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豹秀
-
2 # 務農的小聰聰
大蒜病害的防治應分清病害種類,針對不同病害,選用適當方法。
(1)大蒜葉枯病
危害症狀:該病主要為害蒜葉和蒜薹。發病初期多始於葉尖或葉的其他部位,漸向葉基發展,並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蔓延,初呈蒼白或灰白色稍凹陷的小圓點,擴大後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淺紫色病斑,病斑常順著葉緣產生,潮溼時其上生出黑色黴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薹一抽出即可染病,形成與葉部相同的病斑,且易從病部折斷,最後病部散生許多粒狀小黑點(子囊殼)。為害嚴重時病葉枯死,蒜薹抽不出來。
防治方法:①發病初期病葉較少時及時清除被害葉。②加強管理,合理密植,雨後及時排水。③於發病初期及時噴灑下列殺菌劑:10%世高1000倍液、43%好力克2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800倍液、64%防毒礬600倍液等。
(2)大蒜葉斑病
危害症狀:大蒜葉斑病只為害蒜葉。病葉初呈針尖狀黃白色小點,漸發展呈水漬狀,褪綠斑後擴大形成以長軸平行於葉脈的橢圓形或梭形病斑,稍凹陷,中央枯黃色,邊緣紅褐色,外圍黃色,並迅速向葉片兩端擴充套件,尤以向葉尖方向擴充套件的速度最快,致葉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欖色,溼度大時呈絨毛狀,乾燥時呈粉狀。
(3)大蒜鏽病
危害症狀:該病為害蒜葉和假莖。病部初為梭形褪綠斑,後在表皮下出現圓形成橢圓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出橙黃色粉狀物。
(4)大蒜菌核病
危害症狀:發病初期鱗莖上外部葉片發黃,根系不發達,植株生長緩慢,後期整株逐漸枯黃,蒜頭腐爛枯死。潮溼時,病部表皮下散生褐色或黑色小菌核。該病的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越夏過冬。菌絲和菌核均能隨流水、土雜肥和附著在農具、人畜腳上而傳播擴散。菌核病在黃淮地區一般3月上旬開始發生,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低溫高溼,土質黏重,透水性差,發病較重。
-
3 # 黑貓SJ
症狀: 植株發育不良,蒜瓣軟化腐爛。
病因: 當土壤的pH值低於5時,就會發生大蒜酸害,導致土壤呈酸性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使用化學肥料。
防治方法: 大量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實行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
-
4 # lucky錦承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紫斑病、葉枯病、鏽病、花葉病、細菌性軟腐病等。 其綜合防治技術是: (1)精選蒜種:儘可能採用脫毒蒜、抗病蒜、無病蟲健壯蒜種,播前精選蒜種,並用“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每畝2袋,兌水7.5千克,均勻噴灑蒜種。 (2)選地輪作種植: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砂壤土地種植大蒜,切忌連作或與蔥蒜等百合科作物重茬。堅持大蒜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交替種植,以便減少病害發生。 (3)清潔田園:大蒜收穫後,及時將田間的病葉、病梗等殘體和薄膜清除處理,並深翻土壤25cm以上,消滅土壤中的殘留病菌。大蒜播種前,要深翻土壤,曬垡15天以上,減少土壤殘留病菌群體數量,並要增施有機肥料、鉀肥和微肥,提高大蒜的營養水平,促苗健壯,提高抗病效能。 (4)地膜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地溫,減少灌水次數和病菌傳播機會。 (5)加強土壤肥水管理,大蒜生長期間,注意適時及時灌溉、追肥和中耕鬆土,保持土壤溼潤,提高土溫,維持健壯長勢。並要在大蒜的苗期、“退母”期、蒜薹伸長期及鱗莖膨大期要及時噴施不同型別的“天達--2116”,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能力。 (6)藥劑防治:大蒜紫斑病,可在發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劑1000倍液、或41.5%咪鮮胺(撲黴靈)乳油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2%多抗黴素可溼粉劑30×10-6液,分別摻加600倍“天達—2116”交替噴灑,每7—10天次連續噴灑2—3次防治。 大蒜葉枯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倍、或64%防毒礬500倍液,分別摻加600倍“天達—2116”防治, 大蒜鏽病,可在發病初期用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97%敵鏽鈉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000倍液,分別摻加“天達—2116”噴霧,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病毒病,選用脫毒蒜種,一般不會發生,不需打藥。如果已經發病,可在發病初期用裕豐600倍液加“天達—2116” 6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細菌性軟腐病,可用氟派酸600倍液、或77%多寧6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78%科博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分別間隔摻加“天達—2116” 600倍液細緻噴灑植株和土壤,每5—7天1次,連續噴灑2—3次,防效顯著。
-
5 # Angela慧
症狀:植株發育不良,蒜瓣軟化腐爛。 病因:當土壤的pH值低於5時,就會發生大蒜酸害,導致土壤呈酸性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使用化學肥料。 防治方法:大量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實行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
-
6 # 雄仔140364640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紫斑病、葉枯病、鏽病、花葉病、細菌性軟腐病等。 其綜合防治技術是: (1)精選蒜種:儘可能採用脫毒蒜、抗病蒜、無病蟲健壯蒜種,播前精選蒜種,並用“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每畝2袋,兌水7.5千克,均勻噴灑蒜種。 (2)選地輪作種植: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砂壤土地種植大蒜,切忌連作或與蔥蒜等百合科作物重茬。堅持大蒜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交替種植,以便減少病害發生。 (3)清潔田園:大蒜收穫後,及時將田間的病葉、病梗等殘體和薄膜清除處理,並深翻土壤25cm以上,消滅土壤中的殘留病菌。大蒜播種前,要深翻土壤,曬垡15天以上,減少土壤殘留病菌群體數量,並要增施有機肥料、鉀肥和微肥,提高大蒜的營養水平,促苗健壯,提高抗病效能。 (4)地膜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地溫,減少灌水次數和病菌傳播機會。 (5)加強土壤肥水管理,大蒜生長期間,注意適時及時灌溉、追肥和中耕鬆土,保持土壤溼潤,提高土溫,維持健壯長勢。並要在大蒜的苗期、“退母”期、蒜薹伸長期及鱗莖膨大期要及時噴施不同型別的“天達--2116”,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能力。 (6)藥劑防治:大蒜紫斑病,可在發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劑1000倍液、或41.5%咪鮮胺(撲黴靈)乳油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2%多抗黴素可溼粉劑30×10-6液,分別摻加600倍“天達—2116”交替噴灑,每7—10天次連續噴灑2—3次防治。 大蒜葉枯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倍、或64%防毒礬500倍液,分別摻加600倍“天達—2116”防治, 大蒜鏽病,可在發病初期用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97%敵鏽鈉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000倍液,分別摻加“天達—2116”噴霧,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病毒病,選用脫毒蒜種,一般不會發生,不需打藥。如果已經發病,可在發病初期用裕豐600倍液加“天達—2116” 6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細菌性軟腐病,可用氟派酸600倍液、或77%多寧6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
-
7 # 花語與
防止大蒜酸害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精選蒜種:
儘可能採用脫毒蒜、抗病蒜、無病蟲健壯蒜種,播前精選蒜種,並用“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每畝2袋,兌水7.5千克,均勻噴灑蒜種。
(2)選地輪作種植:
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砂壤土地種植大蒜,切忌連作或與蔥蒜等百合科作物重茬。堅持大蒜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交替種植,以便減少病害發生。
(3)清潔田園:
大蒜收穫後,及時將田間的病葉、病梗等殘體和薄膜清除處理,並深翻土壤25cm以上,消滅土壤中的殘留病菌。大蒜播種前,要深翻土壤,曬垡15天以上,減少土壤殘留病菌群體數量,並要增施有機肥料、鉀肥和微肥,提高大蒜的營養水平,促苗健壯,提高抗病效能。
(4)地膜覆蓋:
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地溫,減少灌水次數和病菌傳播機會。
(5)加強土壤肥水管理:
大蒜生長期間,注意適時及時灌溉、追肥和中耕鬆土,保持土壤溼潤,提高土溫,維持健壯長勢。並要在大蒜的苗期、“退母”期、蒜薹伸長期及鱗莖膨大期要及時噴施不同型別的“天達--2116”,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的能力。
(6)藥物防治:
大量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實行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
-
8 # 農村王小霞
大蒜酸害在重茬地比較常見
大蒜是國內種植面積比較大的一種經濟作物,其口味辛辣,多用於調味服用。並且大蒜有一股特殊的蒜臭味,所以也有一部分人對大蒜十分反感。
大蒜酸害起因大蒜喜歡在中性的土壤中生長,但也因為常年大量使用一些化學肥料,常年連續重茬種植大蒜,會造成土壤的PH值過低,也就會對大蒜產生酸害。
大蒜酸害症狀大蒜酸害的最明顯症狀表現為大蒜生長緩慢,發育不良。並且大蒜頭極易染病,比如蒜頭腐爛等現象。另外,也可用投土壤測試儀測試一下土壤的PH值,這樣比較精確
大蒜酸害防治可以減少一些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增加一些腐熟的有機肥的比重。再配合一些氮、磷、鉀肥來合理使用,避免偏重施用氮肥等。
-
9 # 潁河一支筆
大蒜分兩種,一種叫有苔大蒜。每年農曆八月初種植。鄉親們到農貿市場選種,四川一代,栽前必須用土黴素粉浸泡一遍。近日蒜農實施地膜覆蓋新技術,大蒜產量有顯著的提高!
至於防治措施,大蒜如果發覺枯黃爛根,為時已晚,用什麼方法也沒效果。只有預防為主。
另一種大蒜叫無苔蒜,食蒜頭。蒜頭大,一般菜市場,超市都有。此蒜易栽,抗旱抗病抗逆,不抗澇,遇連陰雨天氣及時清溝放水,促使豐收。
多吃大蒜,有益健康!
-
10 # 農村阿丘
大蒜在中國種植廣泛,全國上下均有種植。它不但是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也是我們日常所需的調味品,能用於烹飪、還能用於醃製。也是泡麵調味包裡的主要材料之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在日常的大蒜種植中,大蒜出現有很多的病害跟酸害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大蒜的爛根、黃葉、枯萎等等的一些病害。這些跟題中的酸害有著密切的關係。那什麼叫酸害?何為酸害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
酸害,其實就是酸性的危害。也就是酸性過大、過重。所造的害。題中的酸害,指的是如何防止,過大、過重的酸性給大蒜造成的危害的意思。說起如何防止大蒜酸害這個問題。不得不說一下土質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的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土質的問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有很多農作物的病害出於土質這個問題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土質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汙水的汙染。造成了土質的酸性過大、過重。這裡也包括了,種植大蒜的土地在內。所以,現在種植大蒜在防止酸害這個問題上,並不是那麼好解決。
要想防止大蒜在種植的過程中被酸害。還得從土質上下手。可以選擇土塊來進行種植。可以先用檢測的辦法來解決。
回覆列表
大蒜在生長中總是出現枯黃、萎蔫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有可能是疫病蔓延,出現這種情況出現在蒜田中,蒜農們一定要注意防治,病害怎麼防治呢?
危害很大,大蒜怕!這種病害怎麼防?
一、大蒜疫病症狀
大蒜疫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尖或葉片中部出現白色至黃色水浸狀斑,邊緣淺綠色,病斑擴充套件很快,後導致半個葉片至整個葉片枯死。3~5天半張葉片或整個葉片萎蔫,溼度大時病斑腐爛,其上產生稀疏灰白色黴,花莖染病亦呈水漬狀腐爛,致全株枯死。
二、大蒜疫病病原與發生規律
大蒜疫病病原真菌為蔥疫黴,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次年初春條件適宜時,病菌孢子藉助風、雨、灌溉水、霧氣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發生疫病的大蒜,鱗莖膨大和抽薹能力不足,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連作地塊、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易積水,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鬱閉,長期低溫、陰雨連綿發病較重。
危害很大,大蒜怕!這種病害怎麼防?
三、大蒜疫病影響因素
1、氣候
降水量大、霧天次數多加之溫度高則易發病,一般在氣溫25℃~32℃,相對溼度高於95%,並有水滴存在的條件下發病較重。
該病嚴重發生期在4—5月,但由於近年來暖冬氣候頻發,降雨次數增多,降水量大,霧霾天多,發病時期越來越早,如果早上露水較多,發病更為嚴重。
2、品種、播期
各品種之間感病程度有一定差異。播期過晚危害嚴重。根據各地情況適時播種是關鍵環節。
播種早的大蒜根系好,受疫病危害輕;播種晚的大蒜冬前長勢弱,根系不發達,抗病抗逆能力差,次年易感染疫病。
3、肥水管理
不同條件下,肥力差的發病較重。增施有機肥、磷肥、鉀肥的病害輕,而施氮肥過早過量的地塊則發病較重。
土壤溼度對疫病發生也有較大影響。澆水次數多,田間溼度大的易發病,為此,澆水時要看土壤墒情和天氣變化。
危害很大,大蒜怕!這種病害怎麼防?
地膜大蒜田溝系較淺,土壤水分無法消散,如遇雨水天氣,加重該病傳播流行。因此,要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
4、栽植密度
大蒜適栽密度為每畝栽3.5萬株,密度越大病害越重,主要是由於密度過大,田間葉面係數大,下部葉片的通風透光不良、加之田間溼度大,利於病原菌的快速繁殖。
四、大蒜疫病近年來易發原因
該病嚴重發生期在4-5月,但由於暖冬氣候頻發,降雨次數增多,降水量大,霧霾天多,發病時期越來越早,如果早上露水較多,發病更為嚴重。
從大蒜播期來看,播種早的大蒜根系好,受疫病危害輕;播種晚的大蒜冬前長勢弱,根系不發達,抗病抗逆能力差,次年易感染疫病。土壤溼度對疫病發生也有較大影響。
地膜大蒜田溝系較淺,土壤水分無法消散,如遇雨水天氣,加重該病傳播流行。因此,要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
五、大蒜疫病的綜防措施
1、選擇地勢較平不易積水的地塊栽培;覆蓋地膜阻擋土壤中病菌濺到植株上,減少侵染機會。採用高畦栽培,避免積水。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2、選用抗病品種和土壤生防菌劑來改善重茬田塊的土壤生態狀況,降低有害菌的數量和密度;增施有機肥、鉀肥和生物菌劑等,增強大蒜抗病能力;或與非百合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
危害很大,大蒜怕!這種病害怎麼防?
3、化學預防
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60g/L嘧菌·百菌清懸浮劑2000—3000倍液;72%丙森·膦酸鋁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72%錳鋅·霜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兌水噴霧,視病情隔7—10天1次。
發病普遍時,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1000倍液+l0%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液;50%烯醯嗎啉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440g/L雙炔·百菌清懸浮劑600—10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35%烯醯·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52.5%惡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76%霜·代·乙磷鋁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兌水噴霧,視病情隔5—7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