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河夜船
-
2 # 浮生若淺
喜歡清宮劇的小夥伴都不會陌生令妃這個人物,無論是《還珠格格》,或者是前陣子大熱的《延禧宮略》,令妃都是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重要人物。歷史上的令妃是怎麼樣的呢?糾正一個地方,令妃生前並未冊封皇后。
令妃魏佳氏,內管領魏清泰之女,出身正黃旗包衣,隸屬內務府,應是透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因在乾隆帝的御製詩中提到令妃是孝賢皇后玉成於他的伴侶,故魏佳氏進宮後應是在孝賢皇后處,後由孝賢皇后引薦給乾隆帝的。
乾隆十年,容顏秀美、善良蕙質的魏佳氏被冊為嬪,年僅19歲,封號為“令”,這個封號寓意美好之意,也有聰明睿智之意,由此可見乾隆帝對她的喜愛,這個封號最終也跟著她一生。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病逝,後宮位份進行了一番變動,魏佳氏由令嬪晉封妃位,要知道此時的她一家世不高,二還未生育子嗣,能得封妃位,靠的大多是乾隆帝的寵愛。
從乾隆二十一年開始,魏佳氏開始為乾隆帝生育子女,四子二女,中間小產過來一次,最終成活下來的兩子兩女,其中就有未來的嘉慶帝十五阿哥永琰。十年間,在乾隆二十四年時,令妃晉位令貴妃,到乾隆三十年時,繼後烏拉那拉氏從南巡途中被遣回宮中,收回皇后冊寶,不廢而廢,乾隆帝晉令貴妃為皇貴妃,攝六宮事。此時乾隆帝后宮中的高位妃嬪基本已經過世,繼皇后形同被廢,魏佳氏成為了後宮中位份最尊貴、子嗣最多的妃嬪,且握有實權。
要說令妃為什麼之所以如此得寵,從很一般的家世一躍成為後宮中最尊貴的女人,除了美麗的容貌外,高情商、溫柔蕙質、善解人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尤其是情商方面,一個后妃除了要有溫柔蜜意之外,智慧也是關鍵。
雖然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魏佳氏沒能在生前晉封為皇后,但是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佈十五阿哥永琰為繼承人時,將魏佳氏追封為皇后,親自為其擬定諡號。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糾正提問者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漢姓不假,她的父親叫魏清泰也不假,但魏佳氏卻是如假包換的旗人,而不是漢人,所謂“漢人之女”的說法站不住腳。
史籍記載,魏佳氏的父親魏清泰官居內管領。乾隆年間編纂的《大清會典則例》中記載:“辛者庫,即內管領。”換言之,內管領既是一個職務、也是一級機關,魏清泰就是辛者庫的領導。說到辛者庫很多人想必都會想到康熙帝罵皇八子是“辛者庫賤婦所生”這件事。康熙帝的這一罵,罵出了許多人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似乎辛者庫就是下等勞役、甚至有罪之人待的地方。其實不然,所謂辛者庫是清朝內務府下屬的包衣組織,並不是下等勞役和有罪之人服苦役的地方。有旗籍原本就隸屬辛者庫的包衣,也有罰沒辛者庫為奴者,二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能夠出任內管領者都是內務府包衣三旗出身,也就是所謂上三旗包衣,其他人是沒有資格擔任內管領一職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魏佳氏的父親魏清泰是上三旗包衣出身,擔任內務府中層幹部職務——內管領。包衣是滿語為家奴之意,換言之,上三旗包衣是皇帝的家奴,雖然魏清泰是漢姓,卻仍然屬於滿洲人,只不過是“低等”滿洲人而已,並不是漢人,而是包衣漢姓人。既然魏清泰不算漢人,魏佳氏自然也就不是漢人之女了,這就是為什麼魏佳氏能夠入宮並且成為乾隆帝妃嬪的原因所在。清朝旗漢不通婚是鐵律,但是漢軍和包衣漢姓人不在其中。
接著說提問者所謂魏佳氏只是出身卑微的侍女為何能夠成為“皇后”。清朝的宮女來源和明朝不同,明朝宮女大多來自民間,身份的確卑微。清朝則不同,清朝的宮女絕大多數來自內務府組織的、一年一度的選秀。凡隸屬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適齡女子都必須參加選秀,選中者無條件入宮充當宮女,這是包衣對皇家應盡的義務,沒有商量的餘地。可不要小看了包衣,清朝入關之後,因為對漢人的天然不信任,很多包衣出身者大受重用,其中不乏出將入相者。換言之,這些入宮充當宮女的包衣女子很可能就是某位將軍、總督的女兒!雖然包衣出身“卑微”,卻不一定是真卑微,保不齊就是大家閨秀。魏佳氏雖然不是將軍、總督之女,但是其父魏清泰也是正五品的內管領,用現在的話說,那也是副廳局級幹部,出身卑微恐怕也談不上吧?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清朝的宮女身份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旦受到皇帝垂青,宮女隨時可能被皇帝臨幸而成為妃嬪。不太得寵的,通常也會給予常在、答應的位分,得寵的甚至可以直接被封為貴人,與參加戶部選秀入宮的八旗秀女差距並不太大。魏佳氏便是得寵的這一型別,入宮充當宮女數年之後,魏佳氏得到了乾隆帝的垂青,直接被從宮女提升為了貴人!之後,魏佳氏的人生如同開掛了一般,由貴人晉級令嬪、令妃、令貴妃。乾隆三十年,在繼後那拉氏被不廢而廢的當年,魏佳氏便被封為了皇貴妃、攝六宮事,成為了後宮的真正主人——代理皇后。八年之後,魏佳氏的兒子永琰被乾隆帝密立為了皇太子,即後來的嘉慶帝。彼時的魏佳氏除了一個皇后的虛名,儼然就是皇后一般的存在了。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入葬裕陵地宮,諡“令懿”。因為其子永琰已經被密立為皇太子,乾隆帝給予了魏佳氏皇后級別的喪葬待遇,僅僅在禮器數量上象徵性地比皇后少了一件。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之前正式公開冊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諡魏佳氏為孝儀皇后,魏佳氏在去世二十年之後,終於獲得了正牌皇后身份。雖然離兒子即位只有很短的時間,但魏佳氏的皇后和庶出皇帝追諡已故生母為皇后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魏佳氏的皇后是丈夫給的而不是兒子,要更加硬氣一些。
魏佳氏之所以能夠長期榮寵不衰,個人認為,大概有幾個原因。首先,魏佳氏對乾隆帝的脾氣,這一點從她年近四十還為乾隆帝生下了小兒子永璘也能看得出,清朝後妃四十歲產子者,獨此一家!也足見魏佳氏和乾隆帝的關係了。也無怪乎有人說,乾隆帝一生就兩個老婆,前半生是孝賢皇后,後半生是孝儀皇后,其他女人僅僅是女人而已。其次,魏佳氏很能生,乾隆晚年僅剩的四個兒子當中,有兩個是魏佳氏所生。當然,另外兩個也是同一個媽,那就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但是,乾隆三十八年時金佳氏已經作古多年,而魏佳氏正當得寵、位居後宮之首,這對於嘉慶帝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加分項,而嘉慶帝反過來又成了魏佳氏最大的資本!試想,如果魏佳氏沒有生出兒子來,恐怕她在後宮的地位也不見得就那麼穩固了。其三,魏佳氏雖然得寵,卻沒有恃寵而驕,甚至包括其孃家魏氏家族也保持了異常低調。正是因為這種低調,使乾隆帝認為,外戚家族不會對未來的嘉慶帝產生不利影響、不會再出現所謂“佟半朝”之類,自然也就不去防備魏佳氏了。
最終,魏佳氏成為了乾隆帝后宮最大的贏家!生前位居皇貴妃,死後被追封為皇后。兒子成為了皇帝,全族被從包衣抬旗抬入了滿洲鑲黃旗!
-
4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一、先說“令妃”
(一)與高麗有關的”令妃“
《元史》 列傳第九十五《外夷一·高麗》載:
【大德三年農曆正月(公元1299年)】
”又擅寫皇朝帝系,及自造歷,加其女為令妃。“
即高麗國王王昛,曾加封其女為”令妃“。
二、清代令妃概況
也就是乾隆帝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公元1727年~公元1775年),魏佳氏,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晉封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晉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晉封為皇貴妃;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三、清代令妃入宮
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所謂的“抬旗”。
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她應是透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
按照清朝內務府選秀的規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左右進宮的,至今並未發現魏佳氏曾為宮女的記載,乾隆帝在御製詩中曾透露魏佳氏是孝賢皇后玉成於他的伴侶。
《孝賢皇后陵酹酒》
草猶逮春綠,松不是新栽。
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貴妃為皇后斫教養者今並附地宮。
雍乾時期,魏佳氏的家族已經是標準的內務府中等官僚家族,魏佳氏的曾祖父名叫嗣興,任護軍校,祖父名叫武世宜,初任內管領,後來升到了內務府總管的位置,到了魏佳氏祖父這一輩,其家族已經擁有一定的門第。魏佳氏的祖母和母親在雍正元年冊立皇后並冊封妃嬪時,曾擔任宣冊寶文女官。
魏佳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明末的綬恩(漢名魏國賢),正黃旗漢軍,後因三藩入包衣,歸來年份無考——二世(未知)——三世嗣興(漢名未知)——曾孫武士宜(漢名魏九齡,內務府總管)—玄孫清泰(漢名魏明祿,內管領)也就是魏佳氏的生父。
四、清代令妃受寵
估計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她在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的正月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佳氏),乾隆帝封其為“令嬪”,“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她善良、美好的一面。
根據《鴻稱通用》的記載,魏佳氏的封號“令”對應的滿文為“mergen”,意為“聰明的,睿智的”。
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了家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後來的舒妃)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魏佳氏被晉為令妃,此時魏佳氏在乾隆帝后宮中位次僅次於乾隆帝的潛邸舊人。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魏佳氏被晉為令貴妃。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魏佳氏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
此時,孝賢皇后富察氏已故,皇后烏喇納喇氏因斷髮失寵不廢而廢,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後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乾隆帝在紀念魏佳氏的輓詩中稱她為“蘭宮領袖”。
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五、清代令妃去世及受封皇后
魏佳氏在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底與乾隆帝從熱河回宮之後生病。期間,她曾在養心殿東耳房體順堂養病。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歲。同日,乾隆帝便為皇貴妃上諡號為“令懿皇貴妃”,並命八阿哥同福晉、十二阿哥同福晉、十五阿哥同福晉、大阿哥長子綿德同福晉、五阿哥第五子綿億在宮內為皇貴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長子綿惠、九公主、七額駙拉旺多爾濟、九額駙扎蘭泰、三阿哥長女額駙丹巴多爾濟、四公主長子豐紳濟倫在宮外為皇貴妃穿孝,六阿哥、尚書永貴、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總理皇貴妃的喪儀。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時,魏佳氏入葬清東陵勝水峪(即裕陵)地宮。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令懿皇貴妃魏佳氏去世週年祭之時,她的祭文中有“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這樣的一句話。
乾隆帝在魏佳氏去世後,再未立過皇后、冊封皇貴妃甚至貴妃等高等級后妃。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在距離令懿皇貴妃去世已二十年之後,乾隆帝在公開皇十五子永琰的儲君身份的同時,追封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魏佳氏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有漢人血統的皇后。
如若魏佳氏生前便封為皇后,無異於公開了永琰的儲君身份,而且魏佳氏為漢人血統,出身不夠高(清朝在魏佳氏之前及之後均無漢人出身的皇后),若身前公開立為皇后,將會遭到反對立後,進而反對立魏佳氏所生皇十五子為儲君的巨大阻力,因此,選擇在魏佳氏死後,公開其子儲君身份同天,被乾隆帝親自追封為皇后,是最佳安排。
後經加諡,累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壽皇殿長年供奉高宗純皇帝聖容的暖閣內,亦供奉過孝賢皇后、孝儀皇后的御容玻璃掛屏、插屏,作為高宗神龕內的陳設物品之一。每年的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二日,都會於壽皇殿正殿內安設“一帝二後”形式的大型屏風。孝賢皇后和孝儀皇后分別以元配皇后、嗣皇帝之生母的身份享受這種待遇。
六、子女
(一)子
皇十四子,永璐,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時,皇十四子永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八日酉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喪儀照辦理十三阿哥之事辦理。無嗣。
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即位後,改名顒琰。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時,皇十五子永琰生於圓明園之天地一家春,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節,乾隆帝密建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冊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九月立為皇太子居毓慶宮。第二年丙辰紀元嘉慶,正月朔月受高宗內禪位,即皇帝位於太和殿,時年三十七,乾隆帝為太上皇,訓政。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親政。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殤,未封。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皇十六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乙酉三月十七日戌時殤,年四歲。 隨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皇十七子,永璘,慶僖親王。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十一日子時,皇十七子永璘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皇貴妃。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冊封為多羅貝勒;嘉慶四年正月晉封為多羅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二月晉封為和碩慶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三日卯時薨,年五十五。諡曰僖。子六人。
(二)女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冊封皇七女為固倫和靜公主;七月,下嫁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時為令妃。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冊封皇九女為和碩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烏雅氏札蘭泰,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女一,嫁科爾沁卓哩克圖親王恭格喇布坦之子琳沁多爾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5 # 中式大美生活
她生前沒有做皇后,在“皇貴妃”任上因病去世。
去世之後20年,乾隆帝宣示兒子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太子生母令妃為孝儀皇后。
過去,皇家或官員下一代有能力,給父母妻子追封更高位階,是一種慣例。
至於令妃如何從宮女變為寵妃,並且長年守住這份榮寵,後宮故事版本很多。
個人認為,入得了乾隆法眼,首先要好看;能相守多年,應有一份真心,而且懂事、不越界;再次,應付得了後宮各種關係,還要情商高,有一定管理能力。
-
6 # 陌上花開j
感謝邀請。最早知道令妃,是在《還珠格格》裡,當時覺得皇上對令妃真好,無論去哪,都會帶在身邊,後來又看了《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對各種人物關係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令妃,即孝儀純皇后,在那拉氏皇后被廢后,以皇貴妃之尊,統攝乾隆帝后宮十年。在這些時間裡,乾隆皇帝一直對她寵愛有加,她也為皇帝生育了四個皇子、兩個公主。而且,在她死後,還被追為皇后。我覺得,這應該有愛在裡面,追加令妃為皇后,是曾經的相濡以沫和念念不忘,也是對令妃愛的最好回報。
-
7 # 迷萌樂
令妃在活著的時候,最高身份只是皇貴妃,但是她代行著皇后的一切權力,在乾隆的心中早就是皇后了。她是在乾隆四十年去世以後,在她的兒子嘉慶王永琰立為皇太子的時候,被追封為孝儀皇后的。所以,她最終能獲得皇后的身份,是因為她的兒子被立為了太子,再反過來說,她的兒子之所以能被立為太子,也主要是由於她的緣故。
令妃是從一個漢人秀女,一步一步地升為皇貴妃,然後主管後宮長達十年之久的。她的父親叫魏清泰,是滿洲八旗之一正黃旗的包衣管領下人,是奴才出身,滿清八旗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歸皇帝親自管理,被稱為上三旗。而上三旗的包衣都是歸內務府,他們伺候的都是黃帝和黃室成員,所以令妃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被選進到了宮裡做秀女,練就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後宮爭鬥中取勝的過硬本領。她不但長得眉目清秀,還特別有勇氣、頭腦和胸懷,她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在乾隆十年時,從一個普通的秀女晉升為三嬪之首,又過了三年,就晉升為了令妃。到乾隆四十年去世的時候,她的身份從令妃升為了令貴妃,皇貴妃,被乾隆寵愛了三十年,即使年老珠黃,恩寵一點也不減少,榮耀越來越高。這些不但歸功於她的顏值超高,更重要的是她的情商和智商都超高,性格特好。
她能成為皇后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生了一個當皇帝的兒子(嘉慶帝)。她是乾隆的妃子中,為乾隆生孩子最多的妃子,深得乾隆恩寵。
所以,就是由於有這麼多的優勢,令妃一個漢人女子,出身卑微,卻能踏上皇貴妃的寶座,最後達到了皇后的殊榮,不得不讓世人佩服。
-
8 # 風逍逍兮易水寒
最近幾年非常流行清宮戲,劇裡後宮嬪妃們為了爭寵,鬧得整個紫禁城雞犬不寧,最後由小白兔女主來“統一”後宮。而去年《延禧攻略》的橫空出世直接打破了這種既定的清宮戲套路,女主從第一集就不好惹,直到最後一集都沒怎麼吃虧,這種不遵循以往套路的大女主戲也讓觀眾們看得非常過癮。
其實歷史上的清王朝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朝代,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就是愛新覺羅皇族了,之後就是滿洲八旗子弟,再下來是蒙古八旗,最底層的就是漢人了。所以皇帝的後宮中雖然也有漢人嬪妃,但是身居高位者還是以滿人為主。
但是乾隆時期就有這樣一個嬪妃,她以漢人的身份不斷升級,一路逆襲成為皇貴妃,稱為紫禁城權勢最盛的女人,她的兒子還當了皇帝,這個漢人嬪妃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令妃。
令妃是不折不扣的漢人,還是滿清正黃旗包衣,出身卑微,本姓魏,後來得乾隆帝寵愛,抬旗為魏佳氏。魏佳氏為了擺脫自己卑微的身份,她參加了選秀,併成為了乾隆身邊伺候的宮女。由於長相漂亮,天資聰穎,魏佳氏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臨幸,被封為魏貴人。
貴人的等級雖然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一般秀女入宮都是從答應做起,滿人女子可能會封為常在,但是很少有一入宮就封為貴人的,而且這個人還是漢人。這足以說明魏佳氏一開始就憑藉可以日夜接近乾隆的優勢,俘獲了乾隆的心。
魏佳氏成為貴人後,跟富察皇后關係非常好。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雍正親自為乾隆選的皇后,賢良淑德,極受乾隆的寵愛。魏佳氏對富察皇后處處恭謹,還幫助富察皇后分擔後宮事務,久而久之,富察皇后也非常推崇她,沒過多久,魏貴人就被冊封為嬪。
後來富察皇后因病去世,乾隆皇帝悲痛欲絕,經常因為皇子或者大臣們沒有表現出對富察皇后的思念而大發雷霆,為此還處罰了很多人。因為魏佳氏跟富察皇后的關係非常好,富察皇后去世,魏佳氏也很傷心,悲痛到水米不進的地步。富察皇后葬禮結束後,令嬪就被晉升為令妃。
令妃的生育能力在乾隆時期,甚至在整個清朝都是排名前列的,從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這十年的時間裡,年過三十的令妃為乾隆生了四個阿哥和兩個公主。俗話說母憑子貴,令妃憑藉著子女一路晉升到皇貴妃。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雖然有皇貴妃的編制,但是皇貴妃的身份特殊,位同副後,在皇后還健在的情況下,為了避嫌,一般是不會冊立皇貴妃的,乾隆之前的帝王也就只有為愛痴狂的順治皇帝封董鄂妃為皇貴妃。乾隆封令妃為皇貴妃的時候,輝發那拉氏皇后還健在,由此可見,乾隆對令妃是真的喜歡。
後來在乾隆下江南期間,輝發那拉氏和乾隆發生了矛盾,帝后決裂,輝發那拉氏被褫奪了皇后金印、冊寶,撤去了大部分伺候的宮人,雖然還保留著皇后的名號,但是這個皇后已經是有名無實了。之後,乾隆後宮就一直是由令皇貴妃以副後身份掌管六宮事務。雖然在所有人看來,令妃有子嗣,有乾隆的寵愛,有皇貴妃的位份,晉升皇后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皇太后、其他皇族和滿清禮法礙於令妃的漢人身份,終其一生也沒有封她為皇后,令妃直到去世都是皇貴妃。
魏佳氏所生的十五阿哥愛新覺羅永琰早就被乾隆暗中立為儲君,乾隆六十年,十五阿哥被乾隆正式立為太子,並追封令妃為孝儀皇后。所以令妃的皇后位置是憑藉著乾隆的寵愛和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死後被追封的。
-
9 # 千萬次的問
令妃娘娘原型人物叫做孝儀純皇后,他是嘉慶帝的生母。也是內管令清泰的女兒。也是從貴人開始,一次偶遇中,乾隆記住了她,於是便成為了皇帝的御嬪。由於她的身世使然,她有著很多貴族小姐沒有的優點,就是會察言觀色,並且十分善解人意,為此,她深受乾隆以及太后的喜愛,這樣一來,她在後宮的地位也一步步高昇,從貴人到令妃再到最後的皇貴妃,羨煞旁人。 在歷史上乾隆十分地寵愛令妃,他們一共孕育了六個孩子,兩女四男。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十三年,被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此時孝賢純皇后已亡,皇后那拉氏也失寵被打入冷宮後,乾隆皇帝再未立過皇后。所以她當時就是後宮之首,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達10年之久。
-
10 # 知秋一葉69861562
乾隆帝的寢宮中一直有兩樣東西,一樣是富察皇后的宮袍,另外一樣就是令妃的玉枕,富察皇后跟乾隆帝是真愛,琴瑟和諧這個眾所周知,所以會留著她的東西不足為怪,但是同樣留著令妃的東西是不是也正是說明了他對令妃的愛,也同樣說明了令妃在他心裡的位置,所以令妃能夠做到這麼高的位置,多半是因為乾隆帝的寵愛。
-
11 # 夷光9295
兩人在一起一開始是靠著外表吸引,到最後一定是因為性情相投!她能當上皇后(不管是死後還是生前),又沒有背景,那絕對是有真愛的!她一定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
12 # 熱愛美食美景的小主婦
令妃具有不錯的能力,她缺少的只是一個機遇,所謂的機遇正如如千里馬遇到伯樂。
無論是《延禧攻略》中正直勇敢、愛憎分明魏瓔珞,還是《如懿傳》中八面玲瓏、工於心計的令貴妃,她們都具有很強的溝通、應變和管理能力,這些也是職場最為重要的幾項能力;平臺也是很重要的,想她若不是進了紫禁城,即使再有能力成為令妃也是不可能的;最後建立自己的團隊也很重要,無論在清代後宮,還是當今職場,要想有所成就,團隊是很重要的,首要的要做到知人善任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正因為以上三個方面,令妃才可以從一介宮女平步青雲至皇后娘娘!
回覆列表
第一.相傳令妃很聰明,也很漂亮。從乾隆給她賜的字“令”,令字意味著美好的意思。所以從這個字可以看出來,乾隆對令妃應該是相當喜歡的。
第二.令妃為乾隆生下4男2女。嘉慶也在其中。所以雖然是漢人但作為嘉慶母親,死後封后也是理所應當的。
第三.乾隆廢后之後,令妃以皇貴妃身份總攬後宮,代行皇后之責。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達10年之久,可見,乾隆皇帝給與了令妃極大的權力。
第四.第二,在令妃去世後,乾隆皇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18件,達到76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從令妃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給予令妃的特殊待遇。
第五.至於漢人當皇后,也有先例。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即為漢人。
綜上所述,令妃作為乾隆喜愛的妃子又是嘉慶的母親。儘管她是漢人,也有資格死後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