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哥帶你看古今

    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幾個朝代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說強漢,又比如盛唐和弱宋。強漢不必說,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東漢末年,又是農民起義,又是群雄並起,中原混戰,諸侯割據,中央集權衰弱到了極點,但是對外戰爭東漢就沒有輸過,不管是曹魏戰匈奴、破鮮卑,滅烏桓,還是蜀漢平南中,或者東吳戰夷洲,都鮮有敗績。盛唐也是如此,經濟繁榮,國力強大。突厥、鉄勒、契丹、吐蕃、南詔、吐谷渾、回紇,高麗,倭人,多少異族曾經匍匐在唐軍的橫刀鐵蹄之下。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漸衰,最終亡於藩鎮割據。

    弱宋並不是指宋朝經濟貧弱,相反,北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GDP佔全球75%,明清都遠遠不如宋朝。北宋建國初期的大宋禁軍,在趙匡胤的帶領下也算是一隻勁旅。在北宋統一戰爭中,也打出了赫赫威名。就拿一個戰例來說,大宋禁軍66天滅亡後蜀之戰中,蜀中天險劍門關被大宋禁軍正面攻克,要知道這是戰爭史上劍門關唯一一次被正面但是這樣一支在內戰中百戰百勝的雄師勁旅,對外作戰卻是敗多勝少,被對手吊打毫無還手之力。北宋第一強敵是遼國,如果說北宋經常被遼國欺負是因為遼國佔地千里,控騎百萬的話,那後來被西夏欺負就說不過去了,西夏雖然佔地不小,但是地廣人稀,人口也就一兩百萬,自保尚且不足,居然屢屢寇邊,沒別的,就欺負你大宋無可戰之兵,以至於區區幾萬女真騎兵就攻下了東京汴梁,皇帝、后妃、大臣被擄了一干淨攻佔,就算是後來所謂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都是無法做到的。

    那麼大宋禁軍綜合戰力究竟怎樣呢?我們來看看,首先看兵員素質。大宋禁軍是職業軍人,從各地廂軍裡選取孔武有力者,一經選上,面上要紋字,終身為軍。是經過選拔的,而且數量不少。開國禁軍二十來萬,北宋中期達到八十多萬,後期也有六十多萬。

    大宋禁軍的工資待遇也比較好。每月俸祿,上禁兵,一貫;中禁兵,500-700文;下禁兵,300-400文。還有軍糧,宋代成年人的口糧大約是每月六鬥,而最低階的下禁兵的軍糧是每月二石,中禁兵二石五斗,是要大大高於一般市民的水準的。另外還有衣物補助,各種補貼等等。所以總的來說,大宋禁軍兵員足、裝備好、待遇高,但是打仗就不行,為什麼?指導思想不好!我們現在是"保家衛國,人人有責,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秦華人為什麼善戰,因為有軍功就有爵位,有土;唐人為什麼善戰,有軍功有榮譽,能出將入相;宋人呢,就沒有軍人榮譽感,頂多是"一人參軍,全家不餓。"

    在北宋時期,重文輕武到什麼程度,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國侵佔,收復燕雲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最渴望的事。但是在北宋卻有這樣的論調,收復燕雲之功遠不如考取一個進士。

    所以說在北宋都是這樣看待軍人的,那這兵當得還有什麼勁,沒有責任感的軍人說白了就是一群武裝老百姓,甚至是武裝流氓,這樣的軍隊,又有什麼作戰能力呢?所以北宋被女真所滅的原因,是值得人深思的。

  • 2 # 張細水

    金國又不是在幾萬騎兵覆滅了巔峰時期的北宋。而且八十萬禁軍也是虛指,想想也不可能需要這麼多人守護開封。兵貴精,不在廣。真正有戰鬥力計程車兵依靠城牆的地形優勢,一比三的比例,也能讓牆外的騎兵望牆興嘆。

  • 3 # 歷史好玩

    宋代的軍隊大體可分為禁軍和廂軍。

    太祖親身經歷過五代十國的亂世,對各地蕃鎮尾大不掉的“下克上”有著深深的恐懼。因而登上帝位之後才會有所謂的“杯酒釋兵權”,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地方軍隊的實力。

    因此,趙匡胤選出高大健壯計程車兵充當“兵樣”派往各地,命令各地按標準將驍勇計程車兵全部交給中央充實禁軍。

    為了防止禁軍首領效仿自己也來一次“黃袍加身”,趙匡胤又透過各種制度設定最終將宋軍打造為一隻“將不知軍,軍不知將”的武裝。

    後果就是當外地入侵,強幹弱枝的政策造成地方武裝對敵軍的阻滯和殺傷效果有限,敵人往往長驅直入。而留給中央禁軍的備戰時間太少倉促應戰,戰果當然不好。

  • 4 # 庭州行者

    八十萬?開玩笑,北宋禁軍的巔峰數量,達到了九十萬人!但是,軍隊的數量與作戰能力,卻並不是呈正相關的。尤其是北宋。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禁軍,並不僅僅指在汴梁城擔任防衛的那一批,還包括駐守地方和邊境的禁軍。比如,北宋中期以來最為精銳的西軍,也屬於禁軍的序列。

    回到題目,北宋對於軍隊的建設,採取以下做法:第一,更戍制;第二,荒年募兵;第三,強幹弱枝。

    先說更戍制,所謂更戍制,就是指每個將領定期更換駐紮地,使之不能長時間帶領同一支軍隊。這個舉措當然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防止兵將之間形成穩定的利益團體,以發展成為軍閥勢力。但是不利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將領對於部隊不熟悉,所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真打起仗來,是很有問題的。

    再說荒年募兵,所謂荒年募兵,指的是在饑荒年間,大量招募災民入伍,如此一來既擴充了軍隊,也減少了災民可能造成社會動亂的風險。但是,對於軍隊建設而言,這是大忌。因為災民本身就不是真正想當兵,只是為了混口飯,災後這些人也不會被裁掉,這就導致了大多數士兵沒有戰鬥意志;再說,這些災民的素質良莠不齊,很多是市井混混,入伍後把這些市井習氣帶進軍隊,造成軍隊的墮落。這樣一來軍隊的質量自然下降。

    其三就是強幹弱枝,指將地方廂軍的精銳調入中央禁軍。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武裝力量過於強大,但同時也造成了地方防衛力量嚴重不足。北宋的農民起義,甚至都需要調動禁軍去鎮壓。

    基於以上,可見宋朝軍隊雖然數量多但戰鬥力低下。禁軍由於久疏戰陣,其能力也大為退化。北宋到了中期之後,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軍隊,就是常年和西夏交戰的西軍。事實上,這支軍隊在面對金軍時,除了數量,並沒有顯示出太大的劣勢。

    當金軍南下時,由於一路上負責守備的都是連農民軍都無法搞定的廂軍,所以其見到金軍,基本是四散逃竄,毫無抵抗。所以,北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金國消滅,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小鬼筆錄

    北宋,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及趙光義“士大夫共天下”這倆件事讓北宋根本沒有什麼比較有名的將軍,沒有將軍的部隊就跟老虎沒有頭一樣,但是北宋想出什麼辦法他們大量募兵北宋可以這麼說,廂兵比真正的兵多太多而廂兵都是苦哈哈沒有國家發的工資,再加上利益階級對民間的剝削,每次打仗都是給老虎頭上按一個腦袋,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不敗才怪,女真那可是真正的悍卒,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宋文官喜歡把別的勢力拉到自己的領域裡面戰鬥,就是同化,遼國,西夏就比較成功,誰知道會突然冒出一個金國,一下子沒有精力去抵禦金國了

  • 6 # 胡不歸17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宋朝是皇帝熊,整個國家都被他帶成了慫包蛋。

    戰爭不是比人多的遊戲,而是比贏得戰爭勝利的決心,然後是軍事統帥的能力,士兵的素質,最後的是裝備和武器。

  • 7 # 麻雀的自由

    騎兵一詞,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就像坦克對戰馬。就算宋有80萬禁軍,分兵駐守全國,就是伸出去五個手指頭,難敵騎兵速戰速決的“拳頭”。(北宋戰馬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如感興趣,可上網搜搜相關講解)

  • 8 # 宋安之

    宋朝的募兵制可以說是獨步天下,宋政府將這個制度應用到極致。凡遇上天災爆發的地區,朝廷就會在災區大量招募災民入伍當兵,供其衣食,免得他們聚眾造反佔山為王,成為不利於統治的因素。

    這種募兵制的好處在於,可以把一些可能反抗朝廷統治的潛在力量轉變為維護統治的力量。為此招募災民時,如有不從者甚至採取強制措施。

    這就是兩宋農民起義很少的原因所在。

    但募兵制的缺點更是顯而易見;招募不已,員額日增,老弱參雜,訓練全廢,已全非英勇善戰的勁旅。

    在北宋建國八十年以後,軍隊人數多達一百四十餘萬,成為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使北宋陷入積貧積弱的困境。

    這樣一來,北宋的禁軍看似多,其實不過是由流民轉變為正規軍隊,還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罷了,所以靖康之恥時,北宋才會被金國所滅。

  • 9 # 談藝中國史

    說在前面的話

    北宋,這是一個在整個古代中國歷史上,都值得去尊重甚至是仰視的一個朝代。但為何總是有許多後人將這個朝代評價的如此不堪,甚至用弱宋,苟安等詞語來概括這一個時期呢?殊不知,這個時代的民眾生活水平最高,經濟發展最繁榮,科技文化發展成就最高,而形成強烈反差的一點則是,北宋皇帝的權威性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最低迷的,用一個開玩笑的比方來說,這個時候的皇帝更像是一個精神領袖,全民偶像。

    於是,一個不安的念頭跳進了談藝(作者)的腦殼裡,歷代史家究竟為什麼要給北宋這麼多的差評呢?再反觀窮兵黷武的漢武大帝,十全老人乾隆爺,還有被捧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和秦始皇,這些人所開創的文治武功卻被後世史家們紛紛點贊,好評。話說回來,這幾個人氣如此之高的皇帝,他們所開創的榮耀,哪一個不是建在累累白骨之上,哪一個不是吸吮著民間的膏脂與血汗呢?用大多數人的犧牲來成就一個人的偉大,如此的王朝,何來點讚的道理。

    看來,好評多和差評多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是角度不同罷了。

    掉錢眼裡的北宋人

    首先把北宋人往錢眼裡帶的是他們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這傢伙明明是個神擋殺神的不世悍將,可到了後來,竟也想著攢錢來買兇殺人,他算起了一筆小賬,殺一個遼國士兵要花30兩,殺10萬遼華人只要攢夠300萬兩就成。好傢伙,他不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死後他的小金庫被開啟,果然有300萬兩雪花銀在裡頭放著。

    用現在的玩笑話來評價趙匡胤的這種做法,就是你明明可以靠實力,卻偏偏要靠顏值。

    他弟弟宋太宗雖然膽氣比趙匡胤大,可打仗不見得有多高明,當然,打仗勝敗不足以評判他的功過,但自從趙光義在主動進攻遼國兩次慘敗後,北宋人就徹底放棄了用武力奪取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從而邁進了以金錢換時間和空間的金元外交時代。正如一個飽受人間冷暖,看破世態炎涼的高人所說,大家打來打去不就是為了錢麼,都別爭了,我給還不行嗎?

    從此以後,在對待遼國,西夏,甚至大理,高麗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亞洲小國時,北宋人總是拿錢來解決所有問題,在北宋人眼中,沒有什麼東西是錢不能擺平的,之所以沒辦法擺平,那是因為錢還不太多。

    嚐到了甜頭,卻想不到苦頭

    在面對遼國的與西夏時,北宋的金元外交可以說是大展神威。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北宋雖然在軍事對抗中與遼和西夏並沒有產生絕對的優勢,但先進犀利的貨幣戰爭思維卻把遼和西夏這兩個國家拖進了泥坑,例如短陌制裡的缺斤少兩和以北宋貨幣作為唯一流通貨幣的手段,明著看是北宋在送錢,可邊境的易市貿易很快又把錢給摟了回來,甚至還大賺了一筆。

    但金華人明顯不吃這一招,北宋人在和金華人商量著怎麼合夥把遼華人滅了的時候,就承諾今後也以相同的待遇來招呼金國。可金華人很壞,他們不要北宋人給錢,而是以實物抵貨幣的方式上交物資,這一下把北宋人打蒙了,以前的招數不靈了,往日的流水迴圈到了金華人這裡變成了實打實的輸血,這也為北宋最後被金華人滅亡埋下了伏筆。

    北宋百萬禁軍是“弱雞”?金華人的10萬鐵騎是黃鼠狼?

    咱們再來聊一聊北宋的軍事實力有多強,有人看到這就打算噴我一臉了,什麼?北宋的軍隊還有實力這一說?史書上不都是說北宋軍丁看到金華人都是丟盔棄甲,望風而逃嗎?一股腦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大家都只知道逃命麼?

    但談藝(作者)卻有一個大大的疑惑,北宋都亡了,怎麼還有那麼多牛叉的抗金名將和部隊呢?人家岳飛帶著幾萬人不也打到黃河北了嗎?看來,北宋自王安石變法後,軍隊的實力還是有的,在王安石變法後,北宋人也差點把西夏人給打出太陽系,說北宋的百萬數量級軍隊都是“弱雞”,太不嚴肅了。這些個優秀的軍丁忍不住要大呼一聲:靖康之恥的這口鍋,我們不背!

    金華人的騎兵的確是牛,滅遼後重組了軍隊,再加上遼闊的漠北草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馬匹資源,金華人此時是富得流油冒泡,指哪打哪,用拿破崙的話來說:比起征服全世界,我更想征服的是你的心。而金華人此時最想征服的,就是比他們還富的北宋了。可嘆的是,北宋人卻沒有這樣的危機意識,他們認為,錢才是金華人最渴望的東西。

    試論北宋被金滅國,靖康之恥的根源

    寫到這裡統計了一下字數,一不小心就1700字了,我這才剛起了個頭,如果按照這個節奏寫下去,不僅讀者不答應,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這碎嘴子什麼時候能繞回重點呢?

    百萬禁軍扛不住金國的進攻,並不是說北宋的軍隊毫無戰鬥力,也不是北宋的政治腐敗到無可救藥,最最核心的問題往往出在了我們最忽視的地方,這就是北宋的外交策略。

    中國古代有“遠交近攻”的外交傳統,就是和周邊鄰國死磕,跟邊遠的國家交好。其實這是一個蠻不錯的想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結盟從來都是表面文章,大家說翻臉就翻臉,沒有什麼永遠的朋友,昨晚還哥兩好啊,六六六啊。轉眼就騎馬與砍殺了。所以,只有把自己周邊的直接威脅去除掉,再去收拾較遠的敵人才是上上之策。

    而北宋,金,遼也同樣是這個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金國與北宋靠的最近,危機衝突的隱患也更大。而遼國次之。北宋的外交策略理應是聯合遼國來制衡剛剛興起的金國,壓制他的力量,達到整個東亞區域的勢力平衡,形成鼎足之勢。

    而腦洞大開的北宋人,卻被金華人盟約上保證歸還幽雲十六州的條件所迷惑,變得不淡定了。用土話來說,就是眼皮太淺了。貪圖眼前的短暫利益,聯合金國滅遼,其實就是打破了區域的平衡,讓快速崛起的金國一家獨大。連當時的高麗國王都寫國書給北宋的皇帝說:“女真無信也,不可交也。”“存契丹,為宋捍邊。”

    但北宋人長期壓抑的恐遼症不答應,那種欲一雪前恥,為列祖列宗報仇雪恨的浪漫主義英雄情懷不答應。甚至是後來遼華人為了聯合北宋抗金,願意以後不要歲幣,還歸還燕雲十六州這種沒底線的條件開出來,北宋人都不接受。

    說實在話,真是不知道當時的北宋當權者腦子裡都在想著什麼?尤其需要點名批評的就是童貫這個傢伙了,為了滿足自己建功立業的虛榮心,鼓動宋徽宗聯金滅遼,以圖自己能有機會上戰場和遼華人幹一仗,成為北宋人心中的新一代偶像。

    不得不說,也不得不喟嘆,如此多嬌的大宋江山,竟然是斷送在這些個無厘頭人的手上,但回顧一下歷史,我們卻發現,後人罵秦檜的要比罵童貫的多得多,但理性來分析一下的話,我認為童貫的破壞性要比秦檜大太多了。

    為什麼如此說呢?聯金滅遼的戰爭中,金華人是連戰連捷,而童貫統帥的北宋軍隊卻被遼華人完虐,原本金華人可能還以為北宋是個十分高逼格,高層次,高水準的泱泱大國,可一打仗全漏了底,這下可把金華人樂壞了,原來北宋還沒遼華人難對付,大宋皇帝老兒,等好了您內,下一個就是你咯!

    可北宋這邊呢?把遼國滅了,正幻想著收回幽雲十六州,圓著自己的百年春夢呢。哪裡想到金華人已經用外交手段擺平了西夏和高麗,磨刀霍霍準備進攻北宋了。而北宋除了一門心思和金華人談判拿回失地,全無備戰金國的意識,以至於金華人進攻之時,倉皇應對,亂了陣腳。人們都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再強再弱,臨陣磨槍還是要的。北宋人卻只在磨嘴皮子。

    結語

    金國,建國12年,此時能調動的騎兵總數大致在10萬人左右。而北宋此時全國的兵力加在一起,也絕不會低於100萬。論起綜合國力,北宋可以說是完全碾壓金國,而不幸的是,北宋竟然被這樣一個國家給滅亡了,大部分人認為,這是北宋治國政策,尤其是軍隊制度上的問題所導致的,而本人卻認為,北宋為了眼前的短暫利益,打破了當時東亞的勢力平衡,讓金華人迅速崛起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靖康之恥的恥字,更多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後的懊悔!

    而在聯金滅遼後,北宋人的樂觀和孟浪又讓他們忽視了金華人的野心,沒有把精力過多的放在對金華人的軍事防禦和戰鬥準備中去,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

  • 10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們在《水滸傳》中經常給看到80萬禁軍的描繪,被逼上梁山的林沖就是殿帥府太尉高俅屬下的80萬禁軍教頭。北宋時期的禁軍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真的會有80萬嗎?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北宋所謂的禁軍與我們理解的禁衛軍或者御林軍不同,根據當時兵制,軍隊分為禁軍和廂軍。禁軍屬於野戰軍,輪流在各地戍守;廂軍是地方部隊,並不上陣打仗,只在地方當雜差。

    北宋時期禁軍人數並不固定,趙匡胤開國時禁軍只有20多萬人,宋太宗時期有66萬,仁宗時期達到頂峰,大概有125萬左右,後來逐漸減少,到金國滅宋時期,禁軍人數大概只有50萬人左右。

    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被金國滅亡,國力不盛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原因也有很多,且聽慢慢道來。

    畫家筆下的開封汴梁

    一、重文輕武。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軍閥橫行,兵亂不止。宋太祖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有宋一代一直提倡文治,士兵地位非常低,凡是當兵的,臉上都要刺字,成為“配軍”,和犯人一個待遇。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打勝仗?

    二、國防線空虛。當時中原疲敗不堪,政府所需錢糧完全由江南供應,趙匡胤在這種情況下,無奈選擇開封建都。而開封地處平原,千里沃野,無險可守,北兵南下,幾日即可抵達國門,兵臨城下。

    三、國防資源空虛。大平原作戰需要騎兵,而中國歷史上的戰馬產地一是東北,二是西北。這兩個地區當時都在少數民族政權控制之下,部隊所需鐵的產地,也大都在東北塞外,此也宋代弱徵之一。

    四、禁軍戍守之弊。為了防止兵卒驕惰,宋代實行禁軍戍守制度。禁軍兵卒是終身制,一直幹到老,今年在河北駐紮,明年就會調到山西,軍費都花在了調防上;趙匡胤為了防備將官像自己一樣“黃袍加身”,部隊調防時把將領留住不動,只調動兵卒。這樣就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面,最終難免要亡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腦心算指法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