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中青年代表
這挺通用機槍,若使用兩腳架,配備75發彈鼓即可作為輕機槍使用,跟隨班排作戰。若使用重機槍的三角架,配備300發彈箱,即可作為重機槍使用,成為營連的支援武器。若裝上裝甲車輛,它又是車載機槍,成為盟國步兵的噩夢。其最大特點是不同於馬克沁重機槍的採用水冷降溫的方式,而是和輕機槍一樣採用氣冷式,透過迅速更換槍管來保持射擊的連續性。 代表作是德國槍械專家施坦格研製的MG34機槍,該槍1934年設計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廠生產,採用和毛瑟步槍相同的彈藥(7.92×57毫米子彈)。它有很多劃時代的亮點之作,如既可用彈鏈供彈,又可換裝75彈鼓供彈,使用彈鏈供彈左右都可進行,能雙槍聯裝使用(可對付飛機);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裝卸,操作簡單,可迅速轉移陣地(機槍能夠迅速轉移陣地在實戰中特別重要);該槍理論射速為 800-900發/分,最快時可達1500發/分,達到了單管機槍的巔峰。碗口粗的大樹都能打斷;有兩根備份槍管,一旦槍管過熱可迅速更換。作為輕機槍使用時,有效射程為800米;作重機槍使用時,其有效射程為1000米。 MG34大量裝備德軍部隊各級部隊,也是德軍的各種裝甲車輛的制式武器。 在實戰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擊效能,都得到德國軍方的相當肯定,它是德國步兵的火力支柱。 但MG34有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點,其結構較複雜,複雜的結構直接導致製造工藝的複雜——耗費更多的工時和材料。 實戰需要的是可以大量製造和裝備部隊的機槍,而根據MG34的生產能力,即使所有工廠全部開足全部馬力,也沒法滿足前線的需要。 德軍方一直要求武器研製部門對MG34進行改進。德國專家針對MG34有過多種改進方案,其中一種據說是受波蘭戰役中繳獲波蘭的一款機槍設計圖的啟發,由德國金屬衝壓專家格魯諾夫博士完成,對MG34進行了多項重要的改進。這個方案由於自己的超出其他改進方案的優異效能而很快中標。這就是MG42通用機槍。
-
3 # 紙上的宣仔
最早的是MG34,不是MG42。
MG42是在MG34設計取得巨大成功後,進行的降成本設計版本,主要是零件大量採取衝壓工藝,供彈方式也由彈鼓改為帆布彈鏈。
MG34,採用彈鼓供彈
由於採用的是與毛瑟步槍相同的7.92×57mm彈藥,因此很好的保證了其遠距離射擊威力,配合三腳架可以發揮出重機槍的威力。
MG42改為彈鏈供彈
MG42作為輕機槍使用時,重11.6kg,配合三腳架用作重機槍時也只重20.5kg。良好的重量控制是實現通用機槍能力的前提。對比之下馬克沁重機槍高達49公斤,哈奇開斯M1914帶三腳架重達46.8公斤,九二式更是重達55.8公斤,雖然威力比MG42大的多,但是部署能力比MG42差遠了不可能指望一個步兵班能夠攜行。要知道戰場上不是你威力大就厲害,而是你的武器能出現在敵人武器出現不了的地方才厲害。MG42厲害就在於其高射速壓制其他國家的輕機槍毫無壓力,別的國家重機槍到不了的地方它能部署。所以說MG42是除MG34外最優秀的通用機槍,這沒什麼問題。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實際射速連MG42十分之一都不到,被壓制的死死的
-
4 # 戰甲裝研菌
首先,題主所提出的MG42是最早的通用機槍這一點,我是非常不認可的。
按照中國現行軍標GJB 5236-2003《輕武器術語》中的相關規定,通用機槍又名輕重兩用機槍,是一種裝在穩固槍架上能做重機槍使用、依靠兩腳架支撐又可作輕機槍使用的機槍。
中國軍標的相關規定
按照這個定義來看,在MG42之前的MG34甚至是德國在一戰時期使用的MG08(一種馬克沁重機槍的德國版本)也算得上是通用機槍。
使用三腳架的MG08重機槍
使用兩腳架的MG08輕機槍
其次,MG42的出名我都不知道為啥。其實在我看來,MG34通用機槍的效能更好啊,MG42通用機槍的射速明顯太快了,非常不利於步兵班組的支援火力。步兵武器的射速應該在每分鐘600~900發之間,MG42明顯超出了這個射速,自然會造成彈藥的極大浪費。
MG34通用機槍
要知道,以德軍那種半摩托化的機械化水平,彈藥的供應是極其困難的。要知道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潰敗,就是因為後勤補給的不足。
MG42裝在三腳架上,就是重機槍;裝在兩腳架上,就是輕機槍。
裝在三腳架上的MG42通用機槍
使用兩腳架的南斯拉夫M53,南斯拉夫版本的MG42通用機槍
-
5 # 國平軍史
MG-42,源自MG-34,是二戰以前,德華人開發的一款通用機槍,此槍是德國為了躲避《凡爾賽條約》制約而研發,因為條約規定作為一戰戰敗國,德國不能研發裝備衝鋒槍和重機槍。
因此精明的德華人繞過了條約的紅線,發展出了MG-34機槍,對外宣稱這是一挺通用機槍,而不是條約規定的重機槍。
MG-34機槍,槍身上自帶兩腳架,配75發彈鼓,可當作輕機槍使用,是班排級戰鬥單位最主要的火力輸出單元;當裝上與之配套的三腳架時,配300發彈箱,就是一挺火力持續效能極佳的重機槍,成為營連級作戰部隊的支援兵器。
(MG-34機槍)
但由於MG-34結構複雜,產量難以滿足自3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軍隊的迅速擴張,因此就用大量採用衝壓生產工藝的MG-42取代,既降低了重量,又提高了射速,動作也更加可靠。
(MG-42機槍)
MG-42脫胎於MG-34,是一挺名正言順的通用機槍,出廠時MG-42槍身上就自帶兩腳架,輕機槍狀態可謂與生俱來;當收攏兩腳架,裝上與之相配套的三腳腳時,就妥妥地成了一挺射擊效能穩定,有效射程1000米的重機槍。
綜上MG-42出廠時,因自帶兩腳架,本身就是一挺有效射程800米的輕機槍;當裝上三角架時,就成了一挺重機槍,因此,MG-42這挺通用機槍輕重機槍的轉換,還是非常方便的。
在作為步兵班排支援武器時,通常處於輕機槍狀態,不再攜帶沉重的三角架;但在作為營連級部隊處於防禦作戰時,往往會套上三架,提高有效射程,此時就是重機槍狀態。
-
6 # 憤怒的小野豬
#軍事# #軍事歷史# #二戰#
我想會不會是提問者將MG34理解成是MG42的輕機槍狀態了?輕重兩用指的是:輕型機槍使用兩腳架,用彈鼓或彈夾供彈。重型機槍使用三腳架,射擊更穩固,使用彈鏈供彈。而不是指槍身或者槍管的大小。
機槍的大量應用最開始出現於一戰。
當年一戰的時候,就是在大名鼎鼎的索姆河戰役,數十萬英法聯軍在寬度達到四十千米的戰線上向德華人發起全線衝擊,但卻遭到早有預料的德華人的埋伏,上千只馬克沁機槍噴射火舌,結果聲勢浩大的英法聯軍的攻勢連一天都沒撐到就轉入防守,而英法聯軍在這一天的傷亡人數達到了恐怖的57000人。
戰後英法美等國意識到,讓德華人擁有重機槍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於是《凡爾賽條約》中規定,德國陸軍不得裝備重機槍,德國國內也不能研究製造重機槍。
在條約的限制下,在1934年的時候,德華人搞出了MG34,及其緊湊的外形,從傳統眼光來看這不能被歸入重機槍範疇,但是可以配備三腳架,用200發彈鏈供彈,作為重機槍使用,在隨突擊部隊前進的時候,還可以配發彈鼓成為輕機槍,甚至還可以跟隨各類車輛成為車載機槍。比如影視作品裡,不少被架在翻鬥摩托上的MG34的鏡頭,大家一定印象深刻。
看這細細的小槍管,還有套筒上面密密麻麻的散熱孔,是不是很漂亮?
但MG34有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點,過於緊湊造成了其結構較複雜,複雜的結構直接導致製造工藝的複雜,需要耗費更多的工時和材料。
於是德華人一方面參考了進攻波蘭和比利時等國家時得到的設計圖紙,一方面在槍身上大量應用了衝壓技術,在1942年造出了MG42型機槍。
散熱套筒是衝壓件,顯得槍管更加粗壯。
會不會是因為MG34的槍管太細了,讓人們有種把MG34的槍管套在MG42的散熱筒裡,就變成了一挺重機槍的感覺呢?
實際MG42基本是一種全新的機槍,它開創了在槍械製造上大量使用衝壓件的先河。隨後這種方式在槍械研究製作中被逐步推廣,甚至現在很多輕武器的零部件會使用輕合金材料或者是塑膠製品。這對於降低成本和減輕武器的重量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這款金屬使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機槍給德華人帶了巨大的便利,直到戰爭末期柏林城的瓦礫中這依然是德國士兵最可靠的裝備和朋友。美國兵口中的“希特勒的電鋸”,蘇聯兵口中的“亞麻布剪刀”,說的就是MG42。
MG42如此成功,以至於在二戰結束後,將7.92毫米口徑換成7.62毫米後仍然在軍中繼續服役。
我軍95式槍族中的95式班用機槍在歐洲槍械標準來看就不算是一挺通用機槍,因為我軍的95班用機槍只能使用兩腳架,用彈鼓供彈。是的沒錯,95式機槍竟然無法使用彈鏈供彈,在這方面,我們做的還沒達到二戰德軍的水平。
-
7 # 愛伱好難266
mg34和mg42都有重機槍槍架,射擊比兩腳架穩定多了,裝上對空瞄具就可以打灰機了,用上彈鼓一個人提著就可以玩了,同時期少有這樣先進的多用途機槍,因為太優秀,德步兵班戰術都以機槍為核心展開的
-
8 # 職場有備無患
我記得曾經回答過MG34和MG42兩款通用機槍的區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搜尋我以前的答題了解更詳細的資料,謝謝大家。不管是二戰時期還是當今年代,德國工業品都屬於全世界最精細的高階精品,MG42作為二戰當時頂級軍事傑作,自然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其瘋狂的每分鐘1200發左右的射速,讓盟軍士兵只要聽到它的聲音,就會立馬躲藏起來。MG42那種像撕布機一樣的聲音給人一種末日來臨的恐怖,曾令多少盟軍官兵聞風喪膽,後被美稱為“希特勒的電鋸”。當流動作戰時,其被士兵們端起來衝鋒就是一把輕機槍;打陣地戰時,支起三腳架其就是一挺堅守的重機槍;除此之外,裝備在戰車上更是一挺車載機槍。由於其通用型強、火力超凡,當時德國一共生產了12萬挺MG42,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MG34可置換槍管MG42可置換槍管
由於當時MG34和MG42都採用風冷式給槍管降溫,高速的射速能很快就將槍管燒紅,機槍手必須不停的更換槍管才能保證機槍的優異效能。因為MG34是利用鋼材挖造出來的,MG42是技術升級後鑄造出來的,因此前者比後者重了許多,一般用做車載機槍,MG42更多用於可攜帶式機槍。再加上MG34和MG42同屬於毛瑟兵工廠研製生產,MG42在效能上明顯更優於MG34,後來也有被統稱為MG42的說法。
-
9 # 顏勇y1
肯定是好槍,首先是製造工藝先進,其次是設計優良。射速高。而且可以換槍管。滿足了重機槍的要求。可以持續火力。同時輕便。至今還有許多國家用它。
-
10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所謂“通用機槍”概念,指的就是能快速的完成各種任務下的角色轉換,通用機槍的概念脫胎於馬克沁這類“中型重機槍”,火力壓制能力更加強大,卻又擁有不亞於輕機槍的機動效能。故而二戰德軍將MG34\42機槍作為了步兵火力的支柱和戰術行為的核心。
在輕重運用上,MG42主要靠的是槍架,它本身配備了兩腳架,大部分配屬給擲彈兵的MG42都是作為輕機槍使用的。根據陣地戰需求,只要將專用的重槍架安裝上,或者安裝在載具的專用槍位上,MG42即可負擔重機槍職責。
這個重架用一個士兵即可揹負,開啟腳架後,槍身的高度能調整得非常高,比之當時許多馬克沁槍架更加優秀,適用於各種地形的固定陣地,但是相應的也帶來了累贅,某些擲彈兵並不太喜歡。略顯複雜的槍架容易在戰鬥中損壞,攜行它也會讓本就消耗極大的機槍彈藥攜帶量減少。
裝甲擲彈兵倒是無所謂,因為他們有配屬的運輸載具,彈藥方面更加充足。不過裝甲擲彈兵往往不會離開載具太遠去作戰。
做輕機槍用就簡單了,德軍最常用的就是MG42的輕機槍機動戰術,擲彈兵掩護兩挺機槍的交叉火力進行伏擊,或者依託機槍的交疊壓制進行突擊。MG42擁有超過馬克沁一倍的火力,對面布倫、BAR、捷格加廖夫DP28之流機動性不見得比MG42強,火力卻哭都比不上變態的德軍。
今天的MG3通用機槍與當年的MG42幾乎沒什麼變化,腳架這些東西也基本保持了原樣,畢竟一場世界大戰帶來的經驗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推翻的。
連帶著當年的一些戰法也被繼續沿用,比如肩膀扛大槍,不少人認為這樣會震死士兵,實際上超過馬克沁射速一倍的MG42被扛肩膀上臨時射擊是常事兒。只不過德軍為了控制槍管發熱改變了射擊頻率,將連續射擊和短點變成了扇面長點。
MG42最大的問題也在這兒,即便把它透過重架變得更穩定,也無法解決它骨子裡就是個“通用機槍”的本質。高射速帶來了大量的彈藥消耗和快速過熱的槍管問題,做輕機槍用它非常靠譜,但是在鋪天蓋地的大決戰面前就有些HOLD不住了。譬如庫爾斯克會戰,譬如諾曼底登陸。它能帶來瞬時的暴虐火力,卻並不是個威猛先生。
不過通用機槍的魅力就是這樣,這種武器的定位就是萬金油,只要有合適的崗位能架設上它們,它們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好這個崗位的工作。槍架允許,你拿MG42防空都可以。
架在車輛上的MG3和231號虎式坦克上的MG42,這種改變其實並非過去和現在的不同,MG42的車載重機槍架在當年就是個比較多品類的東西,反正都能安得上去就行。
比如這個安裝在獵虎屁股後面的槍架,它設定的比較高,便於成員站在殲擊車後面發動攻擊。類似這樣的機構很多,搜尋車、摩托、汽車等很多地方的槍架都有區別。
不過,如果你有需要,MG42拿著衝鋒都可以,只要捏住兩腳架,用MG42獨特的機槍槍托頂住身體進行穩定,剩下的就靠你的麒麟臂了。
回覆列表
我們先看輕機槍和重機槍的區別,輕機槍的定義其實是輕型支援武器,而重機槍中的這個“重”,並不是說槍本身重,而是它連續發射槍彈的能力的叫法。輕機槍和重機槍的主要區別就是在於,輕機槍的射速低,而重機槍射速高,射程遠,火力持續性強。而輕機槍使用兩腳架,重機槍使用三腳架,就是圍繞射速射程的要求來設定的,並不是說帶上三腳架就是重機槍了。
三腳架和兩腳架,是完全不同的,三腳架的重量高,穩定性好,子彈發射的時候,後坐力完全是由三腳架承受的,而輕機槍需要抵肩射擊,後坐力由肩膀承受。輕機槍的穩定性遠不如重機槍,這也就導致輕機槍的射速射程要小於重機槍了。用不用三腳架,不是從名字上要求的,而是需求。
根據需求,重機槍要的是活力持續射程遠,所以,重機槍都是彈鏈供彈,裝三腳架,槍管厚。而MG42恰恰滿足這一點,同時,MG42質量輕,又滿足輕機槍的需求。就這樣,MG42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通用機槍,可以在輕機槍和重機槍之間隨意切換。
當年德國拿出MG42的時候,英美間諜將資訊傳遞回去,英美得出結論,德國不行了,這槍就是個粗製濫造的產物。
MG42的射速非常高,可以達到1200發每分鐘,而德軍是明令禁止一次性將250發的彈鏈打光的,如果使用50發的彈鏈,一分鐘不得超過七條。這項規定其實就是為了保證槍管的壽命和射擊時的故障。
而MG42之所以能保障火力持續,原因就在於它是用彈鏈供彈的。這點是滿足重機槍需求的。加了三腳架,機槍的穩定性剛好了,精度更高了,有效射程也就隨著增加了。這就成功的切換成了重機槍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