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冥說史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有將帥之才,可惜由於他的出身,再加上生不逢時以及性格,甚至他的身高體型都成為他不被重用的原因。

    一、辛棄疾出身義軍,雖然主動投奔南宋,但統治者對他的出身始終存有疑心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已經淪落到金人手裡。他的祖父辛贊還做過金人的官職。

    雖然辛棄疾後來參加了反金的義軍,在叛徒張安國殺死義軍首領耿京投降金人後,辛棄疾敢於僅率領幾十人突襲金軍大營,把張安國抓回,體現了他的忠心和勇敢智慧,但南宋統治者依然不能完全信任他。

    (辛棄疾入金營抓捕張安國)

    對於辛棄疾這樣從敵佔區歸來的義士,南宋上層統治階級懷有天然蔑視。南宋丞相史浩還給辛棄疾這類人起名為“歸正人”

    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朱子語類》

    史浩甚至說:北方中原地區一定沒有英雄豪傑,如果有的話,他們為什麼不起兵滅亡金朝呢?

    浩曰:“中原決無豪傑,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宋史·史浩傳》

    正是這樣的態度使得辛棄疾雖然迴歸,南宋統治者卻不敢把重兵交給他。

    二、辛棄疾迴歸南宋,抱有收復中原之志,只可惜他生不逢時

    辛棄疾南歸之時,正是宋高宗當皇帝的時候。宋高宗對於收復中原一直不熱心,甚至之前還殺掉了民族英雄岳飛。

    所以,宋高宗雖然熱情接待了辛棄疾,但是隻是授予他江陰籤判的職務,一直閒置了十幾年。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

    等到宋孝宗繼位之後,銳意恢復中原。辛棄疾好像遇到了明主。不過當時,朝廷對於馬上北伐還是等待準備妥當之後再北伐一直爭論不休。再加上當時宋金議和已成定局。辛棄疾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作《九議》並《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於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以講和方定,議不行。《宋史·辛棄疾傳》

    三、辛棄疾性格豪邁但又倔強,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迎合當權派,導致不為人喜歡

    辛棄疾的性格和他的詞風一樣豪邁,並且他性格倔強,不因為自己職位卑微就迎合任何人。

    他的觀點強硬,鋒芒畢露,也就不被宋孝宗喜歡。

    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宋史·辛棄疾傳》

    四、辛棄疾的外表都與南宋大臣格格不入

    辛棄疾是山東人,長相很有山東大漢風韻。他外表粗獷雄壯,身材高大健壯,力大過人,像老虎一樣。並且他眼露青光,看了就讓人還怕。

    這樣的身形站在南宋大臣裡面,簡直鶴立雞群。其他南渡文人或者南方士人大多體型瘦小柔弱,辛棄疾天然就是被排擠的物件。

    紅頰青眼,目光有稜,背胛能負,臂力過人,身高體碩,壯健如虎。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

    可憐辛棄疾文武雙全,一生胸懷國家,空有一身本領,卻始終懷才不遇,南渡後40多年的大好時光白白虛度了。

  • 2 # 皮皮的歷史課堂

    個人的一點見解,如有錯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宋朝自建立之初,就有重文輕武的傳統。

    這一點可能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個人經歷有關。趙匡胤本身並不具有皇室血統,他靠著陳橋兵變才得以成為宋太祖,換句話說,他是依靠手中的兵權“篡位”來奪取政權的。

    因此,趙匡胤自然是十分擔心武將勢力膨脹而危及宋朝統治。在登基之後不久,他就實施了抑制武官權力膨脹的政策,無論是“守內虛外”的國防政策還是更戍法,都體現出抑制武將的特點。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將這個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所有的中央要害部門地方長官全部都由文職人員擔任,就連部隊的最高統帥也通常由文人擔任。從此,宋朝的武將就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因此,辛棄疾作為武將缺乏受到“重用”的身份。

    除此之外,辛棄疾與岳飛一樣,都是實打實的抗金派,力主收復失地,這樣激進的主張無疑是與當時南宋政權的外交政策相悖的。並且辛棄疾也是一位剛直不阿的人,不會向權勢屈服,自然就會在政治上樹立很多敵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辛棄疾的一生充滿了起起落落,只要他一擔任了要職,就會立馬被人彈劾下來。

    以上兩點合起來,就成為了朝廷始終不肯也不敢重用辛棄疾的原因。

  • 3 # 葉之秋

      

      事實上,別看辛棄疾滿腹牢騷,其實他在南宋頗受重用,官當得挺大的!

      我們都知道,辛棄疾登場歷史舞臺的第一幕相當神奇,神奇到有些炫目。

      辛棄疾少年時就加入了反金義軍,為義軍首領耿京效命。因為義軍勢力擴充套件迅速,引來了金國大軍反撲。為了反金大業,更為了自己生存,耿京派出辛棄疾前往南宋,找尋南宋皇帝的支援,希望他們派兵北伐,並保證耿京他們會積極響應。

      可是,等宋高宗見了辛棄疾,並接納了耿京,讓辛棄疾返回北方,轉告耿京之時,北方傳來訊息,耿京被麾下叛將張安國殺死。耿京所部已經被金軍收編。

      換言之,辛棄疾本來想給南宋獻上一個大大的投名狀,結果,投名狀卻打了水漂!

      辛棄疾心中有氣,返回北方後,於萬軍之中取敵首級,殺了叛將,為耿京報仇,並且帶著叛賊的腦袋千里奔襲,闖出金國,投入南宋,以此向宋高宗表明心跡。

      然而,辛棄疾再怎麼彌補,也無法挽回宋高宗對其“處事不密,慮事不周”的壞印象。

      當然,宋高宗對於辛棄疾這個北歸之士還是比較器重的。辛棄疾本來是白丁出身,因他主動來歸,又有心愛國,宋高宗任命他為江陰籤判。

      所謂籤判,即籤書判官廳公事,為一州(市級)主管公文往來的重要官員,相當於秘書長的重要官職。

      在南宋,唯有狀元、榜眼、探花這種一甲進士,才有資格在剛剛入仕的時候就獲得這種從七品官爵。

      可以說,宋高宗對於辛棄疾不但沒有嫌棄,反倒是予以重用。

      之後十來年,辛棄疾的官職越當越大,在四十來歲出頭的時候已經當到一路轉運使,這已經是堪比副省級的高官。‘

      辛棄疾的最高職銜是龍圖閣待制,這是從四品職銜。

      宋朝的官銜與明清不同。在明清,巡撫才是一省大員,一般是正二品。其上還有總督,一般是正一品。至少也需要正二品,才算是省部級大員。

      宋朝則不然,宋朝的四品以上官員就算是省部級高官。在地方上,轉運使就相當於後來的巡撫。在朝堂,龍圖閣待制與六部侍郎一樣,都是從四品。

      向翰林學士、樞密院學士等中央重要官職,在宋朝也不過是三品。

      在唐朝,宰相只有三品,大家想必都知道“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說法。

      在宋朝,宰相是二品,官場又稱平章事(宰相都必須帶“平章事”)為“同中書門下二品”。

      因此,辛棄疾能常年擔任轉運使,官職做到龍圖閣侍制,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當然,辛棄疾沒有能夠出將入相,官居一品。說實話,就辛棄疾那種類似李白的燒包脾氣,走到哪裡都是一副牛氣哄哄的樣子,能做上一品大員才奇怪呢!  

  • 4 # 漩渦鳴人yy

    辛棄疾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同時我也說過他不是古惑仔,他所做的事情,不是逞兇鬥惡於街頭,而是制定國家方略,顧國家尊嚴打造出一把能夠讓南宋北伐的一把利劍,所以他手中握著的是諸侯劍。

    辛棄疾他出生於北方,一點可能也導致了南宋並不怎麼喜歡重用他畢竟地域方面的觀念是很嚴重的,辛棄疾在南宋的朝廷裡面很難找到知心的朋友,更多的只是在北伐這個大衣上面可以取得共識,至於說交心知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辛棄疾一心想要北伐,因此交到很多的朋友,這個朋友得打引號,為什麼直到辛棄疾快要病死的時候,當局者仍然只是想利用辛棄疾是一個北伐鬥士這樣的名號,去穩定自己的政治地位,這是何等的荒唐。

    與此同時,這也證明著辛棄疾所交的這些朋友也確實愧對於朋友這兩個字,每次辛棄疾出了事情,沒有幾個人願意去保護它,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替辛棄疾說話,所以造成了辛棄疾在南宋的朝廷之中長達十幾年沒有遭到重要,這是何等的荒唐。

    但是辛棄疾確實是一個出生於北方的人,他明白在女真人的統治之下,北方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所以辛棄疾一生致力於北伐,這也就是為什麼南宋一直把他排除在外的道理。

    政治家並不是愛華人士,政治家不會為自己的政權負責,他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負責,也正是政治家卑鄙無恥的地方,政府給了他權利,他卻拿來當做自己的籌碼,政府給了他選擇,他卻拿來作為衡量利益的一個標準。

    對於辛棄疾來講,他不會自甘墮落去當一個政治家,他這腦袋裡面除了北上光復中原沒有其他的事情,所以對於辛棄疾來講,他不屑於與這些人為伍,他更願意的事和那些能夠喊著北上光復中原的那些人做朋友,可這些人喊話的時候又有幾個是真心的?

    更多的是把辛棄疾當作是一枚棋子。

    辛棄疾回到南宋那是一場悲劇,這場悲劇的開始便是宋高宗趙構的那一場悲劇,由此南宋開啟了自己政治軟弱的時代,北宋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有名的宰相,但是南宋的除了一個尖像秦檜,還能找到其他的人嗎?

    正是因為這種政治上面的弱勢或者缺乏政治的頭腦,南宋一直都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態度,由此導致了接下來南宋的滅亡,南宋的滅亡並不是天意,而是他自己和做的。

    辛棄疾也正是這種政治的犧牲品,也只有像辛棄疾這樣純粹而且有能力的人,在南宋的朝堂之中,才能更加凸顯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還有荒唐。

  • 5 # 辛仔侃歷史

    一方面辛棄疾的治國主張與宋高宗的利益不符,因為他力主收復失地,迎被囚於五國城的徽宗、欽宗哈還朝。宋高宗當然希望收復失地,但他卻不願迎自己的父親和皇兄還朝,一旦那兩人回來,他這皇帝的寶座還怎麼坐的穩呢。

    另一方面,源於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南宋境內,“歸正人”受到歧視,被認為懷疑有異心。南宋朝廷規定,歸正官員,只允許添差某官職,而不釐務差遣,即只給一個閒散的官職而並無實權。此後,南宋堅持宋朝立國以來猜忌武將的國策,並猜忌“歸正人”。

    所以他雖很欣賞辛棄疾,但一直未曾重用。

    玉樓春·再和

    人間反覆成雲雨。鳧雁江湖來又去。

    十千一斗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葉吳江句,今日錦囊無著處。

    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辛棄疾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文豪”,甚至被人與蘇東坡並列,稱為“蘇辛”,可見其文學方面的造詣之高、之深。但是,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辛棄疾不僅能夠操筆,而且還能操刀!他的主要身份是南宋初年的將領,次要身份才是文人。雖說未必如提問者所言“在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起碼在軍事方面辛棄疾還是頗有些才能的。

    但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辛棄疾的仕途並不順暢,屢遭彈劾、幾起幾落。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苦於沒有可以施展拳腳的舞臺……因此,留下了不少感慨生不逢時的詩詞。那麼,為什麼辛棄疾不受重用呢?

    辛棄疾的出身存在硬傷

    辛棄疾與著名的“中興四將”不同,他的出身是有硬傷的!辛棄疾雖然是漢人,卻生於金國、長於金國。套用現在中國有關國籍的標準,辛棄疾只能算旅金宋僑。如果套用美國有關國籍的標準,辛棄疾則是徹徹底底的金華人!更重要的是,辛棄疾的祖父辛贊還當過金國的官員……

    宋紹興三十一年,正值多事之秋。這一年金國發生內亂,皇帝完顏亮南征期間,留守遼陽的宗室完顏雍(金世宗)發動叛亂,自立為君。同樣是這一年,宋高宗趙構正式決定禪位給過繼嗣子趙昚(宋孝宗),當起了太上皇。還是新一年,宋王朝的國家戰略發生了改變,由主和轉為了主戰,企圖利用金國內亂趁火打劫、收復失地。不久之後,剛剛即位的宋孝宗重啟啟用主戰派老將張浚並公開為岳飛平反!

    恰恰就在這一年,辛棄疾等人擁護耿京為頭領在金國內亂期間發動了一場民變,史稱“耿京起義”或“耿京暴動”。不久之後,耿京、辛棄疾投入宋王朝懷抱,接受了宋王朝“招安”。想想看,宋高宗連忠心耿耿的岳飛都容不下,辛棄疾這樣一個既有金國官僚背景又有民變背景的人,如何讓宋高宗放心?又怎麼可能受到重用?要知道,彼時的皇帝雖然是宋孝宗,可宋高宗的太上皇卻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那個太上皇,權勢並不比後來的清高宗弘曆差多少!

    辛棄疾的政治主張與宋王朝的戰略向左

    辛棄疾作為金國的“官三代”,本可以衣食無憂、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他為什麼參與到民變之中?原因很簡單,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叫政治主張也可以。這一點,辛棄疾的詩詞中也體現得非常明顯,他是主張宋王朝對金開戰、收復失地。紹興十一年辛棄疾之所以投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一年宋王朝戰略的轉變,宋王朝轉守為攻了!

    只可惜,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都不如的“隆興北伐”最終落得個慘淡收場。興師動眾的宋軍硬是讓處於內亂之中的金軍打了個一敗塗地,不得不以再次卑躬屈膝的《隆興和議》為這場“北伐”劃上了句號。不久之後,主戰派老將張浚引咎辭職,宋王朝的戰略再次由主戰轉向主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辛棄疾卻依然堅持著他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宋王朝能夠痛定思痛、再次北伐收復失地。試問,連老將張浚都不得不“引咎辭職”了,辛棄疾擁有那樣一個背景的人,還能受到重用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好在辛棄疾彼時的地位並不高,還無法影響到宋王朝的政局,這才僥倖保住了一條性命。試想,如果他彼時像早年的岳飛那樣位居樞密副使高位又手握重兵,還能善終嗎?恐怕很難。

    因為以上所說的兩個原因,辛棄疾歸宋之後一直鬱郁不得志。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反倒是成就了文學史上的“文豪”辛棄疾!如果辛棄疾春風得意,或馳騁沙場、或縱橫官場,他還有這份閒心這寫下那些千古名句嗎?恐怕很難!就算有那份心思,也沒那個時間。

    開禧北伐前後,權相韓侂冑認為辛棄疾名氣可用,再次啟用其出任紹興、鎮江知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職。但是,因為與韓侂冑政見相左,最終辛棄疾依然沒有逃脫被罷免的命運。開禧三年,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直到宋王朝末代皇帝趙㬎即位之後,辛棄疾才被宋廷追贈少師、諡“忠敏”,算是正式蓋棺定論了。不久之後,元相伯顏兵臨臨安城下,宋宗室出降,宋亡……

  • 7 # 漲知史

    導讀: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代文豪辛棄疾確實曾直入虎穴,取敵首級。早年壯志報國雪恨的辛棄疾與摯友義端投戎天平軍節度使耿京,然義端為見利棄義之人,竟偷盜耿京帥印不知去向。自知難逃其咎的辛棄疾戴罪立功直赴金軍大營,三晝夜時間取義端首級來獻。一路收復失地的耿京在辛棄疾的勸說下,欲歸順南宋朝廷,然未等到辛棄疾攜朝廷詔書歸來之時,張安國部叛亂已生。張安國殺害耿京,攜部眾投靠金人,憤怒至極的辛棄疾以五十敵萬人的豪氣闖進敵營取其首級,以報耿京之仇。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大文豪辛棄疾由衷的發出了感慨。橫絕齊魯,飢餐胡虜的辛棄疾文可入相,武可拜將,卻終生未得到了南宋朝廷的重用,最終落了個罷免丟官的下場。

    水火不容的“北軍南政”

    辛棄疾的被“棄用”源於朝堂之上“主戰派”與“主和派”的政治博弈。“主戰派”多為岳飛等北上掃寇將領,居於南方醉夢暖鄉的秦檜等人皆為 “主和派”。兩宋之際,文強武弱的局面一直佔據主流,縱使北軍直搗黃龍,奈何文官掣肘太深。作為主戰派的辛棄疾,一沒有背後勢力的支援,二為淪陷區的“歸正人”,又談何堪當大任。

    身份不純,難獲信任

    “歸正人”為南宋朝廷對淪陷區投奔祖國懷抱之人的蔑稱。不由得想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奈何出於南宋朝廷對金人的猜疑與忌憚,“歸正人”的“歸國”之旅並不順利,他們往往遭遇南宋“純正血統”的雙重標準。我們的主人公辛棄疾出生于山東,當時的山東已是敵佔區,所以說辛棄疾雖是漢人,但卻是“金國公民”。素來不和且慘遭金人毒手的宋朝廷,又豈能相信敵國之人。

    徽欽之恥,高宗忌憚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徽欽二宗同時被俘,作為僥倖逃生的宋高宗而言,那不僅僅是國恥家恨,更是人生中難以磨滅的陰影。偏居一方,居於一隅,與金無爭,這才是宋高宗最想得到的人生。辛棄疾等人的北伐失地是冒著隨時惹怒金人的危險,有宋一朝,無不是與北方政權和談、歲幣、苟安。

    稼軒南歸,高宗退位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高宗以“倦勤”為由退位。而辛棄疾南下聯絡南宋朝廷也是在同一年,辛棄疾正式入仕南宋朝廷的時間點剛好與高宗在位時間擦肩而過,所以辛棄疾真正意義上輔佐宋高宗的時間不足一年。

    辛棄疾南歸後主要執劍雪恨時間根本不在宋高宗主政時期 ,因此也就談不上重用一說。

    總結:

    由於南宋政權的懦弱與內部文官集團的投降政策,主戰的辛棄疾必然得不到他們的賞識。其次,由於辛棄疾尷尬的“宋僑”身份,遭到了 南宋集團的猜忌,故始終無法得到上層文官集團的信任。最重要的一點,辛棄疾南歸入仕時間與宋高宗執政時間幾乎沒有重合點,所以根本沒有是否得到宋高宗重用一說。

    個人所見,還請斧正。

  • 8 # 南飛雁1988

    公元1162年。此時北宋已經亡國35年了。濟南府新任知州張安國,張安國正在家裡大擺筵席,十分愜意。當然,能有今天的一切,全是張安國當叛徒換來的張安國本來也是辛棄疾的同事,一起苦逼的抗金。忽然有一天,他偷偷摸進營帳,殺了他的上司:起義軍首領耿京。首領去世,一時群龍無首,軍心不穩。辛棄疾決定出手,擊殺叛徒。

    他嚴格挑選了50人的敢死隊,計劃絕地突襲,除掉叛徒,以正軍心。50人 VS 50000人。辛棄疾帶領著他的敢死隊,最終將張安國活捉,最狠的是辛棄疾還把50個兄弟全部安全帶回。事後金國大佬聽聞此事,正在吃飯,飯碗直接掉下,驚慌問到:帶頭者何人?以後請避而遠之。

    武力值驚人,文學值居然也橫溢了,人家真的是上馬殺賊,下馬讀書。比起現在只是說說這句話而已的人,辛棄疾真的是人中龍鳳,文武雙全。他的詩時而豪氣干雲,時候柔情無限。這個文武雙全、豪情婉約、正義浩然、讓人嫉妒的文藝猛男!你以為辛棄疾只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草莽嗎?或是你以為他只是會寫詩的文藝青年麼?又或者,你以為他只是彪悍的文藝猛男麼,還遠遠不止。

    他還是出色的戰略家。1165年,辛棄疾寫了10篇論文,又稱《美芹十論》,陳述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一統中原的大計。

    分為十章,分別是:

    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

    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

    辛棄疾目的在於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見,進而自治圖強。現實指導之意義甚大,裡面無一不是精闢之論。同時,這也是一部很好的軍事論著,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但是,不知道為啥,皇帝就是不喜歡,總之皇帝一直就沒有給辛棄疾一個好臉色。當然,辛棄疾的官場也不順利,一路各種被貶被彈劾。一生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家裡,寫寫詩,看看美女,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擴大內容,拓寬題材。他至今流傳的六百多首詞作,有政治,有哲理,有朋友之情、戀人之情,有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有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只要是值得去寫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而且,他的詞,充滿著正能量和極度男性荷爾蒙。1207年秋,朝廷決定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下旨命令他即刻到臨安府上任。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詔令還沒到,辛棄疾就患了重病,臥床不起,沒辦法只得上奏請辭。在那一年的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在臨終之際,他大呼:殺賊!殺賊!朝廷聞訊後,賞賜其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也算是善始善終了。一生寂寞,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

  • 9 # 今古大觀

    辛棄疾能在萬軍之中,取敵首級,還真不是吹的。

    1162年,辛棄疾跟隨耿京反金歸宋。辛棄疾受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辛棄疾文武雙全,這點小事,真是不再話下。辛棄疾回去找耿京說道,誰知耿京已被判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少年就立下志向,恢復中原,報效祖國。眼看張安國這小子,壞其大事,辛棄疾是義憤填膺,當時他剛二十出頭,血氣方剛。他是想也沒想,帥領五十餘騎,奔襲敵人幾萬人的軍隊,結果是把張安國手到擒來,押送宋廷發落。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宋高宗誇他忠勇,許以官職。

    辛棄疾沒被宋高宗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辛棄疾嶄露頭角的不是時候。辛棄疾是在紹興三十二年,效力南宋。宋高宗在這一年,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讓為給養子趙昚。物以稀為貴,高宗朝根本就不缺良將,高宗擅長的是打壓良將,要是能重用辛棄疾,那才邪門了。

    辛棄疾向南宋朝廷獻上《美芹十議》,證明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宋孝宗依然沒給辛棄疾施展抱負的機會,最重要的一點是,辛棄疾是“北人”,也就是被金人統治的宋朝人。有人美其名曰“歸正人”,無論怎麼說都不是正統的南宋人,南宋朝廷無力保護自己的百姓,使他們被金人蹂躪,卻看不起他們,這純粹是耍無賴行為,南宋朝廷就是這麼無賴,誰也沒辦法,辛棄疾的身份註定仕途不順。

    據說辛棄疾臨死還嚷著“殺賊”,他雖然沒能在疆場痛快殺賊,他的愛國詞章卻傳唱天下,鼓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用熱血悍衛自己的家園,也是幸甚。

  • 10 # 我為發明狂

    辛棄疾就是宋高宗的吉祥物,高官有的,但是重用就免了。

    因為宋高宗需要辛棄疾作為金國漢人的代表,但是要滿足辛棄疾的北伐要求,宋高宗就不願意了!

    感覺是武統代價太大了。

  • 11 # 時間的穿越者

    南宋殺了岳飛後,丟了魂,自廢武功,主戰派一直被壓制,根本就翻不了身,皇帝所謂的北伐也只轉移朝堂鬥爭的手段,並不是真正的北伐。辛棄疾,陳亮等主戰派,只是朝堂鬥爭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球星多並不一定能贏球,美媒評選最爛的超級球隊,湖人兩次上榜,大家覺得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