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宋真宗趙恆公元968年12日23日出生,1022年3月23日去世,北宋第三位皇帝,997年即位,任李沆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趙恆北上親征,和入侵的遼軍會戰於澶淵,當時局勢有利於北宋,趙恆考慮雙方交戰互有勝負,而且沒完沒了,不顧寇準反對,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以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昌盛,史稱鹹平之治,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享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趙恆喜歡文學,擅長書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出自他的《勵學篇》,有《御製集》三百卷,但僅存《玉京集》六卷,澶淵之盟後,經濟迅速發展在短短20年發展,戶口增加417萬戶,財富增加68倍,其發展規模和唐朝貞觀二十三年總量的4倍,澶淵之盟,遼國蕭燕燕此次南征的目地己經達到,接受了宋每年送遼國遺絹20萬匹,白銀10萬兩,宋頁宗的想法是雙方連年征戰,契丹鐵騎一次又一次南征使北宋狼煙四起,對於契丹而言也是弊多於利,加重尚武思想,其結果,無論是勝利一方還是失敗的一方,都是以將士的生命和百姓的財產為代價換來的,大家知道十萬兩白銀是不是給的太多了,對於北宋財政收入不過是老牛身上一根毛,當時北宋年財政收入一億兩白銀,知道和遼國契丹打仗北宋每年軍費是多少嗎?告訴你每年的軍費達五千萬兩,而且還開通了自由貿易,北宋用了20年時間,超過唐朝貞觀23年總量的4倍,和後世相比,也超越乾隆時期的3倍,中國佔世界財富的比值從996年的22%,迅速提升到世界經濟佔比67%,是不是富甲天下,繁榮昌盛,人民富足,北宋周邊國家看到北宋富的流油眼珠子都紅了,所以要發動戰爭搶劫北宋財富。現在還有宋真宗口述寇準手書的"迴鑾詩",刻在石碑上,當時就遼宋軍事實力來說誰也別想吞掉對方,而且北宋勝少敗多,遼國契丹軍事實力優於北宋,北宋雖然富足但就是不能養精兵強將。到了宋真宗在位後期,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庭,趙恆也相信封禪之事,修建宮觀,勞民傷財。北宋人才濟濟,丁謂可是多才多藝,機敏智謀,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有一次皇帝問他唐朝的灑價是多少,丁謂說,每鬥三百,皇帝問他怎麼知道,答道,有杜甫詩為證,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丁謂當幹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也幹了不少壞事,丁謂最後被罷相,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弟弟全部降職,抄沒家產。

  • 2 # 錦翼

    能幹啊,情商又高。

    先說能幹。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一舉三得修宮殿,但他一開始就受到重視。

    他中舉的時候,大名鼎鼎的寇準和王禹偁都非常喜歡他。

    大詩人王禹偁甚至將他和另一個人孫何稱為比肩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大家。

    親自為他寫詩:

    二百年來文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

    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

    他先從基層幹起他先任福建,後轉四川。

    當時王均在川陝叛亂,自立為帝,朝廷徵集四川少數民族子弟前去平叛,想必工作簡單粗暴,結果兵沒有徵到,反而把這些人給逼反了。丁謂到任,親自與叛軍首領會晤,勸說他們放下武器,兵不血刃招降叛軍。

    丁謂大開貿易市場,在四川任上發現少數民族多稻穀少鹽,於是就召集貿易以鹽換糧,解決邊軍的軍糧問題,看到少數民族養的馬好,他又主動購馬,提高軍隊戰鬥力。

    他在基層後來又去了幾個地方,中間還短暫回到中央,就像消防隊員,哪裡有事就去哪裡,這工作能力很受皇帝喜歡。

    後來他回到中央任職,這時候遼國進攻大宋。

    宰相寇準拉著宋真宗到前線督戰,打敗了遼華人。

    第二年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當時的宋朝的逃難百姓急於渡過黃河避難,船伕乘機漲價大發國難財,面對這種情況,丁謂從監獄裡提出死囚,換上船伕的衣服,拉到渡口一刀斬頭,船伕一看,發國難財原來要死的,趕忙開始拉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軍隊他組織難民穿上軍服,在黃河邊上搖旗吶喊,敲鼓示威,讓契丹人以為宋朝軍隊早有防備。

    後來澶淵之盟簽訂,他又大肆搜捕遼國留下來的間諜,功績赫赫。

    你說寇準能不喜歡他?

    後來他又擔任了宋朝的三司使。

    這是大宋朝的財政部長。

    在這個職位上丁謂展現了自己理財的本領,宋真宗去泰山封禪,所有花銷就是他一手操辦的。

    當然由於他過於迎合皇帝,也為他留下了奸臣的罵名。

    這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

    真宗愛釣魚,與貴妃一起賞花釣魚,結果魚半天沒釣上來一條,就有點不高興,丁謂當即吟詩一首: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魚兒是害怕您這真龍才不敢上鉤,馬屁拍得相當有技術。

    有一次宋真宗喝酒喝得高興,就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說唐朝的酒啥價格?”

    誰也沒不知道,氣氛頓時尷尬了,丁謂說唐朝的酒每升30文錢。

    皇帝說你憑什麼這麼說。

    丁謂說:“杜甫有詩:速須相聚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這不就是一升30文錢嗎?”近代學者有以詩證史的研究方法,丁謂也算是開先河者。

    這可是又有文化,又會馬屁,還會迎合你。

    你是皇帝你會不會喜歡他?

    當然會了。

  • 3 # 蕭武

    從大背景來說,在澶淵之盟達成以後,宋遼雙方進入和平狀態,宋朝經過太祖、太宗以來的積累,國力也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和遼國大體上處於均勢,但並沒有能力徹底擊敗遼國。所以,澶淵之盟之後,真宗開始進入享樂模式,粉飾太平。搞天書封禪,任用王欽若、丁謂等比較能夠順從他的意思的人做宰相。

    所以,真宗回朝之後,對寇準也是比較敬重的。這個時期,也是寇準權勢的巔峰期,丁謂、王欽若都巴結他。但寇準和真宗朝另一個重要的執政大臣王旦合不來,王旦為人更鎮靜持重一些。在澶淵之戰時,本來被真宗留下留守東京的雍王元份突然去世,真宗就派當時還是參知政事的王旦回京主持留守。皇帝親臨前線,讓一個大臣回京主持留守,這就是說,真宗對王旦也是非常信任的。

    丁謂和王欽若一樣,能力都是沒有問題的。比如當時的湘黔一帶的蠻族一直沒有完全歸化,叛服無常。丁謂在當地當官時,用計收伏了這些蠻族,並重新進行了規劃和佈置,之後這些蠻族基本上就安定下來了,沒有再出現比較大規模的叛亂。當地蠻族盛產大米,但是沒有鹽,丁謂放開蠻族和漢人之間進行貿易,基本上解決了問題。黔南蠻族產馬,而宋朝一直缺馬,丁謂也建議朝廷定期收購,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宋史·丁謂傳》稱:“謂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文字累數千百言,一覽輒誦。在三司,案牘繁委,吏久難解者,一言判之,眾皆釋然。善談笑,尤喜為詩,至於圖畫、博奕、音律,無不洞曉。每休沐會賓客,盡陳之,聽人人自便,而謂從容應接於其間,莫能出其意者。”

    也就是說,丁謂為人特別聰明,甚至可以說算是個天才,學什麼都特別快,少年成名,出仕之後幾乎在每個職位上都有所貢獻,很多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都能夠解決,別人擺不平的事情,他總是能夠找到辦法擺平,而且總是很得體,朝廷也能從中得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丁謂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強的,是個幹才。澶淵之戰時,他奉命知鄆州,同時負責東路河防,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但丁謂最強的能力還是揣摩皇帝的意思,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辦皇帝想辦的事。澶淵之盟達成後,因為王欽若說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春秋恥之,勸真宗搞封禪,粉飾太平。真宗已經很動心了,但是知道搞這些事很費錢,還是有點猶豫。當時丁謂為三司使,負責財政工作,而他剛好重新統計了戶口,國家稅收有所增加。所以,真宗問丁謂財政情況怎麼樣的時候,丁謂說“大計有餘”,促使真宗下定決心搞封禪。

    真宗又擔心他搞封禪會有其他大臣反對,丁謂揣摩真宗的意圖說:“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沮陛下者,願以此論之。”也就是說,真宗搞封禪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祈求能夠生兒子,日後繼承皇位,這是國家根本大事。但同時,這也是皇帝個人的私事。所以,皇帝一旦拿出這個理由,其他人是很難反駁的。王旦知道真宗要搞封禪之後,上密疏勸諫,真宗就拿丁謂說的這一套來應付王旦,王旦果然就不敢說了。

    這之後,舉凡真宗要建宮觀、迎奉天書之類,基本上都是由丁謂負責。《宋史·丁謂傳》:

    以謂為修玉清昭應宮使,復為天書扶侍使,遷給事中,真拜三司使。祀汾陰,為行在三司使。建會靈觀,謂復總領之。遷尚書禮部侍郎,進戶部,參知政事。建安軍鑄玉皇像,為迎奉使。朝謁太清宮,為奉祀經度制置使、判亳州。帝賜宴賦詩以寵其行,命權管勾駕前兵馬事。謂獻白鹿並靈芝九萬五千本。還,判禮儀院,又為修景靈宮使,摹寫天書刻玉笈,玉清昭應宮副使。大內火,為修葺使。歷工、刑、兵三部尚書,再為天書儀衛副使,拜平江軍節度使、知升州。

    而且,丁謂很會巴結人,他出自寇準門下,加上又有才幹,所以寇準也一度對他非常欣賞,丁謂升官快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寇準的賞識。他能當上參知政事,進入執政團隊,就是寇準希望用他來制衡真宗非常信任的王旦。但有一次丁謂陪寇準吃飯,寇準的鬍子上不小心沾上了湯漬,丁謂很會巴結人,就給寇準擦鬍子。寇準覺得丁謂這樣就過分了,批評了他,之後就被丁謂記恨。

    真宗晚年中風的時候,寇準當時是宰相,而皇后劉娥在後宮干預政事,寇準就私下聯絡翰林學士楊億,準備讓皇太子建國,寇準和楊億輔政。這正正常情況下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安排。但這個安排只能由皇帝來做,而不能由臣下來私下策劃。尤其是在皇帝中風不能問政的時候,寇準這樣做雖然出於公心,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但從真宗的角度看,危險也在於,萬一他病好了,可能也已經被架空了,不啻於一場政變。而當時後宮的太監周懷政也在策劃,準備搞政變,想法和寇準大體相似,只是要讓真宗退位為太上皇,太子繼位,寇準輔政。

    所以,丁謂得到訊息後,連夜找到當時的樞密使曹利用,進宮揭發了周懷政和寇準,周懷政被誅,寇準馬上被貶逐。但這個決定是在劉皇后的主持之下做出的,真宗並不知情,等真宗病好了之後,上朝的時候還問人,為什麼我看不到寇準了?實際上,真宗並不昏庸,知道寇準是非常忠貞的,只是性格剛直,得罪人太多了。臨終之際,真宗仍然想用寇準和李迪輔政,但當時兩個人都被丁謂鬥下去了,真宗只好安排劉皇后垂簾聽政,丁謂輔政。

    總結起來說,丁謂之所以能夠得到真宗的信任,最主要的是幾個方面,首先是他很有才幹,很會辦事,工作能力很強;其次,他很會巴結上司,揣摩上司和皇帝的意圖,急皇帝所急,想皇帝所想,辦皇帝想辦的事,而且還都能辦好;第三,就是他很會把握機會。丁謂有幾個關鍵機會,一個是支援真宗搞封禪,一個是揭發周懷政和寇準,這都屬於政治投機行為,但他都把握住了機會。所以,他最後能夠推倒寇準,自己當上宰相。

    不過,真宗去世後,本來遺詔是“軍國事兼取皇太后處分”,但在商量起草詔書的時候,丁謂加上了“權”字,意思就有了為妙的變化,因為“權”意味著臨時性的安排,對皇后是個制約。因為丁謂這時候是宰相,如果皇后的許可權被制約,而皇帝又在沖年,他就權力更大了。所以,丁謂就得罪了劉皇后。不久後,因為太監雷允恭擅自變動了真宗陵寢的方位,被揭發之後,因為雷允恭和丁謂相互勾結,也就連累到了丁謂,雷允恭被誅,丁謂也被貶逐雷州。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兩次關鍵的投機都很成功,但最後一次投機卻失敗了。

  • 4 # 老衲侃春秋

    丁謂(公元966~公元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河北。公元992年,丁謂中考中進士,任大理評事、饒州通判。史書這樣評價他:

    謂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文字累數千百言,一覽輒誦...... 善談笑,尤喜為詩,至於圖畫、博奕、音律,無不洞曉。(《宋史•丁謂傳》)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通才。著名文學家王禹偁看了他的文章後,大加讚賞,認為“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稱他是“今之巨儒”,詩似杜甫。

    公元1004年,北方契丹南侵,其鐵騎一路勢如破竹。黃河北邊的百姓紛紛搶渡黃河,每天有幾千人避難渡河,而黃河擺渡的船伕竟然大發國難財,不肯及時渡民過河,要求避難的人出高價,才幫助他們渡河。就在此時,朝廷派丁謂到現場處置。

    他人還沒到,就已經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剛到目的地,他沒有去黃河邊,而是去了當地的監獄。急忙從監獄中拉出死囚數人, 把這些死囚喬裝打扮一番後,死囚就變身為“船伕”。丁謂直接把他們押到黃河邊,斬首示眾。

    那些真正的船伕見官員斬首殺人了,再也不敢胡來,丁謂於是組織人員與船隻日夜擺渡,不到三天時間,使黃河北邊的百姓得以全部渡過黃河。

    緊接著,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里的黃河邊分成若干塊,均豎起旗幟,鳴金鼓,擊刁斗,聲音百里外都能聽到。契丹人不瞭解內情,以為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離去,從此“境內晏然”。

    後來丁謂做了許多有利於朝廷和百姓的好事。比如,丁謂造宮一舉三得;不動兵刃、安撫邊民;治理水利、一舉多得等等。但就是這麼一個有才有業績的傳奇人物,卻被列入《宋史·佞臣傳》中,這是為何呢?

    事情往往這樣,越是有才的人,如果把才能用偏了,那對朝廷的危害更大。丁謂憸狡過人,心術不正,為了向上爬和鞏固權位,扭曲自己的靈魂,討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視為奸邪”;人們將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合稱為“五鬼”。

    宋真宗很迷信,丁謂就極力迎合。公元1007年,天降祥瑞,宋真宗下詔,準備舉行泰山封禪等事。但因朝廷內庫經費短缺,宋真宗心裡不託底,便問主管財務的丁謂:“封禪經費有沒有問題?”

    丁謂回答:“經費足夠,大計有餘。”

    宋真宗聽了,便決定封禪泰山。

    公元1008年十月,封禪活動啟動。

    這次封禪,皇親國戚,大小官員、各國使節、士卒雜役等等近萬人,從汴京到泰山浩浩蕩歷時十九天,開銷可謂巨大。我們不得不佩服丁謂的經濟頭腦,如此大型活動竟沒用國庫一分錢。

    丁謂首先以三司名義向國庫暫借十萬兩白銀作啟動資金,然後開展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大型贊助活動,他下令各地大小官府均限時限刻運送錢物到泰山,各地官員為能追隨皇上參加如此盛典,無不遵命執行。

    結果封禪耗費錢財高達800餘萬貫,丁謂沒花國庫一份錢,靠得全是拉贊助,做到了他向宋真宗“大計有餘”的承諾,讓那些以靡費國家財力反對封禪的大臣們嘡目結舌。不過丁謂雖然沒動用國庫的錢,花的800餘萬貫巨資歸根結底還是天下蒼生的血汗錢,因此在歷史上飽受詬病。

    有一天,宋真宗大宴群臣,酒過三巡,皇上突發奇問“眾愛卿,唐朝的酒多少錢一斗?”

    此話一出,眾大臣面面相覷,眾說紛紜,但都無佐證。唯獨丁謂回答:“盛唐酒價,每鬥三百文。有杜詩為證: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宋真宗聽了深以為然,笑著讚賞道:“人稱杜甫詩為詩史,眾愛卿要像丁愛卿一樣,多讀讀杜詩,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治國理財的道理。”

    “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

    這個馬屁拍得既及時又高雅,哄得皇上笑逐顏開,將兩句詩反覆吟詠再三。

    當初寇準很賞識丁謂的才能,對皇上極力推薦,於是讓丁謂作了自己的副手。有一天,朝中宴會,寇準喝湯的時候,沒注意湯汁沾在了鬍鬚上。坐在邊上的丁謂急忙起身為寇準擦鬍子,寇準笑日“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邪。”一句話弄得丁謂羞愧難當,下不來臺。這就是成語“溜鬚拍馬”中“溜鬚”一詞的來歷,丁謂從此成了寇準政治上的敵手。

    寇準罷相後,丁謂接任,同時為相的還有李迪。

    雖然丁、李兩人都是宰相,但丁謂大權獨攬,諸事一個人說了算。丁謂為了進一步迫害寇準,上奏宋真宗,建議將寇準貶到更遠的地方,宋真宗沒同意,只同意將寇準換一個小州。誰知丁謂草擬聖旨時,仍在小州前加上“遠”字。

    李迪是寇準的老部下,倆人關係不錯,一看丁謂公然矯詔,當場抗議道:“皇上沒講遠”,丁謂反誣李迪篡改聖旨,就這樣,寇準被貶到了遙遠的雷州(今廣東境內)。

    李迪與丁謂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公元1020年十一月,丁謂又提拔心腹林特為樞密副使,根本不與李迪打招呼。李迪氣憤極了,在政事堂辦公地方要打丁謂,丁謂敏捷躲開了。咽不下窩囊氣的李迪跑至皇上告御狀,一口氣數落了丁謂諸多罪狀,最後來個魚死網破的戰法,請求皇上免去自已和丁謂倆人的宰相職務。

    被鬧得心煩意亂、頭昏腦漲的宋真宗,索性各打五十大板,當真把他們兩個全部免職:李迪降為鄆州知州,丁謂降為河南知府。

    在正式赴任前,照例要去皇帝那裡辭行。丁謂謁見真宗,話題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那天的爭吵上。丁謂很委屈的請皇帝回憶一下,那天李迪不顧君前失禮,更不管陛下正在病中,來了個跟蹤追擊,簡直是殘忍加暴力,其行徑讓人髮指。而且您都看到了,臣自始至終都沒有回過嘴。

    宋真宗這時已經重病纏身,腦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他哪能回憶起這個細節,聽到丁謂的申訴,說道:“丁愛卿,也難為你啊。來人,賜座。”

    當小內侍搬來座位時,丁謂和緩但堅決地說了一句:“陛下己有旨,復臣平章事。”——皇上已經下令讓我再當宰相了!左右只得搬來宰相專用的杌子。

    丁謂當面曲解聖意,說明其計算既準且狠,是膽子,但更是智慧。就算被皇上當面揭穿,也可以推脫說前一瞬間您的確是那麼說的,您有病,您不知道?就這樣丁謂竟然奇蹟般官復原職,李迪則灰溜溜去了鄆州。

    明日,入謝,帝詰所爭狀,謂對曰:“非臣敢爭,乃迪忿詈臣爾,願復留。”遂賜坐。左右欲設墩,謂顧曰:“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即入中書視事如故。仍進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師。 (《宋史·丁謂傳》)

    類似於這樣矯詔,丁謂在對付另外一個佞臣王欽若時同樣用過。寇準下臺後,王欽若覺得,自己重登宰相寶座機會來了,於是前去拜見皇上。宋真宗這時的腦子又有些糊塗了,他問:“愛卿,你怎麼不去政事堂理事呢?”

    王欽若答:“皇上,臣已經不是宰相了,怎能到政事堂理事呢?”

    “那好辦,馬上送卿入政事堂!”

    立馬有太監帶王欽若入政事堂。

    丁謂豈容他人分享權力,面對這突發情況丁謂面不改色,吩咐手下:“擺酒”。

    當天政事堂中觥交錯、笑語盈人。於是賓主盡歡,但是喝得差不多了,問題終究浮上了水面。王欽若的位置在哪裡?首相、還是次相?丁謂卻只微微一笑:“奉聖旨,在政事堂招待王欽若。”

    僅此而已!

    在取得一連串政治鬥爭勝利後,丁謂權勢熏天,但危險也一步步迫近。終因作惡太多,丁謂最後被罷相,貶為崖州(今海南三亞)司戶參軍,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弟弟全部被降黜。

    參考資料:

    《宋史》元·脫脫等

  • 5 # 趣觀歷史

    事實上,作為北宋有名的“滑頭宰相”,丁謂工於心計,為人處世很有一套。在為人方面,丁謂勾結奸佞、欺上瞞下,殘害朝中同僚,是北宋臭名昭著的“五鬼”之一,其拿手絕活正是對上的阿諛奉承與“溜鬚拍馬”——他奉承寇準的舉動已經足夠令其“青史留名”,但他最令後世奸佞敬佩的還是他能以嫻熟拍馬術贏得宋真宗趙恆的寵信。

    ▲宋真宗趙恆像軸

    據史料記載,宋真宗趙恆喜歡賞花釣魚,每到花開時令,真宗總會邀請朝中大臣入宮一同遊賞。一次,真宗與朝臣齊聚御花園,眾人一邊釣魚一邊觀賞鮮花,然而御池中的魚兒卻遲遲沒有露面,搞得真宗龍顏不悅,覺得自己丟大面子。眼見皇帝臉色逐漸陰沉,丁謂十分著急,眉頭緊皺,突然他心生一計,張口就吟誦出兩句頗有文采的詩句:“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尷尬局面頓時化解,真宗的心情也立馬變得舒坦起來,在場官員們對丁謂的應變之強與拍馬有術,可謂自嘆弗如。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不過這些官吏再怎麼嫉妒丁謂也沒有用,因為丁謂溜鬚拍馬的本事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自幼聰穎,對待人情世故很有眼色。客觀地說,丁謂不僅精通溜鬚拍馬,他的聰明才智也並非浪得虛名。大中祥符年間,汴京皇宮遭遇大火,一夜之間原本富麗堂皇的面目全非,宋真宗下令工部儘快重建皇宮,並指定丁謂全權負責皇宮的重建工作。丁謂臨危受命,到達現場後才意識到問題的棘手性——由於京城缺乏皇室專用的建材,從外地大批次運抵京城需要一定時間,而且被焚燬後的皇宮到處都是建築垃圾。好在丁謂聰明,仔細思考後,一個高效快捷的方案就被籌劃了出來。

    ▲宋代畫作中的汴京城

    丁謂先是向工部下令,徵調民夫在城內主幹道上深挖溝渠,沒過幾天,汴京城內大街就溝壑縱橫,這樣重修宮殿所需泥土的問題得到解決。隨後,丁謂又令民夫將汴河與城內深溝對接,將汴河水引進城中溝渠。如此一來,汴京皇宮與外地相連的水路通道形成,水路完工時,丁謂訂購的建築材料也陸續抵達。這些珍貴的建材透過竹排與木船沿著水道不斷運進宮中,重建工作得以有序推進。工作臨近完成時,丁謂又命人將施工過程中清理出來的建築廢渣統統填進之前在城中挖出的深溝之中,汴京城內的“人造運河”再次成為寬闊街道。事後,宋真宗對丁謂這一舉三得之法讚不絕口,而且省下的費用以億萬計,“丁謂建宮”成為北宋城建史上久傳不衰的一段佳話。

    ▲丁謂劇照

    有意思的是,丁謂的聰明才智除了溜鬚拍馬與建造宮殿外,還在於其精通會計,稱他為會計學科的創始人也毫不為過。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擔任北宋權三司使(即財政部長)的丁謂,主編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會計學著作《景德會計錄》,這是歷史上首部以“會計”冠名的專著,如果其沒有一定的會計知識,必然無法撰寫這六卷本的會計著作的。可惜的是,丁謂並不像歷史上的名臣那樣只做好事,他阿諛奉承、殘害同僚的本領絲毫不弱於秦檜等宋朝奸相,在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大臣中,丁謂大概可以位居首列。

    參考文獻: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四十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既然都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為什麼會相互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