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Cloudbaby小仙女

    我最擔心孩子成為:不懂得感恩、不自立自信誠實,沒有強大的內心,對社會充滿戾氣的人。

    但是: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得是什麼樣的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萬事從自己做起,應該教會孩子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一個被別人需要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 2 # 願世間美好不期而遇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但是我也相信,董卿所說的“什麼樣的人”絕非“讀的什麼大學”或“什麼學歷”,而是將“做人的高度”作為“什麼樣的人”的評價標準。所以,教會孩子做人,做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一個被別人需要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才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

    針對今天家長們一味追求考高分、考好學校和唯成績論的短視行為,針對家長們的“教育焦慮症”,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探討一下“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真的想好了嗎?

    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我們用語言來表達對孩子的期待與要求,家長的行動或孩子的表現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關於家長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最真實想法。根據我的瞭解,我大致歸納了一下:

    展開剩餘93%

    就是要從小嚴格要求,必須考上重點大學。

    在國內上好大學沒戲,早點出國留學。

    孩子從很小開始就上鋼琴、美術、圍棋、書法、英語等等各類

    興趣班,說是培養興趣,其實是為升學選學校鋪路。

    逼孩子學鋼琴——因為看到了郎朗的成功。

    逼孩子學臺球——因為看到了丁俊暉的輝煌。

    逼孩子走演藝路——因為看到了明星們的風光。

    上高價私立幼兒園,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買天價學區房,為上重點中學打下基礎。

    高考報志願,忽略孩子興趣,著眼於能找好工作和工資高。

    ......

    這些都是我在跟家長的長期接觸中所蒐集到的資訊,這裡不存在對與錯、好與壞的評價標準。但是給我一個突出的感覺,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思路,從短期來看是學習成績,從長期來看是經濟利益,對孩子“成才的期待遠遠高於希望孩子“成人”的初衷,顛倒了“先成人後成才”的順序。

    應該給現在還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以警醒,因為你們剛有寶寶時的美好願望與初衷一定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多麼簡單,不是嗎?可是在社會大潮的裹挾下,在不由自主的攀比中,爸爸媽媽們的初衷一點點被蠶食,發生微妙的變化,加進了太多“功利”的成份,把自己的很多主觀意識一廂情願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又總是不能讓自己滿意,於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危機,家長(尤其是媽媽)患上了“教育焦慮症”——我之所以奔70歲的人了還閒不下來,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還有很多焦慮的媽媽們到我這裡來尋找“救命稻草”,而我也願意力所能及地幫到大家。

    下面咱們看看大家都在焦慮什麼:

    ①健康焦慮:

    孩子太胖,正長身體的時候,又不能不吃;孩子過瘦,光吃不長肉;爸媽稍矮,擔心影響孩子身高;不好好吃飯,總得追著喂;走路比同齡孩子晚;說話比同齡孩子遲;體質弱,經常生病......

    ②性格焦慮:

    孩子性格內向,家長希望孩子活潑外向;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家長希望孩子內斂安靜;孩子脾氣急,性格暴躁,與父母衝突不斷;孩子是慢性子,永遠不著急,家長會因為他的磨蹭而著急上火......

    孩子交往能力差,不合群兒;沒有反抗能力,經常受欺負;語言表達能力稍差;自我約束能力差,經常讓老師告狀;動手能力不行,做什麼都得家長幫忙......

    ④入學焦慮:

    孩子該上幼兒園了,選擇幼兒園焦慮;選定了以後,孩子第一次離家更是諸多的焦慮——孩子哭不哭?吃飯好不好?午覺睡不睡?喝水少不少?孩子受沒受委屈?——如此等等讓媽媽的心時刻放不下;後面還有升學焦慮,上小學、升初中、考高中......孩子一路成長,家長一路的焦慮。

    ⑤學習焦慮:

    孩子不愛上學、貪玩兒、上課不會聽講、不能自覺主動完成作業、閱讀能力差,不愛看書;字寫不好、計算能力差、考試粗心大意......總之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臉上無光。

    ⑥其他焦慮:

    孩子說謊了;從幼兒園拿回小玩具了;對人沒有禮貌;發脾氣時愛摔東西;有暴力傾向,愛打人;開始頂撞父母了;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腦,家長管不住......

    我為什麼用了很多的“省略號”?因為家長們表現出來的焦慮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就以上這些焦慮,也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是很多媽媽找我傾訴煩惱時一一訴說的,也有一些是家長們在相互交流、控訴自己的熊孩子時,被我偷聽來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適度焦慮並無害處,例如學生在中高考前都會有一些焦慮感,只要不過度,就不會對考試有什麼影響。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的爸爸媽媽,面對一些事情會不知所措,也屬正常。但是在我看來,今天父母們的焦慮有些是沒必要的,我稱之為“自擾型”,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我稱之為“自找型”。

    自擾型:本來沒什麼大事,家長小題大做。

    比如孩子在幼兒期都會犯一個“錯誤”,從幼兒園裡把一個什麼小玩具、小積木裝在衣服口袋裡帶回家了。老師發現後往往認為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甚至上升到品質高度,我的小孫子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其實3—6歲的幼兒大腦還是一張白紙,他們完全沒有“所有者”的概念,也就是說“玩具是誰的”他們並不十分清楚,更沒有“偷拿”的意識,只不過是喜歡,還沒玩夠,回家接著玩而已。回家後家長只要耐心講講道理,告訴他該怎麼做,他們都會高高興興地送回去。家長們,有必要困擾嗎?

    自找型:為孩子焦慮的問題根源在家長自己身上,也就是說孩子的毛病是您給養成的。

    比如說媽媽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那是因為家長(尤其是老人)包辦代替太多了。我曾經在微信上發過一篇感慨,我去加拿大美國一個月,回來發現6歲的小孫子像變了一個人,不但自己的事都自己幹,還搶著幫媽媽做家務,瞬間長大啦。想想我過去一面大包大攬地幹著,一面埋怨孩子自理能力差,這煩惱不就是自找的嗎?

    孩子不愛看書,閱讀能力差,反省一下,爸爸媽媽有看書的習慣嗎?孩子脾氣暴躁,跟家庭氛圍有沒有關係?孩子沒有自信,是不是我們的指責太多了?我最近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很聰明,學習成績很好,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太差,在學校沒一天不犯錯誤的。老師採用了各種懲罰措施,請家長是家常便飯,而爸爸的管教方法就是暴力——打。就在這位父親嚴重焦慮的時候,我主動介入了(職業病,沒辦法),因為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由於老師很多欠妥的做法,使得孩子在學校、在同學面前沒有了自尊,加上爸爸的暴力,孩子也沒有了自信。一個不到8歲的孩子,在這樣的擠壓下成長,繼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而我能想到的就是,青春期孩子有反抗能力了,老師、家長都將是他反抗的物件,面對那時候的叛逆,家長一定會敗下陣來。我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了。我與這位父親的一次長談,讓我認定了一個事實:孩子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家長的焦慮是自找的。僅一點,孩子在6歲前是老人帶的,爸爸媽媽沒有很負責任地加以陪伴, 6歲以後發現問題了,爸爸又延續了父輩對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棍棒教育。現在的煩惱,甚至焦頭爛額,不是對自己早期的教育失職的報復嗎?欠賬總是要還的,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也是一樣。

    評價一個領導是否成功,看他的政績;評價一個企業家是否成功,看他的業績;評價一位家長是否成功,只能看他所教育出來的子女,在社會上成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而絕不是有多高的學歷、有多大的名聲。這就又回到了我在這裡探討的核心內容:家庭教育的目標應該設定為——教會孩子做人!

    我與家長打交道多年,經常有焦慮中的爸爸媽媽來向我“求助”甚至“求救”,而令家長們頭疼的問題,絕大多數都離不開四個字——“學習成績”。學習成績下降了,怎麼辦?開始厭學了,怎麼辦?早戀了,影響學習,怎麼辦?跟老師對著幹,不學了,怎麼辦?奧數班上了一半不上了,也不給退錢,怎麼辦?甚至還有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就是不愛寫作業,怎麼辦?上課不專心聽講,怎麼辦?......什麼奇葩問題都有,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您怎麼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成績”。家長們的目標很單一,著眼點很明確。但是我不厭其煩地解釋:我最不能做到的就是直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我真的沒這本事,你關注的是“分兒”,我關注的是“根兒”,找出孩子問題所在的“癥結”和孩子出現偏差的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經常會適得其反。可悲的是,相當多的情況是,問題表現在孩子身上,根源卻出在家庭教育不當甚至失誤上。父母一個勁兒地管孩子,卻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家長。

    本文節選自《9節課,教你讀懂孩子》,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授權釋出。

    延伸閱讀1: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得先是什麼樣的人

    今天,看到好友發的一條朋友圈,甚是覺得有道理。內容時這樣的: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當影印件出現問題的時候,請在原件上找找原因。這則內容配的圖片是這樣的:圖畫中有四個人,兩位母親和兩個孩子。其中一位母親手捧著書在看,旁邊的小孩也手捧著書在看;另一位母親拿著手機在玩,而旁邊的小女孩也緊湊上去看著母親手中的手機。我想,這則圖片和其所描述的內容無非是在說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你若想要一個愛閱讀、愛學習的孩子,那麼你得首先是一個愛閱讀、愛學習的母親。

    時下,我們作父母的總在責備孩子不愛閱讀,不愛學習,總把原因放在孩子身上,卻總忽略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為孩子創造閱讀和學習的環境了嗎?家裡除了孩子的書本,連一本課外書都沒有,你讓孩子閱讀什麼,學習什麼?

    尚記得,教女有方的一領導,在暢談育兒經驗的時候,說起他的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很是羨慕這位領導女兒學習那麼厲害,那麼自覺,從來不用家長督促,問領導有什麼妙招。這位領導說,要想知道妙招,首先要先說說他在家裡空閒的時候是怎麼做的。這位同學很是自豪地說,空閒的時候,我就在家打麻將,贏錢。領導說,那這個時候,你孩子在幹什麼。這位同學回答,他在房間學習。領導說,你要想培育學習自覺,厲害的孩子,你先把自己的麻將戒了。這位同學一臉困惑不解,還在唸叨著自己打麻將跟孩子學習有什麼關係。這位領導才說,你在家打麻將,大聲吆喝,聲音擾亂了孩子的思緒,孩子還怎麼做作業,怎麼學習,再加上家裡一本書都沒有,連個閱讀的環境都沒有,讓孩子怎麼學習。

    是啊,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這樣,要求孩子要那樣,可從來都不問問我們為孩子都做了些什麼?

    我一大學閨蜜是一小學老師。那次,我在閒聊的時候,說起孩子不愛看書,一拿起書都犯困那樣。每次跟他說看下書,他都問為什麼老要他看書,跟他講要看書的道理,他又還小,根本也理解不了。我說,你都怎麼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她什麼道理都沒說,只是跟我說每晚堅持陪伴孩子閱讀,每晚堅持給她讀五本書。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孩子的不讀書,原因在我。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每晚回家,我不是帶他出去逛街,就是帶他出去玩耍,極少把時間花在閱讀上。甚至在不逛街不玩耍的時間裡,我不是在加班工作,就是在玩手機,極少極少陪伴他閱讀,儘管我給他買了很多書。我總覺得每晚睡覺前給他聽聽故事,已是在培養他的愛閱讀興趣,所以一直忽略了陪伴他讀書。後來,被閨蜜的話刺激之後,我每週都要求他在學校借書,借的書我每晚陪伴他讀一本。有時候,一個晚上他會要求把那一本書讀上五六遍。雖然有時挺抓狂他的要求,但是為了培養他的愛閱讀,我還是聽從他的意見。

    現在,偶爾他會冒出來從故事中聽到的詞語,甚至在爸爸、爺爺或者奶奶提及他聽到過的詞語時,他也會主動說出來,他在哪本書中聽到過。他也不像之前那樣反抗讀書了。每晚洗完澡,說起讀書的時候,他都會很興奮。甚至在讀完書之後,主動把書放回原來的位置,而不是像之前那樣隨便亂放了。

    為了培養他的閱讀能力,我也堅持讓自己每天閱讀。所以,每天早上他一醒來,看到的都是我在書桌前讀書或者學習的身影。他甚至說也要像媽媽那樣早上起來學習。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很開心,也很暖心。我的努力終於有效果了。

    要想培養孩子整潔的習慣,你得學會整理

    打小,爺爺、奶奶、爸爸、叔叔甚至我,都非常寵他,真的算得上是要什麼有什麼。特別是在玩具上。目前,家裡的玩具都比人家小賣部的玩具還多。每次,我都跟大家說,不要給他買玩具了,再買就要拿出去出售了。但是,沒有人聽我的,依然寵愛著這可愛的小傢伙。

    玩具多了,擺放玩具自然成了問題。由於家裡奶奶太勤快,每次,小傢伙玩過的玩具隨手擺放,她總是很勤快地收拾好。所以,每次教育小傢伙要自己擺放好玩具的時候,他總是會說奶奶會放好的。後來,我說過奶奶幾次,奶奶口頭上雖然答應了,但是總是趁我不在的時候,收拾好這些東西。

    這樣的方法行不通之後,我開始想,是不是我要從自身身上開始來培養他呢。我個性隨意,對自己的物品都是覺得哪裡隨便放哪裡的,然後一個星期整理一次房間。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隨意影響了他,所以,他一直以來也是哪裡隨意放在哪裡。後來,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我開始有意地培養自己這樣的生活習慣,甚至在每次整理完之後都會告訴他,媽媽需要幫這個東西放在這裡。偶爾讓他幫忙的時候,也會告訴他,媽媽原來這個東西放在書架上的,所以你也要幫媽媽放回書架上。讓他幫忙的次數多了,說的次數多了之後,他開始對玩具的擺放也有序起來,不再是隨便擺放了。

    因此,你若想孩子整潔,你得自己有整潔的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得是什麼樣的人。

    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是父母的影印件。你想讓他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得是什麼樣的人。

    你想讓孩子成為愛閱讀的人,你得先是個愛閱讀的人,家裡還得有大大的書櫃,有很多很多書,目及之處盡是書。

    你想讓孩子成為愛整潔的人,你得先是個愛整潔的人,不知不覺間培養他愛整潔的習慣。

    你想讓孩子成為善良的人,你得先是個善良的人,尊老愛幼、有道德,耳濡目染,才能成為善良的人。

    所以,你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培養孩子。

    延伸閱讀2: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做什麼樣的人

    多年前有一個電視臺的採訪問楊振寧:“為什麼受中國傳統教育的人沒有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的回答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把學習當著一種苦,大家都缺乏鑽研的興趣。”同時,楊振寧說起了有一回,他的母校中學請他回去演講。在校門掛著一副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他要求校長撤下這副對聯,提筆重新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他實在是認為在門口就告訴孩子學習是痛苦的,孩子還會想學習,愛學習嗎?是的,我們都習慣地聽到這句話,還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然後來我們有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他的得獎感言讓多少教育專家很不爽。他說:“我沒有受過傳統教育,我只讀到二年級。”言下之意幸好沒有被你們給教育了。就是啊,學習被定義成是苦哈哈的事情, 誰願意做呀?被逼無奈忍你十幾年,高考後一定要跟你掰了。這個也是全國上下把高考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吧。高考是“苦作舟”學習生涯的終點,因為是苦,所有都期望有所收穫和補償。獲得這個補償的唯一籌碼就這個高考成績。如果大家都能把學習做了一個快樂的過程,那麼還高考的本來面目,只是階段測試,是大學的選拔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高考是拍賣之前十幾年的苦的一錘子買賣。實際上進入大學後,從身體和心理發展上,真正是學習的好時機。這一錘子買賣後,沒有多少人願意學習。所以那些高精尖技術的研究需要的人才金字塔高度很難上去。

    那麼怎麼教育一個快樂學習的孩子?這裡我先澄清一下快樂學習的概念。在前幾年國家教委開始提出素質教育和快樂學習這個概念的時候, 很多家長矯枉過正,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各種才藝,快樂學習就是孩子想學就學, 不想學就不學。不, 我這裡說的快樂學習不是放羊,不是信馬由韁,更不是Mustang脫韁。快樂學習是讓孩子愛上學習,找到學習樂趣,自發主動地學習。

    1.無條件地接納和愛。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子女的因緣就註定了是一輩子的。那個柔弱的生命和潔白的心靈都依賴著你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在最初的日子裡,我們多能夠讚美欣賞寶寶的進步。可是不久,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就開始作祟了。很多家長的嘴上就掛上了口頭禪:“你不聽話,我不喜歡你了。”“你不吃飯,我不理你了。”然後從幼兒園開始孩子走上了求學路。老師的表情成了家長的風向標,其他家長的意見也成了自己的晴雨表。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毫無選擇地被你們生出來,是你的骨血你的寶貝。老師批評是有道理, 其他家長的做法是可參考的,你可以行動。可是你為什麼對孩子的態度和愛意也要陰晴圓缺變幻莫測。愛自己的孩子,就是不管孩子高矮胖瘦,聰明還是痴呆,健全還是殘缺,健康還是生病,愛他/她就是愛。老師的批評,別人的評價改變不了你們的親子關係。孩子得到的愛,是一輩子心靈富足的資源。愛, 是進步的動力,不是進步後的獎勵。作為獎勵的愛是有條件的愛, 是交易,是對孩子的傷害。因為他缺愛已經是心理硬傷了,還要被父母當著交易物件。-----你學習好就愛你多一點。這個是會造成孩子養成對父母察言觀色的習慣,然後走上社會造成沒有主見,沒有自信,更沒有主動學習和創新精神。

    2.想要孩子成為什麼人, 你先成為什麼人。

    身教勝言教不是一句空話。你想要孩子愛學習,你自己要愛學習,並且和孩子分享學習的樂趣,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然後他才會去努力克服困難。在品嚐到樂趣的時候,你要及時肯定,帶領他一起細細體會那個樂趣。不要自己在打牌追劇玩遊戲的時候,只是簡單粗暴地吆喝孩子去學習。你的打牌的高興和追劇的快樂,玩遊戲的興奮都是像誘惑的毒蛇在吸引著孩子。而學習作為任務,阻止他不能去感受一下那些高興快樂和興奮,他肯定覺得學習真是苦差事啊。這樣他需要克服對學習的厭惡和抵擋那些誘惑,孩子容易嗎?他怎麼能學好?如果你想做一個快樂的人,你要給孩子看見你是如何對待生活,如何做人做事。是的, 成人要面對生活的起伏高低,冷暖寒暑,你的態度是孩子面對學習中起起落落式的情緒參照。和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中為難心情以及克服後的豁然開朗,讓他知道真實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裝聖人和完人,更不要自己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還要要求孩子爭氣。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請你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你墨守成規不接受新鮮事物,和天天在成長的孩子會形成知識的鴻溝。你能怎麼要求孩子聽你的?你對世界有敬畏心和好奇心,孩子也跟著好奇,甚至願意幫助你一起學習。這樣給孩子不只是榜樣,而且是動力,還有是可以幫助父母的成就感。

    3.什麼年齡學什麼知識。

    在發展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關鍵期”或者叫“敏感期”,就在某個年齡階段兒童對學習某一方面知識比較容易。錯過做這個時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發展比較緩慢。現在教育面臨的問題不是錯過敏感期的遺憾,而是提前開發和過度開發帶來的麻煩。家長拉著孩子盲目補課學這學那。在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達到的時候,就逼著孩子學習太提前的東西。孩子學習得非常吃力,然後就造成了孩子對學習的反感, 對自我的懷疑。還有就是家長重視課本知識學習,不重視生活知識的學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求,認為是佔用孩子學習時間。於是孩子都一心只讀聖賢書,自己都長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其實這些日常自理不只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質,包括獨立自主品質,時間管理習慣,與他人關係(父母,同學)的界限觀念。這些品質和觀念有利於提高他的學習態度。另外一些知識,隨著長大,孩子們到了青春期,會對自己的身體充滿好奇,對異性交往非常需要指導。家長在這個時期及時給予孩子指導和幫助,可以避免孩子走很多彎路。否則,孩子會去網路上尋找答案或者接受一些不良朋友指點,甚至孩子就壓抑著這個知識需求,成年不會處理與異性的關係,造成人生困擾。及時給予孩子這些知識,可以幫助順利度過青春期,理性看待身體的感受,反而有助於孩子集中精力在課本的學習上。

    如果你把這篇文章當著學霸媽媽的育兒經。我想你肯定要失望。我的小王子不是學霸,身邊很多孩子比他成績優異。我只是一個普通媽媽,把十幾年的育兒感受結合讀過幾本心理學書籍,分享的一些個人管見。高考,是不少孩子必須參加的,也有從容樂觀家長和我分享說:高考就是高高興興考試。是的, 高考是一個階段性測試。孩子十幾年的學習,不僅包括課本知識的學習, 還包括性格品質的塑造。人活多長,就有多長的學習路。性格和品質才是一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

    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做舟”能陪伴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一起享受學習的快樂。

  • 3 # 我眼中的孩子

    對於孩子,我們都常在考慮想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換個角度來說你可以思考一下你不想他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而來我覺得為人父母或者是為人教師就更清晰平時應該怎麼樣對待孩子了。

    一、我不想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己人生樂趣的人。人生就像馬拉松,你會發現孩子成長的階段我們都過多的注重前半段,注重他的成績,但是很少有人會發覺只有讓孩子擁有一個他可以持之一生的樂趣,並將為之奮鬥成理想事業的時候,這個孩子的一生才會是有意義,有快樂的一生。我更希望孩子能將她的興趣變成她的事業。

    二、我不想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能力感知細小美的人。越長大你越容易被一些所謂的世俗的判斷所左右,評判一個人也越來越趨向於你是否擁有人們眼中的那些重要的東西。所以人們拼命把幸福等同於那些。可是孩子,我希望你的每一天都能夠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小的幸福,這樣你的人生會快樂很多也容易實現很多。

    四、我不想孩子成為一個只靠理想而活的人,不要只有理想而不付出行動,不要只有理想而忽視每一天的一日三餐,不要只有理想,而漠視不懂得關愛身邊的親人,不要只有理想而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沒有

    願你成為既有理想又腳下行動,心中有關愛,手裡有現實生活情趣的人。

  • 4 # 靜亦思靜

    看到這個問題,老母親就開始焦慮了,各種擔心啊!擔心孩子品行不好,脾氣暴躁,固執己見,不懂感恩,好吃懶做,不求上進,不愛學習,不夠孝順,沒有禮貌,體弱多病,性格孤僻, 我擔心的好多,願我的寶貝心態Sunny平安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是鮮卑族集體復辟奪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