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曰月皎然

    評價郭解,也只能從書中資料分析,年幼時類似周處,行俠仗義,睚眥必報,殺人無數,及長,處事以義為本,以理為綱,豪氣干雲,深得地主階級和遊俠欣賞和依附,這又類似董卓,但漢武時代,不比亂世遊俠時代,有法有規,最終因交友無類害了自己。

  • 2 # 岷山之客玉

    郭解之流乃遊俠兒頭目。按現在的說法即是混社會的黑社會大哥,善收賣人心,號稱以義而殺人。任俠使氣,俠以武犯禁,在社會混亂時有市場,在有秩序的社會必為官府重點打擊物件。與郭解類似者有朱家。此兩人事見《史記,遊俠列傳》。

  • 3 # 大老腐在草原

    郭解,有著漢朝第一大俠的稱號,姓郭,名解(讀“xiě”),字翁伯,現在的濟源東南人,是“中國第一女神相”許負的外孫。他的父親也是一個著名大俠,卻因為行俠仗義的時候觸犯法律,被漢武帝下令誅殺。郭解與衛青同一時代的人物。不過始終是平民身份。手段狠辣的同事又講義氣。司馬遷在史記裡對他的描寫篇幅很多。個人覺得郭解就是黑社會老大,一個梟雄!但是生不逢時。可以這麼說,如果不在漢武帝時期出現。而是出現在三國或者動盪時期。他也許能真的成為一方諸侯。但是漢武帝時期呀!!漢武帝什麼皇帝大家都知道。手腕,能力。一等一。所以他不會放由一個民間老大玩弄權術。畢竟郭解除了殺人放火的黑社會常規行為外還有結交當時朝廷權貴,他想幹嗎?就算他不想幹嗎。他的行為已經觸了漢武帝的帝威。所以非死不可。後來全族被滅。 漢武帝時期雖然不算和平年代。但是國力強大也很穩固。這樣的黑社會頭目是沒有辦法走的很遠。 郭解被很多影視作品過度俠化。其實可以說就是梟雄一枚。我想司馬遷花很多篇幅去描寫他是因為文人嘛大多比較欣賞在行動上做常人不敢做的人。 總之郭解有俠的品質又有匪的行為。

  • 4 # 西門i飛雪

    郭解:漢代的俠士,曾被司馬遷記錄在《史記》可見其在當時期的影響。現今影視劇多有將其神話。

    我突然發現,從古至今姓郭的都很厲害;真的是很牛逼。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之郭靖,其原型也是一位俠義英雄,真名郭靖。香港的郭秉鑫,開發的語音軟體,影響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富士康的老闆郭臺銘,且不說是不是血汗工廠,但為我們增設了幾十萬個工作崗位,也算為社會作了貢獻。順聯動力的董事長郭洪安;一位80後,更是以一匹Mustang之姿闖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電商領域,其創立的順聯動力電商平臺將會恵澤中華民族千家萬戶!

  • 5 # 流年往史

    郭解,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為著名的遊俠兒。所謂遊俠就是行走江湖,替天行道,我行我素之人,和民國時期的四川袍哥,洪門中人差不多,而且還是其中地位不差的佼佼者。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混江湖這個事情到底是遺傳還是小時候的耳濡目染還真說不清楚。

    郭解也算是子承父業吧,其老爹就是在江湖上討生活,風裡來雨裡去的,為朋友兄弟義氣,兩肋插刀啥的那也是家常便飯的。在古惑仔的江湖中也算一號人物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好不快活。可在統治階級的眼中,這就是影響社會和諧的不安定因素,蠱惑民心的不良標杆吶,是需要剷除滴。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的,在漢武帝時期,因維穩需要,在掃黑除惡的行動中,郭解老爹人頭落地。

    郭解個子不高,但是精明強悍,不抽菸,不喝酒的。按現在來說可以稱得上一位優質男了,但人不可貌相吶。其並不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文青,而是從小就殘忍歹毒,一旦不爽,拔刀就幹。親手殺過的人也有好多,不惜犧牲生命去替朋友報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搶劫。一般混社會的都沒有正當職業的,但是肉要大口的吃,酒要大碗的喝,怎麼辦?印假鈔,鑄私錢,盜古墓,賣古董,怎麼來錢怎麼搞,壞事也是幹盡了。

    等到郭解年齡大了,就改變行為,檢點自己,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捨別人,少望別人報答自己。但其內心仍然殘忍狠毒,為小事突然怨怒行兇的事依然如故。最終還是在武帝時期,被清舊賬,以大逆不道之罪抄家滅族。

  • 6 # 明明無聊

    幫人辦事,受人恩情,重視名譽,甚至不用他知道就有人為他把說他壞話的人的舌頭割下來。

    無法無天,力能通天,衛青為他說話,闕下還敢殺人。

    他成了一個精神象徵,有人為他殺人而不求回報,有人為他把說他壞話的人的舌頭割下來。遷往關中人送他千萬錢,一介布衣讓漢武帝感慨

    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於戲,惜哉!

    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

  • 7 # 閒談史料

    剛剛寫了關於郭解的帖子《能讓漢武帝動怒,衛青說情,司馬遷記入史記的西漢頭號江湖玩家》,和大家分享一下,有空可以去贊下~

    漢朝是我華夏曆史上強盛的時代之一,疆域遼闊,軍力鼎盛,那是個尚武的年代,從戰國傳承至先秦的血勇之氣尚是溫熱,朝廷上文武並立,佩劍之風甚行,民間則到處都有血氣方剛的少年子,好勇鬥狠,有的行俠仗義,有的打家劫舍,總之,漢朝時的人們充斥著熱血和狠勁。

    說到熱血和狠勁,那就要說到江湖,說到那自戰國流傳了千年的遊俠,遊俠是先秦歷史上的主角,經常製造和參與國家間的大事,不論是雞鳴狗盜,或是信陵救趙,遊俠們都在出生入死間,書寫了一幕幕蕩氣迴腸的故事。

    漢朝的江湖依然精彩,其中的大俠當屬誰呢,司馬遷筆下,遊俠第一,郭解是也,郭解少時深受其父影響,從小就耳濡目染如何成為一個遊俠,可惜少年的郭解比較陰賊,乾的是殺人掘墓的勾當,交的是江湖悍匪,當真是血債累累啊,也是天幸,每每遇到大赦,不知不覺中年以後,郭解開始轉性了,開始學起長者了,他學會以德報怨,厚施不望報,以此結交旁人,於是少年郎都很敬重他,更加為他賣命,他的聲威可以抵得上一地郡守了,他家門前車水馬龍,日日拜訪之人絡繹不絕,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還有很多人主動去接待郭解的客人,史記載:“邑中少年及旁近賢豪,夜半常十餘車,請得解客舍養之”,其勢令人敬畏。

    當時恰逢漢武帝正在遷豪強富戶入茂陵,官吏以郭解勢大不敢不遷,但郭解不願離開家鄉,不知道郭解使了什麼手段,居然請到了名震天下的衛青為其說情,衛青向劉徹求情,劉徹一聽,就笑了笑說:“能讓將軍為其求情,家裡會窮嗎”,於是郭解家被徙往關中,送行的禮物居然值千萬之巨,途中,因為遷徙的小吏對郭解不禮貌,郭解的仰慕者就殺了他,小吏家人上書請求逮捕郭解,居然又被殺,皇上下詔逮捕郭解,郭解就逃亡了,一路上無數人都在庇護他,籍少公甚至為其自殺以掩藏行跡。無論如何,郭解的魅力還真是很大啊追捕日久,郭解終於被抓,皇帝命御史大夫審判,廷尉本判其無罪,但御史大夫公孫弘定其罪曰:郭解布衣,卻任俠行權,雖解未殺,然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遂族誅之。一代遊俠,就此死於刑罰,究其一生來論,有過殺人如麻,也有濟仁活命之時,最後因仰慕者的激進行為被殺,究竟要怪自己,還是怪朝廷的莫須有呢

    看官們,你們怎麼看呢

  • 8 # 山澗一清泉

    我們首先來說說墨家

    墨家,戰國第一大學派,影響最大,超過道家儒家。由道家鉅子墨翟所創,主張非攻、兼愛、尚賢、節用!但墨翟死後,墨家就分裂了,墨翟這個思想家、發明家、科學家,也可以說是黑社會的祖宗,沒有搞好接班人的問題,加上墨家對弟子要求嚴格,以及統治者打壓,墨翟死後墨家就分崩離析了。

    墨家後世主要分裂兩大派,一派就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郭解就屬於遊俠一派,在秦漢時期能量極大,漢武帝找不到自己同母異父的姐姐,郭解一出馬就搞定了。

    遊俠被漢武帝搞定後,後來慢慢成了所謂的武俠。

  • 9 # 萬里長空夜未央

    俠客

    戰國時代局勢動盪,俠客應運而生,保護弱者維持秩序。當時天下分裂,一些俠客離家遠遊,周遊各國,稱為遊俠。

    另有一些俠客在當地勢力較大,手下有族人、部下和追隨者,他們忠心耿耿,連群結黨,人多勢眾,聲勢浩大,甚至可以做到號令一方,如西漢時的朱家、田仲、劇孟、郭解等,這種俠客往往稱為豪俠。

    西漢初年,受漢高祖劉邦敬仰俠客的影響,朝廷招納了一些豪俠為官,如灌夫、陳遵,等,官拜至太守。豪俠也常與官府結交,成為當地的官吏,乃至爪牙耳目。

    從漢景帝開始,朝廷將勢力強大的豪俠視為對皇權和政治秩序的嚴重威脅,開始打擊並誅殺。

    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大規模地加以翦除。

    郭解就是其中之一。

    郭解的善與惡

    根據史料記載,郭解身材矮小,不飲酒,為人仗義疏財,尤其到了中年以後,更是施捨接濟他人,遇事以德報怨,還幫助別人調解糾紛;

    他的另一面則是完全的黑暗:常因自己的心情(不合意)而殺人,窩藏逃犯,盜墓劫掠(好像比曹操早啊,那些小說裡搬山卸嶺,尋龍點穴的朋友們究竟是拜哪一位祖師爺來著?),私鑄錢幣。

    郭解的罪與罰

    上述郭解的罪,是否是他最終導致身死族滅的真正原因?

    不是。

    以下才是:

    1. 與高階將領過從甚密

    漢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將各郡國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貧,不符合資財三百萬的遷轉標準,但遷移名單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讓郭解遷移。當時衛青將軍替郭解向皇上說:“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準。”但是皇上說:“一個百姓的權勢竟能使將軍替他說話,這就可見他家不窮。”郭解於是被遷徙到茂陵。人們為郭解送行共出錢一千餘萬。

    衛青是如何認識郭解,並瞭解到郭家經濟情況不好,更願意為他向漢武帝求情的呢?反觀郭解,又是怎樣結交上衛青的呢?這讓漢武帝心中作何感想?

    2. 永遠都有不在犯罪現場證明,或舊罪已過追溯日期

    過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並徹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發現一些人被郭解所殺的事,都發生在赦令公佈之前。

    一位官員來到軹(河南省濟源市南5公里,今有軹城鎮)地,由一位當地儒生作陪;官員稱讚郭解,儒生則對不在場的郭解一通好罵。誰料想郭解確實不在,但他有一位門客卻聽到此事,殺掉了儒生並割舌後逃亡。官府找不到真兇,只得上報朝廷:郭解無罪。

    細想是否有種恐怖的感覺:

    你以為他會是這個樣子的(成天帶幫兄弟去“劈友”)

    結果調查到的結果偏偏是這樣的(乾淨到不行)

    這樣的人無論到了哪裡都會混得風生水起,朝廷又怎會放心呢?

    3. 聲望高到仰望

    在老家的時候,城中少年及附近縣城的賢人豪傑,經常半夜上門拜訪郭解,門外常常停有十多輛車子,他們紛紛請求把郭解家的門客接回自家供養。

    郭解被遷徙前往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興平市)時,人們為郭解送行共出錢一千餘萬;到了關中後,當地的賢人豪傑無論從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與郭解結為好朋友。

    這些細節說明了什麼?

    郭解始終在積累人脈與威望,太平日子裡還好;如果遇上外敵入侵,或是內亂頻生時,這樣一個江湖人物,讓皇帝如何放得下心呢?

    就算郭解活得夠低調,“三代出貴族”則是事實。郭解的父親是遊俠,被殺;郭解更是豪俠中的豪俠(郭巨俠?);如果郭解的下一代還是江湖人,便是一個如雷貫耳的江湖世家。到那時憑誰借郭氏的名頭振臂一揮,便有群雄響應,教朝廷如何吃得消?

    所以說,郭解之死,與太史公筆下的他的諸多罪行關係不大;真正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表現出來的優點:

    與天子奪民心者——

    死!

    附:《史記 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 第六十四》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固無可言者。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當世,當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郭解,軹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許負外孫也。解父以任俠,孝文時誅死。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適有天幸,窘急常得脫,若遇赦。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為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陰賊著於心,卒發於睚眥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嚼。非其任,彊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殺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棄其屍於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遂去其賊,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倨視之,解遣人問其名姓。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每至踐更,數過,吏弗求。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箕踞者乃肉袒謝罪。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雒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者以十數,終不聽。客乃見郭解。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解乃謂仇家曰:“吾聞雒陽諸公在此間,多不聽者。今子幸而聽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無用,待我去,令雒陽豪居其間,乃聽之。”解執恭敬,不敢乘車入其縣廷。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厭其意,然後乃敢嘗酒食。諸公以故嚴重之,爭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賢豪,夜半過門常十餘車,請得解客舍養之。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貧,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衛將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曰:“布衣權至使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解家遂徙。諸公送者出千餘萬。軹人楊季主子為縣掾,舉徙解。解兄子斷楊掾頭。由此楊氏與郭氏為仇。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知,聞其聲,爭交驩解。解為人短小,不飲酒,出未嘗有騎。已又殺楊季主。楊季主家上書,人又殺之闕下。上聞,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陽,身至臨晉。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關。籍少公已出解,解轉入太原,所過輒告主人家。吏逐之,跡至籍少公。少公自殺,口絕。久之,乃得解。窮治所犯,為解所殺,皆在赦前。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殺者。殺者亦竟絕,莫知為誰。吏奏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遂族郭解翁伯。自是之後,為俠者極眾,敖而無足數者。然關中長安樊仲子,槐裡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滷公孺,臨淮兒長卿,東陽田君孺,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蹠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此乃鄉者朱家之羞也。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於戲,惜哉!
  • 10 # 浩然文史
    一. 年少輕狂 名聲初起

    他就是郭解(音xiě),軹縣一名普普通通的小青年,長得不帥,還是個五短身材。他父親是一位遊俠,因為行俠仗義高調過頭而被漢景帝處死。或許是家族遺傳的俠客基因,或許是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他從小立志做一位名震江湖的遊俠。

    和所有的大佬一樣,郭解是從一個小混混一步步摸爬滾打上來的。想做老大嘛,第一位肯定是要狠。郭解就夠心狠,脾氣還不好,不僅經常因為一些小矛盾和別人打架,出手還沒輕沒重,一不小心就把對方打得一命嗚呼。小混混成天就是不務正業,幹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比如什麼私藏逃犯,製造假錢,挖別人祖墳之類的。但這一步步的,家底慢慢積累了起來,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氣。

    電影《教父》海報

    古人云“盜亦有道”,在江湖上混也需要講究規矩,明白最基本的事理。一次,郭解侄兒在酒桌上喝醉了,不僅辱罵客人,還強行灌了客人一杯酒。這客人也是個熱血漢子,頓時心中火起,當場拔劍刺死了郭解侄兒。要不說有家族遺傳呢,郭解的姐姐也不是個好脾氣,她把自己兒子拋屍街頭,等著郭解為她報仇。郭解雖然氣憤卻沒有失去理智,他抓住了兇手,問清楚了來龍去脈,發現是侄兒有錯在先,於是恭恭敬敬地給客人鬆綁,把他放了。如此一來,大家都知道了,郭解雖然心狠手辣,但卻是個講道理的人。於是爭相投靠,還有人默默地做“好事”,揹著郭解去刺殺他的仇人。

    電影《東邪西毒》劇照

    二.功成名就 名滿江湖

    隨著門下小弟越來越多,他也像“教父”一樣,開始了自我洗白的歷程。他做事越來越低調,越來越講求禮數,脾氣也漸漸好轉,不像以前那樣一有矛盾就拼個你死我活,還常常以德報怨,顯示自己的氣度。這不,有一次他出門,街上的人都恭恭敬敬,唯獨有一個人膽子大,翹著個二郎腿,還不用正眼看他。這下手下小弟不樂意了,爭先恐後要去“幹掉”這個人。郭解這時候卻很大度,認為有人不尊重他,是因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開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批評,並且囑咐小弟,以後政府的徭役就不要徵發他了。果然這招欲擒故縱好使,那個人幾次都沒服徭役,覺得十分疑惑。詢問眾人後他才知道是郭解幫自己免除了,頓時心生愧疚,學了一回廉頗,上郭解家去負荊請罪,請求原諒他的無禮。

    在本地當大哥可不是郭解的終極追求,他的目標是稱霸江湖。正巧,他一個洛陽的朋友和人鬧了矛盾,洛陽本地的老大、大佬怎麼調解都沒用,只得郭解自己親自出馬。趁著夜色,郭解獨身一人趕到朋友仇家,充分發揮個人的魅力,三言兩語就化解了矛盾,化干戈為玉帛。臨走時還告誡那家人說,別說我來過,要給足當地的各位大佬面子,你就裝作是他們給你們調解好的,說完又連夜趕了回去。這下,郭解的名氣更大了,大家都爭著拜見他,甚至每天半夜,他家門口都停著幾十輛豪車,各種有頭有臉的人都等候著拜見他呢!

    三.震驚武帝 無奈冤死

    當時,正值漢武帝大展宏圖之時,他可不允許他的國家裡還有說話比皇帝還好使的人。元授二年,武帝一紙令下,把郭解和各個地方的豪富一起,遷徙到茂陵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便於管理控制。郭解魅力確實夠大,朝堂裡都有自己的粉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衛青也替他說情,衛青說:“郭解家中貧困啊,錢財遠遠沒有達到遷徙到茂陵的數量。”漢武帝一聽更不開心了,心想:“連堂堂大將軍都為你說情,更不能放過你!”

    《衛子夫》中衛青形象

    到了關中,郭解做事更加的低調,出門不坐豪車,做事也是隨時保持恭敬。但畢竟俠客出身,關鍵時刻還是沒能剋制自己的脾氣,居然把當初建議遷徙他的人給殺掉了,還在官府衙門門口將去告狀的人給打死。漢武帝這一次勃然大怒,馬上派人去追查抓捕郭解。無奈之下,郭解開始了逃亡生活,躲到臨晉,再次發揮人格魅力。他說服了當地素不相識的大佬籍少公,幫助自己秘密逃到了太原。當官兵追查過來時,籍少公為了不留下口供,竟然舉家自殺,幫助郭解逃過一劫。當官府再次找到郭解時,發現他殺人的罪都是在大赦天下之前犯下的,無可奈何,只得再次放了他。

    《天龍八部》中大俠喬峰

    經歷這次事件,郭解也就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但他自己萬沒想到的是,他會死於自己“小迷弟”的一次不理智。在他故鄉軹縣,一個儒生說了郭解兩句壞話,說他專做奸邪之事,不是個好人。此話一出,他的一位小弟氣不過,當即殺了那個儒生,還把舌頭割了下來。但郭解這次確實不知道是那位小弟乾的“好事”,兇手也沒有站出來主動承認。地方官只得如實報告漢武帝,認為郭解沒有參與,應該無罪。這時大儒公孫弘上奏說,“郭解雖然沒有參與,但因為別人說了他一句壞話,就有人去幫他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更是大逆不道。”漢武帝正愁找不到藉口殺他,於是順水推舟,重罪處死了郭解,還滅了他的族。

    影視劇中郭解形象

    一代“教父”郭解就這樣冤死在了自己小弟的一片赤誠和漢武帝的小題大做上,這樣不符合俠義的死法對於郭解傳奇的一生,可真是虎頭蛇尾。

    文史君說:

    郭解一生行俠仗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名滿天下的俠客,但他一輩子也不斷地違反法律,以江湖上的“俠義”作為自己的行為處事的原則。雖然他在社會上有著極大的號召力,但其性質終歸是地方惡霸。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被皇帝所容忍的,最終冤死在漢武帝的刀下也許正是他的命運歸宿吧。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2、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

    3、彭衛:《遊俠與漢代社會》,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杜特爾特身體健康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