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洩洩
-
2 # 邋遢的流氓
在我封建社會中,有過數不勝數的皇帝,在這麼多的皇帝當中,朱溫應該是出身最低微的一個了。和他相比,劉邦儘管也是地方上的無賴,但是也做了泗水亭長這樣的小官。而朱元璋儘管已經窮到了要到寺廟裡當和尚才能避免自己被餓死,但是在加入紅巾軍之前也是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只有朱溫,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他是一個長得十分健壯,但是從來也不務正業的人,而且還十分的自負,因此有很多的人都厭惡他。所以說白了,朱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市井無賴,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無賴竟然當上了皇帝。那麼,他到底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吧,朱溫出生在一個十分簡陋的廬舍裡,他的父親叫做朱城,母親是王氏,在家裡排行第三。朱溫的父親朱城死的很早,所以王氏不得以就帶著三個兒子,寄養在了蕭縣劉崇的家裡,根資料的記載分析。王氏應該是帶著這三個孩子改嫁給了劉崇,朱溫的兩個哥哥年紀大一些,知道寄人籬下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懂得忍讓遷就,但是年紀小的朱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十分的懶惰,所以經常遭到劉崇的責打。但是這樣的環境並沒有讓他變成一個委曲求全的人,反而造就了他兇悍又懶惰的性格。根據資料上的記載,朱溫是一個每天只知道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的無賴。
朱溫想外出闖蕩,所以就離開了劉家。當時黃巢在天下的聲勢很大,所以朱溫認為他能成就大事,於是去投奔了他。朱溫追了黃巢以後,因為屢建戰功,所以後來就當上了將軍。黃巢在攻破長安以後漸漸失去了野心,朱文看到這種情況,知道黃巢遲早會完蛋的,所以他決定另謀出路。在謀士謝瞳的建議之下,向唐軍投降轉過頭來反攻黃巢,果然是一條明路。朱溫的投降,不僅讓他洗掉了反賊的名聲,還讓他得到了皇帝的賜名:朱全忠。朱溫的這一步走的很對,多虧了謝瞳給他的建議和提醒,但是後來謝瞳並沒有一直追隨著朱溫顛覆大唐。輔佐朱溫覆滅大唐的其實另有其人,他們就是敬翔和李振。敬翔和李振是朱溫最重要的兩個謀士,如果沒有他們朱溫是成就不了大業的,他們對於朱溫來說就像是劉邦的張良、蕭何,劉備的臥龍,鳳雛。敬翔和李振對朱溫的作用非常大,他們兩個是朱溫奪取李唐政權的左膀右臂。敬翔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朱溫有一個十分強勁的敵人,名字叫做秦宗權,他的實力十分強大,朱溫和他打了好幾年都沒有取得過勝利。後來敬翔為朱溫出謀劃策以後,朱溫就以少勝多的生擒了秦宗權。從此敬翔就成為了朱溫的第一軍師,朱溫還稱讚敬翔是天降奇人。
-
3 # 水墨鄂州
今天,我們來講講朱全忠的故事。全忠這個名字,倒真有些電視裡演的那些狗腿子氣質。不過,你可別誤會,這不是人家爹媽給取的名字,這是當時的皇帝的賜的,叫個“全忠”,倒也有些褒獎的意思。
只是這免費給改名,不見得人人都願意的,後來這個人就把這透著鷹犬意味的名字給改了,叫做“朱晃”,名字這東西嘛,改了一次,就有可能改第二次,何況這在那個時候不是什麼費力的事情,不費銀子,他就改成了個更響亮的,“朱溫”——當然,這個名字,是在後來才出名的。
在現代人看來,“朱溫”通“豬瘟”,難免有些忌諱,但這卻能算是梁太祖朱晃一生中最為明智的決定。朱晃(公元852年-公元912年),別名朱全忠,亦名朱溫(本文中若無特別需要,無論他生命的哪個階段,皆稱朱溫),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驚天動地的人物,不可一世的梟雄。他是宋州碭山(今安徽省碭山縣)人,母王氏傭食於蕭縣。朱溫早年曾經參與黃巢起義,後脫離大齊投入唐,就是在這裡,得了“朱全忠”這三個字。“全忠”,其實不忠,就在公元907年,也就是唐開平年間,朱溫犯上作亂,廢了唐哀宗,自立為帝,遷都開封,建立大梁朝。他意氣風發,終結唐朝的姿態,就像當年李淵自太原進關中攻洛陽建立大唐時一般的不可一世。
開一世皇朝者,都不是簡單的人物,試想,開江山的,哪一個不需要文或武之上有著超越天下英雄的實力?像武則天那樣透過政治建起大周,李存勖那樣幾乎完全依靠軍事實力征服四方的人畢竟不多,更多的開國之君文武雙全——朱溫尤其如此。
五代十國是個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王朝,許多甚至還來不及實施改革就已經垮了下去,這大概也是五代這段時期的君王看起來不如歷史上其它時代的君王給人們的印象深的原因。朱溫野蠻得來的天下,卻並不以野蠻的手段來治理,他是個有著聰明頭腦的君王,至不濟,那也是個亂世梟雄。他懂得要保住自己的勢力和地位,馬背、刀口上的那一套,並不適合用在農田裡,史載他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並曾經下嚴令,禁除兩稅之外的配科,違者處以重罰。不過梟雄嘛,大多有個比較淒涼的下場,這朱溫雖然一世精明,能力壓天下英雄,卻防不了自己的兒子,於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間,為其親生兒子朱友珪所殺,享年六十一歲。朱溫身為“猛男”的時候,能壓著李存勖之父好漢李克用打,就算最後妄圖一舉擊破劉仁恭,可惜晉軍之中出了個李存勖,最終並沒有實現各個擊破的計劃。但梁軍在爭奪天下前期,可是一直壓種各方勢力打的,朱溫凜冽之處,天下英雄,無人敢正攖其鋒。毛澤東曾對朱溫進行過這樣的評價:“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之父,名朱誠;他是朱誠的第三個兒子,年少時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無賴。《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曰:“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氏,諱晃,本名溫,宋州碭山人。”傳說朱溫出生之時,他家所住的房屋之上,有祥雲湧現,時人詫異。後朱誠死去,朱溫三兄弟不及成年,遂從其母,借居在蕭縣劉崇家裡。朱溫寄人籬下時,正是不知四六的年紀,自負孔武有力,為劉崇不喜。但劉崇的母親對他很是照拂,經告誡家裡人說:“朱家的三兒子不是一般的人呢,你們應當好好地對待他。”家裡人問她說這話的緣故,她回答說:“我曾經看見他在睡熟了的時候,變成了一條赤色的蛇。”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唯崇母自幼憐之,親為櫛發,嘗誡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輩當善待之。’家人問其故,答曰:‘我嘗見其熟寐之次,化為一赤蛇。’然眾亦未之信也。“
唐僖宗乾符年間,關東地區連年饑荒,成群的盜賊呼嘯相聚。黃巢趁機崛起於曹州、濮州地區,饑民們自願追隨他的有數萬人之多。乾符四年(877年)朱溫辭別劉崇家,跟他二哥朱存一同投入黃巢軍中。朱溫屢立戰功,很快升為大將。大齊政權建立後,朱溫任同州防禦使。朱溫自丹州南下,攻馮翎群,進而佔全群,正式嶄露出頭角。但不久屢次敗給手握重兵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朱溫屢次求援,被黃巢左軍使陣楷阻撓,遂斬隨軍監軍嚴實,率部投降王重榮。唐僖宗知悉後大喜,授朱溫左金吾衛大將軍之職,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朱溫反攻黃巢,所過之處,無不披靡。
唐中和三年三月,朱溫被授予宣武軍節度使之職,並令他伺機收復長安。四月,黃巢軍敗退,長安被收復,朱溫一路打將過去,到了十二月,已到鹿邑附近,又遇黃巢軍,激戰一場,斬敵兩千餘,聲名大振。
龍紀元年(889年)朱溫斬黃巢餘部蔡州節度使秦宗權,被封為東平王。黃巢覆亡後,唐帝國已名存實亡,各藩鎮擁兵自重,其中以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鎮海節度使錢鏐、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等人勢力最大,史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唐中和四年春,朱溫與晉軍李克用結怨,雖被李克用逃脫,但斬其部下數百,結成不解之仇。
李克用亦能常人所不能,但較朱溫之能,卻是差了一籌,兩人在之後偶有交兵,朱溫漸漸佔得上風。李克用都不是朱溫的對手,其他人就更不用說,朱溫對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評價甚高:“生子當如李亞子”。但好虎架不住群狼,朱溫雖然強煞,想要一口吃掉眾人也是不行,只得先圖大唐的天下。
朱溫挾昭宗回長安,昭宗從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對朱溫說:“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因此他對朱溫唯命是從。不久,朱溫殺第五可範等宦官數百人,廢神策軍,完全控制皇室。唐代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受到了徹底的打擊。朱溫則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殺宰相崔胤,逼迫昭宗遷都洛陽,八月壬寅夜,他指示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等人,以入宮奏事為名,率兵進入內宮,昭宗身穿單衣繞殿柱而逃,被追上殺死,年僅三十八歲。本來還要殺何皇后,經其苦苦哀求,才免於一死。朱溫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為帝,時年十三歲,史稱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朱溫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殺盡殺宰相裴樞、崔遠等朝臣三十餘人。李振意猶未盡,對朱溫說:“此輩常自稱是清流,應當投入黃河,使之變為濁流!”朱溫大笑,立即命人把這些屍體投入滾滾黃河,史稱“白馬之禍”。
朱溫將昭宗身邊之人斬殺乾淨,暫時“挾天子”.這個時候,他已經從實質上控制,或者說是終結了李氏大唐皇朝。至此,李唐已是名存實亡。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行稱帝,改全忠名為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後人稱為後梁太祖。《新五代史•梁本紀第二》:“開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勞軍。宰相張文蔚率百官來勸進。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梁。封唐主(李柷)為濟陰王。”第二年又殺李柷,自此大唐結束2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
據《五代史補》記載,朱溫為節度使時,用法苛嚴,大軍交戰時,如將軍戰死,所部士卒則一律斬首,稱“跋隊斬”,自是戰無不勝。而且士卒逃匿州郡,不歸者甚眾,為防士卒逃亡,朱溫命軍士紋面以記軍號。
朱溫這個人,雖然勇武過人,更賦韜略,但為人,其私生活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
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聽聞宋州刺史的女兒張惠貌美,發誓要像東漢光武皇帝劉秀娶美女陰麗華為妻一樣,娶張惠為妻。劉秀少年時仰慕陰麗華美貌,曾嘆曰:“娶妻當得陰麗華”。《北夢瑣言》記載:“梁祖魏國夫人張氏,碭山富室女,父蕤,曾為宋州刺史。溫時聞張有姿色,私心傾慕,有麗華之嘆”。後來兩人果結為連理,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異”, “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張氏病死後,朱溫開始“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
乾化二年,朱溫再次遭遇兵敗,並在路途之中染病,停張全義會節園避暑,並在此迫其妻女,淫辱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為張全義苦苦勸止。更令人不恥的是,他的兒子們竟為博取他的歡心將妻子送上以取嗣位,真是亙古之醜聞!
但是,朱溫最終死於這樣的醜聞之中。養子“朱友文婦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後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 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朱溫第三子)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聞之心生怨恨,同樣是戴父皇的綠帽子,但CROWN卻可能會戴到養子頭上。於是朱友珪在朱溫病重時密謀發動宮廷政變,幹掉這個不可一世、荒唐淫邪的老男人。
朱友珪夜裡三更帶領左龍虎軍五百人進入宮中。,斬關入萬春門,至寢宮,朱溫嚇得坐起大喊說:“我懷疑此賊很久了,恨沒早點殺掉,逆賊忍心殺父嗎?”朱友珪親吏馮廷諤用劍刺朱溫,朱溫圍著柱子轉,劍三次擊在柱上,朱溫身體疲乏,撲倒床上,馮廷諤以劍刺中,穿過腹部,腸胃都流出來了。一世梟雄被親子弒殺於深宮之中。然後朱友珪嫁禍於朱友文,並將朱友文殺害。
但是,這朱友珪也不是什麼擁有大才乾的人,登基後不久便被其他兄弟弄死——梁朝內亂,當然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機會。朱溫的後人,也的確如他所言,遠不是“李亞子”的對手。後梁自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後梁共歷三帝,前後僅16年,便亡於後梁李存勖之手。
大唐終結者朱溫在滅掉了李氏唐朝僅僅16年,其政權就被另一個李姓的唐朝滅掉了。歷史在這裡畫了一個小小的圓圈。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
4 # 書從文
說他是皇帝,他自己都不太好意思認吧!
朱三為人嗜殺成性,反覆無常。在利益面前,向來都是六親不認!是一個典型反覆無常的小人。
現代社會學他的人,比比皆是。為利益而聚集,為爭利而撕破臉皮。整天想的就是去大撈一把,然後跑路。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是他的座右銘。
初次大利在前時,他叛了草軍,把老大哥黃巢坑死!
沒過多久,又對救命恩人李克用下殺手。殺人未遂後,再行打小報告到唐帝國,說李克用襲擊了他。
有苦說不出的老李,只能忍氣吞聲許多年……唉,誰讓他沒朱三不要臉呢?
朱三進京後,見李唐勢微,就反了唐。隨即在自己打下的豫郡,當起了“皇帝”。
史稱梁朝!
-
5 # 江左夢華錄
黃巢既敗,東走攻蔡州。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降之。後來黃巢被李克用追,而宗權轉橫,其殘虐較黃巢為更甚。河南、山東被其剽掠擊之處,幾於無復人煙。朝廷之上,宦官依然專橫。關內一道,亦均為軍人所盤踞。其中華州的韓建,邠州的王行瑜(鎮國軍,治華州,今陝西華縣。邠寧軍,治邠州,今陝西邠縣),鳳翔的李茂貞尤為跋扈,動輒違抗命令,脅迫朝廷,遂更授沙陀以干涉的機會。
在此情勢之下,漢民族有一個英雄,能夠和沙陀抵抗的,那便是朱全忠。全忠本名溫,是黃巢的將,巢敗後降唐,為宣武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縣)。初年兵力甚弱,而全忠智勇足備,先撲滅了秦宗權,漸並今河南,山東之地,又南取徐州。北服河北三鎮。西並河中,取義武(義武軍,治定州,今河北定縣),又取澤、潞(澤州,今山西晉城市。潞州,今山西長子縣)及邢、洺、磁諸州(邢州,今河北邢臺縣。洺州,今河北永年縣。磁州,今河北磁縣)。河東的形勢,就處於其包圍之中了。僖宗死於888年,弟昭宗立,頗為英武。然其時的事勢,業已不能有為。此時朝廷為關內諸鎮所逼,大都靠河東解圍。然李克用是個無謀略的人,想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擊殺了一個王行瑜,關內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朱全忠其初是不問中央的事務,一味擴充自己的實力的。到10世紀初年,全忠的勢力已經遠超出乎李克用之上了。
唐朝的宰相崔胤,乃結合了他,以謀宦官。宦官見事急,挾昭宗走鳳翔。全忠圍鳳翔經年,李茂貞不能抗,只得把皇帝送出,同朱全忠講和。昭宗回到京城,就把宦官悉行誅滅。唐朝中葉後的痼疾,不是藩鎮,實在是宦官。因為唐朝的藩鎮,並沒有敢公然背叛,或者互相攻擊,不過據土自專,更代之際,不聽命令而已。而且始終如此的,還不過河北三鎮。倘使朝廷能夠振作,實在未嘗不可削平。而唐朝中葉後的君主,如順宗、文宗、武宗、宣宗、昭宗等,又都未嘗不可與有為。其始終不能有為,則全是因被宦官把持之故。事勢至此,已非用兵力剷除,不能有別的路走了。一個階級,當其惡貫滿盈,走向滅亡之路時,在它自己,亦是無法拔出泥淖的。
宦官既亡,唐朝亦與之同盡。903年,朱全忠遷帝於洛陽,殺之而立其子昭宣帝。至907年,遂廢之而自立,是為梁太祖。此時海內割據的:淮南有楊行密,是為吳。兩浙有錢鏐,是為吳越。湖南有馬殷,是為楚。福建有王審知,是為閩。嶺南有劉巖,是為南漢。劍南有王建,是為前蜀。遂入於五代十國之世。
凡內爭,是無有不引起外患的,沙陀的侵入,就是一個例。但沙陀是整個部族侵入中國的,正和五胡一樣。過了幾代之後,和我們同化了,它的命運也就完了。若在中國境外,立有一國,以國家的資格侵入,侵入之後,其本國依然存在的,則其情形自又不同。自40年頃回紇崩潰後,漠南北遂無強部,約歷七十年而契丹興。契丹,大約是宇文氏的遺落。其居中國塞外,實已甚久。但當6世紀初,曾遭到北齊的一次襲擊,休養生息,到隋時元氣才漸復。7世紀末,又因李盡忠的反叛而大遭破壞。其後又和安祿山相鬥爭,雖然契丹也曾打過一兩次勝仗,然其不得安息,總是實在的。唐朝管理東北方最重要的機關,是營州都督府,中葉後業已不能維持其威力,但契丹仍時時受到幽州的干涉,所以它要到唐末才能夠興起。契丹之眾,是分為八部的。每部有一個大人。八個大人之中,公推一人司旗鼓。到年久了,或者國有疾疫而畜牧衰,則另推一個大人替代。它亦有一個共主,始而是大賀氏,後來是遙輦氏,似乎僅有一個虛名。它各部落間的連結,大概是很薄弱的,要遇到戰鬥的事情,才能互相結合,這或者也是它興起較晚的一個原因。內亂是招引外族侵入中國的,又是驅逐本華人流移到外國去的。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已經不知有過若干次。大抵(一)外國的文明程度低而人數少,而我們移植的人數相當多時,可以把它們完全同化(二)在人數上我們比較很少,而文明程度相去懸絕時,移殖的人民,就可在它們的部落中做蠻夷大長。(三)若它們亦有相當的程度,智識技術上,雖然要請教於我,政治和社會的組織,卻決不容以客族侵入而握有權柄的,則我們移殖的人民,只能供它們之用,甚至造成了它們的強盛,而我們傳授給它的智識技術,適成為其反噬之用。時間是進步的良友。一樣的正史四裔傳中的部族,名稱未變,或者名稱雖異而統系可尋,在後一代,總要比前一代進步些。所以在前代,華人的移殖屬於前兩型的居多,到近世,就多屬於後一種了,這是不可以不凜然的,而契丹就是一個適例。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據《五代史》說,亦是八部大人之一。當公元十世紀之初,幽州劉守光暴虐,華人逃出塞的很多。契丹太祖都把他招致了去,好好地撫慰他們,因而跟他們學得了許多知識,經濟上和政治組織上,都有進步了。就以計誘殺八部大人,不再受代。916年,並廢遙輦氏而自立。這時候,漠南北絕無強部,他遂得縱橫如意。東北滅渤海,服室韋,西南服党項、吐谷渾,直至河西回鶻。《遼史》中所列,他的屬國,有四五十部之多。
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點的,所以從前的史家,對他的批評,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會的情形複雜了,論人的標準,自亦隨之而複雜,政治和道德、倫理,豈能併為一談?就篡殺,也是歷代英雄的公罪,豈能偏責一人?老實說:當大局阽危之際,只要能保護國家、抗禦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當一個政治家要盡他為國為民的責任,而前代的皇室成為其障礙物時,豈能守小信而忘大義?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而歷來論者,多視為罪大惡極,甚有反偏袒後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的大義了。惜乎天不假年,梁太祖篡位後僅六年而遇殺。
——摘自呂思勉《中國通史》
千百年來朱溫一直被視作是篡唐弒帝,開啟五代十國亂世的罪魁禍首,但《中國通史》中卻將其視作抗擊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認為後梁與後唐之爭,實際上是民族之戰,這實際上是從保全民族的角度來看的。
-
6 # 旅行青年說
中國歷史上最難被推翻的朝代:唐朝。
唐朝這些皇帝治國不咋的,但逃跑技術一流。從唐玄宗開始,唐朝國都長安先後被攻破了七次。每次李唐皇帝都帶頭逃進四川。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由宦官把持朝政,動不動就廢殺皇帝。地方藩鎮割據,對朝廷陽奉陰違。唐朝的百姓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黃巢起義雖然攻破了長安,但連一個傀儡皇帝都沒有抓住。而那些地方藩鎮對中央能哄就哄,能騙就騙,但對於農民起義軍卻是寧殺錯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一盤散沙的農民起義軍怎麼可能是藩鎮這些職業殺人集團的對手呢?所以黃巢起義最終失敗了!而李唐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反動統治,都不惜勾結外族勢力沙坨,聯手鎮壓農民起義。
而後梁太祖皇帝朱溫。出身貧寒,追隨黃巢起義,推翻李唐王朝的黑暗統治,消滅了持續近兩百年的宦官干政。並陸續消滅一系列割據的藩鎮,統一了廣大的中原地區。恢復生產,輕徭薄賦。力抗沙坨二十餘年。打破了自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凝固的門閥制度,為底層百姓爭取了上升通道。
回覆列表
朱溫是中國歷史上最無恥的皇帝。
朱溫早年追隨黃巢,參加了唐末農民起義,逐漸發跡。黃巢北伐,最終攻克東都洛陽,然後乘勝破潼關,攻入唐都城長安,在長安建“大齊”政權,這時的朱溫已是東南面行營先鋒使,戰功赫赫,是“大齊”政權的功臣。不過,在看到唐朝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強大後,他又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大喜過望,立即下詔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但朱溫並沒有完全忠於他,忠於唐朝,而是滅了唐朝,最後稱帝,史稱後梁。
朱溫荒淫無度,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病死後,朱溫“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對自己的兒媳婦也不放過。而且朱溫的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反而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
乾化二年(912),朱溫經過節度使張全之家,“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經張全義苦苦勸止才作罷。
朱溫的養子朱友文老婆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託付後事。朱溫的親生兒子友珪的老婆也是“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侍從,發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入”,手下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朱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終年61歲。
朱溫為人殘忍,為保證戰鬥力,每次作戰時,如果將領戰死疆場,所屬士兵也必須與將領共存亡,如生還就全部殺掉,名為“跋隊斬”。朱溫又讓人在士兵的臉上刺字,如果私自逃走,或者戰役結束後逃命,一旦被抓獲,必死無疑。
直係軍閥吳佩孚就曾在朱溫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以提高戰鬥力。他讓督戰隊手持大刀到前線執行任務,一遇退縮者,就地砍頭。不過,吳佩孚最終敗在了勇猛無敵的葉挺手下,雖然槍斃許多連長、營長也無濟於事。
我們的開國領袖是這樣評價朱溫的:“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