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里長空夜未央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中國歷史悠久,我們從課本學習的歷史知識實在太少太片面,影視劇對歷史的篡改又非常嚴重,我們對歷史的瞭解還不深刻,讓我瞭解歷史名人有血有肉的那一面,有些文人滿口仁義禮智信,滿口的仁義道德,滿口孔孟之道,而是說一套作一套,口是心非,李紳寫了著名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而誰願意作農民,李紳當官後過著非常奢靡的生活,完全忘記了農民的堅辛和辛苦,他喜歡吃雞舌頭,吃一盤雞舌頭需要殺死三百隻雞,漢高祖劉邦對淮陰侯韓信說這個世上沒有能夠殺死韓信的武器,然而劉邦說話不算數,而是呂雉皇后專權,把韓信關進籠子裡外邊用黑布色住讓宮女用竹槍刺死韓信,可見呂后的專權狠毒,為了能讓自己兒子當上皇帝不擇手段心黑手毒。劉邦也毫無辦法。李自成造反是因為他是大明驛站的一名驛卒,大明裁員讓他下崗失去工作才起兵造反。紀曉嵐是一個非常好色的文官,沒有女人一天也活不了,家裡養了四個小妾,紀曉嵐的官職跟和珅跟本不是一個級別,和珅是大清一品大員文武全才,軍政一把手身兼數職,紀曉嵐討好和珅還來不及,怎麼敢處處跟和珅作對,借給他一百膽他也不敢招惹和珅。從古到今誰不想將女兒嫁給有權有勢的人,宋真宗時期,蔡卞中了進士王安石火速讓蔡卞娶自己的女兒,看好那個人那能中榜就先定下來,只要一中榜馬上迎娶自己的女兒。大文豪歐陽修就是被事先定下來,又當官又迎娶美女,誰不想榮華富貴。在宋朝以前老百姓都是一天只吃兩餐,只有皇帝一天四餐,諸候一天三餐,老百姓一曰三餐,這歸功宋朝繁榮昌盛,到了夜晚也不實行宵禁,夜生活也豐富多彩。道光二十八年,曾國藩38歲為查清庫銀虧空,當眾脫光了衣服清點庫銀,咸豐帝即位將五部大權交給42歲曾國藩,一個人掌控文化部,建設部,組織部,司法部,國防部。大宋官員實行高工資養廉,包公年收入銅錢二萬零八百五十六貫,大米二千一百八十五石,小麥一百八十石,綾十疋,絹三十四疋,羅兩疋,木炭十五枰,柴禾二百四十捆,乾草四百八十捆,摺合現在美元三百八十七萬美元。那麼古人是怎麼玩弄權術的藝術,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蘇答,善用貪官,宇又問,如果出現民怨太大的官吏怎麼辦?,蘇答,殺貪官,為民伸冤,把他們搜刮來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用揹負搜刮民財之名,總之用貪官培養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已,殺貪官收買人心,沒收貪財來充實自己腰包。中國歷史上有4百多個帝王,只有7個活過70歲,其中有五個活過80歲,第一個是乾隆活了89歲,在位60年,第二是梁武帝蕭衍活了86歲,在位48年,第三位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活了82歲,在位15年,第四位是宋高宗趙構活了81歲,在位36年,第五位元世祖忽必烈活了80歲,在位35年。人稱六不總理,知道是誰嗎?,他終生吃素,他一生無積蓄無房產,他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得三造共和的美譽,晚年拒絕日本人拉攏誓不賣國,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他就是段琪瑞。大清公主出嫁前有一名宮女充當試婚格格,和駙馬同床第二天回去報告,附馬的尺寸,硬度,耐力能不能滿足女人的性要求,要是沒有毛病公主就出嫁,宮女試婚後就給駙馬當小妾。大家知道中國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有的皇帝嬪妾達到上萬人,皇宮裡成千上萬宮女都是皇帝的女人,然而大明王朝有一個皇帝一輩子就娶了一個老婆,這個皇帝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因為其父專寵鄭貴妃,朱佑堂被宮女太監養大,他即位後為避免後宮爭鬥決定不納妃嬪,實行一夫一妻制,朱佑樘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只可惜朱厚照三十一歲駕崩,沒有兒子,孝宗一脈就此斷絕。
-
3 # 小熙為人人
從古至今,漂亮的女人不少,但漂亮又有才華的就不多見了。今天咱們擦亮眼睛,在史海中把她們找出來吧。
中國古代出了四大才女,既才華橫溢,德才兼備,又姿色出眾。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們在世俗面前是如何立足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蔡文姬
都知道她叫蔡文姬,實際上文姬只是她的字,她的名字叫蔡琰,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生卒年都不知道,實為可惜……
蔡琰生長在書香門第,父親是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文姬歸漢”的故事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在歸漢與骨肉分離不能兩全的痛苦決擇中,蔡琰最終選擇迴歸故里,照顧父親,其忠其孝感動天地!並由此譜寫出既嚮往歸漢,又不忍母子分離的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二、卓文君
原名文後,享年52歲,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千古愛情佳句便出自文君之手。
她是冶鐵鉅商的女兒,姿色出眾,精通音律,擅長撫琴。與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流傳至今。也有不少佳作流傳後世,較著名的叫《白頭吟》。
三、上官婉兒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享年46歲,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十四歲時因聰慧博學為武則天重用,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權勢更盛,無論政壇,還是文壇,都有著顯赫的地位。
《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四、李清照
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享年71歲,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家中藏書甚多。其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小時候因為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加之天資聰穎,所以被贊“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能詞,前期多寫悠閒生活,後期則情調感傷,語言清麗,崇尚典雅,能詩,但留存不多。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4 # 聰聰看歷史
歷史上朗朗上口的有趣的故事很多。我來講個大家都熟釋但不一定知道出處的相聲典故:關公戰秦瓊。
最早出大致是這樣:
說起民國時期的大漢奸當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粲,此公實在可恨又可憐,山東的老百姓給他編了許多的笑話,其中就包括:關公戰秦瓊這齣戲。
有天,韓主席閒來無聊,於是喚來了快板說書人鐵嘴前來:"來段快書"
說書人那敢怠慢:“韓主席,今兒個你想聽那一出"
韓:歷史上最講義氣的是誰。
:關公
:俺山東誰最出名。
:秦瓊
:好,那就來個關公戰秦瓊
驚呀:這~~他們兩人差了好幾百年,這怎麼打啊?
:這我不管,就聽這一出,你講不講。不講拉出去砍了。
:好吧,就給你講。
說書人也算聰明也可能逼急了,想了想,想起了當地的一個愛情故事,於是東拼西揍出了這個典故。
話說大明萬曆年間,當地有一書生自幼與一位小姐訂婚。但書生長大後家道中落後,小姐之父起意退婚。小姐因幼時相識玩耍已生情,聞知父親之意,心不忍遂與書生相約於當地村頭關帝廟裡訴說情懷,並互交飾佩商量私奔之事後,分手回家。而廟裡關公及周倉乃正氣之神,聽了確得有壞綱常,大為不滿,沾汙了聖廟,關羽遂派周倉去捉拿書生問罪。周倉領命去到書生門前時,卻遇到了門神秦瓊和尉遲恭阻擋(中國大地當時每家每戶都貼門神,秦瓊,尉遲恭是一對,關羽,張飛是另一對。)於是周倉回去搬來關羽,遂關羽和秦瓊大戰三百回合,驚動了玉皇大帝出面調解。最後書生高中衣錦還鄉,與小姐洞房花燭夜的喜滿結局。
說書人口沫橫飛,終於令韓主席滿意了事。從此這世上多了"關公戰秦瓊"這一典故,專指生搬硬套,不懂裝懂不合邏輯的做法。
後來相聲大師侯寶林聽到了這個典故,確得非常有諷刺意義,遂與張傑堯編成了著名相聲《關公戰秦瓊》並搬上電視,成為了廣大觀眾熟知的典故。
-
5 # 麥香駱駝
卸腰。
晉驃騎將軍藍田侯王述,起初家境有些困難,仕途是以宛陵令起步的,在任期間收受了很多別人送來的財物,並且利用這些財物給自己置辦家用的器具。根據州府官員後來的揭發,先後共達到一千三百次之多。
王述的父親王承,是東晉初年的名士,“於時中興名士,唯王承及玠為當時第一雲”。王導派人去鑑戒:“你是名父之子,不用擔心將來得不到更高的官位和俸祿。現在暫時治理一個小縣,不應該做這種收受饋贈的事情”。王述回覆說:“滿足了自然會停止收受了”。別說當時了,即使現在的人,如果不知道後來王述的官聲,都難以理解。畢竟有這麼一句老話:“慾壑難填”啊。
後來升官,先後做了好幾個州郡的長官,為官清廉、潔身自好的作風,無人能比,所得的俸祿除去家用部分,以及朝廷的賞賜,全部分給親朋故友,家裡也不再置辦新的傢俱器物。
王述年輕的時候,脾氣非常暴躁,用相聲的梗就是說:“小孩在地上拉了一坨‘便便’,他喊狗來吃,狗半天不來,他自己能蹲下來把它吃了”……有一次吃煮雞蛋,王述拿筷子去戳雞蛋的殼。雞蛋殼有著很好的稱重能力,在現在已經是生活的常識,拿筷子去戳,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戳破的,而且還容易把筷子滑到旁邊。王述脾氣暴躁,當時就怒了,拿起雞蛋,往地上就扔,想不到雞蛋還是沒破,在地上骨碌碌的還轉呢。王述更怒不可遏,當場站起來,穿上木屐,抬腳用屐齒(木屐底面突出來的部分稱屐齒)就踩。這邊一腳,雞蛋從那邊就滑出去了。那邊再踩,雞蛋又從這邊溜出來了,半天還是沒踩破。王述憤怒簡直到了極點,抄起雞蛋,連殼就往嘴裡塞,跟見著殺父仇人似的,拿牙齒去咬。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有過不順心經歷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好像什麼都跟自己作對的那種心情。
擔任重職之後,王述很注意剋制自己的脾氣。一天,同樣脾氣暴躁出了名的謝奕(謝安的長兄,謝玄的父親)在跟王述談論的時候,因為意見相左,謝奕對王述破口大罵。王述閉著嘴不說話,轉過身面對著牆壁,不搭話茬。謝奕罵了半晌,見王述始終不迴應,逐漸覺得沒意思,就離開了。謝奕離開半天功夫,王述才回轉座位。
王敦年輕時像個“鄉巴佬”,常常鬧出笑話。當時,他剛娶了晉武帝的女兒襄城公主,上廁所的時候,看見有一個刷漆的箱子,裡面裝著幹棗。這本來是用來堵鼻子的,王敦以為廁所裡也擺設果品,就全吃光了。出來時,侍女端著裝水的金澡盤和裝澡豆的琉璃碗,王敦把澡豆當成乾飯,便把澡豆全倒入水裡喝了。
-
6 # 歷史吐槽機
說一個好玩的吧,很多人其實都沒有注意,毀滅萬千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是一群玩文學和藝術出身的傢伙在打,尤其是歐洲那邊。這幫二戰期間的國家領導人湊一塊,簡直可以出一本歷史冷知識集。
失敗畫家——希特勒其實二戰最大的罪魁禍首是維也納美術學院,因為他們兩次拒絕了一個窮困潦倒又熱愛繪畫的少年。然後這個少年只能流浪街頭行乞,靠給人畫畫(收費極低)為生,偶爾被人僱傭掃雪、抗行李。最後實在混不下的少年跑到德國當兵,因為兵營有住的地方,也不至於餓肚子。憤怒的火焰在少年心底燃燒,最終幾乎摧毀世界,這個如此中二的畫家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多情詩人——斯大林1895年6月14日的《伊韋里亞報》上刊登了一首名為《早晨》的詩,當時著名的喬治亞詩人恰夫恰瓦澤對這首詩推崇備至,後來甚至入選了供小學生使用的《國語》教材裡。詩歌的作者叫約瑟夫·維薩里奧尼斯·澤·朱加什維利,約瑟夫小兄弟還是一個高產詩人,陸續寫下了《致明月》《當皎潔的月光》等作品。當然,作為文學作品自然有人喜歡就有人噴,噴子們的不幸在於,那年文藝範的憂鬱小奶狗留起鬍子就變成了大鯊魚。那些讚美的人不一定過的很好,那些噴子們都付出了代價....
下面讓我們鑑賞一下斯大林同志無以倫比的傑作,我要鄭重的提醒文學批判家們,布林什維克的鐵拳無處不在,並不以時間和空間而消亡。該怎麼說你們自己想,我並沒有做任何的暗示...
閱讀巴克爾、密爾、孔德、康德,並領悟他們的實質比理解你,我的朋友要容易百倍。——《獻給加里寧同志》文學家——丘吉爾話說老丘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都曉得吧?是1953年拿的,作品名為《不需要的戰爭》,是這位老兄對二戰的回憶錄。但如果真的覺得他是借名生利,諾貝爾捧他臭腳就又錯了,老丘在從政之前確實是個很有名的戰地小說作家和畫家。1895年就在古巴的《每日記事報》上發表文章,1898年就出版了第一本紀實著作《馬拉坎德野戰軍紀實》,然後又寫了不少小說。
他走上政治舞臺的起因也是寫東西,1899年老丘跑到南非去採訪英布戰爭,不止採訪還和英國佬一起欺負土著。不幸被人家給俘虜了,但老丘當時確實牛的不要不要的,他隻身越獄逃跑,成為當時英國的傳奇,所以順勢進入了政壇。
愛情小說家——墨索里尼老墨和他率領的意呆利幾乎承包了二戰歐洲戰區所有的笑點,作為資深逗逼,老墨走上法西斯這條不歸路的原因也得大書特書一下。這哥們原來是報社的記者,在1910年他在《人民報》上連載了一篇愛情小說,名字叫《克勞迪婭·帕提瑟拉,主教的情人:關於以馬內利·瑪諸佐主教的偉大小說的連載》,我一直懷疑這貨是歐洲最早的標題黨,這個名字實在長的喪心病狂。當然寫小說,尤其是愛情小說不會讓人變成法西斯,問題的關鍵在於老墨寫的是人家天主教主教的愛情,還TM是充滿花邊的不倫之戀。羅馬天主教的朋友是無辜的啊,好好的傳教沒招誰沒惹誰的憑什麼被人這麼編排?於是向《人民報》一輪抗議,老墨就被報社開除了,連載也沒寫完就太監了。
失業加被強制太監的羞辱讓老墨徹底抓狂,他只能去參軍維持生活。但怒火已經在他的心中點燃,這熊孩子就這麼走上了報復社會的道路。其實對比一下老墨和元首的經歷大概就會明白,為啥元首屢屢容忍意呆利逗逼們的行徑,也許那是一種同病相憐吧。
總結起來,只能說一句話,文科生改變世界.....
-
7 # 人醜活得久
鴿子是人類的本質,鴿人與被鴿總是在生活中輪番上演,從古至今,無一例外。對於鴿人的人來說,或許是情非得已,或許單純不想去,也可能就是因為忘記定鬧鐘。不過對於被鴿的人來說,苦苦的等待,內心的焦灼,就一言難以蔽之了。
所謂放鴿子,實際上是指爽約,關於其由來有幾種說法,一種是上海話中彩票的意思,因為大多數彩票錢有去無回,所以把這種情況叫放鴿子;第二種是養鴿人的慘痛經歷,不是每一隻鴿子都能找回家,由此而來;還有說法是類似於仙人跳的操作,女子送到家裡,人沒了,還帶走了錢,這種操作稱之為放鴿子。以上幾種總體來講都是用放鴿子不回的行為類比爽約,久而久之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如今更是成了人類本質之一。
放鴿子操作走過了漫漫的歷史長河,有的人鴿人,有的人被鴿,總有人會留下那麼幾句詩詞,幾句閒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代那些鴿子的故事。
雖說古代書生最講仁義禮法,信字當頭,然而人生總有不確定之事,爽約也總是時有發生。等人等出了詩意和心得的不算太多。關於被鴿慘案,最有名的句子可能來自於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也是不容易,他作為一個宋朝人,晚上沒有出門high,而是在家等客人來,已經十分的不容易。畢竟宋代和唐代不同,沒有嚴格的宵禁,夜生活無比豐富。面對著物慾世界的吸引,趙師秀毫不動容,而是專心在房間裡一個人盯棋盤,當真是心如止水。然而卻偏偏有人不解風情,有約不來,甚至讓趙師秀等到了半夜。
趙師秀倒是當真有君子之風,坐懷不亂,等到半夜也能等,然而畢竟被鴿心情也不太好,只能閒敲棋子,和我們現在被鴿在家裡發呆玩手機一個操作。雨夜,孤身一人,被鴿,趙師秀身後蒼涼的背景板可謂是無比耀眼。
有被鴿的,那必然就有鴿人的,也有被鴿的討伐鴿人的,還有鴿人之後理直氣壯的。這一波操作就來自於白居易和韓愈。當大佬們發生了碰撞,一件爽約,就能成就兩首廣為流傳的詩。
白居易這個人實際上還是很享受生活的,雖說一直沒錢買房,但是熱衷旅遊和找妹子看跳舞,生活十分愜意。有這種喜歡旅遊的朋友,想到哪裡玩自然是第一時間約他,韓愈就是這麼幹的。他聽說曲江池的風景很美,就想叫幾個人一起去玩,除了驢友白居易,還喊了當時初露鋒芒,自己十分欣賞的晚輩張籍。張籍就是那個寫“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的詩人,雖然當時初出茅廬,後來也是一代大家。
我們都說三個人玩容易尷尬,在這樣一個大佬匯聚的修羅場裡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不過也無需擔心,因為白居易他最後就沒去。興致勃勃的韓愈和以為可以見前輩的張籍左等右等也等不來人,又不是在家中,不像趙師秀還可以敲棋子發呆,就自己玩了便回去了。回去之後韓愈左思右想覺得被鴿了很不爽,於是寫了一首詩給白居易,操作類似於微信質問:為啥今天不來?
於是,《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誕生了,白二十二這個很二的稱呼就是白居易,因為他排行二十二。詩只有寥寥幾句,不過含義豐富:“漠漠輕陰晚自,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首先,韓愈炫耀了一下曲江的美景,大致就是你鴿了飯局朋友非要拍照讓你羨慕的思路。而且如此美麗的風景也為後一句鋪墊,曲江水滿花千樹這樣的美景,你到底忙什麼呢?不願意來?
韓愈這首詩也非措辭嚴厲的質問,不過是朋友間的打趣嗔怪,想問一問白居易到底是做什麼去了一聲不吭地鴿人。於是善解人意的白居易自然也回了一首詩:“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何必更隨鞍馬隊,衝泥蹋雨曲江頭。”(《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遊曲江見寄》)
白居易的詩中簡單解釋了自己爽約的原因——家裡種樹。而且十分氣人的是,他不僅不羨慕你風景美,還說自己家裡種了樹,花開滿枝,我自己在院子裡逛逛就足夠了,和你擠什麼假期風景區呢?看人嗎?還踩一腳泥。
當然,這點小事不影響大佬們的友情,白居易也是打趣為主,朋友發了美食照片,難道自己鴿了還要打臉說後悔不成,只能表示自己也很快樂,以此找回一點面子這樣子了。
這麼一來一回,兩首詩誕生,並流傳至今,成為了爽約質問和鴿子否認三連的典範。
鴿子不可怕,可怕的是鴿子有白居易級別的戰鬥力,被鴿的道理說不過他還要被打趣一番,那當真是十分憋屈了。因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鴿人還是被鴿,質問還是辯解,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切入點,爭取創造出新的文化瑰寶。
古時因為沒有即時通訊工具,臨時有事也不便於通知,只能秋後算賬。但是現代,如果真的要爽約,不妨提前告知,哪怕只提一句,也會讓對方省下很多的心思和時間,願世界沒有鴿子。
回覆列表
今天我們喝酒時舉杯的由來:揚觶杜舉
《春夜宴桃李園圖》(明.仇英),臺北省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西周時期,有一套飲酒禮儀,大致可概括為拜、祭、啐、卒爵。拜,先行拜禮,表敬意;祭,將酒灑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的生養之德;啐,先飲一小口,品嚐並稱贊酒的美味,愉悅主人;卒爵:指乾杯,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古人敬酒以後幹為敬。
同時,飲酒還要遵循時令、長幼尊卑順序,不可任意而為,以免醉酒失態,失禮損德,所以飲酒講究“禮飲三爵”,適可而止。如果國君飲酒不合時宜,臣子會斟酒自罰,以此勸諫國君。
春秋時期魯昭公九年,晉國大夫荀盈(又稱知盈或智盈)去世。
臣子還在停靈,尚未安葬,晉平公姬彪卻在寢宮飲酒。大夫師曠、李調陪侍一旁,敲著編鐘演奏樂曲,為大王助興。
掌管膳食的杜蕢(音愧)從外面走進來,聽到編鐘樂聲,問宮人:“平公在哪兒?”宮人說:“在寢宮。”於是杜蕢登上臺階前往寢宮,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平公正在飲酒,師曠奏樂,李調陪侍。
杜蕢斟一杯酒,請師曠先乾了這杯;又斟了一杯酒,請李調幹了這杯;繼而又斟了一杯,在大廳北面面對晉平公坐下來,飲完這杯酒。之後他走下臺階,而且快步地走了出去。
晉平公見狀,不解杜蕢為何倒了三杯罰酒,但知道他想勸諫,於是急忙喊他進來,說:“蕢,看到你酌酒三次,一定有用意,也許是你想要開導我。我想你會有所勸諫,所以沒跟你說話;但你罰師曠喝酒,是為什麼呢?”
杜蕢說:“向來,子卯日不演奏音樂。知悼子(荀盈諡號)剛死,他家堂上還在停靈。這事可比子卯忌日大多了!師曠是主管奏樂的樂師,卻不告訴您這個道理,所以罰他喝酒。”
原來上古三代,夏朝末代國君桀王逃亡到山西安邑縣,於乙卯日死亡;商朝紂王於甲子日在宮中自焚身亡。所以後代帝王以此為戒,將甲子日、子卯日稱為“疾日”,這天都不演奏音樂,以示忌諱。知悼子是平公的近臣,死了還沒有下葬,杜蕢覺得這忌諱應當大於桀紂之忌,怎麼還能奏樂呢?
晉平公又問:“罰李調喝酒,又是為什麼?”
杜蕢說:“李調是君主身邊的近臣。為了一點喝的,一點吃的,就忘記匡正君主失禮之處,所以當罰。”身為國君的近臣,當國君出現不當的行為,近臣有職責規勸他。但是李調因貪吃酒食,忘了提醒平公現在是忌日,飲宴不合時宜。
既然如此,但第三杯酒,杜蕢是罰自己喝的。晉平公又不明白了。杜蕢解釋道:“我杜蕢,只是掌管膳食的官員,連刀具、羹匙之事都不應管,卻越權侵職,干預國君,為君上講防範失禮之事,因此罰自己喝酒。”
晉平公聽懂了這些話,說道:“我也有錯啊。請斟酒罰我吧。”於是,杜蕢洗乾淨酒杯,然後高高舉起。晉平公對侍從們說:“如果我死了,千萬不要丟棄這隻酒杯。應當永遠儲存下來,為後人留下鑑戒。”
平公後來就將杜蕢高高揚起的這隻觶(音志)稱為“杜舉”。由此演變出一種飲酒習俗,每當眾人敬酒之後,都高舉酒杯,叫做“杜舉”。
故事出自《禮記.檀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