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龍故事會
-
2 # 相州背嵬軍
秦檜忠於趙構?
這是天大的笑話!秦檜的主子是金國!是女真人!
《大金國志卷七、卷二十四》:
金天會八年,金國以完顏兀室、粘罕為首的金國高層進行商議,為防止“宋室之再隆”決定“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對宋策略,派出內應放歸南宋,開始提出派出張孝純,粘罕反對,說此人河東失節,人誰不怨?檜可往。於是決定由秦檜返宋做內應。
《大金國志卷十三》:
金軍再次南侵時,秦檜做為金國撻懶軍的隨軍轉運使夥同金軍南下,在金軍圍攻楚州時,秦檜曾為金軍寫檄文勸降楚州軍民,被楚州軍民嚴辭拒絕。 秦檜為撻懶勸降宋將的目的雖未達到,但秦檜的行為卻表現了對金國主子的忠心。秦檜還運用親屬關係積及勸說各城守將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檜的岳父獻撫州,秦檜的妻弟獻洪州,秦檜岳父的哥哥獻袁州。
歸宋之後,秦檜逐漸摸透趙構的心理,看準了這個慫包皇帝的軟肋,不斷提出各種議和方案讓趙慫包甚是滿意。但是的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卻被整體出賣了。
取得信任以後秦檜就開始結黨營私,南宋朝廷主戰派,反對議和者先後被羅織罪名罷官、流放、屠殺!南宋朝廷完全被秦檜為首的奸黨集團把持。連趙慫包回過神來都身不由己了,凡是秦檜送來的物品、食物趙慫包都偷偷扔掉不敢使用。
《宋史•秦檜傳》記載:“檜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檜死,帝方與人言”。 可見有關國家大事奏摺到不了高宗的手裡,連掌握高宗生死脈搏為趙構所倚重“朕之司命”的王繼先都能被秦檜收買過去通風報信。 而秦檜執政晚期,已經有人上書趙慫包要求給秦加九錫,還說他祖墳望之有“王氣”(《三朝北盟會編》卷168)。秦檜的下一步是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秦檜死後,趙慫包終於如釋重負,從靴子裡掏出短刀對隨從說:秦檜死,朕以後再也不用在靴子裡藏刀了!
哪來的信任?哪來的忠心?
-
3 # 大海125556988
秦檜那裡是忠於宋高宗?。他背地加害國家忠良那是忠於皇帝嗎?要說有人要為秦檜翻案,想讓宋高宗背黑鍋到是真的。
-
4 # 大叔沒鬍子
看一個人是否忠奸,就看他的出發點。
秦檜主張“南歸南,北歸北,”以淮河為界,北地歸金國,包括遣送回北地逃難的原住民,成為金國的奴隸;淮河以南歸南宋,隸屬金國,年年進貢,將中原廣袤的土地割讓給金國,俯首稱臣。這不是賣國是什麼?
秦長腳這一主張對驚弓之鳥的趙構正中下懷,於天下百姓而不顧,偏安一隅。於趙構得以繼續聲色犬馬,於秦檜名利雙收,恣意弄權,排斥異己,殘害忠良。這種賣國求榮的行為不是奸臣是什麼?
秦檜,是華夏民族的敗類,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5 # 魚遊春水01
既要忠君更要愛國,秦檜之所謂“忠於趙構”只是做表象,其骨子裡還是忠於大金國,損害大宋利益,所以是世人不齒的大奸臣!
-
6 # 畢生高人
決策元功,精忠全德是高宗皇帝趙構對中興賢相秦檜一生的總結性評價!歷史是不容篡改的!
人在宋後羞名檜,我在墳前愧姓秦!
這就是對秦檜一生的 巨大讚榮譽!秦檜當政前金兵橫行,無惡不作!金兵打過長江,追殺皇帝!基本上南宋就是個爛攤子!秦檜當政後,南宋一百三十多年,金國一匹馬都過不了長江!這就是秦檜的功勞!任何一個在宋朝之後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拯國家於危難之中,開創此百年基業?!沒有!根本沒有!唯一的諸葛亮才開創蜀國七十年!只有秦檜的一半!如此蓋世之功試問有誰好意思名:檜!與之並駕齊驅羞都差死了!秦大士中了狀元與同為科舉及第的秦檜相比,根本達不到秦檜的豐功偉績!這就是他在乾隆皇帝面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重要的原因!可笑這麼多讀書人被人買了還幫著數錢!哈哈哈!不愧為狀元!
秦檜仿古人文種之舉,願偕二國主入金投降,遭盡折磨,然與二主同甘共苦,忠孝護主之心,天地可鑑!歷史上的忠誠衛士,秦檜可以當人不讓!皇帝連自己之妻妾都受盡折磨,秦檜之妻豈能倖免?!其妻為國蒙難,現今居然有鼠輩嘲笑質疑變節,試問:良心何在?!
奉二聖之命,臥底金國,觀察金國,打探情況,建立情報網,秦檜身在金國,心在宋,有朝一日仿效張騫回國效命!此乃英雄虎膽!忠心為國!
在人屋簷下,怎麼可能不低頭,刀架在脖子上,秦檜被迫寫了三封勸降信,就叫投敵?那麼,古代關羽接受曹操的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陷兄長於死地,不就是投敵行為嗎?現今的餘則成搞一車金條,玉座金佛送站長,那就更是變節行為了!所以說:秦檜不存在變節行為,相反,為脫離金國,返回祖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於元人,金人都粗鄙無文,調兵遣將都是用金牌,而不是漢人政府的聖旨。寫了三封信後得到了金人的信任可自由出入王府,自然就擁有出入的金牌!王府的金牌可以自由出入金國任何地方,不需要路引,就可以暢通無阻!在得到欽宗的最後聖旨後,殺了看守的人,拿著金牌順利出城過關,迅速乘船就可以順利回家了!所以說:秦檜不可能是金國派回宋朝的間諜!欽宗聖旨就是證明!此聖旨被人有意忽略了!其用心非常險惡!很多人被矇蔽了!
總括來說:秦檜是大宋忠臣,為建立宋朝忍辱負重,奉獻一生心血,倒在崗位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現在很多人拿著元相脫脫帶著一群漢奸寫的元史,金史,宋史,來證明秦檜是奸臣!真是可笑!
-
7 # 使用者2475598453703
和珅也忠於清庭乾隆皇帝。不是忠於哪個主子就是忠臣,忠臣必須是無私的,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人民。唐朝的張巡、許遠,宋朝的陸秀夫、文天祥那才是當著無愧的忠臣。
-
8 # 散澹人
人民不願否認天子。實際上皇帝就是皇帝,有好皇帝有壞皇帝。有合格的,有不合格的。那有什麼“天子”。皇帝神聖是錯誤的。
-
9 # 釀松山閣舊主
並不是秦檜對趙構有多忠心,而是他們倆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對金求和,趙構可以保住帝位,秦檜可以總覽朝政,盡享榮華。
秦檜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被虜北上之後,他還是想盡辦法回到了南方,始終奉趙宋為主,這就表明,他對金人的卑躬屈膝最終還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就是在南宋小朝廷權勢滔天,依靠金人之勢,執掌南宋朝政。秦檜不在乎出賣誰的利益或者是朝廷利益,他只在乎自己的權利地位能不能得到保證。
而宋高宗趙構也不傻,一來秦檜有金人撐腰,他動不了,二來,只要自己的皇位不受影響,其他的事,可以把秦檜推出去背鍋。並且,秦檜作為中間人,直接關係到南宋穩定,趙構一直防備著秦檜對他行廢立之事,靴子裡隨時一把小匕首等著幹他,雖然最後也沒用上。
秦檜和趙構都是利己主義至上者,百姓興亡,天下安危對他們來說毫無關係,即使他們一個是天下之主,一個是帝國丞相。說來也可笑,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人都對國家利益無所謂,但是這個國家還延續了一百多年,還把強大的蒙古也整的夠嗆才被滅。
-
10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後世給的稱號。借題發揮,政治操弄,在古代易如反掌。主政者把控著輿論工具,一切根據當時的需要。老百姓能看到的和知道的真相少之又少,就是知道一些,只要不準宣講誰也奈何不了。主流宣傳如雷貫耳,時間一長不信也就信了。真相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是規定的“真相”,誰也不許亂講。當政者從來都是這樣,違者你將小命難保。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白齊光一個熱愛歷史的學生。下面由我來回答
秦檜確實是很忠於宋高宗的。
自他從金國回來後,他一門心思,就是把宋高宗巴結好,深入領悟揣摩宋高宗的心意,按宋高宗的想法辦事。宋高宗害怕武將做大,想要殺掉岳飛,打壓主戰派。於是他就羅織罪名,一定要把岳飛給殺掉。殺岳飛,明明是宋高宗的想法,但是他一肩扛了下來,而且給後世留下了“莫須有”的話柄。明知道這樣的話柄,對他“一世英名”有巨大影響,他依然要這麼幹。
雖然說,他這樣做,有他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從一個逃回來的俘虜,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為了自己能夠獨相,能夠在相位上當到老,能夠封妻廕子把富貴世代延續下去。但是,那已經是他的最高目標,他絕對沒有想過要篡位,把宋高宗拉下來自己幹。可以說,對宋高宗絕對是忠心耿耿的。
(秦檜與宋高宗劇照)秦檜這樣的人,絕對是古代皇帝最喜歡的,是絕對的忠臣。但是,為什麼歷史卻評價他是奸臣呢?在古代,忠奸問題,應該怎樣來理解呢?
我認為,古代王朝社會中,關於大臣的“忠”,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對皇帝的“忠”。
這是最普遍的理解。因為王朝社會其實就是皇權社會,國家都是圍繞皇權來架構的。也就是說,國家只有一箇中心,只有一個核心,就是皇帝。所有人,所有大臣做任何事情,都要圍繞這個皇帝來開展。只要是圍繞這個皇帝的,就叫做“忠”。背叛這裡皇帝的,就叫做“奸”。
當然,“忠”的問題有時候會稍微寬泛一點。不是僅僅忠於某個皇帝,而是忠於皇室。比如,在東漢末年,大臣們對劉漢皇室的忠誠。認為劉漢皇室的人做皇帝,才能叫真命天子。因此,董卓、曹操這些,就被叫做“奸臣”。儘管曹操做得非常好,但在一些主流觀念中,他依然逃不脫“奸臣”的稱號。而劉備儘管並不忠誠於漢獻帝,但因為他是劉漢皇室,所以歷史認為他是“忠臣”。
(秦檜劇照)二是對國家的“忠”。
其實在古代,國家和王朝是一體的。王朝就代表國家。忠於王朝,忠於王朝的皇帝,就是忠於國家。
但是有時候,這個問題也會產生矛盾。就拿岳飛來說。岳飛是不是忠臣?宋高宗擔心岳飛會擁兵自重,但是,岳飛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言行。岳飛不聽宋高宗的話,一定要堅持北伐。可以說,他有些不忠於皇帝,但是他忠於國家。忠於中原國家不被北方遊牧民族給佔領,立志恢復中原國家的完整和統一。
所以說,他就算不是宋高宗的忠臣,但他是中原國家的忠臣。而在那時候,中原國家就代表中華民族,他是中華民族的忠臣。
同樣這個道理,還可以用到曹操身上。曹操儘管也有奪取天下的想法,但是他努力結束分裂,致力於國家的統一,他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忠臣。
但是,歷史上可以認為岳飛是忠臣,但不會認為曹操是忠臣。就是因為忠於國家,必須置於忠於王朝之下。岳飛儘管不太忠於宋高宗,但是有“徽欽二帝”在那裡(相當於忠於趙宋皇室),岳飛的價值觀,其實是統一的。
(岳飛劇照)三是對信仰的“忠”。
古代大臣的信仰是什麼?就是“修齊治平”。自己所做的一切,也許有不忠於皇帝的,也許對國家也有損害的,但是,對國家的穩定、領土完整及和平安寧,是有利的,對老百姓是有利的。這就是大臣對於信仰的“忠”。比如蘇軾、張良、張居正等等。
不過,這樣的忠臣,在古代王朝社會是很難做到的。蘇軾一生被貶謫,張良只能遊仙訪道,張居正卻被皇帝認為是奸臣。儘管如此,後人肯定會給予他們公正的評價。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