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慕鄉關
-
2 # 歷史軍魂
電視劇《亮劍》中多次提到日軍第4旅團,如一開始李雲龍擊斃的坂田聯隊長大佐就屬於這個旅團下轄的一個聯隊、獨立團突圍時,負責掃蕩的也是這個第4旅團,那麼歷史上這個第4旅團真的存在嗎?
日軍步兵第4旅團確實存在過:日本最早成立的幾個師團的第二師團有過第4旅團的編制,日軍佔領臺灣之後該旅團的番號被撤銷;第8師團有過第4旅團的編制,下轄第5和31兩個聯隊,1938年之後,日軍的師團實行三單位制,該旅團的建制被撤銷。
電視劇中日軍步兵第4旅團出現在1940年之後的山西,山西屬於華北,在這裡的日軍屬於華北方面軍。日軍的華北方面軍確實有過第4旅團 不過不是步兵第4旅團,而是騎兵第4旅團和獨立混成第4旅團。因此,電視劇《亮劍》中的日軍第4旅團應該就是獨立混成第4旅團。
日軍的獨立混成旅團一般下轄5個獨立步兵大隊、1個炮兵隊、1個工兵隊和1個通訊隊,總兵力約5000人。
日軍的獨立混成旅團在武器配備和人數上不及一般的步兵旅團,戰鬥力還是要高於八路軍,像李雲龍那樣用一個團擊潰日軍一個聯隊,那是不可能的事。
-
3 # 曉林158238475
本身這個問題就很無知,第一,弱智到拿中國的抗戰片裡的事當真事說!第二,日軍的編制是師團下轄旅團,一般說到旅團一級的編制都是某師團某旅團。當然也有特例,那就是獨立混成旅團,歷史上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確實有,1938年成立駐防山西,太平洋爆發前的獨立混成旅團基本都屬於守備旅團裝備主要是步兵輕便武器戰鬥力一般。兵力一般在5000人左右,這個不一定,戰爭後期甚至有旅團直轄大隊取消聯隊編制的簡編旅團!
-
4 # 小鎮月明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軍隊編制是比較特殊的,一般國家都是班、排、連、營、團、旅、師、軍這樣的建制,而日軍的編制則是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按照這樣的劃分,日軍的一個師團大概相當於當時國軍的一個軍,旅團則相當於國軍的一個師。一個旅團的人數從3000人到8000人不等,旅團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叫做混成旅團,人數和規格都要比正常旅團要高,不怎麼受師團的節制。
混成旅團實際上是日本人學習中國的混成旅編制,北洋初期中國軍隊有混成協的編制,後來改稱混成旅,兵種齊全,機動性非常強。
第四旅團在《亮劍》中出鏡率較高,李雲龍獨立團的老對手坂田聯隊,便是第四旅團下的一個聯隊,坂田是聯隊長。在大掃蕩中和李雲龍交火的22聯隊也屬於第四旅團。
《亮劍》倒也不是憑空編造了一個第四旅團,歷史上第四旅團還真的出現過。並且還不只一個,比如說騎兵第四旅團,獨立混成第四旅團。
《亮劍》的背景應該發生在山西一帶,在根據戰鬥情況,這個第四旅團對應的應該是獨立混成第4旅團,旅團長為少將軍銜。
這個第四旅團屬於混成旅,於1938年2月在河北組建,隨後參加了徐州會戰。徐州會戰之後駐防山西,擔任正太鐵路警備。1943年5月,日軍第四旅團在山西擴編為第62師團。
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的這一段經歷,和《亮劍》中的第四旅團重合度是比較較高。
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的戰鬥力究竟有多高,肯定是不能根據《亮劍》中劇情去評價的。《亮劍》不像抗日神劇一樣,但還是難免有誇大我軍戰鬥力的嫌疑。
獨立混成第四旅團隸屬於日軍華北方面軍中的第一軍,第一軍是侵華日軍的主力,下屬三個師團都是甲級師團 。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整個日軍中才十六個甲級師團。不論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屬於哪個甲級師團(或者說乾脆不屬於哪個師團,直屬於日本第1軍),實力肯定是不弱的。
(在日軍的編制中,師團之上是軍,軍之上是方面軍,方面軍之上是總軍,日本陸軍一共才六個總軍,侵略中國的是兩個總軍: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第四旅團下面有兩個聯隊(電視劇中是第三聯隊(也也就是坂田聯隊)和第二十二聯隊),一個聯隊約有3800人,那麼第四旅團人數應該超過7600人,而且裝備精良,戰鬥力至少在國軍的一個師以上。
-
5 # 劉明皓
簡單地說第四旅團就是日軍的特種兵,戰鬥力也是讓我們的亮劍團長李雲龍吃過虧的。所以這個經常提到代表著重視、警示和對其實力的認可。仔細看看其實裡面經常提到的義大利炮,二營長,和尚,等等都是部隊戰鬥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6 # 鳳默解說
巜亮劍》中的日軍第四旅團經常提及,日軍第四旅團隸屬於筱冢義男的第一軍,下邊管轄著兩個聯隊,分別是第3聯隊和第22聯隊,一個滿員聯隊是3800人,那麼兩個就是7600人,再加上旅團部,輜重隊,騎兵隊,工兵隊還有偽軍等。第四旅團的總兵力將近1萬,幾乎是國軍一個師的兵力,何況日軍裝備糧良,所以第四旅團戰鬥力非常強悍。
-
7 # 鹿鹿帶你看歷史
應該是獨立第四混成旅團
亮劍裡面提到了第四旅團37年在關東軍,39年就解散了,不在正太線跟李雲龍還有楚雲飛作伴……
咱們可以說一下這個獨立第四混成旅團,
獨立混成第4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到6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1938年2月在河北石家莊編成隸屬第1軍,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後駐防山西,擔任正太鐵路警備。其中在徐州會戰屬於是打醬油的,它的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李雲龍楚雲飛墨跡……
打它到了正太線以後依次參加了晉東作戰、太行山脈肅正作戰,五臺作戰,掃蕩潞安周圍作戰等等,簡單來說把,中央軍、晉綏軍、八路軍甚至地方土匪惡霸沒有他不打的……
而且戰績相當的卓越,按照日軍的記錄每次出門都是幾千次擊殺,可以說這個獨立第四混成旅團手上沾滿了華人的鮮血,這個和黨派無關,這支軍隊屬於外敵。
然後說一下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情況,日軍記錄顯示40年太原榆次也就是立第四混成旅團駐紮附近,治安情況良好,應該是戰鬥力還行,否則八路軍晉綏軍不能是這個態度……這也側面說明一個問題,閻錫山在抗日方面是非常非常的不積極的,楚雲飛確實是個合格的軍人,但是這個是杜撰的的,閻錫山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日軍的合作不是新聞,他出任了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長。
43年獨立混成第4旅團擴編為62師團,接著參加了1號作戰,透過湯恩伯的反應來看62師團戰鬥力還是不錯的,緊接著62師團參加了沖繩群島作戰,也就是電影血戰鋼鋸嶺的主角,戰鬥力驚人,戰鬥意志極為堅韌。
總體來說第四獨立混成旅團透過國軍和美軍的反應看,戰鬥力是極為驚人的。
-
8 # 不沉的經遠
以《亮劍》所提及的內容看,這個日軍第4旅團應該是歷史上日軍的獨立混成第4旅團的基礎上加工而來。
七七事變之後,隨著戰線的日益擴大,佔領區的增加,日軍組建了獨立混成旅團用於佔領區的治安作戰,獨立混成旅團的編制和日本常見的旅團不同,並無聯隊一級,下轄五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大隊,另外配有工兵隊和通訊隊,總兵力大約在五千人左右。和日軍的野戰師團相比,獨立混成旅團人員較少,火力等都有所削弱,但是更為靈活,適合佔領區的治安作戰。
獨立混成第4旅團也是其中之一,主要負責河北正定到太原鐵路的警備任務,因此多次和在山西活動的八路軍和晉綏軍作戰。這也符合李雲龍和楚雲飛多次和其交手的經歷,不過獨立混成第4旅團下屬並無聯隊一級,所以《亮劍》裡李雲龍和第4旅團下屬聯隊交戰不過是劇情需要了。
正牌的第4旅團下面倒是有聯隊一級的編制,不過第4旅團隸屬第八師團早在抗戰前就被編入關東軍,李雲龍自然也打不到了。所以說電視劇裡的第4旅團應該是歷史上日軍的獨立混成第4旅團的基礎上加工而來。
不過雖然獨立混成第4旅團只是個治安作戰而組建的旅團,但是抗戰初期的日軍兵員素質還是很高的,加上其配有的火炮、機槍等並不少,又有充足的彈藥,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對手。八路軍雖然戰鬥意志高昂,但是火力薄弱,不要說大炮,迫擊炮、機槍都是稀缺物資,而且彈藥嚴重不足,所以在歷史上即使只是面對日軍一個大隊,要想消滅它也是非常困難的。而晉綏軍雖然武器彈藥比八路軍要好一些,但是戰鬥力一般,戰鬥意志薄弱,加上閻錫山一直態度曖昧,甚至有時候還會成為日軍的幫兇,所以更加不是日軍的對手。
在日軍的史料裡,不乏命令晉綏軍協助圍剿抗日根據地的內容
-
9 # 我淡如菊
《亮劍》中的日軍第四旅團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正確的叫法應該是日本陸軍獨立第四混成旅團。
亮劍裡的日軍第一軍司令官筱冢義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而日本陸軍編成內的最高編制單位是總軍。到八一五日本投降時,日本共有海陸兵力720餘萬人。其中,海軍各艦隊及海軍航空兵150萬,特警及地方警隊25萬人。
陸軍中,在日本國內,日本陸軍大本營下:以東京為中心編有第一總軍,以廣島為中心編有第二總軍,共轄五個方面軍。還有一個航空總軍,編四個航空軍,八個飛行師團。日本國內的部隊,大多是由1945年緊急動員的二百五十萬人(很多是十幾歲的娃娃兵)和從中國戰場抽調的部分精銳部隊,以及原駐守日本國內的部隊組成。
第一總軍司令官杉山元元帥。九一八事變時任陸軍次官,積極擴大侵略戰爭。七七事變時任陸軍大臣,後來華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日本投降後畏罪自殺。
日本在日本本土以外還編有三個總軍,分別是:在中國東北的(司令部長春)關東軍(含駐北韓的第十七方面軍),共計70萬人。由於日本深陷中國泥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原來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紛紛被抽調加入戰爭,後期的關東軍已經基本上是由新動員和編成的新師團組成,戰鬥力與原先不可同日而語。蘇軍進入東北後,除八萬餘人戰死,其餘大部分向蘇軍投降,駐北韓的第十七方面軍向美軍投降。
最後一任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簽署停止抵抗、解除武裝的命令
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的日本南方軍,其中,在菲律賓的十四方面軍向美軍投降,在越南北部的三十八軍向中國投降,其餘地區的五十餘萬日軍向英國投降。
在中國內地戰場的是日本最早編成的總軍中國派遣軍,最後共有128萬日軍向中國投降,包括隸屬南方軍的三十八軍和隸屬日本國內的駐臺灣的第十方面軍。
日本陸軍在總軍之下編有若干方面軍,方面軍下編若干軍,軍下編若干師團及若干獨立混成旅團,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聯隊。但是,日軍的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下轄的旅團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內部編制也不相同。
徐州會戰後,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畑俊六與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
要理解這些就要先從日軍的師團說起。
師團甲種師團
日本明治維新後,實行徵兵制,1888年日本將六個按照地域劃分的鎮臺改稱番號一至六的師團,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從各地精選士兵組建了近衛師團。這七個甲午戰爭前成立的師團一直被日軍認為是第一等師團,人員、裝備優先保障。
日俄戰爭前後日本又成立了從第7到第20的十四個師團,這類師團被日軍認為是第二等師團。後在日本“大正裁軍”時又撤編了四個,這樣,剩下的十個師團與原先的七個一等師團就構成了侵華戰爭前的十七個常設師團。
這十七個師團編有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編三個步兵大隊。同時編有一個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一個錙重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及其他後勤支援保障部隊,戰時滿編達到2.8萬人左右。在日軍中稱甲種師團。
除近衛師團外,其餘十六個師團都先後參加了侵華戰爭。
第一總軍司令官畑俊六,曾任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指揮日軍攻陷徐州、武漢,41年後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44年指揮了日軍最大規模的進攻--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晉升元帥。後被判無期徒刑。
特設師團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這時候,日本除了恢復原先撤編的13,15,17,18師團外,大多數的常設師團立即由一變二,即各師團派出上級主要軍官,將各自的師管區的退伍軍人組成的預備役----“在鄉軍人”重新徵召入伍。新組建的師團在原常設師團基礎上加100,這種師團被稱為“特設師團”。擁有七個聯隊,滿員24000人。這樣,在1938年時,日軍的師團數迅速從17個翻了一番達到34個。
例如國軍在“萬家嶺”戰役中打擊的106師團,就是由第六師團派出主要軍官和第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組成。由於軍馬不夠,這些師團往往只編一個騎兵大隊甚至不編。
乙種師團
隨著日本對華侵略戰爭的擴大,日軍覺得34個師團不夠用,於是,1938年到1941年又編了序號21--50新建師團(三聯隊制),序號50以後的“補充師團”(三聯隊制)。這類師團主要是採取從日軍常設師團中抽調一個聯隊作為基幹再徵集補充兵的方式組成,也有直接從獨立混成旅團擴編而成。不再採取二旅團四聯隊制,而是採取了一個師團三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個聯隊,加上師團的非戰鬥人員,兵員一般在1.5萬人左右。序號21--57的師團在日軍中稱為乙種師團,被視為四等部隊。
由於軍官都是從常設師團抽調,而且又編入了一個常設師團的聯隊作為骨幹,徵召的兵員也年輕,因此其戰鬥力要高於第三等師團。如國軍第二次遠征軍在收復滇西的戰役中,面對的就是56師團。其加強了航空,戰車等部隊,兵員達兩萬以上,戰鬥力反而比萬家嶺的106師團強。
增設師團
太平洋戰爭後,日軍感到已有的51個師團又不夠用了。於是,從混成旅團擴編或從老部隊抽調骨幹作基礎,建立了大量的增設師團,序號大多是60--100和120之後。這類師團編兩個旅團,取消聯隊,每個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缺乏重灌備。由於缺乏炮兵,騎兵,錙重,因而野戰力量不強,作為“治安師團”使用。1942年後編成的為丙類師團,1945年後編成的為丁類師團。
兵員1.2萬人左右。新徵召的兵員年齡從16歲----45歲。在日軍中屬於第五等師團。由於其軍官和戰鬥骨幹都有戰鬥經驗,一般也能組織有效作戰。但是一旦軍官、骨幹被打死後,那些少年兵、老頭兵的戰鬥意志往往消失。
至日本投降前,日本陸軍作戰師團達169個,增設師團成為主要成份。
侵略華北的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官,太平洋戰爭後任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元帥,1946年在從新加坡押往東京接受審判的路上病死。
混成旅團日軍的混成旅團有臨時編組和非臨時編組兩種。
臨時編組
如“九一八”事變時,日軍第20師團抽調了兩個聯隊,再配以炮、騎、工、錙部隊組成混成第39旅團侵入東北。
“七七”事變後,關東軍第一師團抽調第二旅團部隊組成混成第二旅團,第二師團抽調部隊組成混成第15旅團,混成第3旅團,第十七師團抽調部隊組成混成第13旅團參加侵華戰爭。1938年6月這些部隊歸建關東軍。
非臨時編組
日本擴大侵華後,由於感到重炮和汽車較多的師團不太適應後方的佔領和應對游擊戰,為了因應在中國的戰爭擴大化和長期化,陸續從各師團抽調軍官、士官組成骨幹編成了多個獨立混成旅團,充當佔領區的治安作戰任務。其作戰目標主要為八路軍、新四軍和部分在敵後的國軍。
一般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編有五個步兵大隊,一個山、野炮大隊(三個中隊),旅團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兵力五千人左右。
由於日本侵略戰爭不斷擴大,日軍的一些獨立混成旅團擴編成為師團,而同時,新的獨立混成旅團仍然在不斷的編成。太平洋戰爭前,日軍編成了23個混成旅團,到日本投降時共編成了104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中改編成師團的有26個。
曾下達“三光”命令,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大將,由於被常凱申庇護,竟然未成為戰犯未受審判。
戰鬥力日本的十七個常設師團無疑應排戰鬥力的第一方陣。其中尤以最早的七個師團為最。
但是,由於日本是以地域成軍,這樣,兵員來自東京的第一師團和來自大阪的第四師團,因生活條件較好,商業發達,民風不強悍,結果戰鬥力一般。而精選各地精兵組成的近衛師團,由於養尊處優,一直受照顧未參加惡戰,戰鬥力也未能體現。最兇悍的就是來自貧窮地區的第2,3,5,6師團。
38年後重建的四個師團以及序號21--57的的乙類師團戰鬥力處於第二方陣。同時,還應包括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組建的23個混成旅團(有些擴編為乙類、丙類師團)。
42年之後組建的丙種師團,獨立混成旅團與101----120之間的特設師團當屬於第三梯隊。雖然特色師團38年就組建,但是由於其兵員和基層軍官都是退伍的預備役,基本都已經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業,因而戰鬥意志不強。但是,相比較日軍其他部隊,對普通百姓,搶劫、強姦、殺人就數這些人壞。
戰鬥力最弱的就是戰爭後期,特別是1945年後組建的丁種師團和混成旅團。
日軍早期編成的獨立混成旅團,由於是從常設師團抽調骨幹而編成,雖然減少了炮兵、錙重,但是適合山地作戰。而且戰鬥意志頑強,戰鬥技能優秀,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回到題目本身。
日本中國派遣軍下轄華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後撤銷),華南方面軍(後撤銷),第六方面軍,其中,華北方面軍下轄第一軍、第二軍、蒙疆駐屯軍,而獨立混成第四旅團是作為日軍第一軍的直屬部隊。
該部隊於1938年2月組建。從組建時間上就能看出,這是日軍最早組建的一批混成旅團,其戰鬥力當屬於日軍第二檔。
1943年擴編為第62師團。該師團即屬於日軍的丙類師團,師團下轄63,64兩個旅團,八個步兵大隊。1944年調入沖繩,1945年6月,在美軍進攻沖繩的戰役中全軍覆沒。
《血戰鋼鋸嶺》裡,美軍面對的就是由獨立混成第四旅團擴編而成的第62師團
在沖繩給美軍造成大量傷亡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該部日軍戰鬥力的強悍。
-
10 # 江紫辰
侵華日軍(也就是中國派遣軍)裡只有騎兵第4旅團以及獨立混成第4旅團。《亮劍》裡提到的第4旅團應該是獨立混成第4旅團。
1938年2月日軍為了加強佔領區的治安力量,專門成立了一批獨立混成旅團,其中華北方面軍先後組建了12個獨立旅團。其中獨立混成第4旅團於1938年3月24日成立,管轄獨立第11~第15共5個大隊(每個大隊810人)。專門負責石太線守備,專門掃蕩八路軍。
在百團大戰中,獨立混成第4旅團遭到八路軍的重創。根據《華北方面軍衛生概況昭和十四年9月~昭和十六年4月》這份侵華日軍檔案記錄。獨立混成第4旅團1940年8月陣亡48人,負傷70人,9月陣亡136人,負傷161人,10月陣亡26人,負傷84人,11月陣亡38人,負傷50人,12月陣亡5人,負傷8人,合計陣亡253人,負傷373人,合計傷亡626人。(僅供參考)
而根據《獨立混成第4旅團戰死名薄》記錄,從1940年8月~12月共陣亡276人。(僅供參考)
在百團大戰造成重創的獨立混成第4旅團在補充大量兵員後,繼續在山西一帶守備。1943年5月,改編為第62師團:管轄第63旅團,第64旅團(8個步兵大隊)。
1944年4月份的一號作戰,第62師團隨華北方面軍主力一起進攻河南,整個作戰第62師團損失輕微,其中第11大隊死29人,第12大隊死62人,13大隊死8人,第14大隊死114人,第15大隊死45人,第21大隊不詳,第22大隊死61人,第23大隊死11人,總計陣亡330人(不含第21大隊)。
一號作戰結束後,第62師團於1944面8月調往沖繩,在沖繩戰役中該師團全軍覆沒,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
回覆列表
《亮劍》日軍第4旅團出鏡率很高,剛開始時圍攻新一團的坂田聯隊,就是第四旅團統轄的;山崎大隊被包圍時,趕來支援的是第四旅團;日軍華北觀摩團到來時,負責警戒的是第四旅團;大掃蕩中被李雲龍一槍幹掉的笠原小泉,也是第四旅團的聯隊長。
二戰日軍的編制方式與中國軍隊有明顯差異,叫法也不一樣,依次為: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這其中旅團的編制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師團以下,每個旅團有兩個步兵聯隊以上,每個聯隊有3000至3500人,一個旅團約有7000人。還有一種叫獨立混成旅團,這種旅團不屬於師團領導,直屬於軍及 以上機關指揮,它有三個步兵聯隊,約有10000人。
《亮劍》中屢屢提及日軍第4旅團確實存在,隸屬於日本華北方面軍第十二軍( 司令官鷹森孝中將),全稱叫做騎兵第四旅團,長期駐守華北地區,與《亮劍》的地域背景有重合之處,第四旅團下轄騎兵第25、26聯隊,騎炮兵第4聯隊180人,另外還有輜重隊70人、汽車26輛,直轄衛生、通訊、等單位130人,全旅團近1700人。
與步兵旅團相比,騎兵旅團人數編制較少,戰鬥力依賴騎兵的機動性,1942年10月,隨著戰車第3師團的建立,騎兵部隊基本都被解散了。只有騎兵第4旅團保留到戰爭結束,因此也被稱為日本舊帝國陸軍最後的騎兵。
《亮劍》中設定的第四旅團雖然名稱與歷史中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相似,但從人員安排方面更像是一個步兵旅團或者混成旅團。日本步兵旅團戰鬥力十分強大,抗戰初期常常5倍左右的兵力才能硬槓。忻口會戰,坂田一個聯隊,硬是打垮了中央軍的兩個師!1940年百團大戰關家惱戰役,八路軍一萬多人圍攻岡琦大隊500人(就是亮劍中的山崎大隊),血戰2晝夜,仍未能達成全殲,後因日軍大部隊抵達被迫撤圍。此戰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而日軍只陣亡50人,傷亡149人。抗戰後期,隨著兵員減少,日軍旅團編制也逐漸減少,有的人數甚至不滿5000,戰鬥力也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