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驍堯

    人物肖像要生動,需要有靈氣,突出特點。比如眼神,面部表情,動作,形,等把我。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紮實的繪畫基本功。

  • 2 # 金牛星一路平安66大順

    人物肖像生動傳神,一要細微觀察能力,二要文字表達內函,三要有想象力,用此三招才能把人物肖像,寫的出神入畫,維妙維俏……

  • 3 # 送你一朵語文花

    要想閱讀與眾不同的回答,敬請關注“下水詩文”。

    人物的肖像描寫,包括人物的容貌、體態、服飾等。肖像描寫大致有三個作用:一是能夠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是能夠聯結情節,推動故事的展開;三是能夠製造懸念增強情節的曲折性。

    描寫肖像,貴在以形傳神。可以抓住人物的性別、年齡、職業、身份、經歷,表現其特徵。可是,同學們在寫作記敘文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的時候,總是不會抓住主要特徵,或者是即使抓住了主要特徵,也寫得不夠傳神,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裡面有什麼招式?對,是有那麼幾招。這幾招很管用。

    那麼,是哪幾招呢?

    一、要仔細觀察,發現特徵。

    這是寫好肖像的第一步,是前提。為了更好地發現人物的特徵,可以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像高矮、胖瘦、黑白、髮型,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黑痣、雀斑、瞎子、耳聾,獨臂、瘸子、羅鍋……

    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

    發現了人物的特徵,還要分析出來主要特徵和次要特徵。然後,圍繞主要特徵,選擇相關的特徵表象進行具體描寫。

    如當年清政府派往日本的留學生,這些人應該是當時所謂“大戶人家”的子弟,他們的服飾應該比較漂亮,高高矮矮,胖胖瘦瘦,可是,魯迅先生把這些都看做次要的,在《藤野先生》中,只寫了主要的、本質的、能夠表現清朝留學生思想腐朽的“大辮子”。

    三、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具體描寫。

    一般的寫作順序是:由全身到區域性,從身材、服飾到面容,從頭到腳。當然,根據表達的需要,有時候也可能只寫一個區域性。合理地安排順序,才能有條不紊。魯迅先生在《故鄉》中這樣描寫楊二嫂:

    “我吃了一下,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圖顴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這一段楊二嫂肖像描寫,從面部寫到腳,井然有序。

    四、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適時描寫。

    在一篇作文中,要不要描寫人物的肖像,是在一處寫,還是分散在情節中需要根據文章的中心來確定,一定要做到為文章中心服務。只有這樣,肖像描寫才有意義。

    魯迅先生很擅長人物的肖像描寫,他能夠準確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徵,做到“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如《藤野先生》一開頭,寫在東京上野公園,看到清朝留學生,適時地對他們的肖像進行描寫:

    “‘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作者抓住清朝留學生的“大辮子”肖像特徵,入木三分地寫出了他們胸無報國之志,思想腐朽,生活糜爛。“富士山”“髮髻”的比喻,“實在標緻極了”的反語,表現了魯迅先生對他們極其厭惡和辛辣諷刺。

    在仙台醫專,魯迅第一次見到藤野先生,是在藤野先生剛走進教室的時候,魯迅不失時機地描寫了他的肖像: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黑瘦”寫出了藤野先生生活的清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寫出了藤野先生的學者形象。這裡,既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又聯結情節,推動情節展開。

    五、要學會刻畫人物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窺見人物內心的種種變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畫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傳神的特點表現出來,使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如何才能“畫”好人物的眼睛呢?

    1.要讓人物的眼睛反映出其經歷、遭遇、處境以及內心變化。

    魯迅寫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現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變化。

    2.要讓人物的眼睛反映出其的年齡、命運、個性和不同的情緒。

    人物的年齡、命運、性格、情緒不同,他們的眼神和目光也會不同。像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樣,而老人的眼睛則應該留下生活的印記,或是飽經風霜,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剛強自信的人會擁有熠熠生輝的雙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閃閃、遊離不定的。有的眼睛充滿渴望、期待,有的眼睛寫滿興奮、激動,而有的眼睛則透露出無神、絕望……如托爾斯泰在《復活》中這樣寫卡邱霞·瑪絲洛娃從獄中出庭受審的眼睛:

    “兩隻眼睛又黑又亮,雖然浮腫,卻仍舊放光(其中有一隻眼睛稍稍有點斜睨),跟她那慘白的臉兒恰好成了有力的對照。”

    這是卡邱霞·瑪絲洛娃在小說中第一次出場時的肖像(眼睛),那“又黑又亮”“仍舊放光”的眼睛,依然保持著昔日卡邱霞·瑪絲洛娃的純真,而“其中一隻稍稍有點斜睨”的眼睛,則隱含著她對社會的不滿和蔑視。

  • 4 # 梅梅檔案館

    人物描寫中的外貌描寫,又稱“肖像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體態、表情、服飾等進行描寫。在實際生活中,由於每個人的出身、職業、地位、教育、經歷、性格等的不同,必然會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因此,肖像與性格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絡。成功的肖像描寫是深刻解讀人物性格的一把鑰匙。它的作用不僅在於刻畫出人物的外貌特徵,而且還可以形傳神,進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體現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際遇等內涵。

      那麼,怎樣才能成功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達到以形傳神?

      首先,著意選取最能突出人物個性的特徵進行肖像描寫。

      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在現實社會中,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外貌特徵。因此在描寫中,我們一定要善於仔細觀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徵的獨特之處來進行肖像描寫。

      例如:《紅樓夢》中對於林黛玉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不是泛泛來寫,而是抓住“眉”與“目”作為切入點重點來寫,突出她的“嬌”“弱”的氣質。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則讓讀者自己去補充想象。又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師》中關於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描寫:“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裡,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一顆美人痣,就足以寫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麗,讓我們永遠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沒有過多的語言,一句話就總括地勾畫出了孔乙己獨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魯迅先生講過:“忘記是誰說的了,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認為這話是極對的了,倘若畫了全副的頭髮,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採用畫龍點晴法描寫人物的外貌,並不是說描寫人物只能描寫眼睛。這裡含有抓住重點的意思,也就是說要把最富有個性特點的東西寫具體,把人物寫活。

      其次,善於運用確切的比喻和適當的誇張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徵。

      在肖像描寫中,別緻巧妙的比喻和誇張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會讓你描寫的人物形象更生動、更傳神。許多大作家的大手筆都是在肖像描寫中善用比喻的典範,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例如魯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寫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勢,“像木匠牽著的鑽子似的”。在《故鄉》中,寫豆腐西施是“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婦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把張開的兩腳比做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生動的刻畫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楊二嫂形象。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寫馬玉祥“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裡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就運用了確節的比喻,把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裡一株紅高粱”,形象地寫出了馬玉祥——一個來自北國青年的淳樸的氣質。劉鶚《絕唱》“從後臺簾子裡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乾福橘皮似的,甚為醜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臉比作風乾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醜陋。

      有時描寫人物外貌,可用漫畫的筆法。契訶夫的《套中人》在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貌時,就是這樣漫畫化的:“他(指別里科夫)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即使在頂晴朗的天氣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傘總是用套子包好,表也總是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削鉛筆,就連那小折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裡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一個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裡面。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他一坐馬車,總要馬車伕支起車篷。總之,在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種經常的、難忍難熬的心意,總想用一層殼把自己包起來,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境影響。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也許為了替自己的膽怯、自己對現實的憎惡辯護吧,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實際上他所教的古代語言,對他來說,也就是雨鞋和雨傘,使他藉此躲避了現實生活”。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中,寫阿Q頭上的癩瘡疤:阿Q“先前闊”,見識高,而且“真能做”,本來幾乎是一個“完人了,但可惜。他體質上還有一些缺點。最惱人的是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麼一回事,總還是阿Q吃虧的時候多。於是他漸漸的變換了方針,大抵改為怒目而視了”。這兩段文字,都沒有全面地去寫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抓住人物外形的某一特徵,用漫畫筆法,帶有一點誇張式地去勾勒。儘管在作品中,這兩個人物在這時還是和讀者初次見面,但他們的可笑的外表,一下子就深深地刻印到人們的心上。對他們的性格特徵:一個是思想僵化的畸形人,一個是精神勝利法的可憐蟲,也獲得了具體的感受。運用漫畫筆法描寫人物外貌,往往在“點”上用力,漫畫誇張的地方,正是人物外貌中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徵的關鍵部位。它不全面鋪開,而是選準一點,把鏡頭對準它著力描寫,好比把一個物件放到顯微鏡上讓人們觀看一樣。

      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很確切,因而這種肖像描寫都能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但是運用這種手法並非輕而易舉就可奏效,它要求作者對人物性格有深刻的理解,對生活有細緻的觀察,對喻體和本體的關係有清楚的認識,然後才能運用確切的比喻和適當的誇張使人物肖像活靈活現。否則,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也不會寫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顯示出人物的個性。

  • 5 # 芸書

    如何把外貌寫得傳神

    1. 使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對比、對偶、反覆、反問等等)

    如:她真的好美

    可以寫成:聽聞美人是以花為貌,以鳥為聲,目似星辰,泰若柔柳,膚若凝脂,這說的就是她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

    2. 加強細節描寫                     

    如:她的眼睛好漂亮

    可以寫成:她的眼波流轉,像一汪平靜的湖水,明亮的雙眸,燦若天上的星辰。

    (發揮想像力來描寫眼睛這個細節)

    3. 儘可能的調動你的感官系統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及第六感

    讓我們嘗試著描寫一下週星馳喜劇系列裡的如花:

    她體態魁梧,聲如洪鐘,一股腳丫子味兒,肌肉摸起來硬邦邦的,不停的搓著鼻屎。活像一個彪形大漢,如果我娶了她,必定會被手撕了吧。(體態魁梧是視覺描寫,聲如洪鐘是聽覺描寫,腳丫子味兒是嗅覺,“如果我娶了她,必定會被手撕了吧”是第閃感)

    這需要我們平時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多多積累描寫外貌的詞彙,也需要我們戀情有豐富的想象力。加油吧少年

     

  • 6 # 橙瓜網文

    你這個問題,在我們【橙瓜碼字】的網文學堂有人提到過,我現在把他的回答複製過來給你看:

    人物描寫四字真言:真、假、實、虛。

    什麼是真?

    要真誠。如果你寫個人物,搞得虛無縹緲,完全脫離劇情,一會兒大鬧天宮,一會兒低賤無能,那麼再好的設定也救不了。

    什麼是假?

    什麼是實?

    實打實的劇情。人物,特別是主人公,他的角色形象一定是靠他做過什麼、經歷過什麼來表現的,單單寫“小倩很美很漂亮”沒什麼說服力,寫“男主角第一眼看到小倩,就決定今生非她不娶”,這才更有味道。

    什麼是虛?

    要有不可預測性。一部小說,時時刻刻能讓讀者激動不已的就是能火的好小說;一個人物,完全猜不到他下一刻要出什麼招才是好人物。讀者都知道套路了,那就沒新意也興趣了,所以要有不可預測性。

    上述四點,具體到寫作操作來講,那就是一個人物設定問題:外貌、性格、風評、背景、基本技能、正反定位、主要動機、處事習慣等。

    一個沒有人設的人物不是好人物。

    記住,想要抓住讀者注意力,靠的就是人物的魅力。

    必要點一、防止同質化,加強角色代入性

    很多新作者容易使用爛大街人設,或多或少受當下流行的角色影響,比如說:男主角,年輕Quattroporte,父親是家族實力雄厚的集團控制人。女主普通女孩,長相一般、能力一般、背景一般,心地善良,有點小笨。男女主先是互相不感冒,女主雖然普通但完全不care男主的強大身份,後來一系列的事情和意外出現,男主開始發現女孩的優點,最後發動攻勢,經過艱難險阻修成正果。

    這個設定並沒有什麼毛病,但沒有毛病就是最大的毛病。

    你會發現市面上活躍的幾部作品全都是這樣的設定,隨便一讀就能猜到接下來的故事,一談言情必有霸道Quattroporte,同質化嚴重。

    一旦作者把人物錨定到一種結構下,爛大街的情形就會產生。我們要堅決防止人物的同質化,如果讀者讀了老半天后發現,又是一篇一模一樣的水文,他們會立即棄書,更別說成為忠實粉絲了。

    一個立體、優質的人物需要符合的條件就是:拒絕千篇一律。

    我們當然可以去借鑑,去追熱點,但是同時也得理解其中的風險:出線機率太低。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考慮角色代入感。

    為什麼講代入感前要批判一下同質化呢?

    因為接下來我們要說上面的設定之優點所在,為了防止大家看了覺得這種設定好,先打個預防針。

    霸道Quattroporte氾濫是有原因的,其核心就是代入感極強。

    言情文的讀者大多為女性,而且大多為較年輕的女性,她們對愛情抱有幻想。由於年輕,職業經驗、社會閱歷不足,自身實力處於弱勢,平凡和普通是大多數女孩子的標籤,一讀到霸道Quattroporte文,就會產生強烈共鳴,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女主設定,這種設定幾乎滿足同年齡階段80%的女孩,所以能使讀者與行文極度貼合,產生代入感,實現即時滿足(也稱爽感)。

    男性爽文同理。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其中的代入感嵌入方式。

    一個成功的人物,要讓讀者感覺到,她/他就是主角,這樣做最爽,全世界都會圍繞自己轉,或者原來不敢做的事,在小說裡卻敢做,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管上司同事,不管男友家人。

    舉個例子,既不落俗套,又具有代入感的人物可以這麼設定:

    男主角來自西部邊遠地區,勤奮用功,他雖學歷不高,但透過自修成人本科勉強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996工作。工作中,領導是個壓迫感極強的人,看不起來自小地方的男主角,屢屢給他設定障礙。男主覺得自己不能忍氣吞聲,開始主動蒐集公司機密,看一些刑偵類書籍,他透過調查競爭對手,找上了另外一家公司的高層,並啟動了自己對原領導的瘋狂報復計劃。

    從定位來看,這樣的故事被重複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但不排除以後有作者看了這篇回答後使用,不要撞車),同時,他的出身為中下層,完全符合當下以白領為主的職場結構以及大多數人對領導的不滿,同時主角還完成了一件大事:瘋狂報復。把領導按在地上摩擦,這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卻不敢做的想法,代入感、爽感就這麼產生了。

    必要點二、“反差萌”手段

    所謂反差萌,就是讓你的人物有多重性格或特點,這些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對立,增加人物的縱深。反差萌絕對是使人物立體化的一大利器,性格中衝突點越多,你的人物越讓人慾罷不能。

    舉個例子,同樣的言情作品,男主角可能一邊罵女主蠢,欺負她嫌棄她,一邊又對女主愛到不可收拾,不允許其他任何人欺負她。再如,一個優秀的反派也不能絕對是惡的,壞人完全沒有優點那是幾十年前就被淘汰的線性思維;你筆下的反派應該無惡不作,但是他卻同樣愛著某個人,他的兇殘和柔情是並存的,有時候他甚至會扶老奶奶過馬路,完了回家又開始策劃下一場殺人案。

    這種反差萌不僅不會讓讀者感到違和,反而讓讀者覺得這個人物好真實,觸手可及,一邊兇狠殘暴,一邊柔情似水,這樣的人物,不立體都不可能。

    當然,雖然反差度越高越好,但也不能完全割裂人物本身,當兩個特點過於不相容時,對作者的融合功力也是有極大考驗的。

    必要點三、從“小”入手,從“細”入手

    小人物往往是最具現實意義的。

    當作者一直都只寫某某總統,某某富豪,某某蓋世英雄時,與普通人的生活代溝過大,人物相似度低,會使讀者產生距離感,這就是不“真”了。真正優秀的作品中,小人物的張力反而令人驚歎。

    舉個例子,日本小說《賭博默示錄》裡,主角就是一個都市頹廢青年,他的生活枯燥,喜歡打牌,工作不穩定,後來又被朋友騙貸,欠下鉅額債務。這樣一個小人物,卻是栩栩如生,讓我們好好觀摩了當下都市社會生活的普遍狀態,與其說是在寫“普通人”,更不如說是寫這個社會,寫人生,思想深度早就甩那些水文幾條街了。

    即使要寫大人物,也要把他的人性寫出來,比如說大人物也會優柔寡斷,難以決策,又或者是因為愛上某個人而不可自拔。每一位大人物都會自卑,和普通人一樣,只是他們沒有展現出來而已,這些都是作者們可用的好方案。

    小人物的卑微、懦弱,能夠喚起大多數人的同理心,一個小人物經過奮鬥後的成長,也能使讀者獲得極大的爽感。深刻必然從小從細,人物的立體也是如此。

    必要點四、人物畫像的生動感

    具體到寫作時,還有一個重要過程就是人物畫像了。

    除了在設定、全域性、手法上下功夫,細節描寫同樣很重要。在給人物畫像時,神情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傳神,或者說形神兼備,要兼顧顏色搭配、線條合理等等。

    以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為例,沈老先生對翠翠的神形刻畫可謂鞭辟入裡: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怒,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地在水邊玩耍了。

    ——取自《邊城》,沈從文著

    傳神,一個重要的五官就是眼睛,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文學作品裡,刻畫眼睛也極為重要。我們來看看魯迅是怎麼刻畫祥林嫂眼睛的:

    她不是魯鎮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裡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繫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衛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說是自己母親的鄰居,死了當家人,所以出來做工了。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皺眉,將她留下了。 我這回到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取自《祝福》,魯迅著

    要說刻畫木訥的角色特徵,我還真沒見過比祥林嫂更好的刻畫效果。

    還有寫外形,比如美貌時,最好的手法是側面描寫,借他人之口來闡明漂亮,比起自說自話的效果好上十倍。因為美是無法寫的,美只能靠想象。借他人之口,給了讀者無窮的想象空間,當然要多美就有多美了。

    舉個例子,趙樹理的作品《小二黑結婚》,裡面對媳婦小芹的描寫,手法就相當經典:

    ……她在門外的兩棵樹杈之間結網,在淖邊平地上織蓆,就有一些少年人裝著有事的樣子來來去去。她上街買東西,甭管是買肉,買菜,打油,打酒,撕布,量頭繩,買梳頭油、雪花膏,買石鹼、漿塊,同樣的錢,她買回來,分量都比別人多,東西都比別人的好。這個奧秘早被大娘、大嬸們發現,她們就託她買東西,只要巧雲一上街,都挎了好幾個竹籃,回來時壓得兩個胳臂痠疼痠疼。泰山廟唱戲,人家都是自己扛了板凳去雲散著手就去了。一去了,總有人給她找一個得看的好座。臺上的戲唱得正熱鬧,但是沒有多少人叫好。因為好些人不是在看戲,是看她。

    人物其實是不難寫的,方法和技巧都可以學習,只是不同的人用,有不同的效果,理解不到位,容易寫出四不像。

    初學者知道方法後,有意識地進行練習,反覆總結,摸索自己的藝術手感,並且積極從生活中取材,寫出一個受讀者喜歡的人物會很輕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旗軍制敵無往不勝,康乾構建全面盛世,有人卻說“清朝”成為了“屈辱”的代名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