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叉大臣
-
2 # 手機使用者52021884687
公元234年,諸葛亮帶領著十萬蜀軍將士,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伐魏,這一年他53歲。經過前四次的北伐失敗之後,這一次他動用了蜀國絕大部分的兵力進駐五丈原。可不幸的是,戰局並沒有按諸葛亮所期待的那般發展,最終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五丈原整整相持了5個月之久,非但沒有任何戰果,反而導致諸葛亮本人病逝前線。
就國力方面來說,蜀國遠遠比不了曹魏,弱勢的一方向強大的一方挑戰,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再加上長久的消耗戰,對於蜀漢來說,就更加的不容易了。當時魏國佔有雍、涼、並、青、徐、幽、冀、豫、兗、司十州以及荊州、揚州的一部分,人口443萬,軍隊 30萬。而據統計,蜀漢後期人口才94萬,軍隊10萬。在這一點上,蜀漢的軍事實力就要顯得遜色不少。
而且曹魏多年來注重發展生產,務農積穀,資用豐贍。再加上了雍涼地區的防務,由司馬懿親自統領,屯兵足足10萬。因此,在土地、人口、經濟、軍事等多方面不如曹魏的情況下,諸葛亮想要深入魏地與之正面作戰,是完全不佔優勢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進駐五丈原?
其實,諸葛亮把大本營設在五丈原,不是拍腦袋胡亂決定的,而是有他的戰略計劃的。其戰略意圖就是為了先佔隴西。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認為“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 從五丈原北渡渭水,直插關隴地帶,便可以直接威脅到曹魏的右方。
從這一點上來考慮,諸葛亮的戰略計劃還是很穩妥的,這也符合他一貫的穩重的性格。由於五丈原一帶離斜谷北口近,秦嶺山脈地勢險要,就可以保證蜀軍的後路不會被魏軍切斷。在諸葛亮看來,只有保障了後方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蜀軍才能全心全意的對付敵軍。
諸葛亮的戰略為何又行不通?
雖然五丈原一帶地勢險要,可以防止敵軍後方襲擊。但與此同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非常不利於展開大規模的作戰。要是司馬懿採取堅壁固守的戰略,諸葛亮的算盤恐怕就要落空了。這就是為什麼當司馬懿得知諸葛亮軍出斜谷時,他會對手下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憂矣。”
從這,足以反映出了司馬懿非凡的軍事才能,以及他眼光的敏銳性。司馬懿之所以認為諸葛亮只要西上五丈原,他便可以高枕無憂。是因為五丈原一帶,為渭水和武功水所挾,河岸過 高,不論從哪一個方向進攻都不方便,想要快速出擊魏軍更是不可能,而想要作戰取得勝利,靈活機動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而蜀軍的作戰優勢就是靈活輕巧,若是採用傳統攻堅戰,這顯然是蜀軍的弱勢。看一下之前蜀軍攻陳倉那一戰就知道了,蜀軍投入了大量的軍隊,最終卻是耗兵耗糧毫無進展。所以當諸葛亮發現自己制定的戰略行不通之後,便只好不斷的向司馬懿發出挑戰。
而司馬懿早在諸葛亮入駐五丈原之前,便說過“若(諸葛亮)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憂矣。”這樣的話,意味著他早就有了對策。所以當諸葛亮不斷挑釁的時候,司馬懿便堅守不出,就是不應戰乾耗諸葛亮。導致諸葛亮毫無辦法,無計可施了,最終抑鬱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五丈原究竟在如今哪個地方?
而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所在何處呢?這個地方就在如今的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為秦嶺北麓黃土臺原的一部分。此地距離西安約260裡,距離寶雞市112裡。面積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1.8公里。南靠秦嶺,北臨渭水,形勢險要。
在蜀國和魏國的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諸葛亮的失敗是偶然,也是必然,天下統一的大勢並非人力可逆轉,他縱有經天緯地的大才,也無法對抗歷史發展的潮流,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和感慨!正如杜甫在詩作《蜀相》中感嘆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回覆列表
諸葛亮病故五丈原才54歲,他短命的主要原因是食少事煩,無論大小事他都不放心他人辦,倘若他人辦都必過問,更主要是想統一中國,所以六次北伐使他積勞成疾,命不長就是此原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