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如夢已成空

    第一:韓侂冑為岳飛平反深入人心,但是也得罪了部分委屈求全的小人。

    第二:韓侂冑在任宰相期間,嚴厲打擊朱熹及其理學。得罪了朱熹為首的理學派系及史官。以致其死後被史列入奸佞之臣。

    第三:朝中有一幫偏安一隅的投降派、保守派對於韓侂冑的北伐持反對態度。

    第四:韓侂冑北伐在政治上準備充分,但是軍事上準備不足,最終北伐失敗。

    第五:韓皇后病死,失去了政治上靠山,使得楊皇后得以機會暗殺韓侂冑。

    第六:金朝廷透過離間、收買等方式利用大宋朝廷奸佞之人殺死了韓侂冑。

    第七:韓侂冑獨攬大權期間,得罪了部分權貴,其中楊皇后就是其中之一。

    第八: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思想起主導作用,雖然一定程度上支援北伐,君臣不能同心協力一切也是徒勞。

    第九:韓侂冑死後首級被送往金國,但是被給予厚葬,趁機羞辱了宋朝廷。

    因此:南宋朝廷為了安撫金國,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韓侂冑換取邊境安寧,將其貶為奸佞之臣。

  • 2 # 不畏浮雲遮望眼34

    韓這個人我不是很瞭解,但另一個堅定主戰派章惇也被列入奸臣傳曾研究過。

    南宋一直被認為是偏安不思進取,可是南宋的經濟發達,百姓生活水平高卻是不能否認的,中原地區連年戰亂,經濟被嚴重破壞,宋遼西夏後來的金不停的打打和和,誰是真正關心百姓的。南宋的皇帝也有想打回去的,可是有這樣的國力嗎,後期滅國之戰打的還不夠慘烈?你認為的弱國最後能堅持到最後,實不弱! 南宋的當權者認為章惇肆意開啟戰端,窮兵黷武,將其列入奸臣,實際他還是有所作為,只不過付出代價更大,而且主張過激,將軍戰敗要殺四千全軍,要廢后,要掘司馬光墓等等。當然,這裡面牽涉到新舊黨爭。

    是不是奸臣不要盡信書,評價歷史人物還是看他做了什麼事,在當時的話環境對國家對百姓有何利弊?功在當代也可能罪在千古,罪在當代也可能利在後世。

  • 3 # 中庸視野

    題目本身就帶有嚴重偏見,憑什麼支援和擁護岳飛的都是“忠臣”?憑什麼主佔派就是愛國?

    沒把握、能避免的仗還是少打為妙,生靈塗炭一點也不好玩。

  • 4 # 君山話史

    韓侂冑被列入奸臣,這是報應。因為在他把持朝政期間,把一大批政敵列為奸黨名單。等到他被殺後,遭到政敵的反攻倒算,死後被插上“奸臣”的標籤。你要把別人罵為奸黨,別人就罵你為奸臣,能笑到最後才是勝利者。

    對於韓侂冑這個人,我並不喜歡,因為他喜歡弄權,又沒什麼真才實學。他之所以能躋身權力最高層,主要是由於外戚身份,他是宋寧宗皇后韓氏的叔叔。在逼宋光宗退位、立宋寧宗一事上,韓侂冑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韓侂冑與太皇太后及皇后都是親戚,憑著這兩層關係,得以出入宮禁,皇帝對他頗為信任。這使他的政治野心膨脹,想打倒宰相趙汝愚,大權獨攬。當時趙汝愚是理學的忠實信徒,朱熹則是理學的代表人物。

    為了打倒趙汝愚,韓侂冑先從朱熹開刀。他在宋寧宗面前說朱熹的壞話,稱“朱熹迂闊,不可再用。”皇帝早就對朱熹的講學早就厭煩了,聽韓侂冑這麼一說,遂下詔罷免朱熹。醉翁之意不在酒。韓侂冑的真正目標,乃是扳倒宰相趙汝愚。

    要找什麼理由攻擊趙汝愚呢?韓侂冑研究半天,找了一個理由。自大宋開國以來,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宰相一職,不由趙氏宗室擔任。由於趙汝愚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八世孫,韓侂冑指使人上書彈劾趙汝愚,稱他“以宗室同姓居相位,將不利於社稷”,並告他“植私黨”、“專功自恣”。這一擊實在致命,趙汝愚被罷相。

    韓侂冑打擊趙汝愚、朱熹,實際上便與整個理學界結了仇。得罪讀書人可不是好玩的。理學名士們紛紛上書請留趙汝愚,聲討韓侂冑。然而,書生畢竟是書生,怎麼是玩權術的韓侂冑的對手呢?要麼被貶,要麼被流放。

    老師被打倒了,輪學生上場。太學生楊宏中、周端朝、張道、林仲麟、蔣傳、徐範六人,伏闕上書,為趙汝愚等鳴冤,言辭激烈。當然,靠鳴冤是打贏勝戰的,很快六名太學生被流放到五百里外。

    為了把這些道學家們徹底打翻在地,韓侂冑煞費苦心搞了一個偽學名目,攻擊理學為“偽學”,也就是不正統、不地道的儒學。那麼真、偽儒學的標準是什麼呢?很簡單,只要是攻擊韓侂冑一黨的,無論是不是理學家,統統打上“偽學”之名。於是乎,朝中同情理學者紛紛被罷,而嚴斥“偽學”者則加官進爵。韓侂冑進一步把偽學與奸黨掛鉤,你搞偽學,你就是奸黨。

    於是,宋代最大規模的黨禁運動開始了。

    慶元三年(1197年)底,所謂的偽學籍隆重出臺,就是朝廷編制偽學名冊,列入名冊的偽學奸黨共計五十九人。這五十九人中,有四人曾經擔任宰輔,包括趙汝愚、留正等;有十三個曾擔任待制以上官職,包括朱熹、彭龜年等;有三十一人擔任過散官,包括劉光祖、呂祖儉、葉適等;還有八名士人,包括前面提到的“六君子”及朱熹弟子蔡元定等。

    這就是所謂的“慶元黨禁”。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清楚了,何以韓侂冑會被列入奸黨。在宋代後期,理學興起,成為後來數百年的顯學。你韓侂冑竟然把理學斥為“偽學”,把理學大師斥為“奸黨”,你不是奸臣,誰是奸臣。大家想想朱熹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就衝著韓侂冑迫害朱熹這點,就足以打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就是古代的“奸臣觀”。

    與道學家相比,其實韓侂冑還是幹了點實事,就是北伐。在北伐之前,他還在鎮江修了一個韓世忠廟,並請奏皇帝追封岳飛為鄂王。然而,對於韓侂冑北伐,並必要評價太高,這是一次根本沒有充分準備的北伐,最後不僅輸得很慘,連韓侂冑自己都丟了性命,人頭被拿去當作與金國談和的籌碼,也甚是堪憐。

  • 5 # 西窗史話

    歷史的真實面貌,有時會被偏見的雲霧遮鎖,即使對同一人物或事件,往往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與記載。時日一久,孰是孰非,遂成千古之謎。韓侂冑便是一例。

    認為韓侂冑是奸臣,把他同南宋時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檜、賈似道相提並論,似乎是南宋以來當權者和正史的觀點。翻開《宋史·侂胄傳》,幾乎通篇都是說他從一得勢,就權慾薰心,獨斷專行,極其鄙夷他的為人和政聲。“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諷刺他恃擁立寧宗趙擴而好大喜功,極欲弄權,“時時乘間竊弄威福”,唾罵他常常揹著皇上,私自處理政事,擅作威福。並揭露他欲“立蓋世功名以自固”,不自量力,輕率北伐。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勢利蠱士大夫之心”,拉攏起用辛棄疾等名流。因此,他常遭到朝廷重臣的彈劾。如“右正言黃度欲劾胄……。朱熹奏其(指韓侂冑)奸,……彭龜年請留熹而逐侂胄。“可見韓侂冑確實是奸佞專權,弄得怨聲載道,人神共怒。現在有許多書籍也都用不屑的口吻談論他,如”當時宰相韓侂冑胄企圖以出兵北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因而重新起用辛棄疾“(《辛棄疾詞文選注》)等。他雖曾褒嶽(飛)貶秦(檜),但是岳飛的孫子嶽河,卻在《桯史》裡載有諷刺、奚落他的滑稽劇。可見他真是到了”眾惡歸焉“的地步。

    不過,認為韓侂冑是忠臣,是志在恢復的抗戰派的,還是大有人在。近代史學家鄧之誠指出,韓侂冑並“不盡如宋史所詆”;說韓侂冑是權奸誤國,“不免門戶道學之見。”(《中華二千年史》)其實,早在當時,著名的詞人周密就在《齊東野語》裡提出異議:侂胄“身殞之後,眾惡歸焉;然其間是非,當未盡然”。對宋史的觀點,即韓侂冑是奸佞之說,首舉質疑。《齊東野語》還記載著:“壽皇(宋孝宗趙眘)雄心遠慮,無日不在中原。胄習聞其說。”也就是說,韓侂冑在孝宗時,即擁立寧宗之前,就對抗戰大事耳熟能詳,早有收復失地之志。為了抗戰,韓侂冑甚至置生死於度外,什麼都不顧。“啟韓有圖之者,韓猶以一死報國為辭。”(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戊集)蔡美彪等所著《中國通史》明白無疑地指出:《宋史》以來,視韓侂冑為奸臣,實在是“被歪曲了的歷史”、“應該恢復其本來面目了”。肯定韓侂冑是抗戰派,是忠貞不貳之臣。再說,即使在《宋史。韓侂冑傳》裡,也根本找不到一星半點能說明韓侂冑是奸臣的史實。這裡既無他投降或阻止抗戰的點滴事例,也無他弄權誤國的些微記錄;倒是有他積極籌劃北伐杭金戰爭,志在恢復失地的記載。還有,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曾經嚴厲打擊那些文恬武嬉,不思收復的投降派。

    根據有關史料來看,情況大概是這樣的:在韓侂冑當政的14年裡,他的所作所為,幾乎都為了抗金復國大業。為了抗戰,他曾經大權獨攬,並把道學斥為偽學,把對抗戰前途持懷疑、阻止態度的一夥人定為逆黨,予以無情打擊。因此,投降派以及被他痛斥者勢必對他恨之入骨,以圖報復。但是當韓侂胃決定北伐抗金時,便寬容地取消了黨禁,目的不外乎是要團結他們一致對敵。可惜內部出了叛徒和內奸,投降派又乘機刁難、掣肘,再加上南宋朝廷本身政治上積弊太深,軍事上輕敵冒進,以致北伐失敗了。“誤國當時豈一秦”,(陸游《追感往事之五》)韓侂冑也被政敵陰謀殺害了。他“以一死報國”的誓言,果然言中了。投降派心狠手辣,甚至還開棺斷首,把他的頭送給金人洩憤,以此乞和,求得保持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局面。

    歷史上的韓侂冑是忠是奸,目前還是一個謎。希望當代學人撥雲驅霧,還其本來面目。

  • 6 # 暖陽142149970

    出發點不同而已。唐朝以胖為美,宋以後女人以裹腳為美,而今卻不同。原因就在於站的位置角度不同,看問題的結果就會不同。

  • 7 # 欣軒華

    我們翻閱《宋史》上 的韓侂冑傳記,看到的是史官記敘的他的種種惡行:無功受祿。他是皇后的親叔叔。有人說他:"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 〃認為他是依靠關係而登上宰相之位的。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他一日得勢,就權慾薰心,常 常揹著皇上,私自處理政事,作威作福。不自量力。他輕率北伐,為了搶奪功勞,鞏固自己的地位,結果戰敗,誤國誤民。那麼,他為什麼會遭到當時眾人的攻擊呢?韓侂冑本來是皇后的親叔叔,有皇后做靠山。但是他的侄女韓皇后不久便死了。他欲立曹美人為皇后,而寧宗卻將 楊妃立為後。楊妃上臺後自然對他心生怨恨,他的地位自然不穩,平添了許多政敵。南宋的政治環境下,君臣大多偏安一隅,沒有進取收 復之心,這樣的大環境使得韓這個主戰派勢單力薄,他力主北伐,收復失地,自然要遭到眾人群起而攻之。他還力主要為嶽 飛申冤平反,打擊投降派的囂張氣焰,在當時的形勢下自然不合時宜。再加上他的學術觀點與道學派朱熹等人不和,更使得自己孤立無援。

    那麼,宋史中的那些記載是否屬實呢?如果我們仔細 一看就會發現,他的那些所謂的惡行只不過是一些誅心之論,可以與岳飛的"莫須有〃相比了。我們可以看到,當後來昏庸懦弱的南宋君臣為了求和 而將韓儲胄的項上人頭獻給金兵時,清醒的金人卻贈給他〃忠謬侯〃的諡號,並厚葬之。我們可以想見,在南宋小朝廷之 下,所謂的忠臣、奸臣已經不再真實,黑白顛倒。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韓儲胄究竟是忠是奸,只有清醒的人才知道。

    韓侂冑(?一1207年),位元組夫,北宋名臣韓琦的 曾孫。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他與宗室趙汝愚等人擁立宋寧宗趙擴即皇帝位。寧宗即位不久,韓儲胄就逐趙汝愚出朝 廷。從此,掌握軍政大權達13年之久。當權的後期,發動了開禧北伐,曾取得一些進展。同年五月寧宗下沼伐金。但正式宣戰後,南宋各路軍隊節節敗退。開禧三年,史彌遠等人謀殺韓侂冑,朝廷大權落入史彌遠手中。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按照金的要求,鑿開韓儲胄的棺木,割下頭顱,送給金朝,訂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議》。

  • 8 # 我有我的歷史觀

    是“忠”是“奸”,豈能“一言堂”?!我今天不想附和權威史論,我想做出自己的判斷。

    《宋史》將其列為”奸臣”,但不少史學家視其為”忠臣”。究竟“忠”還是“奸”,我們就來剖析他的一生。公道自在人心,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判定。

    我們先來了解韓侂(tuo)胄(1152.11.6~1207.11.24)其人。

    韓侂胃是因前人的恩蔭進入仕途的。歷任“閤門祗侯”……”帶御器械”、“知閤門事”等職。

    韓侂胃參與政變有功,但又因外戚身份而不被重用,從此與丞相生隙。

    宋孝宗病重,便在有生之年將帝位交給了兒子(宋光宗)。光宗其人不孝道,加上李後的離間,沒有幾次去看望病重的父親。

    1900年六月,太上皇孝宗病逝。光宗不僅拒絕主持喪禮,連看望父親的遺體也沒有去。

    如此不孝,天理難容!朝野議論紛紛。樞密院知事“趙汝愚”、韓侂冑、殿帥郭臬等人密謀政變。韓侂冑以吳太后外甥的身份得見吳太后,俱陳宋光宗失君臣之禮、父子之倫。

    七月,吳太后廢光宗,由太子“趙擴”繼位,是謂“宋寧宗”。

    要說有功於朝廷,卻不求賞,這不符合人性。韓侂冑本想謀個“節度使”的職位,但此時趙汝愚已升為右丞相,且以獨相的身份執政。話語有份量。他認為:

    外戚不可言功

    結果,韓侂冑被授予“宜州觀察使”,只升了一階。他大失所望,從此對趙汝愚懷恨在心。

    韓侂冑實施復仇,藉機上位。

    當時,韓侂冑還兼任“樞密院承旨”,負責傳達詔旨。他逐漸獲取了宋寧宗的信任。

    趙汝愚執政重用“理學”人士,並推薦“朱熹”為皇帝侍講。朱熹多次進言,對韓侂冑只厚賞,不讓參預朝政。朱熹、彭龜年、黃度、李祥、呂祖儉等人均先後彈劾韓侂冑而謀劃敗露遭貶,遭責罰的達數十人。

    韓侂冑進升保寧軍“承宣使”後,利用“內批”之便,便逐漸控制言路。他將監察御史“吳獵”免職,任命親信“劉德秀”、“楊大法”、“劉三傑”為御史,共同對抗趙汝愚。

    1195年,他指使右正言“李冰”參奏趙汝愚,言其“以宗室之親擔任宰相,不利於社稷安寧”。趙汝愚於是被罷相,貶為“福州知府”。太學生“楊宏中”、“蔣傅”……等人上疏力保亦遭“編管”處置。

    韓侂冑如願升任保寧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又將自己的親信舉薦給宋寧宗。透過一系列謀籌,逐漸大權在握。

    他的重要舉措就是將“理學”指稱為“偽學”。理學人士即為“偽黨”。

    趙汝愚遭到彈劾,稱其“放任偽學氾濫”,並有十項“不遜”之罪。於是趙汝愚被從福州再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流放途中因染病而在衡州(今衡陽)停留。韓侂冑指使衡州守臣“錢鍪”對趙百般窘辱,致其暴病而亡。

    趙汝愚失相位,“留正”繼任,與韓侂冑政見不合。韓侂冑指使劉德秀對其彈劾“引用偽黨”,罷出朝廷。

    對於理學重量級人物——理學領袖朱熹,他提拔“沈繼祖”為御史,彈劾朱熹“十大罪”。朱熹被免去一切職務。

    此時,為迎合韓侂冑,朝臣紛紛大肆攻擊理學。劉三傑更是奏請將打壓理學的鬥爭升級。將“亂黨”演變為“逆黨”。

    於是宋寧宗下詔嚴禁理學,朝廷訂立《偽學逆黨籍》。花名冊上,趙汝愚、留正、朱熹、彭龜年等59人都列於籍上。施康年,陳讜、張巖、程松等人因打壓理學有功,而得到升遷。

    1198年,韓侂冑晉“少傅”,封“豫國公”。次年,升“太傅”。

    崇“嶽”貶“秦”,掌權北伐。

    其實韓侂冑一直有著火熱的愛國情懷。金國辱宋深深地刺痛著他的心

    對於岳飛和秦檜的評價,南宋戰、和兩派官員一直爭議無定論。宋高宗時,主和派佔上風,加封秦檜為“申王”諡“忠獻”。孝宗時,追復岳飛原官;對於秦檜,揭露其奸惡,但還未改變其爵諡。

    到了宋寧宗,韓侂冑掌握了實權,那顆抗金的心又活躍了起來。他首先要做的是“崇嶽貶秦”,打擊投降、妥協勢力,安撫、支援抗戰派將士,為北上抗戰準備做好輿論鋪墊

    1204年,寧宗、韓侂冑追封岳飛為“鄂王”,政治上給予極高地位。而對秦檜,削去其“王爵”,將諡號改為“繆(miu)醜”。一時間,百姓歡呼,大快人心。

    與論工作做好了,就開始了實際性的調兵遣將階段。他起用宋光宗時被排斥的主戰派官員,如陳賈、吳曦、辛棄疾等人。

    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的力量,寧宗、韓侂冑解除了“偽學逆黨籍”。他重新起用一些在籍官員,爭取他們一致對外。

    就這樣,1205年,一支威武的北伐之師帶著滿腔的愛國豪情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了前線。

    1206年,“畢再遇”攻取“泗洲”,金兵潰敗。畢向城中喊話:“我大宋遺民可速降”。城中漢官出降。朝廷欲授畢“刺史”官職。畢辭官不受,說:

    國家河南八十一州,今攻下泗洲兩城即得一“刺史”,以後還怎麼賞官?

    “陳孝慶”攻下“虹縣”;“許進”攻下“新息縣”;“光州”民間武裝攻下“褒信縣”。

    宋軍出兵得勝,形勢一片大好。寧宗和韓侂冑都信心滿滿。

    北伐異常艱難,幾番輪迴。可恨的是:一些將士沒有真誠合作。最可恨的是:還出現了內鬼、叛徒。

    儘管韓侂冑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非常充分。透過“崇嶽貶秦”,激發了朝野上下高漲的“罷和主戰”的熱情。又重新起用在光宗時被貶的愛國將士,又任用一些在“黨禁”中遭打壓的在籍官員。但忠誠可用的將帥已經不多。

    ①不合作,不接受授命——決策出兵前,“薛叔似”不願赴任統率淮西軍兵;“許及之”也不出守“金陵”;“丘崈”辭不受命“江淮宣撫使”。

    ②內奸——吳曦在四川圖謀叛變割據。與金國密約獻出階、成、和、鳳四個州,交換條件是:金朝封他為“蜀王”。

    韓侂冑日夜盼望四川進兵,陸游也多次催促。但吳曦置之不理,按兵不動。守將“王喜”力戰金將“蒲察貞”,吳曦下令撤回。又退軍至“青野”,“毋(guan)丘思”領重兵守關。吳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軍不敵。金軍陷關。

    1205年底,吳曦公開叛變,接受金朝的詔書、金印,“如願”做了“蜀王”。並密授“程松”假意逃出陝西,作為打入宋軍的楔子。

    吳曦的叛變,嚴重破壞了南宋北伐的部置。“郭倬”、“李汝翼”兵敗“圖州”,退至“蘄州”;李爽兵敗“壽州”;皇甫斌兵敗“唐州”。“王大節”攻取“蔡州”,也久攻不下。只有“畢再遇”一支軍隊繼續獲勝。

    出兵無功,韓侂冑罷免了指揮軍事的“蘇師旦”和“鄧友龍”,又任用丘崈、葉適。

    此時的戰爭形勢已經逆轉了,由“宋軍北伐”變為“金軍南侵”了。1206年,金軍分九道進兵,光化、棗陽、江陵、信陽、襄陽、隨州、和州、滁州、真州均被金軍佔領。

    年底,丘崈又與金軍議和,暫行停戰。這樣,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言和。韓侂冑的北伐陷入孤立。

    次年正月,罷免丘崈,改命“張巖”。韓侂冑自出家財20萬以補助軍需。

    抗金情緒再次高漲。

    對於吳曦的叛變,堅持抗戰的四川軍民,展開了強烈的反抗。“楊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自盡;“陳鹹”拒絕臣服為“辮子軍”,乾脆剃個光頭;“史次秦”自殘眼睛,拒不作官。許多官員都離吳而去。

    1207年,不願降金的楊巨源、張林、李貴、李好義、楊君玉等七十多人闖入偽宮,斬殺吳曦。

    吳曦封官時,“安丙”接受了偽命。眾將謀劃殺吳時,曾去質問他:“先生甘做逆賊的丞相長史嗎”?安丙見勢不妙,便假裝貓哭:“我沒有兵將。若有豪傑,必殺此賊”。眾義士相信了他,便推舉他來主事,命為“招撫使”

    收到“曦賊已誅”的奏報。韓侂冑喜出望外,封安丙為四川“宣撫副使”

    誅除叛徒,大快人心。軍民抗金情緒再次高漲。楊巨源收復四川;李好義收復西和州;張林收復成州;劉昌國收復階州;張翼收復鳳州;孫忠銳收復大散關。宋兵所向披靡,金將“完顏欽”逃走。

    宋軍內部不和,金軍也無力再打,雙方言和。

    李好義收復西和州後,又欲乘勝進取“秦隴”。安丙不許,士氣大受挫折。結果大散關又被金兵奪去。

    安丙不但不許北伐,而且在宋軍內部搞起了自相殘殺。安丙與孫忠銳不和,便命楊巨源設伏兵殺了他。反過來又誣陷楊巨源謀亂,把他下獄害死,假說是自盡,謊報給朝廷。王喜指使黨羽劉昌國以毒酒害死了李好義。

    本來宋軍此時戰情向好,應該一鼓作氣消滅金朝。卻在這重要關頭,又將士內部不合。由下級軍官和民眾武裝發展起來的大好形勢,又被安丙等人斷送了。

    而此時金朝也已無繼續作戰的能力,只是虛張聲勢地對南宋政府進行訛詐、威脅。

    而宋軍由於出現叛變和內部不和的情況,也已將帥乏人了。於是答應了議和談判。

    抗金英雄遭暗殺。

    韓侂冑遣使臣“方孝孺”去開封談判。金朝虛聲恫嚇,將他下獄。9月初,讓他帶書信去誘降張巖:

    若稱臣,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若稱子,以長江為界。

    並密令斬殺“元兇奸臣”(指韓侂冑),獻首以表忠心。

    韓侂冑大怒,籌畫再戰。而宋寧宗也抗金意志堅定,於是下詔招募新兵。授辛棄疾指揮軍事。時年68歲的辛棄疾接到任命後,還未赴任,就病死於家中了。

    此時,韓侂冑決意再戰的雄心很難實現了。投降派的論調在朝廷佔了上風。尤以楊皇后和禮部侍郎”史彌遠”為代表。楊皇后讓兒子詢(yan)奏韓侂冑“再啟兵端,於國家不利”。

    但寧宗也決意抗金,收復南宋河山,對兒子的上書未加理會。

    一計不成,再生毒計。楊皇后及兄“楊次山”、史彌遠秘密勾結,要對韓侂冑暗下毒手。

    1207.11.03,中軍統制“夏震”受史彌遠的指使,突然將上朝途中的韓侂冑截至玉津園夾牆內暗殺,事後才奏報給寧宗。

    他們又把蘇師旦處死。軍政大權從此全由楊皇后、史彌遠所操縱。投降派把二人的頭顱割下,送到金朝。

    他們哪裡是去談判?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完全按受了金朝的無理要求:增歲幣、賠款。金軍從侵佔地撤回,這就是唯一“條件”。

    但我想說:一旦韓侂冑掌握實權,便將抗金北伐,收復河山為重任。他不計前嫌,重新起用光宗和寧宗時遭打壓的官員,完全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恩怨之上。甚至自掏家財20萬補助軍需。

    他忠於朝廷,熱愛國家,是一個大大的抗金英雄!!!

    究竟是瑕不掩瑜,還是瑜不掩瑕?面對這個問題,我的頭皮也發麻了。《宋史》是正史,具有權威性。還好,近幾年史學界也有認為”韓侂冑是忠臣”的聲音出現。我的觀點不孤獨。

    我倒想聽到網友的心聲。是“忠是奸”,大家踴躍發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茼蒿栽培,霜黴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識別和防治茼蒿霜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