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越再現彼岸
-
2 # 西府趙王爺
粱冀,東漢著名的梁氏外戚集團首腦,大權臣,掌控東漢軍政大權近二十年,皇帝之廢立,皆有他說了算,乃是煊赫一時的“跋扈將軍”。
在他掌權期間,立三帝,毒一帝,一門七侯,可以說是權傾天下。在外戚專橫的東漢王朝裡,粱冀算是最霸道的一個。
題中所說的劉志,即漢桓帝,便是粱冀毒殺質帝后所扶持的傀儡。不過,令粱冀沒有想到的是,他最終居然載在了這個自己所選的傀儡皇帝手中。
據歷史記載,延熹二年八月,漢桓帝發動政變,奪回大權,誅殺粱冀,並將梁氏一族滅門,外戚梁氏徹底滅,因此牽連免官、被殺者達三、四百人。
此次事件雖然牽連影響巨大,但漢桓帝誅殺粱冀的過程並不麻煩,僅僅就是幾個太監帶著一千多近衛羽林軍就把一位手握國家軍政大權近二十年的權臣給滅掉了。
難道粱冀這樣的人物就沒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嗎?
像後來的曹操,司馬昭,高歡和宇文泰這些權臣都有私人部曲保護自己!
粱冀作為大將軍,囂張跋扈,得罪了那麼多人,自然是有著守衛自己的武裝力量。但是畢竟是在京城之內,他粱冀又不是皇上,住的也不是皇宮,其護院力量其實並不強。而此次宮變乃是突然發起,粱冀想調兵已經是來不及。而且漢桓帝不是曹髦,腦門一熱就去討伐別人。他是與單超等人有著嚴密的計劃,比如像張惲這些粱冀的勢力,早就被控制了起來。
而且粱冀此人,得罪的人不少,梁太后又死了,漢桓帝聯合了那些早就不滿他的大臣們,在京城中幾乎是孤立了粱冀。
那麼漢桓帝一千多的部隊哪裡來的?
要知道這可和誅滅呂氏外戚集團不一樣,此時的漢桓帝可沒有劉姓諸侯的支援了,當時皇帝早就被粱冀架空了。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後漢書》裡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使黃門令具瑗將左右廄騶、虎賁、羽林、都候斂戟士,合千餘人,與司隸校尉張彪共圍冀第。”
司隸校尉是漢朝的一個官職,手底下可是有著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隊伍。此外皇宮內部的侍衛、羽林軍這些屬於皇帝親衛,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所以,一千多人的軍隊,漢桓帝是拿的出來的。
當然,這並沒有改變東漢衰落的趨勢,由於單超等五個宦官在這其中立了大功。他們都被封為侯,稱做“五侯”。打那時候起,東漢政權又從外戚手裡轉到宦官手裡了。下一輪宦官對官僚的爭鬥從那一刻開始醞釀最後變成了暗殺和大獄,官僚集團又乘黃巾之亂聯合外戚反撲,何進重掌大權,然後宦官又企圖再次發動暗殺,最終導致董卓入洛,豪強集團正式崛起。
-
3 # 安定郡小書生
漢桓帝劉志,字意,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東漢第十位皇帝。
梁冀,字伯卓,安定郡烏氏縣人,大將軍梁商之子,妹為漢順帝皇后,東漢時期外戚、奸臣。
梁商病逝後,順帝任命梁冀為大將軍,任其弟侍中梁不疑為河南尹。漢順帝去世,年僅一歲的漢衝帝劉炳繼位,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臨朝攝政,外戚梁氏把持朝政,不久漢衝帝因病去逝,年僅兩歲。梁太后與梁冀立僅八歲的漢章帝玄孫劉纘為漢質帝,藉此再度以皇太后身份臨朝攝政;因漢質帝劉纘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兩級“此跋扈將軍也”,被粱冀毒死,年僅9歲。梁冀迎立十五歲的蠡吾侯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是為漢桓帝。
梁冀自恃擁立之功,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梁氏一門前後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桓帝對於梁冀的橫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於他的兩個妹妹都在自己身邊,不敢發作。從梁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利用如廁之機單獨召見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舉薦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桓帝於是與他們五人密謀,決定誅除梁冀,並用牙齒咬破單超手臂歃血為盟。
首先,梁冀心中猜疑單超等人,就派了中黃門張惲進入宮內,以防止他們發動政變。具瑗命令吏人把張惲逮捕,罪名是他突然從宮外進來,圖謀不軌。
第二,桓帝於是親臨前殿,召見尚書們,公開了梁冀的罪行,桓帝命尚書令尹勳持節率丞郎以下官員守衛宮廷。
第三,桓帝命黃門令具瑗率領御林軍1000餘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勳袁盱持節收梁冀大將軍印綬,降封為比景都鄉侯。
梁冀在面臨包圍的局面,於是和妻子孫壽當日自殺。梁冀的兒子河南尹梁胤、叔父屯騎校尉梁讓,以及他的親信衛尉梁淑、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人,連同梁家及孫家的內外宗族親戚全部逮捕送到詔獄中去,不論老少都處以死刑,暴屍街頭。其他公卿大臣因牽連而死的數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
-
4 # 使用者105531342890
這樣的事例多了,去看看南北朝。無論勢力多大。宣你進殿,派幾個人綁了就事。
控制就是心理戰,就是洗腦戰,皇帝的影響力比任何人都大,除梁冀的幾個近臣膽大心明,敢於挑戰皇權,底下計程車兵都是以皇權為第一,梁冀對他們教育時也必須把皇權捧到第一位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一般的史書中,對於東漢的印象,都離不開政治上兩個顯著的力量——外戚、宦官。對此現象,范曄在寫《後漢書》時特別設立了《皇后紀》與《宦者傳》來專門說明這件事,以警後人。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也常用來解釋東漢衰弱的原因,但實際上東漢最終衰落的原因和背景更為複雜。
劉秀中興漢室,復興了漢武帝以來的政治和制度。之所以劉秀被稱為“光武帝”,即是指發揚光大了武帝的事業。以前的皇帝,要有功德才能獲得廟號,入宗廟祠堂。王莽建政後,追賜了西漢的皇帝很多廟號。劉秀登基後,認為西漢一朝只有4位皇帝屬於“祖有功,宗有德”而保留了廟號,其他的都廢除了,而漢武帝的廟號“漢世宗”就被保留了下來。於此可知,劉秀在內心深處是嚮往著漢武帝的政治手腕和治國之術的。
(劉秀號稱位面之子)
因此,劉秀在建政伊始,就立刻仿效著漢武帝把宰相的權力轉移到了內朝。《後漢書.仲長統傳》說,“光武帝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竅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相權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劉秀把秦制“三公”的權利交給了號稱“臺閣”的尚書檯。這個尚書檯是個什麼機構呢?
“尚書”原是少府管轄的機構,主要釋出文書,算是皇帝的機要秘書。漢武帝時以“尚書”為基礎,設定了與外朝相對應的“內朝”。漢武帝選用一些中下級官吏,作為自己的侍從與助手,給他們以侍中、給事中、常侍等頭銜,與“尚書”的場館尚書令一起,組成宮中決策機構,成為“內朝”或者“中朝”。原來的三公九卿等朝廷官員稱為“外朝”。外朝無決策權,只是執行內朝命令。朝廷大臣想要參與機要,必須要有“領尚書事”或者“平尚書事”的頭銜。
劉秀把“尚書”的職權範圍和機構進一步擴大,發展成為“尚書檯”。尚書檯的正副官長分別是尚書令和尚書僕射,還設定了尚書左右丞各一人,作為尚書令僕的輔佐官。尚書檯下設定“六曹”,各曹的掌管稱“侍郎”。六曹分別管理國家各項事務:“三公曹”負責監察,“吏部曹”負責任免管理,“民曹”負責賦稅徵收,“客曹”負責少數民族事務和外交,“二千石曹”負責刑法訴訟,“中都曹”負責首都治安。
這樣一個幾乎舉國之政都委之的重要的機構,品秩卻不高。尚書令秩千石,尚書僕射官秩僅六百石,各曹長官“侍郎”僅四百石,而具體管理事務的長官“令史”,秩僅二百石。雖然他們薪資不高,官階也低,但是事無鉅細,無所不掌,權力極大,直接聽命於皇帝。這種“官小權大”的制度設計,目的就是要便於皇帝控制。這種做法也被後世帝王發揚光大,各種言官品階雖小,卻可以風聞奏事,以行監督核查之責,對相權進行牽制掣肘。
劉秀加強皇權的這種措施,在東漢初年確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然而,到了東漢中期,卻發生了一種微妙的權力轉移。尚書檯職微權重,既擁有實際權力,又便於皇帝控制。如果是雄主,自然可以駕馭。然而,尚書檯既然便利於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於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於宦官的控制。所以,不論是外戚,還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書事”、“錄尚書事”的頭銜,就能指揮、控制尚書檯,而一旦控制了尚書檯,就等於把國家政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所以說,中央職能部門職微權重的這種安排,給外戚與宦官輪流專權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便利。
(永元之隆時東漢疆域)
由於光武帝用聯姻的方式與豪族結合,形成與豪族共治天下的格局,使得東漢的皇后基本上都來自大姓豪族之家,他們是豪強地主上層的代表,形成了外戚集團,主要有“馬、竇、鄧、梁”四大家族。東漢明帝的馬皇后,是大功臣馬援的女兒。章帝的竇皇后,是大功臣竇融的曾孫女。和帝的鄧皇后,是功臣鄧禹的孫女。順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統的後代。這四大家族,集功臣與外戚於一身,勢力非常強大。除了馬皇后一門,能夠自我謙抑之外,其餘的幾家,都是專橫跋扈,顯赫一時。
據《後漢書.竇融傳》記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竇融的曾孫竇憲,因女弟立為章帝皇后,崇貴日盛,專橫跋扈,連皇室成員也懼怕其三分。竇憲曾以低價強買章帝姐姐沁水公主的莊園,而公主竟然不敢與竇憲計較。章帝知道後,大怒,當面嚴厲斥責竇憲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詔書切切,猶以舅氏田宅為言。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這個時候,東漢的皇帝還都是英明睿智的,能夠掌控得了局面,外戚雖然囂張跋扈,還不得不收斂一些。
(東漢女主臨朝六次)
很快,東漢繼位的幾個皇帝就不能夠正常的行使這些權力了。自漢和帝“永元之隆”後,東京皇統屢絕。皇室大宗絕嗣,這對於中央集權的皇朝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這會造成了皇權在傳遞過程中缺少了血親加持而產生了變數,從而引發政局動盪。由於新立的年幼的皇帝與當朝的太后沒有血緣關係,親情淡薄,太后只好尋求孃家人支援,外戚勢力由此發跡掌權。當皇帝漸漸長大,由於養於深宮,周圍遍佈外戚勢力,皇帝擁有的只有名義上無上的權力,難以有所作為,甚至還有性命之憂。所以皇帝若想奪權,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集團。本來宦官沒有後代,即使榮華富貴,最終也不過一代而已。可是在漢順帝時,卻允許宦官養子繼承爵位。此例一開,宦官勢力正式坐大,曹操就是這種制度的受益者。
公元125年,東漢的第七位皇帝順帝即位。這位皇帝原是皇太子,卻差點沒有做成皇帝。後來靠著宦官的幫助才登基稱帝。按照東漢皇族的傳統,這位名叫劉保的順帝與功臣梁統家族聯姻,娶了梁皇后。梁皇后的孃家勢力本來就很強大,偏偏這位皇帝性格軟弱,在他統治期間,宦官與外戚沆瀣一氣,朝政腐敗。
(宦官成為皇帝可依賴的力量)
141年,梁冀繼其父親大將軍位。次年,順帝派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張綱等8人分行州郡,考察政績,劾拿貪官汙吏。張綱出了京城,行到洛陽都亭,將車輪埋於地下,慨然說:“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於是折回頭上朝彈劾梁冀貪汙放縱,不忠於君,共列了15條罪狀。這時梁皇后正受到寵愛,梁氏姻親滿朝,已然形成一個政治集團。順帝雖然知道張綱所言皆是事實,但卻投鼠忌器,不敢處理梁冀。這時,到地方上去巡行的其他7個人所舉報的貪汙案件,也都與梁氏有關。梁冀恨透了張綱等人,恰巧這時廣陵(今江蘇揚州)發生了農民起義,梁冀趁機舉薦張綱為廣陵太守,把他趕出了京城。
《後漢書.梁冀傳》記載:“冀一門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梁冀)在位二十餘年,究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
漢順帝這個受氣包很快就去世了,去世時才30歲。接下來繼位的兩個皇帝都很年幼,梁太后正當年,於是梁氏外戚權傾朝野,梁翼更加肆無忌憚,只是因為年僅8歲的漢質帝一句“此乃跋扈將軍也”,就毒死了他,這也是梁氏家族後來被族滅的主要原因。質帝死後,梁翼從宗室裡挑選一個11歲的劉志來繼承帝位,即漢桓帝。諸葛亮《出師表》中說“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文中的“桓”即是這位漢桓帝劉志。
(梁翼是外戚勢力禍國的典型)
劉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個傀儡皇帝。當時,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幾乎難以置喙。儘管梁太后並不戀權,在150年下詔歸政於19歲的劉志,但梁冀專橫跋扈,劉志還不得不仰其鼻息。
梁翼十分貪婪,也很會享受。他大肆圈佔民田蓋了不少樓臺高閣,甚至還有專養兔子的“兔苑”,洛陽近郊的民田幾乎都被他強佔,許多肥地都被他改建成梁府花園。地方上繳的賦稅要先拉進梁府經挑選後才能入國庫。他貪財如命兼殘暴戾狠,曾利用權勢把一千多名良家子女掠奪至梁家做奴婢,他厚顏無恥地把這些可憐人兒稱作“自賣人”,意思是這些人都是自願賣身為奴的。梁翼還派人四處打探有錢人家,然後隨便安個罪名將富家子抓來,通知其家人拿錢贖罪,如果嫌錢少就辦“肉票”死罪。梁翼的惡行不勝列舉,早已激起舉國公憤,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流傳“梁氏滅門驅馳”的偈語。
梁翼掌了二十年大權,無法無天,將劉志玩弄於股掌之間。京城內外,都是梁翼的黨羽。159年,桓帝的皇后梁瑩病故。梁瑩是梁翼的妹妹,如今後宮沒有了內應,梁翼想再安插進一個自家人。此時,劉志正寵愛梁貴妃。這個梁貴妃本不姓梁,原名鄧猛,梁翼讓她做女兒,因此改姓梁。所以,梁翼並不放心這個乾女兒在關鍵時刻會不會向著自己。為了讓劉志服從自己的意志,梁翼老奸巨猾的梁翼重施故伎,派刺客前去刺殺梁貴妃的母親,用意敲山震虎。
桓帝心裡很清楚是誰幹的,他忍無可忍,決心奮起反擊。可是,想除掉梁翼談何容易,兵權都掌握在他的手裡,怎麼辦呢?
(漢桓帝本來可以成為中興之主)
思來想去,身邊只有宦官可以倚重。可是周圍遍佈梁翼的眼線,只好藉助上廁所的時機密謀。想來漢朝時的皇家廁所應該地方比較寬敞,環境也還可以,後來的漢獻帝也曾經在廁所寫過衣帶詔。劉志在此時暗中聯絡了幾個與梁翼有私怨的宦官頭子,暗中調集負責皇家警衛的一千多羽林軍,趁梁翼不備發兵突然襲擊,包圍了府家。宦官單超大聲宣讀皇帝詔書,歷數梁翼罪狀,接著命羽林軍士衝進梁府,準備逮捕梁翼。面對突然變故,梁翼猝不及防,大為惶恐,搬救兵已然來不及,束手就擒又恐凶多吉少,只有自行了斷一條路可走。
他遲疑片刻,萬般無奈地仰藥自盡。一代奸雄,瞬間化作南柯一夢。 梁翼死後,梁府被抄家,他的家人、門生以及親信死的死、關的關、削職的削職,好一個“樹倒猢猻散”的活劇。史載梁家被抄沒的浮財折錢達到驚人的30多億之巨,相當於東漢政府半年的財政收入。“聚斂公”梁翼富可敵國,真是一隻貨真價實、不知饜足的“大老虎”,梁翼倒臺,天下百姓奔走相告,人人拍手稱快。劉志命令凡是被梁翼霸佔的民田一律還給原主,已改築樓閣、花園、兔苑的地依舊還給舊主,復耕為田。
後來的曹操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許昌時,經常被設計謀刺。有幾次,由於變生肘腋,來不及調兵,曹操差點把命都給交代了。後來曹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跟漢獻帝分開。漢獻帝住在許昌,曹操別居鄴城,號為霸府,首開二元政治先河。以後的北朝權臣也有樣學樣,都跟皇帝分開住,難說不是受了梁翼、曹操的影響。
劉志論功行賞,把單超等五個滅梁有功的宦官封為“五侯”,賜錢賜物不在話下。從此以後,宦官的地位一下飛昇,他們自認有功於漢室,不免洋洋自得,漸漸也幹些作奸犯科、干預朝政。東漢的政權又從外戚的手中轉移到宦官的手上,劉志殫精竭慮利用宦官滅了梁翼,卻好似前門驅虎,後門迎狼,一種似曾相識的壓抑感如鯁在喉。
常人看來,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識丁,為人所不齒。然而一旦掌權之後,宦官也開始兼併土地,上升為地主階級。宦官並不一定都是壞人,宦官中也時有出類拔萃者,修《史記》的太史公,發明造紙術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雖然不都是壞人,但是,宦官政治卻一定是黑暗的。
東漢時期,宦官在政治上與外戚爭奪,在經濟上也瘋狂地擴張,他們霸佔土地,強取民財,略取民女,胡作非為,民憤極大。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載,大宦官侯覽“貪侈奢縱,前後請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起立第宅十有六區,皆有高樓池苑,堂閣相望,飾以綺畫丹漆之屬,制度重深,僭類宮省。又豫作壽冢,石槨雙闕,高廡百尺,破人居室,發掘墳墓。虜奪良人,妻略婦子。中常侍蘇康、管霸等“用事於內,遂固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
到東漢後期,靈帝與宦官更是公開賣官,由於所得金錢貯存於西園,史稱“西園賣官”,上至公卿,下到地方守令,皆有定價,一手交錢,一手給官。 宦官與外戚你方唱罷我登臺,把一個好端端的大漢皇朝折騰到千瘡百孔,直到189年董卓入京,宦官和外戚都伴隨著東漢皇權的徹底衰落而灰飛煙滅。
(董太師進京終結了一切)
東漢外戚兇猛、宦禍熾烈,在浩浩五千年曆史中數一數二,其內因有皇帝幼弱的緣故 ,更深遠的內因還是“家天下”、“權力私有”的體制在作祟。
回覆列表
梁冀的勢力有多大?
梁冀是東漢漢順帝時期外戚大將軍梁商的兒子,他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梁商去世後,梁冀(?-159)接替成為大將軍。
1.先看下樑冀家族的在漢順帝、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時期,家族人員在朝廷裡面的佈局。
梁氏一門前後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2.漢桓帝時期,各地的上供給皇帝的貢品,先由大將軍梁冀挑選,最好的歸他,挑剩下的給皇帝送去;朝廷任免的官員一定要拜謁大將軍,然後才能赴任,主要官職都是他的親信;皇宮內宦官侍衛遍佈梁冀的眼線,並且有梁家的皇太后、皇后等人監控皇宮內動靜。
3.漢順帝死後擁立漢衝帝,不過兩歲就病死了;又擁立8歲的劉纘為漢質帝,漢質帝在朝堂上說了梁冀是“跋扈將軍也”,懷恨在心,毒殺了漢質帝;再擁立15歲的劉志為漢桓帝(132-167),簡直是將東漢皇帝看成了自己手中的玩物。
至於陷害忠良,強搶土地女人這樣的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漢桓帝劉志為何要殺大將軍梁冀?公元150年,漢桓帝19歲了,應該親政了,後宮的梁太后從前臺轉向了後臺,別以為真的給了漢桓帝實權。大將軍梁冀把持朝政,漢桓帝就是個空架子。漢桓帝劉志也不搶奪朝政,梁冀擁立了他,心裡還有些感激之情在裡面,專權就專權吧,我活在皇宮自在我的。
漢桓帝的皇后是梁冀的妹妹,這個主也不是省油的燈,把漢桓帝看的死死地。不過她和漢桓帝始終沒有兒子,但是如果其他妃子懷了孕,她總是想辦法弄死,這是要漢桓帝絕後啊。不過在159年,這個梁皇后病故了,後宮終於少了監控的人,漢桓帝的活動空間增大了。(縱情聲色的漢桓帝)
漢桓帝在梁皇后去世後,寵幸了以為鄧貴人。說起來這個鄧貴人和梁冀有點關係,鄧貴人的母親是帶著鄧貴人再嫁給梁冀的家族的人,後來再進宮的。梁冀要讓鄧貴人改姓為梁,繼續控制漢桓帝。這個鄧貴人的母親沒有答應,梁冀竟然派人去殺害,事情被發現了,跑到漢桓帝哪裡告狀,這下把漢桓帝 氣壞了,這是想繼續監控我啊!
漢桓帝感覺到受到了生命威脅,畢竟漢質帝被毒死的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因此謀劃擊殺梁冀。
漢桓帝廁所密謀,快人一步殺梁冀怎麼解決大將軍梁冀家族吶?朝廷的主要職務都把持在梁冀一派手中,只有依靠內廷宦官的力量了。
漢桓帝為了麻痺梁冀,寵妃鄧貴人也改成梁姓,是謂梁妃。
某一天某一日,漢桓帝去上廁所,問隨侍在身邊的小黃門唐衡(此人對梁冀一直不滿,因此被漢桓帝留在身邊):“內廷宦官,和梁家不對付的都有誰呀?”唐衡說:“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並且把理由說給了漢桓帝。原來單超、左悺曾拜見河南尹梁不疑(梁冀的弟弟),因為禮節不夠周到,被逮捕下獄,他們苦苦哀求,才得到赦免。徐璜、具瑗經常在私下裡埋怨梁冀的專橫,只是不敢對您明說而已。
於是,漢桓帝將唐衡在內的五人都叫到皇帝用的廁所內,密謀剷除大將軍梁冀。由於梁冀掌握了外廷,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先把梁冀處死。
為了保證不洩密,漢桓帝和五人在廁所“歃血為盟”,因為沒有血,漢桓帝咬破宦官單超的手臂以血而誓。於是這五人行動起來,籌劃消滅梁冀。
梁冀在宮中的眼線也發現了這五人聯絡的端倪,心中猜疑單超等人,就派了中黃門張惲進入宮內,以防止他們發動政變。不過張惲一進宮就被抓了起來,罪名是圖謀不軌。
漢桓帝和五位宦官馬上發動人馬,當時的司隸校尉(漢朝時秘密警察)張彪支援對大將軍梁冀的行動。當時的禁軍以及宦官能夠動員的都動員了,據說連廚子都參與了行動,共計1000多人。他們迅速包圍梁冀的府邸,宣讀聖旨,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和他的妻子孫壽感覺大勢已去,當天自盡而亡。
處置梁冀家族1.梁冀家族和妻子的孫壽的孫氏家族都被處斬,棄市。就是殺了扔到大街上示眾。
2.中央朝廷官員被株連的達到300多人,中央朝廷幾乎停轉。
3.梁冀以及孫壽兩個家族的財產達到30億之巨,大約是當時漢朝一年一半的賦稅。
雖然處理了梁冀外戚專權,但是漢桓帝並不醉心於權利,反而把權利交給了五位宦官,最終宦官專權。東漢已經走到了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