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查理條頓騎士

    北方平原多,冷兵器時代適合騎兵作戰,而這恰恰是南朝的劣勢。所以北伐時,軍事上不佔優勢。唯一一次佔優的是劉裕北伐,不僅步兵破騎兵,而且還常常以少勝多,也不知他到底使用了什麼新式的秘密武器,歷史上的記載也是模糊不清。但是戰術陣型以及武器的改良也多少透露出一些資訊。比如,卻月陣,烏蒙船。

  • 2 # 豫章節度使

    東晉北伐不是真心的。南宋北伐朝內總有人掣肘。

    東晉,是個世家大族把持權力,互相鬥爭的時代。而掌握了軍權的世家,往往能夠在朝內一手遮天。他們為了控制軍隊,便想盡辦法在軍中提高威望劃分勢力。這個時候,北伐,就成了撈取政治資本的工具。當他們政治實力不夠時,就熱衷慫恿北伐,當政治資本已足時,北伐便戛然而止。典型如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當桓溫劉裕透過北伐,積攢勢力達到如日中天之時,他們便趕回去奪取權力打擊政敵,對北伐便沒啥興趣了。所以東晉幾次北伐,都是初期取得很大成果,到後期就因為士族鬥爭而弄的戛然而止虎頭蛇尾。

    南宋,吸取藩鎮割據教訓,把武將防得死死的。對武將既用之,又懷疑之。始終不敢給武將太多權力太多兵權。武將在前線排程指揮,總能被朝堂上皇帝干預。有時武將勢頭太猛,皇帝不惜聯合北方敵國金果一起弄掉在前方作戰不聽話的武將,典型如岳飛韓坨胄。岳飛已兵到開封附近朱仙鎮,被猜疑的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害死。

    說白了 ,東晉南宋兩個朝代北伐始終不能完全成功,和自己內部原因有關。都是自家坑的。

  • 3 # 來是無跡去無蹤

    第一首先是人的因素,東晉和南宋偏安一隅,經濟發達,繁華富庶,人心安逸,統治者安於現狀貪圖享樂,沒有北伐的決心,內部人心不齊,主戰派和主和派達不成意見的統一,即使有個別能力出眾的統帥有北伐的能力也會被中央內部打壓下去。

    第二是地勢方面的原因,西北高,東南低,從南往北打屬於仰攻,地勢上不佔優勢,勝算不大。

    第三是軍事力量不夠強大,雖然個別時期軍力可以,但和北方相比,仍有很大的懸殊。

  • 4 # 峰顏2019

    內部不統一思想,爭權奪利,特別劉裕北伐半途而廢是很可惜的,主要後方不穩。

    南宋碰上開掛的金和蒙古騎兵,這個真沒辦法。

  • 5 # 靈石蘊

    失敗原因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不足之處

    東晉從317年成立到420年滅亡,一百多年來,組織過多輪北伐

    第一輪是318年前後開始的祖逖北伐

    祖逖沒什麼兵將,東晉朝堂就給了他一個番號名頭,外加一千人左右物資。祖逖靠著自家鄉兵200,路上又招了2000兵馬,就這麼去北伐了……

    趁著前後趙無暇他顧之際,經過幾年征戰,整合了河南眾多堡壁大帥,也算打開了局面。如果江南能派兵,或許北伐軍力就能渡過黃河,去和石勒廝殺。然而,江南王敦反了,司馬家和王家大打出手,北伐軍都被抽調回去平叛……

    好嘛,這一次北伐,完蛋

    祖逖北伐時機不錯,北伐物件前後趙都在忙,前趙劉家在忙於平叛,後趙石勒在忙著打鮮卑打代國,如果東晉不忙,北伐說不準真能取大戰果。可惜,東晉也在忙,忙著整頓內部各大門閥勢力,那時候的東晉就像漿糊沾起來的沙子,極其不穩,根本就抽不出力量

    第二輪是354年後桓溫搞的三次北伐

    桓溫之前也有人搞過幾次北伐,諸如338年庾亮、349年褚裒、還有352年殷浩

    庾亮那時候北方後趙兵鋒正銳,時機不對,還沒出兵,就當石虎給打了進來;褚裒出兵時,正值後趙諸子奪嫡,時機倒不錯,只是自身兵力太弱,讓後趙李農一棍子夯死了前鋒大軍,北伐就此作罷;殷浩北伐,時機最好,那時候後趙讓冉閔滅的差不多了,只要出兵就相當於白撿功勳,可惜人家忙著收撫群胡,收了氐族氐族反,收了羌族羌族反,大軍開拔沒走多遠,就全軍覆沒了,白瞎了機會!

    桓溫在354年、356年、369年分別進行三次北伐

    354年北伐,是給殷浩擦屁股,殷浩那次本該由桓溫出兵,只是朝堂怕桓溫再建功勳,尾大不掉,從而選擇了殷浩。殷浩敗了之後,朝堂無奈之下,同意了桓溫出兵請求。桓溫率領麾下荊州兵四萬,攻擊降了又叛建立前秦政權的氐族符建。戰事進行的很順利,打到前秦首府長安,可惜後方糧草供應不上,而沿途小麥都讓符建收割了,只能遷徙百姓而還

    356年北伐,還是給殷浩擦屁股,打的是降了又叛的羌族姚襄以及冉魏歸順的周成。這一次很成功,擊敗了姚襄,俘虜了周成,併成功收復原首都洛陽!桓溫也因功升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但也就到此為止了,桓溫建議還都洛陽,可扯皮太多,沒人同意,重心還是放在江南

    369年北伐,屬於么蛾子,那時候桓溫想著改朝換代當皇帝,但朝堂反對派眾多,獨木難支。桓溫打算北伐前燕慕容鮮卑,一來緩解北方邊境軍事壓力,二來好藉助北伐功勳去提高威望實現皇帝夢。於是出兵5萬,討伐前燕。這次時機不好,自己內部不穩定,北方慕容家和前秦苻堅家卻比較平穩,打的是硬仗,結果讓前秦前燕聯軍擊敗了

    第三輪是409年之後劉裕組織的三次北伐

    劉裕氣吞萬里如虎,409年第一次北伐滅南燕,416年第二次北伐滅後秦,並且擊敗北魏十萬大軍,史書記載,七分天下已取其四。正準備一鼓作氣滅了北魏之際,後方起火,健康的鎮守大將劉穆之病逝,無奈回師穩定局勢!

    這一回師,留守大軍發生內訌,麾下無敵猛將王鎮惡死於自己人之手,緩過氣來的北魏乘機出兵,潼關以西的關東之地得而復失!

    早期的劉裕雖然掃平了桓玄、孫恩等內亂,讓東晉整個統一在一起,發揮出集合力量,但劉裕並不是皇帝,有道是功高蓋主,怕背後使壞。所以當盟友劉穆之病逝,朝中無人壓制時,劉裕不敢繼續北伐了,只得回京

    等到420年,劉裕以宋代晉當了皇帝后,第三次北伐,如果劉裕能多活幾年,或許這次北伐就成功了,唉,劉裕病逝途中!南朝宋大亂,北伐成空!

    劉裕之前,還有謝安北伐,藉助淝水一戰勝利之勢,一鼓作氣,可惜謝安病逝,北伐草草結束

    至於南宋北伐,有一句詩詞可說明: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多說了

    以上

  • 6 # 源稚生

    在中國,北伐泛指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規模戰略攻擊,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北伐,例如東晉時期桓溫北伐,南宋岳飛北伐等。歷史上北伐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外,其餘北伐均無功而返或無疾而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東晉北伐

    東晉建立之後,中原地區已淪喪於胡人之手。雖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愛國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自始至終,都有北伐之舉,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的多次行動。東晉雖曾屢屢興師北伐,然北伐之軍每每功敗垂成,始終未能恢復中原、完成一統。

    之所以東晉數次北伐失利主要原因:

    首先,北方政權雖然更迭,但是隨著五胡十六國相互吞併,北方逐漸出現了幾個實力強大的政權,東晉並沒有絕對實力統一天下,以至於一旦北伐出現失利,東晉軍隊就撤退回去,使得北伐無功而返。

    其次,東晉內部相互鬥爭,內部矛盾激烈。多數割據世族只是以擴充個人勢力為目的,不積極北伐,或者是利用北伐排斥異己,爭權奪利,不利於北伐成功。

    再次,東晉內部世族又多苟且偷安。當時皇室和南來之北方世族均把江南當作人間樂土,醉生夢死,貪圖苟安,胸無大志,北伐缺少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援,只靠少數人支援顯然力度不夠,想成功也是很難。

    最後,東晉內部戰亂頻繁,東晉雖然偏安一隅,但是大權多在有勢力有軍隊的悍將手裡,無論是王敦,還是蘇溫,桓玄,都是有軍隊有實力的權臣,他們具有政治野心,無心支援北伐,也使得北伐成為鏡花水月。

    ‖二,南宋北伐

    南宋是北宋康王趙構建立的政權,在當時金軍暴虐,引得各地反抗,南宋政權建立後,先後進行了數次北伐,如岳飛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等,但是都沒有取得成功。

    南宋北伐沒有取得成功的原因:

    首先,宋朝軍隊實力明顯不如金國,即使岳飛北伐取得暫時成功,不能保證後面能否確定決定性勝利,由於心裡沒底,宋朝統治者北伐一般都是抱著以勝求和的目的,沒有真心想北伐。

    其次,南宋政權內部不穩,求和派始終佔據上風,自南宋建立以來不過三四次北伐可以證明這一點,南宋北伐缺少強大的支援,使得北伐往往無疾而終。

    再次,南宋北伐除了岳飛北伐外,大多缺乏戰略構想,以及實施方案,屬於盲目性的軍事行動,這使得北伐成功機率不高,失利也是有其原因的。

    最後,南宋自與金國和談後,統治階級腐化嚴重,由於偏安江南,經濟開始恢復,使得人心思定,思想上也不利於北伐;而另一方面地方控制差,軍事戰備不好,北伐想成功也是很難的。

    總而言之,東晉北伐和南宋北伐會失利是必然的。除了偏安江南人心思定外,還有內在原因,東晉內部矛盾不斷,內亂不止;而南宋不思進取,一心偏安,都是北伐失利的原因。

  • 7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為什麼東晉和南宋北伐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小編認為原因各不相同!先說東晉吧,東晉北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闇弱。

    在歷朝歷代的皇室中,東晉的皇室估計是在國內最沒有威望的皇族了。其實東晉門閥橫行,權利不在皇帝手上,其中又以王氏勢力最大,故此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所以,每次東晉朝廷組織的北伐軍其實人數都不多,難以撼動北方的割據政權!

    那麼南宋呢?

    南宋的權利但是全在皇帝手上,但是皇帝不願意北伐,趙構害怕岳飛等人“驅除金兵,迎回二聖”後,自己地位不保,盡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岳飛及其子,有這樣的主子在,北伐焉能成功!

  • 8 # 我是單身漢111582101

    當年南宋北伐用陸軍,南宋為什麼沒有謀想過用水軍越過海洋北伐登陸山東半島至金國首都中都大興府東方向旁邊海岸登陸可以攻搗金國首都,可以用陸軍和水軍(海軍)從西至東兩個方向北伐金國,南宋為什麼沒有想過用水軍北伐?

  • 9 # 十六國春秋

    謝邀!建興年間,黃河以北晉屬郡縣及塢壁,漸次被羯胡石勒攻略殆盡。公元319年,最後的邵續公元320年,北方最後一個忠於牛晉的藩鎮邵續被石虎所擒,牛睿不敢北上:二月,續自出擊虎,虎伏騎斷其後,遂執續,使降其城。吏部郎劉胤聞續被攻,言於帝曰:“北方籓鎮盡矣,惟餘邵續而已;如使復為石虎所滅,孤義士之心,阻歸本之路。愚謂宜發兵救之。”帝不能從。

    石虎(字季龍)

    祖逖於公元321年病亡,此時接任者祖約,無法抵禦後趙南侵:祖逖既卒,後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後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祖逖在時,為何能收復黃河以南?將其歸納為四點:一、相對於流民混戰、胡漢混戰,祖逖在河南建立了稍好的社會秩序永嘉亂後,地方行政遭到破壞,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塢堡大量出現。眾多的塢主中,部曲帥居多。郗鑑這類魏晉大族比較少見,蘇峻、李矩、郭默、劉遐等“流民帥”比比皆是。部曲依附於塢堡主、豪族、部曲帥,一方面替塢主服兵役,一方面種地。塢壁往往取「險」而立,各地塢壁分散而孤立,防衛力量很弱,耕種的田地僅僅侷限在塢壁附近,所以生產很難發展。很多塢壁因斷水而被攻陷。賴以生存的農田多在險隘之外,穀物的收穫又受季節的限制,遇到「年穀未熟」或胡騎侵擾,便只能「食木實,餌石蕊」,坐山吃空;流民集團經常流動,一些流民帥、塢主常年以“抄掠”為務。乞活帥陳午曾經想逼立名士郗鑑為主,郗鑑嚇得逃跑祖逖就是軍閥之一,北伐之初,幹過好幾票:祖車騎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間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於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但是,在北伐的過程中,祖逖昇華了自我,超越了普通擁兵自重的軍閥《晉書·祖逖傳》:其有微功,賞不踰日。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醊,百姓感悅。祖逖整頓社會秩序,還體現在何處?先是,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度。祖逖調停漢人流民帥之間的頻繁私鬥,擴大田地耕種範圍。祖逖可能沒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覺悟,然而相對於很多無組織無紀律的流民軍閥,祖逖顯得鶴立雞群。二、祖逖有貴人相助這個貴人就是牛晉南中郎將王含手下的桓宣。每當祖逖遇到棘手的麻煩,威望壓不住河南的流民帥時,當他向王含求助,往往能快速轉危為安。初,樊雅之據譙也,逖以力弱,求助於南中郎將王含,含遣桓宣領兵助逖。逖既克譙,宣等乃去。又如:石季龍聞而引眾圍譙,含又遣宣救逖,季龍聞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討諸屯塢未附者。桓宣替祖逖擺平流民帥:逖留宣討諸未服,皆破之。遷譙國內史。一些人為了塑造祖逖的孤膽英雄形象,把牛睿塑造成腐朽的反派,不僅不幫祖逖,還專門拖祖逖北伐的後腿。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說牛睿對祖逖北伐沒有幫助,不符合史實,桓宣正是牛睿親自安排的救星:帝以宣信厚,又與平、雅同州里,轉宣為參軍。而且,石勒求和,主動納貢獻歲幣,牛睿堅拒求和、拒絕納貢、燒掉歲幣,這骨氣簡直爆棚啊!誰敢說牛睿弱、沒有骨氣?桓宣跟石勒、石季龍互槓經驗豐富,有勝有敗:石勒荊州刺史郭敬戍襄陽,陶侃使其子平西參軍斌與宣俱攻樊城,拔之。竟陵太守李陽又破新野。敬懼,遁走。宣與陽遂平襄陽。侃使宣鎮之,以其淮南部曲立義成郡。面對兇殘的石虎鐵騎,桓宣以寡弱拒守:宣招懷初附,勸課農桑,簡刑罰,略威儀,或載鋤耒於軺軒,或親芸獲於隴畝。十餘年間,石季龍再遣騎攻之,宣能得眾心,每以寡弱距守,論者以為次於祖逖、周訪。桓宣雖然不能向羯趙發動進攻,但防守是他的強項,還令石虎聞其名而退。三、祖逖對後趙的軍事勝利重點在「奇計勝桃豹」一戰,詳見我寫的祖逖北伐始末。祖逖北伐始於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打敗桃豹後,祖逖多次邀截石勒部屬,石勒在河南的領土逐漸萎縮。馮鐵據二臺,逖鎮雍丘,數遣軍要截石勒,勒屯戍漸蹙。祖逖北伐,與桓宣一樣,以防守為主,在漢族人佔多數的河南,統籌漢人塢堡主,擊退後趙的進攻。在石勒還未坐大時,石勒不敢窺兵河南——祖逖也不敢窺兵河北四、石勒的兇殘匈奴人及石勒的兇殘,與祖逖的仁政形成了鮮明對比。桑進軍攻鄴,以勒為前鋒都督,大敗騰將馮嵩,因長驅入鄴,遂害騰,殺萬餘人。勒並統其眾。潛自石橋濟河,攻陷白馬,坑男女三千餘口。勒馳如武德,坑降卒萬餘,數梁巨罪而害之。「世龍之殪晉人,既窮其酷」: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匈奴劉曜製造洛陽屠城,在他們「縱兵大掠」的情況下,宮室被焚燬,城府蕩然。曜、彌等遂陷宮城,至太極前殿,縱兵大掠……發掘陵墓,焚燒宮廟,城府蕩盡,百官及男女遇害者三萬餘人。石勒的小弟石虎,「每屠城邑,鮮有遺類」。牛晉的統治未必有所改善,胡羯的治下卻更加殘暴,因此河南渠帥反石之心較堅定那麼,為何東晉的北伐最終失敗?儘管石勒在「兩胡一枷」時期主動販賣自己族人,由於他的羯胡貴族身份,胡人投奔石勒依然猶如飛蛾撲火——可見胡羯確實很團結。祖逖北伐,穩定河南地區,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祖逖的個人魅力,和以身作則的品德,換了一個人(例如祖約),缺乏祖逖的德行,就很難繼續維繫。黃河以北,胡強漢弱,且民族融合遠未達成;實際上,石勒初建後趙時,胡人數量總體已經處於優勢地位了。當石勒逐一擊破黃河以北的藩鎮,以及漢族流民帥王彌(石勒從前好基友)的餘黨後,再專心對付河南,此時祖約更加捉襟見肘。此時,牛晉內部發生了王敦謀反,雖然最後平叛,後趙石勒趁機奪取了河南大部分地區。

  • 10 # 銀海雨心

    開明富庶的有宋一代,在對外戰爭卻總是處於守勢,一個重要原因是宋不控西域、失去燕雲,這就失去了養馬之地。這樣沒有太多戰馬的宋,同北方政權相較,就不具進攻的衝擊力與戰略的機動性,記得亮劍中有一句話,騎兵打步兵就是屠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故事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現在年輕人的一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