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王中王
-
2 # 柒仔雜談
有一句話說“鐵打的銀盤流水的兵”,意思是營房是固定的,而每年都有老兵走了,新兵來,就像流水一樣,來說明當兵人的辛苦。
當初這一句話只是單純的表示部隊裡的一個現象,如今來引申職場中員工流動、新老交替的現象。從員工的角度,頗有世道現實、人走茶涼的味道。
結合本題,員工和幹部雖都是員工,但流動性客觀上是不一樣的:員工的流動性比干部的流動性要顯得要高。原因如下幾點:
1、員工的數量比干部要多,客觀上比干部的流動頻次要多;
2、員工的離職成本比干部少。相比較幹部,員工的收入、時間、精力和機會成本,都相比較比干部小很多。“來去一身輕”,目前,員工在企業的“留存時間”呈越來越短的趨勢;而幹部,個人的中長期福利、個人的名望都和企業捆綁比較緊密,離職的成本是比較高的,所以幹部不會經常換;
3、從企業用人的角度,換幹部帶來的損失較大,換越高級別的幹部風險越高。是因為幹部掌握著企業的資源多,這些資源包括:技術、資訊、人才和資金等。現實中,常常發生幹部被換,則被帶走一批的情況,讓企業損失不少。
總的來說,企業要珍惜老員工尤其是走上管理崗位的員工,這是一筆相當寶貴的資產;從員工的角度,要快速成為獨擋一面的員工,勇於承擔更大的責任,成為管理幹部,你就是那位“營盤”中不可或缺的人!
-
3 # 煮史問道
公司裡員工經常流動,管理層不能經常換這一現象就像城裡的房子經常會裝修,但是主體結構不能動,道理是一樣的。主體結構動了,影響房子的安全。
我們一般都很寬泛地將管理層稱之為骨幹,因為這些人和這些崗位構成了團隊的基本框架,基本框架不動,大廈就是安全的,就可以按照設計壽命去使用,所以從這一視角很容易理解管理層穩定的重要性。
一線職員頻繁流動或從來都不動,這兩級都不好。
頻繁流動,意味著產出效率和質量將受到影響;企業的培訓成本將水漲船高;從來都不動則略顯死氣沉沉,一潭死水,鯰魚效應徹底失效。只有合理的流動才是利於公司和就業方的。
但是,這一切都是理論,都停留在紙面上,現實中的職場實際情況是:有競爭力的企業會搞末位淘汰來為團隊注入活力;沒競爭力的企業則因為待遇毫無優勢招人困難,於是留下了一群混日子的和一群擠壓一線的管理層。
說到底,人來人往的主要問題還在於兩點:有沒有優厚的待遇,有沒有可以看得見的希望。
-
4 # 綻放人生hnguo1965
幹部屬人才,手下一幫人;
能獨擋一面,培養不容易;
衝鋒陷陣帶,硬骨頭啃率;
平臺骨幹架,常換會散架;
鐵打的幹部,流水的員工;
員工多人力,末尾淘汰制;
幹部多人才,企業的底盤;
幹部員工換,能上也能下;
末尾淘汰制,永葆生命力!
【與企業創業創始人們能共勉】
湖南先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老郭 2019、06、27
-
5 # 南城晴天
幹部就是管理者,從管理者的職能上看,管理者是實現組織目標,建立組織團隊力量,促進組織發展的主要人員。所以一個組織發展的長遠、大小、人員穩定等絕大多數因素是由管理者決定的。
1、管理者對企業的作用—催化劑任正非在在談到管理時,他提出觀點:“砍掉高層的手和腳”——高層幹部就是要確保公司做正確的事情,要保證進攻的方向是對的,要確保進攻的節奏是穩妥的,要協調好作戰的資源是最優的”。就像格力的董明珠,她的經營管理思維帶著格力從95年至2005年連續11年空調銷售量、銷售收入居全國首位。她的嬌嬌業績贏得了“鐵娘子”的稱號,在格力內部搭建狼性團隊,簡歷人才培養機制,她的每一步決策都給格力帶來了一個提升。所以,幹部對於企業作用有多麼重要。
當然企業不光需要一個好乾部,更需要一個穩定的幹部,因為企業的發展規劃是要持續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層的動盪和經常變化,會影響企業的規劃順利實施。
2管理者對團隊的作用—強心針幹部是企業的頭腦,給下面員工帶來發展的方向以及具體的執行計劃,任正非同時也提出“要砍掉員工的腦袋”,目的就是不要讓他們整天想沒有的事,專注於實幹,這樣企業的規劃才會如期完成。幹部在一定程度上是員工的頭腦,指揮員工做事,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傳遞著和團隊力量的凝聚著,當一個團隊,幹部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整個團隊就會散掉,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綿羊屬性的領導怎麼可能帶領出一群狼呢?因為幹部的重要性,很多員工就盯著幹部,據調查,近幾年因為領導離職而離職的員工數量遞增,所以幹部的好壞和穩定影響者團隊的好壞和穩定。
從創造價值和離職的成本分析幹部創造的是無形的價值,企業的壯大、大客戶的建立、團隊的打造,這些都可以說是企業的軟實力;而員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價值;而一個幹部離職的成本遠遠高於一個員工離職的成本,幹部從招聘到和公司契合再到上手,花費和時間高於員工十幾倍甚至上百倍,找到一個契合公司發展的高管非常難,也就是空降高管在企業生存率低的原因。
總結:每個崗位都有每個崗位的價值,幹部的價值就是比員工要高,企業的發展肯定都是抓大放小的,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企業的全域性和大方向。
-
6 # 山海同歡
在職場上員工為了讓自己在企業更有作為、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會努力的學習、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來得到領導及同事的認可,得到領導的提拔,升職加薪。
經過努力後,有的員工會覺得沒有了希望,再努力也不會有好的結果的時候,就會心灰意冷,就會想到換個單位從新開始,所以就出現了跳槽的現象。
而領導層是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是對公司具有一定價值的,不論哪個崗位上的領導,如果換了新人,又要從新熟悉崗位、從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這樣多少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損傷,所以企業一般情況下都不願意領導辭職跳槽的,都是能挽留儘量挽留。
其實,一個企業的人員流動太快,就不是好兆頭,一定是經營、管理上哪裡出現了問題,否則人員不會流動太快,造成企業留不住人的狀況。
一個企業不要成為培訓基地,人員來到企業,經過企業的培訓,掌握了工作技能後,就跳槽去別的企業拿高薪。自己的企業變成了別的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這個企業的發展就會遇到困難,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很容易被別的企業超越。
-
7 # 董點先森
為什麼員工經常跳槽,幹部不經常換?可以這麼簡單的理解:一棵樹,根被鏟了,樹就死了;樹葉飛了,樹還是活的。實際上這裡面涉及到好幾個層面的原因,簡單概述如下。
01 薪酬福利等各項需求的不同,導致員工和幹部的流動率不同於員工而言,他們的需求層次相對較低,更看重的就是薪資,但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內部的漲薪是沒有外部快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換工作,尋求新發展的可能。
另外,企業的幹部職位數量是有限的,員工如此之多,大家都想當幹部,機會哪來?為了找機會,就只有出去再找。
還有就是內部的企業氛圍。一個員工在企業做久了,會對公司越看越透,也就越來越失望。當失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就會選擇離開。
不論是同事關係不和諧、領導太咄咄逼人、工資福利不夠花等等,都會成為員工離開的理由。
而這些需求對幹部來說,是相對容易得到滿足的,既然已經滿足了,為什麼還要走。
02 幹部也不是不願意走,也存在“沒辦法”走的情況剛已說到,以上的需求對幹部而言是相對容易滿足,但人的需求,或者說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大家都想有更好的去處。
從這個角度來說,幹部也不是不想走,但很多時候沒有走,為啥?因為走不了。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年齡大了,闖勁小了
企業越來越不願意錄用年齡大的人,主要原因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精力不足,闖勁小了。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大多數精力都用在其他地方,很難全力投入工作。
2、空降兵很難融入新的文化
在一家公司當上了幹部,企業的文化滲透是很厲害的。從行事作風到溝通交流,都深深的烙下了印記,這個時候再去新的公司,可能造成非常大的不適應,這對個人和公司來說都是有害的。
3、身份架子上去了,是很難再降低的
做幹部做久了,總會產生一些負面思維,比如有領導架子、放不下身段,這個時候再去到一個新的公司,就算工資更高,但態度不一定下得來,做事效率自然不會高到哪去。就算還是幹部,就又產生了上面說到的文化融入問題。
這三點幹部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再加上現在已經不差了,自然就會選擇風險比較小的選項,繼而保持不動。
03 就算幹部願意走,公司也不讓呀退一萬步說,幹部有闖勁、別家公司不擔心文化融入的問題等等,這個時候幹部就很容易流動了嗎?開玩笑。
一個幹部對公司而言是多麼重要。流失任何一個,對公司都是有影響的。公司自然不會放他們走。
這也是為什麼幹部和一般員工薪資福利會有很大區別的原因。一來是因為幹部貢獻大,值得擁有相應的回報。二來也是提高幹部流失的門檻,降低離職風險。
所以員工不受待見,幹部受待見,員工自然走得更頻繁些了。
-
8 # 寬財分析師
職場上,為什麼說,員工可以經常跳槽流動,幹部是不能經常換的?
因為幹部很重要,重要的當然不能經常換。
幹部很重要1. 幹部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企業的組織結構來看,幹部是企業的中樞,上面溝通大領導,下面溝通普通員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幹部往往獨當一面。
幹部一般都掌握調配著公司的資源,往往獨當一面,能力比較強,具有一定的整體專案的把控性。如果幹部換了,專案就難推動了,整體工作無人主持,從外面找人,又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成本,還有團隊融合問題,代價比較大。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幹部就像企業的骨架,幹部總是換,骨架就容易散,凝聚力不夠,骨架散了,公司就難以支援下去了。
員工很普通員工一般比較普通,職位要求不高,工作往往是一小塊,他只需要做好他自己的那一塊工作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強,企業想招人比較容易,員工頻繁流動對公司業務影響也不大。
對幹部要重點激勵企業的福利政策對幹部是傾斜的,會對幹部進行重點激勵,薪資待遇年終獎什麼的,普遍比較高,有些公司的股份獎勵計劃每年滾動授予,都是面向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員與業務幹部。優秀的公司對幹部有許多支援,無論年齡大小、無論地域所在、無論專業領域擅長,這些幹部均將參與集團所有業務和條線的重大決策,對所在業務板塊和條線相關事務的重大決策負責,是其專業領域的首要負責人。
總之,幹部就是大將,臨陣換將,頻繁換將,用兵大忌。
-
9 # 職場找老王
道理很簡單,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輛汽車, 員工比作一些零件,試問一臺汽車可能會經常更換輪胎,以便讓汽車跑的更快;但卻不會經常更換髮動機,因為新的發動機需要磨合期,每更換一次都有可能影響汽車前進的速度。
職場也一樣,普工與管理者雖然都是企業員工,但職責分大小、崗位分高低,這還不算個人能力,價值貢獻等。從本質上講,決定企業產品品質雖然與員工技術、能力,但決定企業是否能可持續發展的永遠不是普工,而是企業決策層、管理層。
一輛汽車,少一根螺絲釘我們可以繼續跑,但如果少了發動機,少了傳動軸,又該怎麼辦?購買、更換是不是需要時間?磨合是不是需要時間?而螺絲釘的缺失,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它對於全域性的影響是微乎極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企業就像一臺高速行駛的汽車,雖然每個零件都很重要,但重要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負責的做功、貢獻的力量也是不一樣的。如果需要取捨,企業肯定會選擇保留核心力量,保留核心骨幹。很不幸,員工正處於“第一列可以放棄”的梯隊,這是現實,也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核心思想。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將軍帶兵打仗,一旦將軍遇險會有很多人不要命一樣去保護他。原因不是因為他的命貴,而是因為他的能力能使其他士兵的家人、祖國、袍澤們少死一些。正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當我們處於職場最底層時,有一天被拋棄、被辭退時,振作一點,別談什麼苦勞和奉獻,企業畢竟按時、按約定支付給你報酬。沒有功勞,連談苦勞的資格也沒有。
而作為管理者的你,哪怕有杞人憂天的情懷,在涉及企業利益的情況下,也同樣要堅定地站在企業這一邊,只要不涉及違法違規,一切都要為企業著想。因為你對企業來說也同樣重要,同舟共濟。
-
10 # 職場再出發什麼是部隊型組織?
部隊型組織,就是本質上類似部隊的企業組織!我們這兒說的是“本質”上類似,並不是表面上類似。比如企業學習一些軍事化管理方法,嗷嗷叫的喊幾句狼性,早晨晚上跑跑操,這和部隊型組織沒一點關係。部隊型組織有3個獨有的核心特點:
1、財務權力:幹部權力大,且擁有一定的機動處置權
幹部的財務權力相對來說比較大。在一些企業裡,如果大老闆使用的是授權分權管理,就會讓下面每個層級的幹部,都擁有很大的財務權力。在某些特殊崗位上,還會授予幹部一定的機動處置權,也就是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比如作為省銷售經理,有的公司就會每季度撥給省銷售經理一筆費用,比如200萬,讓省銷售經理根據省內的銷售情況和競爭對手的情況,自主決定這筆錢應該投放到哪個城市,具體如何投放。這就叫“幹部權力大,且擁有一定的機動處置權”。2、人事權力:指揮直線制,且全體聽命於某個幹部
有些企業為了制衡,一般情況下給了財權的,就很少給人事權。但有些公司不同,為了讓幹部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能力,會實行直線制,也就是說基本上下屬都是單個彙報線,並且幾乎是全體下屬都聽命於某個幹部。
比如作為省銷售經理,有的公司就給規定,這個省的全體職能部門,都要彙報給省經理。比如省內有個銷售培訓專員,其實他的彙報線既可以設定為大區的銷售培訓經理,也可以讓他彙報給省銷售經理。如果類似這樣的職能部門,幾乎都是讓他直接彙報給省銷售經理的,就意味著省銷售經理的人事權力很大。3、機構設定:機構並列式設定,且數量不在少數
有些企業有大量的並列式的機構,這些結構都很重要,但這些機構的幹部卻是同一級別。凡是擁有這種機構的企業,每個並列式結構裡的幹部,其工作內容相似度極高,在某種情況下,甚至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某銷售公司,在全國設有近30家分公司,而這些分公司的工作地點幾乎遍佈在各個重要城市,每個分公司都根據公司的統一排程,在當地進行公司產品的銷售及回款,公司品牌的推廣和宣傳,代理客戶的開發和維護,公司產品的售後服務等工作。部隊型組織裡,需要保持員工不動,頻繁換幹部!透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瞭解到,部隊型組織是這樣的一個組織,他的幹部權力很大,手中握有財權,說他能夠隨意調動公司的資源也不為過;而且幾乎所有的職能部門人員也聽命於他,造成沒有人可以對他形成有效監督。而因為公司的並列式機構設定,即使頻繁調動幹部,也不會影響幹部開展工作。因為各個並列機構做的工作幾乎一致。
我們常見的,比如某省銷售分公司的經理,如果公司的設定是,省經理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動用促銷資金,而且分公司的所有員工幾乎都彙報給省經理,那麼這個省經理一定在某個分公司幹不了多久,公司也不會允許某個經理長期呆在某個分公司。兩年一換崗甚至一年一換崗就成了規定!在部隊型組織裡,最忌諱的就是員工頻繁流動,因為所有具體的工作都是員工來做的,員工才是最不可或缺的財富,甚至出現過某個員工辭職,該員工的工作竟然無人能夠接手的事情。至於幹部,隨時可以調一個過來,而且公司幹部資源儲備充足。
什麼是點狀式組織?所謂點狀型組織,就是員工呈現點狀分佈,而這些員工又縱橫交錯,最終形成幾個大的節點。而這幾個大的節點就是“幹部”。就像城市裡的交通網一樣,某些小路堵了或者出事了根本無所謂,只要主幹道的節點不要出事就行。這種組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大節點(幹部)至關重要,且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
組織裡有幾個大節點,也就是所說的幹部,這些節點起到承上啟下、上通下達的作用。一旦失去某個節點,組織功能在區域性立即就處於癱瘓狀態,其他的小節點暫時幾乎無法代替大節點的功能。
比如公司裡某個城市經理離職,相當於城市經理這個大節點出問題了,但城市經理下面帶的十多個人因為都沒有幹過城市經理這個崗位,因此無法立即讓某個下屬頂上去。最多隻能暫代一段時間,作為考察!而和部隊型組織不同,在點狀式組織裡,由於各個大節點的工作也存在較多的差異性,造成其他大節點即使調過來,也不能立即投入工作,照樣需要適應較長的一段時間。
2、小節點(員工)縱橫交錯,失去一些無關整個組織網略!
在這種組織裡,小節點並不那麼重要,一般都是從事的流程性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可代替性很強。即使失去一些小節點,整個網路依然是網路,也就是單個的員工對組織無關緊要。流動無關大局!
比如公司裡某個銷售員辭職,由於該銷售員負責的客戶,城市經理也在關注,而某位銷售同事與這個客戶也有某些產品類的業務。這種縱橫交錯,就註定了某個銷售人員離職,客戶隨時可以讓其他銷售人員接手。小節點離職無關大局。和部隊型組織不同,在部隊型組織裡,小節點(員工)經常都是在某個崗位上極為資深的人員,而且相當熟悉他那攤子事,員工的離職對組織的區域性影響還是較大的。
總結不論什麼型別的組織,員工流動和幹部更換都是控制在某個比例範圍的!因為組織型別不同,造成每個公司對員工流動和幹部流動的控制比例不同。通常而言:
1、在部隊型組織裡:
會嚴格控制員工的離職比例,由於幹部權力較大,因此幹部一般都不會主動離職,公司裡經常會出現“幹部違規被開掉”的事情。
2、在點狀式組織裡:
會嚴格控制幹部的離職比例,由於公司的幹部任務繁多,責任重大,壓力也很大,但權力卻不大,如果薪資和貢獻不匹配,幹部離職的機率很大!
-END-
回覆列表
員工可以經常流動,幹部是不能經常換的
員工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去尋找他認為可靠的公司,因為員工心中只有福利和薪酬,哪裡的待遇好,他就會選擇哪裡,這其實也沒有錯,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幹部是公司的骨幹,是不能經常換的,幹部對公司是負有責任的,經常換幹部,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公司就像一座房子,老闆是房梁,領導幹部是房柱,基層員工是牆和瓦片,屋子漏雨了,可以換瓦片,房子的樑柱一定要穩定,不然房子就塌了!
老闆是打造舞臺的人,不是佔領舞臺的人,領導幹部是協助老闆維持舞臺秩序的人,員工是在舞臺上展現自我的人!所以,無論是老闆也好,領導幹部也好,還是基層員工也好,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分”在哪裡,只要大家各守其分,各盡其職,企業就能健康長久的發展!