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如果沒有後面的篡位,司馬懿還剩下什麼?

    司馬懿一直以來都是以隱忍著稱,他雖然一路做到了曹魏的大都督,手握重兵。但是他的為人是非常低調的,他也不喜歡顯露自己的才能。

    是因為曹魏實在是抵擋不住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才會被逼無奈之下出戰。而戰事結束以後,我們會發現,司馬懿的兵權立刻就被收回去了。

    所以曹魏前三代君主,對司馬懿那都是一邊用著,一邊防備著。尤其是曹叡當權的時候,司馬懿儼然成了曹叡手裡的工具。有用的時候,則讓司馬懿出戰,等到沒用的時候,司馬懿立刻就只能回家養老。

    這麼多年的宦海生涯,讓司馬懿明白了一件事,最是無情帝王家。不管司馬懿多麼盡忠職守,其實換來的都是皇帝的猜忌。

    所以司馬懿才會有後來的謀反,當然這裡不考慮他的謀反,那麼司馬懿將會在這種猜忌中孤獨終老。你們說他的名聲會有諸葛亮大嗎?當然不可能有。

    司馬懿是被動效忠,諸葛亮是主動效忠,天壤之別。

    諸葛亮做丞相的時候,那是大權在握,手裡掌握著蜀漢的所有權力。所以劉禪基本上是被架空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依舊選擇效忠,這才是諸葛亮為後人所推崇的原因。

    諸葛亮絲毫沒有謀逆的心思,他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幾乎沒有在他身邊長大,一直都留在成都。諸葛亮為蜀漢北伐十多年時間,消耗了自己的一生,死後居然沒有為家裡的孩子們安排好一個未來。

    所以說諸葛亮是主動效忠,不管皇位上坐的人到底有沒有實權,諸葛亮都是要效忠的。他可不是懾於皇權而被動效忠。

    司馬懿則是徹徹底底的被動效忠,因為不管是曹操、曹丕還是曹叡,那都是非常出色的君主,他們手裡掌握著帝國的實權。

    在這幾位優秀的君主面前,司馬懿就算有什麼想法,那也是難以實施的。所以司馬懿這種行為並不值得稱道,因為任何一個膽量小的官員,其實都是這麼做的。

    上頭有個有作為的皇帝壓著,你能夠不效忠嗎?一旦你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那就只有死路一條的道理了。

    後來的事情也說明了一切,曹芳上臺以後,司馬懿知道這小孩兒是沒什麼出息的了,所以果斷髮動了政變。因為沒人可以壓住他了,他自然就不用再效忠了。

    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那是比不上諸葛亮的。

    很多人都拿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說事,認為羅貫中為他加戲太多了,其實諸葛亮是沒有軍事才能的。其實說這種話的專家,是一點腦子都沒有的。

    蜀漢當時兵源不足,能帶出來打仗的人馬本身就不多,而且時常因為斷糧的情況,不得不撤軍。就算是這樣,諸葛亮都把強大的曹魏打得找不著北,還差點光復了隴西諸郡。如果這不算軍事才能的話,那可以把這些專家們拖到戰場上,看他們能不能指揮一百人的作戰。

    演義裡的那些戰績大多數確實是假的,那是因為羅老爺子是明朝人,他哪裡能查清楚當年諸葛亮到底是怎麼打仗的呢?只能憑藉他的想象去處理這件事。

    如果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的話,那司馬懿帶著大軍早就殺進了蜀漢,壓根就不要把這個難題留給子孫們了。

    除非大家承認一個事實,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更差。司馬懿手握曹魏重兵,數量是諸葛亮的幾倍,而且壓根就不用擔心糧草不足的問題。就算是這樣,他也只能防守,從來不敢正面進攻,可見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有多麼差了。

    如果不提後面的篡位,那麼司馬懿在擁有這麼多軍事資源的情況下,依舊害怕諸葛亮的進攻,那他的名聲可能有諸葛亮大嗎?

    西晉一統天下,卻依舊沒有成功貶低諸葛亮。

    作為司馬懿的死敵,諸葛亮在西晉建國以後,名聲居然沒有被貶低,反而更加被大家推崇。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是司馬炎高風亮節,覺得諸葛亮應該得到這樣的讚譽嗎?

    如果這麼想,那就太幼稚了。政治人物永遠都要從政治角度去考慮問題。按照道理,諸葛亮作為司馬懿的死敵,應該要被釘在恥辱柱上,可是司馬炎偏偏沒有這麼做,反而大力宣傳諸葛亮的事蹟。

    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忠心的大臣,司馬炎雖然是司馬懿的後人,但是他也不齒於自己家奪取江山的手段。而且他甚至更加擔心,手底下的人也會學司馬懿一樣,將來趁著子孫腦子不好的時候,奪取子孫的江山。

    所以司馬炎必須要教育手下的官員們精忠報國,而諸葛亮就是精忠報國最典型的人物。而且他距離西晉王朝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大家依舊可以記憶猶新。

    有了這麼一個正面教材,誰還去管司馬家族到底是如何奪取政權的呢?連政敵們都開始宣傳諸葛亮的時候,才是諸葛亮這一生,最大的光輝所在。所以拿司馬懿跟諸葛亮去做比較,實在是差距太大了。

    總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無疑是任何一個朝代都尊奉的忠臣典範,甚至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還活著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贏得了各國的認可。

    孫權對諸葛亮自然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沒想到諸葛亮能夠把國家帶到眾志成城的地步。反觀東吳,各大豪族各自為政的狀態,是孫權最為頭疼的事情。曹丕對諸葛亮也是佩服的很,諸葛亮唯才是舉,延續了曹操的做法。而曹丕卻為了大位的穩定,放棄了這一政策,改用九品中正制。

    所以諸葛亮的光輝,不僅僅是在於他的軍事能力,他的治國理念,更在於他這個人完全得到了當時所有人的認可。那麼司馬懿當時在幹嘛呢?

  • 2 # 有心的作者

    諸葛亮和司馬懿無疑都是三國時朝的頂尖人才,在劉禪時期,蜀沒和曹魏之間的戰爭,可以說是他們兩個人在戰場上鬥智鬥勇。雖說司馬懿比諸葛亮從各人能力差些,但也不會差很多。

    諸葛亮自跟了劉備之後,隨他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取得他最後的江山可能性不大。但我要說的是諸葛亮的那份忠君之心是他留得美名的主要原因,他對劉備可謂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就他這份忠心,大至國家,小至企業,無不需要這樣的人。先不說能力大小,有這樣忠誠度的百姓,有這樣忠誠度的企業,國家何愁不強大?企業何愁不發展?

    司馬懿給曹操打工,原本就是很不情願的。只是當時惹不起曹操才不得不效力於他。司馬懿也是有很強野心的人,是不願為別人打工的人,雖然能力很高,但也要在曹操的手下呆一陣子。就是因為他的野心和能力,使得曹操對他既要重用又要提防,防著他有一天把自己的事業給搶了去。

    總之,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政治目的是不一樣的,諸葛亮從未想過自立山頭當大王,只是想輔佐賢德之君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不使自己的才學浪費,劉備給了他機會使他的才能充分地發揮。司馬懿也是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如果他像當年的劉備一樣,想方設法離開曹操,組織一哨人馬打敗曹操成就帝業,那就和劉備曹操他們比名聲了。但他是在曹操手下打工,忠誠度不高,同樣是打工,又怎麼比得了諸葛亮。

  • 3 # 劉坤忠120

    不考慮司馬懿的篡權因素,杜甫說諸葛大名環宙宇,難道司馬懿的名氣高到天上去。司馬懿諸葛亮為魏蜀同時期的最高軍事人才,最高軍事指揮官,軍事技能各有千秋。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才有機會與諸葛亮對決,先前司馬懿被曹魏宗室涼著、防著,曹睿時期除曹真外,曹魏宗室已無人可用,不得不啟用司馬懿對付諸葛亮。在戰爭上司馬懿只有捱打的份,在上方谷差的被諸葛亮燒死了。在戰略上司馬懿大獲全勝,以守代攻,以強大的兵力為人防戰術,強大的後勤保障為支撐,拖跨你,累死你。最終諸葛亮五次北伐僵持不下,心力交瘁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司馬懿拖跨了諸葛亮,死諸葛走活仲達算平分秋色。在政治上,外交上,文學上,發明上司馬懿不及諸葛亮,司馬懿的隱忍,偽裝,奸詐,狡詰諸葛亮是望塵莫及。還是汪精衛的那句話,人總得出名,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即使考慮到最後的篡權,司馬懿的名聲也無法超過諸葛亮,如果不考慮最後的篡權,司馬懿和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司馬懿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而諸葛亮的才能體現在治國、軍事、經濟、發明等多個方面。而且司馬懿和諸葛亮在軍事上進行過數次交手,諸葛亮一直都是壓著司馬懿打,就連魏國的老百姓都忍不住嘲諷司馬懿“畏蜀如畏虎”!

    很多人受到影視劇和《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誤認為司馬懿一直遭到曹丕和曹睿的懷疑,靠著隱忍不發才最終能夠篡權。然而根據《三國志》和《晉書》的記載,曹丕和曹睿一直都很信任司馬懿,從來沒有限制過司馬懿的兵權。

    曹丕詔司馬懿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司馬懿留鎮許昌。《晉書》

    曹丕東征孫權的時候,司馬懿帶領軍隊駐紮在許昌,等到曹丕移居洛陽的時候,再一次讓司馬懿駐守在許昌。曹丕曾經對司馬懿說:“我在東方(東吳)作戰的時候,西方(洛陽)的事務由你管理,我回到西方的時候,你應該總管東方的事務。”

    曹丕去世的時候,指著司馬懿和曹真、陳群說:“這三位都是朝廷裡面的重臣,一定不能懷疑他們!”曹睿繼位之後,司馬懿一直駐紮在許昌,擁有獨立調兵的權利。孟達叛亂的時候,司馬懿沒有向曹睿報告,便率領大軍擊敗了孟達,事後曹睿重賞了司馬懿。

    孫權圍江夏,遣其將諸葛瑾、張霸並攻襄陽,司馬懿督諸軍討權,走之。進擊,敗瑾,斬霸,並首級千餘。遷驃騎將軍。

    曹睿剛剛繼位的時候,司馬懿的主要任務是防備東吳,曹真負責防禦蜀漢,一直到了曹真去世,司馬懿才被調到了西部作戰。歷史上的諸葛亮共進行了五次北伐,前兩次北伐諸葛亮的對手是曹真和張郃,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的對手是郭淮,只有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的對手是司馬懿。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帶領軍隊迎戰諸葛亮,雙方在祁山一帶展開拉鋸戰。諸葛亮大破司馬懿,司馬懿被迫堅守不出,曹魏的諸將嘲諷司馬懿懦弱,對他說:“你畏懼蜀軍像畏懼老虎一樣,還怕不被天下人恥笑嗎?”

    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始終不敢同諸葛亮交鋒,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司馬懿也不敢出戰。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觀看諸葛亮的營寨,也不由自主的稱讚說:“真是天下奇才呀!”

    到了晉朝建立後,司馬懿的後代為了表彰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唐宋時期武廟建立的時候,諸葛亮被供奉為武廟十哲。在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又掌握了十多年的兵權,期間司馬懿率領軍隊平定了遼東,擊敗了諸葛恪。

    司馬炎評價諸葛亮: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曹睿去世的時候,司馬懿再一次成為託孤大臣,曹芳繼位後不久司馬懿被曹爽架空,險些就丟掉了勢力。司馬懿掌握兵權二十多年,兩次被皇帝託孤,在晚年卻險些被曹爽鬥敗,最後靠著政變才奪回權利。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的鬥垮李嚴,輕描淡寫的除掉劉琰,兩個人的政治才能差距十分巨大。

    如果司馬懿不發動高平陵之變,那麼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地位不會太高,充其量只是一個陸遜一樣的人物。其實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他的名聲仍然不如諸葛亮響,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李世民和李靖君臣就已經把諸葛亮當成了偶像,而現在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更瞭解和喜歡諸葛亮。

  • 5 # 歷史笑春風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司馬懿不篡位的話,他的名聲即使不高於諸葛亮,至少也不會比諸葛亮的低。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道德楷模。大家都很推崇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他自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就把一切貢獻給了劉備集團的事業。劉備在世之時,他以《隆中對》給出了劉備戰略發展的方向。他把精力投入到繁雜的政務上,盡心盡力治理地方,使得劉備集團足食足兵,迅速擴充套件壯大。

    劉備剛到荊州,才人不滿千,佔有僅僅一個新野小縣。可離開之時,已經是擁有水步軍一萬多人的軍事集團。這中間,諸葛亮功不可沒。

    赤壁之戰,諸葛亮親自出使江東,促使了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大軍,促使了天下三分。接下來佔領江南四郡,又是諸葛亮調其兵食,壯大實力,為下一步劉備的擴張做好準備。

    在佔據西川、漢中和荊州一部後,劉備進位漢中王,諸葛亮位居文官之首。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把江山交給諸葛亮治理。

    諸葛亮不負重託,在風雨飄搖之中,把蜀漢政權穩定下來。南征叛亂,五次北伐,為蜀漢政權的存續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北伐沒有能夠成功。最終沒有能夠光復漢室,還於舊都,但是他也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諸葛亮的忠貞,可昭日月。

    據廟堂之高,手握軍政大權,能夠做到君不懼,臣不疑,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因此,諸葛亮也成為長期以來,中國統治者推崇的典範。

    而司馬懿,因為晚年篡位,使得自己名聲狼藉。他為了達到獨攬大權的目的,濫殺曹氏宗族。以至於他的後代聽了這些事蹟後,掩面嘆息。

    但是,如果沒有後面的篡位的情況,僅僅只是看司馬懿的前期生涯,我們會感到司馬懿也可算是對曹家鞠躬盡瘁了。

    與諸葛亮相似,司馬懿也是曹操幾次三番徵召才加入曹操的陣營的。可與諸葛亮不同的是,他沒有得到象劉備對諸葛亮那樣的信任。曹操對司馬懿表現出了無盡的猜忌。司馬懿為了保命,在曹操府中盡心盡力的工作,這才多少減輕了曹操的疑慮。隨後,司馬懿又到曹丕的手下工作,憑著自己的才幹,慢慢獲得了曹丕的信任。

    可即便如此,曹操依然不放心。他臨死時還是叮囑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有了曹操的囑咐,曹丕雖然和司馬懿關係很好,但是終自己一朝,沒有讓司馬懿直接掌握過軍權。

    不過,司馬懿對曹丕還是忠心耿耿的。黃初六年,曹丕親自率軍攻吳,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並且下詔書給司馬懿說:“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後曹丕由廣陵回師洛陽,又下詔對司馬懿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從這些史料我們可以看出,曹丕對司馬懿如同劉備對諸葛亮一樣,都是把他們當做蕭何一樣任用的。在曹丕臨死時,他又把司馬懿作為輔政的三位大臣之一,將魏明帝曹叡託付給他們。這是司馬懿第一次接受託孤。

    在曹叡一朝,司馬懿開始慢慢掌握了軍權。他擒孟達,拒諸葛,平遼東。為曹魏立下了汗馬之勞。他和曹叡的君臣關係極好,是曹叡極為信賴的臣子。在這個階段,司馬懿做得無懈可擊。

    到了平定遼東後,司馬懿得到明帝的詔書,得知曹叡病重的訊息,趕緊日夜兼程的趕回京城。明帝在臨死前,將齊王曹芳託孤給司馬懿。這是司馬懿第二次接受託孤。

    在曹芳一朝的前期,司馬懿雖然被排擠為無實權的太傅,但是司馬懿依然為曹魏屢建功勞。在對吳的戰爭中,多次取勝。

    如果司馬懿的生命到次為止,那麼他的名聲會十分完美。兩次託孤的大臣,與主公感情融洽,為朝廷鞠躬盡瘁。再加上曹魏勢力強,最後蜀吳必歸於魏。那麼掌握了話語權的曹魏怎麼會不給司馬懿一個好的名聲?可以料定,司馬懿的名聲即便不高於諸葛亮,也不會比諸葛亮的低。

    可惜,司馬懿活的時間太長了。最後時勢使然,野心所驅,最後晚節不保,毀了一世的名聲。真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6 # 喬江寶

    謝謝邀請!司馬懿(公元179年一一251年),字仲達,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家世顯貴,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在曹操手下為官,曹操是透過司馬朗的介紹才知道還有司馬懿這個人,並是個可造之材,曹操正值擴充實力,愛才心切的他立即派人去請司馬懿出來為自已效力。

    司馬懿的出身同諸葛亮相同,祖上都是聲名顯赫的官宦。諸葛亮的祖上是西漢元帝時的司隸校尉諸葛豐,司隸校尉相當於現在的首都衛戍司令一職,是實權人物,又出身於士林,也就是知識分子家庭,所以口碑和人品都很好。

    而司馬懿的家族史更為淵遠,司馬氏在遠古叫夏官祝融,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一直到商朝家族世代承襲夏官這一職位。直到周朝,夏官這一職位改名為司馬,周宣王時,司馬懿的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宣王恩賜司馬為族姓。到了秦末,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卯跟隨項羽進行反秦大業,立功受封殷王,建都河內郡,司馬家族在此繁衍生息。由此可見,司馬懿同諸葛亮的出身門第相同,受教育程度相同。但是司馬懿的名聲會高於諸葛亮嗎?當然不是。

    這是由他們的三個不同之處所決定的。首先是政見不同:當時,以曹操為代表的武裝勢力集團“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中原文人士大夫所排斥和反對的,所以才給曹操冠以“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稱號。而司馬懿是極力贊同曹操的政治主張的,他個人無論是相貌還是品性同曹操極為相似,以至於後來司馬懿以晉代魏,同曹操的以魏取漢的路數基本相同。

    而諸葛亮未出山時,對外面的世界是非常瞭解的,對於曹操的行為和人品肯定特否定態度,所以說在政治思想和行為操守上,曹操是不為諸葛亮這類正統知識分子所接受的,這也是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的原因,因為劉備是西漢宗室之後。

    其次是地位不同:司馬懿跟隨曹操並沒有太大的建樹,只是在對孫權的征討中被曹操採納了計策而大敗孫權,使孫權對曹操俯首稱臣。曹操始終看他不順眼,是因為司馬懿“有雄豪志",並且有“狼顧之相",他肯定是知道司馬懿太像自己了,於是在心裡特別忌諱和討厭他。並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之人,必會禍害我們家族之事。所以在曹操一代,司馬懿一直未得到重用,直到曹丕登基後,司馬懿才翻身。

    最後就是在三國爭天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前面說過,司馬懿被曹操所猜忌,從未被重用,在一旁坐冷板凳。所以,三國時期精彩紛呈的鬥爭史幾乎與他無緣,倒是孔明、荀攸、荀彧、郭嘉、周喻等人大放異彩。

    所以說,在整個三國時期,諸葛亮從出山就一直貫穿始終,扶佐劉備由弱到強,成為一方霸主。他的《隆中對》和《出師表》兩篇文章成就諸葛亮的幹古英名。而司馬懿留給後人的只是給華夏民族帶來滅頂之災的晉朝。

  • 7 # 不惑閒談

    不會,諸葛亮名聲之所以高於司馬懿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終其一生用實際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兢兢業業為蜀漢政權服務,生前沒有特意培養自己的兒子將來接班,死後也並未讓自己兒子頂替自己的位置,而是推薦了費禕董允等賢能之人上位繼續輔佐劉禪,這一點上司馬懿就已經比諸葛亮差出一大截,哪怕是今天,也少有人能做到如諸葛亮一般公平公正公允。

    第二、宋朝之後出於對統治階級正統性的需要,將三國時期蜀漢政權視為的漢朝的正統延續,魏國是被視為篡漢的政權,而司馬懿縱使再兢兢業業服務於曹魏政權,也會被視為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因此無論司馬懿是否篡權,名聲都不會高於諸葛亮。

  • 8 # 老貓談史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在三國後期,諸葛亮所率領的蜀國集團與司馬懿所率領的魏國集團進行了針鋒相對,雙方互有勝負,最終司馬懿憑藉“活的時間長”這一buff成功拖死了諸葛亮,也算是笑到了最後。

    相較於諸葛亮,司馬懿的名聲可謂是臭大了。後世的許多人經常認為他是一個“老奸巨猾”的老狐狸,在背後淨做一些坑害主子的行為。這種事的確是事實,司馬懿之間掌握兵權趁機之後誅殺曹爽,最終魏國形成了司馬父子總覽魏國朝中大權的局面。這一行為也遭到了許多後人的鄙視。

    假如司馬懿沒有篡權,司馬懿的名聲可能會跟諸葛亮一樣好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的願望興復漢室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蜀漢。

    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政權穩定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首先是劉備的伐吳精銳損耗殆盡,其次就是蜀漢政權的主心骨劉備去世了,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力挽狂瀾,蜀漢集團很有可能就此崩塌,光憑這一點諸葛亮就厲害極了。

    司馬懿也為魏國做出了許多貢獻,我們知道曹丕非常仰慕司馬懿的才華,一但曹丕發現了不懂得問題,他第一時間就會去找司馬懿。曹丕繼位後,司馬懿被曹丕重用,他才得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曹丕死後,司馬懿作為託孤大臣一方面穩定了朝政,另一方面也穩住了諸葛亮的率軍北伐,司馬懿在這最關鍵的時候開始發力,魏國才得以穩定。

    但雖然他們二人都頗有能力,但是他們主人對待他們的態度卻有這不同

    首先來說一下諸葛亮,劉備是十分的信任諸葛亮,就算吧所有的兵權交給諸葛亮去全權指揮估計他都能同意。這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智慧和忠心贏得了劉備對他的充分信任,就連一開始不服諸葛亮的關羽張飛到後來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可見諸葛亮不光有智慧,還非常有人格魅力。

    司馬懿在這方面就不同於諸葛亮了,要知道司馬懿最早是侍奉曹操的,雖然曹操雖然很愛才,但他不信任司馬懿,曹操說司馬懿這個人雖然聰明,但是奸詐,萬萬不能讓他掌握住兵權。後來我們也知道曹操說的的確很對,司馬懿到最後還是篡了權。雖然曹丕相對於曹操來說更信任他,但曹丕還是聽了曹操的勸告,想了辦法賜給了他一個美女,深層含義就是派她去監視司馬懿。可見二者間的差距。

    所以說 就算不考慮篡權問題,司馬懿還是很難跟諸葛亮進行比較,畢竟諸葛亮的為人實在是讓人挑不出毛病。諸葛亮死後,他的兒子諸葛瞻為了抵禦鄧艾的進攻戰鬥到了最後而丟掉了性命,諸葛家族為了蜀漢真的是流進了最後一滴血,諸葛亮也註定會名垂千史的。

  • 9 # 夏雨風

    諸葛亮與司馬懿,棋逢對手,旗鼓相當。但論忠義卻大相徑庭。

    諸葛亮輔弼兩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生前忠心耿耿,死後兩袖清風,政治清明,高風亮節。

    司馬懿兩代三人擅權謀私,把控朝政,滅了夏侯九族,殘暴無比。

    諸葛亮的忠義智慧千古傳頌,高山仰止。

    司馬氏之心,路人皆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