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溪筆談
-
2 # 松江巨浪
我們東北吉林把夏至當成一個重要的節日來過。因為夏至是一年24個節氣之一,每年的6月21日一22日正夏至的來臨之際,說明白晝是一年最長的季節到了。青山滴翠;梔子飄香,美麗的松花江畔披上了黛色的盛裝,夏至這天就是每年最炎熱的時光開始了,有句古詩:“晝晷己雲極,霄漏自此長,綠陰尚含粉,圓荷盡散芳”。在這多彩多姿的季節裡,我們吉林人按照傳統習俗要家家吃打滷麵,或是現壓的蕎麥加上榆樹皮混合成的冷麵,澆上深井拔透的用牛肉配好的冷麵湯降溫消火,冷麵碗裡擺上半個切好冒油的鹹鴨蛋,撒上香菜沫和攪好的芝麻醬香氣四溢直接挑戰你的胃蕾,味道極好,是所有江城人的最愛。夏至這天有時和江城的巜雪花》啤酒節同一天到來,喝啤酒,啃雞瓜,觀夜景,交相輝映,是大美吉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就是我家鄉“夏至”的習俗。沿襲了很多年。
-
3 # 河間笑笑生
夏至,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
夏至·三候
晝晷至極,“星繁愁晝熱,露重有荷香”。夏至一陰始生,蟬感陰而鳴槐枝,螢喜陰而遞晚香,汗流雖開始浹背,但軒窗剛棲白雲,轉眼就“樹點千家小,天圍萬嶺低”,驟雨殘虹交替,豪爽灑脫至極。而紫霞紅襯之後,好風徐來,飄鷂吾裳,草露月中繁,蟲鳴思不喧,斷雲流月更美。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鳴
後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蜩螗沸羹,叫聲沸稠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táng)小而綠,叫聲尖銳急促,它立秋後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別於“知了”,俗稱為“都了”。它一叫,秋色厲,都該了了。
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著夏天過半了,後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它生於陰陽半開半闔時,所以,作為一種中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調中樞。如治傷寒寒熱,是少陽之樞半開之病;治喉嚨腫痛,是少陰之樞半開之病。
夏至習俗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前的夏至曾全國放假,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文昌雜錄》裡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夏至吃麵條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吃麵,是為討好彩頭,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時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種趣味盎然的夏至節日食俗。
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山東:“冬至餃子夏至面”;江蘇:“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鮮是海絲、鯽魚和鹹鴨蛋;陝西:夏至食粽子等。
-
4 # 妖夜行攝食光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是夏至了,也意味著盛夏正式來臨了,更加炎熱的酷暑即將奔襲而來,不管你做沒做好準備,當然,也並沒什麼準備可做,一年四季就是這樣的週而復始,不會因為誰停留,亦不會有任何改變。夏至和冬至一樣,是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作為一年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立的節氣,中國最早在周代就確定了24節氣中的4個節氣,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當時是怎麼確定的呢?採用土圭測量法,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卻非常有智慧,在地上插一根杆子,正午時分測量桿子投影的長度,測量一年的時間,一年之中杆子投影最短的時候就是夏至,最長的時候就是冬至。然後夏至和冬至中間取其一半的時候,就是春分和秋分。
中國古代對於夏至是非常重視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這些民俗活動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雖然現在的很多習俗已經慢慢被我們淡忘,但是透過對它們的瞭解,依舊可以反映中國傳統生活的千姿百態。夏至成為節日是在宋代的時候,有文獻記載北宋的時候夏至要放假三天,相當於一個法定假日。夏至過後一天熱似一天,畢竟馬上要入伏了,這時候確實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夏至這個節日就是圍繞如何平穩度過暑期,安然度過伏天來設計的。
夏至的時候,剛好是農作物正要豐收的時期,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又非常重視農業,每年夏至的時候皇帝都要率眾臣去地壇祭地,感激大地帶來的豐富物產,養育了眾多的人類。
除了祭地,夏至民間還有求雨的習俗,希望老天爺多給點雨水,讓莊稼能好好生長,除了求龍王,還有求二郎神的,二郎神是中國古代的水神,還有更特別的是向關公求雨。如果雨水過多,也有帶著掃晴娘求晴天的。
在遼代的時候,夏至這天女人之間要互相贈送禮品,比如香包,香囊,彩扇,都是入伏後非常實用的東西,香包香囊用來驅蚊,扇子則可以遮陽去暑。
時至今日,夏至的習俗更多的體現在飲食方面,畢竟華人過節,離不開的就是吃。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北方,夏至當天都會吃“夏至面”,有的地方習慣吃熱湯麵,一碗麵下肚出一身汗,體溫降下來反而覺得涼快了。還有很多地方更是可以撒歡的吃涼麵,這時候天氣炎熱,適當吃一些生冷食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會因為寒涼而損害健康。
在南方的一些地區早上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的意思。所以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完餛飩再給孩子們稱個體重,增加了寓意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長。
夏至,你會吃些什麼呢?
-
5 # 小水滴213269177
今天是夏至。夏至也就意味著真正的進入了暑天,再就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今天就截止。民間有一種說法叫當日回三刻。也就是說太陽今天就往南移三個刻度,我理解是三毫米。(不一定正確)
民間還有一句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就是說夏至這天吃麵條,因為是熱天所以吃的面是涼麵。何為涼麵呢?北方人大部分都知道,可能南方的朋友就不太清楚。我來說一下涼麵的做法,讓南方的朋友也學習食用。
其實很簡單。原料:麻汁(芝麻醬),醋,蒜泥,香椿芽鹹菜和胡蘿蔔鹹菜和一塊切碎,黃瓜絲。砸蒜泥時可適量放鹽。清水煮麵條,煮熟後用涼水拔涼,撈出後放上備料既可。非常好吃,南方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
6 # 天山可可
今年6月21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雖然這個節氣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好多人並不知道,夏至的含義是什麼?夏至是什麼意思?這要從太陽說起,對住在北半球的人,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北半球白天最長,夜間最短。雖然白天時間最長,但是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
夏至的傳統活動?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在古代就有了夏至風俗活動,每個地方的夏至風俗還都不一樣,有的地方風俗甚至超過很多傳統節日。有的地方比端午節都濃重。
第一種傳統風俗,祭神祀祖,在古代對這些儀式感很強烈,好像大多數的傳統節日有這種祭祀,這是因為夏至到了,也是該收麥子的季節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個時節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風俗,人們用這種方式來祈求平安,希望有個大豐收,更希望祖先們給保佑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願望!也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天的五穀豐登”,因此,把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中。
第二種傳統風俗,消夏避伏,夏至到了,女人們開始互相贈送自己做的扇子,買的胭脂之類的小禮物,這些東西可以用來散去體內的熱氣,可以防生痱子。這是民間的一些風俗,而在宮廷之中,“夏至”之後,皇宮中會拿出往年存放的冰塊,這些被叫著“冬藏夏用”的冰,說是可以用來“消夏避伏”,這些宮中夏至風俗,從周代開始,一朝朝的在延續下來。
第三種夏至傳統風俗,稱人,這是一些民間的風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說夏至稱人可以知道肥胖,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甚至地方俗稱是“稱人節”,為此還有著“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等的忌諱。
第四種夏至傳統風俗,給牛改善伙食。這是山東臨沂一帶流行風俗,牛在古代是一家人的生存希望,大多數農活全靠它了,因此這天,就給牛煮麥仁湯喝,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幹活,不流汗。還有民謠作為證據:“春牛鞭,紙牛漢(公牛),麥仁湯,紙牛飯,甜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哈哈,和人差不多了。
夏至的習俗有哪些?
第一種習俗吃麵,這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習俗,好多地方在夏至到來之際,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種吃麵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比喻山東各地夏至日要吃涼麵條,就是把麵條煮好以後再用涼水過一遍,俗稱過水麵,這是因為夏至以後實在是太熱了,一般三伏天吃麵都要過涼水,吃涼麵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在膠州地區把這天的麵條稱為“人伏面”。
第二種習俗吃粽子,這是一些西北地方的習俗,特別是陝西一帶,夏至這天吃粽子,叫做食粽,並且用菊的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第三種習俗吃狗肉,這是一些地方的習俗,說是夏至吃了狗肉能強壯身體,因為夏天流汗多,流行性疾病也多,人的身體易體虛得病,就用吃狗肉來以增強抵抗力。這是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都很盛行。
第四種習俗餛飩,這是江蘇無錫一帶的地方習俗,有句話就是“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意思就是餛飩有和合之意。
第五種習俗吃生黃瓜和煮雞蛋,這是山東一些地方的習俗,夏至以後就是三伏天了,被稱為苦夏,就是入伏的早上要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以此物來抵擋三伏天。
第六種習俗吃補食,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這是江蘇和杭州一帶的習俗,就是夏至以後馬上進入伏天,要開始注意三伏天的飲食,要吃三鮮,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等,來滋補三伏天帶來身體的不適。
-
7 # 查悅保障
雖然夏至不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卻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將達到最大值,之後太陽將會南移,而氣溫卻沒有隨著太陽走。人們常說"苦夏",意思是到了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的食慾會減退,但是看看夏至的習俗,你會發現什麼都擋不住一個"吃"。
夏至和冬至一樣,是比較重要的民間節日,某些地方夏至的熱鬧程度並不亞於端午,而說到習俗總是少不了吃。
關於夏至素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一說,所以夏至這天北京爺們講究吃炸醬麵,而山東大漢則要來一碗過水的涼麵條。
全國各地飲食習慣不同,自然夏至"吃"俗也不同!吃麵:
老北京人在夏至這天都愛吃上一碗炸醬麵,再配上黃瓜、生菜,開胃又解膩。而隨著飲食同化,不管是炸醬麵還是重慶小面、四川擔擔麵、陝西油潑面,都成了夏至這天的"熱銷品"。
吃餛飩:
江蘇無錫一帶,夏至日早晨喝麥粥,中午吃餛飩,寓意混沌和合之意。吃過餛飩後還會為孩子稱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
吃粽子:
在中國西北一些地區,夏至日會吃粽子,並取菊為灰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吃狗肉:
嶺南地區諺語有言:"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意思是夏至這天吃了狗肉,身體會更加強壯,能夠抵抗西風的侵襲,寄託了身體健康的美好願望。同時廣州一些地區人們習慣將狗肉與荔枝通吃,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
吃夏至蛋:
湘南一帶的人們夏至這天會將雞蛋煮熟,然後剝皮加入紅棗煮湯,稱為"夏至蛋"。還有人將雞蛋煮熟後用紅色染料染紅,裝入網袋後掛在兒童胸前,中午過後再將雞蛋剝開吃掉,認為如此一來可以強身健胃,提高身體抵抗力。
吃新麥:
夏至日山東除了是過水麵之外,還有一個吃的習俗--吃新麥。夏至日人們將新收的麥粒煮熟,然後孩子們用麥秸編制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麥粒吃,這不僅是一種飲食習俗,還是一項充滿農家生活情趣的遊戲。
除此之外,夏至這一天,是陰陽轉換的節點,所以不宜熬夜。
陰陽的節點轉換不利極易耗傷元氣。在節氣上熬一夜相當於平時熬三夜,熬一天至少相當於一個禮拜。
所以,這段時候內,各位朋友還是減少應酬,收攝心神,十一點前入睡為最佳。古時候,還有一個說法,在夏至這一天,忌行房。因為這一天是人體處於一個比較虛弱的狀態。在這一天行房,耗損元氣,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
8 # 樹德漢碩
二十四節氣中,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是四個很特殊的節氣。夏至冬至陰陽極,春分秋分日夜均。今天,6月21日,就交夏至了。夏至至長一陰生,冬至至短一陽生。說夏至往往連同冬至說,因為夏至冬至是相對相反的。夏數三伏,冬數三九;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夏煉三伏,冬煉三九,如此說來夏至冬至是很有特色,也很有習俗的。
冬至魚生夏至狗,自小就知道這俗語,意思是到冬至就吃魚生,夏至吃狗肉。這也成了吃的習俗,我曾有疑問,夏至天熱,狗肉溫熱補,這不造成太過?卻有人說夏季多雨,易病,不熱補怎行?不管如何,我這裡就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也有吃麵條的習慣,還美真名曰“長壽麵”。夏至至長,夏至這天日最長亱最短,過了夏至就日短一線,夜長一線,吃麵條連線不斷,有寓意長長久久之義,故形成夏至吃麵是取其有好寓意,圖個好彩頭好心理。冬至餛飩夏至面,婦孺皆知。
舊時有春夏秋冬四祭,夏祭距春祭不遠,夏祭就漸漸沒落消失了,我這裡基本不習慣夏祭,不在夏至祭祀了,過去夏至陽極陰生,是有慣祭祀習慣的。而煲涼茶飲清熱去溼消毒,喝涼湯的習慣許多人卻在傳承著,夏至暑來,清熱解毒祛溼防暑是必需。夏至夏到半,夏至熱盛,我年輕那時,戀愛的男女,夏來喜送扇送手拍,以示關心關愛,但這下都過時不必要,要送就空調了。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風俗習慣各處會有不同,但有的又是互通的,南北西東都一樣的,夏至的,想必也如此。中原地有慶豐收做夏至餅的,我們嶺南人似無此習。
-
9 # 錢多多讀文史
今天夏至了,想起那年吃的紅李子。
因為我們這兒(湘北)有風俗:夏至得吃水果。
那一年,我還小,猶記得天氣熱,蟬兒在樹上拼命叫。媽媽從地裡回來,拿麥草帽兜了一帽兜紅紅的李子給我們姐弟吃。
那時水果還少,李子都不常見。這一帽兜李子,還是媽媽從較遠的山那邊親戚家摘來的。因為水果少,農活又忙,媽媽很少給我們找來吃,這一回,如此鄭重其事。她當時說就是因為夏至節氣,要吃水果。
小孩子家嘴饞,對吃的格外留意,連帶著也記住了“夏至”這個節氣。以至後頭,一見到李子熟了,就唸叨著“夏至快了”。
圖片轉自網路,侵刪。
我們這裡為什麼要在這一天吃水果?好像別處也沒有這個習俗。估計依時令,這個時候水果較多,形成了一種儀式,也說不定就是我媽那時愛心氾濫了,呵呵。
好噠,就不拉家常了,正經看看在夏至這天都有些什麼活動與習俗吧。
夏至是個時令節氣,節氣與農時相關,所以這些節氣的活動與習俗在各地農村較為盛行,內容也大多與農業相關。
在古代,這可是個重大節氣,與冬至地位不相上下,說來也有趣,夏至與冬至,正是一個晝最長,一個夜最長的時節。
哎,又扯遠了,說夏至。
在周代,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祈求消災保收。這種祭天儀式到後世都一直存續,各地農民在這一天祭祀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北方多求雨防乾旱,南方多求晴防災澇。
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起,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
除了這些農業祭祀儀式,以及趁此放假的活動外。在這一天,還有一些關於吃的習俗。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過後,白晝一天天短一些,吃個面,應個景兒。有些還愛吃個夏至餅,擀麵為餅,烤熟之後,夾以青菜豆腐等,祭祀過天地後就自個兒吃了。
還有部分農村,以前流行在夏至“稱人”,就是把孩童放在籮筐裡或站在秤臺上稱斤兩。知肥瘦。為啥選在這天稱,估計長天白日無事,稱一稱小孩,看他(她)長重了沒,炎熱的夏天就要來了,莫要苦夏變瘦了,立此存照。
今天夏至,也沒吃著李子,我估計我媽早忘了這茬了。這上面的許多習俗,大家也都記不得了吧。
-
10 # 江南文藝印記
夏至到了,天氣就正式進入炎熱。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人們,都有一些有趣的的傳統飲食習俗,且都要以清熱解毒避暑為主。這些習俗是中國勞動人民在漫長的生產勞動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生活經驗,它使節令有了約定谷成的禁忌與樂趣。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石三友《金陵野史》中說,過去南京人有夏至吃李子的習慣,李子適合發熱者和口渴者食用,具生津止渴、清肝除熱、利水的功效,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江蘇《無錫風俗》載,無錫民間有“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的民諺,強調夏至吃餛飩的重要性。無錫人夏至早晨要煮麥粥,中午包餛飩,取“混沌合和”之意。在無錫一些鄉間,以及蘇南許多地方,夏至都有相似的習俗,人們中午要吃麥飯。
記錄蘇州民俗的《清嘉錄》(清代人顧祿撰),記錄了夏至日的當地人的一些禁忌,夏至日“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清代蘇州還有“了田過夏至”的習俗。《吳郡歲華紀麗》載:“農家墾田插蒔始於芒種,畢於夏至,了田之時,必市魚肉葷菜,以祀先過節,設酒肉相慰勞,以麥芽作餅,饋貽親串,名了田過夏至。蓋此時插種乍青,農人可得數日息也。”芒種節氣後,農人們急忙著趕時令插秧,到夏至基本忙完了,農人們可短暫休息幾天,人們去街市買來雞鴨魚肉,祭祀完祖先,就輕鬆愉快地過一個“夏至節”,親友之間還會互相饋贈“麥芽餅”。相當於現代人休了個小年假。
江南茶飲也是夏至一大特色。在夏至泡茶,可以加放佩蘭、藿香、淡竹葉、薄荷,皆為清涼去暑之物。配以各地密制的茶食,也是非常好的消暑之法。
回覆列表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3.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廣東:涼食避暑
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4.江蘇常州、無錫:吃餛飩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養生5要點
飲食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從這天開始,最好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應及時補充水分。
晚上睡覺儘量別整夜開空調冷氣。此外,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Sunny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亦可隨身帶著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