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25878215蜂獾
-
2 # 樂釋經典
一直認為戴桎發明連發槍是個謠傳,因為誰能給我解釋一下沒有彈藥殼的子彈怎麼進行連發射擊的?從機械原理上說不是多管槍基本不可能。戴桎發明連發槍本身就是謠傳。因為華人需要這樣的故事來滿足那種自己不行還證明不輸西方人的精神。把從來沒有的故事栽在康熙爺的身上,歷史的可能是康熙時有一個叫戴桎的挺能琢磨的犯了什麼事被流放了。一些漢族的人以此藉故攻擊康熙乃至清朝,其實這都是用腳後跟都能想清楚的事。
-
3 # 秉燭讀春秋
戴梓是康熙朝武器製造專家,是“機關槍”發明者。說他發明了機關槍不夠準確,應該說他發明了“二十八連珠火銃。”也就是“機關槍”的前身。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武器是裝一槍藥放一槍,是單發。殺傷效率很低。等你裝好藥敵人早跑了。
能不能發明一種連發的武器呢?康熙對戴梓提出了要求,戴梓回家後經過日夜研究,終於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製造出了28連發的“火銃。這一年他38歲。這種武器銃背是彈匣,可儲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芭。看到以上的描述是不是覺得像比利時人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呢?沒錯,構造原理都一樣。不過戴梓要比西方人早發明160年(比利時人18551年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
戴梓(1649~1726),出生於官吏之家,他的父親是個機械製造師,戴梓從小耳染目濡,受父親的影響,18歲就會製造各種火器。由於這方面的天賦,康熙很重視這樣的人才,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把他調進了宮,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負責武器開發研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蘭政府的使者送給了康熙一支“鳥槍”,這槍很精緻,做工很複雜。康熙讓戴梓仿造10支,戴梓很快就做好了,康熙把仿造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荷蘭使者連連驚歎說:“了不起”good!。
第二年,戴梓就發明製造了“28連發火銃。”機關槍在以後康熙平叛葛爾丹叛亂中起了很大作用。
戴梓在成功研製出“28連發火銃”期間,他的發明創造達到了巔峰。他只用5天就仿製出了“佛郎機”。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發明的一種火炮。緊接著帶領科研小組,監造了“子母炮”,它是由佛郎機改造過來的火炮,由一座母炮和若干子炮組成。這種火炮便於攜帶,他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斷開發出來。受到了康熙的獎賞。
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堤高於岸,水必湍之,出頭的椽子先爛,人有才能必遭嫉妒。”戴梓太有才了,這時遭到了一個外華人的羨慕嫉妒恨,這個人就是康熙的外文老師南懷仁。
南懷仁是比利時人,35歲時來到了中國。此人也很了不起,精通天文曆法,是欽天監的總領導,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關鍵他還會鑄炮。這就和戴梓產生了交集,戴梓發明的東西恰恰是比利時人不能發明的,戴梓又受到康熙的重用,南懷仁有點吃醋和心中不爽,心想,一個華人怎麼能超越洋人呢?比利時人才是最優秀的人才。
說白了就是南懷仁嫉賢妒能。南懷仁有了打壓戴梓的想法了。有了想法很快付諸了行動。他就網羅了一些對戴梓不滿的人,開始誣陷中傷戴梓。
南懷仁終於等到了機會,他聯合張獻忠的養子,起義軍的叛徒陳通巖一道誣陷南懷仁私通東洋(日本),康熙最恨和日本人相互勾結的人,他一聽勃然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就判戴梓流放寧古塔,永遠不得返回中原。
戴梓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舉家被流放到了寧古塔。這一年他42歲。戴梓被流放長達35年,最終鬱鬱寡歡,因病去世,享年78歲。假如康熙沒有流放戴梓,清朝以後的歷史可能重寫。【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
4 # 密探零零發
他是清朝的武器天才,擅長火器的研發和製造。他一生最為得意之作是研發出了28發連珠火銃,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機槍。但就是因為一個西洋老頭的詭計,導致他的傳奇就此戛然而止。如果不是這樣,晚清或許就不會被打得那麼慘。
他就是戴梓,出生於浙江杭州,是明末清初時期的著名的火器製造家。他是全能型人才,通兵法,懂天文演算法,擅長詩書繪畫等,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機械以及火器的製作發明。他成名於此,最後也敗於此。
戴梓曾發明了一種連珠火銃,堪稱中國古代最早的機槍。這種連珠火銃又叫“二十八連珠火銃”。在火銃背部有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並且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因此能夠接連不斷地射擊出28發子彈。威力巨大,絕對的戰場神器。但正是因為其威力太大,他才沒有選擇獻給朝廷,而是藏在了家中。
戴梓除了製作火銃外,還會製造威力巨大的大炮。有一次,西洋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皇帝炫耀他們國家發明的“子母炮”,並且揚言這種大炮只有自己才能製造出來。康熙皇帝就讓製造,但是他製造了 一年多時間,都沒有製造出來。於是,康熙皇帝就讓戴梓製造,沒想到他8天時間就製造了,並且實驗成功,威力巨大,被此炮賜名為“威遠大將軍”。
一個西洋老頭的詭計,結束了戴梓傳奇的一生。南懷仁因為“子母炮”的事情在康熙面前丟臉了,就記恨起了戴梓,再加上戴梓正不阿,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於是,不久之後,被南懷仁和投降清朝的張獻忠的養子誣陷戴梓“私通東洋”,也就是私通日本。康熙皇帝聽說後,一氣之下,將戴梓一家全被流放到了瀋陽。就此結束了其火器研發製造的生涯,在苦寒之地,生活艱難,只能靠賣畫維持生計。
武器天才戴梓被流放,清朝的火器發明也陷入了停滯,甚至後退,以至於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不堪一擊。如果戴梓沒有被流放,清朝一直支援他研製新型火器,晚清也不至於被暴虐。各位,你們說呢?
-
5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問題老梁來回答。
一扯到咱天朝上國大清朝,老梁心口疼。這東西一天天的搖頭晃腦的晃著個大辮子,不知道自己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就沒人愛搭理,還以為自己是天上的鳳凰供人頂禮膜拜,牛哄哄的。戴梓這事是最能體現,咱大清朝,就是井裡那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那賴蛤蟆。
好了,老梁正經一會給大傢伙解釋一下這戴梓。按照咱大明朝的演算法,生於明永曆三年,被氣死在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咱大漢族的人丁,杭州人,晚年的時候,蹲在遼東那嘎達一邊就小酒喝著西北風,一邊給自己個搞了號“耕煙老人”,響噹噹的明末火器製造專家(別和老梁扯犢子說人家是清初的,他也配?康熙作為一純爺們根本就不稀罕!)
寫到這裡老梁心裡有點憋屈,咋說呢?咱大華夏是玩火藥的老祖宗,可到了大清朝這地,火器和燒火棍差不多少。
如果大清朝能夠完美承接大明朝的火器製造,清末啥鴉片戰爭,啥八國聯軍,啥火燒圓明園,根本就不會發生。
所以要解決題主的問題,老梁覺得先從戴梓對火器發展做出的貢獻說起。
熱武器的貢獻老梁覺得,說這塊的時候,咱先簡略的說說,這熱武器在大華夏這地頭的一個發展。然後再聊聊戴梓的貢獻,大傢伙才會有一個明確的脈絡,才能明白戴梓對咱這大清朝意味著什麼!
這熱武器被推上戰場,還得從宋代說起,那時候用的是竹子做的管狀噴火器。這到了元代完美的繼承了這一發明,改成用金屬做的管狀噴火器,這大一點的就開始叫炮,這小一點就開始叫火槍或者鳥槍。之後在這小一點的屁股後面加裝一木柄,這就是近代步槍的前身嘍。
這到了明代這玩意有了長足的發展,可到了咱大清朝的地頭上,這趨勢就戛然而止了。
咋回事呢?這大清朝搞火器的只有造辦處,工部或者武備院,這三家沒有皇帝的諭旨,您可以洗洗睡了,沒你們什麼事。
至於撥款搞個新的軍備啥的,根本就沒有的事。而且已經造出來的火器,他根本就沒有啥定期維修和報廢制度,這一支老槍用個百八十年的常有的事。
老梁看《國寶檔案》裡介紹,清末的時候,一批老槍都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前康熙的地頭上,還在用,就這射速不快,還老炸膛。
搞笑吧!更逗樂的是,1860年九月的八里橋之戰,打了倆小時,大清的八旗大兵死了兩千人,英法聯軍死了五個。這到了晚上英法聯軍撿那箭支當柴火燒。
好了,簡單的熱武器發展咱就瞅到這裡,接著聊一下戴梓的貢獻。
康熙年間,這有一波西洋荷蘭人,搞了一蟠腸鳥槍敬獻給了康熙。康熙瞅了瞅歪著嘴說:“咱大天朝啥都有,這東西咱多的是。”
其實這話也就是嫉妒到了極點,洩憤丟出去的一句話,康熙知道這麼精良的槍械,咱大清朝還真沒有。這槍已經有了規則的膛線技術(這膛線技術在民國的時候那都是個難題),威力極大。
所以說的呢隨便說說,聽得呢隨便聽聽就得了。
可這西洋荷蘭人不這麼看,那時候的西洋人都認為這大華夏是頂了天的文明集散地,就想要瞅瞅。
康熙這下犯了愁,眼跟前的瞅瞅似乎就有一個戴梓喜歡搞機械的,就一把將戴梓給提了過來,將這槍蟠腸鳥槍丟給了他,讓他造一把出來瞅瞅。
好嘞!五天,十支就端了上來,效能火力都一樣,把個西洋人驚的下巴都掉了,在他們那裡這是最先進的槍械了,大清朝隨便就拿出了十支,還創造性的將琺琅工藝加在了上面。
這還不算啥,之後戴梓自己又自制了一些,有效射程達到了百步之外,這了不得啊。可到了乾隆的時候,新疆作戰的八旗大兵鳥槍只能射擊到三十步的距離,這都算好槍了。
老梁再給大夥說一件戴梓的事,當年比利時那傳教士南華仁,這老外向康熙炫耀,他們家有一個叫“沖天炮”的玩意,這東西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只有腦門刻著比利時人字樣的人物,才能造出來。
得,這南華仁從康熙哪裡搞了不老少的經費,一年過去了,別說炮了,炮架子都沒有弄出來。康熙將這權利又一次丟給了戴梓,好勒!八天出來了,而且彈無虛發。
還搞了倆型別,一種重九十五斤,配五個子炮,子炮僅重八斤,老先進了;另一種重八十五斤,配四個子炮,同樣的老鼻子先進了。
發射的時候,都一樣,將子炮放入母炮中,發射完畢拿出子炮,然後裝填另一子炮發射,那發射速度比晚清時期的大炮快了不老少,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輕。(老梁琢磨這不是現代火炮的樣子嗎,能退彈殼的說)
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拉的就是這子母炮,向著噶爾丹的大營開了三炮,噶爾丹的軍隊就崩盤了。
再有一件事,更能說明戴梓真是牛的不要不要的。大傢伙知道19世紀出了一革命性的武器馬克沁重機槍。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戴梓手上咱就實現了,“二十八發連珠火銃”。
如果有人和老梁較真說“二十八發連珠火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槍,那老梁退一步他是機槍的前身總是可以的。
很可惜這槍,只在大清倉庫裡存著呢,根本就沒想過拿出來裝備。其實這也是咱大清皇帝的習俗,喜歡收集,歷年來老外進貢的火器,還有咱這戴梓搞的發明都被大清皇帝收藏起來,擺在哪裡瞅。
高興了,拿出來打打獵,讓下邊的臣子瞅瞅,咱大清皇帝頭一份有的東西,你們都沒有,顯擺用的。(現在咱博物館收藏不老少大清朝歷代皇帝打獵用的槍,那比咱史書上打仗用的槍好的不在一條線上,都是存在代差的)
所以大清那地,好的火器是用來打獵的,差的冒了大酸泡的火器才是用來打仗的。
搞到最後,在嘉慶年間出了這麼一件事,滿洲都統玉德玉大人給嘉慶上了一道摺子,說八旗大兵訓練的時候,老是端不起槍,即使端起來也顫顫巍巍的,咱把火槍上哪星斗(瞄準器)給去了吧,這樣就可以減輕火槍的重量,咱八旗大兵也就能端了起來,好不好?
嘉慶聽了一口老血就噴了出來,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火器除了皇帝是個明白人之外,其他官員都是傻子一樣的存在。
那為毛康熙咋就這麼嫉恨戴梓,要迫害他呢?這麼牛的牛人戴梓最後被康熙康老爺子,一腳踹到了東北那嘎達喝起了西北風。這事是咋造成的呢?
咱前文不是說了嗎,康熙讓這老外南華仁造子母炮,都一年了還沒聽到個響聲,戴梓八天就搞出來了。南華仁嫉妒戴梓的才華,和人串通好了,誣陷戴梓私通小日本,這康熙一生氣,戴梓就被流放了。
說道這裡,有些較真的人就要問了,這南懷仁就這麼小心眼子,真能幹出這事?
還真能,說個事,當年有個楊光先的讀書人一直反對南懷仁和他的西洋曆法,這南懷仁就乘著康熙囚禁鰲拜的時機,誣告楊光先和鰲拜是一黨的,要弄死楊光先。
康熙啥人,能看不出其中的過節,一揮手只是將楊光先趕回了家,沒做任何處理。
這是從小事上說,咱從大局上說,這南懷仁是歐洲天主教派派來的人,這教派派到各地的傳教士真心沒幾個好的,只要你不信他的地,藉著傳教的名義,搞個暗殺,將當地局勢搞個稀亂,這種事那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將戴梓搞倒,不僅是對他本人,對當地都會產生影響。
有人就要問了,這康熙就看出南懷仁那小心思?您真小看康熙了,您要知道這私通老外,那可是大罪,不搞你個株連九族就算對不起你,但對於戴梓僅僅是流放,就能看出來康熙是知道的。
那為啥要康熙非要整戴梓呢?
大清朝的皇帝一直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奪得天下,這是因為滿人嫻熟的弓箭技術,和騎著小馬駒左右搖擺而掉不下來的技術。
戴梓的子母炮,三炮就嚇跑了馬背上的噶爾丹,這炮威力老大了,還有這槍一個光屁股的小屁孩,就能拿起來搞掉一個國家廢了姥姥勁培養起來的弓箭手,這就是要命的活。
這吳三桂完蛋了,臺灣的老鄭家也被拿下了,噶爾丹這癟犢子也死了,放眼天下似乎沒有什麼需要動武的了,至於俄華人,那只是蠻夷而已,必要的時候割點土地就能解決。
所以戴梓對於滿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危險,所以戴梓就被放逐東北喝西北風喝了三十多年,七十八歲的時候,遇到赦免,在回家的路上病死了。
至於不殺,戴梓老梁覺的還有一個原因,滿清皇帝喜歡收藏火器,但更喜歡收藏之後把圖紙資料燒燬或是丟掉,搞個實物收藏。這康熙也是以備後患萬一要是天下再出個啥事,臨時拿出戴梓還能用用不是?但這後手啊沒有用上。
-
6 # 白陸講歷史
那時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誇下海口,說自己國家造出的一種武器叫做“子母炮”,威力十分強大,並且還表示清朝是是造不出來的。但是戴梓八天就製造出這種武器,南懷仁被掃了面子,懷恨在心,而戴梓這人也意識不到,根本沒有去賠禮道歉的想法。南懷仁便勾結張獻忠的養子,誣陷戴梓私通倭寇通敵賣國,而皇上竟然相信了這莫須有的罪名,還沒有去徹查這件事情,直接將他發配荒蕪之地寧古塔。
再到後來的西方列強侵華,很大一部份原因在於軍事上的落後。傳統的武器對上西方精良的武器裝備,輕而易舉就被瓦解了。如果當初戴梓不被流放,也許清朝的火器發展會比當時好很多吧。
-
7 # 輝老師說歷史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從小就非常的聰穎。“自喜於書,無所不讀,尤好兵家言”,他多才多藝,在火器方面的專長尤為突出。少年時的戴梓就喜歡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
在1674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吳三桂的作亂。這時候的康熙皇帝便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由於戴梓對軍事形勢分析的很有遠見,因此與康親王深為契合,而受到了尊敬和重用。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在剿滅叛亂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幫助。在軍中已經斬露頭角,這也為後來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起到了作用。
康親王班師回朝,康熙帝召見戴梓,重其才,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並命他參預纂修《律呂正義》。
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了“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令荷蘭使者驚呀不已,中國的人才真是深藏不露。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機”(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
戴梓,在機械製造方面非常的有天賦,這能力沒得說;但他性格剛正、耿直、不通人情世故。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遭到別有用心的人打擊報復,有一次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炫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並且誇口說,“沖天炮”只有比利時人能造,然而他沒有想到,火器專家戴梓只用了8天時間就造成了。“沖天炮”造好後,康熙率眾臣親臨現場觀看試射,“沖天炮”的火力威猛,彈無虛發,康熙非常高興,並且大加讚賞,立刻為此炮賜名為“威遠大將軍”,並下令把製造者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然而這並沒有得到南懷仁的羨慕和尊重,反正讓南懷仁更加的敵視他、排擠他,妒忌他;
南懷仁時刻都想打擊報復他,終於他逮住了機會,與張獻忠的養子一起,誣陷戴梓,說他“私通東洋”,恰逢這時康熙在全面的搞海禁,康熙也是非常的痛恨有人日本人勾結,於是康熙大怒,沒有經過調查就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瀋陽)。在那裡,戴梓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賣字畫為生,“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日日夜夜盼望,皇帝有朝一日能夠重新起用他,然而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終於遇赦回鄉,留居鐵嶺(今遼寧鐵嶺) ,沒有過多久就過世了。
總結:一個人有才華固然是好事,縱使你的才華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利益,得到別人的賞識和重用;但性格不懂得收斂,恃才傲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被別人所打擊和拋棄。
-
8 # 高紅權先生
我們應該知道,一支現代化的槍械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是數理化各學科的成就結晶。一支現代化的槍械涉及到很多科學生產領域,工程設計、機械加工、金屬冶煉、化工提煉……只有這些領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一支真正管用的槍械才會誕生。
對於古人而言,就算他們再有奇思妙想,在一個沒有一點工業基礎和現代科技水平的國家裡也不可能造出一支槍來。
戴梓所設想的連發火槍顯然就僅僅是個設想而已,不可能造出實用的真槍來。別的不講,就古代的冶金水平,肯定造不出能適應連發的槍管。連發狀態下,槍管很快就會報廢炸膛。
再說了,沒有整裝子彈,也不可能做到連發。單純一粒鉛丸怎麼可能自己發射出去?必須要把它裝進彈殼,彈殼裡要有火藥,彈殼底部還要有底火,這才能發射出去。即便是最原始的加特林機槍,也要有整裝彈藥才能連發射擊的。戴梓並沒有發明出這樣的子彈,而且他那個時代,還處於火繩槍的時代,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讓火槍連發的。
因此,如果認為戴梓就是因為思維太超前了,所以被嫉賢妒能的滿清皇帝給迫害死了,那完全就是一種想象了。戴梓根本達不到那個水平。他的被流放,和他的發明創造應該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
9 # 林間野史
康熙年間,決定要削藩,這嚴重觸犯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利益,從而引起了叛亂,史稱“三藩之亂”。
清軍入關後,隨著時間流逝,八旗軍隊習慣了漢人的生活,所以慢慢腐敗了。所以作戰能力迅速下降,吳三桂叛亂獲得幾次勝利。但是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戴梓,他是一個火器方面的專家,他很懂得研製這些軍備武器。
很快康熙便命令戴梓大批次生產這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吳三桂的兵馬在火器上吃了不少虧。但是後來為什麼康熙會將戴梓流放到寧古塔呢?這是有原因的,當時拿槍的人大部分是漢人,八旗子弟不願意使用火器。
這給康熙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旦那天漢人造反,火器將會使大清覆滅。一想到這個問題,康熙坐不住了。所以在和吳三桂的戰爭中,穩定了局勢後,康熙果斷把戴梓流放寧古塔,並把那些研究火器的資料都毀於一旦。
而戴梓也足足在寧古塔呆到70多歲,康熙才赦免他,准許他回到老鄉。
-
10 # 開周說宋
說到戴梓這個人,估計絕大多數網友都不熟悉。
簡單介紹一下,他是清朝的文官,是康熙的近臣,會寫詩,會畫畫,擅長機械製造,傳說他還發明過許多大殺器,例如機關槍。
說戴梓發明了機關槍,主要依據是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但紀曉嵐並沒有見過戴梓,更沒有見過機關槍,他是聽戴梓的後人戴遂堂轉述的。
戴遂堂說,戴梓被康熙皇帝流放寧古塔之前,跟在清廷供職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是同事,南懷仁會造火器,戴梓也會造火器,而且比南懷仁造得更精,用起來更方便,更加有殺傷力。
在那個時代,所有的火槍都是單發的,但戴梓別出心裁,造出了可以連發的“火銃”,前面一顆子彈打出去,後面的子彈會自動跳進火藥室中,可以連發二十八響。
後世學者根據這條文獻,認定戴梓是世界上發明機關槍的第一人。
但是這條文獻很不可靠,因為敘述者沒見過實物,全聽別人轉述,很難排除轉述者吹牛和誇大的成分。
(戴梓的畫)
我最近在讀《燕行錄》一書,這是明清時期北韓來華使團的見聞錄。據該書記載,曾經有北韓使臣遇見戴梓的後人,那個後人對北韓人說,戴梓還有另一項偉大發明:腳踏車。
據說戴梓發明的腳踏車是真的“自行”車,擰緊發條,騎上去,鬆開機關,車子會自己走。
假如這條記載屬實的話,那麼戴梓很可能是發明“機械動力腳踏車”的第一人。
遺憾的是,機關槍也好,腳踏車也罷,都沒有考古實物提供佐證。
根據清代書籍《虞初新志》的記載,清朝還有一位名叫黃履莊的發明家,發明過人力腳踏車。
黃子履莊,予姑表行也,少聰穎,讀書不數過,即能背誦。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記。猶記其作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許,約可坐一人,不煩推輓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
意思是說,黃履莊發明過很多東西,多得敘述者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小型兩輪車,三尺來長,能讓一個人乘坐,不用旁人推,自己能走。怎麼走呢?車軸兩邊各有一根木拐,可以搖動,乘坐者搖起木拐,木拐帶動車輪,搖啊搖,搖啊搖,一天能走八十里。
從上文描述可以看出,黃履莊發明的“雙輪小車”正是腳踏車,一種非常原始的手搖式腳踏車。
黃履莊生於1656年,發明手搖式腳踏車的時候不到二十八歲(虛歲)。換句話說,他在1683年以前就發明了腳踏車。
(黃履莊發明的腳踏車,想象圖,李開周繪製)
我們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一向不鼓勵發明創造。沒錯,古代中國是出現過許許多多非常偉大的發明創造,但是它們都是由哪些人做出來的?大多是農民、工匠、太監、倡優……而這些人在社會上的地位非常低下,低下到無論搞出多麼偉大的發明創造,都不會被滿嘴子曰詩云的上流社會所認可,更別提靠這些發明申請專利發家致富了。
(末代皇后婉容在紫禁城裡騎腳踏車。)
戴梓和黃履莊這兩個發明家,也許是古代中國發明家當中極少數有文化的奇葩,他們本應是國之瑰寶,是應該像牛頓一樣被官方高高供起來的偉大人物。
像戴梓這麼牛逼的發明家,為什麼會被康熙流放呢?
我們還得從《閱微草堂筆記》中找答案。
據紀曉嵐轉述,正是因為戴梓太牛逼了,遭到了南懷仁的嫉恨。南懷仁編造證據,向康熙誣陷戴梓,說戴梓勾結張獻忠的後人,試圖謀反。
於是乎,康熙將戴梓充軍發配到了東北,讓他在那裡過了幾十年苦日子。
回覆列表
說句實在話皇帝也是人,也作了好多錯事,寒了多少人的心,給國家人民社會以及國防建設帶來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回顧歷史就是告訴未來,中國古代有多少皇帝,又有多昏君,庸君暴君,說什麼康乾盛世,其實虛假繁榮的背後潛伏著巨大危機,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爛攤子,外患就是由於內憂所引起,還是自身出現問題,外因透過內因在起作用,有的皇帝雖然是明君但是也要背上錯殺功臣忠臣的罵名,有的被史學家稱為千古一帝,千古流芳,乾隆也不要臉稱自己為十全老人,從古到今文治武功我什麼都行,誰也比不上我,但是從所謂康乾盛世並沒有注重對國防軍工的研發,積極擴軍備戰,為打贏下一場戰爭作好萬全的準備,而是作井底之蛙,忘自尊大,還以天朝自居,自認為自己和國家有多麼了不起,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熙,乾隆要為以後的兩次鴉片戰爭失敗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西方列強之所以能打敗以天朝自居的大清,就在於軍事科技現代化,就在於西方列強武器火炮之兇猛火力之強大,給子孫後代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甲午海戰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一落千丈,原來中國是紙老虎,從此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的浪潮,才有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變法,用了三十年時間成為工業軍事強國,七七事變日本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看看一個小小的日本多囂張跋扈,氣焰囂張,還不是仗著日本軍事力量強大,日本敢於欺負我們大中國,可見軍事現代化有多麼極其重要,事關國家生死存亡和人民安居樂業,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和明君就是因為戴梓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在其他同事誣陷下戴梓被康熙流放到盛京,今瀋陽,戴梓在盛京生活了三十年,生活堅難,靠賣字畫為生,要是康熙在活他二百年的話,他可能腸子都悔青了,讓他看看大清是怎麼被西方列強欺負的,大清是怎麼滅亡的,如果康熙愛惜重視軍事科技人才,重視軍事現代化,中國也能成為一個工業軍事機械製造大國,也不會有八國聯軍侵華,一定能把西方列強打得滿地找牙,重振大漢朝尚武之風,有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別說外國列強入侵中國,估計他們連想都不敢想,啥叫威懾,這就叫威懾,為啥戴梓這麼重要,因為他造出當時最現代化的火炮,名字叫威遠大將軍,為康熙平定叛亂髮揮巨大作用,戴梓出生於1649年,是大清兵器發明家,戴梓一生最重要發明是"連珠火銃″和威遠大將軍,威遠大將軍是一門火炮,當時最早研發這種火炮是由傳教士南懷仁發明的,但是研發一年多沒有研究出來,兵器發明家戴梓開始參與研發火炮,只用八天,戴梓就將火炮造了出來,並在康熙面前演示了火炮,皇帝嘉獎了戴梓,並命名"威遠大將軍,南懷仁非常怨恨戴梓,並勾結起義軍一名首領讓他誣陷戴梓為日本效力,犯了叛國大罪,受到誣陷的戴梓被流放到了瀋陽,日子過得非常艱難,最後在瀋陽病死,戴梓一生為國效力,本來可以從事兵器研究,就因為自己的在研發武器上的才能被人誣陷,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事業,最後含恨鬱鬱而終。當時戴梓研發出連珠火銃之後珍藏在自己家中,如果戴梓將他的發明的連珠火銃在軍隊大規模使用,中國近代史就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