過兩次工業革命後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各種思潮空前活躍。而在繪畫界,自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古典主義寫實畫派以及洛可可畫派、巴洛克畫派藝術進入巔峰由盛而“衰”,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後來的抽象派、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應運而生。梵高和畢加索就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大師。

    梵高生活的十九世紀是歐洲歷史上比較活躍和動盪的一個時期。梵高個人的命運也是挫折多多。他一生顛沛流離,窮困交加,而且時時被精神疾病所折磨,以至在37歲這一年就在痛苦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做為一個天才的畫家,一個以敏銳超前目光洞察當時西方世界的畫家,梵高用畫作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和對一些現象的本質的解讀,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傳世之作。

    梵高畫作欣賞

    相比於梵高,後來的畢加索顯然要幸運

    的多。他一生富足,名利雙收,而且成為迄今在世界繪畫史上第一個在世時作品就被收入盧浮宮的畫家和西方畫壇著名的長壽畫家。作為一個抽象派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畢加索一生創作了3萬(有說5萬)多幅畫作,其高超的繪畫技藝、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豐碩無比的作品令人歎為觀止。

    誠然,梵高和畢加索的畫作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看得懂能理解和欣賞的也不在少數。而皇帝的新裝並非是人們看不懂,恰恰是人人都看得懂,看得明白,卻是不能說,不敢說。這是他們的本質區別。

  • 3 # 鴻鵠迎罡

    評判繪畫作品藝術價值的核心,無非就是創造出一種不同於前人,也不同於同時代人的繪畫語言,並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畢加索與梵高之所以在世界美術史上極有聲望,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推動了繪畫革命,沿著前人的經驗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子,並影響了他們之後的畫家。他們的畫,代表了當時最高的探索水平。

    畢加索•亞威農少女

    在繪畫上,畢加索一生不斷探索,每個時期的創作模式都不太一樣,先後經歷了學院派風格,印象派風格,原始藝術,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等。

    但其核心繪畫理念傳承了梵高和馬蒂斯的思想,那就是:親和現代哲學思維,讓繪畫迴歸到揭示內心複雜情感與生命哲學的功能。

    畢加索•夢

    在立體主義畫風中,畢加索這種傾向更加突出,他利用幾何形體來造象,畫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立體的,讓真實感受和夢境幻覺合二為一,目的在於利用多視角、全方位的手法,真實傳達出眾生複雜的內心世界,如《亞威農少女》,《夢》就是這種手法的代表作。

    梵高•收穫

    梵高歷來是一位用情感畫畫的人,在畫面中傳達感性思考,把人類或個人的情感,精神,思想所經受的波動進行具象化,一直是梵高探索的重點。

    這就不難理解梵高以特有的雙重性格對於繪畫的解構與重組。

    梵高•星空

    梵高的畫,總是喜歡使用金色和橙色,在色彩中融入粗獷的波浪形線條,畫面情感豐富飽滿,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而現實中他卻是一個極其內向冷酷的人。

    梵高在畫中這樣嘗試,可以說前無古人,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代表了無法複製的探索精神,因此,他的畫極有藝術價值。

  • 4 # of一畫

    梵高和畢加索是19世紀和20世紀偉大的藝術家,一個是後印象派代表畫家,一個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他們的畫好在哪裡?真有那麼高的藝術價值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

    梵高生前貧困潦倒、疾病纏身,37歲開槍自了生命。但他用短暫的一生,傾盡生命的所有,畫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靈的畫面。

    梵高特別熱愛大自然,喜歡淳樸的鄉村生活,他更加尊敬樸實善良的勞動人民。因此在他的畫裡,經常能看到綠意盎然的田野,以及金光燦燦的麥田。

    純樸善良的勞動人民也常在他的畫面裡出現,從畫裡能感受到,梵高是用真情熱愛著他生活的那片土地和那裡的人民。

    梵高的畫大都運用純度極高的色彩調子,但卻沒有令人感到浮誇的味道。他那帶著稚拙的圖式和筆觸,都是源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單純又真誠。

    他對生命的強烈渴求與熱愛,都在他的畫筆下,呈現出了“真”的本色。但越是真,就越使他看透了現實的虛假。

    也許從現實角度來說,梵高是生錯了時空,而又或許,他就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來的。

    但不管怎樣,他的真誠精神透過繪畫,在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在向世人傳遞著他的內心獨白,即使時空變換,卻似乎更加能得到人們的欣賞和認可,這便足矣。

    與梵高相比,畢加索在世時,可以說就是命運的寵兒,一生名利雙收,壽命更是活到92歲。

    如果說梵高的繪畫追求的是------“真”,那麼畢加索的繪畫追求的就是------“自由”。他開創了立體畫派,同時又將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融合在其中,畫風多變,不拘一格。

    他善於解構複雜的生活素材,用最簡練的幾何圖形來進行藝術創作,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圖形元素,在他的畫筆下,都能神奇般地開啟一種新的秩序。

    畢加索彷彿有一種變換和改造時空的本領,常能站在時空以外來觀察這個世界,並以他獨特的心靈視角,捕捉一個個形象生動的繪畫元素。也許在畢加索看來,時空就是他隨時可以用來剪輯的素材,而這些靈感,大概都源自他那顆追求自由的心。

    也正是由於無拘無束的心靈模式,打開了畫家豐富的創作源泉,這也就是為什麼畢加索能存世約6萬張畫作的原因,同時也是其成為繪畫大師的重要先決條件。

    無論是梵高,還是畢加索,他們對西方美術乃至整個世界美術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藝術作品,猶如永恆不滅的精神,在今天的世界裡,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 5 # 透明流動虛無

    絕大多數公眾是盲目的。當然,大多數公眾也意識不到這點。

    無法理解畢加索和梵高的並非只有今天的中國老百姓,在畢加索生活過的巴黎,大多數人對他的所作所為一樣是一頭霧水。

    資訊時代的重要法則是,所見即資訊,也就是說,任何顯性事物都是知識客體,都存在著“怎麼來的,在做什麼,要做什麼”等問題。大多數人在今天處理資訊的誤區在於過分地相信人文主義所強調的個體的感受——直覺作用的過程,認為藝術欣賞強調的是感受過程,而非理性思考。人類大腦的作用機制無非直覺與理性二者,悲慘的故事讓大眾為之流淚,但其之所以能讓我們有同理心,正因為我們具有理性的邏輯推斷能力,能設身處地去思考,只是在多種情感正規化重複作用的今天,我們的大腦替我們省略了理性進入“同理心”的過程,讓直覺產生了悲情。要注意的是,直覺反應比理性思索要快捷得多,也消耗少得多的能量,因此大多數人寧願相信其直覺感受,而非動用大腦思考。

    事實上,藝術首先是巨大的知識物件,觀眾的任何賞析首先都是建立在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你覺得畢加索和梵高因為其抽象性質而難以理解,但你確定具象繪畫你就能賞析得了麼?一副悲傷女子的肖像,也許比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更讓人能引起共鳴,因為大多數很容易根據其客觀現實經驗構建起“悲傷”的意象,分辨出肖像中女子的情緒從而感同身受,而抽象符號則不能,因為大部分人缺少相關的訓練。而且,欣賞寫實具象繪畫同樣需要知識經驗作為條件,否則你除了看到個個裸女外,對她們的身份並無所知,真正的賞析自然也無從談起。

    藝術賞析是大量的理性分析和一點點的直覺作用,但絕大多數人應對生活和藝術的態度,僅僅是後者而已。更可悲的是,面對直覺無法賞析和接受的資訊,首先採取的態度是質疑體制——現代藝術是否是皇帝的新裝?而非質疑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要真正地理解畢加索或梵高的藝術,同時明白在中文語境中要如何應對這些西方藝術形式,談何容易,除了要明白西方藝術史的主要發展脈絡,知道在怎樣的背景下具象是如何走向抽象的,還需要對中國現代藝術有所瞭解,對文化隔閡和跨語境歷史發展有一定認知,更重要地是,如何平行地去觀察整個時代的藝術動態。

    大部分人是不會回望歷史的,更有人,將“知識”送到嘴前都懶得嚼一嚼,相信我,“皇帝的新衣”會永遠存在。

  • 6 # 恭一藝術講壇

    畢加索這些兒童畫級別的大作怎麼都價值連城?好在哪裡?回答這個問題就需從我一再強調的學理性、脈絡性角度回答,不然解釋不了老畢的價值依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性思潮激發了畫家們不創新毋寧死的氣概!拒絕了傳統之後,這畫到底該怎麼畫是擺在有使命感的藝術家面前的課題,牛氣沖天的畢加索當仁不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向東方的日本學習,向原始藝術學習,向民間美術學習,用幾何原理重置畫面,立體不要了,細節不要了,微妙變化不要了,單純直率,色彩色塊化,就要力度衝擊,野性原始勁兒,傳統跡象乾乾淨淨清楚了,開啟了未來之路,這就是畢加索的價值底氣。這可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不服也得服!

    梵高不是野路子!

    人們都認為梵高畫畫是自學的,是野路子。但看梵高的畫又覺得他很懂造型,為什麼?他知道原理,他也是用原理畫畫,學得快,畫的好。經常有畫者找我給解決造型疑難雜症,我給調整一番立刻就大變樣,他們感到神奇,我告訴他們,我知道造型原理,用原理畫又主動效果又好。特別是基礎好的,經我給歸弄一下一幅畫就變得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1888 花瓶與向日葵

    1888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蘭國立渥特羅庫勒穆勒美術館

    1888羅納河上的星夜,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1888夜間咖啡館 美國康州耶魯大學藝術畫廊

    1889星夜

    1889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巴黎奧賽美術館

  • 7 # 大鵬Art

    畢加索和梵高的作品你覺得怎麼樣呢?他們是怎麼就讓你看到的呢?作品是否能夠讓你興奮不已?當然,可以無動於衷。梵高作品《星空》

    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那個時候確立的,他們不同風格的面貌如同對當時的藝術圈仍了顆炸彈!畢加索過得很不錯,完美!可梵高過得就比較慘了,殘缺也是一種美!但他也是幸運的,作品價值連城,雖沒有親眼看到!

    藝術這個門類有那麼不可理解嗎?

    舉個例子,或許能夠說明。比方現在人人都在用智慧手機,沒有人用呼機了吧?但是創造呼機的發明家絕對在那個時候是個牛逼人。後來,手機的發明者,特別是智慧時代,簡直牛得不要不要!

    為什麼直到現在,這些過去的大師價值不菲,這就是收藏學問了。什麼叫古董?什麼叫經典,什麼叫地位?每個時代都有牛逼的大師及代表那個時代的作品,這就是為啥有的貴,有的便宜,不是老東西就是好東西。畢加索作品《亞威農少女》

    畢加索和梵高當然有收藏價值了,在美術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梵高是後期印象畫派代表,畢加索是立體派代表,他們在美術史中都有承前啟後的作用,這些課代表不貴誰貴?所以說,貴有貴的道理!

    可以說他們已過氣了,但對於收藏來說,是比較保值的硬通貨,相對於別的藝術品,相對比較穩、準、狠,風險不大。不需要收藏家過多去判斷,歷史已經驗證了一切,是好貨!往往擁有極高地位的藝術品,極具有收藏價值,物以稀為貴,物以品為貴!當然,首先是不差錢,呵呵!

    這個問題我這麼回答,不知道你是否理解?買房還是買車,你自己掂量吧,呵呵!就這麼簡單!伊夫-聖洛朗的服裝設計作品

    懂嗎?不懂?都沒錯,不懂裝懂的確有點“皇帝的新裝”味道。雖然他們的身價很貴,但我們可以豎中指,說“NO”,比不懂裝懂強多了,不是嗎?

    同樣,服裝設計師們也想擁有特異功能,非凡的創造力,玩剩下的多沒勁啊?還想不想在藝術圈混了啊?呵呵!

    畢加索和梵高的價值毋庸置疑!

  • 8 # 最美還是藝術史

    一件物品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品就很可能面臨著跟直接的實用價值脫離的風險,一旦不是日常使用的物品自然也就與大多數人的審美經驗有所不同。

    這種不同可以朝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工藝上精益求精,讓觀者瞠目結舌,歎為觀止,此物只應天上有;而另一個方向則不是供人欣賞的,而是用來思考的。

    其實並不是所有凡高和畢加索的畫都不為人所接受。凡高的風景畫和花鳥畫還是很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的,《鳶尾花》、《星空》不知被做成了多少文創產品,色彩搭配真的是美美噠!畢加索也是如此,他的《和平鴿》飛到了每一個嚮往和平的地方!但真正偉大的藝術家絕對不是僅僅討好大眾的視覺習慣,而是推動大眾的思維方式。凡高也好,畢加索也好,在他們的畫作中不易被接受的實際上是人物畫。

    原因很簡單,因為作為人的觀者太熟悉人自己的樣子,接受不了人的膚色斑斕,更接受不了人的眼歪嘴斜,孰不知色彩的革命和形式的革命就是要突破一味地追求表象的真實,去追求那些攝影術所不能捕捉的觀念。

    比如凡高的《自畫像》,筆觸貌似凌亂,實則尤如神助般靈動,特別是對同一色系中不同色彩的駕馭,真的不是“練”出來的。

    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更是對工業社會中“人的異化”這一敏感的社會問題的迴應,所以,《亞》之所以被視為現代藝術的開端,跟其顛覆性和預見性的思想觀念有關。

    藝術不再侷限於視覺上的需求,更對的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觀照。

  • 9 # 疾飛昏鴉

    梵高和畢加索已成昨日黃花,老古董了!很多人將二者歸為抽象藝術或是先鋒藝術的範疇實在是可愛至極!

    二者已經被藝術史定位,這就意味著其開宗立派的影響力已經遍地開花了。火車已經過站了,諸位醒醒吧!喜歡抑或厭惡其繪畫都不打緊,要緊的是他們的藝術成就所帶來的諸如在思想觀念、審美樣式、創造理念上對社會各個領域地影響和改變永遠無法磨滅了!

    用膝蓋就能整明白的事,繪畫如果僅僅是一張畫而已,那麼咋解釋人類的自我認知最先來源於藝術?藝術之於哲學、宗教、科學、文化的關係都寫在歷史中了,是有多燒腦難懂的藝術形式嗎?用本能就能感受的畫面還要是非對錯和善惡美醜做啥?夠耀眼刺激,夠新鮮有趣,這還不夠嗎?這之前沒見過,這之後不會再看見還不夠牛嗎?莫非你要告知我你已經進化到連本能都沒有的境界了?你才是大師,昏鴉為你點贊!

    畢加索是集大成者,古典寫實、現實批判、表現、立體主義、超現實、塗鴉、裝置……他把能玩的全玩了!玩設計、雕塑、陶藝、壁畫、油畫、國畫、非洲木雕……除非你的眼睛看啥都是皇帝的新裝,要不就去扶牆吧!

    梵高太接地氣了,別說他如何命苦,在那年月他是標準的中產階級,家族顯赫。他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和生命,試問,在過去我們的藝術家裡有專門表現謳歌勞苦大眾和農民的嗎?!說白了你自己覺得看的懂古典油畫,實際上也只不過看個熱鬧罷了,哪張古典油畫的前世今生不得講上三天三夜?希臘神話、宗教故事、王公貴胄……沒有一樣和你我有關係!也別說什麼文人畫山水之意境了,琴棋書畫、歌詞詩賦六藝皆不備你都是在看熱鬧!

    梵高是真正代表普羅大眾的藝術大師,畫如其人,善良到傻,真摯到瘋,打動不了你,那是不是說明你在成長過程中丟失掉了赤子之心呢?更遑論,後印象對整個世界的各種藝術形式的影響是里程碑式的革命。

    昏鴉有些炸毛了,其實所針對的是很多現象而已,因為常識性的東西去糾結擰巴其背後是某種基本認知上地缺失。誠然,你可以表示不太喜歡他們的繪畫,這沒有毛病。但是如果心生厭惡否認他們的藝術貢獻那就是媚俗的藝術認知將你牢牢捆綁住了。

    此話題就到這裡吧,話糙理不糙,請原諒昏鴉的直言不諱,就此飛掠而去,喜愛藝術的友友們回見嘍。

  • 10 # 美術藝考狸大叔

    看到這個題,我對另一個問題思索了很久,那就是

    你到底想聽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問題描述的邏輯上很混亂呀,提到中國詩詞字畫、莎士比亞、達芬奇這些毫無聯絡的作品,是想表明你對“名家”其實是有一定欣賞能力?但就是理解不了梵高和畢加索?

    關於他們到底“美”在哪?

    我幫你把問題梳理清楚,希望你能不帶“偏見”的找到答案。

    首先“美”的概念在你的問題中太混淆了,

    你所說的“美”到底是什麼?

    純粹的視覺美?

    也就是梵高和畢加索畫面的形式美,

    比如畫面色彩、構圖等等帶給你的觀感,

    那這個“美”,其實就是你的“喜歡”和“接受”。

    就是你主觀的審美喜好,

    審美是什麼?簡單來說,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

    看到了嗎?重點是你的感受。

    審美差異性很大的,要不怎麼有大眾和小眾一說呢?

    沒想到一個學程式,完全跟藝術不挨邊的朋友說想和我一起去,

    我說沒想到你還愛好藝術呢?

    他說他其實一點也不懂藝術,也沒什麼機會了解,只是知道一些大眾都知道的畫家,

    不過梵高的畫他真的覺得很漂亮,買過一些印著梵高的本子,連電腦螢幕都是梵高的畫,

    說看著他的色彩和線條就感覺很愉悅。這次有機會正好和我一起去。

    就是這樣,不管“懂”與“不懂”,每個人都有堅持自己審美的權利。

    如果你因為他們的“名氣大”,在藝術史上的地位高,

    就覺得自己的不喜歡會受到別人的嘲諷,那真的大可不必。

    審美是由你自己的感受出發的,尊重自己就好。

    但其實,梵高和畢加索名氣這麼大,確實不是因為視覺美,而是他們的藝術價值

    審美不是價值。

    來默唸一遍,

    審美是主觀的,價值是客觀的,

    審美有自由,價值沒有自由。

    審美沒有標準,價值是有標準的。

    從印象派開始,,評判藝術的好壞的標準就不完全是靠“像”和“視覺美”了,

    美學和“美”是兩個概念,

    藝術的“美”從形式的美感,變成了給作品注入情感“美”,

    大家都說他們的作品美,此美非彼美啊!

    你要說他們價值在哪,那恐怕你就一定要聽一些理論知識了。

    藝術作品的價值你直接用眼睛看不到啊,得去了解啊!

    梵高在他的畫中強調的是自我感情和個人思想的表達。

    你覺得不美,不就是覺得他畫的東西和顏色一點都不像嗎?

    正常的比例和透視也不對,線條還都是變形扭曲的,

    可正是因為梵高在他的畫裡只去表達情感,才產生這種獨立的審美價值。

    在當時的年代,用情感代替技巧,對藝術的發展起到很大影響,

    很多外在的技法和手法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畫中的內涵和情感,以及他後來對錶現主義的影響,

    是這些才導致了梵高享譽世界,在藝術史上的非常關鍵。

    畢加索更不是因為“視覺美”而有今天的地位,

    因為他13歲就可以畫的像拉斐爾這麼好了。

    (畢加索13歲作品《老漁夫》)

    但畢加索出名的卻不是因為這些畫,是他繼承塞尚開啟了立體主義,粉碎了所有寫實主義的傳統法則,

    這些話在今天看似輕飄飄,其實在那個年代是極具震撼力的,他甚至重新定義了傳統的觀察方式,畢加索的偉大之處遠不是你看到的“兒童塗鴉”。

    這就涉及到藝術史的理論知識,如果你不去了解,那當然從“視覺美”的角度你永遠可能都get不到他們倆的藝術價值。

    就像你提到你能接受的達芬奇,其實和達芬奇同一時期不是沒有畫家畫的比他好,

    為什麼達芬奇有今天的地位,被大眾所熟知?

    是因為他的背後有文藝復興這個文化背景,如果以簡單的“美”去衡量價值,難道你的這種看法不是一種“皇帝的新衣嗎”。

    梵高和畢加索的偉大之處都是作為藝術家俯瞰了當時的時代,推動了藝術的發展。

    如果你真的想體會到的們作品的偉大之處,請去了解理論知識,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如果不想聽理論知識,從審美上完全可以保持您的小眾,大可不必覺得被耍猴了,審美是獨立的。

    請放過自己,也放過梵高和畢加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為什麼封趙雲一個雜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