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顏143413165
-
2 # 有秘密的大果兒
《西京故事》感動了西京萬千人,為了兒女求學、成長,父母不得已湧入城市,從事著在很多人看來卑微、地下的工作,用血汗換來一分分錢,艱難地生存、生活著。劇中體現的很多思想都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姐姐的體貼懂事、堅強獨立,弟弟的浮誇虛榮、年少無知,父親的勤勞隱忍、剛直不阿,母親的慈愛淳樸、任勞任怨,還有房主的橫眉冷眼、其兒子金鎖的紈絝又不是率真……展現在我眼前的完全就是生活中的畫面,就是發生在我身上或我身邊的故事。這些著著實實撞擊了我的心、我的靈魂。
隨著商品經濟與城市化的發展,僅靠種地幾乎已無法生存。大批農民隨蜂擁入城市,一方面是在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也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他們在農村與城市的夾縫中艱難生活著,付出百分之百的勞動,可能才能得到百分之一的回報。他們要用自己強大的體力卻是微薄的經濟來源撐起兒女高昂的教育費、撐起一家人的生活。他們為那些城市添磚加瓦,將其建設得富麗堂皇,然而,這座城市卻沒有一寸真正屬於他們的土地,城市人的鄙夷與蔑視也讓他們沒有絲毫歸屬感。唉,這是我們農村人和城裡人共同的悲哀。我不知道何時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和諧,大家才能真的彼此理解、彼此尊重。
同樣,從農村進城求學的孩子也面臨著巨大心理壓力與適應問題。這可能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像姐姐甲秀那樣刻苦學習、自力更生、激起更大奮鬥的決心和動力;一是像弟弟甲成那樣,在城市的浮華面前迷失了自己。有著相似背景的我對此體會尤為深刻。因為貧窮,因為來自偏僻的農村,因為人們遠眼光的不解,好像反而更敏感、更自尊(抑或說自卑吧)。因此,極可能因虛榮心作祟,在城市的霓虹燈中沉淪、迷失自己。
-
3 # 萬物皆有靈212
陝西鎮安作家陳彥作品改編的《西京故事》在全國熱播,我跟隨著熱播看完了這部精彩的、勵志的、奮鬥的2019年好劇。
這部劇以塔雲山村民羅天福(村小臨聘教師)夫婦為了供養女兒羅甲秀、兒子羅甲成在西京城上大學而來到城市打拼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展現了羅天福一家人在城市生活、打拼所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也遇到好心鄰居等的幫助和關心,當然更多展現給觀眾的是羅天福的“固執”和“堅守”(我理解為做人底線和原則);這部電視劇以兩條線來進行,即羅天福夫婦自主創業所開的“老羅栗子餅店”和在“西京交通大學”上學的一雙兒女求學來展開的。
不忘初心,不斷前行。兒子羅甲成在求學過程中為了找到所謂的尊嚴,炒股失敗外欠巨資,借高利貸無法償還而離家離校在西京城郊區磚廠搬磚,這一切,作為父親的羅天福都默默的承受,並想各種辦法來讓兒子甲成能繼續完成學業。
父愛的偉大是支援和默默的關心,母愛的細膩是不停的嘮叨和擔心。甲成所犯的這些人生錯誤是每個年青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人生沒有一帆風順,苦,是暫時的,只要堅持過來。
甲成身邊的朋友、親人、同學和老師沒有因為他所犯的錯而遠離拋棄他,而是給他鼓勵和支援,尤其是他的老師童教授為他能再次回到學校多次反覆和學校領導溝通,讓我們感受到人間只有真情在,這種真情是友情、親情、師生情等。
善良是我們這個國家永遠不會缺席的最珍貴的品質,每個人都希望身邊的人們過得幸福快樂,不過這種幸福是要透過自身努力不停奮鬥,克服種種困難取得的。甲成透過自身的努力完成學習,本可以留校,他想回到家鄉擔任村官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由於他的堅持和優秀,在他的努力下,他的設計專案獲得了創業專案黃總的支援,最終創業成功,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聽話懂事,厚積薄發。良好的習慣成就良好的未來,甲秀品學兼優,做人誠實厚道,遇到人間最美的愛情,很快又失戀了。
感情對他來說來的快也去的快,人最怕傷的就是情,那段時間,她給她的王子發微信、打電話,一直未回;那段時間,她渾渾噩噩,受傷了,好在父母的陪伴,弟弟的開導,使她走出了情感的漩渦;沒有處事閱歷的她,遇到心機很深的師姐金妍,事事處處與她為難,但好在她都能化險為夷,真是好人有好報。
透過甲秀的努力,認清了職場的爾虞我詐,認清了人性的真善美,收穫了事業,收穫了愛情,從此順風順水。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期間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腳踏實地,努力向上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為人父母,言傳身教。老羅夫婦對子女的愛堪稱為人父母的典範。老羅因一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從此和同學好兄弟鐵錘(童教授)生活上千差之別,但他娶到了賢惠、寬容、幹練、潑辣的妻子,但他老羅就是一根筋,這個一根筋正是目前我們所倡導的“誠實善良”,在他人看起是“倔”,但在他看來,這就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
他對子女的愛,對妻子的愛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展現的淋漓盡致。老羅學打餅,老羅救老外,老羅免費幫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課等都折射出他身上人性的閃光點,這一點也是千百萬華人身上所具有的,都是透過雙手勤勞創造美好的生活。
觀看了《西京故事》讓我收穫頗多,讓我知道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是透過奮鬥才能獲得,儘管在奮鬥過程中存在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可能消沉,可能動搖,只要我們腳踏實地,走在拼搏努力的路上,加上我們勤勞的雙手,美好的生活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
4 # 智齋書法
前幾天在家追劇,看了《西京故事》,本來以為是一個很普通的電視劇,可是一看怎麼也停不下來了,可以這麼說,這個電視劇講的是這麼些年來我一直想看卻在熒屏上很少出現的故事型別。首先,它講的是本土的故事,身邊的故事,特別接地氣。《西京故事》講述的是塔雲山前民辦教師羅天福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學的一雙兒女提供支援、打餅度日的故事。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一次次感受生活的不易,最終全家人融入了城市生活,重新確立了生活座標,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昇華。
以羅天福為代表的農民勤勞、純樸、細心,以鄭陽嬌為代表的市民懶散、較真、潑辣,衝突就難免了。衝突歸衝突,但大家的心是善良的,是歸真的,真、善、美在他們的心底,最終大家和諧了,理解了,農民和市民最終相擁流淚了。 以羅甲成為代表的農村走向城市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大膽、勤奮、敢闖敢拼,但同時他們身上也有著深深的自卑、浮躁、虛榮、叛逆,這些人性的缺陷使他們的人生遇到了各種危機與挑戰,羅甲成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了、昇華了,回到塔雲山建設生態農場,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而陸山卻在金錢的誘惑裡迷失了自己,走向了歧途。
在電視劇裡,羅天福看到農民工子弟在西京城上不了學,於是自己就在餅鋪開起了學堂,免費教這些孩子識字,並且說教孩子們學習是他在西京城過得最快樂的時光。在這個城市,我們天天都能見到農民工,城市的屋簷下,角落裡,馬路邊,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天晴下雨,我們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農民工為城市做了那麼多貢獻,但他們生活的卻很艱辛。農民工蓋了樓,自己住在窩棚;農民工修了馬路,自己開不上車;農民工安裝了煤氣管道,自己燒著蜂窩煤……我們應該反省,這些年來,對待農民工我們是不是太不重視了?農民工在城市裡應該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尊嚴,活得像城裡人。 慶幸的是,電視劇的最後,這些農民工子弟上學問題引起了教育廳的重視,他們讓孩子們就近入了公辦的學校。希望還是有的,政府這些年來越來越重視民生問題,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相信這個社會以後會更加公平和諧的!
-
5 # 蝸牛樂學
《西京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祖輩居住在大山裡的村長、民辦教師羅天福由於一雙兒女考上了西京城裡的名牌大學,帶著全家四口人,肩挑謀生工具——打千層餅的傢伙什,租住在了西京城一城中村的大雜院,開始了他們一家艱難的西京尋夢之旅…… 剛剛走出大山,進入西京城,羅天福一家便經受了城鄉差別、貧富差距、觀念差異所帶來的巨大沖撞。但為了兒子甲成和女兒甲秀能順利完成求學大業,羅天成起早貪黑,辛苦勞作,一年四季打著他的“千層餅”。女兒羅甲秀孝順懂事,自強自立,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帶家教、勤工儉學、撿拾生活垃圾掙學費和生活費。而兒子羅甲成由於過強的自尊,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日漸迷失,為了自己的虛榮,好面子,在同學面前冒充家庭富有;發現姐姐甲秀在校園撿拾垃圾,他認為丟了爹孃的臉,丟了山裡人的臉;由於衝動,打傷了房東的紈絝子弟金鎖賠償上萬元損失,給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這一次次地矛盾衝突中,他每次都要求父親賣掉家裡的紫薇樹王,以改變眼下的生活困境,但都被父親拒絕了,為此,他想不通,認為父親羅天福窩囊。終於,在戀愛失敗後,兒子甲成的自尊心爆發,毅然輟學,離家出走。在父親歷盡千辛萬苦把兒子從黑煤窯解救回來後,兒子依然不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把一家人拖向精神崩塌的邊緣。這時一支民謠:“我大,我爺,我老爺,我老老爺就是這一唱,慷慨激昂,還有點蒼涼。不管日子過得順當還是恓惶,這一股氣力從來就沒塌過腔”在羅天成的耳邊響起,歌聲慷慨激昂,哽咽低沉、激起了羅天成作為家長的強烈的責任意識,依然挺起了那斷了幾次又重新接起來的脊樑,最終,教導兒子逐漸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本科畢業後又上了碩博連讀,女兒甲秀畢業後,建立了公司,把父親的“千層餅”事業做大做強,實現了最初的“西京夢”。
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發人深省,如泣如訴,蕩氣迴腸,讓人唏噓不已,感觸頗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天下父母,那個不是希望子女吃得好,穿得暖,那個不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為此他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羅天福為了子女的“求學大業”,脊柱斷了三次,接了三次,仍然無怨無悔。東方老伯為甲成算的賬本,又何嘗不是為我們自己算的。羅天福是我們所有父母的寫照,是一支流淚的蠟燭,最終,照亮了孩子成長的道路,而自己卻蠟炬成灰,無怨無悔。反思下自己,我們多久沒給父母打過電話、多久沒陪父親對弈了、多久沒陪母親逛過街,看過戲了……誠然,工作很忙,孩子在上學,朋友在聚會……,但是這些都不是不回家看望父母的藉口,二者並不衝突。世上什麼都可以等,唯有孝敬父母不可等,千萬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我們人生的遺憾。 今天的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經濟日益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精神危機、價值迷失、道德滑坡成為擺在每一個當代華人尤其是年輕人面前最可怕的、最緊迫的、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年輕,人生才剛剛起步,他們懷揣夢想,朝氣蓬勃,他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滿滿的期望,但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甚至是殘酷的”,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荊棘叢生,並非只有風和日麗,而是常常伴隨狂風暴雨。當他們努力了,流汗了,奮鬥了,仍然沒有取得期望的成功時,他們迷茫了,該何去何從呢?在這個十字路口,甲成選擇了妥協逃避、自暴自棄,而甲秀選擇了勇敢面對,自強自立,他們兩個代表的正是當前年輕一代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而老羅呢,很慶幸,他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倒,他選擇了堅守,寧死不賣老家的紫薇樹王,不僅不能變賣它們,還要在有生之年守護著它們,直到自己生命走向終點,就像東方老伯守護唐槐一樣。這時,老羅的形象驀然高大起來,猶如矗立的紫薇樹,千年老槐,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貧富美醜,它都能一如既往,堅守底線,默默的守護,它堅守的是中華人民內心幾千年沉澱下來的精神力量、道德價值和人格魅力。他守護的是一種樸實無華、誠實守信、自信樂觀、自律自強、永不言棄的人生準則。聯想我們企業的“德文化”,教導員工自覺自願做正確的事,我們的企業精神——敬業 篤學 誠實 創新,面對激烈市場競爭,我們堅持“雙優工程”、堅持“以客戶利益最大化”、為客戶打造“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堅持以德立企,堅守底線,這正是我們企業能夠發展壯大的不勝法寶,相信,在“德文化”的引導下,我們的企業會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我們的千億陝汽目標將指日可待。
劇中那紫薇樹王在山洪暴發的時候守護了老羅和幾家鄉親的家園,千年老槐見證了並將繼續見證者西京城的歷史變遷,那種堅韌、堅挺、沉穩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名族不倒脊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艱苦奮鬥、永不放棄的優良傳統的傳承,這個精神正是我們當代人所忽視的東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唯物質論、唯權力論、唯金錢論、唯地位論……充斥著人們的靈魂,侵蝕著人們的精神。十八大後紛紛落馬的一個個高官、中紀委監察網站上曝光臺的一個個違紀違法的國家公職人員,這些人大多經受住了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的磨礪,但是在物質生活日益好轉的情況下,反而經受不住糖衣炮彈的侵襲,最終受到應有的懲罰。再如80後、90後的部分年輕人,享受在前,吃苦在後,只知索取,不懂奉獻,任意揮霍著父母的愛,透支著青春健康,受到一點點打擊,有的自暴自棄、有的跳樓自殺、甚至有的報復社會,危害他人。這些現象無不說明,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革命優良傳統必須常抓不懈,要從娃娃抓起,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這棵參天大樹才會根正、杆壯、苗紅、枝繁葉茂,永遠庇廕著千千萬萬箇中華兒女,我們的民族之魂才會屹立不倒,永遠矗立於世界東方。 西京故事看完了,我一邊為震撼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而感動,但更多的是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對我的靈魂的衝擊。是啊,如今國家有“中國夢”、我省有“陝西夢”、企業有“千億陝汽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當然我也有自己追求的夢,我相信,只有以德立身,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堅定信心,夢終究會實現,就如一首歌曲所唱: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有夢就有希望
-
6 # 實在的代價
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父母為我們含辛茹苦操勞了一生,為我們有一個錦繡的前程而殫精竭慮。劇中的羅父以一顆寬厚的心對待生靈萬物,以勞動者的誠實、善良、寬厚與艱難的生活抗爭著。感恩是我對這部喜劇最大的感觸,父母還在為我們嘔心瀝血,我們有何理由不去奮鬥,我們有何顧慮不去慰藉老父老母的真情付出。
-
7 # 洮子說歷史
《西京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祖輩居住在大山裡的村長、民辦教師羅天福由於一雙兒女考上了西京城裡的名牌大學,帶著全家四口人,肩挑謀生工具——打千層餅的傢伙什,租住在了西京城一城中村的大雜院,開始了他們一家艱難的西京尋夢之旅…… 剛剛走出大山,進入西京城,羅天福一家便經受了城鄉差別、貧富差距、觀念差異所帶來的巨大沖撞。但為了兒子甲成和女兒甲秀能順利完成求學大業,羅天成起早貪黑,辛苦勞作,一年四季打著他的“千層餅”。女兒羅甲秀孝順懂事,自強自立,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帶家教、勤工儉學、撿拾生活垃圾掙學費和生活費。而兒子羅甲成由於過強的自尊,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日漸迷失,為了自己的虛榮,好面子,在同學面前冒充家庭富有;發現姐姐甲秀在校園撿拾垃圾,他認為丟了爹孃的臉,丟了山裡人的臉;由於衝動,打傷了房東的紈絝子弟金鎖賠償上萬元損失,給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這一次次地矛盾衝突中,他每次都要求父親賣掉家裡的紫薇樹王,以改變眼下的生活困境,但都被父親拒絕了,為此,他想不通,認為父親羅天福窩囊。終於,在戀愛失敗後,兒子甲成的自尊心爆發,毅然輟學,離家出走。在父親歷盡千辛萬苦把兒子從黑煤窯解救回來後,兒子依然不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把一家人拖向精神崩塌的邊緣。這時一支民謠:“我大,我爺,我老爺,我老老爺就是這一唱,慷慨激昂,還有點蒼涼。不管日子過得順當還是恓惶,這一股氣力從來就沒塌過腔”在羅天成的耳邊響起,歌聲慷慨激昂,哽咽低沉、激起了羅天成作為家長的強烈的責任意識,依然挺起了那斷了幾次又重新接起來的脊樑,最終,教導兒子逐漸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本科畢業後又上了碩博連讀,女兒甲秀畢業後,建立了公司,把父親的“千層餅”事業做大做強,實現了最初的“西京夢”。
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發人深省,如泣如訴,蕩氣迴腸,讓人唏噓不已,感觸頗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天下父母,那個不是希望子女吃得好,穿得暖,那個不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為此他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羅天福為了子女的“求學大業”,脊柱斷了三次,接了三次,仍然無怨無悔。東方老伯為甲成算的賬本,又何嘗不是為我們自己算的。羅天福是我們所有父母的寫照,是一支流淚的蠟燭,最終,照亮了孩子成長的道路,而自己卻蠟炬成灰,無怨無悔。反思下自己,我們多久沒給父母打過電話、多久沒陪父親對弈了、多久沒陪母親逛過街,看過戲了……誠然,工作很忙,孩子在上學,朋友在聚會……,但是這些都不是不回家看望父母的藉口,二者並不衝突。世上什麼都可以等,唯有孝敬父母不可等,千萬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我們人生的遺憾。 今天的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經濟日益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精神危機、價值迷失、道德滑坡成為擺在每一個當代華人尤其是年輕人面前最可怕的、最緊迫的、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年輕,人生才剛剛起步,他們懷揣夢想,朝氣蓬勃,他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滿滿的期望,但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甚至是殘酷的”,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荊棘叢生,並非只有風和日麗,而是常常伴隨狂風暴雨。當他們努力了,流汗了,奮鬥了,仍然沒有取得期望的成功時,他們迷茫了,該何去何從呢?在這個十字路口,甲成選擇了妥協逃避、自暴自棄,而甲秀選擇了勇敢面對,自強自立,他們兩個代表的正是當前年輕一代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而老羅呢,很慶幸,他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倒,他選擇了堅守,寧死不賣老家的紫薇樹王,不僅不能變賣它們,還要在有生之年守護著它們,直到自己生命走向終點,就像東方老伯守護唐槐一樣。這時,老羅的形象驀然高大起來,猶如矗立的紫薇樹,千年老槐,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貧富美醜,它都能一如既往,堅守底線,默默的守護,它堅守的是中華人民內心幾千年沉澱下來的精神力量、道德價值和人格魅力。他守護的是一種樸實無華、誠實守信、自信樂觀、自律自強、永不言棄的人生準則。聯想我們企業的“德文化”,教導員工自覺自願做正確的事,我們的企業精神——敬業 篤學 誠實 創新,面對激烈市場競爭,我們堅持“雙優工程”、堅持“以客戶利益最大化”、為客戶打造“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堅持以德立企,堅守底線,這正是我們企業能夠發展壯大的不勝法寶,相信,在“德文化”的引導下,我們的企業會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我們的千億陝汽目標將指日可待。
劇中那紫薇樹王在山洪暴發的時候守護了老羅和幾家鄉親的家園,千年老槐見證了並將繼續見證者西京城的歷史變遷,那種堅韌、堅挺、沉穩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名族不倒脊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艱苦奮鬥、永不放棄的優良傳統的傳承,這個精神正是我們當代人所忽視的東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唯物質論、唯權力論、唯金錢論、唯地位論……充斥著人們的靈魂,侵蝕著人們的精神。十八大後紛紛落馬的一個個高官、中紀委監察網站上曝光臺的一個個違紀違法的國家公職人員,這些人大多經受住了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的磨礪,但是在物質生活日益好轉的情況下,反而經受不住糖衣炮彈的侵襲,最終受到應有的懲罰。再如80後、90後的部分年輕人,享受在前,吃苦在後,只知索取,不懂奉獻,任意揮霍著父母的愛,透支著青春健康,受到一點點打擊,有的自暴自棄、有的跳樓自殺、甚至有的報復社會,危害他人。這些現象無不說明,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革命優良傳統必須常抓不懈,要從娃娃抓起,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這棵參天大樹才會根正、杆壯、苗紅、枝繁葉茂,永遠庇廕著千千萬萬箇中華兒女,我們的民族之魂才會屹立不倒,永遠矗立於世界東方。 西京故事看完了,我一邊為震撼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而感動,但更多的是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對我的靈魂的衝擊。是啊,如今國家有“中國夢”、我省有“陝西夢”、企業有“千億陝汽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當然我也有自己追求的夢,我相信,只有以德立身,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堅定信心,夢終究會實現,就如一首歌曲所唱: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有夢就有希望
回覆列表
《西京故事》觀後感
前幾天在家追劇,看了《西京故事》,本來以為是一個很普通的電視劇,可是一看怎麼也停不下來了,可以這麼說,這個電視劇講的是這麼些年來我一直想看卻在熒屏上很少出現的故事型別。首先,它講的是本土的故事,身邊的故事,特別接地氣。《西京故事》講述的是塔雲山前民辦教師羅天福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學的一雙兒女提供支援、打餅度日的故事。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一次次感受生活的不易,最終全家人融入了城市生活,重新確立了生活座標,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昇華。
以羅天福為代表的農民勤勞、純樸、細心,以鄭陽嬌為代表的市民懶散、較真、潑辣,衝突就難免了。衝突歸衝突,但大家的心是善良的,是歸真的,真、善、美在他們的心底,最終大家和諧了,理解了,農民和市民最終相擁流淚了。 以羅甲成為代表的農村走向城市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大膽、勤奮、敢闖敢拼,但同時他們身上也有著深深的自卑、浮躁、虛榮、叛逆,這些人性的缺陷使他們的人生遇到了各種危機與挑戰,羅甲成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了、昇華了,回到塔雲山建設生態農場,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而陸山卻在金錢的誘惑裡迷失了自己,走向了歧途。
在電視劇裡,羅天福看到農民工子弟在西京城上不了學,於是自己就在餅鋪開起了學堂,免費教這些孩子識字,並且說教孩子們學習是他在西京城過得最快樂的時光。在這個城市,我們天天都能見到農民工,城市的屋簷下,角落裡,馬路邊,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天晴下雨,我們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農民工為城市做了那麼多貢獻,但他們生活的卻很艱辛。農民工蓋了樓,自己住在窩棚;農民工修了馬路,自己開不上車;農民工安裝了煤氣管道,自己燒著蜂窩煤……我們應該反省,這些年來,對待農民工我們是不是太不重視了?農民工在城市裡應該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尊嚴,活得像城裡人。 慶幸的是,電視劇的最後,這些農民工子弟上學問題引起了教育廳的重視,他們讓孩子們就近入了公辦的學校。希望還是有的,政府這些年來越來越重視民生問題,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相信這個社會以後會更加公平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