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裡,很多小細節就在檢驗劇目的經典。李衛要求把曾靜交給自己,然後就跑到了刑部大牢,脫了官服,撈起袖子就開始打曾靜。

    這表面上看起來一氣呵成,先是一巴掌,然後官服礙手礙腳的,自然還是脫掉打來得更便當些。但是,這正是李衛知分寸、會做人的地方。李衛的精明實際上也都是透過這些微小的細節體現出來的。

    曾靜是朝廷欽犯,他是要慫恿嶽鍾琪起兵推翻雍正的。在古代任何一個王朝,這種人是一定會被族誅的。

    但是雍正並不想殺他,並不是雍正不恨他,而是雍正搞不懂這些人為什麼會這麼無腦反對自己,而自己兢兢業業,克勤克儉,不怕得罪人去搞改革。為什麼那些整天喊著“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會站到自己的對立面去,還要慫恿別人推翻自己?

    雍正後來把曾靜放在身邊,目的就是讓他們親眼看看,化解掉對自己的誤解,給自己作個證。

    所以在一開始的階段,雍正要求不允許對曾靜用刑,不允許為難曾靜,目的也就是為自己徹底從內心裡收服曾靜在做準備。

    但是雍正畢竟也是人,這個氣是無法發洩出來的。畢竟他身為皇上,他不能去打曾靜一頓,更不能以公權力去懲罰曾靜,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雍正很生氣,不考慮其他因素,打曾靜其實是最好的出氣方式。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懂,但是如何打曾靜,既能出氣,又不適得其反。很多人無法做到,無法做到,那最好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但是李衛不一樣,李衛雖然正式身份是朝廷命官,是江蘇巡撫,但是他有一個別人不具備的身份,那就是他是雍正的包衣。對於一個包衣而言,主子被人欺負了,自己應該怎麼做?打他,給主子出氣。

    所以從這層關係著眼,李衛打曾靜,合情合理,還合法。

    首先,這是李衛作為一個包衣,本分上應該做的。

    既然雍正把這個事情告訴他了,他若也無動於衷,那就說不過去了,就不符合他曾經的身份了,也更說不上和雍正自己關係的基礎了;

    其次,李衛脫了衣服打曾靜是代表私人行為,穿著官服打曾靜那就是代表公權力行為。

    第一巴掌李衛還穿著官服,可是正是曾靜的那句話提醒到了李衛,李衛就脫了衣服,目的就是告訴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曾靜在內,自己打你是出去自己私人身份為主子爺出氣打的你;

    再次,李衛打曾靜的表現,完全是氣不過才去打的。這也體現了這事是李衛發自內心主動去做的。

    這個行為和李衛心疼雍正只吃半碗飯,把飯撥給李衛時,哭出來的表現相輔相成。體現了主僕情深。然而這事換到別人,哪怕是和李衛同等身份,沒有這份感情的修飾,都會被認為是受雍正指使乾的。上古對“士”有個嚴格要求的標準,那就是“主辱臣死”。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早就沒了這個風氣與標準。在這種環境下,李衛的表現已經是及格分以上了。

    最後,李衛這先是矇頭蓋腦地對曾靜一頓打,獄卒們在那呵呵笑;然後再透過雍正一出面,身份一捋清,對曾靜建立對雍正新的認識,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曾靜此前沒有見過雍正,他的所有言論都是別人對雍正的評價。這次終於見到雍正本尊了,但是在見到雍正本尊之前,先是莫名其妙地挨一頓私刑,打人的人不是獄卒,而是一個巡撫。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從側面增加了對雍正形象認識的完善。

    等到後期曾靜與雍正朝夕相處,對雍正真實情況的不斷了解,這件事情將徹底在曾靜內心發酵,知道李衛因何打自己後,從而對曾靜“悔過”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所以劇中李衛不識字,但是識字的又有多少能比得了李衛?

  • 2 # 達摩說

    穿著官服打,那很容易讓曾靜覺得李衛是代表官方來打他的,但脫了官服那就是李衛的個人行為,與官方態度無關。

    在《雍正王朝》中曾靜因聽信了山東呂留良的反滿思想,以及八爺胤禩的門人在流放途中宣揚的一些詆譭雍正的流言蜚語,便大肆宣揚雍正貪酒好色、殺害兄弟、弒君篡位等謠言,並找到嶽鍾琪,勸其謀反,結果被抓。

    但雍正沒想到的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置身事外,話裡話外不願意審理這件案子。大臣們個個也是作壁上觀,沒人替雍正說兩句公道話。雍正被無端指責,沒人肯替他出氣,自己又不好動用公權力,直接以勢壓人,心裡憋了一肚子火無處可撒。

    而李衛不同,他是雍正多年的忠奴。當時任兩江總督,正進京述職。當雍正把曾靜的悖逆之詞拿給他看,還說沒人願意審理此案,自己決定自己審理的時候,他怒不可遏,咬牙切齒地說要替主子審理此案,給曾靜點顏色瞧瞧。雍正只是象徵性地阻攔他一下,說事關重大,他審不了,因為曾靜的那些悖逆之言都是八爺門人傳播的謠言。

    但李衛不管這些,主子受委屈了,奴才怒火中燒,非得給主子出口氣不可。於是他一路闖進天牢,二話不說便抽了曾靜一耳光。

    這時曾靜一句話提醒了他:“皇上都有旨,不準對我用刑。”

    李衛這才意識到,穿著官服就是代表官方,既然皇上有旨不許用刑,這就代表了官方給出的態度。但是,如果脫了官服,這就意味著打人的行為只代表個人,與官方態度無關。那就乾脆脫了官服,脫了官服就不代表官方,只代表個人,自己的主子受氣了,作為奴才給自己主子出口氣 ,屬於個人行為,曾靜和其他人找不到指摘的地方。於是,李衛把官服脫掉扔了出去,然後繼續狠揍曾靜。

    等雍正和弘曆以及上書房一干大臣到來,李衛才停手。弘曆把圍觀取樂的大臣革職,而對李衛,他自然不便插手,只能交雍正議處。但實際上,此時雍正的內心是欣慰和竊喜的。十幾年執政下來,雍正推行新政,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官員,所以遇到曾靜案,也沒人願意站出來挺他,替他說話,連刑部都不願意審理這個案子,大家都只是緘默,說不準還等著看他的笑話呢。也只有李衛這個奴才,還想著主子,願意替主子出氣,看來這個奴才真是沒白養啊。

    所以,比起圍觀取樂者被革職,李衛這個打人的“主犯”卻只落得個罰俸一年的小懲,除了對他“不顧官體”的善意提醒之外,幾乎就只剩下雍正對這個忠奴滿滿的愛了。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一個橋段雖然在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但是編劇還是用了心了。為什麼李衛打曾靜時要脫了官服打?並不是李衛“潑皮無賴”、也更不是怕把官服搞壞!脫掉官服打,這恰恰是李衛精明之處。為什麼呢?

    彼時的李衛已經位列封疆,早已不是潛邸時期的“李狗兒”,愛怎麼犯渾、耍無賴都行!穿上這身官服,他就是大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代表的就是皇帝。以彼時李衛的身份,他出手打曾靜,在他人看來就是雍正帝的意思,不是嗎?可是,雍正帝已經明確表過態了,不要為難曾靜!那麼,是雍正帝寬恕錯了,還是李衛打錯了?

    可是,作為雍正帝“鐵桿忠犬”的李衛,不拾掇拾掇曾靜替“主子”出口氣,心裡又過不去那道坎兒!要打曾靜,又不能讓“主子”雍正帝擔惡名,自己還要能圓過去,怎麼辦?扒了身上的官服,“我李衛已經不是官了,我就是我主子的奴才!打你曾靜不是為皇上打的,而是奴才在替主子出氣!”如此一來,李衛便將國家層面的問題降到了私人關係層面!既可以讓雍正帝不擔出爾反爾的惡名,自己又替“主子”出了一口惡氣!而且,這樣的舉動在雍正帝看來就是李衛出於對自己的忠心,沒有其他!更加不會為難李衛。同時,李衛這一脫,讓其他別有用心之人也無從發難。他只是以私人身份替主子出氣而已,說什麼?說李衛替主子出氣的忠心不對,還是告他打架鬥毆?

    所以說,這是李衛最為精明的之處,既把要乾的事兒幹了,還不給“主子”找麻煩,同時自己還沒有小辮子讓人抓。試想,如果李衛穿著官服,以封疆大吏的身份毆打曾靜,別的不說,在任官員濫用私刑、違旨這兩個罪名就夠李衛喝一壺的。而且,雍正帝即便想保李衛,事關國家層面的問題,雍正帝也不得不作出明確表態、不便偏袒,不是嗎?沒有了封疆大吏這一層身份,李衛就是雍正帝的“奴才”,奴才為主子出氣,怎麼著都行,這屬於私人問題,不牽涉國家層面,雍正帝一句話就可以把所有質疑頂回去!要處罰,行啊,按家法來唄!反正不上升到國家層面……劇中雍正帝到場後,雖然訓斥了李衛,但是那邊不過就是做給別人看的、雷聲大雨點小,其實內心美著呢:“還是狗兒仗義、忠心!”

  • 4 # 雍親王府

    李衛脫去官服打曾靜,表明此時的李衛並不是以朝廷官員的身份去懲治曾靜,而是以一介“家奴”的身份來報復、教訓他。

    李衛在完成護衛寶親王弘曆回京的任務後,面見了雍正,而雍正也將曾靜鼓動嶽鍾琪的事情告訴了李衛,同時也告訴李衛,曾靜給雍正列明瞭十條罪狀,並且稱雍正為“古今第一大昏君”。

    得知此事的李衛立馬就想找到曾靜進行拷問,但是被雍正攔了下來,然而,李衛心中的氣憤之情必然是無法消減的。

    《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原本只是揚州城裡的一個小叫花子,如果沒有雍正,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一個問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流落街頭的混混,現在已經是掌握大權的封疆大吏,並且已是娶妻生子,平步青雲。李衛能夠有今天的一切,全部要仰仗著雍正,而李衛也非常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因而對於雍正,李衛始終保持著如君如父般的敬重。

    面對曾靜如此大言不慚的詆譭雍正,李衛必然是氣憤至極的,於公是要維繫雍正的名聲,於私是要發洩自己心中的怒火,這才有了李衛不顧雍正不準對曾靜動刑拷問的旨意,執意要來教訓一下曾靜。

    然而,已經在官場闖蕩多年的李衛自然清楚,穿著官服,就是朝廷的官員,必然對於雍正的旨意要奉命執行,所以李衛沒有選擇代表朝廷,代表國家的官員身份,而是用脫下官服的方式,選擇代表自己,代表雍正的家奴這樣一個身份來報復曾靜。在李衛看來,不允許任何人詆譭、汙衊雍正,這也是李衛的原則和底線。

    不得不說是,清朝的長袍馬褂式的官服卻是不便於行動,脫下來歐打曾靜李衛可以更加的舒展自如。但是朝中自有制度,官員辦案必須要穿著官服以昭顯威嚴,而李衛擅自脫下官服來打曾靜,除了說明李衛這是以家奴的身份來為雍正出氣外,更是李衛心中依然有了哪怕受到任何懲罰,也要把心中的這股怨氣發洩出來的決心。

    李衛私自毆打曾靜,實際上也體現了雍正的“腹黑”之處。

    曾靜先有歪曲事實、辱罵雍正,後有鼓動大將謀反,按照清朝時候法律以及雍正的脾氣性格,必然是難逃一死,甚至還會被除以極刑。

    但是雍正對於曾靜的態度卻一反常態,既沒有殺掉他,甚至都沒有對其進行懲罰和拷打,這一切都是因為曾靜還有這他的利用價值。

    之所以民間有關於雍正為昏君、暴君的種種謠言,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的家人們,在被雍正流放的過程中,肆意傳播、詆譭雍正,這才有了民間一系列對於雍正不利的言論。曾靜也是聽到了其中的一些內容,再加上受到了呂留良“反清復明”的思想,這才產生了反對雍正,推翻雍正的想法。

    想要除掉一個曾靜易如反掌,但是想要平息民間的聲音卻難如登天。而將自己的聲譽挽回,重新樹立自己皇權威望的方法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解鈴還須繫鈴人”,讓當事人自己出面去反悔和澄清。

    這才是雍正一直留著曾靜的目的,他不僅要曾靜回心轉意,徹底扭轉他對於雍正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要讓曾靜為己所用。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曾靜有著強烈的對比,昭顯自己的“仁愛”之心。

    雍正一方面告誡李衛不要去報復曾靜,要李衛按捺心中的怒火,另一方面,又將曾靜關押在刑部大牢等等一系列的資訊係數交代。而雍正知道李衛正在毆打曾靜的時候,又是第一時間趕到,制止李衛。雍正讓李衛唱“黑臉”,自己卻唱“紅臉”,為的就是讓曾靜感受到皇恩的浩蕩,扭轉曾靜心中的看法與想法。

    在這之後,雍正又透過與曾靜同堂共座,同餐共飲的方式,讓其顯露在外的人格魅力徹底將曾靜征服,曾靜也如雍正所預想的那樣,不僅徹底改變對於雍正的看法,否定了自己之前的觀點,並且將自己所接受的“反清復明”思想的源頭和盤托出,同時也成將按照雍正的旨意,在民間為雍正歌功頌德。

    可以說,對於曾靜,雍正達到了他的最終目的,只不過李衛脫下官服歐打曾靜,也是雍正所有計劃中的一環,而李衛則再一次成為了“腹黑”的雍正的工具。

  • 5 # 宋安之

    李衛打曾靜脫掉官服,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穿官服礙手礙腳的,脫掉官服方便動手。

    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李衛打曾靜脫掉官服,意思是自己並沒有代表朝廷之意。並且透過進入牢房,鎖門以後,將鑰匙自己拿著,使其他人進不去勸阻這種近乎流氓無賴的方式,更多是表達自己此時的身份不是兩江總督這種封疆大吏,而是雍正潛邸時奴才的身份,因此以奴才的行為,粗魯的暴打辱罵自己主子之人,替主子出氣。

    而李衛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是因為李衛知恩圖報,更是猜透了雍正的心思,所以才敢這般做。

    首先我們來說說李衛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在弘時刺殺弘曆失敗以後,護送弘曆的李衛跟著進京,見到雍正以後,這位無奈的父親,破天荒的問李衛這件事該怎麼辦。

    李衛是何等聰明,自然在這種敏感事情上不敢發言,於是跪下來說道主子什麼事奴才都可以替您辦,但這件事奴才沒法說。

    雍正一看,自然沒有再問李衛,而是換了一種方式讓李衛表態,那就是讓李衛看了看曾靜辱罵他害父害母殺兄殺弟的信,說道曾靜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老八和老九被流放到雲貴的門人沿途散佈謠言所為的。

    雍正這麼一說,李衛自然表態了,當然李衛還是很委婉的表態,說道當年就是因為康熙對老八這些皇子們太寬容了,自己留下了一個好名聲,但卻將難題留給了雍正,造成今天的局面。早就拿定主意的雍正聽到李衛的話,就如同找到心理安慰一般,說道再苦再難,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能再給下一代留下難題了,下定決心要賜死兒子弘時。

    而在雍正讓李衛看完曾靜的信件以後,君臣二人的對話也很有意思,雍正不只是逼李衛表態,更是要向這個自己信任的奴才訴苦。說道老八老九這些門人把雍正編排的很是不堪,不只是害父害母殺兄殺弟,每天更是喝的酒醉醺醺,還翻好幾次牌子(找妃子侍寢),又透過血滴子侍衛隊想殺哪個大臣就殺哪個大臣什麼的。

    而且刑部和大理寺都不願意審理這個案子,表面上的理由雖然很充分,但其實按雍正的說法就是因為他的新政惹了太多的人,所以這群官員想看他的笑話,因此他決定親自審理這個案子,讓這些想看他笑話的人,沒有笑話可看。

    從這裡可以看出晚年的雍正,三子弘時要殺四子弘曆,家事頭疼不說。因為新政,曾靜造謠案件也被很多大臣藉機看笑話,不得不自己審理,多少有些悽苦悲涼。

    李衛聽著這些,全程可謂是咬牙切齒,畢竟李衛能從一個小乞丐(歷史上李衛並非是小乞丐,而是出自富商之家)再到官至兩江總督,都是雍正給予他的,所以這份恩情可謂是如同再生父母,所以不論是感情上,還是在領導面前表現上,李衛都是很憤怒很生氣。

    再看看雍正下令不得對曾靜動刑,後來叫曾靜與他一起寫了《大義覺迷錄》闢謠書籍,又派曾靜到各地宣傳,可見雍正這個人雖然具備獨裁皇帝的一切冷酷無情的特質,但霸道之下也擁有著一顆理想主義的心,雖然看似對曾靜一案的剋制和冷靜,但其實透過對李衛的話可以看出,雍正是心裡在說,寶寶心裡苦,可是不得不這麼做,好希望有人替寶寶私下裡出這口惡氣!

    很明顯李衛這個奴才最懂雍正了,於是李衛在第二天怒氣衝衝的去暴打曾靜了,當然該有的程式還是要有的,先去軍機處要求見曾靜,張廷玉等人自然沒有答應,然後怒氣衝衝的走了,意思是說我要搞事情去了,你們趕緊通知皇上吧,不然晚了可來不及了,這樣一來李衛就留了一個後手,讓張廷玉等軍機處大臣去通知雍正,然後自己去暴打曾靜,使雍正可以及時制止,免得到時候自己失手打死曾靜,下不來臺什麼的,而且雍正當時就過去,肯定對自己有利,免得事後有人趁機以此彈劾自己。

    我們再看看雍正的表現,按理說雍正下旨不得對曾靜動刑,李衛公然毆打曾靜,屬於是抗旨不遵了。

    但結果是什麼呢,是雍正先呵斥的是圍觀李衛毆打曾靜的刑部官員,問道這群官員是不是覺得曾靜罵他的話很解恨,這群官員自然說沒有。

    雍正又呵斥道“身為刑部大臣,對這種無君無父之人,居然沒有半點憤慨之心,居然還圍觀取樂,還說沒有這等心思”。意思是曾靜這種無君無父並且辱罵君父之人被打,你們應該跟著李衛一起生氣一起打曾靜啊,怎麼還跟局外人似的,竟然圍觀取樂!

    這時候同樣猜到雍正心思的弘曆,開始出場了,直接下令讓張廷玉革了這群刑部大臣的職,身為親王卻敢這般發號施令,說明弘曆清楚雍正對自己看重,更是清楚這樣替父親雍正出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果然雍正自始至終沒有說話,默認了這件事。

    處理完刑部官員以後,雍正對於李衛的懲罰就很象徵性了,只是說道李衛身為封疆大吏,不顧官體,都沒有說李衛抗旨的事情,將其罰俸一年。這個罰俸一年其實跟沒有懲罰一般,清朝陋規很多,李衛一年可以合理接受的銀子就不少,再加上其他灰色收入更是可觀了,所以區區一年俸祿銀子,跟撓癢癢一般。

    大家想想雍正有旨不能對曾靜動刑,李衛抗旨暴打曾靜,僅僅罰俸一年,而圍觀的刑部官員卻都被革職,這是什麼意思呢?

    說明李衛準確的把握到主子雍正的心理,透過脫官服等粗魯方式,不是以封疆大吏的身份,而是以奴才的身份,去暴打曾靜,替主子出了一口惡氣,很明顯更討雍正喜歡了。

    在孫嘉誠死後,老八特意穿著便服去祭拜,這就又是一個關於穿著的小細節了。

    大家看看當時情況,年羹堯正是如日中天之時,哪怕殺了雍正派過去的孫嘉誠,哪怕被降為杭州將軍,但大家依舊可以看出雍正還是有意偏袒年羹堯。

    所以當時只有清流官員主動自發的去祭拜孫嘉誠,這些官員毫無例外的是穿著官服去祭拜的,說明他們認為孫嘉誠之死,已經不是私事了,而是事關國體了,因此都穿著官服。

    而除了清流官員以外,按照陸生楠所說,王公貝勒、軍機大臣、六部九卿這些重量級官員是一個都沒有來,他們為什麼沒來?

    是害怕年羹堯?還是跟孫嘉誠交情不深,覺得孫嘉誠白死了嗎?

    其實都不是,而是因為雍正的態度是偏袒年羹堯,害怕雍正的原因。大家想想孫嘉誠是雍正親派過去的,還是正三品的京官,結果年羹堯將其殺了,僅僅是去當一品的杭州將軍,除了權力大幅度縮水,差不多是平級調動了,這種懲罰,自然是偏袒了。所以很多大員不敢去祭拜孫嘉誠,因為他們祭拜孫嘉誠,就有些替孫嘉誠出頭,認為雍正做的不合理的意思了。

    但這時候老八來了,但反常的是老八並沒有穿官服,畢竟在場所有官員都穿官服了。

    老八為什麼沒有穿官服呢?

    因為老八有兩個考慮,一是他穿便服,意思是向大家表明我並不是代表朝廷,只是我個人來祭拜孫嘉誠的。二是雍正就算知道了,也發作不得,因為老八隻是以個人名義去祭拜的孫嘉誠。

    不得不說老八身為最大的反派boss,在這些細節上也是考慮的很周全。

    而老八穿著便服過去以後,大家一時之間都有些反應不過來老八到底什麼意思,畢竟孫嘉誠曾經因為鑄新錢頂撞過老八,此時老八穿著便裝過來,使大家琢磨不透,甚至驚訝之下都沒有人打招呼。而老八直接過去上香祭拜,身為堂堂親王,甚至直接跪下,大家一看趕緊跟著跪下了。

    老八為什麼這樣做呢?

    自然是發揚一貫的“賢王”風格,來博取清流官員的好感,籠絡人心。更重要的是以這種個人行為來支援清流官員,給他們勇氣,試圖來帶動節奏,使這些官員為了孫嘉誠,逼宮雍正。

    像這種可能還是有的,像後來的科甲朋黨案,就是清流領袖陸生楠和謝濟世帶領清流官員逼宮雍正所造成的。

    可見老八是見縫插針,不放過任何可以針對為難雍正的機會,透過各種方式來與雍正鬥法,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他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而雍正也沒有那麼簡單,已經打算放棄年羹堯了,所以當晚就對軍機處大臣說道“既然廉親王都知道禮敬忠臣,你們也犯不著有什麼忌諱的,都去為孫嘉誠上香”。意思很明顯你們不用考慮我的因素的,放心去祭拜孫嘉誠吧。

    可見老八雖然出招不錯,意圖帶動清流來為難甚至逼宮雍正,但雍正是見招拆招,已經打算放棄年羹堯了,所以因勢順導說了“廉親王禮敬忠臣”,意思自己知道老八的小把戲,又將孫嘉誠定義為忠臣,然後叫所有軍機處大臣去祭拜孫嘉誠,向外界表達自己不再護著年羹堯的意思,果不其然老十三等軍機處大臣祭拜完孫嘉誠以後,急不可耐的清流大臣馬上就將聯名參劾年羹堯的摺子遞給了老十三讓其轉呈給雍正,拉開了百官對年羹堯群起而攻之的序幕。

    透過這些可以看出,雍正王朝裡面可謂是人精如雲,能在裡面活下來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諸如老八這個最大的反派boss,更是心思縝密,在穿著上面也是考慮的很是到位。

    最後總結來說,李衛暴打曾靜之時,特意脫官服的縝密心思,其實和老八特意穿著便服去祭拜孫嘉誠一般,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二人的立場不同,李衛是透過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抗旨,實則是表達自己永遠是雍正奴才的意思,使雍正更加信任他,而正因為他如此聰明並且不忘本,所以才可以從一介小乞丐成為兩江總督。而老八則是站在雍正的對立面,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打擊雍正的機會,諸如說穿著便服去祭拜孫嘉誠,甚至行跪拜之禮,看似是禮敬忠臣,實則是試圖帶動百官節奏,以百官來對付雍正,可以說是一個很恐怖的對手,但正因為如此,最後也是輸的很慘。

    這兩個穿著的細節,更是足以說明雍正王朝電視劇這部經典之作為何經典的原因所在了,以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皇帝小說改編的劇本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導演由胡玫老師更是將每個細節打磨的爐火純青,再加上焦晃、唐國強、王繪春、杜雨露、趙毅、杜志國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使這部電視劇達到巔峰。

    這部電視劇可以說不是為了拍攝而拍攝的,是完全演繹了那種生活。諸如這兩個穿著衣服的小細節都考慮的很到位,背後透露出深深的內涵,使人回味無窮,也難怪會使很多人百看不膩,讓人不得不佩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了還沒有物件,是不是很讓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