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西老表啊昌
-
2 # 鄉村裡的小馬
葉枯病,這種由病菌發作的疾病,藉助氣流的傳播侵入植株並導致患病,主要是會侵害和感染植株的葉片。
一,如何辨認葉枯病
在發病的初期,出現病斑,並且呈現圓形或者是不規則的形狀,中央還會出現淡灰色,但是邊緣卻是褐色的。二溼度太大的時候,正面和背面就有一些黑色的黴狀物,等到患病後期,病斑就會連成一片,還會導致葉片枯死。
二,茼蒿葉枯病的防治措施
1、種植地的選擇也是合理預防葉枯病的一個小方法,合理的輪作也要因地制宜,並且選擇一些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在播種之前要對土壤進行一番消毒的處理,可以用消毒製劑,加上新高脂膜;對於種子的消毒處理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裡面也是少不了新高脂膜。
播種的時候還要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土壤的保溫和保商來防治,土壤出現板結的現象,也可以提高種子的出苗率。
2、栽培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管理的工作,並且進行合理的密植,也要注意植株之間的通風和透氣;並且進行適度的澆水和科學的施肥,多撒一些磷鉀肥,不能只撒氮肥;還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噴灑一些葉面肥,加上新高脂膜;為了能夠使茼蒿的葉片長得肥厚可以噴灑壯莖靈,提高茼蒿的抗病能力,還能獲得優質高產。
3、在植株感染上這種疾病的時候,發病初期可以根據病症來適當的噴施20%的施寶靈懸浮劑一千倍液,再加上40%的三唑酮硫磺懸浮劑800倍液等,進行針對性的藥劑防治,隔7到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施2到3次,要適當的噴灑一些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
3 # 春不老
茼蒿葉枯病一般只侵染葉片。其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淡灰色,邊緣褐色,溼度大時正背面具黑色黴狀物。後期病斑相互癒合成片,致葉片枯死。病原主要以子座或菌絲塊在病葉上越冬,次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1、生態調控: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適度澆水,防業溼度太大;科學施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2、適時施藥防治:在茼蒿上沒有專門登記的農藥,可參考使用如下藥劑,10%苯醚甲環唑1000-1500倍或25%咪鮮胺500-750倍或70%甲基硫菌靈700-1000倍,在發病初期噴施,根據發病情況5-7天后再噴一次。
-
4 # 贛鄱農事
答:茼蒿又叫蓬蒿、菊花菜等,為菊科菊屬1年生草本植物。
茼蒿生長期短,田間管理簡單,在溫度適合的條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針對題主此問題,下面我來做個詳細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請望下看。
(一)、先來看看什麼原因引起,茼蒿葉枯病的。茼蒿發病原因。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染和再染,靠雨水傳播蔓延。溫暖多溼天氣有利於其發生與蔓延。大棚內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反覆重茬栽培、通風透光不良,易發病。種植過密、澆水過多、偏施氮肥,發病重。
(二)、茼蒿葉枯病的識別。茼蒿“葉枯病”發病時症狀。該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被害葉片病斑呈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深褐色,微具輪紋,邊緣紫褐色,外圍具變色而未死的寄主組織,後期在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三)、茼蒿葉枯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每畝噴施6.5%甲黴靈粉塵劑1千克,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對葉枯病的防治效果好。
也可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硫黃.多菌靈懸浮液600倍液噴霧防治,每5一7天防治1次,防治1~2次。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每種藥劑只能使用1次。採收前半個月停止用藥。
總之,在防治茼蒿“葉枯病”時應提前在在農業上做預防。如合理的輪作、科學施肥、合理密植、不大水漫灌等,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及時防治。保障增產豐收,來增加經濟效益。
-
5 # 農民孟老大
葉枯病是茼蒿上重要病害,病菌藉助氣流傳播入侵致病,主要侵染葉片;發病初期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淡灰色,邊緣褐色,溼度大時正背面具黑色黴狀物。
葉枯病是茼蒿上重要病害,病菌藉助氣流傳播入侵致病,主要侵染葉片;發病初期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淡灰色,邊緣褐色,溼度大時正背面具黑色黴狀物;後期病斑相互癒合成片,致葉片枯死;茼蒿染病後嚴重降低茼蒿產量和品質。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茼蒿葉枯病的防治方法措施:
1、合理輪作,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及時用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前種子藥劑加新高脂膜拌種,播種後隨即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種子出苗率。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適度澆水,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適時噴施葉面肥加新高脂膜;並適時噴施壯莖靈,使茼蒿葉片肥厚、葉色鮮嫩,使茼蒿天然品味濃,同時可提高茼蒿抗病能力,使茼蒿優質高產。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及時噴施20%施寶靈懸浮劑1000倍液、4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8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
6 # 南粵新農人
茼蒿葉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真菌菊尾孢菌感染所致,各地區栽培的茼蒿均有可能感染葉枯病害,該病害主要危害茼蒿,是茼蒿栽培上較常發生的病害之一。
葉枯病菌生態環境葉枯病菌喜溫暖高溼的環境,在茼蒿栽培上,成株期的茼蒿較容易受到葉枯病菌的侵害,病菌潛育期可達5~15天;葉枯病菌在10℃~25℃溫度環境均會滋生;在15℃~22℃溫度,空氣相對溼度達到90%時,發病機率較高。
茼蒿葉枯病傳播方式葉枯病菌以菌絲塊或者子座隨茼蒿病株的病葉殘餘組織遺留于田間潛伏起來越冬。在次年春天環境條件適宜時,葉枯病菌便會滋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藉助雨水、氣流、昆蟲、農事等途徑傳播至茼蒿植株上,由茼蒿的幼嫩組織或者傷口處入侵,入侵後的病菌會潛育5~15天,然後發病,引起所栽種的茼蒿初次感染葉枯病害;受害的部位會滋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這些新生孢子,也會藉助雨水、氣流、昆蟲、農事等途徑傳播至茼蒿植株上,對植株進行多次感染,加重植株病情。
茼蒿葉枯病發病規律茼蒿栽培,每年的3月~6月份及月9~12月份是葉枯病的發病盛期。年度間早春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重露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秋季早播、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水過量的田塊發病重。
識別茼蒿葉枯病茼蒿栽培上,葉枯病菌對茼蒿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葉片上;葉片感染葉枯病菌時,發病初期的葉片上會產生暗褐色的小斑,隨著病菌的擴散,發病部會呈現圓形狀或者不規則狀的灰褐色病斑,並且發病部能看到明顯的凹陷,病斑的邊緣處呈褐色,中央處呈淡灰色;當田間過於潮溼時,發病部的表面上會滋生黑色黴狀物,該黑色黴狀物也就是葉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茼蒿發生葉枯病病情嚴重時,病斑之間會相互連線成片,形成雙較大的病斑,導致葉片枯死。
茼蒿葉枯病防治措施☆茬口輪作。茼蒿栽培時,為避免所栽種的茼蒿發生葉枯病害,在選擇栽培地塊時,比較建議選擇2~3年內未栽培過茼蒿的地塊,或者選擇水稻田作為栽培地;已經栽培過茼蒿的地塊,而且發生過病害的地塊,建議改種水稻,進行2~3年的輪作,透過輪作來抑制葉枯病菌滋生。
☆田間管理。茼蒿栽培,在平整畦地時,儘量作高畦深溝,高畦深溝有利於降低田間的溼度;播種時搶在適播期播種,播種密度不宜過於密植,讓植株之間有良好的通風采光性,能降低病菌的滋生;施肥澆水需合理,切忌大水漫灌,不偏施氮肥,適當增加磷鉀肥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雨季來臨前,及時疏通排水渠道,降雨後及時排掉田間過多的積水,不讓田間溼度增大,能有效避免葉枯病害發生。
☆清理田塊。茼蒿採收後,需及時清理田間的病殘體,並帶離田間燒燬或者深埋;對栽種地地的土壤進行深翻暴曬,透過深翻暴曬來加快病殘體腐爛分解和滅生病菌。
農藥防治茼蒿栽培過程中,如發生茼蒿感染葉枯病害時,在發病初期可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惡霜·錳鋅、代森錳鋅這幾款農藥對植株噴霧防控病害蔓延,每隔7~10天噴霧防治1次;需連續噴霧1~2次防治。
在使用農藥防控葉枯病害期間,農藥的具體使用倍液,請視病害的危害程度,根據農藥的使用說明來確定即可。(完)
-
7 # 鄉村波比
茼蒿菜也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茼蒿在古代是一種比較高貴的蔬菜,而且不是一般人能夠吃的起,因此茼蒿菜在以前也被人們成為“皇帝菜”,茼蒿菜本來是野生的,但是隨著人工栽培技術不斷髮展,現在市場上能夠吃到的基本上人工栽培的茼蒿菜了。
茼蒿菜在中國南北多地都有種植,比如廣西、廣東地區就比較普遍,同時還有湖南、河北等地也比較常見。茼蒿菜本身有一股比較特殊的氣味,但是很多人卻比較愛吃,比如拿來炒著吃、下火鍋等等都是不錯的。然而我們平時在農村種植的茼蒿菜比較容易遭遇茼蒿菜的葉枯病,它有什麼特徵?又是如何預防的呢?
茼蒿菜的葉枯病危害症狀
茼蒿葉枯病主要危害它的葉子,一到發病,葉子上就會出現不規則的病斑,而且葉子邊緣呈褐色,在比較潮溼的季節裡葉子上會出現黴狀物,如果沒有及時防治,那麼逐漸的葉子就會枯萎,最終死亡,這樣就會對茼蒿造成損失。那麼茼蒿葉枯病是如何傳播的?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茼蒿葉枯病的傳播途徑
茼蒿葉枯病在春季和秋季特別是露地栽培的時候比較容易感染。比如南方地區一些長期潮溼和大霧天氣,一些土壤中的病菌在土壤中順利越冬以後,到了第二年春天生產出狍子,,隨後透過雨水、空氣以及人員耕種除草等方式攜帶傳播開來。
茼蒿葉枯病的防治措施
我們在平時管理過程中發展這種症狀以後,及時防治。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相隔一週,連噴2~3遍。
因此對於預防方面,我們也要做好措施。比如需要跟其他農作物實行輪作制度,不要連續三四年都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茼蒿。這樣會增加土壤中同種病菌以及蟲卵的積累,加大了消滅的難度。
-
8 # 鄉村新雨
茼蒿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南、北方都可種植,適應性較強。茼蒿在春、夏、秋三季均可露地栽培,冬季可保護地裁培,可實現週年生產,均衡供應市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一種優良綠葉保健蔬菜。它栽培容易,生長期短,播後40--50天即可採收,也可作為主栽蔬菜的前後茬,或間套作插空栽培;苘蒿的食用部分為嫩莖葉、嫩花莖。它含有一種揮發性的奇特精油,具有特殊的清香氣味,食用鮮嫩可口,可增進食慾;尤其用作燉魚或炒蝦,風味獨具特色。
一、茼蒿對環境條件要求
苘蒿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溫和氣候,怕炎熱。種子在10℃時正常發芽,適宜溫度15℃--20℃,生長適溫17℃--20℃,29℃以上明顯生長不良,葉小而少,質地粗老。能夠耐短期的0℃左右的低溫;對光照要求不甚嚴格,能耐弱光。苘蒿屬於淺根性蔬菜,生長速度快,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土壤需經常保持溼潤。苘蒿以肥沃的壤更適宜其完美生長,由於其生長期短,且以莖葉為產品,故需適時追施速效氮肥。
二、茼蒿葉枯病的發病時期
春天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南方冬春溫暖,霧大露重, 茼蒿葉枯病病易發生。高溫高溼是病害發生的主導因素,地勢低窪積水以及噴灌處發病重。如果管理不善,田間或棚(室)內溼度大,溫度過高時,茼蒿比較容易發生葉枯病。
二、茼蒿葉枯病的病害症狀
茼蒿葉枯病症狀只侵染葉片。病斑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灰白,邊緣褐色,乾旱時中間易碎爛,溼度大時正背面生黑色黴狀物。後期病斑相互癒合成片,造成大片葉枯死。發生特點病原真菌以子座或菌線塊在病葉上越冬。根據葉片上不同的始發部位及病斑大小可將其分為兩類。①先由葉尖或邊緣開始發病,然後擴向兩側葉緣,再向中央擴充套件逐漸形成褐色的大斑塊;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症狀逐漸從下位葉片向上位葉片發生,病部顏色由褐色變為黃褐色;病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葉片枯死,但久留莖上不脫落。②葉片表面產生許多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小斑,發病後期小斑相互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斑。
三、茼蒿葉枯病的發病規律
由真菌侵染所致。棚室內溫暖溼度大,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易發病。連茬地,低窪排水不良地、種植過密地、澆水過多地、缺肥地、管理差粗放地、植株生長不良地發病重。初步研究發現,茼蒿葉枯病病因複雜,可能與病菌侵染、田間積水、溫度驟變、施肥不當及除草劑的施用等因素有關。溫度的變化也是引發葉枯病的因素,連續高溫後冷空氣突然入侵或天氣連陰驟晴都容易造成葉枯病。
病菌以子囊座或菌絲塊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溫室內溫暖、溼度大葉面結露時易發生此病。露地栽培在連陰雨天氣和雨後驟晴夜間露水重時發病重;棚室裁培通風不暢溫、溼度過大時易發病。
四、茼蒿葉枯病的防治關鍵技術
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增強通風透光;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在這期間一定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排水工作。對於發病嚴重的病株要及時拔除銷燬,以免擴大傳染面積。及時清除病葉、病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冬、夏季深翻土地,進行“凍垡”、“曬垡”,減少侵染源。避免在高溫時間澆水防止形成有利於發病的高溫高溼環境。保護地扣膜後要加強通風,排出溼氣。
發病初期噴用70%甲基硫菌靈叮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硫懸乳劑200~300倍液,或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7日噴1次,連續噴3次。為避免保護地中噴施水溶液使空氣溼度增高,可用4%百菌清煙劑燻蒸6小時左右。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初期常用藥劑有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1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及時用消毒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與非菊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減少菌原量。採用深溝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適度澆水。增施磷、鉀肥,適時噴施壯莖靈,使茼蒿葉片肥厚,葉色鮮嫩,可提高茼蒿抗病能力,使茼蒿優質高產。注意通風排溼適期間苗;棚溫以白天15℃--20℃、夜間8℃--10℃為宜。
綜上所述,茼蒿葉枯病的防治,任何一種防治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依靠單一的方法防治是非常片面性的,所以應該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來控制葉枯病,這是關鍵策略。在綜合防治中,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等措施,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茼蒿葉枯病危害的目的。
-
9 # 小丑哲學
茼蒿在我們國家的栽培不足千年,但其莖葉清淡可口,無論是涼拌、清炒,還是燉魚、和雞蛋混炒,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在茼蒿的栽培過程中,經常出現葉片生斑、枯乾的現象,也就是題主所說的葉枯病,導致茼蒿葉片不能很好的進行光合和蒸騰作用,嚴重影響了茼蒿的產量。
但葉枯病的說法個人認為並不具體,根據以往的防治經驗和相關知識,茼蒿葉斑病、尾孢葉斑病均屬於葉枯的現象,因此防治葉枯病的時候需要對2種病害進行區分,採取與之對應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的識別和防治葉枯病。
一、茼蒿葉斑病1、發病原因
茼蒿葉斑病又叫做葉點黴黑斑病,是由秋菊葉點黴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冬季天氣寒冷時,病菌常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態,隨病株殘體隱藏在土壤中耐心等待時機;等到春季溫度回暖適宜病害的生殖發育和侵染,它們就會萌發出分生孢子對茼蒿的葉片展開侵染,因此田間的病株殘體是病菌的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病菌在侵染的過程中,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還可以藉助雨水進行遠端傳播和蔓延,因此在溫暖多雨或潮溼的季節,田間環境適宜病菌的生長和侵染,通常發病的情況較多和嚴重,應當加強病害的防治工作。
2、識別方法
①看病斑: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因此病斑的位置也在鱷魚皮部位,發病初期在葉片可見深褐色、帶有輪紋的病斑,這種病斑呈圓形至橢圓形或者不規則性,邊緣部位呈紫褐色。
②看溢位物:到了發病後期,病斑上會長出黑色的小粒點,這些粒點其實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它們可分生孢子對其它葉片展開二次侵染。
3、發病期防治措施
葉斑病發病初期,可及時的清理病葉 ,避免病菌分生孢子進行二次侵染,同時可噴施化學藥劑來滅殺病菌和控制病情的發展。
參考使用藥劑:發病初期噴施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化學藥劑,一般兩次用藥需間隔7-10天,連續防治2-3次,具體可參考藥劑說明書進行。二、茼蒿尾孢葉斑病1、發病原因
與茼蒿葉斑病不同,尾孢葉斑病是由菊尾孢侵染引起的病害,但同樣屬於真菌性病害。這種病菌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最適宜萌發的溫度為15-22攝氏度,相對溼度高於90%時容易發病。
冬季天氣寒冷,病菌常以菌絲塊或子座的形態隨病葉在土壤中過冬,一旦溫度回暖達到其適宜發生的環境,病菌就會萌發分生孢子進行侵染,因此田間病葉是病菌主要的初次侵染源。在病菌的侵染過程中,可藉助氣流、水流進行較遠距離的傳播,初期侵染後病菌吸收營養可再次萌發孢子進行侵染,因此在溫暖、多雨的季節,病菌的傳播速度較快。
2、識別方法
①看病斑:與茼蒿葉斑病相同,主要危害茼蒿葉片部位,但發病初期葉片可見暗褐色小班,後病斑擴大為圓形至不規則病斑,這種病斑整體呈褐色、中間部位為淺灰白色,病部呈凹陷狀。
②看溢位物:田間溼度較大時,在病斑的表面部位會產出黑色黴層,這黑色黴層其實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因其可對其它葉片再次展開侵染,建議及時摘除帶離田間。
3、發病期防治措施
葉斑病發病初期,可及時的清理病葉 ,避免病菌分生孢子進行二次侵染,同時可噴施化學藥劑來滅殺病菌和控制病情的發展。
參考用藥:發病初期可噴施18%戊唑醇微乳劑1500倍液、或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等化學藥劑來控制和緩解病情。用藥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避免造成藥害危害茼蒿的生長。三、綜合農業防治措施1、制定栽培制度
茼蒿有大葉和小葉兩個品種,對於小葉品種可以適當的密植,但仍然需要控制栽培密度,避免田間通風性差,溼度容易升高給病害的發生提供有利的環境,大葉的品種適境地栽培密度,從而提高的田間的通風性。
對於田間頻繁發生立枯病或發病較為嚴重的情況,適宜採用輪作的方式來改善田間病菌基數,避免病菌數量持續增大、病害持續發生。也可採用高廂或起壟栽培,提高田間的通風和排水能力。
小葉品種每畝用種2~2.50千克、大葉種每畝用種1千克左右,為了更好的控制密度建議採取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2、加強田間管理
一般當幼苗長到10釐米高時可進行間苗,透過間苗能夠改善田間的栽培密度,同時保留生長較強的植株生長,其抗病能力相應較強。在間苗的過程中,發現田間雜草要及時清理,避免其跟茼蒿搶奪自然和肥料。
小葉種按株、行距3~5釐米見方間拔,大葉種按20釐米左右見方間拔。透過上文我們瞭解到,雨季是葉枯病發生較多的季節,因此在多雨的季節要加強田間巡邏,及時的清理田間積水,發現病害後可清理病株並根據發病情況,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3、清潔田園
病葉是病菌主要的寄宿主,在常年栽培茼蒿的過程中,病葉積攢數量過多容易引起較為嚴重病害發生,因此每次在採收和整地前,都要進行清園工作,從而減少田間病菌的數量,有效的預防病害的發生。
茼蒿以其莖葉為我們提供了可口的美食,同時葉片發揮著光合作用合成各種有機物質,透過蒸騰作用促進水分的迴圈,但葉枯病主要危害茼蒿的葉片,導致葉片出現生斑、枯黃、脫落的現象,因此建議在茼蒿的栽培過程中,做好葉枯病的農業和化學藥劑防治工作。
回覆列表
茼蒿菜首先要注意地不能太溼,因為地太溼容易生病毒!隨時觀察葉子的生長速度,如果葉子不是向上漲,有點軟弱的樣子就是得病了,得馬上噴藥處理!再不處理就容易爛掉。很容易得枯萎病,要用多菌靈來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