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東1566358
-
2 # 陽光空氣和水的品質
一、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公元前130年,漢四路出擊匈奴,衛青為四路之一,率兵1萬,至匈奴龍城,斬敵數百,為四路中唯一獲勝者;
公元前128年,率3萬兵出雁門擊匈奴,斬敵數千;
公元前127年,以車騎將軍身份率軍收復河套以南地區,置朔方、五原郡;
公元前124年,率3萬騎兵大破匈奴右賢王部,俘15000人,拜為大將軍;
公元前119年,與外甥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進攻漠北,與匈奴單于主力會戰,一戰破單于大軍,從此解除匈奴威脅;
衛青一生共7次與匈奴作戰,是漢武帝攻破匈奴的實際統帥,雖說其每次的戰果並不如其外甥霍去病顯赫,但是卻也從無敗績,其生性穩重,不輕易冒進是其成功的根本之一;不過最後一戰中對待部下李廣的態度備受批評;
二、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霍去病從小善於騎射,18歲時,被漢武帝召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隨衛青北擊匈奴,其後封為驃姚校尉。
在作戰實踐中,霍去病注意學習鍛鍊,迅速成長為一名機智勇敢的將領。一次戰鬥中,霍去病憑著一身虎膽,獨自率800騎兵,遠離主力幾百裡襲擊敵人,斬俘匈奴軍幾千人。漢武帝發現霍去病是個難得的將才,遂破格封其為冠軍侯,放手讓其領兵作戰,使之一躍成為當時僅次於衛青的青年統帥。
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漢武帝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令其率領1萬騎兵,反攻進迫河西(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一帶)的匈奴軍,決心以強有力的騎兵部隊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長安側翼威脅。年僅20歲的霍去病接受任務後,立即出發。他率軍穿過烏鞘嶺,跨過狐奴河,一路猛衝猛殺,超越焉耆山(又稱焉支山,今甘肅民樂縣東)千餘里,殺死匈奴盧胡王、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共殲敵8900多人。渾邪王、休屠王等隨敗軍遠逃。這是霍去病第一次單獨率軍進行的深遠作戰,初步摸索了騎兵集團遠距離奔襲的經驗,為以後組織的全面反擊匈奴的漠北之戰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為了擴大戰果,決心繼續作戰,徹底消滅河西匈奴軍。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並增以公孫敖,率騎兵數萬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肅環縣東南)出發,向河西進攻;另以張騫、李廣率騎兵萬餘,從右北平出發,進攻匈奴左賢王。
霍去病和公孫敖由北地分道出發後,公孫敖由於迷失方向未能參加作戰。霍去病按預訂計劃繼續前進。他根據匈奴軍飄忽不定、進銳退速的特點,決定避開敵軍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動楔入西北,繞到敵軍側翼,經居延澤(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向東南突擊,在祁連山麓與渾邪王、休屠王的軍隊展開激戰,獲得大勝。單恆王、酋塗王等2500人投降,俘虜王子、相國、將軍、都尉等百餘人,共殲敵約3萬餘人。這次作戰,霍去病以驚人的膽略,在無後方支援和其它部隊配合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騎兵作戰的特點,突飛猛進,靈活機動,深入匈奴軍側後2000餘里,消滅匈奴軍於祁連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戰的重大勝利,也創造了中國古代騎兵作戰的典型戰例。
霍去病獻身軍旅,捨生忘死,從不以家為念。一次,漢武帝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請他前往觀看,他回答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僅24歲。
三、李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其戰功有:
公元前166年,以良家子身份參軍抗擊匈奴,斬敵眾多,升郎中;
公元前154年,隨太尉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在昌邑城勇奪敵軍帥旗;但之後接受梁王印信,是其一生不得志的開端;
此後十多年間,李廣是漢朝在長城一線抵抗匈奴進攻的主將,曾先後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雲中、代郡、雁門、右北平等地太守,善打硬仗之名傳於天下;
公元前123年,隨衛青出擊匈奴,全軍皆有戰功,惟李廣後軍無功而返;
公元前121年,率4千騎兵配合張騫部攻擊匈奴,被匈奴4萬兵圍困,奮戰兩日,兵馬損失殆盡,但堅守至援軍到,功過相抵;
公元前119年,以70多歲年齡隨衛青出擊匈奴,因衛青私心而被派至側路,在大漠中迷路而耽誤進軍時間,在衛青逼問下自殺;
李廣是生不逢時的典型代表,但是其政治覺悟低、心胸較狹窄也是其不得志的原因之一;其一生作戰達70多次,雖說有勝有負,但是每次戰鬥其指揮並無失策之處,失敗多為兵力對比過於懸殊所致;其與匈奴作戰很多時候運氣太差,這點與霍去病形成鮮明對比;不過其擅長硬仗,武力之強卻是得到包括敵人在內的天下人的認可。
四、李陵
祖籍隴西成紀,生於今陝西茂陵,漢代名將李廣之孫;李陵一生爭議極大,相信說他武力高也會有異議,畢竟其一生並未統帥參與過較大規模戰役,一戰即被俘,終生無作為;但是撥開其被俘虜的表象,可以發現其在唯一的一次正式戰鬥中確實表現出來相當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李陵率本部5000騎兵與單于主力3萬遭遇,應敵有序,擊敗敵軍,殺數千人,單于又急調8萬騎兵圍擊,李陵軍且戰且退,在此後十數日裡連續擊退敵軍,殺上萬人,其間單于數次有退兵之意;後來由於無援兵接應,箭矢用盡,且有叛變軍士告密等原因,李陵軍最終損失殆盡,李陵率數十人突圍不成被俘,投降匈奴,但終生不為匈奴出任何力;
李陵以5千人抵抗敵軍十多萬,並始終不露敗像,苦於無援兵最終兵敗,其表現出來的武力已經超出其他人多矣,可惜沒有繼續顯露的機會!
五、公孫敖
公孫敖(?―前96年) ,北地郡義渠縣人,西漢將領。公孫敖初以騎郎身份侍奉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與驍騎將軍李廣等各率一萬騎兵,出擊匈奴,損失七千騎兵。本當斬首,後繳納贖金,廢為庶人。元狩二年(前121年),和霍去病從北地郡(在今甘肅環縣)出發,出塞後分兵前進。公孫敖在沙漠中迷路,霍去病孤軍深入,殲滅匈奴三萬餘人。太始元年(前96年),公孫敖因其妻涉巫蠱案受到牽連,腰斬而死,全家被滅。
【出征匈奴】
元光五年(前130年,《漢書·武帝紀》作元光六年,即前129年),匈奴侵犯上谷郡,掠殺吏民,朝廷於是派遣時任太中大夫的公孫敖擔任騎將軍,與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自率領一萬騎兵,出擊匈奴。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與匈奴交戰,陣亡七千名騎兵,因此被判死罪,後繳納贖金,免罪為民。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天,公孫敖擔任校尉(一作護軍都尉),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因戰功受封合騎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元朔六年(前123年),公孫敖擔任中將軍,隨同大將軍衛青兩次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但未立戰功。
元狩二年(前121年)夏天,公孫敖擔任將軍,與驃騎將軍霍去病從北地郡(在今甘肅環縣)出兵,攻打匈奴。
漢軍出塞後分兵前進,離開北地郡二千多里後,公孫敖在沙漠中迷路,霍去病孤軍深入,越過居延海,抵達祁連山,殲滅匈奴三萬多人。
公孫敖因延誤與霍去病約定的時間,再次判處死刑,公孫敖繳納贖金後,廢為平民。
元狩四年(前119年),公孫敖再次擔任校尉,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沒立戰功。
太初元年(前105年),公孫敖擔任杅將軍,在塞外修築受降城。
【受連腰斬】
天漢四年(前95年),公孫敖再次擔任杅將軍,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從雁門關出發,與貳師將軍李廣利匯合攻打匈奴。漢軍進軍到餘吾,李廣利與匈奴單于在餘吾水濱交戰數日;公孫敖與匈奴左賢王交戰失利,損失士卒過多,於是都收兵回朝。
公孫敖回朝後,因損失士卒過多,被判處死罪。公孫敖詐稱自己已死,逃亡到民間數年。後來發覺,遭到逮捕。
太始元年(前96年)正月,公孫敖因受到其妻巫蠱事件牽連,腰斬而死,全家被滅。
六、公孫賀
公孫賀(?―前92年),字子叔,北地郡義渠(今甘肅寧縣)人,漢武帝時期將領。
漢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膠東王劉徹立為太子,選為太子舍人。後元三年(前141年),漢武帝即位,遷太僕。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後以太僕之職出任輕車將軍、騎將軍、左將軍七次出擊匈奴,憑軍功封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前103年),代石慶為丞相之職,封葛繹侯。徵和二年(公元前92年),因巫蠱之禍冤死獄中。
元光元年(前134年),大行令王恢受馬邑城商人聶壹之言建議漢武帝伏兵馬邑城誘擊匈奴。一番部署之後,武帝拜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將軍,領四將軍。發伏兵二十餘萬於馬邑城旁山谷中誘擊匈奴單于。公孫賀時封為輕車將軍號,駐兵在其中。
此次軍事行動因洩露而失敗,眾將皆無功。
元光五年(前130年,一說元光六年),匈奴南下。武帝派軍分四路出擊匈奴於關市下。公孫賀再封輕車將軍,領命出雲中。無所斬獲,亦無功。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公孫賀以騎將軍號跟從車騎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並與彊弩將軍李沮、輕車將軍李蔡一同從朔方出發。
在與匈奴的交戰中,公孫賀捕獲匈奴王,有功。班師回朝後,於四月丁未日,漢武帝封公孫賀一千三百戶南奅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公孫賀三次以左將軍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擊匈奴,皆無功
七、趙破奴【征戰西域第一人】
趙破奴,西漢時期將領,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人。幼時流浪於匈奴地區,後歸漢從軍,成為霍去病軍司馬。數次征伐,官至浚稽將軍。後來因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而被滅族。
趙破奴本是九原郡人,曾經逃到匈奴地區。後來迴歸漢朝,擔任驃騎將軍司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趙破奴升任鷹擊將軍,隨軍攻打匈奴右地(今甘肅西部、祁連山一帶),斬殺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騎將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漢武帝於是封趙破奴為從驃候。後因助祭金(漢代諸侯在宗廟祭祀時獻給皇帝的黃金)成色不足獲罪,失去爵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趙破奴擔任匈河將軍,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無功而還。
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西漢因Murano攻劫漢朝使節,梗阻絲路,派趙破奴率軍數萬人攻破姑師,俘虜Murano王,因功受封浞野侯。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趙破奴擔任浚稽將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與之交戰,派八萬騎兵包圍趙破奴軍,趙破奴被匈奴生擒,所部全軍覆沒。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趙破奴與其子趙安國從匈奴逃回漢朝。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趙破奴因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而被滅族。
八、蘇建
蘇建(生卒年不詳) 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區、長安縣境內)人。西漢將領。武帝時歷任校尉、遊擊將軍、右將軍。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蘇建以校尉隨車騎將軍衛青北擊匈奴,收復黃河以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河套一帶地區,以軍功封平陵侯。西漢在這一區域設定朔方郡與五原郡,從關東遷徙10萬人屯墾朔方,並築朔方城。蘇建主持築造朔方城事宜,並擢任衛尉。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蘇建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車騎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因戰功受封為平陵侯,食邑一千一百戶。朝廷派蘇建率軍修築朔方城。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朝廷派兵攻打匈奴,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任命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一作驍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都隸屬車騎將軍衛青,一同由朔方出兵。
不久,漢軍擊敗匈奴,俘獲匈奴小王十多人,匈奴民眾一萬五千多人,牲畜數以千百萬頭,然後凱旋而歸。
【兵敗獲罪】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朝廷派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右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均隸屬大將軍衛青,共計十多萬騎兵。此次戰役,漢軍共斬殺匈奴三千人。[10-11]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四月,衛青再次從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殺死匈奴一萬多人。蘇建與趙信的軍隊合為一軍,共三千多騎兵,獨遇匈奴單于的兵馬,交戰一天多,軍隊即將全軍覆沒。趙信原是匈奴人,投降西漢後受封翕侯,看到軍情危急,匈奴又來誘降,於是帶著剩餘的近八百騎兵,跑到匈奴單于那裡投降。蘇建的軍隊全部損失,隻身一人逃回,來到衛青那裡。衛青就蘇建的罪責徵詢軍正閎(姓氏不詳,名閎)、長史安(姓氏不詳,名安)和議郎周霸等人意見,蘇建應該定什麼罪。周霸說:“大將軍出征以來,還未殺過副將,現在蘇建棄軍而逃,可以斬蘇建以表明大將軍的威嚴。”閎和安都說:“不能這樣。
兵法說:‘兩軍交戰,兵力少的一方即使堅決拼搏,也要被兵力多的一方打敗。’這次蘇建以幾千軍隊抵擋匈奴單于的幾萬人馬,奮戰一天多,軍隊傷亡殆盡,也不敢對朝廷有背叛之心,自動歸來。回來而被殺掉,這不是告訴將士們如果打了敗仗不可返回漢朝嗎。不應當殺蘇建。”衛青說:“我僥倖以皇親身份在軍中當官,不愁沒有威嚴,而周霸勸說我樹立個人的威嚴,大失作為人臣的本意。何況即使我的職權允許我斬殺有罪的將軍,憑我尊寵的地位也不敢在國境外擅自誅殺,而應將情況呈報天子,讓天子自己裁決,以此表示做臣子的不敢專權,不也是可以的嗎?”軍吏們都認為衛青說的很對,於是將蘇建關押起來,送往漢武帝巡行所在之地。
蘇建因出錢贖罪,於是免除他的死罪,廢為平民。
後來蘇建擔任代郡太守,最終死在代郡太守的官任上,死後葬於大猶鄉。
九、李廣利
李廣利(?-前89年),中山人,西漢中期將領,外戚,漢武帝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長兄,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李夫人得寵時,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而李廣利則為貳師將軍徵大宛,後封海西侯。李廣利數次出征大宛及匈奴等地,戰績平庸。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氂密謀推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投降匈奴,其家族滅。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李廣利投降匈奴一年後,被殺。
今河北定縣人,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主要戰績有:
公元前104年,以“貳師將軍”身份率數萬軍前往大宛掠取汗血寶馬,沿途與各國交戰,結果未到大宛就因損失過多被迫返國,生還者十之一二,武帝怒,令駐敦煌;
公元前102年,再率6萬兵攻大宛,破大宛,另立國君,取寶馬歸;
公元前99年,率3萬軍出酒泉,攻擊匈奴右賢王,被圍,突圍後軍隊損失十之六七,導致李陵被俘;
公元前97年,率13萬軍攻擊匈奴,與單于部交戰十多日,無功而返;
公元前90年,率7萬軍出擊匈奴,破左賢王部,歸途中被單于擊敗,投降匈奴;
李廣利在漢武帝一朝為將時間長,作戰次數較多,名氣也大,但是戰績實在沒什麼可以提的,其軍事指揮才能應該說相當低,一般只有以眾敵寡才有獲勝可能,能這麼久統帥軍隊主要還是裙帶關係所致,比起其他名將實在是丟臉,鑑於其為將時間長,就給其列個排名。
十、荀彘
荀彘,太原廣武人。西漢武帝年間將領,因善於駕車,任侍中,多次以校尉職務隨從大將軍征戰。元封三年,升任左將軍擊北韓,無功。因扣押樓船將軍罪被處死。
荀彘是漢武帝劉徹的寵臣,最後卻死在漢武帝的手裡,連屍體都丟到街市上了。
荀彘,太原郡廣武(今山西代縣)人,因精於駕術受到漢武帝的寵幸任侍中,後以校尉之職隨大將軍衛青北擊匈奴。荀彘之死,須從征伐北韓說起。當時的北韓王右渠不僅不去晉見漢室天子,而且阻止周邊小國入京朝拜。雄心勃勃的漢武帝豈能容忍區區北韓如此放肆?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他派使臣涉何前去詔諭右渠,欲以大國之威令其臣服牞可是,右渠就是不肯買賬。這讓涉何覺得無法向霸悍的武帝覆命牞於是,他在返回時命車伕刺殺了為他送行的北韓?王,爾後懸帆渡河,疾馳入關,回京後向皇上謊報自己殺死北韓一員大將。武帝心想,出使的任務雖然沒有完成,可斬殺北韓大將,也算掙回一點顏面,便命涉何做了遼東郡東部都尉。誅殺?王一事,令北韓王憤怒不已。得知涉何到了遼東,右渠便出兵征討,最終取了涉何的性命。
聞聽此訊,漢武帝雷霆震怒,命樓船將軍楊僕由齊國出師、任荀彘為左將軍從遼東發兵,數萬大軍水陸並舉夾擊北韓。漢軍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沒有整體部署,因而打了幾仗卻未討到什麼便宜。
得知武攻不下,漢武帝便派衛山持節出使北韓,以強大的軍威震懾右渠。右渠自知不是漢朝對手,也就順水推舟:“我早有降漢之心,只是擔憂被兩位將軍謀害;如今看到了大漢的使者和符節,我甘願臣服大漢。”於是,雙方罷兵。右渠派太子帶良馬五千,隨漢使去拜謝漢武帝。護送太子的一萬多名北韓衛兵披甲操戈,全副武裝,令衛山、荀彘不由心生疑竇,二人命令北韓衛兵放下武器。北韓太子鑑於前番裨王被害,擔心再遭漢人暗算,未渡縯水(清川江,一說鴨綠江)便帶兵中途返回,和談半途而廢。盛怒之下,漢武帝殺了無功而返的衛山。
和談告吹,戰事重開。荀彘擊敗縯水的北韓守軍,在王險(北韓國都,今平壤)城下的西北處安營;楊僕的部隊也在王險城南紮寨。可是,右渠堅守城池,王險久攻不下。
荀彘貪功心切,一味猛攻猛打,恨不能一口吞掉北韓;楊僕卻連吃敗仗,心存忌憚,總想著與北韓人議和。二人數次約期進攻王險,楊僕總是失約。就在荀彘攻打王險的時候,北韓卻在暗中與楊僕商談投降之事。訊息傳到荀彘耳中,他擔心楊僕拔去頭功,便也趕緊罷兵休戰,派人與北韓談判。可是,北韓人只想歸降謙遜的楊僕,便沒有搭理驕橫的荀彘。
幾個月過去了,幾萬大軍還是拿不下一個小小的王險城,漢武帝對荀彘、楊僕大為光火,又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到北韓匡正二人的過失。一見公孫遂,荀彘就怨言滿口。“北韓久攻不下,是有原因的。”他把樓船將軍幾次失約,以及自己對楊僕的懷疑全都抖露出來:“如果留著楊僕,不單他會反叛,甚至可能與北韓聯手消滅我們。”公孫遂認為荀彘說得有理,便以朝廷符節將楊僕召至左將軍帳中將他拘捕,並把他的兵權交給荀彘。公孫遂聽信荀彘一面之言便草草行事,將已如一團亂麻的北韓局勢,多挽了幾個疙瘩。一氣之下,漢武帝又砍了公孫遂的腦袋。兼併兩軍以後,荀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攻下王險城。
平定北韓,從始至終都是漢武帝虛榮心導致的義氣用事,其間使臣乏謀,武將不力,皇皇大漢顏面掃地,令他窩了一肚子火氣,所以,荀彘雖然是得勝回朝,依然被冠以恃勇爭功、貽誤大局的罪名而處死。古往今來,像荀彘這樣的人著實不少,儘管皇帝平日寵著護著,可一旦觸犯天顏,照樣取你小命!專制時代,君主如此,臣子如此。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王朝,名將輩出,除了上面說的還有很多,但是這裡就只選名氣較大,戰功較高,影響較大,個人覺得武力最強的說了(第九那個除外,只是名氣大而已!
回覆列表
提到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最有名的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少年封侯,18歲的時候就一戰成名,威震四方,後來連年征戰殺得匈奴聞風喪膽,以一種“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氣魄在邊疆上奮勇殺敵,多次大敗匈奴,但是或許就是因為實在太過耀眼了,所以才會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一瞬即逝,年僅24歲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個不朽的傳說。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衛青,和豪氣萬丈的霍去病不同,他從小吃過很多苦,因此在之後的日子裡都保持著恭謹溫和的態度,他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將軍,對待皇上恭敬無怨,對待手下溫和仁善,雖然生涯的後期因為受到了武帝的猜忌不得重用,但是衛青依舊是平淡的過完了一生,也算得上是圓滿了。
第三個將領李廣就帶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他是一個愛兵如子的將領,但是也是一個不行的將軍,早年的時候碰上了景帝,正是休養生息,無仗可打,好不容易等到積極出兵的漢武帝上位了,漢武帝還喜歡任用年輕的將軍,而他已經老去,幾次帶兵打仗運氣都不太好,不由得讓後人感嘆“李廣難封。”
三個人,三種風格,三種人生,但是都在大漢的邊疆揮灑熱血,為大漢鎮守一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奮勇作戰才有了大漢的天朝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