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筋斗雲閃電哥

    我來回答:臘月節除了臘月粥和臘八蒜,還有什麼習俗和代表性的標記?

    臘八節的由來:

    1、佛祖修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2、朱元璋受難,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3、赤豆打鬼,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4、懷念忠臣岳飛,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臘八節吃什麼?每個地方其實有所不同,代表性的有幾種:

    1、臘八節臘八粥,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2、臘八節吃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

    3、臘八節吃冰,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臘八節吃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5、臘八節吃臘八面,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 2 # 我是青鳥

    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但對於臘八節人們並不是很瞭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是分別是什麼呢?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宗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粥

    臘八節最為風靡的習慣是喝臘八粥。臘八粥顧名思義是用8種材料熬製的粥,不過根據地域不同,原料上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大米、糯米、花生、紅棗和蓮子是必不可少的。

    臘八蒜

    臘八節還有壓制臘八蒜的習俗。在臘八節這一天,選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容器密封。醃製好的臘八蒜酸香辣結合,風味獨特。

    祭祀

    臘八節最早就是為祭祀而產生的節日,不過現代社會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經很少了。雖然正兒八經的祭祀現在是一件很遙不可及的事,但在這個日子緬懷一下逝去的人還是可以的。

    臘八面

    北方很多地區有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只是因為在臘八節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臘八豆腐

    安徽省黟縣地區在臘八節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臘八豆腐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 3 # 千島小帆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就是形容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日子,北方冰天雪地南方陰冷潮溼。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有在臘八這一天喝粥的習俗,熱乎乎的粥既養生驅寒又健康,一直到今天。而臘八這一天又是佛主成道日,各個大寺院早早的架起大鍋熬粥,路過的或者是趕過來的人們有老人孩子大家喝碗熱粥一一叫舍粥可見佛家無上上慈悲心溫暖了無數眾生!

    小時候看家裡大人提前一天把紅小豆,紅棗,糯米,小米用清水泡一晚上第二天天還沒亮就開始旺火熬粥,長把銅勺翻攪著變成紫紅色的臘八粥,盛到碗裡再來一勺綿白砂糖…確實香甜好喝!而從臘八開始白天越來越長,要麼俗語形容“過個臘八,長個螞蚱"臘八以後白天就象螞蚱身長一樣,一點一點長,臘九兩個螞蚱,臘十三個螞蚱…溫暖有趣的臘八!

  • 4 # 山東小妞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中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 臘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 5 # 東海123

    “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唸佛聲聲結善緣”。《東京夢華錄》說的十二月、初八,有記載了(七寶五味粥)的風俗。到清代的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也有記載製作更為精美。感謝老師!

  • 6 # 融融118

    臘八節起源於古代的臘祭。從先秦開始,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喝臘八粥最早開始於宋代,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臘八節的習俗有:

    一. 吃臘八粥與臘八蒜。

    臘八節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這天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可甜,可鹹。

    二. 吃臘八面。

    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前,陝西的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這一天陝西有些地區人們還煮麵敬神,因此叫“臘八面”。

    三.祭祖敬神。

    臘八節本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先人庇護與神靈保佑。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來祭祀祖先。

    祭祀的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

    四. 逐疫迎春。

    古楚國巫術盛行,以巫治病。現在在湖南新化,江西南部等地區仍有儺戲,來驅鬼避疫,迎接新春。

    五. 紀念佛祖悟道。

    臘八節叫“法寶節”,亦稱“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深山修行,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

    中國佛信徒出自虔誠,把佛成道節與臘八節融二為一,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過兩天就是臘八,記得吃臘八粥喔!

  • 7 # f夢飛翔f

    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但對於臘八節人們並不是很瞭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那麼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是分別是什麼呢?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宗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粥

    臘八節最為風靡的習慣是喝臘八粥。臘八粥顧名思義是用8種材料熬製的粥,不過根據地域不同,原料上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大米、糯米、花生、紅棗和蓮子是必不可少的。

    臘八蒜

    臘八節還有壓制臘八蒜的習俗。在臘八節這一天,選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容器密封。醃製好的臘八蒜酸香辣結合,風味獨特。

    祭祀

    臘八節最早就是為祭祀而產生的節日,不過現代社會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經很少了。雖然正兒八經的祭祀現在是一件很遙不可及的事,但在這個日子緬懷一下逝去的人還是可以的。

    臘八面

    北方很多地區有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只是因為在臘八節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臘八豆腐

    安徽省黟縣地區在臘八節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臘八豆腐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 8 # 瓊大小姐yy

    一 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物件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二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三 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曬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四 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 9 # 河北國科

    在臘八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臘八粥外,還要吃臘八飯、臘八面,還要泡臘八蒜、煮“五豆”。或許這是屬於每個地域自己的美食,而氣氛卻是共同的。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民間風味特產,也是臘八節的食俗。在臘八前後,黟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久而久之,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料等經傳統手工藝精製而成,有“素火腿”之稱。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帶甜,又香又鮮。

    成品的臘八豆腐呈圓柱形,中間凹陷,不易變質隨吃隨取。臘八豆腐可以單吃,也可以和肉類同炒同燉。

    臘八面

    臘八面,以前流行於關中地區,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臘八面。

    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因之叫“臘八面”。起初關中農村的臘八面是用小米、黃豆煮粥下麵條,而後用八種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麵條,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將豆類與菜系相結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青菜、菠菜、黃花、木耳等同麵條同煮,調成湯麵,營養豐富,十分好吃。走進臘月,鄉村就有了年的味兒。這味兒是從噴香的“臘八菜”“臘八面”裡溢位來、飄出來的。

    黏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黏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黏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臘八這天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黏火勺以糯米粉為原料,新增大米粉中和黏性,鍋中大火熬爛紅小豆或是烘熟的芝麻作為餡料。糯米粉揉成麵糰,中間填入甜甜的紅豆沙餡,壓成小厚餅,上鍋烙熟。出鍋後咬上一口,外皮酥脆黏牙,內餡香甜軟糯,個頭又小巧精緻,像極了中國版的銅鑼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把盆裡的冰取出來並敲成碎塊。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這天清晨,人們還要到河邊、泉邊去砸冰,將之揹回家,謂之“臘八冰”。誰起得早,第一個打上冰,誰就更有好運氣。

    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這天打來的冰,要放很長時間,好讓孩子們有一段吃冰的快樂。當然,大人們也會吃。有意思的是,無論你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女人這一天要用冰、碗豆與青稞合磨成的面攪團。

    臘八飯與麥仁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習俗是吃臘八飯。寧夏臘八節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河南的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南省地方傳統小吃之一,臘八節食俗,製作材料有黃豆、花椒、鹽等,具有開胃消食的功能,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製作,受到季節制約,很難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作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 10 # 桃園小廚

    臘八節是漢族的重要節日,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

    傳說,在臘月初八這一天,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已打坐了48天,就是臘月初八這天證悟修成正果。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會煮粥敬佛,臘八粥由此而來。

    臘八的風俗之一,是祭祀。在臘八這天,祭祀八方八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惡鬼只怕赤紅豆,所以用紅豆、赤小豆熬粥,祛疫迎祥,也是臘八節的標誌之一。臘八節有很多習俗,除了喝臘八粥、泡臘八蒜,還有曬臘八豆腐、醃臘八豆、煮八寶飯、煮麥仁飯、煮臘八面、吃臘八冰等等。一、臘八粥

    喝臘八粥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最早開始於宋代。臘八粥各地口味和做法都不太一樣。

    陝西人的臘八粥有五味和八味兩種。五味由五種米、豆、乾果煮成。八味則還要加入了豆腐、蘿蔔、肉丁。如果中午吃,還會在粥裡煮上一些麵條。

    蘇州人的臘八粥裡會放入茨菇、荸薺、芡實、胡桃仁、松子仁、木耳、青菜、金針菇。

    四川人的臘八粥甜鹹麻辣,百味俱全。就像李子柒做的臘八粥,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胡蘿蔔、白蘿蔔熬製,豐富多樣。

    二、臘八蒜

    泡臘八蒜北方的一個習俗。在臘八的這天,用醋泡蒜,裝入小壇裡封嚴,就叫臘八蒜。泡過醋後,蒜的顏色會呈現青綠或碧綠,非常好看。等到除夕吃餃子時,再啟封。春節期間,臘八蒜還能用來也拌冷盤。

    三、臘八面

    陝西關中地區臘八節通常是吃臘八面。蘿蔔、豆腐、白菜、蒜苗這些冬日蔬菜炒熟,再摻入玉米糝粥燴湯,最後下入麵條,鹹香可口。

    四、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臘八習俗是曬臘八豆腐。在臘八這天,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把豆腐塊抹上鹽水,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食鹽,放在太陽下慢慢烤曬,這是民間傳統小吃之一。

    五、八寶飯

    八寶飯是江浙滬的臘八習俗。臘八這天,用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包裹著厚厚的豆沙,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的器具內,再次蒸熟,最後澆上桂花蜜,一碗軟糯香甜的八寶飯就做好了。

    六、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廣兩省的習俗。入冬時,用品質上佳的黃豆,煮熟、發酵,隨後加鹽、酒、香料等入壇封存,到了臘八這天開壇食用。醃好的臘八豆鮮香味美、質地綿實,蒸煮炒炸都行。

    七、臘八冰

    在臘八的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肚子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年代意甲最出色的有哪些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