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夜沉思星光

    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近代中國多次遭受戰爭的洗禮,但幾乎是每戰必敗,而爆發於1884年的中法戰爭卻顯得有所不同。眾所周知,一場揚眉吐氣的鎮南關大捷一掃前期清軍在戰場上的衰頹之勢,可大捷的後續卻不是乘勝追擊,而是簽約、停戰,最終《中法新約》於1885年6月9日出爐。打贏了卻還要簽訂不平等條約,鎮南關大捷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贏得了戰鬥輸掉了戰爭

  • 2 # 聽歷史懂道理

    我打勝仗就是為了突顯我的價值,告訴你我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從而我投降認輸的時候希望得到一些尊重,歷史長河數千年,比比皆是。

  • 3 # 老家罕奢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不由自主的讓我聯想到鴻門宴,

    項羽因為這一頓飯,輸了美人和江山。劉邦輸在了飯局,但卻贏到了江山。正好應了題主的問題。

    如果項羽沒有輸在智商與心軟,

    如果劉邦內心不夠鎮定和強悍,那麼歷史終究會改章換篇。    

    在大多數人眼中,項羽是個忠肝義膽的豪傑。項羽是不是豪傑,暫且拋開不說,只從鴻門宴看,項羽是一個有點孩子氣,自大,思考事情不全面的人。

             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可謂“演帝”,他透過他出色的表演成功降低了項羽對他的戒心,更因為之前與項伯定下婚姻,項伯也為劉邦說了不少好話。而在最後時,稍作思考便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楚營都表現了他的梟雄本色。

            不得不感慨:一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影響是巨大的。

    可惜了項羽,一代楚霸王,智短勇長!!!

    成就了劉邦,一代開國匠,謀略超常!!!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努力訓練自己的性格,將之完善,千萬不要做一個有勇無腦的“巨嬰”。

    總結為一句話:

    小勝在表,大勝在心。

  • 4 # 根285927616

    就說1884年中法戰爭,本來已經打敗了法國,清政府懼怕法國,以勝求和,致使中法戰爭不敗而敗,喪權辱國,哪些為保衛領土而犧牲的人白白犧牲了。

  • 5 # happy集中營

    清朝的雅克薩之戰很典型,據說入侵黑龍江的沙俄部隊是一群由土匪,獵人,少數軍人組成的雜牌部隊,一共沒有多少人。可是康熙帝御駕親征,水陸並進,並動用了剛從臺灣那裡鄭氏投降的精銳部隊。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450名俄軍擁有300支火繩槍。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

    然而清軍兩次參戰雅克薩以“騎射乃滿洲之根本”,主要輕型武器還是刀矛弓箭,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實在令人汗顏!若不是動用紅衣大炮,雅克薩沒那麼容易收復。

    因此雖然清朝贏了戰爭,但是這是靠人數和精銳部隊的壓制取勝,戰術和軍備思想都已出現落後趨勢

    贏在一時,輸在千秋

  • 6 # 正史漫談

    有。公元749年,唐玄宗李隆基強行發起的石堡城之戰就是這樣的例子。

    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巔峰時期,無疑是安史之亂前、李隆基在位時的大唐。這一期間,唐帝國的事業全面開花,在軍事方面瘋狂的開疆拓土。但與我們想象中不同的是,此階段的唐軍的勝仗固然不少,但落敗也屢見不鮮。

    然而公元749年的石堡城之戰,卻相當另類:唐朝犧牲了數萬軍人,終於從吐蕃手中搶回了這一戰略要地;然而還沒等到其充分發揮價值,唐朝內部就發生了了安史之亂,石堡城又讓吐蕃輕而易舉撿了回去。

    大唐與吐蕃對抗的戰略前沿—石堡城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稱得上唐朝空前的強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以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在松州城擊敗棄宗弄贊(即松贊干布)吐蕃軍隊。此後,兩國暫時放棄了軍事對抗,轉為和親相處。

    但其後吐蕃結合流入的中原先進生產力後獲得進一步發展,並開始不斷主動進攻內部並不安定的唐王朝,極大威脅到西域及河西走廊。在積極進取的唐玄宗即位後,雙方開始了持久的拉鋸戰。其中,地理位置關鍵得石堡城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公元729年,為了拔掉吐蕃的這一據點,李禕帶領河西、隴右軍精銳奔襲石堡城。拔下這顆釘子後,唐軍面對吐蕃建立起戰略優勢,然而好景不長,在11年後此處再次被吐蕃奪回。

    其後雙方多次在這一地區鏖戰,國力如日中天的唐軍逐漸佔據了較大優勢。公元746年,名將王忠嗣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並且兼知朔方、河東節度事後,四大軍鎮資源在手,唐軍多次重創吐蕃,建立起了碾壓式的優勢地位。這讓李隆基有了再度拿回石堡城的心思。

    然而王忠嗣對此並不認可。

    以實際行動抗命的王忠嗣

    從王忠嗣掌管四鎮的頭銜,就知道他在唐軍中的江湖地位;更牛的是,讓我們如雷貫耳的哥舒翰、李光弼等名將,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以咱們現在的話來說,老王將軍堪稱是唐軍中的“教父”。

    同時,與吐蕃的多年交手,更讓他對這個敵人尤為了解。公元747年,當李隆基命令他攻打石堡城時,王忠嗣根據自己收集的情報提出了反對:

    石堡險固,吐蕃舉國守之,今頓兵其下,非殺數萬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厲兵秣馬,俟其有釁,然後取之。

    就是說,吐蕃易守難攻,若要硬上,起碼得損失幾萬人;而且就算贏了,所獲得的,也遠遠超過了損失,因此不如靜觀其變,等對方內部出問題再動手。

    但領導們一向只看結果、不在意過程,聽到不同意見的李隆基很不爽。

    不過總有人善於急領導所急,董延光就主動請纓接下這一任務。李隆基大喜,命令王忠嗣提供配合。

    無奈的王忠嗣採取了出工不出力的應對辦法:他派了幾萬人隨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但卻沒有公佈任何獎賞措施,這樣他們就不會拼命作戰,從而避免白白丟了性命。

    副手李光弼看出了這一問題後,建議他不要冒此風險。王忠嗣則說:“犧牲數萬將士,只能換得一個如今價值不怎麼重要的小城,沒多大意義。我不能用幾萬人的性命來保我的官位。”李光弼對他的胸懷心悅誠服。

    果然,由於軍人沒什麼積極性,最終唐軍此行無功而返。李隆基大怒,加上李林甫從中作梗,誣陷其意圖勾結太子奪權,王忠嗣被召回京城並關進了大牢,幾乎被殺頭。

    關鍵時刻,當紅炸子雞哥舒翰在李隆基面前聲淚俱下、死纏爛打,甚至表示願意用全部身家為自己的老上司贖罪,最終王忠嗣保住了性命,被貶為漢陽太守。

    攻打石堡城的任務,就落在了哥舒翰的身上。

    拿下石堡城,果真犧牲了數萬人

    公元749年,哥舒翰受命帶領四鎮6.3萬兵馬強攻石堡城。這一建在懸崖上的堡壘三面陡峭,只有一條小路通往山下,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最終,唐軍犧牲了數萬人終於拿下此地。

    然而,還沒等到佔領石堡城的紅利得到體現,安史之亂就爆發了,隨著邊軍被調進內地對抗叛軍,石堡城再度被吐蕃輕而易舉的取回,數萬唐軍將士的英魂如同打了水漂。

    如王忠嗣所言,當時吐蕃面對唐軍已節節敗退,是否拿下石堡城,對大唐來說並非當務之急。然而,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李隆基為了自己的權威與顏面,白白犧牲數萬河隴精兵,稱得上得了面子失了裡子。若沒有這次得無謂犧牲,6年後面對安史之亂時,他手上是不是多點平叛的生力軍?

  • 7 # 歷史Top10

    中法鎮南關之戰:

    起因:

    1883年法國軍隊進攻越南順化,強迫越南訂立法安《順化條約》,讓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地位,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於清廷朝野引起一片譁然,慈禧太后大為震怒,下詔向越南派兵,中法戰爭開始。

    戰事發展對中國不利,在英華人調停下,在天津訂立了《中法新約》,雙方保證越南的獨立地位,中國開放中越邊境與法國通商。

    但當時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沒有接到朝廷命令,發生了十一起偷襲法國駐軍的事件。法國公使震怒,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兩江總督在上海拖延談判,戰爭繼續進行。法國派出艦隊在中國東南沿海殲滅福建水師及部分南洋水師主力艦,同時佔領澎湖及試圖登陸佔領臺灣。法國陸軍攻入中越邊境鎮南關(現名友誼關)。清朝正式向法國宣戰。

    1884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8月,孤拔率領的法軍遠東艦隊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福建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

    在海戰方面,10月初,法艦在全殲福建水師後轉而進攻臺灣,進犯基隆和淡水,劉銘傳放棄基隆退守淡水。法軍進攻淡水被擊退,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臺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年初,法海軍的200名陸戰部隊又從基隆向臺北進攻。法艦則炮擊浙江鎮海,截擊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國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3月底,法軍佔領澎湖島及漁翁島。隨後法國海軍開始執行對吳淞口近海的“大米封鎖”,但是效果不盡人意,其間爆發了被中國方面大書特書,法華人幾乎毫不曾在意的鎮海之戰為最後的海上戰事。

    在陸戰方面,清軍在北圻戰場嚴重失利,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逃、東線法軍直逼廣西國門的情況下,龍州等地商民驚徙,遊勇肆掠,難民蔽一江一 而下,廣西全省大震,形勢十分嚴重。清廷以廣西關外各軍迭次失利,於2月17日電令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1884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急調廣西提督馮子材指揮戰鬥。馮子材在關內選擇險要地勢,挖壕修築炮臺。然後出兵夜襲法軍駐地文淵城,誘使法軍進攻。

    經過:

    1885年3月23日法軍第2旅2,500餘人從諒山出發,大舉攻入鎮南關,馮子材指揮1867年起就被清軍趕入越南的“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英勇作戰,由於法將尼格里驕傲,法軍以少擊多攻擊清軍的防禦工事,又天降大霧導致法軍混亂,法軍被逼下長城,進入伏擊圈。3月24日,法軍分三路發起衝擊,馮子材帶領兩個兒子並親自手持長矛進行肉搏,經過兩天激戰,法軍陣亡74人(包括7名軍官)、受傷213人,全線崩潰,清軍乘勝追擊。3月26日攻克文淵城,3月28日攻克驅驢( Ky Lua ),此戰中清軍於榴霰彈炮火中衝鋒,在戰場上傷亡1,650人,這一恐怖景象預示著三十年後的戰場。此戰中尼格里中彈後繼任的赫本哲(Herbinger)於3月29日放棄諒山,清軍續於3月31日攻克屯梅、觀音橋,4月2日攻克谷松。馮子材親率三萬餘清軍準備強行進攻河內。

    1885年3月30日,赫本哲放棄諒山的訊息傳到法國本土,法國總理茹費理內閣以306對149的票數否決了茹的“增撥軍費案有先議權”提案。茹費理引咎辭職。然而茹剛一辭職法國就同意“應先前要求”給越南法軍墊付五千萬法郎“人們認為是法國戰爭計劃的象徵”表明法國絲毫也不打算停止戰爭。而在此役後清軍已經精疲力盡,劉永福部“所存不足五百名……多方招集不足千人,戰守兩難,進退失據。”清朝財政方面,四川總督丁寶禎在1884年就拿不出供鮑軍的十萬兩銀,說“鮑超軍需甚重,措辦為難”在英國調停下,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Patenotre)在天津會談,於6月9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為結局。中法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戰局對中國不利時法國和越南之間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法國軍隊撤出臺灣,清軍撤出越南,從此越南脫離中國,成為法國屬地。

    結果:

    6月11日,天津條約簽訂。左宗棠對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左宗棠乃李鴻章之政敵。 張梅認為鎮南關大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雙方剛停戰張之洞上報“探報法添兵到,定二八之日分路復攻諒山”

  • 8 # 西餐劉顯琨

    這其實就是:戰役上的成功,戰略上的失敗。

    歷史上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駐紮在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美國2000多人陣亡,1000多人受傷,亞利桑那號沉沒,內華達號擱淺。但是日軍僅僅傷亡200餘人。

    從資料與實際情況來看,日本確實在太平洋地區取得了一年左右的優勢,那一年,日軍勢如破竹,直取東南亞。

    但是在後續的戰鬥裡,從瓜達爾卡納爾島上開始,日本人開始發現,什麼是國力的差距。

    由於製造能力與國力的差距,從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聯合艦隊一天天走向衰敗,而美國的航母卻越造越多。日本是打一艘少一艘,而美國西海岸,幾乎天天都抓緊時間製造更多的航母。

    所以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襲的訊息後,破口大罵:可惡的日本猴子,居然在美華人的屁股上給了一刀。

  • 9 # 冷兵器研究所

    要說雖勝尤敗的戰役,那就不得不提拿破崙在遠征俄國過程中的博羅季諾戰役了。

    1812年,拿破崙決定出兵俄國,懲罰俄國的行為,因為俄國違反了他頒佈的著名的大陸封鎖令(拿破崙在柏林釋出的命令,禁止歐洲所有國家和英國貿易)。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的軍隊進入俄羅斯。拿破崙的軍隊有60萬人,其中24萬是法華人。拿破崙派麥克唐納去掩護拿破崙在波羅的海北部的左翼和南部的一些軍隊。他率領38萬軍隊沿著明斯克-斯摩稜斯克-莫斯科進攻莫斯科。

    由於俄軍的巧妙撤退,拿破崙早期殲滅俄軍主力的思想破產了。在斯摩稜斯克附近,兩個俄國集團軍成功地會合並繼續撤退。這時,俄國總司令巴克萊·德托爾的撤軍引起了俄軍許多人的不滿,他們認為一槍不放丟棄領土十分恥辱,於是俄軍將指揮官換成了庫圖佐夫。庫圖佐夫在勘察地形後,決定在博羅迪諾村附近作戰。

    在這次戰役中,法國軍隊有13.5萬人,而俄羅斯軍隊有15萬人。俄軍打算打一場積極的防禦戰,消滅法國軍隊。法國計劃利用這個機會消滅俄羅斯的主要部隊。法國的計劃是這樣的:因為俄羅斯主力在他們的右邊,也就是斯摩稜斯克大道,因為他們認為法國軍隊可能會經過這條路去莫斯科。而他們的左翼,巴格拉季翁的第二軍力量薄弱,拿破崙決定以俄軍左翼為突破口,迫使俄軍到莫斯科河畔,一舉殲滅。

    在這次戰役中,雙方共投入近30萬兵力。雙方傷亡極其慘重,特別是高階將領的數量。似乎有30%的參與者受傷,但沒有人知道具體的傷亡人數。據西爾·羅伯特·威爾遜將軍說,俄軍有3.6萬人傷亡,法軍有3.5萬人傷亡。不過,他並沒有親臨戰場,而是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沙皇的大本營。他的法國傷亡數字很可能是準確的(儘管他聲稱只有26名法國將軍喪生,這顯然太低了,實際上是38人),但俄軍可能已經損失了4萬人。據普遍估計,俄羅斯有4.4萬多人傷亡,法國有2.8萬多人傷亡。

    波羅迪諾戰役在戰術層面上是一場失敗的防禦戰,俄軍損失人數遠超法軍,但是實際上法軍才是失敗者。因為它為俄軍消滅法軍、轉而反攻創造了條件。雖然法國在波羅底諾戰役中獲勝,但俄軍主力並未被殲滅,拿破崙入侵俄羅斯的唯一目的也喪失了。

    戰爭中雙方傷亡慘重,但俄軍仍有隨時待命的預備役部隊,後勤供應安全;拿破崙的運輸線太長,無法維持現有部隊的供應。結果,幾周後遭受重創的是法華人,而不是俄羅斯人。

  • 10 # 正史風雲

    當然有了,這應該是很常見的吧!

    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主動損失部分戰力,贏得全域性或是戰略上的勝利

    一是敵眾我寡,實力懸殊的時候,常常以一部分精銳開展阻擊戰,為大部隊撤離贏得時間,這一部分精銳部隊可能全軍覆沒,但是,雖敗猶榮,從整體上來看,保證了主力部隊順利撤離或轉移,儲存了實力。這時候,勝利的一方雖然勝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落得什麼好處。

    二是部隊聯合作戰時,以一部分部隊吸引對方主力,其他部隊暗度陳倉,完成既定的戰略部署,以這一部分部隊戰敗的代價,換取更大範圍的勝利。對方雖然獲得了局部勝利,但是輸掉了全域性戰役,這樣的區域性勝利也相當於失敗了。

    二、傷亡人數對比之下,勝利方損失慘重,戰敗方損失較輕。

    一是游擊戰和運動戰時,都是事先埋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既消耗對方的實力和精力,又可以將己方的損傷降到最低,雖然打不過對方,但是,相比之下,人員傷亡比對方輕,也算是勝利了。

    二是雙方單兵素質和武器裝備有很大懸殊,有可能在人數、地形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贏得戰爭的勝利,但是損失慘重,比戰敗方的人員傷亡要多好幾倍,這樣的情況,即使勝利,也和失敗區別不大。

    三、外交形勢不明,不顧後果,盲目發動戰爭,戰役勝利,卻丟了國家。

    這種情況主要針對混戰的年代,有時候,國君為了眼前的利益,盲目發動侵略戰爭,但是,對別人發動戰爭的時候,自己的國家被其他國家侵略,甚至導致滅國,對外戰爭或許勝利了,但是,國家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國家,那還能算是勝利嗎?

    一點淺見,說的不對,請各位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一隻綿羊,經常咳嗽,食慾不振,放牧時愛臥,持續半年多了,該怎麼治?請高人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