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海邊大表哥

    養豬選擇什麼環境比較好?

    1、我覺得首先你要選擇一個你能方便去的地址,路況大車能開的進去的,到時候運豬,運豬飼料也比較方便,這樣你今後的養殖工作就會方便很多。

    2、要找一個周邊沒有住戶的地方,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正常生活,因為豬場味道很難聞的。

    3、要選擇通風好,較乾燥的環境,這樣能減少細菌增生,豬也就沒那麼容易生病。

    一些注意事項

    1、養豬場地最好Sunny充足

    2、場所不能選在一下大暴雨就淹沒等其他災害的地方

    3、能選在附近水量多的地方最好,沒有的話可以叫人挖一個深井,我親戚就是自己挖的。(因為用水量很大,用自來水的話成本太高)

    4、所選場地的附近不要有工廠,和其他噪音太大,汙染等。

  • 2 # 漫漫010

    養豬環境是指影響豬群繁殖、生長、發育等方面的生活條件,它是由豬舍內空氣的溫度、溼度、光照、氣流、聲音、微生物、設施、裝置等因素組成的特定環境。在養豬生產過程中需要人為地進行調節和控制,讓豬群生活在符合其生理要求和便於發揮高生產效能的小氣候環境內,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一、豬群對舍內溫度和溼度的要求

    1 環境溫度

    豬是恆溫動物,體溫為38.7~39.1℃。由於豬的汗腺不發達,皮下脂肪厚,熱量散發困難,導致豬的耐熱性很差。為了保證豬群正常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需要給豬群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各類豬群對環境溫度的要求。

    2 溫度對豬群的不利影響是。

    ①溫度過高,豬的採食量降低,增重緩慢,舍內細菌滋生,影響環境衛生,種豬繁殖力下降,豬群發病率升高如仔豬下痢、喘氣病、流感等。

    ②溫度過低,豬採食的一部分飼料被用於抵禦寒冷,有效利用率下降,生長和生產效能受阻,豬群發病增多尤其是仔豬的發病和死亡率較高。

    3豬舍溫度的調控。

    豬舍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舍內熱的來源和散失程度。在無取暖裝置的情況下,熱的來源主要是豬體散發和日光照射獲得地熱量,熱的散失主要與豬舍的結構、材料、通風裝置和管理情況有關。①冬季保溫防寒的主要方法是適當地增加豬群的密度,合理設計豬舍採光和通風裝置,提高屋頂和牆壁的保溫效能,及時維修門窗和控制門窗開啟等。②夏季防暑降溫的主要方法是加大通風,給豬進行淋浴,酌情減少飼養密度,豬舍周圍綠化遮陰,覆蓋天窗,搭設涼棚等。育肥豬炎熱夏季用冷水降溫,效果良好。

    4環境溼度

    豬群生活的適宜環境溼度為65﹪~75﹪(相對溼度)。高溼和低溼對豬群健康和生產力都有不利影響,它對豬的影響主要隨著其它環境因素特別是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1)高溫低溼。使豬舍空氣變乾燥,面板和外露黏膜發紺,易患呼吸道病和疥癬病等。

    (2)高溫高溼。使豬體水分蒸發困難,導致豬的食慾降低,甚至厭食,生長減緩。另外還容易使飼料、墊草等黴變而滋生細菌和寄生蟲,誘發豬群患病。

    (3)低溫高溼。使豬體散發的熱量增多,寒冷加劇,從而影響豬的增重,降低飼料利用率。

    許多生產實踐證明,低溫高溼對豬生長極為有害,容易使豬產生風溼、癱瘓、水腫、下痢和流感等疾病。所以維持豬舍乾燥,有利於豬的健康和生長繁殖。在溫度適宜或稍微偏高的情況下,溼度稍高會有助於豬舍內粉塵的下沉,使空氣變的清。

    5 豬群對舍內環境空氣的要求

    現代規模養豬豬群的密集程度加大,不良空氣環境對豬群健康和生產有著重要影響。

    6有害氣體

    在豬舍內,豬撥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氣,再加上糞尿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會使豬舍內空氣變的汙濁。當含氧量不足時,豬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當有害氣體含量超標時,不但使豬群的健康和生產力受到不利影響,而且會引起豬的多種中毒疾病。因此,在密閉的豬舍內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及時清理糞尿,減少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含量。

    7一般來講,仔豬需要光照較多,成年種豬需要適當的自然光照,育肥豬對光照需要較低。在開放式豬舍、半開放式豬舍和一般有窗豬舍,主要靠自然光照,必要時輔以人工光照;在封閉式豬舍則主要靠人工光照。

    8能吃苦

    養豬是個體力活,也是個髒活累活。嬌生慣養的人必然不應該去養豬的,這份罪遭不起。現在養豬人有很多女性,多多少少吧有點不好,因為女人嘛,哪適合幹這個。可是生活所迫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只不過能吃苦也許在將來,應該不會是養豬人的一種素養。因為養豬這個行業可能將是一個工業,而不在是農業,大家只需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做就行了。

    9手上資金充裕

    養殖業投入大,見效慢,養豬也是。如果想賺錢,就得上規模,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現在行情莫測,豬病複雜,豬週期仍然在繼續上演,稍有不慎也許就會血本無歸。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儲備,才能抵禦意想不到的變化。只是,我想很少去養豬的人有很多錢吧。

    10養豬人最好是個心細的人,因為上了規模之後,豬價小小的浮動都會導致收益發生巨大變化,而飼料的小變化也會帶來成本的增加。而且養豬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養好,也需要下功夫去琢磨。其實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太多了,不管幹什麼也好,大家心細一點總是不會錯的。往往我們輸就輸在小事上。

  • 3 # 萬事如意中國

    養豬選什麼環境好:

    一、地理位置 造場地的地方,儘量接近飼料產地,有較好運輸條件,距離最近的村莊下不少於2000米。

    二、地勢與地形 豬場地要求地勢較高,乾燥、幹緩,向陽。地形選擇平整,不要過狹長或邊角多,影響建築物佈局,使豬場的衛生防疫 生產不便,豬場地不能充分利用。

    三、水,電 水滿足豬的需要,保持墊料溼瘦控制,水質要好。豬舍有自然光線,豬場用電保證裝置執行和照明。

    四科學和理養豬

  • 4 # 資中水果小夥

    豬場場址的選擇,應根據豬場生產特點、生產規模、飼養管理方式及生產集約化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地勢、地形、土質、水源,以及居民點的位置、交通、電力、物質供應及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科學規劃設計。

    (1)地域與地形地勢

    豬場應選地勢高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的無疫區內,土壤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無洪澇威脅,通風良好,切忌把大型養豬場建到山窪裡,以免因汙濁空氣的積聚,導致場區常年空氣環境惡劣。

    選址首先要確定面積。要綜合考慮生產、管理和生活區的實際需要與今後擴建、加工、屠宰、糞便處理、牧草種植與發展的需要,要充分留有餘地。

    (2)豬場場址的生物安全性

    豬場場址的選擇必須符合人畜相處的公共衛生和生物安全要求。應選擇在城鎮居民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為了避免氣味、廢水及糞肥堆置而影響居民區環境,必須距離村鎮居民點、集貿市場以及工廠或其他畜禽場1000米以外。要避免人畜爭地,可選擇荒坡閒置地。最好選擇場址周圍有廣闊的種植區域,可保證較大的糞汙吸納量及建設配套的排汙處理設施場地,使有機廢棄物經過處理達標後能夠迴圈利用。禁止選在旅遊區、自然保護區、人口密集區、水源保護區、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區、環境公害汙染嚴重的地區及國家規定的禁養區。

    出於防疫考慮,新建豬場不宜選在發生過疫病的舊場或附近疫情複雜的地方。

    (3)交通便利

    在保證交通方便的情況下,應合理確定豬場場址與交通道路的距離。要求豬場距鐵道和國道的距離不少於2000~3000米,距省道不少於2000米,縣鄉和村道不少於500~1000米,與居民點距離不少於1000米,與其他畜禽場的距離不少於3000~5000米。周圍要有便於生產汙水進行處理以後(達到排放標準)排放的水系。豬場透過專用道路與公路相連,避免將養殖區連片建在緊靠主要公路的兩側,避免噪聲和病原微生物的汙染。如果利用防疫溝、隔離林或圍牆等屏障將豬場與周圍環境分隔開,則可適當減少這種間距,以方便運輸和對外聯絡。

    (4)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水源水量必須滿足場內豬群飲用、綠化、防火及生活等的需要。場址的選擇應遠離化工廠,以免水源受到汙染。場內飲用水必須經過衛生檢驗後才能使用。

    一般來講,飲水品質涉及三大指標,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細菌學指標、毒理學指標。在建場之初就必須進行抽樣檢查和定期抽樣控制,以確保水質符合飲用標準,避免水質的汙染。

  • 5 # 青島高烽李召

    首先建豬場下面幾點要注意,一.遠離村莊和居民區。二週圍儘量不要有養殖區,三利於通風,三找個離水比較近的地方。還有儘量不要建水泡糞的,因為現在環保越來越嚴,儘量選擇,尿泡糞和刮糞機。通風裝置要選擇大一點品牌。有保障,

  • 6 # 李南南吖

    (1)地域與地形地勢

    豬場應選地勢高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的無疫區內,土壤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無洪澇威脅,通風良好,切忌把大型養豬場建到山窪裡,以免因汙濁空氣的積聚,導致場區常年空氣環境惡劣。

    選址首先要確定面積。要綜合考慮生產、管理和生活區的實際需要與今後擴建、加工、屠宰、糞便處理、牧草種植與發展的需要,要充分留有餘地。

    (2)豬場場址的生物安全性

    豬場場址的選擇必須符合人畜相處的公共衛生和生物安全要求。應選擇在城鎮居民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為了避免氣味、廢水及糞肥堆置而影響居民區環境,必須距離村鎮居民點、集貿市場以及工廠或其他畜禽場1000米以外。要避免人畜爭地,可選擇荒坡閒置地。最好選擇場址周圍有廣闊的種植區域,可保證較大的糞汙吸納量及建設配套的排汙處理設施場地,使有機廢棄物經過處理達標後能夠迴圈利用。禁止選在旅遊區、自然保護區、人口密集區、水源保護區、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區、環境公害汙染嚴重的地區及國家規定的禁養區。

    出於防疫考慮,新建豬場不宜選在發生過疫病的舊場或附近疫情複雜的地方。

    (3)交通便利

    在保證交通方便的情況下,應合理確定豬場場址與交通道路的距離。要求豬場距鐵道和國道的距離不少於2000~3000米,距省道不少於2000米,縣鄉和村道不少於500~1000米,與居民點距離不少於1000米,與其他畜禽場的距離不少於3000~5000米。周圍要有便於生產汙水進行處理以後(達到排放標準)排放的水系。豬場透過專用道路與公路相連,避免將養殖區連片建在緊靠主要公路的兩側,避免噪聲和病原微生物的汙染。如果利用防疫溝、隔離林或圍牆等屏障將豬場與周圍環境分隔開,則可適當減少這種間距,以方便運輸和對外聯絡。

    (4)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水源水量必須滿足場內豬群飲用、綠化、防火及生活等的需要。場址的選擇應遠離化工廠,以免水源受到汙染。場內飲用水必須經過衛生檢驗後才能使用。

    一般來講,飲水品質涉及三大指標,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細菌學指標、毒理學指標。在建場之初就必須進行抽樣檢查和定期抽樣控制,以確保水質符合飲用標準,避免水質的汙染。

  • 7 # 養豬人V溫氏尹老師

    中國養豬環境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的侵入、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限制等最新動態,使得豬場選址,與傳統的豬場要求選址交通便利、不靠近屠宰場和市場、不靠近飲用水源地等,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目前養豬選址首先在法律允許的養殖區內劃定,不準進入禁養區;最好在生物安全屏障區內,防治非洲豬瘟等病毒的侵入!

    一般的選址環境要求如下,僅供參考!

    一. 豬圈舍宜建在地勢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風向陽、乾燥、通風、僻靜的地方,做到冬暖夏涼,以減少飼料消耗。必須適度考慮交通便利,但若離公路太近建場,易造成疫病傳播和受噪音影響,與公路的距離至少應在100米以上。此外,豬場應遠離村莊和畜產品加工廠,並處在居民區的下風或偏風向。其土質要求堅實、滲水性強、未被病原微生物汙染,豬場附近有充足、乾淨的水源。為了將來生產規模的擴大,場地上還要留有餘地。

     二.建築佈局:①公豬舍應建在豬場的上風區,並遠離母豬舍,避免公豬聞到母豬的氣味而騷動不安。②肥育豬舍應在場門附近,方便出場銷售。

    ④生活管理區安排在上風頭豬場一角,最好獨成一院。

    ⑤運輸糞便、飼料和生豬的道路不要交叉,以免造成汙染。

    豬舍間的距離保持在豬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間可以種植落葉喬木,實現夏有樹蔭冬有Sunny。場門設消毒池,消毒池與大門等寬,長度大於車輛輪胎周長。

    三.不同豬舍之間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養,需要建設的豬舍大體有斷奶仔豬舍、後備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及帶仔母豬舍和公豬舍、肥育豬舍、各類豬舍數量間應達到平衡。

    就1個飼養母豬30頭、年出欄肉豬600頭左右的豬場來說,需肥育豬舍15間(每間10頭,每頭0.5~1平方米,飼養期3個月),斷奶仔豬舍5間(每間15頭,每頭0.2~0.3平方米,飼養期1.5個月),妊娠後期及帶仔母豬舍10間(每間1頭,每頭6平方米,飼養期2個月)、後備母豬和妊娠前期舍4~10間(每間2~6頭,每頭1~3平方米),公豬舍1~2間(每間1頭,每頭8平方米)。

     四.豬舍設計  直接影響著豬場的經濟效益,豬舍設計應從豬隻生長、繁育方面發掘潛能,對公豬舍、母豬舍、母諸分娩舍、保育舍、肥豬舍的各個方面不斷進行規範。在進化過程中,豬已經對氣候環境建立了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在集約化養豬場,豬的適應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要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豬舍的規劃不但與豬場管理效率有關,而且與疾病控制,汙染防治等密切相關。

         1. 公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公豬舍的設計,應考慮維護公豬的肢蹄和睪丸的健康,從而保證有正常的配種能力和良好的精液品質。

         1.1 維持公豬正常繁殖效能 豬場飼養公豬的目的在於有良好的配種效能和種用體況,能正常配種繁殖。因此,要避免公豬欄內有傷害公豬繁殖效能的設施。例如:不應讓其養成輕易爬欄自淫等惡癖,從而出現無成熟精子現象;公豬欄過分狹窄則會導致睪丸磨擦而受到創傷,以致影響繁殖效能。

         1.2 避免高溫環境對公豬的影響 高溫會嚴重影響公豬的繁殖效能。因此,公豬舍一定要考慮到降溫設施,例如屋頂安裝絕緣材料、灑水或舍內淋浴設施、通風裝置,甚至空調等裝置。

         1.3 設計中防止豬欄損傷肢蹄 公豬配種時不論自然配種或人工採精,支撐體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後肢。為防止公豬肢蹄損傷應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應考慮清洗或排尿後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過於粗糙,以免磨傷肢蹄。第三,公豬欄應避免使用條狀地面,宜採用不過滑或過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壓水泥磚地面。第四,公豬欄不宜過低,欄高以130cm為宜,以免爬跨。

         1.4 公豬欄不應靠近待配母豬欄 母豬每天能看到公豬或聞到公豬氣味,有助於刺激母豬發情。但對公豬有一定損害。

         1.5 公豬欄舍應易於管理 第一,公豬舍內應設定採精間、化驗室及精液品質檢測室。第二,公豬體壯力大,裝置要堅固耐用不易破損。第三,舍內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應以1/30為準;亦即每30cm之距離應有1cm之落差。

         1.6 應有充足的運動空間 公豬每天要有適度的運動方可增強體質,提高精液品質,維持其正常的繁殖效能。一般運動場宜採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與欄舍面積相當。

         2. 母豬待配舍(懷孕母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待配舍(懷孕母豬舍)主要用於飼養斷乳母豬和妊娠母豬。設計時應考慮便於管理,防止流產、損傷肢蹄等。

         2.1 促使斷乳母豬早日發情 待配母豬可以採用並欄、公豬刺激、激素治療及母豬群養等多種方法,一般以每群飼養3~4頭效果最佳,也可將公豬欄安排於母豬欄附近或每天將公豬趕至母豬欄中以刺激母豬發情排卵。

         2.2 控制母豬採食量 母豬的肥瘦程度可由採食量來控制,避免母豬因爭食而導致採食量過多或過少。母豬過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潤,影響卵子成熟和正常發情;過瘦,則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使卵泡不能正常發育而影響發情配種。母豬配種體況一般以八成膘為宜。

         2.3 防止胚胎或胎兒死亡 據生產實踐,高溫環境會導致母豬食慾下降,引起配種後21天內未著床而使胚胎死亡及導致配種80天后至分娩間胎兒死亡。母豬欄舍高度應適當,避免母豬爬欄或混群爭鬥而引起流產。母豬欄舍最母豬欄舍高度應適當,避免母豬爬欄或混群爭鬥而引起流產。母豬欄舍最好裝置自動化同步飼餵系統,以利母豬安靜,防止流產。

         2.4 防止母豬肢蹄損傷 母豬欄舍宜採用高壓水泥地面或部分條狀地面,以防損傷肢蹄。籠養母豬一般籠長252cm(含約50cm之飼槽空間),寬60~65cm,高100cm。

         2.5 易於管理 母豬欄舍,第一,應易於週轉調動。第二,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為宜。第三,應將飲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糞尿管道分開,以減少糞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響。第五,易於清洗消毒。

         2.6 避免高溫 降溫措施可採用通風裝置或間歇性淋浴外加通風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並於每次淋浴後自動開啟通風設施。淋浴設施不宜裝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內溼度和淋溼飼槽內的飼料。

    3. 分娩舍(產房)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分娩舍相容母豬和哺乳仔豬,其對環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3.1 防止母豬壓死仔豬 由於母豬體型大、行動遲緩、視覺範圍較小、個別母豬性情急躁,而初生仔豬體質較弱,易被母豬起臥時壓死。為防止母豬壓死仔豬,應採用防壓架或限喂欄(可用鍍鋅管做成高架產床,長2.1m,寬1m,地面採用鑄鐵板)。

         3.2 仔豬保溫 仔豬出生後最適宜環境溫度為30~32℃。由於初生仔豬被毛稀疏,調節體溫能力差,在寒冷環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維持體溫,致使其抵抗力減弱。因此,初生仔豬應給予充分保溫。一般設保溫箱長1m,寬、高各60cm,懸掛150~250的紅外線燈或60~100瓦白熾燈,燈高離地40~50cm。

         3.3 防止豬舍潮溼 潮溼環境下,機體抵抗力減弱,發病率增加,易引發多種傳染病。分娩舍應保持乾燥,採用條狀或網狀地面或將產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50cm。

         3.4 保持空氣新鮮 分娩舍應保持空氣新鮮,可用風扇等設施及時排除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氨氣等。分娩舍內氨氣的最高限量為26g/立方米,硫化氫為6.6g/立方米。

         3.5 防止仔豬和母豬肢蹄損傷 分娩哺乳豬舍使用條狀、網狀或鑄鐵板地面時,要注意防止損傷肢蹄,易於糞尿落下地面即可。

         3.6 注意清潔衛生 分娩舍應便於清掃和舍內環境消毒,防止溼度過高,以利減少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4. 保育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保育豬隻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但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健全。加上飼料條件的改變(母乳→固體乾粉料)、生活環境的變化(產房→保育舍),因此在飼養管理、防疫等方面應特別細心,儘量減少各種應激。

         4.1 注意保溫 體重7~8kg的離乳仔豬進入保育舍後,環境溫度應維持在24.5℃,20~25kg時維持在23.0~24.5℃。

         4.2 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第一,注意防潮:保育豬易受病原菌感染而發病,因此舍內應保持乾燥。第二,注意空氣清新,環境衛生。最好以木板或電熱板作為床墊,以防仔豬腹部受寒及損傷肢蹄。

        4.3 注意欄舍建築 第一,每欄飼養密度不宜過高。一般每欄飼養以不超過25頭為宜,以免引起應激。第二,保育舍最好採用網狀地面,以免外寄生蟲繁殖危害。第三,欄舍高度要適中,防止仔豬跳欄,欄內最好設定鐵環玩具,避免咬鬥、惡食癖等現象的發生。

         5 肉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飼養肉豬的最大目的是生長快、飼料報酬高、屠體品質好、飼養週期短及死亡率低。欄舍建設應考慮提供適宜環境,減少飼料浪費等。

         5.1 適宜的溫、溼度 飼養肉豬,體重60kg前,最適溫度為16~20℃;60~90kg為14~20℃,最好不低於12℃;90kg以上為12~16℃。相對溼度為40%~70%。

         5.2 適宜的欄舍面積 肉豬一般以群養為宜,每群以不超過25頭為佳。每頭豬所需欄舍面積為1.0平方米左右,條狀地面為0.9平方米左右。

         5.3 豬舍清洗方便 肉豬管理以清洗豬舍最為耗時,因此設計時應考慮如何減少衝洗時間。實地欄舍應有適當的斜度,使排水順暢;條狀地面應使糞便易於掉落溝內,同時還應避免損傷肢蹄。

         5.4 減少飼料浪費 飼料槽的設計與置放正確與否,均會影響肉豬採食量及飼料的浪費量。肉豬採食的能量=維持需要+增膘長肉。一般隨體重的增加,維持消耗相對增加。因此,肉豬肥育期不宜無端延長,以免浪費飼料。90~100kg左右出欄。

         5.5 控制舍內有害氣體 及時清除糞尿,通風換氣,以利空氣新鮮,溫、溼度適宜,乾燥舒適的環境條件才能使肉豬保持旺盛食慾,獲得較高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換率,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一個新豬場,需要1-2年的生產磨合,才能達到全負荷生產!

  • 8 # 沛縣小張

    現在的養殖業,養豬是一個比較不錯,也是比較普遍的。有很多朋友想去建一個養豬場。建養豬場的最開始一步就是位置的選擇,有了位置後續才能慢慢齊全起來。那在選擇場地上,有哪些方面注意的和要求呢?

    1、地形。我們在找場地的時候要找平坦,空曠的地方。像狹長或者是有需要的邊邊角角的這樣是不合適的,在後期建豬舍的時候分佈不會太均勻,不管在管理上還是運輸上都不會很方便。有很多朋友會把自己家的土地進行整理,建造養豬場,但是因為場地的原因,在建豬舍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單排排很長。非常不利於管理。

    2、水源。養豬場的附近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優質的水源。在後期打理養豬場的時候,不管是飲用水,還是清洗或是消毒,都是會用到水,並且是大量的水。附近沒有水源的話,光運輸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3、地勢。一定要選擇地勢稍微高一點,並且要乾燥且平坦的地方。這樣通風效果會好一點。也有利於地面的清洗。在看地勢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向陽的位置,對於豬的生長時有幫助的。

    關於地勢的高度最好是在當地最大的洪水線位置以上,地下水不能高過2米的位置是最好的。周圍空氣清新,沒有沼澤,蚊蟲很多的地方。可以再考慮一下帶點斜坡,排水就很方便。滿足以上的這些就是比較完美的了。

    4、周圍環境。不要緊挨公路,原因是太過嘈雜,降低豬應激的情況發生。儘可能不要靠居民樓太近。如果附近有居民樓,要處於居民樓頂下風向。還有就是要離著醫院,化工廠遠一些,做到不要感染了別人,但也不要被感染。環境儘可能要安靜一點的。

    5、電源。養豬場除了水源是一個大問題,電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準備做成機械化比較高的養豬場,對於供電的安全有一個很高的要求。從節約成本上來看,儘可以的裡輸電路近一些,這樣在架電線,運輸的時候就會方便不少。

    6、交通。養豬場的規模越大,相對對交通的要求也會越高。因為會運輸飼料什麼的,這樣養豬場的交通是月快捷越好。但是前面我們也說了,不要離公路太近。

    除了聲音嘈雜,還有就是防止疾病的傳播。我們再選擇的時候,國道或者是鐵路高於500米就可以了。省道或者是公路距離在200米以上就可以。至於縣道,最好也要有一個100米的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多肉養成圖片上的這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