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千山萬水李

    本人就是在經歷了收蟲的諸多探索和磨練後,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親身體會和看法,在這裡將其中竅門和注意事項一一記錄體現出來,使閱讀者能有所獲,從而能少犯錯誤少走些彎路,下去後能順利收蟲並有所收穫,就是我的本意和初衷了。另外:本人在這裡介紹的收蟲地方,主要是指山東寧陽地區;所敘僅供參考,不周之處,盡請諒解!

    收蟲時間和地點的把握及相關注意事項

    選擇出發的時間:

    收蟲也分早秋(8月10日左右的立秋前後)、中秋(8月25日的處暑以後)、晚秋(9月份的白露前後);這和養蟲過程中的早秋、中秋和晚秋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提請讀者注意區分。

    選擇出發的時間,這裡要分兩種情況:1、是自己玩用;2、只是販賣。

    這兩種情況在出去的時間和掌握上大有不同的。如自己玩用,就不必太早下去了;一般在每年立秋以後的8月10日左右下去即可,因為早去蟲還沒有大批量出土,挑選餘地不大;另外早出土的蟲大多為“伏蟲”,底板較差,不夠老結。而8月中旬開始,山東寧陽地區的蟲就開始大批量出土上市了,這時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也要小得多。

    另外,根據本人的經驗,寧陽地區在每年的8月中上旬期間,都會有天數較多的下雨天氣,而且往往連續幾天都有雨,這樣的天氣雖然方便裡蟋蟀的最後一次蛻皮,可下地捉蟲也不那麼方便和容易了,所以出土的蟲也就不多了。可對於販賣蟋蟀的人來說,就考慮的是正好利用上市的蟲源較少時,打一個時間差。往往在7月底和8月初即已經下去了,此時所收的蟲質量普遍不高,但因為大多蟲友已經“憋”了快一年了,早些上市的蟲,雖然質量不高,但只要價格不高,還是有不少人買了回家聽叫或者養著“壓盆”的;再說早些開張買蟲,也可以先和蟲友們混個“臉熟”,為一秋的生意打下個良好的基礎。

    此時收蟲時的價格就不必收太大價的蟲了,因為此時講究的是數量、便宜,銷售時也是要價格便宜,以跑量為主,此時只要不虧本及時回收資金進行週轉就可以了,待手中積攢、掌握了一批客戶電話後,再在之後的蟋蟀銷售中發揮作用吧!

    選擇收蟲的方向:

    選擇收蟲的方向和上面說道的收蟲時間是有關連的。收蟲的方向對販賣和個人收蟲都是一樣的,基本沒有區別。

    8月上旬下去收蟲,此時因蟲還沒有大量出土,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蹲點,這時最後在較大的集鎮和市場進行收購,這樣就能看到更多的蟲,還有一些可挑選的餘地。

    兗州的漕河地區也是產蟲的著名地方,它與泗店相鄰交界,是到泗店的必經之地;也有較多的收購名地,如:小李村、李村、小孟等地都屬於兗州的地界。但此處的出蟲時間普遍比泗店地區晚一個星期左右,這點請收蟲者要把握好收購時機。

    而到了8月中旬,此時各處的出土蟲已經陸續大批量出土了,出蟲的產地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分散了;這時就要隨著時間逐步往下面去收購了,先是乘車到各處收購,到了8月15日的黃金收蟲期,甚至要住在農村或路口進行“蹲點”式收購了。對所住的村子和路口,一般都選在比較深入下去的村子和路口,而且村內都有捉蟲的傳統,路口也是賣蟲的必經之路。

    在村子裡住著收蟲有利有弊,好處是,可以和老鄉混熟並在第一時間看到和收到品質較高的蟲;不利的地方是,正是因為熟了,看中的蟲如壓價太低就不行了,這種情況對那些“大戶”或有經濟實力的人是不存在的,對於一般販蟲的和小的養戶就不適合了,只有指望“揀皮夾子”了。我在下面收蟲販蟲時,在老鄉家裡收的蟲,要麼不收,如有看中的,就儘量打包收購,免得讓他們誤會和失望。總體來說在老鄉家裡和村裡收購的蟲,價格普遍偏高些。故本人旺季收蟲時,雖住在較下去的村莊裡,但只求出去收蟲時方便些、近些,且都是在附近的路口和市場裡收蟲的。

    早秋選擇收蟲的地點及注意事項:

    這裡所說的收蟲地點是指何時應在何地收蟲,何地又應該收購何種型別的蟲,以及在一天中如何根據地點調整收蟲的方向。

    在山東寧陽地區收蟲,首先要了解當地老鄉的日常作息習慣。當地老鄉每家每戶都有人均的一畝三分地,每年大都種些當地的特產玉米和花生;他們一般在早上乘太陽還沒有完全出來前的涼快時間就下地幹活,這時是不吃早飯的,他們要趕在天氣熱起來前趕快乾些地裡的活;一直要到上午的十點左右,才會回家做早飯吃;吃過早飯後基本就不下地了,竄竄門做做家務或睡一會,到了下午二點多,才會再做中午飯吃,吃好中午飯,會再下地幹些活,直到天黑;晚飯要到晚上八點左右才吃。

    到了捉蟲的季節,也正好是農閒和秋收交接的時候,當地捉蟲的農戶也是按照平常的作息習慣出動捉蟲的:早上天剛亮就下地捉蟲,有的在自家地裡邊幹活邊捉蟲,到十點左右出地出土一批蟲;吃過早飯了又下地捉蟲,下午二點前又會出土一批蟲;吃好中午飯後就基本不出去了,而是洗刷一下,賣蟲和休息;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再出去到遠一些的地裡連夜捉一批蟲出土,這批蟲會在第二天早上賣。當然也有向姚村、黑風口這些夜市打著電筒賣的市場,會在第一時間就收購掉出土的蟲。也有一些專業的捉蟲人員,會集中乘車到較遠的地方捉蟲,這些人的具體時間就比較難掌握了,一般在他們回村的必經之路截他們就可以了,他們回來的時間也集中在上午或中午。

    在寧陽地區,不同的地方,蟲出土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品種和要求也不一樣。在7月底到8月上旬,出蟲較多的是沙莊、古城、薛家村、馬村、曹村和柳樓這一片離泗店較近的村子和路口,這些地方中以泗店為中心,向南的區域以出土青蟲和黃蟲較多,其中黃蟲的出將率較高;往東和西兩頭則以出青蟲和紫蟲較多,往北的區域出土以青蟲較集中;而在這個時段,寧陽的大多地區還沒有蟲市。

    在寧陽地區的8月中上旬,一般雨水較多,蟲源較少。在泗店的胡村附近,就有不少捕蟲老手會在此時段,打個“時間差”,帶好捉蟲工具和用具,結夥乘長途車到濟寧、聊城等地找蔬菜大棚,捕捉“大棚蟲”。這些“大棚蟲”無論從大小和質量,不是精通或知道內情的人是看不出來的,而且在早秋時節,這批蟲的大小和外形都明顯高出當時出土的野生蟲,很容易使人上當受騙。這些“大棚蟲”雖不是人工孵養的“白蟲”或“秧子蟲”,但由於生長在人工大棚裡,沒有得到Sunny雨露的滋養而且早熟,底板極差,雖不是“秧子蟲”但是蟲的質量和“秧子蟲”也沒有多大的區別了。從“大棚蟲”各方面的特點看,比“白蟲”和“秧子蟲”更難區別和分辨,形象都極為漂亮,多生得高、方、闊、厚,大頭闊項的。但這批大棚蟲的價格又往往不高,這是因為隨著立秋的到來,蟲即將大批次上市,而且野生蟲的個頭和質量也是這些“大棚蟲”所不能比較的,所以儘快出售才是上策。也正因為如此,才使的每年的“大棚蟲”銷售都很順利,大多都是賣給了急於批次販賣蟲的買家,被打包銷售了;因為數量也不多,每年只有一、二批,故接觸到的人也不多,大多收蟲者都還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更不要說防範了。筆者在這裡也只是提醒大家;至於對“大棚蟲”的區別,本人也瞭解不多,現只有告之一點:在立秋前如果發現一批或多隻形象具佳、蟲色漂亮、與眾不同的蟋蟀,且價格不高的,那就要提請注意了,特別是可以打包成筐銷售的,那除非你是走了大運了,“時來運轉”了,否則必是“大棚蟲”無疑了。

    早秋時節在小孟、宮村、古城和曹村等這些出名較早的地方收蟲,要特別注意“秧子蟲”;這些地方因為開發的較早,很多村民家都會“孵”秧子蟲。早秋蛻出來的成蟲不多,在早秋捉蟲時他們會將那些還沒有蛻完七次皮的“赤膊蟲”也捉回家裡,養在家中的大缸裡,缸裡底部墊上一層泥土,再放上些碎磚爛瓦和野草,蟲放進去後再在缸的口沿罩上紗網透氣即可了;這種大缸一般都放在各家院子裡的角落或涼棚下。待賣蟲時,除了新捉回來的,再在自家的缸裡挑一些已經蛻出皮的成蟲來,混在一起去賣;另有一種秧子蟲,是他們在捉蟲時發現了個頭較大的“赤膊蟲”就捉回家,將其單獨養在罐子裡,等它蛻完皮,再視蟲的大小拿出去出售。這些秧子蟲因為不是完全的野生蟲,而且在混養時,最後一次所蛻的皮也無法保證完全吃掉,底板和先天都會不足,所以最後的出將率是不言而預了。有很多經驗不足的收蟲者,往往看不出此中區別,在早秋收蟲時也就會在這方面吃不少“暗虧”了。

    在這裡我就根據自己掌握的經驗介紹一下關於野生蟲和秧子蟲的一些區別:

    (1)秧子蟲在罐子裡因缺少野性,都顯得比較“溫順”,遇光不驚,遇風不竄;野生蟲因為剛剛捕獲,野性還沒有馴化,一開啟罐子,就伺機跳躍或在罐中亂竄。

    (2)秧子蟲因為人工飼養,食物充足,故肚腹部形狀圓滾,白胖肥漲;而出土不久的野生蟲肚腹則是色黑乾癟,這是因為肚子裡都是汙泥腐物的原因,有經驗的收蟲者,還可以從肚腹部的黑色程度判斷出是出土多久的蟲。

    (3)秧子蟲的六足細小無力,大腿尤其明顯,乾癟無力而且向外敞開,這是在人工的飼養環境裡缺乏跳躍鍛鍊的原故;而野生蟲因在地裡求生,跳躍是起碼的生存能力,所以六足和大腿都較為強健和粗壯,大腿形狀也是多為緊夾身體的兩側。

    (4)芡草起叫時,秧子蟲豎翅角度不高,叫聲也大多綿軟無力,頻率也較為緩慢;而野生蟲的豎翅多高撐且角度大,叫聲有力響亮,頻率較快緊湊。

    (5)六足的光澤,尤其是大腿上的光澤;秧子蟲因底板不足和先天不夠,六足的光澤顯得死氣沉沉,較為灰濛濛,沒有反映堅實的蠟光色澤;而野生蟲在這一點上正好相反;當然了這一點上,沒有多年的收蟲和養蟲經驗的人也是難以區別和掌握的。

    (四)夜市收蟲地區的大致特點:

    曲阜附近、寧陽的姚村和兗州漕河附近的煤礦等地有固定趕夜市的習俗,而且以姚村最為著名;至於其它各處比較出名的產蟲地塊,也有在田間地頭的夜市收購點,就比較不固定了。這些夜市的收蟲時間和規律都是以捕蟲人入地和出地的時間為主,時間都為晚上22點以後到次日的5點天亮以後;趕夜市的收蟲者都是想盡量在第一時間看到出土的蟲和收到野生的出土蟲。 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捕蟲和賣蟲經驗後,當地的老鄉們也都有了一定的眼光、經驗和花招來對付收蟲者,蟲價也是越抬越高,漫天要價是習以為常的事;所以在夜市收蟲,沒有一定的收蟲經驗、看蟲眼光、思想準備和經濟實力是不行的。此地捉蟲的老鄉們近些年來更是想出種種花招和“歪門邪道”來對付夜市的收蟲者,以此達到賺取更高的利潤目的。

    在這裡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手段和“意外”情況:

    (1)當地捉蟲都是以小罐盛裝,下地捉蟲的都會帶上一些空的小號瓷罐,在地裡捉到一條蟲,就在一個小罐裡墊上些土將蟲放入,再用橡皮筋箍上;現在也有人為了輕鬆點或多帶點,使用起了南方人捉蟲的竹管筒了;為了矇混過關,有些老鄉會將前幾天賣不掉的蟲和秧子蟲,裝在小罐或竹管筒裡帶到地裡去,而且會在地裡將原先罐子裡的墊土換掉或從竹管筒裡倒入剛墊了新土的小瓷罐裡,以此達到更加“逼真”的出土效果;在捉了一陣後,出地頭前就將這些帶進去的蟲混在了新蟲裡,一起給收蟲的看,當然這之間還是有記號區別的,其中分別只有賣蟲者自己知道了。缺少經驗的收蟲者往往會在此上當受騙,而此時糊里糊塗的打包收購,是老鄉們最願意看到的結果了。此時只要收購者不要心急,耐心的觀察一下蟲的體形和動態就可以區分對比出來了。

    (2)故意將小罐裡的土墊高。將小罐裡的土墊到罐子的一半甚至更高,裡面的蟲在狹小的環境裡活動受到限制甚至連轉身都困難,而此時收蟲者只要一掀開蓋子,蟲要麼馬上跳出來,要麼可以輕易的爬出來,等你反映過來後,馬上蓋上蓋子時,要麼蟲已經跳走,要麼爬出一半,被你壓住身體了;結果就不用多說了,只有賠了,至於賠多賠少那要看你的“本事”了。識破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勤快點,將要看的罐子拿起,用手顛一下分量就可以了;只要是分量不對勁的,就不要看了,馬上還給對方就可以了;如一定要看的,就用網罩或蓋網罩好了罐子再開蓋子觀看。

    (3)在蓋子的內部塗上花露水、風油精或清涼油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養蟲的都知道,蟋蟀是最忌諱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了,平時有一點氣味,輕則作廢,重則斃命;此時在這樣的環境裡,裡面的蟲早已被憋瘋了,只要你一開啟蓋子,那不拼命逃走才怪了。對付這種情況時,先是用鼻子吸口氣大致聞一下,動作不要太明顯了,如發現異常氣味的就不必再看了,因為就算罐子裡的是一條蟲王,此時也早已廢掉了;沒有問題的,也最好先和對方蟲主談個大致的臨時價,萬一出現了此類情況後也好有一個大概的賠償“尺寸”了,不至於讓對方漫天要價,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和麻煩。

    夜裡收蟲,因為光線和視線的限制,不象白天亮敞而且人多眼雜,對跳掉逃跑的蟲無法做到馬上捉回,那些惟利是圖的賣蟲者正是“吃準”了這一點,就想出了這些“齷齪”的辦法。除了經濟上的原因,一般的收蟲者也多是不敢到夜市收購的。

    (五) 旺季時各處出蟲和收蟲的特點:

    對於“遊擊式”收購的人來說,一天當中如何選擇和安排收蟲地點是有一定講究的。對於“蹲點式”收購的人,就沒有這些講究了,但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收蟲方式,採用的人不多,畢竟這樣收蟲的範圍受到限制,蟲的來源也較為保守,雖然可以在當地有個固定的地方,方便了和賣蟲者的感情聯絡,但畢竟弊大於利。在現今這個資訊科技發達,手機、電話普及的年代裡,大多數收蟲者還是會根據季節和時間進行自己的調整,透過多跑不同的地點,以此達到更好的收購目的。

    “遊擊式”收購在8月10日早秋季節是不適用的,因為這時大多捉蟲活動還沒有展開,出土的蟲也有限,多數都集中在幾處規模較大的市場裡,到處亂跑,費力費錢又不討好。這些在前面的章節裡已經進行了闡述,在此就不再多說了。每年立秋過後,當地的捉蟲大軍開始“出動”了,此時就不能“守株待兔”了,要“主動出擊”了;到了出蟲的旺季(8月20日左右),就要憑著各自的經驗和喜好,到各處出蟲產地進行不間斷的往返奔波了。下面就要介紹一下筆者在中秋旺季收蟲的經驗和經歷。

    在中秋的收蟲旺季裡,早上收蟲在天還沒有亮時就要算好路程和時間,儘可能的到偏遠一些的路口和地頭去進行攔截式的收購,這樣所收的蟲也許不多,但是多質量上乘,價格也比較適中、合理;偏遠地方的早市結束得都比較早,這時就要乘座事先安排好接送的車輛,馬上往下一個較集中的路口或市場趕,此時還可以趕上這個市場的高峰時段,在這裡就要抱著“撿皮夾子”的心理和想法了;如果是大批次販蟲的,此時就可以撒開“網”收購了,到這個市口一結束,就可以返回駐地吃中午飯和休息、理蟲了。下午再出去收購時,就不必到較遠的地方了,只要在住地附近的較集中的十字路口或市場裡收購就可以了;因為下午賣的蟲多為早上賣剩下的蟲,只是憑個人的運氣和緣分“撿漏”而已,此時的蟲價大多不高,對於大量販蟲的人是值得關注的收購時間段;其中張莊路口、大小金馬村口、薛家村路口、沙莊路口、柳樓、前後心村口等地都是泗店中型的市口,比較適合下午的蹲點收購。另一方面,因為下午天氣較熱,外出捉蟲的人不多,捉蟲的大多選擇在這時休息足,以備晚上出去徹夜捉蟲。

    當地每年到了出蟲的旺季時,就會有一些有農用三輪車或小貨車的農民組織當地的一些職業捉蟲的老鄉成批結夥的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捉蟲,一般都要開車開上三、四個小時左右,但每個人也要交給開車的一些路費,早先是三元、五元的,隨著蟲價、油價和物價的不斷上漲,路費也隨著上漲,到現在已經達到每人十元或十五元了;每車隨車的大小,每次可以帶三十人到五十人不等;這些人大都是一個村的或相鄰村的,一起外出捉蟲,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 寧陽、兗州地區因為出名較早,當地附近的蟲已經捉的差不多了,個頭和出將率已大不如前,而且也很難找到沒有開發過的出蟲產地了,為了繼續發展蟲經濟,就順延誕生了這種有組織的大批人員外出捕蟲的“特殊部隊”了。

    而捕蟲的產地和方向也是保密的,為了長時間佔有產蟲地,每個團隊都是獨立和基本固定的,而為了拉到固定的客源和保持客源,組織者(大都是車主)們也會互相打探蟲源地和開發尋找出好蟲大蟲的產地,否則,帶去的人捉回的蟲都不行或賣不掉,那下次就不會有人乘他的車了。另外,組織者還要保證所帶去的人的數量和安全,否則一方面自己賺不到錢,另一方面也會惹來不少麻煩,因為都是鄉里鄉親的,真出了事誰也脫不了關係。

    在有些大的市場和必經之路口,在中午稍晚時間,都會有這批夜裡集中乘車到較遠地界去捉蟲的車輛回來經過,有許多收蟲者已掌握了這個規律,會在此時專門守侯;如:漕河的小李村路口,寧陽的張莊路口,上飲鄉的黑風口等地;但此時收購的蟲價普遍都較高,不是一般收購者都願意這樣收購的。

    8月中旬,各地開始陸續出蟲,地域也逐漸擴大;此時各地出土的蟲的特點為:宮村的蟲個頭普遍較小,一般在二正到三正左右,三正的就算大蟲了,但此地出土的蟲包紮緊,善盤打,宜配鬥;黑風口在宮村的西面,是到宮村收蟲的前哨路口,早先還沒有形成氣候時,只是一個去宮村的必經之路口,後來有人開始逐漸往下延伸收蟲了,就有老鄉開始擺桌子佔路口了,也就逐漸形成了市場;此地的名字也是和收蟲有關而來的,聽當地的老鄉介紹說:原來這個小路口並沒有名字,和那裡的所有路口一樣,沒有專門的地名,後來有幾個上海人發現了這裡,就開始在這裡早早的蹲點攔截著收蟲,因為當時在這裡收蟲天不亮就要開始了,都是打著手電收蟲的,而且這個路口是一個十字路口,早晚風較大,故順口形象的稱其為“黑風口”,之後只要到這裡,就會和開三輪的說:“到那個‘黑風口’去。”所以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有了這麼個地名了。這幾年因為到這裡收蟲的人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宮村反而冷清了下來,黑風口倒發展成了當地有名的一大收蟲集市了。此地的蟲因為早先也是供應到宮村的,所以也可以說就是宮村蟲了,收蟲要求和宮村蟲一樣。黃茂一帶出土的蟲以淡色面較多,且長衣、翅子較多,大蟲比例高;而與之相距不遠的張莊則正好相反,所出之蟲多為紫蟲和深色面蟲,且出將率也較高。小孟一帶出紫蟲和黃蟲,青蟲少見;小孟下去的桑圓是個開發不久的區域,出蟲的質量較高,淡色面的蟲多,出黃蟲是其特點,筆者就曾在這裡屢獲黃蟲中的大將。

    在泗店的北面有個曹村;這個村因為離泗店鎮較近,村裡捉蟲、賣蟲開發的很早,也很徹底;故每年到了出蟲季節時,村裡幾乎家家捉蟲、存蟲、養蟲和賣蟲;和蟲打交道的年數多了,村民們也大都或多或少的會一些相蟲和養蟲的經驗了,對市場的行情也很瞭解和掌握;所以這個村的村民賣蟲時都是不慌不忙的,很難和他們講價。他們每天除了帶一些一般的蟲到集市去賣,多數會將購蟲者帶回家裡看蟲,沒有合適的價格,他們也不會急於出售,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將蟲分別養著,所以每家每戶最少的都有幾百條,多的達到上千條也不是什麼希奇事,故每年賣蟲賣得最晚的也屬這個村了。到這個村子去收蟲,不是急著回來或收不到稱心的蟲,最好不要去,因為他們的蟲要價高而且“詭計”多,缺乏經驗或不瞭解內情的人,往往會上當受騙。現在說一下在曹村常見的“手段”:一是孵“秧子蟲”,這裡和宮村、古城村都是當地有名的起步較早的發明養“秧子蟲”的村之一,在這個季節裡,幾乎家家都有幾口大缸養著“秧子蟲”,至於養“秧子蟲”的方法和具體操作,筆者在前面的章節裡已經詳細描述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另一種有名的“手段”是人工做蟲,做出的蟲有“烏鋼牙”、“爛衣”、“脫頭”、“獨腳”、“墨翅”、“白砂項”等,其中最為著名和成功的“絕招”就是“烏鋼牙”了。早先山東蟲剛剛興起時,因為“烏鋼牙”的希奇和難求,不論大小,都是價格不斐,少則幾百,高則成千上萬,這也促使了作假的發明和興盛。曹村就是人工“烏鋼牙”的發源地和推廣地,但因為做法保密,也只有少數的幾戶人家會做。經過多方接觸和打聽,筆者對“烏鋼牙”的做法和程式也有了個大概的瞭解,基本做法如下:先選用一條不是很好的蟲(因為好的就可以賣錢了,沒必要冒險做什麼“烏鋼牙”了),大小都有,只要頭大身闊就行了,套入網罩裡,再準備一大盆清水,將裝了蟲的網罩全部浸沒入於水中,過了五、六分鐘左右,將蟲淹至昏迷不動了,再將蟲撈出,蟋蟀此時已經沒有了知覺,任人擺佈了;這時候他們就撬開蟋蟀的大牙,用一種特殊的黑色顏料塗在蟲的牙面上,這些步驟完成前必須在蟋蟀醒過來之前,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昏迷的蟲一般要三、四分鐘左右就會清醒。筆者也嘗試過這樣的做法,其它步驟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塗牙的顏料找不到,試過記號筆、墨水、墨汁等都塗不上去,因為蟋蟀的大牙上也有一種類似人類牙面上的釉質層。做過手腳的蟲,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特別,吃食、行動甚至芡草都很正常,但一斗就不堪一擊了,基本上都是一觸即潰,像“敗局蟲”一樣,估計是塗料或做蟲時將蟲牙傷了。曹村的這種做法,剛開始的時候還是讓許多收蟲者和養家受騙上當,以至數年難得一見的“烏鋼牙”,在市場上經常看到,而曹村更是幾乎家家都有“烏鋼牙”,有些家裡還是成批的出賣,隨去隨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在上海的蟲市上也是“烏鋼牙”成災,“烏鋼牙”的價格也從原來的成百上千跌到只有幾十元甚至根本沒人問津了;搞到最後,只要說一句:“‘烏鋼牙’要伐?”顧客就會立即被嚇得逃走;倒是真正的“烏鋼牙”沒有人再相信了,大有“狼來了”的結局;現在曹村的名聲已是一落千丈了,上過當的人是不再去了,看來曹村的這種“惟利是圖”的做法真是“作繭自縛”,害人終害己呀!

    每個玩蟲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有些人喜歡青蟲,有些人喜歡黃蟲,有些人喜歡紫蟲,但對於異蟲類的蟋蟀,好象都會比較關注;這也就給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帶來了“弄虛作假”的機會和動力。往往是“獨腳”好賣時,就將好蟲的腳掰一個下來冒充“獨腳”賣,而當地人才不管是什麼“天獨”和“獨腳”的區別;“爛衣”有人要了,就將正常蟋蟀的外衣用鑷子撕掉扯爛,冒充“爛衣”來出售;還有將蟲的翅膀塗上黑色,冒充“墨翅”的;將雙須剪掉,冒充“盲子”的;將正常的蟲的頭強行拉出,冒充“落頭”,弄得蟲半死不活的,等等等等;可謂是花樣百出,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真是應了一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其實要識破以上的這些做假的伎倆,也不是沒有辦法;但凡只要有一定的養蟲和收蟲經驗,在收購挑選時不要過分的“迷信”什麼異形、異相的外表和偏聽偏信,保持冷靜的頭腦,再根據蟲各部位的要點和搭配去進行合理判斷,仔細觀察蟲的形狀和動態,多花些時間看,也就會看出個大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家的房子建好了,大伯要帶著二婚老婆回來養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