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輝明心跡

    書法藝術的修身養性多以楷書、篆書、隸書為主。心平氣和、不急不慢、凝神順氣、戒躁戒嬌地習書練字、品茗吟詩、賞文嚼字以逐漸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知識!而草書和狂草多為書法藝術創作,實屬性情所至,偶爾為之!常狂易亂性!以上為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2 # 無關風月10334

    修身養性是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種生活方式,至於書法能否修身養性要和本人的生活習性以及秉性、學識、貧富、社會大環境都有關係。比如嗜酒的人大醉之後很難做到心平氣和的,一筆一劃的寫隸書楷。戰爭、災荒、飢饉之年的杜甫寫的出三石,寫的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卻做不出太平之賦。同樣種花養草也是養生之道,但首先要有點空閒,有點雅興,至少不能食不飽腹。不然,有點地方首先考慮的是種菜,因為大部分花草不能果腹。陶淵明老先生雖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遠離了官場,但肚子總是能吃飽的。再之,書法寫作其實是個很燒錢的活。筆墨紙硯均需花錢。八大名硯,均非凡品,而且可遇而不可求。湖筆一支尋常過百。宣紙老貴,一刀數百。一得閣算是普通的吧?一年下來,筆墨紙張非大幾千人民幣不可以滿足。更何況還要臨帖,買點書法理論書籍。拜師學藝禮不可少,書友交流茶酒組局。即便你不圖名,不圖利,心遠地自偏的獨自陶冶情操,也是黃燈青紙苦不堪言的活計。書法還是一個不討巧的活,一筆一劃,一轉一折,一提一按,一點一橫,一撇一捺沒個數千、上萬的重複,是很難寫的出神韻的。還有結字,佈局,章法,落款,印章,印泥要想盡善盡美,拿的出門去,路漫漫其修遠啊!有人窮一世精力也僅僅是略知點皮毛而已。更重要的是你的字能否入流,能否給自己找到一個出處,能否傍得上二王或者之下的任何一位大師,或者得到當代書界的認可,否則忙活半天混的個江湖書法的名頭,別說修身養性了,豈不活活氣死?修身養性的事情很多,物廉價美的活動有的是。比如爬爬山,釣釣魚,逛逛街,不但鍛鍊了身體,偷空還能看看美女。一己之見,非喜勿噴,謝謝!

  • 3 # 光頭老聶LION

    書法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美學修養之一,人的審美提高影響人的精氣神,書法藝術修其心強精氣,靜其身必修心,潛心感悟書法文化之精髓方能修心養性,強身修心非一日之寒,日積月累,循序漸進,身心一致昇華修煉,喚醒藝術潛能。

  • 4 # lsr實話實說

    現在很多人寫字就是鬼畫符,談不上修身養性,靠書法貪財騙色還差不多。有幾個學書法或者寫毛筆字的能達到修身養性的境界,我是沒見過,我也想但是做不到。後面圖片是我臨寫的玄秘塔碑。

  • 5 # 山無言水無語

    幾年前,本人異地開公司失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開始了幾年的賦閒生活。

    頭兩年無所事事,到處找朋友吃飯。有一天在朋友家看見廚房門上掛著一張水寫布,於是拿起毛筆亂畫。這時突發奇想:我何不練練書法呢?

    第二天,我買回筆紙,寫了一頁,感覺實在太難看了。上網一查,感情練書法是要臨帖的!於是再查字帖,找到個《陋室銘》。

    第一次臨的帖,用時半小時

    首次臨帖,我就有重大發現:1.臨帖的字果然好看多了!2.想臨好帖,很自然的就全身心投入在筆尖上,平日的羈絆了無蹤影!

    這種感覺太爽了。和下圍棋一樣,打坐入定、不顯山水。但思想在某個點上卻出奇的活躍和深入。下圍棋是面對一個對手在作戰,要去揣摩對方的思路再定對策。而臨帖面對的是寫帖人或古人,要對付的卻是自己。看起來書法更高妙一些,當你寫出一筆和帖很接近時,你會晃然大悟:原來他也用了這樣的動作!有種破案的快感,呵呵。

    一件事能讓人如此自然的專心入定,放下羈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修身養性?

    因為專心,臨帖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於是又常去百度解惑。如此這般,我居然看了不少古籍。如韓方明的《授筆要說》,張懷瓘的《玉堂禁經》等。雖然都是蜻蜓點水似懂非懂,但真心受益。

    “問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王以下,傳授至於永禪師,而至張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勢,更備九用,則萬字無不該於此,墨道之妙,無不由之以成也”——韓方明(每一段文言,裡面的內容太豐富了)

    這是十天後臨的田英章帖《桃花源記》,用了一個多小時。上方是我讓女兒也來學

    每天寫兩小時左右,但進步神速,無師自通。關健是看文言文越來越容易,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又陸續瀏覽了一些諸如《詩》《經》《春秋》之類的古籍。我發現古人真的太牛了,特別在思想上,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困惑,其實古人早有論述。我開始意識到以前成天泡在自己製造的困境中掙扎,真的是捨本逐末。

    半年後臨的《聖教序》,每頁用時半小時左右,越來越熟練

    一年後,我已經臨過鍾繇、二王、懷素、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蘇軾、米芾、文徵明……涉及幾乎所有書法體。最大的感受就是離古人越來越近,且不僅僅是思想。關注的東西和方向也開始發生變化,心態平和很多。後來在四川眉山三蘇祠看到幅對聯:除卻讀書無所好,恍如造物與同遊。突然發現,練書法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與古人交流!

    《十七貼》練習稿

    練書法兩年多後,我已經看了很多書,包括江蘇教育出版社的一套七本《中國書法史》。古文方面,這時讀《史記》《資治通鑑》《老、莊》都較順利了。與此同時,也算想清楚了很多有關人生的問題。我決定,暫時放下書法,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兩年多來,受益匪淺

    書法博大精深,太多的素養只能在書外用功,而現在的書者自稱大師,一心向利,為博眼球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奇形怪狀,如此怎可能感受到書法的真諦。有感與此我曾寫過一首五絕:

    向書從定法,折股畫汀沙。 今意緣何故,痴心事恣誇?

    學書法只要不是隻想著為MISTRA利,書法不止於修身養性,還教我怎麼為人處事,督導我去承擔自己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幫朋友寫的一幅顏體,掛在家裡

    對於書法,我認為“心不靜,寧不寫”。現在俗務纏身,我已有一年多沒動筆了,但我不會錯過任何欣賞他的機會。說白了,書法的眾多“字外功”比單單練字重要,鑑賞力也是其中之一。

    書法,我還會回來的。送朋友辦公室的一幅蘇軾的《赤壁賦》

  • 6 # 墨曉妹

    小妹來啦

    我來說下自己的經歷。

    儘管學書法十幾年了,但是像修身養性這樣的大領悟確實沒去琢磨,隨著年齡增長,修身養性越來越站得住腳。

    首先,修身。寫字很多時候都要站著,站立時間很長,尤其是我寫行書時,肯定要一直站著,並且手持姿勢會很緩,大家如果看過名師寫字就能看出來,一張一弛都很像現在的太極拳,也就是說如果新手小白,估計光擺一會姿勢都會很累,所以,當然有修身的作用咯

    其次,養性。在書法領域,心裡真吃不到熱豆腐,沒有幾千的認真臨摹古帖,都不叫會寫毛筆字。一筆一畫,都需要認真揣摩古人的用筆,急一點都練不成。記得當初光練習歐體的豎勾就練了好幾天,怎麼都想不出來,後來多虧了導師的指點才通了。所以,養性我也是同意的,堅持和耐心都是練出來的。

  • 7 # 拾趣徽州

    中國的書法,本身就博大精深,乃國粹藝術。同時古代先賢曾說書畫同源。

    回到問題上來說,書法和身心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聯絡:

    一則練習書法的過程:

    練習書法,多以臨貼為主。由此在臨摹的過程中,會對心、性產生很大的改變。尤其是軟筆的書法,急不得,快不得,可謂“磨礪心性”。

    同時“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更何況是反覆抄寫古代先賢的文章呢。如此也無形中提升了自身的學識和底蘊。

    二則從生理角度:

    寫字的過程中,多以站立、懸肘的姿勢,利用腰、帶動肩、肘、腕、指。同時還因寫字所需要的穩定性,經常會屏住呼吸,一氣呵成。這也無形中對身體進行了一個相對靜的鍛鍊。

    三則從創作時候的心情

    書法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釋放心性的過程。寫大字揮灑自如,寫小楷洋洋灑灑。寫成之後的心情愉悅,不可言喻。這樣是對心態和心境的一個釋放。

    所以,這裡闡述一個我對“功”字的理解, 中國的傳統藝術不同意西方的藝術,西方藝術強調的是技術,而大多數中國的傳統文化講求的是“功力”

  • 8 # 仁美大學堂

    學書法的最直接的影響應該就是壽命了。

    我們看看這些書法名家的壽命,不得不承認,書法能修身養性,還能延年益壽。

    唐代

    人均壽命50歲-55歲

    虞世南80歲

    (558年-638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5%

    歐陽詢,84歲

    (557年-641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60%

    柳公權,87歲

    (778年-865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70%

    明清時期

    人均壽命55-60歲,

    但著名書法家的壽命很長很長…

    董其昌,81歲

    (1555年-1636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0%

    沈周,82歲

    (1427年-1509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48%

    文徵明,89歲

    (1470年-1559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5%

    朱耷,80歲

    (1626年-1706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47%

    劉墉(劉羅鍋),85歲

    (1719年-1804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8%

    翁方綱,85歲

    (1733年-1818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8%

    阮元,85歲

    (1764年-1849)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8%

    吳昌碩,83歲

    (1844年-1927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45%

    近現代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

    人均壽命50歲左右,

    1978年後人均壽命67歲-77歲。

    那麼,著名書法家呢?

    林散之,91歲

    (1898年-1989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8%

    張大千,84歲

    (1899年-1983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47%

    沙孟海,92歲

    (1900年-1992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65%

    郭沫若,86歲

    (1892年-1978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3%

    于右任,85歲

    (1879年-1964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53%

    舒同,93歲

    (1905年-1998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62%

    趙樸初,93歲

    (1907年-2000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65%

    啟功,93歲

    (1912年-2005年)

    約高出同時代平均62%

    看完啥感觸?

    啥也不說了,

    想長壽的趕緊練書法去吧!

  • 9 # 佛安村人

    學習書法可以養生這早有定論,首先寫書法它能讓人入靜,生活中的一切雜念,煩惱,就在書法的練習中彼拋到九宵雲外,讓人心生愉悅,不然為什麼很多人練習書法就像吸食了大麻一樣上隱了呢,就是因為這裡面有樂趣,,讓人感覺其樂無窮。所以學習書法對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

  • 10 # 木木學畫畫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何謂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簡言之,修養身心,在生活中擇善而從,博學思考,言行舉止合於禮法。

    那為什麼說書法可以實現修身養性呢?

    書法第一個講究的就是一個靜字。其次,要講究一個耐心。

    想要學成精妙的筆法,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恆,方有所成。

    書法不是簡單的橫豎撇折捺就完事了,而是一門系統性的文化藝術。

    書法包含許多人生哲理,更是囊括的儒道釋三家的核心觀點,順著歷史的潮流,融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

    學習書法,可讓人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如楷書的“中”字中的豎,便講究一箇中正之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常獨自一人靜坐書桌之前,奮筆疾書,淤積的情緒就隨筆墨而化作漢字,酣暢淋漓。

    事實上,不僅書法藝術可以抒情修身養性,許多藝術品類都是可以修身養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鮮戰爭時期,如果美國真的使用核武器,結果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