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雲山

    歷史原因

    國王很多,基本只要是個國家都可以叫國王。

    但是皇帝這個稱呼就不一樣,常理來說歐洲只有兩個人可以稱為皇帝。這個源於羅馬 ,羅馬後期分為兩個國家東西羅馬,只有這兩個國家老大才能稱為皇帝。

    後面兩個羅馬完蛋了,東羅馬拜占庭系,被俄羅斯傳承有了沙皇稱呼。

    西羅馬最後被日耳曼人繼承,有了神聖羅馬帝國,老大就被稱為皇帝 。

    皇帝好像就是叫凱撒,二戰前德國都還想著神聖羅馬帝國,第三帝國。毛子更是對伊斯坦布林念念不忘。

    當然還有個教皇

    現在來說在俄國十月革命後,就沒有沙皇了。

    神聖羅馬帝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這四個國家革命後也沒有皇帝,只有西班牙國王有點繼承權可能稱呼皇帝。

    所以歐洲有王無皇,只有教皇。

    至於英國,一是歷史原因,二是沒那個必要,自己靠自己日不落帝國。

  • 2 # 天天種豆子

    在英語中,國王是“king”,皇帝是“emperor”,兩者在權力構成上有巨大差別。

    不同於東方“朝貢體系”下的“一個皇帝,多個國王”的結構,歐洲是可以有多個皇帝並存的,比如“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法蘭西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和弗朗茨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奧地利帝國皇帝)之間在捷克發生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也因為有三位皇帝作為指揮官而被稱作“三皇之戰”。

    那麼歐洲的皇帝、國王體系是怎樣確立的呢?實際上,在歐洲成為皇帝的條件相對在東方要簡單一點,只要你擁有一個“大型的”國家(在歐洲),並且統治期間讓國家擴張發展,還受到教廷和民眾的認可,就可以成為“皇帝”。而國王比皇帝實力更小,在國王之下也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有更低層級的大公領主等身份。

    古代有東、西羅馬帝國,它們都是疆域廣大持續擴張並受到認可的帝國,因此首腦是皇帝。

    中世紀有查理曼帝國和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原本是法蘭克王國,經查理曼大帝東征西討獲得了廣大疆域和民眾認可而成為帝國,分裂後形成了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是一眾小型王國的集合體,在所有國王或更低的領主中,大家選出一個最受認可的人作為帝國皇帝。

    “文藝復興”一直到近代,更是誕生了幾個強大的帝國:由英格蘭王國發展成的大英帝國(後衰退為現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法蘭西帝國(後變成法蘭西共和國);由普魯士王國擴張成德意志第二帝國、第三帝國(現為德意志聯邦);由奧地利帝國“奧匈妥協”轉型的奧匈二元帝國(後被肢解為奧地利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捷克共和國等一系列國家)等。這段時期帝國扎堆出現與歐洲殖民世界的擴張行為有關,因此有大量國王晉升為皇帝。中型國家可以保持王國身份如瑞典王國(首腦是國王),而那些小型國家首腦則甚至因為影響力太小而只能叫大公如盧森堡大公國(首腦是大公)。

    現代國際環境下,帝國已經消失了。但因為之前英國創造性地搞出了“君主立憲制”,國王、大公這樣的身份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古代政治體系遺留下來的“尾巴”。

    的確,沒有明確的規則條款來確定具體的首腦稱謂,但就像“不成文法”一樣,這種公認的對比身後國家勢力的“認證模式”就是確定首腦身份的方法。

  • 3 # 阿斗不傻

    阿斗解讀,一篇文說盡歐洲數千年,皇帝脈絡,版圖變遷政治構架。

    歐洲是一個神奇的州,領土不大,人口眾多,面積不大,小國林立。傳承很多,封國無數。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歐洲有無數的國王。但是問題來啦,為何歐洲皇帝不多咧?

    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歐洲的狀態其實和我們的西周東周類似,都是皇帝(周王)為實際上或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想當年周武王分封天下,建國73,諸侯分公侯伯子男等級而立。其實歐洲國家情況和此類似。某某國王會是皇帝的封爵,某某領主會是國王的封臣, 以此類推。

    就個人認為,中國社會自秦始皇大一統之後,準確來說就不該叫做封建社會。

    原因很簡單,封建社會何意思,封建封建-封邦建國。中國大一統王朝,除啦少數幾個分封皇族子弟為封國的奇葩之外,就沒封邦建國這個說法。

    而西方則不同,皇帝的概念不論有沒有,都深入人心。有點像日本天皇萬事一系,但是又有很大不同。日本天皇大部分時候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通俗說,扯線木偶。而歐洲皇帝在很多時候都是有實權的。

    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歐洲皇帝發展脈絡。

    我們先明確一點,那就是歐洲皇帝大多數都出自羅馬帝國,極其合法後裔。這也算歐洲所有國家公認的所謂名正言順吧。

    皇帝一詞其實是拉丁語中“軍事統帥”的意思。 我們偉大的凱撒大帝,就是有皇帝之實,沒有皇帝之名的軍事統帥。

    縱觀歷史,歐洲最早的皇帝是羅馬帝國執政官屋大維同學。

    羅馬作為歐洲古典文明鼎盛時期,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深刻而深遠的政治影響。影響歐洲數千年。因為羅馬帝國的深遠影響力,在講究家族傳承的歐洲,之後所有的CROWN都應該來自羅馬後裔也就是屋大維的子孫或者親族。

    我們都知道羅馬帝國鼎盛很久,可是在強大的國家,如果內部不和諧也避免不了分裂。公元四世紀,悲劇發生,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二個國家,皇帝陛下任性,所以兄弟分家也不算奇怪,西邊的因為首都還是羅馬,就還是以羅馬帝國自居(往往被叫做西羅馬帝國)而東邊的那個則不一樣,因為定都君士坦丁堡(原來的拜占庭古城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林)就將國家名字也改了,叫拜占庭帝國。不過歷史書上還是稱其為東羅馬帝國。因為羅馬老皇帝陛下的任性,二個兒子分別繼承大統,好好的強大國家一分為二,這就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CROWN也被一分為二。

    於是歐洲就有了兩個合法CROWN。

    悲催的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被日耳曼蠻族所滅。(當時德華人祖先確實是蠻族)因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歐三個世紀沒人合法繼承CROWN。皇帝之位空缺300多年,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在歐洲卻是合理合法的事情。

    相對西羅馬帝國的悲催命運,拜占庭帝國就要幸運的多,他們持續千年才在公元15世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所以,千年以來拜占庭帝國才是歐洲唯一合法的皇帝。

    作為兄弟國家的西羅馬帝國,則被取代,並且不斷更迭皇帝家族,我們繼續說。

    西羅馬滅亡300年後,滅亡羅馬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哥特帝國也開始衰敗滅亡。法蘭克人順勢崛起,並一統西歐,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就是撲克牌紅桃k)攻入羅馬,並接受教皇加冕,成為法理上的“羅馬皇帝”,自稱查理大帝,他也就算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CROWN雖然他不是正統的羅馬後裔。可是歐洲很長時間都是神權至上,教皇說拉算。(教皇說你是就是,不是也是)

    法蘭克皇帝查理大帝也是個尊重傳統的逗逼。

    他在去世後,因為有三個兒子,為顯示自己的公平,將帝國又一次切割成三個,分給三個兒子繼承。分別是東法蘭克王國(今德國)中法蘭克王國(今義大利)西法蘭克王國(今法國)其中“中法蘭克王國國王洛泰爾一世”名義上繼承皇帝CROWN,但法蘭克帝國卻很快分崩離析,不復存在。

    於是西羅馬帝國CROWN又開始顛沛流離。

    公元11世紀,德意志就是原東法蘭克王國統治者薩克森王朝的“奧托大帝”幫教皇“約翰十二世”趕跑了侵略者。約翰十二世教皇就基於感激之情,為“奧托大帝”做加冕儀式。奧托大帝成為羅馬人的皇帝。

    這也是後來德意志地區保有CROWN直到近代的歷史淵源。

    奧托大帝的後人,腓特烈一世繼承皇位後,為啦和東羅馬帝國比正統,就做啦個逗逼事情,將國名改為“神聖羅馬帝國”。意思是我比你神聖,我比你高階。(神聖羅馬帝國,簡稱神羅。)

    由此以後,CROWN就留在了德意志地區,腓特烈家族極其後人就成啦名義上的歐洲共主,其他人不能稱為皇帝,東羅馬帝國除外。

    持續數百年後,13世紀開始事情又起啦變化,神聖神羅馬帝國開始實行選帝侯制度,由七個選帝侯選舉皇帝。

    選帝侯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七大家族,根據實力輪流坐莊。其實我也不明白,這個制度除啦加深分裂有何意義可言。當的上的皇帝位置坐不穩,當不上的不甘心就背後使壞。從選帝侯開始實行,皇帝一職業大多數時候都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把持。哈布斯堡家族可謂是歐洲最尊貴的皇室家族(外號歐洲祖母,血親後裔遍佈歐洲皇室各國:這是另外的故事)

    時間到啦拿破崙時代,一代天驕,矮子皇帝拿破崙同學做啦一回另類。

    在他最鼎盛的時期,他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將神聖的羅馬教皇召喚到巴黎自己的皇宮,命令他將自己加冕為皇帝。稱自己為“法蘭西人的皇帝”,以區別羅馬人的皇帝。當時作為法蘭西人不知該如何自豪啊。不僅如此,他還在擊敗奧地利之後,取消了奧地利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CROWN。(深諳君無二天,民無二主之道理)

    可惜拿破崙法蘭西帝國就如曇花一現。

    在拿破崙於滑鐵盧一戰最終失敗後,哈布斯堡家族還是拿回啦自己的CROWN,稱奧地利皇帝,值得拿破崙欣慰的是,後來拿破崙的侄子,在拿破崙加冕基礎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繼承拿破崙的CROWN。

    之前一直說西羅馬帝國CROWN變遷,現在回到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相對運氣不錯,國家持續啦一千多年,算是歐洲最長壽帝國。不過在長壽的國家也有滅亡那一天。

    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入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的鐵蹄踏遍拜占庭帝國,也踢翻啦傳承近千年的東羅馬帝國CROWN。

    CROWN雖然用處不大,但是眼紅的人還是很多。

    這不剛剛空出就被人搶,野心勃勃的俄羅斯認,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他們以同為東正教徒為藉口。俄羅斯帝國前身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宣稱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繼承人”。

    並將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名不正言不順的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CROWN。沙皇之名由此開始。其實俄羅斯人,在西歐人那裡,一直被稱作蠻族,這也是他們迫切想搶CROWN的主要原因之一。往自己臉上貼金。

    以上就是歐洲CROWN的意義,傳承還有CROWN及皇帝變遷歷史。歐洲歷史就是國王常有皇帝不常有,國王是皇帝屬臣,皇帝是名義上歐洲共主。既然說到這裡啦,我在補充分享一點冷門知識吧。

    在歐洲一直走三個半皇帝的說法,東西羅馬帝國極其傳承者是二個,特立獨行的拿破崙極其家族是一個,還有半個屬於日不落帝國英國。

    其實吧作為島國,英國一直都和羅馬沒關係,CROWN一直和英國無緣。他也沒理由去爭。但是沒理由爭不代表不想要。

    在英國將印度變成自己殖民地後,英國國王就將自己的稱呼改為“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們算半個皇帝。

    這樣奧地利皇帝,法蘭西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的印度皇帝就組成了歐洲歷史上皇帝最多的時候,三個半皇帝。

    直到後來普魯士王國統一北德意志地區,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帝,奪取法國CROWN,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聯合組成奧匈帝國。

    歐洲的三個半皇帝變成了德意志皇帝、奧匈帝國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印度皇帝。一部歐洲皇帝史,大半都和羅馬有關。有趣有趣。屋大維,同學,你是歐洲皇帝之祖。沒你哪來這麼多有趣事情啊,感謝你!!

  • 4 # 一切歸功於偉大的你

    國王和皇帝孰高的問題,在歐洲歷史上就有過激烈的爭論。但後來的事實是成為帝國的國家,即曾經對外征戰討伐的強悍的國家,大多會叫他們的君主為皇帝,印象中除了大英帝國比較低調稱國王,其他羅馬帝國、奧地利德國、沙俄帝國就是這樣,有人說法國也稱國王,我是不認同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法國拿破崙帝國,當初教皇要給他行加冕儀式,他連頭都不肯低一下,直接從教皇手中拿過CROWN就往自己頭上戴了。這一出乎人們意料的作派令全場歡呼“皇帝萬歲!”,於是就在那一天拿破崙成為了法國的皇帝......

  • 5 # Muandkamu

    歐洲最高的元首即皇帝法統追自羅馬帝國,羅馬分解後東西各一個皇帝,中世紀歐洲的西歐國家都是西羅馬滅亡後建立的,沒人敢自稱皇帝,查理大帝加冕皇帝承接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皇帝當時還在,東西兩個皇帝自在再無皇帝,西羅馬CROWN後來被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中世紀提到皇帝多指神羅的君主,其餘國家只能稱國王或公爵等。當然,這個皇帝只是個稱號,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管不了其他國。俄國自稱皇帝的法統來自東羅馬,拜占庭被滅後,東正教中心移至俄國,拜占庭的公主又嫁給了俄皇,所以俄國自稱是第三羅馬帝國,東正教的保護者。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變樣了,教廷式微,君權神授那一套沒啥用了,中國歷史的現象就出現了,各國都開始稱帝了。法,德也有了皇帝。

  • 6 # 歷史有知社

    在西方歷史上,君主的頭銜絕不是自己可以胡亂加的,而都是要經過教皇的承認。教皇的教令能通行於基督教各國,而國王卻只能施令自己的王國,這也是中世紀歐洲教權高於王權的基礎。故而,歐洲各國君主,欲使自己的王權穩固,都不得不在教皇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以爭取獲得教皇的承認。

    正因為歐洲君主的頭銜,需要教皇的授予與承認。也才使得歐洲君主的最高頭銜“皇帝”,不至於那麼氾濫。“皇帝”與“國王”不同,“皇帝”象徵著某區域內的霸權,就如在古代的東亞政治體系中,只有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而鄰國的君主只能稱國王。在歐洲其實也是一樣,能獲得教皇加冕,而被冠以“皇帝”頭銜,其本身就意味著已獲得Continental霸權。因這Continental霸權只能有一個,故按理說,歐洲的皇帝也只能有一位。

    在早期歐洲人的觀念中,只有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才有資格稱皇帝。而無論是德語中的皇帝(Kaiser)還是俄語中的沙皇(царь),都源於古羅馬君主凱撒的詞彙。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與沙俄帝國(自稱第三羅馬)都要跟“羅馬”扯點關係的原因所在。

    因羅馬帝國到後來分為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而教廷也隨之一分為二,並漸漸形成了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對立,故使得西方的皇帝也形成了兩條體系。神聖羅馬帝國(往上可追溯到查理曼大帝)的皇帝頭銜,屬於西羅馬帝國、天主教這一體系,而俄羅斯沙皇則屬於東羅馬帝國、東正教那一體系。

    在天主教這一體系中,長期也都只有一個皇帝,這便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這一現象被拿破崙給打破了,1804年,拿破崙逼迫教皇庇護七世,前往巴黎為自己加冕。待加冕之時,又自己搶奪了CROWN,並自行戴上。而按傳統,拿破崙應該前往羅馬,由教皇加冕,意喻教權高於皇權。拿破崙逼迫教皇前往巴黎,並自行加冕的舉措,被教廷視為奇恥大辱。但隨著民族國家的漸漸形成,教廷的影響力早已式微。

    拿破崙雖藐視了教廷的權威,但在禮儀上還是得有教皇加冕這一道程式。就好比西方人結婚,得有牧師在場見證一樣。而拿破崙既已稱帝,當然就不能再允許另一個霸權象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存在。1806年,拿破崙以武力逼迫弗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拿破崙後來的岳父),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尊號,至此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

    但是,奧地利仍是歐洲強國之一,並有無比榮耀的家族史。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其統屬的波希米亞王國,具有選帝侯資格)憑藉自身實力,在德意志邦聯(神聖羅馬帝國)中居有絕對支配地位,長期獲得“皇帝”的頭銜(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

    而從1438年到1806年這三、四百年,哈布斯堡家族只有3年因男嗣斷絕而短暫失去皇帝頭銜。可以說,神聖羅馬帝國後期的皇帝頭銜,已經徹底淪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頭銜。因奧地利的自身實力及哈布斯堡家族家族在德意志聯邦中的強大影響力,拿破崙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妥協,弗朗茨二世雖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尊號,但仍得以保留皇帝頭銜,此後改稱為奧地利皇帝(相當於說:奧地利的皇帝頭銜已經不是正統,而正統被法國奪得)。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雖壽命短暫,但此後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卻又在法理上是繼承他伯父這一系。1870年,普魯士於色當戰役中擊敗了法國,法蘭西第二帝國也隨之滅亡。普魯士選擇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稱帝,也是預示德國又從法華人手中奪回了皇帝正統與Continental霸權,而此時的普魯士屬新教國家,故也不再有教皇加冕之事。

    英國也曾經獲得“皇帝”頭銜,不過是透過殖民印度而獲得的,歐洲君主的頭銜是各自獨立的,就歐洲君主而言,英國君主的最高頭銜始終是國王/女王。

  • 7 # 李二柱

    歐洲“皇帝”的法統源自羅馬。

    那麼,什麼叫皇帝的法統?

    法統就是,皇帝權威的傳承。

    歐洲的“皇帝”,是漢語對於羅馬最高統治者稱呼“奧古斯都”的翻譯詞語。奧古斯都,就是“Augustus”,根據發音漢語翻譯為“奧古斯都”,原意為“神聖、偉大”的意思。

    著名的愷撒大帝,戰功卓著,後來被國內對他不滿的共和派刺殺。此後引發羅馬內戰,凱撒的養子屋大維翻雲覆雨、南征北戰,內戰消滅政敵,遠征滅掉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勇猛勢不可當。覺得尊號不夠高階,於是,羅馬元老院經過認真研究,找出來一個詞,就是奧古斯都(Augustus,神聖偉大之意),封給了屋大維。

    屋大維之後,古羅馬最高統治者通常都用奧古斯都這一稱謂。

    同時,屋大維還獲得了一個“Imperator”的稱號,原始意思是“勝利大元帥”或者“凱旋大將軍”的意思,這個稱呼,後來也作為羅馬最高統治者的一個非正式的稱呼,現在,漢語也同樣翻譯為“皇帝”。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

    這就是古羅馬的皇帝淵源。

    395年,羅馬帝國分為西羅馬和東羅馬。與之相隨的,羅馬皇帝的法統,也就分為了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

    西羅馬滅亡後,其“皇帝”法統,就主要由羅馬教皇給歐洲地區國王進行加冕來傳承了。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大概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西歐地區的法蘭克王國的大臣“丕平”,篡奪了王位,急需要羅馬教皇的支援和承認,來獲得權力合法性。

    同時,當時西羅馬帝國已經滅亡,羅馬教廷風雨飄搖,也急需找一個國王保護自己,雙方一拍即合。公元751年,丕平正式篡位,建立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當時的羅馬教皇親自到法蘭克王國的首都,給丕平加冕為法蘭克的“國王”。後來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繼位,又一波南征北戰,“國王”已經不能滿足胃口,於是查理曼又找羅馬教皇,直接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這就是著名的 查理曼大帝。其實,法蘭克人早就不是羅馬人了,但是文化的傳承性,讓歐洲人依然崇尚羅馬於是,皇帝也是“羅馬人的皇帝”。

    教皇給查理曼大帝加冕

    後來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是被伏爾泰譏諷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那個)的皇帝腓特烈一世,也是經過羅馬教皇加冕,才成為皇帝。

    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法統,則由東羅馬轉移到了俄羅斯帝國。

    歐洲還有一個皇帝,就是俄羅斯帝國的皇帝,通常稱為“沙皇”(俄語“凱撒”的音譯)。俄羅斯皇帝的法統,傳承自,東羅馬帝國。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人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被當時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接到莫斯科,並隆重迎娶了這位末代公主。同時,東羅馬的宗教東正教的大牧首,也到了莫斯科。從此,俄羅斯就獲得了東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法統。後來的俄羅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就自稱為“沙皇”,就是俄語“凱撒”的音譯。就是自比羅馬的凱撒大帝。同時沙俄帝國的皇帝加冕,也是需要東正教的大牧首給舉行加冕儀式。

    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冕

    當然,還有一個看不上 羅馬皇帝的法統,直接創造新皇帝的。就是拿破崙。

    19世紀拿破崙橫掃歐洲的時候,拿破崙對“羅馬皇帝”這一稱號表示很不屑。

    他直接讓當時的羅馬教皇親自到巴黎,為他舉行加冕儀式。

    一般情況,皇帝在加冕時,是跪在教皇面前,讓教皇加冕CROWN。

    但是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面前,而是自己親手把CROWN奪過來自己戴上。並且在加冕的皇帝稱號上,拿破崙的名號為“法華人的皇帝”,這樣就與歷史傳承的“羅馬人的皇帝”與眾不同了。

    拿破崙加冕圖,畫家並沒有畫拿破崙從教皇手中奪過CROWN的情景,太尷尬。而是描繪了拿破崙手拿CROWN親自給皇后加冕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個,明明只是國王,國家名號也只是“聯合王國”的英國(United Kingdom),也來宣稱是皇帝。

    其實,英國的所謂皇帝,並沒有經過教皇加冕,只不過是因為近代他們統治殖民了南亞的印度次大陸。所以,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號稱自己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女王”,同時也是“印度女皇”。其實,英國這個皇帝,法統性不足,不過已經“日不落”了,所以也不在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像《黃帝內經》說的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看些什麼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