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140769451

    焚書,焚的是民間藏書,卻不包括政府和博士們的藏書。諸子百家的書實際上在政府、博士們的手中儲存了下來,說絕了諸子百家之學說,是誇大的、不可能的汙衊。坑儒,實際坑的那些研究長生不死法門的神棍,和他們招供牽連出來的人,裡面也包括冒充神棍想混好處的一些儒生,這些樣的人,不該坑嗎?儒生們口中的讀書人,就是這樣的貨色?這儒學不要也罷,把他們全坑了才好!強烈要求,將焚書坑儒在歷史教科書上的錯誤評價修正。也要把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上摧殘文化,禁絕百家的“頭銜”,送給他和漢武帝。

  • 2 # 心周心長客91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

    兩方面一是政治上的需要,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而是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根據《史記·李斯列傳》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時,他建議實行分封,認為“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遭丞相李斯駁斥。這與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完全相悖,後秦始皇採納李斯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

    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簡單說焚書,焚的是普通百姓的書籍,至於官方所藏,並未焚燬。

    至於坑儒,《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也就是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這樣話小編感覺秦始皇背上焚書坑儒的罪名也有點小不甘心。

    按照史記所描述的,焚書坑儒都是事出有因,也不是象後世所傳焚盡天下書,坑殺儒生吧,《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 3 # 林屋公子

    焚書和坑儒其實是兩回事,雖然都有一定原型,但是都被誇大曲解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焚書焚的是兩類書:一類是除了《秦記》以外的六國官方檔案,一類是民間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作品,但醫藥占卜類的除外。

    秦朝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確實是中國歷史一大壯舉,但是不會被六國遺老認同。所以焚書就是為了消除他們對故國的歷史記憶,以及防止他們用諸子思想非議法家專制。但是對於儒家和諸子著作,官方還是有儲存的,而且秦政府也有不少儒學博士,比如漢初名臣叔孫通。

    至於坑儒,這個《史記·秦本紀》也寫得很清楚,其實這些儒生只是方士,而起因只不過是秦始皇被方士盧生、侯生欺騙了,所以才對咸陽方士大加殺戮。方士和儒生應該說還是有點關係,畢竟禮儀本來就包含祭祀,陰陽家應該也是儒家支派。但這些方士並不能代表全部儒生。

    後來漢武帝也殺了幾個跳大神的,這都沒什麼。關鍵是漢朝和秦朝對於百家言的政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的方式並不是硬性的,而是透過設立五經博士的方式,將儒學學習直接與做官掛鉤。這樣一來百家之言自然被社會冷落,相對而言,秦始皇的焚書政策明顯是粗暴的,而漢武帝要高明很多,這當然也是秦鑑在先的。

  • 4 # N厚

    5000年起來,500多個皇帝都變態,都以為自己有思想與眾不同,其實還不是和普通人一樣屙屎放屁…你就是宇宙的皇帝.你不運動一樣插不進去…

  • 5 # 大秦魂的微博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統一思想”這個答案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統一於什麼?統一於秦始皇各人的思想嗎?絕對不是!因為秦國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就搞過這樣的運動了,而且很成功。

    那麼商鞅時代要統一的,是商鞅各人的思想嗎?肯定不是!我們仔細看看商鞅變法的內容,結合當時的歷史,以及諸子百家的書籍、典籍,不難發現,商鞅變法的內容幾乎沒有他發明的,都是在各國之前都已經施行過的制度(包括廢除分封立郡縣,廢除井田開阡陌,獎耕戰行連坐等制度)。

    但為什麼秦國就成為了最強呢?只是因為兩點。

    其一,是秦國推行的徹底,橫的方向,涉及到各行各業,各方各面。豎的方向,涉及到全國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各個等級的人員。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人的機會平等,削弱了貴族、官僚階級的特權。造就了那個所謂布衣馳婺的時代!

    其二,就是思想的統一,那些貴族、官僚特權階級,由於世襲制度被破壞,他們對這種變法(也就是功勳制體制)自然是反對的。但是他們可以造反嗎?顯然是開玩笑了。他們只能是鼓吹反動思想,如韓非子所說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亂法的目的不是盲目的,而是為了整個階級的利益。

    對待這種意識形態的根本矛盾,我想誰要是想到的是說服教育,那隻能說那是需要有一顆多麼幼稚的心啊。對待這種矛盾,只能用一個辦法——專政。這就是當時要焚書的原因。

    如同我們現代一樣,我們新中國也不會允許宣傳滿清封建思想的人,或用臺灣版本的教科書,組織個機構到處招生、教學。

  • 6 # 林杭之

    焚書坑儒其實是兩件不相干的事,其共同點就是“作死”。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秦始皇兼併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秦始皇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作了很多的改革,郡縣制就是其中之一。

    他應該對自己的改革很滿意,他覺得大秦王朝可以江山永固,要不然也不會自稱為始皇帝,後代為二世、三世以至萬世。

    但是有人不這麼覺得。

    一次,秦始皇在咸陽擺酒做壽,大臣們紛紛說好聽的祝壽。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在如今給長輩祝壽不也要說些吉利話嗎。

    大臣們說,陛下英明啊!陛下神武啊!陛下一統四海,平定天下!陛下設立郡縣,百姓因此安居樂業!

    宴會上一片祥和。

    淳于越說,我不同意。

    為什麼不同意?

    郡縣制度不好,以前分封子弟,可以守望相助,現在只有郡縣,如果有了危險,誰能來救援呢?

    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好嘛!關鍵的來了,不效仿古代就不能長久。那秦始皇做的改革豈不是都不能長久了?

    丞相李斯建議,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這就是焚書了,都天下一統了,你非要開倒車,還非在秦始皇的壽宴上飆車,後果可想而知。

    而坑儒又是另外的一件事了。

    古代很多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追求長生不老。

    其始作俑者就是秦始皇。

    如果可以長生不老,還要什麼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啊。

    那要怎麼長生不老呢?

    煉丹。

    這在現代人的眼中應該是極不靠譜的一件事,非但不能長生不老,反而可能重金屬中毒。

    可秦始皇不知道,他找來了一批高人——方士,據說他們會煉製長生不老的彈藥。

    可是,人不能長生不老,這種丹藥自然也煉不出來,秦始皇可不是好糊弄的。

    那怎麼辦,腳底抹油,溜吧!

    溜之前這些方士還不忘給自己找個臺階:不是我煉不出來,實在是秦始皇天生殘暴、剛愎自用,我不能給他煉丹。

    這可惹怒了秦始皇,被忽悠了這麼久都不說,還被罵了一通。

    高人非但不高,還妖言惑眾,那就抓起來。就這樣,在咸陽被抓了四百六十多人,坑殺。

    這就是坑儒。

    由於這兩件事情相隔不久,再加上後世獨尊儒術,於是秦始皇就被扣上了焚書坑儒的帽子。

    但是,焚書坑儒真的影響到了儒家嗎?

    焚書其實在官方都有備份,坑儒坑的是那些方士,其實就是一些江湖騙子。

    而且沒過多久,漢武帝就可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且自漢朝至清朝,讀書人讀的都是儒家經典,哪裡被焚了。

    除了坑儒有些太不人道外,其實秦始皇所謂的“焚書坑儒”也並沒有太多值得遺臭萬年的地方,充其量是做了和今天某某總局一樣的事情罷了。

  • 7 # 白眼看綠茵

    焚書坑儒雖然連稱,但其實是兩件事,發生時間也不一樣。先發生的是焚書,時間是公元前213年,是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十四個年頭,也是他建立大秦帝國的第九個年頭。這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辦宮廷宴會,七十位博士起來向秦始皇敬酒,僕射周青臣乘機為秦始皇歌功頌德,讚頌他不僅統一天下,還創造性的在全國取消分封,推行郡縣,造就國泰民安的治世,功德無量,曠古未有。博士淳于越很不贊成周青臣對秦始皇的頌揚,他建議秦始皇宜效法殷周,封子弟功臣為諸侯,作為親中央帝國的屏藩枝輔,並指責周青臣阿諛希旨,不是忠臣。這場爭論,實際上是秦帝國建立初期丞相主張封建制的王綰與主張郡縣制的廷尉李斯爭論的繼續。

    秦始皇把這一爭議的話題交給大臣們討論,這時已經出任丞相的李斯看到這一議題勃然大怒,對自己的政敵儒生們痛斥。李斯指出,“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淳于越要求效法三代,屬於刻舟求劍!像淳于越這樣的儒生,食古不化又自以為是,動不動以自己的思想觀點對中央的法令和政策說三道四,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長此以往,“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上面影響到中央的權威,下面結成團團夥夥。因此,李斯向秦始皇建議,要徹底根除這一現象,就要從思想源頭加以控制,對文化進行一次大清理整頓。這是焚書的理由。李斯還附帶著提出了清理整頓方案,《史記﹒秦始皇本紀》對這一方案有明確的記載: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李斯的這個方案核心有兩點:第一點把記載以往文明成果的典籍除醫藥、卜筮、種樹等技術類的書之外全部焚燬,包括非官方所藏秦國之外的史書、儒家的經典與諸子百家的著述,全部燒掉,嚴禁傳播。老百姓如果想學習,唯一的途徑是向地方官學,把教育權完全收歸官府壟斷,透過地方官吏為老百姓洗腦,灌輸特定的意識形態。這裡“若有欲學法令,以吏為師”,集解引徐廣之語“一無法令二字”,實際上《李斯列傳》就作“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第二點是鉗制輿論,讓掌握這些文明成果的知識精英閉嘴。“以古非今者族”,無論朝政對錯,絕不允許學者借古諷今,說三道四,否則滅族。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愚民。“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老百姓最好一個個都無思想,“當家則力農工”,成為國家生產的工具,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那樣帝國就永遠安定了。應該說李斯的眼光是犀利的,看出了春秋戰國以來形成的自由講學的風氣和思想自由的潮流與秦帝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體制之間無法相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面不利於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大家運用所學理論多角度地分析評判君主作出的決議,對其中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不留情面的批評,必然把君主搞得灰頭土臉。

    坑儒是另一件事,在焚書後兩年。起因是侯生與盧生這兩位秦始皇召來的為自己尋覓不死藥的“文學方術士”對此秦始皇的批評: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他倆不僅沒為秦始皇找來不死藥——根本也不可能找來——反而把秦始皇痛批一頓,直陳其罪惡。

    秦始皇為了鉗制輿論,早就在咸陽佈置下了特務對這幫學者進行監督,“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這些話傳到他的耳朵裡,秦始皇十分惱火。加之之前的方士韓眾、徐巿都打著尋仙藥的旗號騙了一大筆錢一去不返。秦始皇認為自己花重金招來的文學方術士不是騙子就是不識相的蠢貨,無所顧忌地亂髮不合時宜的言論,與中央唱反調,得給他們個教訓。於是下令讓御史對這些儒生方士進行審問調查。這幫儒生方士看起來滿腹經綸、清高自許,實際上大都不免文人的通病:軟骨頭。一經御史審問便打熬不住,拼命地揭發告密以期自保,於是越查越多,牽連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藉口這幫學者妖言惑眾,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下令把這四百多儒生方士也可能包括治百家言的學者全部活埋在咸陽北面,史稱“坑儒”或“坑術士”。 活埋這些學者的目的,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得明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就是殺雞駭猴,警告天下學者,識相的給我閉嘴!可見,坑儒這件事雖由盧生侯生的牢騷引發,但發生絕不是偶然,而是一場為了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由秦始皇一手策劃、盤算已久的陽謀!

    焚書坑儒雖然為不同時間發生的兩件事,由於其目的相近,都是出於鉗制言論、控制思想,達到“天下無異議”,由秦始皇這個獨夫別黑白而定一尊,所以後人常常連稱。

  • 8 # 史無止境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晚年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這一點已廣為人知。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置酒歡宴群臣,博士淳于越出來反對郡縣制,引起了爭論。丞相李斯認為當今儒生不明古今之變,師古而非今虛言以亂實,各尊私學,誹謗朝政,淆亂民心,危害極大,必須禁止。

    他建議:除秦國的史籍以外其餘史書全部焚燬;除博士官掌管的圖書外,民間所有的《詩》、《書》、百家語等查禁藏書一律交到當地官府燒燬;凡敢談論《詩》、《書》的殺頭,以古非今的滅族;官吏知情不報的同罪;在命令下達30天內不燒的,判刑服役。醫藥、卜筮、種樹之類書籍可以保留;要學習法令的,以吏為師。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

    第二年,兩個替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的方士侯生和盧生,因為明知仙藥騙局遲早會暴露,又害怕秦法的殘暴,便譏議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樂以刑殺為威”等專制獨裁的過失,藉口不能給這樣貪於權勢的人求仙藥而棄官逃走。秦始皇得知訊息十分震怒,指出不僅求仙藥的方士都是花費鉅萬而“終不得藥”,像盧生那些得過厚賞的現在竟也敢大肆誹謗,而且首都咸陽的儒生,據調查也有人散佈妖言迷惑群眾,於是命御史追查,儒生們相互告發,結果有460多人被逮捕及活埋於咸陽。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世人對秦始皇“焚書”之事爭議比較少,只是有個別人認為“焚書”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提出焚書建議的丞相李斯。

    然而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採納誰的建議、施行什麼樣的措施,秦始皇是有最大的決定權的。況且秦始皇本來就十分崇拜法家韓非“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韓非子五蠹》)的主張,斷言這才是富國強兵、超越五帝三王的唯一妙法,同時也感於當時政局不穩,需進一步閉塞民智以加強控制,所以接受了焚書建議並付諸實行。這實際上是秦始皇“統一思想”,建立文化專制主義、鞏固秦王朝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因此,“焚書”的罪狀理應歸於秦始皇。

    “坑儒”之事則非議較多,主要是認為秦始皇有焚書而無坑儒,坑儒實坑方士之訛。

    因為此事件的肇事者是侯生盧生等神仙學派之方士,為秦始皇求仙藥不成逃之夭,秦始皇怒而殺人,實為皇帝個人報復的恣意行為,而非秦王朝的政策,而且被殺者的罪名乃是‘誹謗’皇帝,而非因信仰或傳播儒家學說,所以不能稱為“坑儒”。然而,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始皇)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其中“諸生”《辭海》釋為“許多儒生”,可見秦始皇坑殺的並非方士而是儒生。

    秦始皇之所以“使御史悉案問諸生”,是因為他發現咸陽的儒生“或為妖言以亂黔首”,即傳播謠言,惑亂民心(而非方士花費鉅萬而沒有求到仙藥),這是他坑儒的根本原因。侯生、盧生二方士攻擊秦始皇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與儒生反對秦始皇的政治觀點相一致,因此秦始皇借題發揮,對“為妖言以亂黔首”的儒生進行嚴厲鎮壓。

    其中“諸生”與孔子相提並論,可知是指儒生,“燔去其術”即“焚書”“坑之渭中”即坑殺儒生於咸陽,可見秦始皇“坑儒”是實。東漢王充在《論衡·語增篇》載:“傳語曰:秦始皇帝焚燒詩書坑殺儒士。’……言燒焚詩書、坑殺儒士,實也;言其欲滅詩書,故坑殺其人,非其誠,又增之也。”就是說焚書坑儒確有其事,只不過坑儒並非因焚書而導致。此外秦始皇對求仙藥之事一向重視,在坑儒之後仍然重用方士徐市,並親自到海邊“以連駑候大魚出射之”以便求到仙藥,由此可見秦始皇也不大可能大規模地坑殺方士。所以說,秦始皇坑儒無可置疑。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領域內推行封建專制主義的產物,是鞏固秦王朝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

    不過其結果是:焚書除了造成了中國古代大量文化典籍遭到摧殘破壞外,並未起到“統一思想”的作用;坑儒也反映出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極端尖銳和關係破裂,未達到鞏固秦王朝統治的目的,反而促成了秦朝的滅亡。

    透過焚書,“天下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秦始皇這一禁書宗旨對後世影響極大,成為中國禁書史的一大主潮。“焚書坑儒”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局面,開創了中國古代禁書的惡劣先例,為後代統治者開創了文化專制的先河。從此,禁書與中國文士的命運便緊密相聯了。

    個人觀點,敬請點評。

  • 9 # 唐風宋月

    秦始皇坑儒的直接原因是秦始皇被兩個無恥儒生給玩了。

    秦始皇晚年迷信煉丹,高薪聘請了好多術士給自己煉製長生不老藥,其中有兩個人,一個姓盧,一個姓蔡,兩傢伙騙秦始皇,說神仙都是不見人的,所以秦始皇還修了地道,不跟外界交通,結果兩傢伙帶著錢跑了,得個便宜還要賣乖,說秦始皇殘暴無知,老天都想早點收他,還做夢想長生不老。

    秦始皇很生氣,但是吃了啞巴虧,也就不想再提這事。結果一幫坐冷板凳的儒生犯賤,開始抨擊秦始皇瞎了眼,不重用他們這幫讀聖賢書的儒生,卻要重用術士,這下被騙了吧。

    如果只是說說,秦始皇還是有容人之量的。如果秦始皇是個小肚雞腸的人,根本打不下江山,滅不了六國。但是問題在於,盧生和蔡生本身就是儒生,他們是半路出家,看見術士吃香,於是組團把秦始皇忽悠了。

    秦始皇惱羞成怒,忽悠騙我的是你們,笑話我的還是你們,你們倒是兩頭有理啊。於是下令,把在咸陽討生活的四百六十個術士加儒生都活埋了。

    至於焚書,不是秦始皇的主意,而是李斯的主意。李斯跟韓非一樣,都是法家弟子,法家認為儒生是蛀蟲,儒以文亂法,除了耍嘴皮子屁本事沒有,他們活著就是浪費空氣。應該把他們的書全燒了。讓他們老老實實在家種地,還能給國家貢獻點糧食。

    秦始皇聽從了他的建議。

    所以焚書坑儒只是小機率事件,並不是秦始皇想把傳統文化給滅了。真正把傳統文化滅了的是項羽,不是秦始皇。

  • 10 # 王榮聯1

    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六國的書,主要是思想政治性強的書,是對秦國統一不利的書,但秦始皇對天文曆法方面的書卻未見焚燬。可見,秦始皇焚書是有選擇性的,而並非如後人所傳說的那樣燒盡了天下所有的書。再說坑儒,秦始皇坑儒坑的是知識分子嗎?非也!秦始皇才捨不得坑對國家統一有用的知識分子呢。我們知道,秦始皇如大多數帝王一樣,都企望自己長命百歲,江山永存。有一些所謂的儒生找準秦始皇的軟肋,誇口能找到長生不老之仙藥,於是就騙財騙色騙秦始皇,多年下來什麼仙藥也沒見到。秦始皇坑的是這幫“儒士”,以及反對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那些反對派。對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舉措,筆者持贊同觀點,因為秦始皇順應了歷史潮流,對那些六國中反對天下統一的書,不焚行嗎?對那些騙財騙色騙秦始皇的儒生,不坑行嗎?顯然秦始皇是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婚姻中,沒有完全合適的兩個人,只有互相遷就的兩個人”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